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7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成效评估及热点区域识别
1
作者 王佳琪 邢艳秋 +1 位作者 常晓晴 杨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1241,共11页
东北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对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了更直观的反映东北地区天保工程的实施成效,研究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遥感监测数据集-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 东北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对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了更直观的反映东北地区天保工程的实施成效,研究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遥感监测数据集-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和RUSLE模型对1990—2020年天保工程实施前后东北地区和天保工程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并采用Getis-Ord Gi∗指数识别热点区域。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1990—2020年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增加25.37%,12.15%,水域减少21.42%,草地减少14.02%,未利用土地和林地分别减少8.41%,5.34%。(2)1990—2020年东北地区和天保工程区土壤保持量分别增加了95.81×106 t、24.05×10^(6) t,碳储量分别减少了7.49×10^(8) tC、3.92×10^(8) tC,水源涵养量分别增加了177.51×10^(9) m^(3)、58.65×10^(9) m^(3)。(3)东北地区的极显著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内蒙古地区东北部、黑龙江省北部、吉林省东部和辽宁省东部。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极显著热点区域显著增加,且范围与天保工程高度重合。研究拟为后续东北地区林业政策和生态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热点分析 INVEST RUSLE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
2
作者 张宇飞 王子昊 +1 位作者 王冰 张秋良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为给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各地类碳密度数据,运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对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2000—2020年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为给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各地类碳密度数据,运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对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2000—2020年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进行估算,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区2000、2005、2010、2015、2020年碳储量分别为569.87×10^(7)、573.22×10^(7)、573.69×10^(7)、572.42×10^(7)、573.14×10^(7) t,呈增加趋势,累计增加3.27×10^(7) t;(2)碳储量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西部、南部、东南角和东部小区域;(3)林地是研究区最重要的碳库,其碳储量占研究区固碳总量的93.31%,林地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是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促使大兴安岭林地面积保持稳定并且呈现出一定增长趋势,提高了大兴安岭的整体固碳能力。在未来,大兴安岭应当继续实施和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继续坚持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通过合理的行政规划,调控草地和耕地向建设性用地转换;此外,通过人工种植、草畜平衡的政策,围栏封育和优化种苗的方式来缓解草地退化,修复草地生态系统;而耕地则通过间作套作、改良品种、合理使用肥料等方法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天然林保护工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天保工程对京津冀地区天然林资源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陈月 高帆 彭祚登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61,共9页
为评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京津冀地区天然林资源现状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京津冀地区天然林协同保育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国家二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最优模型,评价研究区内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 为评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京津冀地区天然林资源现状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京津冀地区天然林协同保育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国家二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最优模型,评价研究区内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天保工程实施后,京津冀地区天然林资源数量、单位面积蓄积量逐年稳步增加,天然林蓄积量从天保工程实施前的3488.73×10^(4)m^(3)增加到7599.14×10^(4)m^(3);天然林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和价值量衡量指标均显著增加,相较于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初始,涵养水源量增长了28.69×10^(8) m^(3)·a^(-1),价值总量增加了550.19×10^(8)元·a^(-1),表明京津冀地区天然林提供生态服务的潜力较大;构建的天然林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中,影响最大的准则层是森林生产力指标(0.41),对准则层影响最大的5个指标为龄组(0.2001)、平均胸径(0.1801)、每公顷株数(0.0925)、平均树高(0.0853)及海拔(0.0493);天然林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经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冀地区天然林资源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逐渐增强,但现阶段区域天然林的质量还普遍不高,有较大提升空间;实施调整优化龄组结构和林分密度等经营措施可以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工程 京津冀地区 天然林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施业区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4
作者 孙悦 刘琪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3,166,共10页
【目的】检测长白山北坡植被的变化趋势,分析植被分布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森林干扰的变化情况,以期更加全面地揭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前后研究区植被的变化情况,为评价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效果及制定植被资源恢复措施和生态环... 【目的】检测长白山北坡植被的变化趋势,分析植被分布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森林干扰的变化情况,以期更加全面地揭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前后研究区植被的变化情况,为评价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效果及制定植被资源恢复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地理数据分析云平台,使用1987—2020年的Landsat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燃烧率(NBR),结合Sen-Theil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地理探测器和LandTrendr变化检测算法,分析了白河林业局的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合年均温、年平均降水量、海拔、坡度、林种和森林类型数据,研究了不同因子对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年份的森林干扰情况。【结果】1)1987—2020年研究区总体NDVI呈现提高趋势,在2000年大部分地区呈现不显著下降的趋势,而天保工程实施后研究区NDVI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初期提高趋势最为显著;2)温度和降水量对于NDVI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最强,其次是森林类型和海拔;3)1987—2020年研究区的年干扰面积总体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2000年前森林干扰较为频繁,2000年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森林干扰面积明显下降,且森林干扰主要发生在研究区中部以及北部部分区域,南部的落叶针叶林区域在研究时间内未观察到明显的干扰现象。【结论】近30年来长白山北坡植被总体呈现改善趋势,且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植被改善以及降低干扰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植被动态 地理探测器 LandTrendr 森林干扰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
5
作者 康娟 方贺 +2 位作者 石守海 夏瑞 彭金灵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7,共7页
本文以阿克苏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为研究区域,基于MODIS卫星影像资料,首先利用像元二分法模型制作了研究区2000—2020年生长季(5—9月)植被覆盖度产品,然后分析了长时序植被覆盖度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 本文以阿克苏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为研究区域,基于MODIS卫星影像资料,首先利用像元二分法模型制作了研究区2000—2020年生长季(5—9月)植被覆盖度产品,然后分析了长时序植被覆盖度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驱动机制。结果显示,2000—2020年阿克苏天保区植被覆盖度以0.23%/a的速度呈显著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面积占比达50.4%。在众多影响因子中,土地利用是影响研究区植被覆盖的主要影响因子,解释力达0.59;人口密度、蒸散发及GDP对植被的解释力是次要影响因子,分别为0.360、0.357、0.308。本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遥感 阿克苏地区 天然林保护工程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森林公园自然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6
作者 杨旭 张渤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森林公园是森林经营的一种形式,公园内的自然资源既是其建设的依托,也是其建设的目的所在。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是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回顾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森林公园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还存在着盲目开发、旅... 森林公园是森林经营的一种形式,公园内的自然资源既是其建设的依托,也是其建设的目的所在。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是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回顾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森林公园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还存在着盲目开发、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法律法规不完善、民众保护意识淡薄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此,对森林公园自然资源的外延进行界定,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即正确处理森林公园开发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根据森林公园自然资源特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完善自然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全民参与保护森林公园中的自然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自然资源 保护开发
下载PDF
水沙变化条件下不同边界弯曲河道演变特征研究
7
作者 陈羿名 渠庚 +2 位作者 郑承太 胡呈维 栾华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弯曲河道具有迂回曲折的外形和蜿蜒蠕动的动态特征,其形成、发展和演变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复杂过程。为研究水沙变化条件下弯曲河流的河道演变特征,采用自然模型法在室内水槽中塑造出相对自然的弯曲河道,设置有、无护岸措施两种工... 弯曲河道具有迂回曲折的外形和蜿蜒蠕动的动态特征,其形成、发展和演变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复杂过程。为研究水沙变化条件下弯曲河流的河道演变特征,采用自然模型法在室内水槽中塑造出相对自然的弯曲河道,设置有、无护岸措施两种工况进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护岸措施条件下,河道纵剖面上游段冲刷下切、下游段变化不大,河道整体比降呈减小趋势,河道深泓弯曲度减小,其演变响应特性对含沙量的变化更敏感;在无护岸措施条件下,河道滩槽演变调整作用较强,纵剖面呈整体式下切,且下游段纵剖面下切幅度较上游段大,河道深泓弯曲度逐渐增大,其演变响应特性对流量的变化更敏感。弯曲河道发生演变的实质是变化的水沙条件与河道形态调整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演变的最终趋势是河道的形态结构与水沙条件达到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道 水沙变化 河道演变 自然模型 护岸措施
下载PDF
江西省天保工程数据库构建与管理以弋阳县为例
8
作者 祝必琴 林桦 +3 位作者 谢建金 王欣 孟京辉 熊璐瑶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4-57,78,共5页
为使江西省的天保工程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本文以弋阳县为例,构建了天保工程数据库,并提出数据库的日常更新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天保工程数据库,可将天保林矢量数据与当前公益林矢量数据、森林督查图斑、林地征占图斑、林木采伐图斑、造... 为使江西省的天保工程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本文以弋阳县为例,构建了天保工程数据库,并提出数据库的日常更新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天保工程数据库,可将天保林矢量数据与当前公益林矢量数据、森林督查图斑、林地征占图斑、林木采伐图斑、造林上图图斑、森林火灾或森林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图斑等档案资料进行叠加分析,实现林业资源“一张图”动态管理天保林变化情况。研究成果可为江西省范围的天保工程数据库建立和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工程 数据库构建 “一张图” 江西省
下载PDF
黑龙江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保护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维 张兴云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1期55-57,84,共4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的具体现实状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勘界立标、加强监督与考核、建立健全完整的监测等保护管理措施。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经营管理 保护措施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天然气集输管道内腐蚀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研究
10
作者 赵良 《能源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随着天然气集输管道运行时间的延长,管道内腐蚀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为了保障天然气集输管道的高效安全运行,室内采用挂片失重法对目标天然气集输管道内腐蚀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腐蚀防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温度越... 随着天然气集输管道运行时间的延长,管道内腐蚀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为了保障天然气集输管道的高效安全运行,室内采用挂片失重法对目标天然气集输管道内腐蚀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腐蚀防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温度越高、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分压越高、矿化度越高,挂片的腐蚀速率就越大,而试验时间越长,腐蚀速率则先增大后减小。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加入不同类型的缓蚀剂均能起到较好的腐蚀防护效果,其中缓蚀剂TR-2的效果相对更好。当缓蚀剂TR-2的加量达到120 mg/L时,缓蚀率可以达到95.7%,并可使挂片的腐蚀速率降低至0.076 mm/a以下,腐蚀防护效果较好。天然气中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含量对集输管道内腐蚀速率的影响较大,添加缓蚀剂能够有效减缓集输管道的腐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集输管道 内腐蚀 腐蚀速率 影响因素 防护措施
下载PDF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概述及管护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11
作者 郭韫锋 崔秀杰 王德刚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191-193,共3页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森林资源同样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加快构建以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生态保护监督监...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森林资源同样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加快构建以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生态保护监督监管制度,从森林资源管护入手,统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从而守护好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概述 管护问题 对策
下载PDF
500kV受电通道工程对高压天然气管道造成的干扰研究
12
作者 胡贵斌 金兆波 倪凯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6期37-43,共7页
新建500kV受电通道工程与已建高压天然气管道存在多处交叉及长距离并行,为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降低交流杂散电流对管道干扰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对管道交流干扰的计算模型,模拟计算了输电线路在常态运行以及故障... 新建500kV受电通道工程与已建高压天然气管道存在多处交叉及长距离并行,为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降低交流杂散电流对管道干扰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对管道交流干扰的计算模型,模拟计算了输电线路在常态运行以及故障运行状态下对管道的干扰影响,并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对管道受交流干扰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当输电线路稳态运行时,交流电压及交流电流密度均超出相关标准要求,交流干扰程度判断为“强”,应采取交流干扰防护措施。针对超出交流干扰标准要求限值的管段,利用水平式锌带与深井式锌带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数值模拟技术防护方案进行设计,实现了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对埋地钢质管道的交流干扰防护,保障了管道长期安全运行。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对管道交流干扰进行分析评价以及干扰防护设计,为今后其他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输电线路 交流干扰 防护措施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研究
13
作者 江龙 李乔明 +2 位作者 冯育才 汪珊 韩继怀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4-7,18,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性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保护地建设是重中之重。在自然保护地中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项目,为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也是贵州省实施赎买项目的创新之举。以大沙河保护区为例,...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性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保护地建设是重中之重。在自然保护地中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项目,为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也是贵州省实施赎买项目的创新之举。以大沙河保护区为例,对自然保护地实施赎买进行了归纳分析,系统阐述了自然保护地实施赎买的模式与对象、赎买意义、赎买情况、赎买成效,为以后形成“贵州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区 商品林 公益林
下载PDF
贵州省天然林和公益林并轨管理体系探索
14
作者 曹轩 涂阳新 +2 位作者 刘延慧 叶雨艳 陈光丽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为科学、高效和精准地推动贵州省天然林和公益林并轨管理工作,提出并轨管理的相关措施,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依据贵州省2022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数据,结合省内外实地调研,通过分析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管理现状、存在问... 为科学、高效和精准地推动贵州省天然林和公益林并轨管理工作,提出并轨管理的相关措施,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依据贵州省2022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数据,结合省内外实地调研,通过分析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实施并轨管理的具体措施。贵州省天然林和公益林重叠面积高达360.82万hm^(2),在法律层面上两者的管控措施相似,保护等级相当。补偿标准皆为每年240元·hm^(-2)。管理机构存在职能重叠、队伍庞大、补偿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护林员管理不健全等问题。实现天然林与公益林并轨管理,统一管理机构是基础,统筹资源底数是方法,规范政策制度是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天然林保护 公益林资源 资源情况 并轨管理
下载PDF
基于森林督查的镇沅县森林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
15
作者 苏维芳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森林督查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该县2019-2022年森林督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2019-2022年镇沅县可疑图斑分别为511、934、1075、127个,可疑图斑面积分别为... 森林督查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该县2019-2022年森林督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2019-2022年镇沅县可疑图斑分别为511、934、1075、127个,可疑图斑面积分别为598.2930、814.3789、542.6538、110.7414 hm^(2);建设项目违规占用林地、违法毁林(湿)开垦、违规林木采伐、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是该县森林督查发现的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人力短缺和森林督查分类处置任务繁重是该地区森林督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从加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管理,扩大宣传及加强人员培养,协调各部门人员调度和建立森林督查监管系统4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镇沅县的森林督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督查 问题分析 解决措施 森林资源保护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下载PDF
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16
作者 陈娟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4年第1期1-5,59,共6页
沂蒙山区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大江大河(黄河、淮河)重要水系骨架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规划范围内,生态主体以水源涵养为主,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 沂蒙山区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大江大河(黄河、淮河)重要水系骨架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规划范围内,生态主体以水源涵养为主,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本文对沂蒙山区域自然概况及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从而保障区域内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区域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 恢复 措施
下载PDF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and determinant factors of forest carbon storage under China's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被引量:9
17
作者 Shengnan Wu Jiaqi Li +5 位作者 Wangming Zhou Bernard Joseph Lewis Dapao Yu Li Zhou Linhai Jiang Limin Da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10-419,共10页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NFPP)is one of the key ecological forestry programs in China.It not only facilitates the improvement of forest ecological quality in NFPP areas,but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NFPP)is one of the key ecological forestry programs in China.It not only facilitates the improvement of forest ecological quality in NFPP areas,but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ncreasing the carbon storage of forest ecosystems.The program covers 17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and municipalities with correspondingly diverse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ecological features,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forest management regimes,all of which affect regional carbon storage.In this study,volume of timber harvest,tending area,pest-infested forest,firedamaged forest,reforestation,and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and temperature were evaluated a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arbon storage.We developed a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for these seven indicators and we studied the dominant factors of carbon storage in the areas covered by NFPP.Timber harvest was the dominant factorinfluencing carbon storage in the Yellow and Yangtze River basins.Reforestation contributed most to carbon storage in the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 in Xinjiang.In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s of Heilongjiang and Jilin Provinces,the dominant factors were forest fires and forest cultivation,respectively.For the enhanceme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a longer rotation period and a smaller timber harvest are recommended for the Yellow and Yangtze River basins.Trees should be planted in stateowned forests in Xinjiang.Forest fires should be prevented in state-owned forests in Heilongjiang,and greater forest tending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the state-owned forests in Ji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carbon storage Influencing factors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Variance decomposition Vector autoregression(VAR) model
下载PDF
Effects of management regimes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under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3
18
作者 Linhai Jiang Wei Zhao +2 位作者 Bernard J.Lewis Yawei Wei Limin Da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187-1194,共8页
Carbon sink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element within the complex phenomen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and forest ecosystems are important global carbon sinks.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NFPP) is an ecologica... Carbon sink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element within the complex phenomen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and forest ecosystems are important global carbon sinks.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NFPP) is an ecological program in China that was established after catastrophic flooding in the country in 1998.The goals of the NFPP are to curb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habitat to increase biodiversity,and rehabilitate natural forests to sup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forest regions.This study looked at change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a forested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after the inception of the NFPP.The program divides China's natural forests into three classes—commercial and two types of noneconomic forests—that are subject to management regimes prescribing varying levels of timber harvest,afforestation,and reforestation.During the 18-year period from 1998 to 2015,the total amou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increased at an average annual rate of 0.04 MT C.This trend reflects a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NFPP that resulted in prohibited and/or restricted logging and tighter regulation of allowable harvest levels for specific areas.In documenting this trend,guidelines for mo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forestry programs such as the NFPP in other countries in the future are also sugg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NFPP) Carbon sequestration San Chazi Forestry Bureau China forestry
下载PDF
Strategies on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of collective forest area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community in China─A case of the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in datu village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明灿 覃家理 +1 位作者 刘思慧 江兴龙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2-134,共3页
In the recent 20 years, it is a trend that forest will be distributed to villagers to manage in the world.Also in China, "forestry three determinations" has been carried out since 1980, and many new forestry... In the recent 20 years, it is a trend that forest will be distributed to villagers to manage in the world.Also in China, "forestry three determinations" has been carried out since 1980, and many new forestry devolutionshave been put fotward to and come into being. To face the fact of overusing up natural forest to result in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y environment, the strategy of naturaf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NFPP) is raised after the heavyflood in 1998. Now, it i 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o carry Out the strategies of NFPP in collective forest area, especially in the community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Based on the case of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in Datu Miao Village, the experience of its forest management in the past is analyzed and the strategies of NFPP in collective forest area a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下载PDF
Biomass Carbon Storage and Its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Afforestation under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in China 被引量:10
20
作者 ZHOU Wangming Bernard Joseph LEWIS +4 位作者 WU Shengnan YU Dapao ZHOU Li WEI Yawei DAI Lim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406-413,共8页
Based on the data from China′s Seventh Forest Inventory for the period of 2004–2008, area and stand volum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age-classes of plantation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mass den... Based on the data from China′s Seventh Forest Inventory for the period of 2004–2008, area and stand volum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age-classes of plantation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mass density and age of planted forest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ountry. Combined with the plantation area in the first-stage of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NFP) program(1998–2010), this study calculated the biomass carbon storage of the afforestation in the first-stage of the program. On this basis,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these forests was estimated for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program(2011–2020). Biomass carbon storage of plantation established 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program was 33.67 Tg C, which was majority accounted by protection forests(30.26 Tg C).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carbon storage in different regions, which depend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biomass carbon density, forest age and plantation area. Under the natural growth, the carbon storage was forecasted to increase annually from 2011 to 2020, reaching 96.03 Tg C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stage of the program in 2020. The annual growth of the carbon storage was forecasted to be 6.24 Tg C/yr, which suggested that NFP program has a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enhanc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plantation forests under its dom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造林绿化 生态系统 碳储量 中国 森林资源清查 种植面积 林分蓄积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