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翘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左昊冉 孙鹏 滕佳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46,共3页
银翘是金银花和连翘的合称。两者都是清热解毒药物,相须为用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作者通过对历代古籍及权威药学专著的收集、整理、比较、分析,分别对连翘和金银花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用药部位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历代本草... 银翘是金银花和连翘的合称。两者都是清热解毒药物,相须为用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作者通过对历代古籍及权威药学专著的收集、整理、比较、分析,分别对连翘和金银花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用药部位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历代本草著作对连翘、金银花记载不尽相同。连翘早期名为异翘,性味由“苦、平”转为“味苦性寒或微寒”,用药部位由根部发展为全叶,具有消肿排脓、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忍冬为金银花早期用名,只采用茎叶作为用药部位到茎、叶、花均可入药,属“寒”性药物,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考证结果可为今后成方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 连翘 金银花 名称 性味归经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基于临床新用的青钱柳中药药性探讨
2
作者 刘佳琪 扈觐玺 +6 位作者 张维 刘双巧 冯颖童 王淳 张建军 高学敏 王景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1-1707,共7页
青钱柳为双子叶植物纲胡桃科青钱柳属速生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部亚热带的山区,是我国独有的珍贵树种,目前在我国已有大规模种植。青钱柳作为药物最早记载于1975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之后又陆续被《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华... 青钱柳为双子叶植物纲胡桃科青钱柳属速生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部亚热带的山区,是我国独有的珍贵树种,目前在我国已有大规模种植。青钱柳作为药物最早记载于1975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之后又陆续被《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华本草》等中药专著以及4个地方药材标准收载。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标准,功能主治与当前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异,没有紧跟临床进展不断总结并及时更新,尤其缺乏系统的“方-证-症”与之相对应,难以指导青钱柳临床辨证用药和合理用药。青钱柳叶作为别样茶已经有5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于2013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列入新资源食品目录。因而青钱柳是一味药食两用中药。以临床应用为依据、实验研究为参考,总结青钱柳现有的研究成果,运用中医药思维对其中药药性进行再探索,完善其中药药性,总结和归纳了功能主治,为统一和提升青钱柳药材标准,为其合理配伍配方和辨证用药提供参考与指导。基于临床新用深入探讨青钱柳中药药性对进一步挖掘其价值,提高使用的准确性、规范性及科学性,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中药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辨证用药
下载PDF
桃仁性味、归经及功效演变的本草考证
3
作者 李冉 李志鸣 +2 位作者 周冉冉 张艺 陶晓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33-136,共4页
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并结合现代文献材料,对桃仁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考证结果发现桃仁性味、归经的论述古今确有差异:唐代以前,桃仁味苦、甘、辛,性平、温、热,无毒、双仁者有毒、微毒均有记载,元代首... 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并结合现代文献材料,对桃仁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考证结果发现桃仁性味、归经的论述古今确有差异:唐代以前,桃仁味苦、甘、辛,性平、温、热,无毒、双仁者有毒、微毒均有记载,元代首次出现桃仁的归经问题,直至现代桃仁的性味、归经才趋于统一,即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在功效演变方面,古今皆用的功效有破血逐瘀、止咳逆、润肠燥。古存今失的功效有辟鬼除邪、杀虫、祛风除蒸等。该研究结果为今后桃仁的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等提供本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性味 归经 功效 考证 本草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配伍禁忌配伍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尚尔鑫 范欣生 +1 位作者 段金廒 叶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药配伍禁忌的组成特点和配伍方式,寻找配伍禁忌特定的属性组和,揭示配伍禁忌部分标志性属性。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 ,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属性上挖掘药典中的中药配伍禁忌组合与常用药对之间的属性组合差... 目的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药配伍禁忌的组成特点和配伍方式,寻找配伍禁忌特定的属性组和,揭示配伍禁忌部分标志性属性。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 ,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属性上挖掘药典中的中药配伍禁忌组合与常用药对之间的属性组合差异。结果部分属性组合如热-肺、热-寒、热-苦、热-甘、胃-热等在配伍禁忌中出现频率很高,而在药对中的出现频率则很低。其他属性组合如肾-肺、心-肺、脾-肺等在配伍禁忌和药对中都出现较多,特异性较差。结论通过挖掘研究,证明在配伍禁忌组合中存在着特定的性味归经属性组合,与药对存在明显的差异。若用于判别其他可能的配伍禁忌组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禁忌 药对 性味归经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常用中药性味归经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萍 王平 +3 位作者 田代志 刘军锋 刘松林 陈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07-2208,共2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常用药物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篇溃疡性结肠...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常用药物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篇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用SPSS 17.0软件对其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涉及的"性"进行描述统计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主要是温性(占31.8%),其次是微寒(占21.2%)、寒性(占15.1%)、平性(占15.1%),此4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83.2%,其它药性使用较少;味则以苦味(32.2%)为先,其次为甘(30%)、辛(27.3%),此3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89.5%,其它药味则使用较少;"归经"以归脾经(22.36%)的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胃经(18.63%)、肺经(13.66%)、肝经(13.04%)、大肠经(11.8%)的药物。结论苦寒入脾经药物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具有清热燥湿、健脾和胃功能是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 性味 归经
下载PDF
以果实入药的中药药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辉 孙文平 +2 位作者 杨光 郭月秋 陈代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果实类中药的药性特点。方法以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所载植物类中药(420种)为样本建立数据库,按关键字段搜索,得到61种以果实入药的中药,用类似方法分别统计420种(对照组)和61种(果实组)中药药性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 目的探讨果实类中药的药性特点。方法以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所载植物类中药(420种)为样本建立数据库,按关键字段搜索,得到61种以果实入药的中药,用类似方法分别统计420种(对照组)和61种(果实组)中药药性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果实组中药性温者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性寒者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味呈酸性者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归经未见明显特点(P>0.05);果实类中药多具有理气和消食功能(P<0.01)。结论果实类中药药性特点明显,可能具有共同的产生有关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类中药 四气 五味 归经 理气 消食 药性分析
下载PDF
146种归肺经中药药性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松林 陈刚 +2 位作者 刘萍 田代志 王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28-2530,共3页
目的统计归肺经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功效及毒性的分布情况,依据中医理论系统分析归肺经中药的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所记载的146种归肺经中药为样本,通过Access中的V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归肺经药物寒性... 目的统计归肺经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功效及毒性的分布情况,依据中医理论系统分析归肺经中药的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所记载的146种归肺经中药为样本,通过Access中的V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归肺经药物寒性占41.1%,温性占27.4%,平性占23.3%,凉性占6.2%,热性占2.0%。这与肺的生理、病理特点是相符的。五味中以苦、甘味最多,辛味次之,涩味位居第三,咸、酸味位居第四,淡味位居第五。归肺经中药以沉降性质的占药物总数的50.0%,升浮性质的占药物总数的45.2%。这与肺气本身同时具有宣发、肃降气机升降形式相一致。归肺经中药的毒性明显,占该经药物总数的10.3%。结论归肺经中药以苦寒、甘温为主,辛平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 功效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尚尔鑫 范欣生 +2 位作者 段金廒 唐于平 丁安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1期39-44,共6页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分布图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与用于各种证型的方剂相对应,研究其配伍规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治疗血虚血瘀证及兼有血热时的不同方剂作用特点,与传统中医理论一致。该方法用于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研究,可以将中医理论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形研究,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从中发现规律,为中医方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伍规律 四物汤类方 性味归经 数据挖掘 计算机图形化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嘉瑞 郭位先 +1 位作者 张晓朦 张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方剂分析等模块,分析处方用药基本特点。结果就四气而言,温性药物频次最多(7998次),其次为凉性(786...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方剂分析等模块,分析处方用药基本特点。结果就四气而言,温性药物频次最多(7998次),其次为凉性(7866次)、平性(6763次)、寒性(3942次)、热性(95次);就五味而言,苦味药物频次最多(15 260次),其次为甘味(10 810次)、辛味(10 453次)、酸味(2794次)、咸味(1651次)、淡味(1203次)、涩味(186次);就归经而言,肝经频次最多(14 237次),其次为肺经(10 452次)、脾经(10 061次)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处方用药以温、凉药为主,甘、辛味药居多,药物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与颜正华用药平和轻灵特点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颜正华 中药 四气五味 归经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中药肾脏毒性与四气、五味及归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党丽敏 尹爱武 +1 位作者 刘莎莎 欧苗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5期65-67,共3页
研究中药肾脏毒性与四气、五味及归经的关系。以专著和文献中报道的肾脏毒性中药及一般中药为研究对象,以《中药大辞典》记载的药性理论为主要依据,用χ~2检验统计分析肾脏毒性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显... 研究中药肾脏毒性与四气、五味及归经的关系。以专著和文献中报道的肾脏毒性中药及一般中药为研究对象,以《中药大辞典》记载的药性理论为主要依据,用χ~2检验统计分析肾脏毒性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显示肾脏毒性中药四气顺序依次为:温性、寒性>热、凉、平性,一般中药四气顺序依次为:热性、凉性>温性、寒性>平性。肾脏毒性中药五味分布规律顺序依次为:苦味、辛味>甘味>酸味、咸味,一般中药五味分布规律顺序依次为:苦味、甘味>辛味>酸、咸味。肾脏毒性中药归经顺序依次为:肝经>肺、肾、大肠、心、脾、胃经>三焦、膀胱、胆、小肠、心包经,一般中药归经顺序依次为:肝经>肺、肾、心、脾、胃经>大肠经>膀胱经>胆、小肠、三焦、心包经。结果表明肾脏毒性中药及一般中药在四气、五味及归经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肾脏毒性中药与一般中药之间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气 五味 归经 肾毒性 中药
下载PDF
尤昭玲教授对佛手的认识与临床应用经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魏一苇 文乐兮 +1 位作者 尤昭玲 唐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327-1330,共4页
尤昭玲教授善于从中药的形、色、质、气、味等特征入手,以阐明中药的功用与主治。佛手色黄味酸微甜,归肝、脾、胃经。其形舒展或内收,象征药性张弛有度;其香气浓郁而果瓣绵厚,说明其擅长疏肝、燥湿而药性平和。妇女经、带、胎、产、杂... 尤昭玲教授善于从中药的形、色、质、气、味等特征入手,以阐明中药的功用与主治。佛手色黄味酸微甜,归肝、脾、胃经。其形舒展或内收,象征药性张弛有度;其香气浓郁而果瓣绵厚,说明其擅长疏肝、燥湿而药性平和。妇女经、带、胎、产、杂病之关乎肝脾不和者,尤教授常配伍佛手以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归经 性能 名家经验 尤昭玲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病证常用中药性味归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川慧 张俊龙 +1 位作者 郭蕾 李东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研究《伤寒杂病论》辨治肠易激综合征(IBS)相关病证常用药物性味与归经。方法:选择《伤寒杂病论》中的"腹胀""腹痛""下利""便秘"等病证的辨治为研究对象,以相关条文的方证、药物为数据资... 目的:研究《伤寒杂病论》辨治肠易激综合征(IBS)相关病证常用药物性味与归经。方法:选择《伤寒杂病论》中的"腹胀""腹痛""下利""便秘"等病证的辨治为研究对象,以相关条文的方证、药物为数据资料来源,录入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其中出现频率>10%的16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再次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6味常用中药以补益气血之功为主,温中止痛、行气泻下之品为多;以温性药物为多,五味以辛味和苦味药为主,归经以入脾经(87.50%)和胃经(68.75%)的药物为多。结论:《伤寒杂病论》治疗IBS相关病证所用药物以温热之性居多;苦、辛、甘味药物常用,而以苦味药物为主;性味合参,多以辛温和苦温之品;涉及脏腑主要为脾胃、肺与大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肠易激综合征 四性 五味 归经
下载PDF
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过敏性皮肤病同病异治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刚 张琪 谭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93-1395,共3页
中医皮肤病有其独特辨证体系,临证中既要整体察病,密切关注与患者发病相关的内外因,又要详审其皮损特性,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参,方能有效立法遣方用药。中药性能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根据中药药性理论,可以... 中医皮肤病有其独特辨证体系,临证中既要整体察病,密切关注与患者发病相关的内外因,又要详审其皮损特性,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参,方能有效立法遣方用药。中药性能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根据中药药性理论,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过敏性皮肤病致敏物虽种类万千,对无系统症状者患者仍多从皮损特征辨证。我们在多年临床中将致敏物与中药类比,在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时可通过确定致敏物"中医属性"辨证施治,指导临床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皮肤科临床常见致敏物有水产品、化学物质、寄生虫及昆虫、中药、西药等,分别以大虾、酒精、蠕形螨、白果、阿司匹林为例,探讨其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阴阳五行属性,以指导过敏性皮肤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物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阴阳五行 取象比类
下载PDF
海桐皮药性的考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婉萍 许多 +3 位作者 谢明 康廷国 梁茂新 吕晓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67-170,共4页
据统计,中药饮片海桐皮目前没有国家标准,但有多达15个地方饮片标准,对比发现其药性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通过查阅本草古籍文献和中医理论文献,对海桐皮的性、味、归经进行系统的考证。经考证,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的发站内完善过程和海... 据统计,中药饮片海桐皮目前没有国家标准,但有多达15个地方饮片标准,对比发现其药性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通过查阅本草古籍文献和中医理论文献,对海桐皮的性、味、归经进行系统的考证。经考证,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的发站内完善过程和海桐皮药效功用的变化,结合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中医理论,认为海桐皮的药性可归纳为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胃经。古代本草著作浓缩着我国历代医家流派的中医药精华,通过本草考证,探究中药本身的内在规律,重视中药药性理论的真实科学内涵,为完善现代中药质量统一标准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始文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 性味 归经 海桐皮 本草考证
下载PDF
雌激素的中药药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凌燕 胡丽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0期123-125,共3页
雌激素在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其适合剂量、疗效及副作用因人而异。以雌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为基础,从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无毒性五个方面分析雌激素的中药药性,认为雌激素具有滋补肾阴功效,属寒凉药性,在五味应属甘苦... 雌激素在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其适合剂量、疗效及副作用因人而异。以雌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为基础,从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无毒性五个方面分析雌激素的中药药性,认为雌激素具有滋补肾阴功效,属寒凉药性,在五味应属甘苦,归肝、肾经,属沉降药,合理选用雌激素制剂是安全无毒的。明确目标西药的中药药性可以实现根据证型不同而施治有别,有助于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
下载PDF
基于常用药物性味归经的慢性骨髓炎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锡禄 窦志芳 雷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7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从慢性骨髓炎常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入手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查阅近15年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医案,通过统计学方法统计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并对常用50味药物的性味和归经进行分析。结果寒性药最多,出现19次,占38%。温性药次之,出现1... 目的从慢性骨髓炎常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入手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查阅近15年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医案,通过统计学方法统计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并对常用50味药物的性味和归经进行分析。结果寒性药最多,出现19次,占38%。温性药次之,出现18次,占36%。入肝经的药物使用最多,出现30次,占60%,入肺经药物出现次之,20次占40%,其次为入脾经和心经的药物,分别为19次和18次,各占38%和36%。结论辛温扶阳、益气养血入肝经和脾经类药物为首选药物,苦寒和甘寒类药多用于配伍以清热解毒。配伍入心经的药物以化瘀止痛是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常用药物 性味 归经
下载PDF
象思维视角下的中药药性与功效 被引量:11
17
作者 韩莉 王丽敏 毕鸿雁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7期699-702,共4页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药性理论与功效研究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前提条件,传统中医学对于中药药性和功效的认识,不能脱离象思维的思维方式。解读象思维的核心意义,基于象思维视角从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角度分析中药的...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药性理论与功效研究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前提条件,传统中医学对于中药药性和功效的认识,不能脱离象思维的思维方式。解读象思维的核心意义,基于象思维视角从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角度分析中药的药性理论内涵,从“象-效”关系认识中药的功效特点,掌握中药学药象、药性与功效三者之间的规律,从而指导临床,发挥中药的最大价值,以期能够为中药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中药药性理论 功效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下载PDF
五倍子本草考证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杨 吴侠 邢效铭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5期509-512,共4页
五倍子是现代临床常用中药,应用广泛,如治疗痔疮、肛瘘、腹泻、盗汗、遗精、出血、口腔溃疡以及牙病、皮肤病、妇科疾病等。通过查找唐代到清代共28部本草书籍中五倍子的资料,从名称、产地、基源、炮制、归类、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方... 五倍子是现代临床常用中药,应用广泛,如治疗痔疮、肛瘘、腹泻、盗汗、遗精、出血、口腔溃疡以及牙病、皮肤病、妇科疾病等。通过查找唐代到清代共28部本草书籍中五倍子的资料,从名称、产地、基源、炮制、归类、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方面对五倍子按时间顺序进行纵向考证,全面分析古代医家对五倍子观察、分析及使用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本草书籍 产地 基源 炮制 归类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下载PDF
《黄帝内经》药性理论浅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汤尔群 黄玉燕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7-19,共3页
《黄帝内经》对中药药性理论做了纲领性的描述,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原则,为药物四气理论的萌芽;提出了"辛、酸、甘、苦、咸"五味,及"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qu... 《黄帝内经》对中药药性理论做了纲领性的描述,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原则,为药物四气理论的萌芽;提出了"辛、酸、甘、苦、咸"五味,及"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等五味功能,成为五味理论的基础;此外,还有关于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方面的阐释。后世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逐渐发展为现在的中药药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药性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有毒无毒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证候规律探讨
20
作者 窦志芳 张俊龙 +3 位作者 阎川慧 陈燕清 范凯芳 何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643-2644,共2页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共录入171例病例,其中以肝郁...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共录入171例病例,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临床表现以腹痛、食欲减退、腹胀等脾胃症状为主,共出现344次,占总症状的79.3%,以烦躁易急等精神症状为次,舌质以红为最多,苔以薄苔或以白苔为主。结论:肠易激综合合征的发生以肝失疏泄为标,脾土不足为本,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性味 归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