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美学下的首饰探究
1
作者 张晓燕 黄凡 《中国宝玉石》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唐代美学以其包容开放、多元广博,气势恢宏、自由奔放泽被后世。唐文化博大包容,其以正统儒学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儒释佛文化,将魏晋时期传入我国的佛学文化融入大唐生活,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复杂和开放、豪放与婉约、尚法与尚意、空灵与... 唐代美学以其包容开放、多元广博,气势恢宏、自由奔放泽被后世。唐文化博大包容,其以正统儒学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儒释佛文化,将魏晋时期传入我国的佛学文化融入大唐生活,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复杂和开放、豪放与婉约、尚法与尚意、空灵与充实等美学特点交融并存。唐代美学下的大唐首饰则雍容华美、端庄大气、精美灵动,无论是其外部视觉特征的华美多元、表面纹饰的深厚寓意,还是材料的纷繁多呈等方面都蕴含着大国风范。本文聚焦唐代美学基础上的首饰类别与特征,探讨唐代首饰文化的可持续性传承设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美学 首饰文化 唐代首饰特点
下载PDF
华北唐宋古瓷窑兴起的自然条件:煤系地层出露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婕 梁汉东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探究华北唐宋著名古瓷窑兴起的自然条件及其实质,收集了54个华北唐宋著名古瓷窑址,综合煤田地质学、地理学和考古学等展开探讨。空间分析揭示这些古瓷窑址均坐落在石炭纪—二叠纪煤系地层边缘出露区,整体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 为探究华北唐宋著名古瓷窑兴起的自然条件及其实质,收集了54个华北唐宋著名古瓷窑址,综合煤田地质学、地理学和考古学等展开探讨。空间分析揭示这些古瓷窑址均坐落在石炭纪—二叠纪煤系地层边缘出露区,整体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煤系地层出露不仅暴露了煤而且暴露了煤的共伴生矿产——煤系高岭岩;此煤系高岭岩经历百万年级的自然暴露,在空气和水的持续作用下发生了地球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形成含水凝胶态的高龄泥。研究显示,煤系地层天然出露为泛华北唐宋古瓷窑兴起提供了自然条件,实质是利用天然可塑性的高龄泥直接制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唐宋古瓷窑 天然出露 高岭泥 风化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中唐儒家心性观念抬头与传奇体的确立
3
作者 韦乐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7,共9页
中唐儒家心性观念抬头,对情性实践的关注让经史互动、史诗赋结合的思维进驻传奇写作,使得此际的传奇明显摆脱了此前的杂传状态,在选材、布局、铺叙、文辞等各方面都着力服务于作者欲传达的心性观念,文本稳定呈现出“理—情—景—事”的... 中唐儒家心性观念抬头,对情性实践的关注让经史互动、史诗赋结合的思维进驻传奇写作,使得此际的传奇明显摆脱了此前的杂传状态,在选材、布局、铺叙、文辞等各方面都着力服务于作者欲传达的心性观念,文本稳定呈现出“理—情—景—事”的体征和以“传”明“奇”、为“奇”作“传”的旨趣,传奇体由此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儒家心性观念 传奇体
下载PDF
馆藏4件唐代丝织品染料鉴别
4
作者 刘剑 王茹倩 王善森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6-114,共9页
为了深入探究唐代服饰色彩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并为唐代服饰色彩和相关制度的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结合古文献梳理了唐代天然染料品类、染色工艺及服饰色彩,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4件丝织品进... 为了深入探究唐代服饰色彩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并为唐代服饰色彩和相关制度的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结合古文献梳理了唐代天然染料品类、染色工艺及服饰色彩,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4件丝织品进行了染料鉴别与分析。成功鉴别出了茜草属(Rubia)、黄檗属(Phellodendron spp.)、小檗属(Berberis spp.)、靛青类(indigo)、单宁类(tannin),以及昆虫染料。其中亚美尼亚胭脂虫(Porphyrophora hamelii)在唐代文献资料中未曾记载,但出现在本文唐代的丝织品上,丰富了该时期的染料种类,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国与中亚、西亚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为深入研究唐代丝织品的色彩特征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丝织品 天然染料 染料鉴别 服饰色彩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唐代鲁山花瓷的艺术审美研究
5
作者 蔡娇娇 《湖南包装》 2024年第5期33-36,共4页
鲁山花瓷作为唐代贡瓷,在政治、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的唐代享有一定的地位,深得当时统治者的喜爱与重视,其器型大气简洁、饱满厚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唐代鲁山花瓷的出现使瓷器釉色装饰不再只是简单的青色、黑色等单色釉,而创造出了... 鲁山花瓷作为唐代贡瓷,在政治、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的唐代享有一定的地位,深得当时统治者的喜爱与重视,其器型大气简洁、饱满厚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唐代鲁山花瓷的出现使瓷器釉色装饰不再只是简单的青色、黑色等单色釉,而创造出了一器多色的新工艺,并为之后汝瓷和钧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瓷器的社会地位日益提升。文章首先对鲁山花瓷进行概述,进而对鲁山花瓷所处的时代背景(即唐代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文化审美等)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从显性的器物层面和隐性的文化层面分析鲁山花瓷蕴含的艺术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鲁山花瓷 艺术审美
下载PDF
唐宋审美转型中佛禅“空”境的文学书写新变——以王维和苏轼为中心
6
作者 杨吉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1,共9页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着一种空灵蕴藉的灵动之美,充满对宇宙自然世界美的发现的一往情深,是王维诗歌禅意盎然的重要体现。苏轼采用以禅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则大多于世事沧桑的自我人生经历中,伴随着对宇宙人生空幻寂灭的持久体验,始终关注对自我个体生命的内在超越,从而使其诗词中的“空”境,在具有形而上意义的空幻寂灭之悲剧色彩的同时,也蕴含着性命自得的内在精神追求,具有较强的禅理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境 佛禅文化 唐宋审美转型 王维 苏轼
下载PDF
《周礼》重“漆林之征”考
7
作者 张文静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周礼》所构建的赋税体系中,有一条现今并未发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实际实施过的征课政策,即“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对漆林进行高税率课税。后世学者对此非常科税收政策,遵循两条解释理路:一为“抑末”、二为“返朴”。不过,这两种解释... 《周礼》所构建的赋税体系中,有一条现今并未发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实际实施过的征课政策,即“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对漆林进行高税率课税。后世学者对此非常科税收政策,遵循两条解释理路:一为“抑末”、二为“返朴”。不过,这两种解释与《周礼》文本都不够契合。本文通过考察古代中国经济作物的征税政策,结合《周礼》文本与唐代茶税出现的历史背景,对漆林征课做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林之征 抑末 返朴 唐代茶税
下载PDF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唐代女子服饰美学特征研究
8
作者 夏静 《网印工业》 2024年第8期39-41,共3页
本文通过对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女性角色服饰设计特点的分析,从侧面展现了唐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和当时的文化风貌。影片中的女子服饰在颜色、样式、纹样、制作工艺上融合了多种元素,既有中原服饰的特点,又吸收了西域文化的精髓。唐... 本文通过对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女性角色服饰设计特点的分析,从侧面展现了唐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和当时的文化风貌。影片中的女子服饰在颜色、样式、纹样、制作工艺上融合了多种元素,既有中原服饰的特点,又吸收了西域文化的精髓。唐代女子服饰细节考究丰富,图案精雕细琢,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与艺术创造的卓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女子服饰样式 美学特征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佳人纨扇图式的风尚
9
作者 黄友清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8-94,共7页
仕女纨扇历来是诗人和画家热衷表现的对象,佳人纨扇图式已成为古典绘画的审美范式,尤以明代画家唐寅的《秋风纨扇图》为代表。佳人纨扇图式破除了传统才子佳人的婚配模式,其演化脉络清晰地反映了明清时期才女文化的流行和男性审美观、... 仕女纨扇历来是诗人和画家热衷表现的对象,佳人纨扇图式已成为古典绘画的审美范式,尤以明代画家唐寅的《秋风纨扇图》为代表。佳人纨扇图式破除了传统才子佳人的婚配模式,其演化脉络清晰地反映了明清时期才女文化的流行和男性审美观、择偶观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唐寅 《秋风纨扇图》 佳人 纨扇 审美变迁 才女文化
下载PDF
Changes in the Nature of Indenture and TheirSignificance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10
作者 李天石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年第2期134-142,223,共10页
关键词 Changes in the Nature of indenture and theirSignificance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原文传递
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成因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祖亮 闵祥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85,共7页
海洋灾害是唐五代时期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历史时期海洋气候、海面波动、海水侵蚀等自然因素引起,同时又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联。如唐五代时期沿海人口的增加、濒海城市增多与海洋防灾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受灾损... 海洋灾害是唐五代时期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历史时期海洋气候、海面波动、海水侵蚀等自然因素引起,同时又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联。如唐五代时期沿海人口的增加、濒海城市增多与海洋防灾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受灾损失加剧;沿海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屯田,破坏了沿海地区固有的生态景观,增加了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的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海洋灾害 自然因素 社会背景
下载PDF
论唐代香炉的纹饰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洁 张加其 陈方圆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75-81,共7页
唐代香炉纹饰的设计是本土文化与外域文明碰撞融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独特的创新精神。本文通过对唐代香炉纹饰的分类研究,分析香炉纹饰与香炉形态的装饰关系,纹饰与香炉使用功能之关系以及纹饰特有的象征意义并论述其成因。
关键词 唐代 香炉 纹饰特征 成因
下载PDF
坚实的奠基:初唐河北诗人在唐诗发轫期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成武 赵林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4,共8页
初唐阶段,河北诗人在唐诗发轫期的重要贡献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文质并重”诗美理想的确立,风骨的提倡和律诗的定型。这些贡献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唐诗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初唐 河北诗人 诗美理想 唐诗风骨 律诗定型
下载PDF
唐代的灾荒与人口流迁 被引量:6
14
作者 邵侃 商兆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119-124,共6页
历史时期的灾荒与人口流迁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任何忽视这一点的相关研究都不足以完整把握古代人口流迁的状况。唐代的自然灾害具有频次高、灾种多、波及广的特点,并且常常引发民生危机。由于封建统治阶层的盘剥和压榨,小农家庭承灾能... 历史时期的灾荒与人口流迁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任何忽视这一点的相关研究都不足以完整把握古代人口流迁的状况。唐代的自然灾害具有频次高、灾种多、波及广的特点,并且常常引发民生危机。由于封建统治阶层的盘剥和压榨,小农家庭承灾能力十分脆弱,政府的救助也只是杯水车薪,加之吏治腐败造成的"人祸"进一步放大了灾害的破坏性,灾民往往走上破产流亡的道路。唐中叶以后,战乱割据、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严重削弱了民众的防灾抗灾能力,越是唐后期灾荒越是严重,人口流迁的规模也愈演愈烈。灾荒对唐代的人口流迁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并且在其发展状况、流向以及农民的反抗斗争等方面深深打上了灾荒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灾荒 人口流迁
下载PDF
城水互动:唐宋成都城市水系与自然系统嬗变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恒 王向荣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期83-89,共7页
成都水文化源远流长,城市水利自古蜀先秦至后世明清的持续建设,带动了历代兴盛。唐宋是古代成都历史上内部水系变革的最重要阶段,唐代的大规模行动构筑了"二江环抱,两水夹池"的结构体系,宋代在此基础上修补完善,又形成溪渠密... 成都水文化源远流长,城市水利自古蜀先秦至后世明清的持续建设,带动了历代兴盛。唐宋是古代成都历史上内部水系变革的最重要阶段,唐代的大规模行动构筑了"二江环抱,两水夹池"的结构体系,宋代在此基础上修补完善,又形成溪渠密布的水网,城市水利系统成熟完善。在此背景下,河道突破基本功能成为框定城市的自然骨架,园林依水而建营造出大规模的自然空间,城市环境的总体风貌也随着水网体系而确定,推动了内部自然系统的嬗变。本文梳理唐宋成都水利建设与城市的互动关系,探讨水系与自然系统的内在联系及深刻影响,最后根据目前成都颁布的规划办法,结合内部河流现状及古代历史经验,提出思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成都 水利建设 自然系统 嬗变
下载PDF
从汉唐气象到宋元境界——宋代美学风貌概述 被引量:17
16
作者 潘立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30,共6页
宋代社会的转型、理论思维的成熟、主体性情的凸显、市民阶层的兴起、人本需求的张扬、士人心态的世俗化,导致宋元境界与汉唐气象有很大不同。与汉唐美学相比,宋代美学一方面走向理性,走向成熟;另一方面走向生活、走向休闲。
关键词 宋代美学 唐韵 宋调
下载PDF
唐代美学简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明居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82-388,共7页
有唐一代 ,诗人如云 ,智慧之光 ,遍照大地 ,形成世界美学史上不可企及的高峰。它具有哲学思想的圆融性 ,美学范畴的阐释性 ,美学理论的创造性。它以文学美学为轴心 ,辐射到所有艺术领域 ,影响深广远大。研究唐代美学 ,必须掏出原汁原味 ... 有唐一代 ,诗人如云 ,智慧之光 ,遍照大地 ,形成世界美学史上不可企及的高峰。它具有哲学思想的圆融性 ,美学范畴的阐释性 ,美学理论的创造性。它以文学美学为轴心 ,辐射到所有艺术领域 ,影响深广远大。研究唐代美学 ,必须掏出原汁原味 ,以科学方法透析 ,从逻辑推理的高度去把握个中的人文精神 (尤其是忧患意识、爱国情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方法 美学思想 美学范畴 思想影响 唐代 美学 圆融性 阐释性 创造性 中国 美学史
下载PDF
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被引量:18
18
作者 渠红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127,共6页
桃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由于桃在唐代分布和社会利用的普遍而引起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唐代文学中桃花题材和运用桃花意象的作品较前代大幅增加,反映了桃花意象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有关题材进一步开拓,美... 桃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由于桃在唐代分布和社会利用的普遍而引起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唐代文学中桃花题材和运用桃花意象的作品较前代大幅增加,反映了桃花意象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有关题材进一步开拓,美感特性深入挖掘,情感和思想寓意充分展开,表达技巧明显提高,显示了桃花意象丰富的审美和文化意蕴。唐代文学在桃花意象的审美认识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学 桃花 题材 意象 审美
下载PDF
魏晋自然审美概观 被引量:16
19
作者 薛富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5,共7页
魏晋是中华自然审美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纵游山水风尚将庄子逍遥游自然审美思想转化为现实;在直接欣赏自然基础上发展出自然审美三大拓展形态———园林、以物喻人和山水艺术;在审美观念层面,提出“物感”说这一... 魏晋是中华自然审美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纵游山水风尚将庄子逍遥游自然审美思想转化为现实;在直接欣赏自然基础上发展出自然审美三大拓展形态———园林、以物喻人和山水艺术;在审美观念层面,提出“物感”说这一立足于自然审美的艺术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自然审美 纵游山水 自然审美拓展形态 物感说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中中国艺术风格和审美意识的嬗变——以汉唐乐舞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丽萍 程金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3期193-201,共9页
中国艺术的演变发展受到丝绸之路的深远影响,在与异域的交流互融中体现出博大胸襟、恢宏气派和具有东方特质的艺术风格,形成世界艺术史上的中国特色及东亚艺术传统。乐舞是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汉代和唐代出现繁盛... 中国艺术的演变发展受到丝绸之路的深远影响,在与异域的交流互融中体现出博大胸襟、恢宏气派和具有东方特质的艺术风格,形成世界艺术史上的中国特色及东亚艺术传统。乐舞是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汉代和唐代出现繁盛的局面,其交融创新而生成独特风格的文化遗存在画像砖石、佛教壁画等艺术图像中有突出反映。汉唐乐舞以"飞动"为精髓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识,影响到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领域,使中国古典艺术浸染了"舞蹈的意味",在艺术史和美学史上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汉唐乐舞 审美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