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hematical Wave Functions and 3D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of the Electron and Positron
1
作者 Declan Trail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4期1134-1162,共29页
The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particles in Physics is well known. Particles have properties that uniquely characterize them from one another, such as mass, charge and spin. Charged particles have associated Electric an... The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particles in Physics is well known. Particles have properties that uniquely characterize them from one another, such as mass, charge and spin. Charged particles have associated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Also, every moving particle has a De Broglie wavelength determined by its mass and velocity. This paper shows that all of these properties of a particle can be derived from a single wave function equation for that particle. Wave functions for the Electron and the Positron are presented and principles are provided that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wave functions of all the fundamental particles in Physics. Fundamental particles such as electrons and positrons are considered to be point particles in the Standard Model of Physics and are not considered to have a structur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y do indeed have structure and that this structure extends into the space around the particle’s center (in fact, they have infinite extent), but with rapidly diminishing energy density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at center. The particles are formed from Electromagnetic standing waves, which are stable solutions to the Schrödinger and Classical wave equations. This stable structure therefore accounts for both the wave and particle nature of these particles. In fact, all of their properties such as mass, spin and electric charge, can be accounted for from this structure. These particle properties appear to originate from a single point at the center of the wave function structure, in the same sort of way that the Shell theorem of gravity causes the gravity of a body to appear to all originate from a central point.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first two fully characterized fundamental particles, with a complete description of their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built up from the underl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at comprise these and all fundamental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POSITRON wave Function Solution Electromagnetic Spin Mass Charge Proof Fundamental Particle Properties Quantum Mechanics Classical Physics Computer 3D Model Schrödinger Equation RMS KLEIN GORDON Electric Magnetic Lorentz Invariant Hertzian Vector Point Potential Field density phase flow Attraction REPULSION Shell Theorem Ehrenfest VIRIAL Normalization Harmonic Oscillator
下载PDF
Thermal-hydraulic stability of a natural circulation system with nuclear feedback
2
作者 XuZhan-Jie ChenLi-Qi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08-213,共6页
ThermalhydraulicstabilityofanaturalcirculationsystemwithnuclearfeedbackXuZhanJie,ChenLiQiang,MaChangWenandWu... ThermalhydraulicstabilityofanaturalcirculationsystemwithnuclearfeedbackXuZhanJie,ChenLiQiang,MaChangWenandWuShaoRong(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相流 核反馈 自然循环系统
下载PDF
垂直上升管内密度波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苏光辉 郭予飞 +4 位作者 郭玉君 张金玲 秋穗正 贾斗南 喻真烷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4,20,共4页
在低压自然循环水回路上,对垂直上升管内两相流动密度波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时记录了不同工况下的脉动曲线。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一个低压两相自然循环密度波的稳定性判别准则式。实验参数范围为:系统压... 在低压自然循环水回路上,对垂直上升管内两相流动密度波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时记录了不同工况下的脉动曲线。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一个低压两相自然循环密度波的稳定性判别准则式。实验参数范围为:系统压力P=0.21~1.75MPa,质量流速G=345~1947kg/m2·s,进口过冷度ΔTsub=6~60℃,加热功率Q=2.3~24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自然循环 密度波 不稳定性 汽液两相流
下载PDF
低压两相自然循环密度波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苏光辉 贾斗南 +2 位作者 武俊梅 周涛 郭予飞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0-372,共3页
1引言自从美国三哩岛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科学家们努力改进反应堆的安全性。新一代轻水堆引人了固有安全的概念,其中的一个新概念就是使用自然循环来带走堆芯的热量[‘]。自然循环是依靠系统冷热流体间的密度差所... 1引言自从美国三哩岛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科学家们努力改进反应堆的安全性。新一代轻水堆引人了固有安全的概念,其中的一个新概念就是使用自然循环来带走堆芯的热量[‘]。自然循环是依靠系统冷热流体间的密度差所形成的浮升力来驱动流体克服流动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自然循环 密度波不稳定性 低压
下载PDF
两相自然循环密度波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光辉 张金玲 +4 位作者 郭玉君 秋穗正 贾斗南 喻真烷 郭予飞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自然循环水回路上进行了两相流密度波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实时脉动曲线。分析了系统压力、质量流密度、进口欠热度对系统稳定边界的影响。得出了用无量纲量相变数Npch、欠热度数Nsub、弗劳德数Fr表示的... 在自然循环水回路上进行了两相流密度波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实时脉动曲线。分析了系统压力、质量流密度、进口欠热度对系统稳定边界的影响。得出了用无量纲量相变数Npch、欠热度数Nsub、弗劳德数Fr表示的系统稳定边界图及稳定性判别准则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自然循环 密度波不稳定性 反应堆
下载PDF
两相自然循环流动第1类密度波不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苏光辉 郭玉君 +3 位作者 张金玲 秋穗正 贾斗南 喻真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6-59,共4页
针对自然循环回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学物理模型,对第1类密度波不稳定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工况进行了比较,二者符合很好.通过计算得到了5MW低温供热堆发生第1类密度波不稳定性的边界.
关键词 两相流动 自然循环 密度波 不稳定性 供热堆
下载PDF
垂直并联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密度波型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荆建刚 陈听宽 周云龙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5-249,共5页
在系统压力p=3~18MPa,质量流速G=700~1400kg/m2·s,人口过冷度△Tsub=30~120℃,热负荷qw=0~6O0kW/m2,管径d=12mm的参数范围内,研究了压力、质量流速、人口过冷度、进口节流、可压缩容积、热负荷及不对称热负荷对垂... 在系统压力p=3~18MPa,质量流速G=700~1400kg/m2·s,人口过冷度△Tsub=30~120℃,热负荷qw=0~6O0kW/m2,管径d=12mm的参数范围内,研究了压力、质量流速、人口过冷度、进口节流、可压缩容积、热负荷及不对称热负荷对垂直并联营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密度波到不稳定性的起始点、周期和报价的影响,并与垂直单管内的密度波到不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试验研究和量细分析,提出了预防密度波型脉动的话施,给出了计算脉动起始点的无困次经验关系式,为一体化反应堆蒸汽发生器、直流锅炉水冷壁等工业设备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水两相流 密度波型 蒸汽发生器 核反应堆
下载PDF
低压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谭思超 庞凤阁 高璞珍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8-222,共5页
针对低压工况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的边界进行实验研究.根据不稳定起试点的实验段出口干度,结合流动速,确定出不稳定的类型为第一类密度波型不稳定.采用不同的自然循环密度波稳定边界半经验关系式对不稳定起试点进行了判断,实验结果表... 针对低压工况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的边界进行实验研究.根据不稳定起试点的实验段出口干度,结合流动速,确定出不稳定的类型为第一类密度波型不稳定.采用不同的自然循环密度波稳定边界半经验关系式对不稳定起试点进行了判断,实验结果表明,考虑实验装置几何特性的变化,以水为工质得出的稳定边界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而与以氟里昂为工质的稳定边界对应较差.根据实验数据,按照不同的模型,拟合了该实验的密度波型脉动的稳定边界,拟合结果和实验结果误差在15%以内,表明现有的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两相流 密度波型脉动 低压
下载PDF
低压低含汽率工况下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予飞 苏光辉 +2 位作者 喻真烷 贾斗南 武俊梅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在系统压力0.2MPa-0.6MPa,进口过冷度5~40℃,质量流密度450~1600kg/(m2s)的范围内,研究了当试验段出口质量含汽率1%左右时垂直上升单管内自然循环两相流动不稳定现象,得到了系统发生密度波型脉... 在系统压力0.2MPa-0.6MPa,进口过冷度5~40℃,质量流密度450~1600kg/(m2s)的范围内,研究了当试验段出口质量含汽率1%左右时垂直上升单管内自然循环两相流动不稳定现象,得到了系统发生密度波型脉动的曲线,并分析了脉动产生的机理。应用微分方程无因次分析方法导出了描述系统极限状态下各参数相互关系的极限状态方程式,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出系统发生不稳定界限的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自然循环 质量含汽率 密度波脉动 反应堆
下载PDF
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脉动周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光辉 郭玉君 +3 位作者 张金玲 秋穗正 贾斗南 王騃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5-90,共6页
通过实验研究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脉动周期,建立理论模型,用理论分析法得到脉动周期的理论公式。用该公式计算的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两相流动 自然循环 脉动周期 热工水力回路
下载PDF
低压低干度自然循环汽水两相流流量振荡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少融 贾海军 +4 位作者 李怀萱 王宁 姜胜耀 张佑杰 姚思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27,共6页
实验研究了低压低干度汽水两相混合物在自然循环条件下产生密度波不稳定性时的流量振荡特性。实验在大型热工水力学实验回路HRTL-200上以水为工质进行,压力为1.0—4.0MPa,加热功率为27—190kW,人口欠热度为... 实验研究了低压低干度汽水两相混合物在自然循环条件下产生密度波不稳定性时的流量振荡特性。实验在大型热工水力学实验回路HRTL-200上以水为工质进行,压力为1.0—4.0MPa,加热功率为27—190kW,人口欠热度为5—80℃,加热段出口质量含汽率小于5%。实验参数范围包括了200MW核供热堆微沸腾工况运行的参数。获得了有关自然循环流量振荡模式、相对振幅、振荡周期等振荡特性参数随系统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供热堆 自然循环 两相流 流动稳定性 振荡特性
下载PDF
螺旋管内汽液两相流密度波型脉动流动传热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自平 郭烈锦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6-302,共7页
详细介绍了在沸腾通道内部发生汽液两相流水动力不稳定性而出现周期性密度波型脉动时,脉动流动过程中瞬态和时均传热系数的实验研究结果。实验在以水为工质、以螺旋管作沸腾蒸发试验段的中低压闭式循环系统上进行,试验参数范围为:压... 详细介绍了在沸腾通道内部发生汽液两相流水动力不稳定性而出现周期性密度波型脉动时,脉动流动过程中瞬态和时均传热系数的实验研究结果。实验在以水为工质、以螺旋管作沸腾蒸发试验段的中低压闭式循环系统上进行,试验参数范围为:压力p=05~35 MPa,质量流速G=200~2 100 kg/(m2·s),工质进口过冷度ΔTsub=20~90 ℃,试验段壁面热负荷qw=0~540 kW/m2,密度波脉动的周期为T=125~14 s,且主要集中在4~10 s范围内。对密度波脉动过程中瞬态及时均传热系数和其它主要参数的基本特征与变化规律作了分析和描述,提出了表征密度波脉动传热的新的特征准则数和传热系数计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两相流 密度波脉动 脉动流动传热 螺旋管 热动力堆
下载PDF
低压下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Ⅰ)机理探索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锡斌 徐济鋆 +1 位作者 黄海涛 于平安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对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机理性实验研究,系统压力范围为0.1MPa-0.4MPa。通过实验,分析了不稳定流动的机理,并根据其内在特性总结出两类主要的不稳定流动,为深入进行理论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两相自然循环 密度波振荡 核安全 低压物理 流动不稳定性
下载PDF
超临界锅炉并联倾斜内螺纹管两相流密度波型脉动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可欣 高峰 +2 位作者 毕勤成 罗毓珊 陈听宽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68,73,共7页
采用一维均相流模型,运用Clausse和Lahey提出的非线性两相流垂直上升单管分析法,考虑倾斜角度、内螺纹管因素,发展了多管道系统不稳定性理论模型;对超临界锅炉并联倾斜内螺纹双管汽-水两相流密度波型脉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求解。采... 采用一维均相流模型,运用Clausse和Lahey提出的非线性两相流垂直上升单管分析法,考虑倾斜角度、内螺纹管因素,发展了多管道系统不稳定性理论模型;对超临界锅炉并联倾斜内螺纹双管汽-水两相流密度波型脉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求解。采用时域法求得密度波型脉动发生时,试验段进口质量流量在各个时间点的数值。根据流量随时间发散或收敛的趋势,判断得到发生脉动的阈值。对脉动时的周期、振幅等特征值进行分析,得到进口质量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得到的各工况下的脉动周期范围大多在5~16S之间,与实验所得的7~19S基本吻合。比较可得,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可用于判定是否发生密度波型脉动,为确定锅炉安全运行时的水冷壁参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并联倾斜内螺纹管 两相流不稳定性 密度波型脉动 数值研究
下载PDF
低质量流速垂直并联内螺纹管密度波型不稳定性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凡 罗毓珊 +3 位作者 陈听宽 王海军 李晨飞 邓志安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8,共7页
在高压汽-水两相流实验台上进行了低质量流速垂直并联内螺纹管密度波型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观察到了垂直并联内螺纹管气-液两相流密度波型不稳定性的一些主要特征。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就热负荷、系统压力、质量流速、进口过冷度和不对称... 在高压汽-水两相流实验台上进行了低质量流速垂直并联内螺纹管密度波型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观察到了垂直并联内螺纹管气-液两相流密度波型不稳定性的一些主要特征。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就热负荷、系统压力、质量流速、进口过冷度和不对称加热对密度波型不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时根据试验结果,采用均相流模型得到了密度波型不稳定发生的界限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质量流速 垂直并联内螺纹管 密度波型不稳定性 气液两相流
下载PDF
5MW低温供热反应堆微沸腾运行启动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新明 高祖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6-52,共7页
文章用RETRAN-02程序,对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设计和建造的5MW低温供热堆的微沸运行启动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控制反应性引入速率、主回路蒸汽冷凝量大小及主回路对外总传热量的大小对启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种... 文章用RETRAN-02程序,对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设计和建造的5MW低温供热堆的微沸运行启动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控制反应性引入速率、主回路蒸汽冷凝量大小及主回路对外总传热量的大小对启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种新颖的启动方式下,只要对反应堆的某些特定参数作适当的实时控制,反应堆就能从单相向两相微沸运行方式稳定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堆 低温 反应堆 运行 启动
下载PDF
200MW 核供热堆水力稳定性实验数值模拟分析
17
作者 蒋志强 陈晓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4-137,192,共5页
为确定200MW核供热堆的安全性并为今后发展奠定研究基础,在改装的俄罗斯KC实验装置上,完成了该核供热堆主回路系统水力稳定性实验研究。然后应用RETRAN02程序完成主要实验工况数值模拟计算。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的对... 为确定200MW核供热堆的安全性并为今后发展奠定研究基础,在改装的俄罗斯KC实验装置上,完成了该核供热堆主回路系统水力稳定性实验研究。然后应用RETRAN02程序完成主要实验工况数值模拟计算。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的对比结果表明,两者间有较好的符合,获得有益于核供热堆安全设计的一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共热堆 两相流 密度波不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HTR-10 蒸汽发生器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居怀明 徐元辉 +3 位作者 黄志勇 刘志勇 李军 何学东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2-75,共4页
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HTR-10)的蒸汽发生器为直流型、小盘管组件式结构,盘管弯曲半径小,工作压力为中压范围,由此而带来两相流体流动的不稳定性问题是HTR-10蒸汽发生器研究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用Khabensky... 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HTR-10)的蒸汽发生器为直流型、小盘管组件式结构,盘管弯曲半径小,工作压力为中压范围,由此而带来两相流体流动的不稳定性问题是HTR-10蒸汽发生器研究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用Khabensky等方法分析HTR-10蒸汽发生器的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了入口欠热度、入口节流度、加热功率、质量流量、系统压力、热负荷及出口蒸汽干度等对HTR-10蒸汽发生器密度波脉动的影响。分析表明在HTR-10蒸汽发生器设计工况下不会发生密度波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两相流 密度波 高温气冷堆 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两相自然循环系统压降震荡流动不稳定性起始点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传新 陈炳德 +4 位作者 卓文彬 徐建军 黄彦平 昝元峰 刘文兴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7,共6页
对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压降震荡流动不稳定起始点进行研究。实验研究发现当实验本体流体出现充分发展的过冷泡核沸腾后,由于汽泡大量产生,以及稳压器上部在可压缩气体的作用下,自然循环回路与稳压器之间出现波动流量,自然循环系统出现压... 对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压降震荡流动不稳定起始点进行研究。实验研究发现当实验本体流体出现充分发展的过冷泡核沸腾后,由于汽泡大量产生,以及稳压器上部在可压缩气体的作用下,自然循环回路与稳压器之间出现波动流量,自然循环系统出现压降震荡型流动不稳定。Bowring模型和Saha-Zuber模型预测实验本体出口发生充分发展欠热泡核沸腾的功率值与与自然循环系统的压降震荡流动不稳定起始点功率实验数据的偏差在8%以内。因此,充分发展的过冷泡核沸腾起始点可认为是自然循环系统的压降震荡流动不稳定起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降震荡流动不稳定性起始点 两相自然循环 充分发展过冷泡核沸腾 净蒸汽产生点
原文传递
两相自然循环系统压降震荡流动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传新 卓文彬 +3 位作者 昝元峰 徐建军 鲁晓东 黄彦平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8-181,共4页
采用CATHARE程序对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压降震荡流动不稳定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两相自然循环系统中,自然循环回路与稳压器之间的压降震荡是导致流动不稳定出现的主要原因。通过限制自然循环回路与稳压器之间的流量波动,可以防止... 采用CATHARE程序对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压降震荡流动不稳定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两相自然循环系统中,自然循环回路与稳压器之间的压降震荡是导致流动不稳定出现的主要原因。通过限制自然循环回路与稳压器之间的流量波动,可以防止两相自然循环出现流动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降震荡 两相自然循环 CATHA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