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X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OR THE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INCLUDING CURRENT AND SILT SEDIMENTATION (Ⅱ)——THE DISCRETE-TIME CASE ALONG CHARACTERISTICS
1
作者 罗振东 朱江 +1 位作者 曾庆存 谢正辉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4年第2期186-201,共16页
The mixed finite element(MFE) methods for a shallow water equ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water dynamics equations,silt transport equation,and the equation of bottom topography change were derived.A fully discrete MFE s... The mixed finite element(MFE) methods for a shallow water equ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water dynamics equations,silt transport equation,and the equation of bottom topography change were derived.A fully discrete MFE scheme for the discrete_time along characteristics is presented and error estimates are established.The existence and convergence of MFE solution of the discrete current velocity,elevation of the bottom topography,thickness of fluid column,and mass rate of sediment is demon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shallow water equation error estimate current and silt sedi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method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Solidific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Solidified Dredged Sediment
2
作者 L. Li Y. Qu J.P. Ba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年第11期44-50,共7页
The fractal model about 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solidified sediment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granular metric analysis curve of solidified dredged sediment, the measured value during the low-suction stage of the cur... The fractal model about 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solidified sediment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granular metric analysis curve of solidified dredged sediment, the measured value during the low-suction stage of the curing process was used for fitting parameters in the model to obtain the complete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solidified dredged sediment. Then, th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model of capillary water, attached water, evaporated water and bound water was built by the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and from the view of quantitative angle,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olidification mechanism of solidified dredged sedimen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odel can realize th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about different tapes of water during the curing process, the evaporated water during the curing process mainly came from the capillary water, and the generated bound water during the curing reaction came from the attached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edged sediment SOLIDIFICATION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fractal dimension.
下载PDF
Hydrologic and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impact of flow and sediment diversion
3
作者 Dong WANG Shaoming PAN +2 位作者 Jichun WU Qingping ZHU Chang LI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黄河 水力特征 沉积物 水文化学
下载PDF
Sedimentation Management of Man-Made Water for Restoring the Quality of the River Resource
4
作者 Oleksiy Nazarenko Oleksandr Ryabenko +2 位作者 Valeriy Bakhtin Iryna Nazarenko Iryna Ovchinnykova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9年第8期327-337,共11页
Research of water resources restoration of natural Dnieper river and man-made nature was carried out. The studies of water quality at working and peak operating modes of production cooling equipment were carried out. ... Research of water resources restoration of natural Dnieper river and man-made nature was carried out. The studies of water quality at working and peak operating modes of production cooling equipment were carried out. The conditions for the supersaturation of poorly soluble salts of the basin ( = 72.34;= 12.54) and accumulation of sediments of the reservoir are determined. The gravity tool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re proposed. A criterion equation for recharge the circulating system at peak mode was obtained. The granulometric potential of waste sediments at environmental feasibility is analyzed. The research involved supercritical temperature mode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cipitation hyperthermia. In the process of conducting a hydrological study, an evolutionary equation sediment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technological flow capacity limits by of 125 W/m2 due to turbidity (750 mg/l) and hardness (up to 12 mg ekv per liter) of water resources are obtained. Mechanical sedimentation of the water stream increasing the energy potential up to 275 W/m2 was determined. The use of chemical agents (ozone) as a combined treatment increasing the flow potential up to 650 W/m2 is achieved.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way to natural water improving power to 975 W/m2 is received. Erosion of the bottom of the basin reduces the hydrological potential due to the unfinished state of biodegradation of sediments. The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eam at a distance of 3000 m with characteristic technogenic inclusions were obtained.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natural Dnieper river and laboratory conditions with chemical catalyst and mechanical activ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BASIN Precipitation HYPERTHERMIA sedimentATION CIRCULATING System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新疆乌尔禾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春 王小玉 +4 位作者 郭伟 胡兆国 张保涛 王华青 冯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9-582,共4页
乌尔禾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的西北缘,达拉布特断裂的东南侧。本文以研究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5种元素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研究区的元素富集特征、元素离散特征、元素相关性及元素地球化学场特征等,查明了单元地... 乌尔禾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的西北缘,达拉布特断裂的东南侧。本文以研究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5种元素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研究区的元素富集特征、元素离散特征、元素相关性及元素地球化学场特征等,查明了单元地质体内的元素富集规律,同时利用变化系数大小对富集元素进行了成矿可能性预测。依据研究区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显示的元素组合特征,研究分析认为研究区金、铜、钼为主要成矿元素,其余元素为成矿指示元素和伴生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乌尔禾地区 样品测试 找矿方向
下载PDF
工程堆积体产流产沙及水沙效益对植被近地表特征的响应
6
作者 李建明 陈兰 +4 位作者 任洪玉 孙蓓 杨贺菲 熊怡 孙宝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151,共10页
针对陡坡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开展植被不同近地表特征对堆积体产流产沙和蓄水减沙效益特征影响的定量研究。选择土石混合堆积体(10%砾石质量分数,坡度30°)作为工程侵蚀下垫面的典型代表,并以裸坡(ba... 针对陡坡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开展植被不同近地表特征对堆积体产流产沙和蓄水减沙效益特征影响的定量研究。选择土石混合堆积体(10%砾石质量分数,坡度30°)作为工程侵蚀下垫面的典型代表,并以裸坡(bare slope,BS)为对照,定量分析了植被在3种近地表特征条件下(完整植株(intact grass,IG),不含叶(not leaf,NL),只含根系(only root,OR)对堆积体产流产沙特征和蓄水减沙效益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在IG条件下延缓坡面径流发生使其较BS滞后,效益达50.74%~188.98%,但不完整植被(NL、OR)会加速径流发生使其较BS提前2.19%~70.12%;2)植被在NL和OR下的瞬时径流率比IG增大0.20%~185.58%,在降雨强度1.8 mm/min的瞬时径流率甚至比BS高1.20%~169.10%;植被在IG和NL条件下瞬时侵蚀速率比BS减少0.91%~98.71%,但在降雨强度达到1.8 mm/min时OR条件下甚至增大侵蚀使其比BS高6.76%~75.63%;3)随降雨强度增大,植被在NL和OR条件下的减沙效益由95.18%和68.31%分别递减至46.58%和-68.13%,但对IG下的减沙效益影响小(效益差异<2%),平均蓄水效益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减小。不同堆积体水沙呈显著线性相关(R^(2)在0.40~0.88),且径流率达到4 L/min会显著改变植被对堆积体坡面防护效益。提出开展堆积体生态修复时选择冠层丰富的植被,同时要避免外部因素对植被造成损害。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植被防护扰动边坡侵蚀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堆积体植被修复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侵蚀 堆积体 近地表特征 径流产沙 蓄水减沙
下载PDF
水流输入对大比降入湖三角洲演化的影响评估试验
7
作者 宋晓龙 徐海珏 白玉川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2,41,共8页
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或入海时泥沙沉积形成的一种河口地貌。当三角洲上游地势相对较高、整体纵比降较大时,局部沉积体具有冲积扇的特性,三角洲演化过程表现出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通过进行重复自然模型试验,评估了两种不同流量水... 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或入海时泥沙沉积形成的一种河口地貌。当三角洲上游地势相对较高、整体纵比降较大时,局部沉积体具有冲积扇的特性,三角洲演化过程表现出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通过进行重复自然模型试验,评估了两种不同流量水流输入对大比降三角洲沉积体形成演化的影响。基于三角洲沉积体横断面结构的多峰高斯函数拟合及其特征参数时变波动性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小流量条件下三角洲上游堆积体具有多方向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大流量条件下堆积体具有纵向多层级结构化发展的不确定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输入 大比降入湖三角洲 冲积扇特性 堆积结构不确定性
下载PDF
漓江上游水沙对降水、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8
作者 方荣杰 黄卉 +3 位作者 张帅普 代俊峰 蒋立新 许景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为了探究漓江流域上游水沙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征,基于气温、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漓江上游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利用累积量斜率变... 为了探究漓江流域上游水沙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征,基于气温、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漓江上游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揭示气候因子对上游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合植被覆盖变化特征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河流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19年漓江流域上游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未呈现显著增加或减少趋势,同时期NDVI呈上升趋势,但土地利用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林地、耕地为主。漓江上游气温未出现突变点,降水量与径流量于1991年发生突变,1992—2019年漓江上游NDVI平均值显著高于突变前的1981—1991年,耕地面积平均值与林地面积平均值显著低于突变前的1981—1991年;输沙量于2003年发生突变,2004—2019年漓江上游NDVI平均值与建设用地面积平均值显著高于1981—2003年。降水对径流改变的贡献率为56.30%,降水量-径流量关系并未在突变点前后发生改变。降水量对输沙量改变的贡献率为-12.67%,降水量-输沙量关系在突变后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征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贡献率 漓江
下载PDF
水源热泵回灌中大肠杆菌阻塞迁移沉积特性参数试验研究
9
作者 赵军 汪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419,共5页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以3种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开展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里的运移沉积规律,通过试验得出:1)石英...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以3种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开展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里的运移沉积规律,通过试验得出:1)石英石颗粒内部的内摩擦力有利于大肠杆菌的沉积,流动速度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微生物堵塞起到关键作用:2)3种(60、80、100 cm)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在流速作用下以100和80 cm为对象,其沉积率提高了57.1%;以80和60 cm为对比对象,其沉积率提高了27.3%;3)大肠杆菌的恢复率与流体速度也成正相关作用,其堵塞原理类似沉积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大肠杆菌 多孔介质 沉积特性 迁移沉积 试验系统
下载PDF
调水调沙期黄河下游河道洪峰增值预测方法研究
10
作者 赵连军 韩沙沙 董其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准确预测黄河调水调沙期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不仅是水库工程调度和下游防洪工程防护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研究面临的新课题。以增值比例为因变量,以小浪底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含沙量起涨前基流、悬沙粒... 准确预测黄河调水调沙期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不仅是水库工程调度和下游防洪工程防护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研究面临的新课题。以增值比例为因变量,以小浪底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含沙量起涨前基流、悬沙粒径等小浪底出库水沙特征参数为自变量,基于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作为洪峰增值的预判参数。研究发现,当小浪底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超过22.9 kg/(m^(3)·h)时,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可能发生洪峰增值现象,并可基于小浪底沙峰与增值比例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增值区间;对2023年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文站实时水情、沙情进行跟踪,在小浪底水文站第一个沙峰出现后,对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洪峰增值进行了预测预报,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峰增值 特征参数 预测方法 调水调沙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水体背景下的底质反射率光谱特征及其对离水反射率贡献影响分析
11
作者 梁业恒 邓孺孺 +4 位作者 梁钰婕 刘永明 吴仪 袁宇恒 艾先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水体重金属遥感反演是水环境遥感领域中的难题,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基础性问题有待解决,而浅水区底质对离水反射率贡献规律是将来遥感反演模型精度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重金属污染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揭示其贡献规律对提升水体重金属... 水体重金属遥感反演是水环境遥感领域中的难题,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基础性问题有待解决,而浅水区底质对离水反射率贡献规律是将来遥感反演模型精度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重金属污染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揭示其贡献规律对提升水体重金属遥感模型精度有重要作用,测量结果对研究重金属尾矿底泥的反射率光谱特征以及区分常见水底底质有参考意义。首先利用光谱仪测量获得广东大宝山尾矿底质反射率,发现其在波长755、 1 280、 1 620和2 200 nm存在反射峰,有明显光谱特征,并与河床常见的粗沙、淤泥和石头三类底质反射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粗沙和淤泥反射率呈一缓慢上升的曲线,与存在多个特征反射峰的矿区底泥有明显区别;另一方面,石头反射率则在波长范围550~650 nm出现一个宽而扁平的反射峰后随即在波长675 nm处出现波谷然后增大至波长750 nm后趋于平缓,其特征波长与矿区底泥均不一样。上述特征波长可作为重金属污染背景下底泥光谱的重要区分波段。测量水深为1 cm、 10 cm和深水区的离水反射率,结合水质遥感模型计算出1 cm水深情况下底质反射光、水体散射光,并将其对离水反射率贡献进行讨论。离水反射率测量结果表明,底质对浅水区影响极大,随着水深变浅,离水反射率总体不断被抬升。而水底反射光和水体散射光对离水反射率贡献规律则以波长515 nm为分界线,向短波方向以水体散射光贡献为主,向长波方向则以水底反射光为主,贡献量由底质反射能力和水体散射能力共同决定。对考虑了底质反射光后的遥感模型精度进行评价,模型计算得到波长范围350~950 nm内的离水反射率与野外测量值对比结果,二者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R^(2)=0.964 2),相对误差在波长范围560~830 nm低于10%,甚者可低于5%,模型总体模拟精度较好,远比在不考虑底质影响时精度高,模型满足将来水中重金属遥感反演要求。研究结果对今后水体重金属遥感反演时处理底质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有助推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重金属遥感 重金属矿区 底质反射率 光谱特征分析 模型精度评价
下载PDF
旋流排沙渠道中旋转水流的排沙效果研究
12
作者 南军虎 马康宁 +3 位作者 汪超群 李伟 陶然 代江龙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8,共9页
旋流排沙渠道是基于旋转水流强挟带能力的特点提出的一种渠道水沙分离新技术,为了明晰其水沙特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VOF法及离散相模型,对旋流排沙渠道内的水沙两相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模型试验成... 旋流排沙渠道是基于旋转水流强挟带能力的特点提出的一种渠道水沙分离新技术,为了明晰其水沙特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VOF法及离散相模型,对旋流排沙渠道内的水沙两相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模型试验成果的对比确定了不同粒径泥沙的球度,研究了持续来沙条件下旋流排沙渠道的排沙效果,分析了渠道和排沙洞内泥沙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粒径泥沙的球度介于0.2~1.0之间时,在渠道顶部局部来沙条件下旋流排沙渠道对粒径为(0.075,3.000]mm泥沙的计算截沙率与试验值吻合良好,二者的相对误差仅为3.5%,误差主要来源于(0.075,0.160]mm的极细颗粒泥沙;当上游渠道水流进口来沙质量流量为60 g/s时,渠底高含沙水流由起旋室的分流,渠道含沙量迅速降低,起旋室前部和后部渠底水流含沙量分别为44.00 kg/m^(3)和0.07 kg/m^(3);排沙洞内的旋转水流对泥沙的挟带作用明显,在强离心作用下泥沙主要分布在排沙洞近壁面,最大泥沙含量约为200.00 kg/m^(3);在持续来沙条件下旋流排沙渠道对粒径为(0.075,3.000]mm泥沙的截沙率为95.98%,仅少量极细泥沙以悬移质形式进入下游渠道,渠道和排沙洞内无大量的泥沙淤积,表明旋流排沙渠道是一种可实现高效且连续排沙的水沙分离技术。本成果可为旋流排沙渠道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水沙特性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排沙渠道 水沙特性 数值模拟 离散相模型 截沙率
下载PDF
体型参数对旋流排沙渠道水沙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南军虎 代江龙 +2 位作者 李伟 汪超群 马康宁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2,共9页
为明确关键体型参数对渠道和排沙洞内水沙特性的影响,在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旋流排沙渠道的水沙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起旋室高度对截沙率影响较为显著,最大相差5.41%;排沙洞直径、倾角和起旋室出口宽度对分流比影响显著,最... 为明确关键体型参数对渠道和排沙洞内水沙特性的影响,在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旋流排沙渠道的水沙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起旋室高度对截沙率影响较为显著,最大相差5.41%;排沙洞直径、倾角和起旋室出口宽度对分流比影响显著,最大相差8.13%,增大倾角后改善了原排沙洞封闭端因壁面条件影响而产生的泥沙淤积;起旋室出口宽度对渠道内水沙特性基本无影响;不同体型下旋流排沙渠道均可高效、持续排沙,截沙率均大于90%,经过起旋室后,高含沙水流从排沙洞流出,下游渠道含沙量急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排沙渠道 体型参数 水沙特性 截沙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寒区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矿山排土场边坡产流产沙特征
14
作者 刘亚斌 庞景豪 +7 位作者 梁燊 余冬梅 史兴萍 李国荣 缪晓星 王延秀 朱海丽 胡夏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分析高寒金属矿山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坡面产流产沙特征,为排土场人工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高效合理地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德尔尼铜矿恢复期为2~15 a范围内的7个矿山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高寒金属矿山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坡面产流产沙特征,为排土场人工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高效合理地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德尔尼铜矿恢复期为2~15 a范围内的7个矿山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降雨试验获取不同恢复年限排土场坡面产流产沙和径流水动力学特征指标,并进一步分析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和径流水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区排土场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相对复杂,随机性强,不同恢复年限排土场坡面单位面积产流率和产沙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存在较大的差异。排土场边坡坡面单位面积累积产流量与恢复年限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关系;单位面积累积产沙量和侵蚀泥沙平均体积直径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大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侵蚀泥沙平均体积直径与恢复年限呈显著性幂函数关系(p<0.05);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大产流时间呈线性函数增大趋势(p<0.05)。各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径流流态以层流为主,且均属于缓流。随着恢复年限的逐渐增大,坡面径流雷诺数和径流剪切力呈显著性的指数函数降低和线性函数降低趋势(p<0.05);而径流流速和弗劳德数与恢复年限未体现出显著性的函数关系。总体而言,随着恢复年限的增长,排土场坡面径流冲蚀和挟沙能力降低。不同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坡面单位面积累积产沙量、径流速度和雷诺数与坡度呈显著性高度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寒矿区排土场经人工植被恢复后,坡面抗侵蚀能力随恢复年限的增长呈向好趋势;植被未完全返青的情况下,坡度对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和径流水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程度高于植被覆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金属矿山 排土场 产流产沙特征 径流水动力学特征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汉江兴隆枢纽坝下河床冲刷引起的水位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洪祥 孙保虎 +2 位作者 白国文 李君涛 张明 《水运工程》 2024年第9期166-172,共7页
汉江兴隆枢纽运行以来坝下河床冲刷较为严重,枯水期下游最低通航水位下降幅度较大。为保证兴隆枢纽安全运行,枢纽正常蓄水位需同步降低,以适应坝下水位下降,导致兴隆船闸上下闸首枯水期门槛水深不足,千吨级船舶通航保证率不高。针对兴... 汉江兴隆枢纽运行以来坝下河床冲刷较为严重,枯水期下游最低通航水位下降幅度较大。为保证兴隆枢纽安全运行,枢纽正常蓄水位需同步降低,以适应坝下水位下降,导致兴隆船闸上下闸首枯水期门槛水深不足,千吨级船舶通航保证率不高。针对兴隆枢纽坝下河床冲刷引起的水位变化问题,通过分析汉江现状水文泥沙特性和枯水水文情势,运用一维与二维长系列年水沙数学模型,滚动计算60 a和50 a兴隆坝下河床冲淤及水位变化情况,得出40 a后坝下同流量对应的水位逐渐趋于稳定,并考虑2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且汉口站水位每年下降0.1 m情况下,50 a末兴隆坝下水位将可能下降3.77 m,旨在为汉江兴隆枢纽坝下河段相关工程设计水位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枢纽 河床冲刷 水位变化 水文泥沙特性 水沙数学模型
下载PDF
洱海罗时江湿地表层沉积物氨氮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16
作者 王化 宝冬润 +3 位作者 梁启斌 王艳霞 李晓琳 侯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16-3424,共9页
以洱海上游的罗时江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为期半年的野外监测,弄清湿地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氨氮(NH_(3)-N)的时空分异规律,借助摇瓶试验法探究湿地入口沉积物NH_(3)-N的释放特征及水体离子强度(IS)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1)罗时江湿地上覆... 以洱海上游的罗时江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为期半年的野外监测,弄清湿地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氨氮(NH_(3)-N)的时空分异规律,借助摇瓶试验法探究湿地入口沉积物NH_(3)-N的释放特征及水体离子强度(IS)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1)罗时江湿地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NH_(3)-N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14-1.45 mg·L^(−1)和0.23-8.89 mg·kg^(−1),干湿季差异均不显著(P>0.05);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NH_(3)-N浓度均沿水流方向显著下降(P<0.05),出水口NH_(3)-N平均浓度分别是入水口的59.2%和49.9%,湿地对水体NH_(3)-N有截留效果.(2)模拟试验条件下,沉积物NH_(3)-N累积释放量的变化范围为412.9-653.7 mg·kg^(−1),随提取次数的增加单次释放量逐渐降低;NH_(3)-N累积释放量湿地入口显著高于其他样点,干季高于湿季.(3)上覆水IS升高促进沉积物NH_(3)-N的持续释放,增加快速释放NH_(3)-N占比;上覆水处于弱酸条件下更利于沉积物NH_(3)-N的持续释放,同时提高快速释放NH_(3)-N占比.研究结果显示,表流湿地入水口沉积物是NH_(3)-N的主要富集场所,水化学条件变化导致NH_(3)-N向上覆水释放可能引起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流人工湿地 沉积物氨氮 释放特征 上覆水 PH 和离子强度影响.
下载PDF
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水沙产出特征及影响因素
17
作者 汪澳 高俊峰 +1 位作者 闫人华 严嘉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5,共10页
[目的]定量分析流域水沙产出时空分布,探究其主要成因,为太湖西苕溪流域内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作为研究区,并应用SWAT模型和相关统计方法,研究了该流域2016—2020年水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 [目的]定量分析流域水沙产出时空分布,探究其主要成因,为太湖西苕溪流域内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作为研究区,并应用SWAT模型和相关统计方法,研究了该流域2016—2020年水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1)流域内水沙产出主要集中在雨季(4—9月),年均径流深为588 mm,占全年的63.2%。平均产沙量为0.83 t/hm^(2),占全年的75.1%。(2)流域内产水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游西南地区和下游东北地区,而中部地区相对较低,与流域降雨量分布基本保持一致(相关系数R=0.96)。(3)流域内产沙主要集中在西北平原区和中部河谷地带,坡度梯度小于15°或大于25°且用地类型为耕地的区域。(4)流域内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与耕地面积呈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y=0.0202 x+0.539,R^(2)=0.748,p<0.001),流域内年均产沙量约为(1.02±0.44)t/hm^(2)。[结论]流域水沙产出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径流与降雨分布基本一致,产沙与耕地面积和坡度密切相关,未来水资源管理需综合考量这些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输出特征 成因分析 SWAT模型 西苕溪流域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心滩形态特征与水沙过程响应关系
18
作者 张春晋 郭淑君 +2 位作者 张敏 姚文艺 张晓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7,25,共11页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素以调整速度快与幅度大著称,河道心滩复杂多变,探究心滩形态特征与水沙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对于解析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床演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黄河下游铁谢至高村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等形态特征指标...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素以调整速度快与幅度大著称,河道心滩复杂多变,探究心滩形态特征与水沙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对于解析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床演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黄河下游铁谢至高村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等形态特征指标,结合下游水沙及冲淤特性,采用遥感影像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厘清游荡性河段水沙过程与心滩面积及数量之间的响应关系,揭示水沙变化对心滩形态特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下游河道发生剧烈冲刷,游荡性河段累计冲刷量15.37亿m^(3),占下游累计冲刷量的68%;在小浪底水库运用以前,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年际变化剧烈,存在着明显的增长与降低变化过程,而小浪底水库运用以后,该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4 a滑动汛期平均流量和4 a滑动汛期平均来沙系数的增加,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及数量分别呈现出减小和增大的变化趋势。数值模拟方法不仅可以较好地再现心滩发育及演变过程,还可以定性地表征特定水动力学因素对心滩形态特征塑造的影响,为阐明游荡性河段的心滩演变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阐明河流平面形态的调整过程,还可为今后河道整治工程的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滩演变 水动力学模型 水沙过程 游荡性河段 形态特征
下载PDF
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水力特性
19
作者 张春晋 任小凤 +2 位作者 张敏 丰青 赵崇旭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0-1127,共8页
为了揭示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力特性,以下游马峪沟断面附近典型心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流量与水深条件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流流态、河床高程、水流挟沙力及床面阻力等特性,并验... 为了揭示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力特性,以下游马峪沟断面附近典型心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流量与水深条件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流流态、河床高程、水流挟沙力及床面阻力等特性,并验证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计算得到的流速分布与河床高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分流区断面受到滩头影响,流速变小,并且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汊道.汇流区断面在滩尾影响下发生边界层分离,水槽中央流速达到最小,此后流速达到最大并趋于平均化;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计算得到的流速分布与河床高程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探究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水力特性是可行的.本研究将为揭示黄河下游典型冲积河段心滩形态特征调整过程的动力学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滩绕流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黄河下游 水沙模型
下载PDF
有压输水管道内泥沙淤积形态及水力特性研究
20
作者 白妍丽 许哲 +3 位作者 杨宁 蒋小鹏 陶然 南军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215,共10页
为探究有压管道中泥沙淤积特性和泥沙的引入对管道水力参数的影响,以盐环定扬黄输水工程管道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所用数学模型在计算结果上与物理模型试验观测数据及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 为探究有压管道中泥沙淤积特性和泥沙的引入对管道水力参数的影响,以盐环定扬黄输水工程管道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所用数学模型在计算结果上与物理模型试验观测数据及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适宜性;管道上升段底部泥沙在大流量下呈集中堆积分布,小流量下呈间断式分布,管道下降段底部泥沙在小流量、小坡度时出现间断分布特征,流量和坡度增大后呈带状分布;泥沙通过上升段之前,下降段小坡度泥沙淤积量与流量成反比,下降段大坡度和水平段泥沙淤积量与流量成正比;管道中泥沙的临界不淤流速与泥沙粒径成正比;管道上下游水位差在引入泥沙后增大,幅度在0.43~2.27 cm之间;管道断面流速在引入泥沙后略微减小,最大减小0.045 m/s,且泥沙进入管道会使断面峰值流速上移;各断面压强在清水和水沙条件下基本不变,最大仅相差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压输水管道 泥沙淤积特性 数值模拟 物理模型试验 盐环定扬黄输水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