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的静态及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栋梁 李洪人 李春萍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8-200,共3页
本文提出了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的概念,并对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画出了 系统方框图,推出了其传递函数,对同一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和20-sim模型分别仿真,表明推导过程是正确的,对此类伺服系 统的设计具... 本文提出了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的概念,并对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画出了 系统方框图,推出了其传递函数,对同一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和20-sim模型分别仿真,表明推导过程是正确的,对此类伺服系 统的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阀 非对称缸 负载流量 负载压力 静态特性 动态特性 液压伺服系统
下载PDF
纯水液压电磁溢流阀的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娜 聂松林 +1 位作者 张小军 韩新苗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12-1416,共5页
水压电磁溢流阀是高精度控制和深海远程控制的关键元件之一,本文在充分考虑海水介质理化特性分析的前提下给出了先导式纯水液压电磁溢流阀的结构,针对纯水液压溢流阀的关键技术(气蚀问题、密封与润滑、腐蚀、)提出设计要点及解决方案,... 水压电磁溢流阀是高精度控制和深海远程控制的关键元件之一,本文在充分考虑海水介质理化特性分析的前提下给出了先导式纯水液压电磁溢流阀的结构,针对纯水液压溢流阀的关键技术(气蚀问题、密封与润滑、腐蚀、)提出设计要点及解决方案,并根据介质水的物理性质及摩擦磨损试验初步选取溢流阀关键部位的所需材料。在油压溢流阀试验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出水压溢流阀的试验系统,然后对水压电磁溢流阀进行静、动态性能试验分析。本文设计的溢流阀具有压力超调量小,动态响应较好等特点,其调压范围是0.5 MPa^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导式 溢流阀 动态 静态 试验
下载PDF
深水油气固井水合物储层物性响应与高压气水反侵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明明 王晓宇 +6 位作者 周珂锐 王凯 王治林 董刚 韦猛 刘天乐 贾东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27,共10页
固井作业是能源开采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当深水油气固井遇到水合物地层时,固井水泥浆水化放热会引起近井壁储层中水合物分解和产生高压气水反侵,从而严重影响固井质量,甚至导致固井报废和井壁失稳,为减小和避免水合物分解的不利影响,... 固井作业是能源开采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当深水油气固井遇到水合物地层时,固井水泥浆水化放热会引起近井壁储层中水合物分解和产生高压气水反侵,从而严重影响固井质量,甚至导致固井报废和井壁失稳,为减小和避免水合物分解的不利影响,明确不同固井工艺条件下水合物储层的物性响应和高压气水反侵规律是关键。以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工程GMGS-1中SH2站位勘探井为研究对象,建立固井二维数值模型,采用TOUGH+HYDRATE数值模拟软件再现固井水泥浆侵入和水化过程,分析过程中近井壁储层物性响应规律,得出南海水合物储层不同固井压差与水泥浆放热速率条件下高压气水反侵的临界条件判别曲线,并创新性地采用"连续分段模拟"思路解决水泥浆的动态放热问题。结果表明:水泥浆初凝之前主要可分为诱导、分解和二次水合物生成3个阶段;侵入行为主要发生在保压时期,当压力卸去后侵入深度基本不再增加;水化放热造成的温度升高导致水合物大量分解,产生的高压气水向四周运移,而压力卸去之后,高压气水向环空方向反侵的趋势更加明显;水化放热速率越大,固井压差越小,气水反侵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发生时间越早。对于浅部水合物储层,降低固井水泥浆水化热可有效减少反侵现象的发生,提高固井质量,而对于埋藏较深的储层可在破裂压力范围内同时使用较高的固井压差。本研究对水合物地层固井工艺参数优选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深水油气固井 物性响应 动态热源 连续分段模拟 高压气水反侵 中国南海
下载PDF
自喷原因分析及其在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易杨 李昱 王卫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199-203,共5页
研究区庄36区自喷井分布密集,以正方形井网为例,应用"动静结合-判别分析"的方法,总结了自喷井自喷的原因。砂体连通性为射孔对应,同种成因砂体相互连通;物性条件为物性相对较好,满足判别函数;压力为正方形井网油井地层压力大... 研究区庄36区自喷井分布密集,以正方形井网为例,应用"动静结合-判别分析"的方法,总结了自喷井自喷的原因。砂体连通性为射孔对应,同种成因砂体相互连通;物性条件为物性相对较好,满足判别函数;压力为正方形井网油井地层压力大于最小自喷压力15.17 MPa;井距为正方形井网满足极限井距414.88 m。通过自喷井自喷的原因分析,发现人为实现自喷的可能性;但是地下地质条件复杂,认识存在不足,并且仍需要不断加深。为此实现自喷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但也为自喷井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喷 动静结合 物性 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