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sonal and Social Voices in Written Discourse Revisited 被引量:1
1
作者 Fatemeh Bagheri Liming Deng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9年第3期345-364,401,共21页
For years, personal and social voices have been the issue of discussion on voice construction in written discourse(e.g., Elbow, 1999;Flowerdew, 2011;Hyland, 2002, 2010 a, 2012 b;Mauranen, 2013;Ramanathan & Atkinso... For years, personal and social voices have been the issue of discussion on voice construction in written discourse(e.g., Elbow, 1999;Flowerdew, 2011;Hyland, 2002, 2010 a, 2012 b;Mauranen, 2013;Ramanathan & Atkinson, 1999;Tardy, 2005).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an integrated examination of the dimensions which determine voice construction in writing from personal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This article re-examines the issue of voice construction through a critical review of previous literature on identity in written discourse. It is argued that there are five major dimens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oice in written discourse. How writers appropriate their voice according to such five dimensions as genre, transition, culture, discipline and audience will be discussed. This paper lends further support to the view that voice in written discourse is both personal and social. As it is known, good writing expresses both personal and social voices. However, based on the dominant dimension(s), voic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adjusted. Sometimes personal voice is boldly expressed;sometimes social voice is;and some other time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two is unnoticeable. The study provide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as well as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academic writing within L1 and L2 contex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onal voice social voice writer’s voice construction five dimensions IMPLICATIONs
原文传递
儒学视野中的共同富裕:哲学依据、理念内涵及其实现
2
作者 郭敏科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朴素愿望。儒家虽没有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但在摆脱贫困、追求美好社会的理论和实践中包含着对共同富裕这一普遍价值的儒学表达和有益探索。当前学界虽关注到共同富裕与传...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朴素愿望。儒家虽没有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但在摆脱贫困、追求美好社会的理论和实践中包含着对共同富裕这一普遍价值的儒学表达和有益探索。当前学界虽关注到共同富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联系,但对儒家“为何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何种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等问题及其支撑的哲学机理缺乏更为深入的探讨。儒家对共同富裕的思考更多基于道德哲学的角度,这主要有三点:一是就天道而言人道,以天道均平和仁爱之本作为共同富裕的哲学根据;二是采用道德正义的方式来实现公平正义的分配,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同步富裕;三是强调正当合德的致富方式以及兼济天下的共富理念。这些为我们当前推动共有、共建、共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 共同富裕 天道均平 各安其性 兼济天下
下载PDF
个人-组织匹配视角下的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建言行为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储小平 钟雨文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75,共15页
现有研究多从员工建言可能带来的风险出发探讨影响建言的心理安全机制,对员工价值观认知的作用缺乏深入探讨。本研究采用个人-组织匹配的视角,对广东4家企业67个领导及其213名下属的配对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对促进性建... 现有研究多从员工建言可能带来的风险出发探讨影响建言的心理安全机制,对员工价值观认知的作用缺乏深入探讨。本研究采用个人-组织匹配的视角,对广东4家企业67个领导及其213名下属的配对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对促进性建言、抑制性建言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个人-组织匹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领导的组织代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组织匹配认知会影响内隐于员工潜意识中的价值观认知,并进而影响员工的建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革型领导 个人-组织匹配 领导组织代表性 建言行为
下载PDF
人性是什么 被引量:35
4
作者 王海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29-35,共7页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永恒不变的普遍属性,因而不能独立存在,而只能存在和表现于人们那些变化的和特殊的属性之中:前者是人性的“体”,是人性的内容;后者则是人性的“用”,是人性的表现形式。人性是不变与变化的统一体,这是人性研究...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永恒不变的普遍属性,因而不能独立存在,而只能存在和表现于人们那些变化的和特殊的属性之中:前者是人性的“体”,是人性的内容;后者则是人性的“用”,是人性的表现形式。人性是不变与变化的统一体,这是人性研究的意义之所在:一方面,如果知道人性的哪些因素是必然的、不可改变的,便不会要求人们改变这些不可改变的人性,便不会制定违背人性的恶劣道德,而能够制定符合人性的优良道德;另一方面,如果知道哪些人性因素是偶然的、可以改变的,便可以减少、禁止其与道德相违者,而增进、发扬其与道德相合者,从而使优良道德规范得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社会本性 自然本性 同情心 动物性 安全需要 伦理行为
下载PDF
试论我国破产免责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解玉娟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破产免责制度是针对自然人破产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保障诚实债务人获得重生的双重价值。我国现行的破产法没有确立破产免责制度,因而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个人消费信贷迅猛增长对破产法的新要求。我国应... 破产免责制度是针对自然人破产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保障诚实债务人获得重生的双重价值。我国现行的破产法没有确立破产免责制度,因而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个人消费信贷迅猛增长对破产法的新要求。我国应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免责制度的立法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破产免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破产 债务清偿 破产免责
下载PDF
论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之重构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凤民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0-54,共5页
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是民法基础理论问题。我国现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存在等级划分不合理;划分标准缺乏准确性;对行为能力欠缺者过于保护;相关配套制度不合理、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针对于此,现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应重新构建,应... 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是民法基础理论问题。我国现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存在等级划分不合理;划分标准缺乏准确性;对行为能力欠缺者过于保护;相关配套制度不合理、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针对于此,现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应重新构建,应依照新的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两个等级,建立并完善宣告、亲权和监护等相关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 划分标准 划分等级
下载PDF
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责任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梅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5-100,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绝不仅是国家对外宣传部门的事情,也是一项全民事业。本文基本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认识与理解,结合现实,分析了教育在讲好中国故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绝不仅是国家对外宣传部门的事情,也是一项全民事业。本文基本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认识与理解,结合现实,分析了教育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重要责任,并论述了教师如何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中国声音 个人责任 教育责任 教师责任
下载PDF
生态和谐意蕴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8
作者 周华忠 莫光辉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2-76,共5页
生态和谐是人类生存的美好景象,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理想社会的期待,同样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追求。文章试图以一种新的思维视角,在历史和空间的发展脉搏中,从生态和谐的意蕴去思考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取向,力求从历史的逻辑进程... 生态和谐是人类生存的美好景象,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理想社会的期待,同样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追求。文章试图以一种新的思维视角,在历史和空间的发展脉搏中,从生态和谐的意蕴去思考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取向,力求从历史的逻辑进程中去发现、探求和谐社会的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和谐 人与自然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教育的灵魂:“立人性”
9
作者 燕国材 卞军凤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4年第1期7-13,共7页
文章由4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先回答3个问题。即什么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灵魂:‘立人性”’是如何提出的,为什么说“立人性”是教育的灵魂。第二部分讨论“立人性”的正向涵义。认为“立人性”就是培养人的生性、塑造人的心性、发... 文章由4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先回答3个问题。即什么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灵魂:‘立人性”’是如何提出的,为什么说“立人性”是教育的灵魂。第二部分讨论“立人性”的正向涵义。认为“立人性”就是培养人的生性、塑造人的心性、发展人的习性。第三部分分析对“立人性”的负向理解。强调“立人性”不是以人为本,不是人格教育,不是培养人才。第四部分论述如何进行“立人性”教育。提出4点看法,即宣传“人贵”,实践“人本“,规划“人生”,培养“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的灵魂 立人性 人性 人贵 人本 人生 人格
下载PDF
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说起
10
作者 刘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11,共5页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论断,只是提供了如何认识人的本质的方法,而不是对人的本质下定义;只是说明人的个性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而并不回答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人的本质"其实指的是人的能力,它...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论断,只是提供了如何认识人的本质的方法,而不是对人的本质下定义;只是说明人的个性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而并不回答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人的本质"其实指的是人的能力,它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单个人能力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与之交往的一切人的能力发展程度,又以前代人在这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为基础。把自由自觉的活动视为人的"类本质",这与把人的现实本质视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不矛盾,这里所强调的是实践对人的能力形成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而不是否定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社会关系 个性 能力 人性 类本质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法人分支机构名称研究——兼与欧阳立范先生商榷
11
作者 谢晓斌 《行政与法》 2009年第3期113-116,共4页
法人分支机构名称的性质应从私法与公法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私法上,法人分支机构名称与法人名称为同一名称。法人分支机构名称与法人名称形式上的差异由公法导致。因此,并不存在"法人分支机构名称权"这样一个权利。以法人... 法人分支机构名称的性质应从私法与公法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私法上,法人分支机构名称与法人名称为同一名称。法人分支机构名称与法人名称形式上的差异由公法导致。因此,并不存在"法人分支机构名称权"这样一个权利。以法人分支机构有自己的名称而认为应赋予分支机构以民事主体资格的观点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分支机构 名称 权利 性质
下载PDF
森林的美学内涵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枝培 王长金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1-786,共6页
森林作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利用森林的同时也对森林产生了崇敬心理,并以之作为审美对象。从文化传承、生态意境、社会意义、文学及美学意象等视角,就森林自然美所蕴涵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森林既是... 森林作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利用森林的同时也对森林产生了崇敬心理,并以之作为审美对象。从文化传承、生态意境、社会意义、文学及美学意象等视角,就森林自然美所蕴涵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森林既是人们欣赏自然美的主要对象,更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要素,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森林美 内涵 意象 自然景观 森林文化 人居环境 比德
下载PDF
论警务活动人权保障与人的本性
13
作者 林中浩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28-31,共4页
人的本性给予人权,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居于一定的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中。为了自身的自由生存、自由生活、自由发展以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具有人权。警务活动的主客体作为世界的主体,都具有人的一般本质属性。警务活动保障人... 人的本性给予人权,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居于一定的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中。为了自身的自由生存、自由生活、自由发展以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具有人权。警务活动的主客体作为世界的主体,都具有人的一般本质属性。警务活动保障人权必须把警务活动的对象当做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意识存在物、主体存在物来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务活动 人权 人的本性
下载PDF
从《东坡易传》看苏轼的理想人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庆波 李秀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92-94,共3页
从《东坡易传》中最主要的几个概念———“性”、“命”、“道”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关系,可以得出苏轼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内涵———具有终极视域的、与“道”相合的境界。这一境界是苏轼所创造的文化世界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 《东坡易传》 理想人格
下载PDF
我国自然人破产宣告的标准研究
15
作者 江文涛 金玉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2-80,共9页
现阶段我国法律只对企业破产宣告标准作出了规定,关于全国性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国内相关条款尚付阙如。文章基于我国地方性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的立法现状,揭示了复合型立法模式的举证责任分配不均、“丧失清偿债务能力、明显缺乏清偿... 现阶段我国法律只对企业破产宣告标准作出了规定,关于全国性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国内相关条款尚付阙如。文章基于我国地方性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的立法现状,揭示了复合型立法模式的举证责任分配不均、“丧失清偿债务能力、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逻辑矛盾及语义模糊、“停止支付”推定标准的明显缺失这三大现行地方性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的立法缺陷,进一步界定自然人破产及其破产宣告标准的内涵,同时借鉴国外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的相关立法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借鉴并解释复合型立法条文、划分“丧失清偿债务能力、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界限、确立“停止支付”的推定破产标准这三条我国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的构建路径,以期更好地适应信用、消费和贸易发展的需要,保护各方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破产 自然人破产宣告 破产标准
下载PDF
自然人声音的权益属性及其保护模式研究——以与肖像权保护的参照适用关系为切入点
16
作者 林格祺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0期86-93,96,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对于自然人声音的保护采用参照适用肖像权有关规定的保护模式。自然人声音与肖像虽存在紧密关联,具有较大相似,但二者在权益属性上的定位是有差别的。自然人声音在立法上并未被确认为一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对于自然人声音的保护采用参照适用肖像权有关规定的保护模式。自然人声音与肖像虽存在紧密关联,具有较大相似,但二者在权益属性上的定位是有差别的。自然人声音在立法上并未被确认为一种绝对权加以保护,其在性质上属于民事利益,在保护模式上也应该遵循利益保护路径。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并非可以全部无条件地参照适用。参照适用的立法技术本身即要求依据对象的性质进行取舍变更。因此,在进行参照适用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与自然人声音的性质是人格利益而非具体人格权,兼顾肖像权保护的规范构成和立法目的作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声音 肖像权 人格权利 人格利益 参照适用
下载PDF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理论探讨
17
作者 马德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4-89,共6页
犯罪主体在犯罪构成要件中是不可缺少的,而自然人犯罪主体是犯罪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有缺陷,建议立法修正。文章还对自然人犯罪主体在共同犯罪中具有的不同类型和新的特征作了... 犯罪主体在犯罪构成要件中是不可缺少的,而自然人犯罪主体是犯罪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有缺陷,建议立法修正。文章还对自然人犯罪主体在共同犯罪中具有的不同类型和新的特征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犯罪主体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共同犯罪 犯罪集团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人学本体论视阈下人类起源神话发展的四个维度
18
作者 宗钰 《德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9-23,共5页
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以现实的人为存在依据,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现实、人与历史的四层关系为维度,将现实的人视为一个多维度的辩证统一的整体。人类起源神话也正是在这四个维度上与马克思人学本体论高度的契合,成为我们探寻人类起... 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以现实的人为存在依据,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现实、人与历史的四层关系为维度,将现实的人视为一个多维度的辩证统一的整体。人类起源神话也正是在这四个维度上与马克思人学本体论高度的契合,成为我们探寻人类起源神话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我们以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为指导,以探索人类起源神话为契机,来追问神话背后人类的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人学本体论 人类起源神话 自然人 社会人 劳动人 历史人
下载PDF
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司法尴尬与立法解脱 被引量:3
19
作者 利子平 周建达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70,共11页
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是单位犯罪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由于我国刑法对此并无明文规定,因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如何处理这类案件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给司法实践带来更多的困惑。为此,应重... 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是单位犯罪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由于我国刑法对此并无明文规定,因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如何处理这类案件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给司法实践带来更多的困惑。为此,应重构单位犯罪的立法模式,通过刑事立法"软化"单位犯罪的法定性原则,实现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单位犯罪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 自然人犯罪 罪刑法定原则 司法解释 立法完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