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Bionic Anticipa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1
作者 Helmut Tributsch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5年第3期123-144,共22页
After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the recent earthquake-tsunami event in South Asia, reports appear about the mysterious ability of animals to anticipate and to escape the impending danger. This is an opportunity... After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the recent earthquake-tsunami event in South Asia, reports appear about the mysterious ability of animals to anticipate and to escape the impending danger. This is an opportunity to recall the long history of this phenomenon in the traditions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to evaluate Chinese efforts, 30-40 years ago, to use this phenomenon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to judge its state of acceptance in modem science. An effort is made to introduce this phenomenon as a research field of modem bionics. The timing is favorable since, increasingly, infrared thermal anomalies, monitored from satellite, suggesting litho-atmospheric processes, are found to precede earthquakes. They were unexpected by seismologists and are here suggested to essentially reflect the energy conversion patterns responsible for the signals monitored by animals. The aim is to learn from animals in the long term how natural disasters can better be anticipated, and how simple technical warning systems can be developed. Some challenges are analyzed. One 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ure of energy release prior to the main earthquake disaster resulting in "macro-anomaly" precursors, another i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n animal senses. The role of non-linear cooperative phenomena including tsunamitype waves is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disaster anticipation animal sensory systems EARTHQUAKES TSUNAMI cooperative phenomena thermal anomalies
下载PDF
国家公园“灾害”类自然现象管控探析
2
作者 钱丽源 赵思琦 +1 位作者 Janeth Alexandra Morales Gonzalez 杨锐 《园林》 2023年第10期39-47,共9页
当前全球国家公园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便是极端自然灾害。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教科文组织以及各国家公园管理部门针对“灾害”类自然现象,积极进行管控模式革新的同时,各国国家公园相关管理部门对“灾害”类自然现象的积极科学... 当前全球国家公园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便是极端自然灾害。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教科文组织以及各国家公园管理部门针对“灾害”类自然现象,积极进行管控模式革新的同时,各国国家公园相关管理部门对“灾害”类自然现象的积极科学价值仍尚未达成共识,管控守则与策略均处于探索阶段。在概念阐释基础上,梳理“灾害”类自然现象的科学定义;再解析如何通过管控定位、管控人员、管控策略,在全球国家公园“灾害”类自然现象先锋案例的具体实践;最终聚焦于明确中国国家公园在应对“灾害”类自然现象中所涉及的经济平衡、科研建设、原住民培育、国际联防4方面存在的真实困境,并探析在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为人类提供颠覆性体验和学习自然的可行性,进而指导中国国家公园管控模式的完善,为中国甚至是全球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革新提供牢固的实践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灾害”类自然现象 先锋管控 传统模式革新 访客规则 原住民培育
下载PDF
董仲舒灾异说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牛秋实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6-29,共4页
董仲舒在《贤良三策》中讨论了自然灾害在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对政治的影响。他能成为"儒者宗",和他始推阴阳灾异有直接关系。在他的影响之下,刘向刘歆父子、眭孟、夏侯胜、京房、翼奉、谷永、李寻等经学大师,竞相效仿,都成为灾... 董仲舒在《贤良三策》中讨论了自然灾害在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对政治的影响。他能成为"儒者宗",和他始推阴阳灾异有直接关系。在他的影响之下,刘向刘歆父子、眭孟、夏侯胜、京房、翼奉、谷永、李寻等经学大师,竞相效仿,都成为灾异言政事的名家,经学的神秘化、神学化恶性发展。到西汉末年谶言、纬书的泛滥,达到了高峰。不过,董仲舒的灾异论也不是空穴来风。通过自然对我们的报复,我们也学会了人性化的自然知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迄今并没有得到科学的对待,只有人性化地对待自然,才能学会与自然相处,从自然中吸取教训,善待自然,获得人类最佳的生存空间,避免自然灾害的报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贤良三策》 《汉书》 五行 灾异 自然
下载PDF
元儒程端学的灾异观
4
作者 周国琴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4-78,共5页
元儒程端学在继承程朱灾异观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加系统完整的灾异理论学说。程端学反对把具体灾异与具体人事一一对应,但囿于当时的自然科学水平以及儒者将天变人事相联系进行政治宣传和劝谕的需要,他像一般《春秋》学者一样承认天人感应。
关键词 程端学 灾异观 进步性 局限性
下载PDF
天道与天命--慕容诸燕统治者的神学信仰
5
作者 王新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48-56,共9页
慕容鲜卑建立的诸燕政权在十六国时期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政权呈现出对汉族文化学习与模仿的特点。从昌黎时代起慕容氏统治者开始逐步改变鲜卑族原始的信仰,转向两汉时期神化的儒学,运用祥瑞、符谶、天人感应、阴阳五行与政治相结合,为其... 慕容鲜卑建立的诸燕政权在十六国时期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政权呈现出对汉族文化学习与模仿的特点。从昌黎时代起慕容氏统治者开始逐步改变鲜卑族原始的信仰,转向两汉时期神化的儒学,运用祥瑞、符谶、天人感应、阴阳五行与政治相结合,为其政权合法性寻找理论依据的。通过天象的解读,预言吉祥与灾难,用术数化解灾异以求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固统治。在诸燕统治者心中,借助儒学的神学思想,把自身塑造成顺天意的政权,才能得民心与争夺天下。故而,代表了天道与天命的儒家神学成为诸燕统治者崇尚的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诸燕 祥瑞 谶纬 德运 灾异 政治文化
下载PDF
《白虎通义》中灾异阐释对儒家天命观建构的作用
6
作者 唐元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76,共8页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召开的白虎观会议,是在君主与儒家学者之间展开的政治与学术论议,会议所形成的《白虎通义》,体现出儒家学者对现实执政的体系化理论设计,也是体现东汉前期经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性文献。君主的权力和学者...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召开的白虎观会议,是在君主与儒家学者之间展开的政治与学术论议,会议所形成的《白虎通义》,体现出儒家学者对现实执政的体系化理论设计,也是体现东汉前期经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性文献。君主的权力和学者的权力在白虎观会议的合理机制中,达到了一种有效的平衡,儒学完成了基于现实而能够超越现实的天命观建构。灾异阐释学说结合了灾变、符瑞、祭祀、占卜、谏诤等方面,成为了天命观落实到执政中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义》 白虎观会议 经学 儒学 灾异阐释
原文传递
知识、信仰与政治文化:中古时代东西方关于极光的书写
7
作者 余欣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6-190,共15页
将中国古代极光记录重置于祯祥灾异的语境下考察,并通过东西方比较的视角来探讨极光的历史书写所映照的知识-信仰体系和政治文化。在全面梳理中古时代极光相关文本与图像史料的基础上,反思了界定极光的标准问题,进而厘清汉代以来极光书... 将中国古代极光记录重置于祯祥灾异的语境下考察,并通过东西方比较的视角来探讨极光的历史书写所映照的知识-信仰体系和政治文化。在全面梳理中古时代极光相关文本与图像史料的基础上,反思了界定极光的标准问题,进而厘清汉代以来极光书写模式及其成立、衍变的发展脉络,揭示中国传统极光书写可以概括为天象灾异-政治事件关联模式,其政治文化特质是基于阴阳灾异、谶纬数术理论,并为朝鲜、日本所模仿和承袭,体现了相同的灾异观念和政治合法性建构模式,显示了“东亚灾异文化圈”的存在。对同一极光现象的东西方书写异同的分析表明,尽管前现代欧洲的极光记录,同样与战争和疫病相关联,但与东亚世界所共享的建立于阴阳五行的知识内核、信仰体系与政治秩序之上的“交织结构”迥然不同,而东亚历史书写对灾异征应指向解释的歧异,则有助于理解灾异文化和政治运作在各自风土中的同构而异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光 灾异 历史书写 政治文化 世界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