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model to evaluate spatial structure in thinned conifer-broadleaved mixed natural forests
1
作者 Hui Liu Xibin Dong +3 位作者 Yuan Meng Tong Gao Liangliang Mao Ran Ga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881-1898,共18页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forests,it is key to ensure the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ir spatial structure.In this paper,a distance model for the optimal stand spatial structur...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forests,it is key to ensure the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ir spatial structure.In this paper,a distance model for the optimal stand spatial structure based on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s is proposed.In particular,we provide a novel methodological model fo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forest stands in natural mixed conifer-broadleaved forest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management decision plans.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rank evaluation and the optimal solution distance model are compared and assessed for different standard sample plots of natural mixed conifer-broadleaved forests.The effect of crown width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unit of the trees is observe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Moreover,the influence of crown length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ree height.There are nine possible spatial structure units determined by the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 for the number of neighboring trees in the central tree,with an average intersection of neighboring crowns reaching 80%.The rank rating of natural forest sample plots is correlated with the optimal solution distance model,and their result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for natural forests.However,the rank rating is not able to provide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The optimal solution distance model is observed to be more comprehensive than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forest stands.It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trends in realistic stand spatial structure factors close to or far from the ideal structure point,and accurately assesses the forest spatial structure.The proposed optimal solution distance model improves the 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forest stands and provides solid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 Optimal distance model Spatial structure quantifi cation Thinning intensity Conifer-broadleaved mixed natural forests
下载PDF
Effect of thinning intensity on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natural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f forests in Xiaoxing'an Mountains, China
2
作者 Hangfeng Qu Xibin Dong +5 位作者 Hui Liu Baoshan Zhang Tong Gao Yuan Meng Yunze Ren Ying Zh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2024年第6期198-209,共12页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inning intensity on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by natural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f forests in Xiaoxing’an Mountains,China,we established six 100 m×100 m experimental plots in Dongfa...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inning intensity on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by natural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f forests in Xiaoxing’an Mountains,China,we established six 100 m×100 m experimental plots in Dongfanghong For-est that varied in thinning intensity:plot A(10%),B(15%),C(20%),D(25%),E(30%),F(35%),and the control sample area(0%).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50 different variables,including species diversity,soil fertility,litter characteristics,canopy structure param-eters,and seedling regeneration parameters.The effects of thinning intensity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were strongest in plot E(0.75),followed by D(0.63),F(0.50),C(0.48),B(0.22),A(0.11),and the control(0.06).The composite score of plot E was the highest,indicating that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effect was strongest at a thinning intensity of 30%.These findings provide useful insights that could aid the management of natural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f forests in Xiaoxing’an Mountains,China.This information ha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of these forests,and the methods used could aid future ecological assessments of the natural forests in Xiaoxing’an Mountains,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ning intensity Xiaoxing’an Mountains China natural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f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下载PDF
基于树冠重叠面积的天然混交林林木竞争指数 被引量:2
3
作者 廉琪 张弓乔 +4 位作者 萨日娜 卢彦磊 刘文桢 胡艳波 赵中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57-2068,共12页
构建基于树冠重叠面积和林木混交关系的竞争指数,探究天然混交林林分及主要树种竞争的表达方法,并以甘肃省小陇山林区锐齿槲栎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胸径、树高、冠幅、距离等信息的2期调查数据,对新构建的基于树冠重叠面积的天然... 构建基于树冠重叠面积和林木混交关系的竞争指数,探究天然混交林林分及主要树种竞争的表达方法,并以甘肃省小陇山林区锐齿槲栎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胸径、树高、冠幅、距离等信息的2期调查数据,对新构建的基于树冠重叠面积的天然混交林林木竞争(CIM)指数进行验证,并选取Spearman系数,对CIM竞争指数和传统竞争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树冠投影重叠和考虑树高关系确定竞争木的方法能有效避免竞争木多选或漏选;CIM1、CIM2、CIM3能够表达出混交林竞争压力变化,表现出竞争压力越大林木蓄积生长量越小的趋势,将树种混交因子引入竞争指数能够提高蓄积生长量与竞争指数的相关性,更加客观的描述林分中竞争状况。竞争指数与蓄积生长量相关性由大到小排序为CIM2>CIM3>CIM1>Bella竞争指数(CIO)>简单竞争指数(CI)>CIO_(2)>CIO1,表明竞争指数CIM2对混交林竞争表达更具参考意义。林分中主要树种锐齿槲栎由于相邻木中同树种相邻木增加,导致竞争压力增大。天然混交林中树种组成复杂多样,林木分布不均匀,在竞争指数中引入树种混交因子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林木竞争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指数 锐齿槲栎 天然混交林 树冠重叠面积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华中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特征与关键影响因子
4
作者 沈琛琛 肖文发 +3 位作者 朱建华 曾立雄 陈吉臻 黄志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7,共13页
【目的】比较4种机器学习算法在模拟华中地区3种典型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上的表现,筛选最优模型算法,明确影响该地区天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富集与空间分布的关键气候环境因子,为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格局研究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华... 【目的】比较4种机器学习算法在模拟华中地区3种典型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上的表现,筛选最优模型算法,明确影响该地区天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富集与空间分布的关键气候环境因子,为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格局研究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华中地区3种典型天然林(常绿针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引入4种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多层感知器、随机森林和分位数回归森林),模拟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比较模型解释量及表现稳定性,筛选最优模型算法。【结果】4种机器学习算法均能成功模拟天然林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多层感知器、随机森林、分位数回归森林模拟结果明显优于支持向量机,其中随机森林模型表现最稳定,决定系数最高达0.620。母质、土壤密度、孔隙度、地理位置、海拔、植被和水分亏损情况等共同影响华中地区天然林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但显著影响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与深层(40~6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因子并不一致且影响机制不同。在0~20 cm土层,显著影响因子最复杂,除土壤密度以外,土壤孔隙度、地形、植被和气候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20~40 cm土层,土壤密度和地理位置依然有显著影响(P<0.05),各因子影响呈现复杂性和过渡性;在40~60 cm土层,成土母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次为土壤密度和水分亏损指数,植被的影响下降(P<0.05)。从地理分布上看,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东南高、西北低,中层和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西部较高、东部稍低;海拔较高的南部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更高。蒸发强烈或供给森林的水分不足会限制各层土壤有机碳富集。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显著下降,常绿针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各土层均最高,落叶阔叶混交林居中,常绿阔叶混交林最低。【结论】华中地区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呈现明显差异,常绿针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贡献最大,成土母质和土壤物理属性对土壤有机碳富集与分布起决定性作用;适宜天然林生长的地理立地条件和气候环境,共同造就该地区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富集。在营林和管理时可加大本地树种混交比重,提升森林土壤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有机碳 空间分布 天然林 机器学习 华中地区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套种不同树种对林分生长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家妍 陈亮 +5 位作者 莫冰萍 易弘韬 李刚 周良慧 杨梅 莫雅芳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57-64,共8页
研究杉木林间伐后,于林下套种香梓楠、华盖木、红豆杉、缅茄4种树种,对比未套种杉木纯林,分析套种后林分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多样性,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与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香梓楠、华盖木、红豆杉与杉木形成异龄复层... 研究杉木林间伐后,于林下套种香梓楠、华盖木、红豆杉、缅茄4种树种,对比未套种杉木纯林,分析套种后林分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多样性,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与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香梓楠、华盖木、红豆杉与杉木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香梓楠胸径、树高生长量及保存率最高,分别达到10.5 cm、9.8 m、82.22%,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缅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保存率最低,分别为2.4 cm、1.7 m、15.66%。套种缅茄、香梓楠、华盖木对杉木胸径有促进作用,套种缅茄后杉木树高显著提高。5种杉木林分林下植被中共出现33科52属60种植物,草本层出现植物15科25属27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灌木层出现植物18科27属33种,以大戟科、茜草科和桑科植物为主;4种杉木混交林林下出现植物比杉木纯林增加24种。杉木×香梓楠、杉木×华盖木林下植物多样性比杉木×缅茄和杉木纯林显著提高。综合杉木间伐后套种不同树种表现,套种香梓楠对林分生长和植物多样性更具优势,可作为今后杉木近自然改造的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改造 异龄混交林 杉木 植物多样性 林分生长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3个主要树种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6
作者 王建军 陈科屹 +5 位作者 何友均 吕延杰 许单云 何亚婷 谢和生 卢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目的】构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3个主要树种组的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提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预估精度,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动态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主要树种组(兴安落... 【目的】构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3个主要树种组的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提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预估精度,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动态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主要树种组(兴安落叶松、白桦、栎类)为研究对象,采用4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626块复测样地数据,首先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其次在最优基础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样地随机效应,建立单木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期初胸径(D)的倒数(1/D)、每公顷株数(N)、大于对象木的胸高断面积和(B_(L))、对象木胸径与林分算数平均胸径之比(B_(L)/D)、海拔(E)以及坡度和坡向的组合(T_(c))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单木断面积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考虑样地随机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的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明显降低,对数似然值(LogLik)明显增大。引入异方差函数和自相关结构后,提高了混合效应模型预估的精度;混合效应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比基础模型的低,兴安落叶松、白桦、栎类最优混合效应模型的R^(2)分别由0.435提高到0.658、由0.354提高到0.489、由0.307提高到0.379。【结论】与基础模型相比,考虑层次结构的混合效应模型能显著地改善模型的拟合效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动态预测提供了具有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学可靠性的断面积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积 异方差 自相关结构 混合效应模型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
下载PDF
Review of Studies on Structural Features,Regeneration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of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of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Trees in China
7
作者 Li Bing Fan Jinshuan Che Xiaoqiang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3期45-46,共2页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is one of the main forest types in the world,and also has huge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ccession laws of natural spruce-f...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is one of the main forest types in the world,and also has huge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ccession law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it is urgent and significant to develop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in line with local conditions.The article outl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regeneration and succession law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 management.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were eventually made:1) In no cutting area,all logg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banned.In a restricted cutting area,the cutting intensity should be generally controlled within 15%of the stock volume before cutting.On the commodity forest management area, the appropriate cutting intensity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volume per hectare,determine and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selective cutting.2) Closure for afforestation,planting and repair planting should be adopted on vegetation-intensive land,sparse shrubs covered land and harvesting slash,in order to accelerate natural regeneration.3) The in situ conserv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in nature reserves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 stations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such as Abies chensiensis,Picea neoveitchii,Abies vuanbaoshanensis,to reduce human destruction.4) It is supposed to collect seeds in time,establish nursery,actively establish forest, expand artificial population and promote natural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UCE fir natural forest mixed STAND of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tree STAND structure forest REGENERATION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原文传递
星斗山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江 徐来仙 艾训儒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目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 [目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恢复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结合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固定样地(48个)调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重要值大于2%)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动态变化。[结果](1)2013年和2018年物种组成变化较小,物种株数、科属种数减少;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仅1名物种发生变动。(2)两次调查结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以0.2~0.5之间为主,种对数随群落发展而增加,大部分物种对生境需求具有一定相似性、互补性。随着群落发展,多数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降低、生态位宽度逐渐变窄、利用资源能力逐渐减弱。(3)5年间,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群落资源未被完全充分利用。水榆花楸和翅柃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与其他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呈现稳定或增加趋势。(4)两次调查中优势种的总体联结性均为显著正关联,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结果基本一致:正关联种对数大于负关联种对数,极显著或显著正关联种对数比极显著或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多,不显著关联种对数也占有重要比例。随着群落发展,总体联结性的显著正关联逐渐增强,正相关对数和正负比值逐渐增加,负相关对数逐渐减少。[结论]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处于自然演替的早期至中期阶段,种间联结松散、不紧密,水榆花楸和翅柃竞争力强,长蕊杜鹃、多脉青冈和包果柯常绿树种对环境资源利用能力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鄂西南 重要值 生态位 种间联结性 次生林 动态
下载PDF
基于竞争与立地效应的湖南栎类天然林冠幅模型
9
作者 杨浩 何海梅 +3 位作者 黄朗 游文彪 汤维 朱光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01,155,共11页
【目的】分析立地因子和竞争因子对冠幅生长的影响,构建含立地因子和竞争因子的混合效应湖南栎类天然林冠幅预测模型,为栎类天然林科学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1块湖南栎类天然林样地的1 429株栎类林木为研究对象,筛选对冠幅... 【目的】分析立地因子和竞争因子对冠幅生长的影响,构建含立地因子和竞争因子的混合效应湖南栎类天然林冠幅预测模型,为栎类天然林科学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1块湖南栎类天然林样地的1 429株栎类林木为研究对象,筛选对冠幅影响显著的因子,将显著性因子按照标准分级、组合,构成竞争类型和立地类型;从10个基础模型中筛选出最优模型;应用k-means聚类方法将初始竞争类型聚类成竞争类型组;将立地类型和竞争类型组作为随机效应加入最优模型,构建含竞争和立地效应的湖南栎类天然林冠幅模型。【结果】对冠幅影响显著的因子包括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土壤类型、相对断面积(R_(S))、简单竞争指数(C_(LH))和大于对象木断面积之和(B_(AL)),立地因子显著性顺序为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竞争因子中R_(S)与冠幅呈正相关,而C_(LH)、B_(AL)与冠幅呈负相关;最优基础模型为异速生长模型(有截距),R^(2)为0.534 8;将筛选的3个竞争因子按照标准分级、组合构成竞争类型,加入基础模型构建含竞争类型的混合效应模型,R^(2)升至0.583 5;应用k-means聚类将初始竞争类型聚类成17个竞争类型组,作为随机效应加入基础模型,R^(2)升至0.749 2;将立地类型作为随机效应再加入模型,构建基于竞争和立地混合效应的冠幅模型,R^(2)升至0.841 6,相对基础模型提升了57.36%。【结论】含竞争因子和立地因子的湖南栎类天然林冠幅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及预测精度。因此,本研究所构建的冠幅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湖南栎类天然林的冠幅,可为研究栎类天然林生长、经营管理以及更新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库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幅模型 栎类天然林 混合效应 立地因子 竞争因子
下载PDF
安徽板仓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
10
作者 马海军 李丹 +1 位作者 王满华 周守标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7期66-75,共10页
目的:探究安徽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方法:按照CTFS的建设标准,在安徽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的森林监测固定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调查,并从群落物种... 目的:探究安徽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方法:按照CTFS的建设标准,在安徽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的森林监测固定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调查,并从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重要值、群落垂直结构和径级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该固定样地内DBH≥1 cm的木本植物共有3572株,隶属于34科66属98种;其中樟科、豆科、蔷薇科、壳斗科等有较大优势。从属的水平上看,温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71.43%,热带区系成分占25.40%,区系具有过渡性,且温带成分明显。样地稀有种17种,占总物种数的17.35%。重要值≥1.00%的物种共有22个,重要值最大的为毛柄连蕊茶13.05%、其次为豹皮樟11.04%和山胡椒7.13%。样地内所有植株平均胸径为4.60 cm,平均高度为4.3 m,群落径级分布呈“J”型,表明群落结构总体稳定和健康生长状态。结论:样地内木本植株数量较多,物种丰富,具有天然次生林典型特征。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植被由落叶阔叶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物种组成 区系特征 板仓自然保护区 安徽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白桦天然林单木胸径生长模型构建
11
作者 马浩 曹元帅 +3 位作者 吕延杰 徐干君 何友均 王建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目的】为准确预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白桦天然林单木生长并制定适应性经营管理措施,构建包含气候因子和林木大小多样性因子的白桦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数据来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第8和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共筛选... 【目的】为准确预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白桦天然林单木生长并制定适应性经营管理措施,构建包含气候因子和林木大小多样性因子的白桦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数据来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第8和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固定样地97块,白桦样木4785株。基于筛选的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构建传统单木胸径生长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样地随机效应,构建白桦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分别对已构建的基础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期初胸径的对数、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和、样地内胸径标准差、生长积温和年平均降雨量对白桦单木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影响。与基础模型相比,混合效应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提高了0.1206,均方根误差降低了0.0971 cm2,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十折交叉验证的结果表明混合效应模型同样表现出较好的拟合结果。【结论】包含气候因子和林木大小多样性因子的白桦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能精准预测白桦单木胸径的生长动态,可以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白桦天然林的科学经营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管理 模型构建 白桦天然林 单木胸径生长 气候因子 林木大小多样性因子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下载PDF
天然次生白桦单木冠幅预测模型研究
12
作者 高畅 王帆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5,共7页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丹清河实验林场30块天然次生白桦林样地的1844棵白桦为研究对象,从常用的10个冠幅基础预测模型中选择白桦的最优模型,通过分析单木因子与冠幅的相关性对模型进行再参数化,引入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构建天然次生...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丹清河实验林场30块天然次生白桦林样地的1844棵白桦为研究对象,从常用的10个冠幅基础预测模型中选择白桦的最优模型,通过分析单木因子与冠幅的相关性对模型进行再参数化,引入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构建天然次生白桦冠幅的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最适宜描述白桦的冠幅变化,引入枝下高、高径比和树冠率可以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引入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改善了数据的异方差问题,再次提高了冠幅的预测精度。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天然次生白桦的冠幅进行预测,从而提高冠幅预测的准确率,为合理经营天然次生白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白桦 冠幅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幼苗天然更新及其空间分布
13
作者 刘利杰 丁辉鸿 +3 位作者 施悦谋 雷敏 谢卓洪 刘萍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为了探索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天然更新特征以及研究种群在幼苗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10块样地森林天然更新幼苗的调查数据,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将幼苗划分为3个更新等级:Ⅰ级,株高<... 为了探索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天然更新特征以及研究种群在幼苗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10块样地森林天然更新幼苗的调查数据,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将幼苗划分为3个更新等级:Ⅰ级,株高<0.3 m;Ⅱ级,0.3 m≤株高<0.5 m;Ⅲ级,株高≥0.5 m且胸径<1.0 cm,研究阔叶混交林林分幼苗天然更新特征,采用7种聚集度指数判定幼苗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天然更新幼苗总共有26科39属58种,数量占比前三的依次为罗浮锥Castanopsis faberi、华润楠Machilus nanmu、木荷Schima superba;阔叶混交林林分及各主要树种更新幼苗密度随天然更新质量等级增大而减小;所有幼苗的更新质量均不佳;各树种幼苗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不同树种幼苗聚集强度不同,其中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oblongifolia聚集强度最强,竹叶木姜子Litsea pseudoelongata最弱。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更新幼苗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分布;罗浮锥幼苗更适合在郁闭度大的林下环境中生长;阔叶混交林林分较大的郁闭度以及林下灌木限制了林下幼苗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 天然更新 空间分布 阔叶混交林
下载PDF
立地因子对半天然杉阔混交林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谢丽延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为高质量培育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速生丰产大径材和檫树Sassafras tzumu珍贵用材,精准提升森林经营成效,以13~14 a生半天然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坡位、立地等级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坡向杉木胸径、树高... 为高质量培育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速生丰产大径材和檫树Sassafras tzumu珍贵用材,精准提升森林经营成效,以13~14 a生半天然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坡位、立地等级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坡向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表现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不同坡向间差异极显著(P<0.01);木荷Schima superba和檫树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表现为半阳坡>半阴坡>阴坡,不同坡向间木荷生长差异不显著,檫树胸径、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3个坡位杉木、檫树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杉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檫树胸径、树高生长差异显著(P<0.05),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木荷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差异不显著。2个立地级杉木、木荷、檫树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表现为Ⅰ立地级>Ⅱ立地级,杉木树高生长差异显著(P<0.05),胸径、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木荷胸径、材积生长差异不显著,树高生长差异显著(P<0.05);檫树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在一代杉木林阴坡、山坡下部、Ⅰ立地级条件下,连栽杉木混生天然檫树林分中,13~14 a生杉木平均树高12.4~13.9 m、平均胸径14.0~14.8 cm、蓄积量201.45~248.90 m^(3)·hm^(-2)、年均蓄积生长量15.50~19.15 m^(3)·hm^(-2),达到速生丰产林大径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坡位 立地级 半天然杉阔混交林 生长量
下载PDF
竞争对天然针阔混交林树木直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耀凤 董利虎 +1 位作者 郝元朔 李凤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共7页
为探究不同竞争水平条件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主要组成树种单木直径生长的变化规律,将竞争因子作为重要影响因素来构建天然针阔混交林单木直径生长模型。根据穆棱林业局44块天然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的3期调查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了... 为探究不同竞争水平条件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主要组成树种单木直径生长的变化规律,将竞争因子作为重要影响因素来构建天然针阔混交林单木直径生长模型。根据穆棱林业局44块天然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的3期调查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了不同竞争强度时红松(Picea koraiensis)、冷杉(Abies nephrolepis)、云杉(Picea koraiensis)、桦木(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枫桦(Betula costata))、椴树(糠椴(Tilia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槭(Acer mono)、其他树种间直径生长量的差异,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直径生长基础模型,然后构建树种哑变量单木直径生长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引入样地随机效应因子构建样地水平混合效应模型。使用独立检验数据对基础模型、哑变量模型、混合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天然针阔混交林各树种间直径生长量不同,随竞争强度的增大,各树种直径生长量均显著降低。不同树种在同一竞争强度下直径生长量不同,所有林木断面积之和(B_(AL))≤9 m^(2)时,其他树种的直径生长量最大,色木槭的最小;9 m^(2)<B_(AL)≤36 m^(2)时,云杉的直径生长量最大,色木槭的最小;36 m^(2)<B_(AL)≤45 m^(2)时,色木槭的直径生长量最大,桦木的最小。与基础模型相比,哑变量模型在保证预估精度的同时能够体现树种间直径生长量的差异,其决定系数(R^(2))从0.6115提高到0.6425,均方根误差(ERMS)从0.7669 cm下降到0.7360 cm;混合效应模型的R^(2)从0.6425提升到0.6627,ERMS降低到0.7149 cm,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天然针阔混交林中,所有树种直径生长量均随竞争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包含哑变量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以提高天然针阔混交林的单木直径生长模型预测精度,能较好地描述天然针阔混交林树木直径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针阔混交林 林木生长 竞争 哑变量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锐齿槲栎-油松混交林竞争关系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晨一 李镇江 +4 位作者 孙怡洁 杨柳 任迎丰 栾科 王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5,共9页
【目的】探究太行山南麓针阔混交林内植物的竞争关系及空间格局,以期更好地理解针阔混交林种内、种间相互作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 hm2锐齿槲栎-... 【目的】探究太行山南麓针阔混交林内植物的竞争关系及空间格局,以期更好地理解针阔混交林种内、种间相互作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 hm2锐齿槲栎-油松混交林固定监测样地,调查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DBH≥2 cm)的物种名、胸径、坐标等。通过计算可知样地内锐齿槲栎和油松的重要值较高且平均胸径较大,进一步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和g(r)函数分别研究混交林内优势种锐齿槲栎和油松的竞争强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混交林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径级结构呈倒“J”型曲线,且在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大尺度上随机分布;2)锐齿槲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呈“J”型曲线,不同径级个体在样地内都呈随机分布,平均种内竞争强度大于平均种间竞争强度,且小径级(DBH≤5 cm)个体所受竞争压力最大,平均种内、种间竞争指数CI分别为13.47和10.08;3)油松种群径级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全部个体在样地内呈聚集分布,油松的平均种内竞争强度大于平均种间竞争强度,小径级(DBH≤5 cm)个体所受竞争压力最大,其平均种内、种间竞争指数CI分别为18.95和1.01。【结论】样地内锐齿槲栎和油松的分布格局不同,锐齿槲栎呈随机分布,主要受种内竞争作用的影响;油松呈明显的聚集分布,可能是受环境异质性影响;两个种群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都随着径级的增加而降低,且种内竞争强度大于种间竞争。本研究通过对太行山南麓针阔混交林的竞争关系和空间格局进行相关研究,可以为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竞争 径级结构 针阔混交林 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2002-2020年鼎湖山森林小流域地下水位数据集
17
作者 刘佩伶 张倩媚 +7 位作者 褚国伟 李跃林 张德强 刘世忠 孟泽 刘菊秀 周国逸 刘效东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282-290,共9页
地下水是流域水文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动态变化对于认知陆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调节机制、物质元素循环过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价值。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包含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过渡植被类型,自20世纪5... 地下水是流域水文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动态变化对于认知陆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调节机制、物质元素循环过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价值。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包含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过渡植被类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到严格保护。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依据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观测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完整集水区的下游布置了4个地下水位观测井系统,对地下水埋深进行规范化的长期定位观测。本数据集整理了2002-2020年4个地下水位观测井长期监测数据,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地下水响应过程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服务功能评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管理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水文循环 针阔混交林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江 徐来仙 艾训儒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148,共11页
[目的]探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阐明主要木本植物种间关系及对环境适应状况,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 hm2(300 m×200 m)标... [目的]探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阐明主要木本植物种间关系及对环境适应状况,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 hm2(300 m×200 m)标准大样地数据,从物种组成、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系数、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等方面研究了16种主要木本植物(重要值大于1%)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结果](1)2020年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共有64科140属266种木本植物,主要有桦木科、壳斗科和金缕梅科等,物种组成逐渐复杂。(2)川陕鹅耳枥的物种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高,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与其他主要木本植物之间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四照花、灯台树和尖叶四照花的优势地位次之。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生态位相似系数均以0.2~0.5之间为主,大部分物种对生境需求具有一定相似性、互补性。物种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并不完全相同。(3)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物种间总体关联性呈现显著正联结,且正负联结比值大于1。16种主要木本植物的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结果基本一致:正关联种对数大于负关联种对数,极显著或显著正关联种对数比极显著或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多,不显著关联种对数也占有重要比例。[结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群落处于演替早期至中期阶段,种间关系松散、不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物种重要值 生态位 种间联结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与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敏 刘萍 +2 位作者 李胜强 施悦谋 徐正春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1,共8页
探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林分结构和植物多样性,旨在为其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森林经营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高,天然更新能力强。乔木树种和林下植物的单种科组成都在50%及以上,幼... 探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林分结构和植物多样性,旨在为其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森林经营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高,天然更新能力强。乔木树种和林下植物的单种科组成都在50%及以上,幼苗种类和数量较多,林分天然更新能力较强,幼树相对较少。2)林分郁闭度、株数密度、胸径差异大,林木空间布局有待调整。标准地郁闭度为0.64~0.90,株数密度为675~1 975株/hm^(2),胸径在5.0~44.5cm之间,林分空间分布多为团状分布,林木竞争处于中庸状态。3)乔木层植物多样性丰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受林分因子的影响。不同林层中,乔木层的4个指数相对较大;灌木层植物受郁闭度、平均胸径等林分因子的影响,草本层基本不受影响,幼树幼苗层受郁闭度的影响。因此,可进行森林抚育间伐,适度调整林分密度和空间分布,提高幼树幼苗的数量和质量,丰富林下灌木种类,提高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确保森林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 林分结构 植物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PDF
桂中地区阔叶混交林生长规律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宏勃 韦长江 《桉树科技》 2023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探讨多树种混交造林的生长、分化演变规律,以顶果木、大叶栎、青冈栎、木荷、香樟、枫香、千年桐7种阔叶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观察保存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并经过多次观察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5年生时林分郁闭度达0.8以上,生长较慢... 为探讨多树种混交造林的生长、分化演变规律,以顶果木、大叶栎、青冈栎、木荷、香樟、枫香、千年桐7种阔叶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观察保存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并经过多次观察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5年生时林分郁闭度达0.8以上,生长较慢的阳性树种逐步枯死。13年生时林分密度由633株·hm^(-2)下降至300株·hm^(-2),仅剩顶果木、大叶栎、青冈栎3个树种;顶果木、大叶栎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最快,是林分中的优势树种;青冈栎较耐阴,是稳定的伴生树种;顶果木、大叶栎、青冈栎适合混交造林,13年生时林分蓄积量177.17 m^(3)·hm^(-2),产值估算为11.48万元·hm^(-2),利润8.76万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混交林 近自然经营 生长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