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 Types of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in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Based o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acheng Basi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Guiling YANG Degang +2 位作者 XIA Fuqiang ZHONG Ruisen XIONG Chuanh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689-699,共11页
Three types of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rderly development.Fo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patial function zones should be divide... Three types of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rderly development.Fo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patial function zones should be divided scientifically to clear its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Therefore, based on ecological constraints, a beneficial discussion would be about the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adopting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striction and support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ers, taking Tacheng Basin, Xinjiang of China as an example, choose township as basic research unit and set up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ecological protection suitabi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uitability, and urban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which are analyzed by using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s and exclusive matrix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is paper formed a set of multi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for three types of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of the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based on a novel perspective by scientifically dividing Tacheng Basin into ecological space, agricultural space, and urban space,which realized the integration and scientific orientation for spatial function at the township scale. 2)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ree types of spatial pattern,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was clearly defined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s,ecological economic zon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zones, and urban development zones. 3) A new idea of space governance is provide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tween ecology and economy, which can break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inking abou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ffers a scientific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macro decision-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township scale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mutual EXCLUSION matrix method coordination of ECOLOGY and development Tacheng basin China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in Yellow River Basin
2
作者 LIU He LI Song-bo ZUO Xiao-yuan 《Ecological Economy》 2022年第3期162-180,共19页
Based on comb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the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evaluation system-development level-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future trend-influencing factor... Based on comb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the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evaluation system-development level-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future trend-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functions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2009 to 2018.Through multi-scal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the paper tries to identify problem area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1)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function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oth show an upward trend,and its future growth trend is relatively slow.(2)The spatial-temporal differ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functions are obvious,and gradually develop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benign resonance in time,showing a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high in the northeast and low in the southwest”.(3)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functions,an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production-living”function is the lowest.(4)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vestment,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government capacity,and urbanization level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patial effect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and the same factor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differen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functions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trend forecast Yellow River basin
下载PDF
SOLUTION OF GENERALIZED COORDINATE FOR WARPING FOR NATURALLY CURVED AND TWISTED BEAMS 被引量:1
3
作者 虞爱民 易明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4年第10期1166-1175,共10页
A theoretical method for static analysis of naturally curved and twisted beams under complicated loads was presented, with special attention devoted to the solving process of governing equations which take into accoun... A theoretical method for static analysis of naturally curved and twisted beams under complicated loads was presented, with special attention devoted to the solving process of governing equations which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torsion-related warping as well as transverse shear deformations. These governing equations, in special cases, can be readily solved and yiel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The solutions can be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beams, including the calculation of various internal forces, stresses, strains and displacements. The present theory will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esses and displacements of a plane curved beam subjected to the actio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ed loads. The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present theory are found to be in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FEM results. Besides, the present theory is not limited to the beams with a double symmetric cross-section, it can also be extended to those with arbitrary cross-sectional 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ly curved and twisted beam St. Venant torsional warping function generalized coordinate for warping the minimum potential energy principal variational equation
下载PDF
基于栅格尺度的黄河流域人地关系时空耦合分析
4
作者 刘海猛 卢佳祎 +4 位作者 王成新 丁宇辰 杨志伟 李智勇 乔建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499-6512,共14页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人口与产业集聚区,其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研究该区域的人地关系对于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网格化治理等现实需求,目前黄河流域人地关...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人口与产业集聚区,其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研究该区域的人地关系对于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网格化治理等现实需求,目前黄河流域人地关系还缺乏精细栅格尺度研究。使用人类足迹(HF)和生态系统质量指数(EQI)作为人地系统的代理变量,基于Sen+MK趋势检验识别了2000—2020年1km×1km栅格尺度下黄河流域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质量时空演化特征,运用四象限图解法量化了两者协调与冲突关系,基于多种回归模型解析了黄河流域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流域EQI和HF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显著上升区域前者占比64.2%,后者占比49.2%。黄河流域人地关系整体呈现协调演化态势,人地协调演化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太行山西麓和宁夏沿黄等地区;人地冲突区域仅占7.7%,主要分布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地区和上游生态脆弱区。在控制了气温、降水、日照、海拔等自然因子后,HF对EQI仍有显著负向影响,整体看HF每增加1%,EQI将下降0.067%。但这种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中下游EQI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20年间整个流域的HF对EQI的负向影响呈现缓慢增加态势。为栅格尺度的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人地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足迹 生态系统质量 冲突与协调
下载PDF
黄河流域收缩城市“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分析
5
作者 雷敏 江星月 +3 位作者 王蓉 郑清 刘虹 崔秋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71,共11页
利用第五、第六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黄河流域的收缩城市进行识别并测算其收缩强度,借助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收缩城市的“三生”功能大小及耦合协调度,进一步运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其关键... 利用第五、第六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黄河流域的收缩城市进行识别并测算其收缩强度,借助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收缩城市的“三生”功能大小及耦合协调度,进一步运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黄河流域内90个地级市(州、盟)中,持续收缩型城市有27个,阶段收缩型城市有9个,潜在收缩型城市有29个,城市收缩现象显著;不同区域收缩城市的“三生”功能水平差异显著,其中生产和生活功能整体呈上升态势;“三生”功能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发展的特征,中、下游区域协调度优于上游,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三生”功能的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三生”功能 耦合协调 随机森林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金凤 徐洁 +1 位作者 徐基良 安丽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00,共11页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分析并评估其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生境质量4项...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分析并评估其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果】(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源供给量和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土壤保持量表现为逐期下降,碳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降水和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2)受黄河流域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在空间上表现为从黄河流域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强。【结论】面对黄河流域的复杂生态环境风险问题,建议强化全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注重植被保护和自然恢复,完善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采取因地制宜的保护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流域 InVEST模型
下载PDF
堆叠卫星的分离与重构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孙加亮 张晓亮 金栋平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堆叠卫星入轨后分离再重构是构建大型空间结构的有效手段之一.使用自然坐标法建立堆叠卫星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具有方便处理卫星组装中固定约束的优点.设置合适的堆叠卫星分离策略和组装策略,采用自旋分离实现了卫星以堆叠状态入轨后的无... 堆叠卫星入轨后分离再重构是构建大型空间结构的有效手段之一.使用自然坐标法建立堆叠卫星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具有方便处理卫星组装中固定约束的优点.设置合适的堆叠卫星分离策略和组装策略,采用自旋分离实现了卫星以堆叠状态入轨后的无碰撞分离,使用PD控制结合势函数方法实现了卫星的逐步组装.另外,采用优化算法计算了卫星之间的最小距离,用以精细确定排斥势的大小.基于以上方法,仿真实现了卫星由堆叠状态分离到分段组装的全部过程,证明了所设计的分离和组装策略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叠卫星 分离重构 势函数 自然坐标方法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问题发展态势、症结及综合应对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慧亮 秦天玲 严登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7-111,共5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而黄河水问题是影响黄河治理与保护的主要因素之一,辨析黄河流域水问题并给出应对策略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从水沙关系、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等4个方面剖析了黄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而黄河水问题是影响黄河治理与保护的主要因素之一,辨析黄河流域水问题并给出应对策略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从水沙关系、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等4个方面剖析了黄河流域现阶段存在的主要水问题,并分析了其发展态势,认为黄河流域水问题的症结在于水土资源功能不协调、水资源调配忽略“点-线-面”关系以及水资源管理存在地下水与地表水管控分离等3个方面。最后从“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的角度提出了应对黄河流域水问题的主要思路,建议从水土资源联合配置、立体水网构建、精准水沙调控和智慧监管体系完善等4个方面系统应对黄河流域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 水土资源 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我国近岸海域综合治理 被引量:7
9
作者 孙家文 方海超 +4 位作者 于永海 王平 尹晶 董祥科 唐晨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8期29-32,共4页
为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提升海洋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文章梳理我国已开展的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工作内容,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目标和任务提出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为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提升海洋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文章梳理我国已开展的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工作内容,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目标和任务提出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一系列近岸海域综合治理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整体规划、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和科学支撑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在海水质量、生态服务功能、人居环境和能力建设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运行监管、坚持陆海统筹和强化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海湾 海洋生态环境 生态服务功能 自然岸线 陆海统筹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泊江海子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闫国振 张征 +1 位作者 梁康 娄华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93-1706,共14页
土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其利用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种类和强度。泊江海子流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脆弱,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近十几年严重退化。本文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提取了研究区1... 土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其利用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种类和强度。泊江海子流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脆弱,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近十几年严重退化。本文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提取了研究区1990—2015年间的6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总体变化显著。空间变化上呈东西部及中北部耕地增加、南部未利用地减少的主要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及转换特征不一。草地整体处于动态转换平衡状态,约占流域总面积的70%。耕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呈增加和减少的趋势,变化面积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6.05%和7.62%,其各自的主要来源或去向均为草地。水域面积减少了总面积的1.45%,主要转出去向为滩地。1995—2000年是土地利用转换最为频繁的时段,2005—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呈动态不平衡状态的表现最为突出。研究期内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受降雨减少、气温升高等气候变化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综合驱动影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限制种植高耗水树种及作物,减少河流上游汇水区耕地等,是保障研究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江海子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趋势与状态指数 驱动因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中国东北中新生代盆地成因与演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姜贵周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共6页
应用板块构造与盆地成因理论,并结合研究域内的具体地质情况,对中国东北中、新生代盆地成因与构造演化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域内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不仅与东北亚环西太平洋陆洋接触带的活动性质有关,而且也与东北亚拼贴型大陆地... 应用板块构造与盆地成因理论,并结合研究域内的具体地质情况,对中国东北中、新生代盆地成因与构造演化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域内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不仅与东北亚环西太平洋陆洋接触带的活动性质有关,而且也与东北亚拼贴型大陆地壳的古构造格架有关。陆壳构造薄弱带控制盆地的分布;冲断作用后效、异常地幔侵壳、温度-弹性效应、剪切扩张和重力均衡为主要成盆作用;冲断后效型断陷盆地、异常地幔底劈型大陆裂谷盆地、剪切扩张型断陷盆地以及移置地体等为盆地的基本成因类型。研究域内中、新生代盆地的构造演变受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所导致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基底性质 成盆作用 盆地成因类型 演化
下载PDF
自然弯扭梁广义翘曲坐标的求解 被引量:4
12
作者 虞爱民 易明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67-1075,共9页
 提出了自然弯扭梁受复杂载荷作用时静力分析的一种理论方法,重点在于对控制方程的求解,其中考虑了与扭转有关的翘曲变形和横向剪切变形的影响· 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这些方程的解答,包括各种内力、应力、应变和位...  提出了自然弯扭梁受复杂载荷作用时静力分析的一种理论方法,重点在于对控制方程的求解,其中考虑了与扭转有关的翘曲变形和横向剪切变形的影响· 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这些方程的解答,包括各种内力、应力、应变和位移的计算· 算例给出了平面曲梁受水平和垂直分布载荷作用时广义翘曲坐标的求解方法· 计算结果表明,求得的应力和位移的理论值和三维有限元结果非常接近· 此外,该理论不限于具有双对称横截面的自然弯扭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弯扭梁 圣维南扭转翘曲函数 广义翘曲坐标 最小势能原理 变分方程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体系建设 被引量:15
13
作者 任保平 邹起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6,共10页
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就是要通过对流域内空间资源的控制、规划、干预和影响,调节流域内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黄河流域的持续、协调和稳定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构建... 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就是要通过对流域内空间资源的控制、规划、干预和影响,调节流域内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黄河流域的持续、协调和稳定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构建黄河流域空间治理体系有利于实现对流域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有序管理,从而化解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现实矛盾、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黄河流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要聚焦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民主化四项总体要求,构建科学严谨、流域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区域经济总体布局,完善政府、市场、社会三者有机配合的空间治理模式。以高水平的科技手段、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完备的制度保障和有效的政策体系为重要支撑,促进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推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空间治理 区域协调发展 空间规划 主体功能区建设
下载PDF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 被引量:12
14
作者 彭荣胜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立足点,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模式,培育壮大...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立足点,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模式,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核心区,加快重点开发轴线的建设。只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契机,提升经济增长核心区的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核心区和开发轴线建设步伐,完善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才能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加快推进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协调发展 经济空间开发 主体功能区 经济增长核心区
下载PDF
四川省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成武 张旭 +2 位作者 汪宙峰 靳鑫 洪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36-43,共8页
为了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对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化特征的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四川省独特的自然地质环境,运用计量地理学以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65—2015年期间四川省生态... 为了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对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化特征的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四川省独特的自然地质环境,运用计量地理学以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65—2015年期间四川省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主要为集聚型;虽不均衡但有向平均分布发展的趋势;已演化成以环四川盆地的高密度分布多核区域和高密度分布片区带为主导、川西和川西南呈高密度片区带状分布的格局。研究还发现:四川省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的重心迁移轨迹呈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趋势,逐渐接近四川省的几何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四川盆地 自然保护地 生态功能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微分流形上自然基底的记号问题
16
作者 陈跃 《高等数学研究》 2010年第4期85-87,共3页
在微分流形的入门教学中,经常用同一个记号来表示定义在不同空间中的坐标函数,这个细小的问题给初学者造成不便.本文介绍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做法并作了比较,主张严格仔细地区分有关记号以有利于对切向量的理解,同时保留传统的微分流... 在微分流形的入门教学中,经常用同一个记号来表示定义在不同空间中的坐标函数,这个细小的问题给初学者造成不便.本文介绍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做法并作了比较,主张严格仔细地区分有关记号以有利于对切向量的理解,同时保留传统的微分流形上自然基底的习惯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流形 坐标函数 切向量 自然基底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仲伍 畅田颖 高鑫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0,36,共7页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不同主体功能区生态和经济的权重,改进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对1991—2015年黄河流域8个省份642个县域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流域生态价值呈曲线波...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不同主体功能区生态和经济的权重,改进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对1991—2015年黄河流域8个省份642个县域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流域生态价值呈曲线波动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8230亿元增至2015年的11420亿元。(2)流域GDP呈线性增长态势,人均GDP高值区和中高值区集聚在黄河流域九大都市圈附近,成为人均GDP热点区域;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生态保护区和农业开发区。(3)1991—2015年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度先升后降,中下游生态经济协调度普遍处于上升状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度偏低,类型以失调-经济滞后型为主。协调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以济南市和青岛市、郑州市、西安市、呼和浩特市、兰州市和西宁市为中心的五大城市群;失调区域面积占比高达86%,位于黄河中上游的生态限制开发区和能源丰富的重点开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协调度 主体功能区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石 王桂月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4,共3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受动性,是两者的辩证统一。科学技术揭示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逐渐从对自然的受动关系走向更加能动的关系的过程中,科学技术...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受动性,是两者的辩证统一。科学技术揭示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逐渐从对自然的受动关系走向更加能动的关系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划时代的作用。虽然科学技术在发展和运用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必须通过发展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只有提高人类的素质,依靠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在更高程度上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人与自然 协调发展 作用
下载PDF
山坝分区视角下的贵州省国土空间功能协调演化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魏小芳 赵宇鸾 +2 位作者 薛朝浪 蒋应刚 杨智谋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开展国土空间功能协调分析是国土空间优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根据山坝分区,基于“三生功能”视角,从各功能的影响因素出发,构建了贵州省国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1995、2000、2010、2015年贵州省国土... 开展国土空间功能协调分析是国土空间优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根据山坝分区,基于“三生功能”视角,从各功能的影响因素出发,构建了贵州省国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1995、2000、2010、2015年贵州省国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进而探讨其在山坝分区下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贵州省国土空间功能协调度总体呈“黔中丘原区(坝区)高—环黔山区带(山区)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时间维度上坝区功能协调发展水平较山区快,且耦合协调度向高度协调发展;(2)国土空间功能两两耦合协调之中“生产—生活”山坝分异显著,且坝区协调类型两级分化严重;山区与坝区的生产、生态功能矛盾突出,表现出山区、坝区生产、生态空间博弈过程中2015年生态功能处于弱势地位;“生活—生态”功能协调较其它两组耦合协调水平低,但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且山坝差距逐渐缩小。未来应基于贵州省国土空间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发展规律,设计差异化的山坝优化路径,引导国土空间功能均衡、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国土空间 耦合协调 山坝分区 协同发展 贵州省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三生”功能协调性测度及其差异性优化调控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玉臻 陈阳 +2 位作者 王洁 叶剑平 张蚌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1-261,F0003,共12页
黄河流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三生”功能协调性角度提出国土空间优化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科学指导意义。因此,该研究聚焦黄河流域“三生”功能间的关系,以地理空间... 黄河流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三生”功能协调性角度提出国土空间优化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科学指导意义。因此,该研究聚焦黄河流域“三生”功能间的关系,以地理空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支撑,采用GIS空间分析法与力学均衡模型测度黄河流域“三生”功能协调性,识别出“三生”功能失调区域并分类提出优化调控策略。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三生”功能协调度共分4种水平6种类型,整体处于“磨合”水平,不同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差距明显;3.64%的县域单元处于“失调”水平,且主要沿黄河两岸分布;协调度类型主要以高生产低生态和高生态低生活两种类型为主;“三生”功能失调区域需根据协调度水平及类型,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以及生态维护等方面分类优化调控,提升短板功能,改善“三生”功能的协调度,促进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 土地利用 “三生”空间 力学均衡模型 协调度 黄河流域 分类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