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ND1基因突变频谱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福新 周翔天 +6 位作者 张娟娟 瞿佳 冀延春 章豫 周晖晖 戴显宁 管敏鑫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3-756,共4页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双侧中心视力下降,其基因突变频谱并不完全清楚。目的筛查中国人群LHON线粒体NDl基因的突变位点并明确其突变频谱。方法经温州医学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受...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双侧中心视力下降,其基因突变频谱并不完全清楚。目的筛查中国人群LHON线粒体NDl基因的突变位点并明确其突变频谱。方法经温州医学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收集临床诊断为LHON患者894例和正常对照者134名,抽取受检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受检者线粒体ND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与修正的线粒体剑桥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筛查突变位点并分析其突变频率。结果本研究在894例LHON患者的NDl基因中发现了7个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G3316A、T3394C、G3460A、C3497T、G3635A、G3733A、T4216C,携带这7个位点的患者共100例,占11.19%,其中与3个原发性突变位点共存者29例(3.24%)。这几个突变位点在病例中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57%、2.23%、1.45%、3.80%、0.67%、0.11%、0.34%,其中G3316A、T3394c、C3497T、T4216C在正常对照者中也可检测到,分布频率分别为4.48%、2.99%、4.48%和1.49%,经分析在LHON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26,P=0.336;x2=0.052,P=0.820;x2=0.142,P=0.707;P=0.129),而其他一些在欧美人群中报道的位点,如G3376A、G3496T、G3700A、A4136G、T4160C、C4171A在中国LHON人群中并未发现。结论线粒体NDl基因是中国人群LHON的一个突变热点区域,约11.19%的中国LHON患者与NDl基因突变有关。G3635A、G3733A为中国人群中少见的致病突变位点,而G3316A、T3394C、C3497T、T4216C本身并不足以致病,但可能对LHON外显率和表型的表达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 nd1基因 突变热点
下载PDF
线粒体DNA ND1基因T3394C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承乐 黄红华 丁凯宏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本地区汉族人群线粒体DNA ND1基因中T3394C突变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无血缘关系的225例T2DM患者和19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DNA进行PCR扩增并直接测序确证。结果糖尿病患者组中检出T3394C突变8... 目的探讨本地区汉族人群线粒体DNA ND1基因中T3394C突变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无血缘关系的225例T2DM患者和19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DNA进行PCR扩增并直接测序确证。结果糖尿病患者组中检出T3394C突变8例(3.56%),正常对照组检出1名(0.5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DNA T3394C突变可能与本地区汉族人群T2DM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nd1基因 2型糖尿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天津地区汉族人线粒体ND1基因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于佩 于德民 刘德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97-499,共3页
目的 :了解线粒体NADH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1(ND1)基因中3316位点G→A突变和3394位点T→C突变 ,在天津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 (DM )患者中的情况。方法:对随机收集的无血缘关系的300例2型DM患者进行研究 ,同时选择280例无DM家族史的糖耐量正... 目的 :了解线粒体NADH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1(ND1)基因中3316位点G→A突变和3394位点T→C突变 ,在天津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 (DM )患者中的情况。方法:对随机收集的无血缘关系的300例2型DM患者进行研究 ,同时选择280例无DM家族史的糖耐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III消化进行点突变筛选。结果 :2型DM组中3316G→A突变占2 7%(8/300) ,3394T→C突变占4 0 %(12/300) ;而对照组中未发现3316位点突变 ,3394位点突变占0 71 %(2/280) ,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线粒体nd1基因 基因突变 天津 汉族
下载PDF
中国大头蛙属3个种线粒体ND1基因全序列分析与亲缘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际峰 聂刘旺 +2 位作者 谢影 杜晓光 胡丽丽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13-617,共5页
测定了大头蛙和脆皮大头蛙线粒体ND1基因全序列长度分别为978 bp和958 bp,(对应编码325和319个氨基酸)。对所测基因序列组分进行了分析,并与福建大头蛙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发现,978个核苷酸位点中,有664个保守位点和多变位点294个。同时发... 测定了大头蛙和脆皮大头蛙线粒体ND1基因全序列长度分别为978 bp和958 bp,(对应编码325和319个氨基酸)。对所测基因序列组分进行了分析,并与福建大头蛙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发现,978个核苷酸位点中,有664个保守位点和多变位点294个。同时发现福建大头蛙与大头蛙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8.77%,氨基酸序列为92.62%)。基于ND1基因全序列的氨基酸和核苷酸两种数据形式,选用M ega3.1软件中的NJ法对大头蛙属3个种、黑斑蛙、泽陆蛙及外群中国大鲵共6条基因序列进行系统树重建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的2个NJ树均将大头蛙属3个种聚于一支,其中大头蛙与福建大头蛙为姐妹群关系(自检值均高度支持),从而证实了大头蛙与福建大头蛙亲缘关系较近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蛙 脆皮大头蛙 nd1基因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基于mtDNA ND1基因的家蚕进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越 胡小龙 +2 位作者 曹广力 薛仁宇 贡成良 《江苏蚕业》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对中国青州野桑蚕mtDNA中ND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野桑蚕ND1基因全长为933bp,编码310个氨基酸残基,A+T含量较高,达78.7%;同源性分析显示,不同来源的家蚕和野蚕ND1基因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以ND1基... 对中国青州野桑蚕mtDNA中ND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野桑蚕ND1基因全长为933bp,编码310个氨基酸残基,A+T含量较高,达78.7%;同源性分析显示,不同来源的家蚕和野蚕ND1基因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以ND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残基序列进行了家蚕及野桑蚕的分子进化分析,进一步证明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用mtDNA的ND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Blast家蚕的基因组序列,发现家蚕基因组中存在与ND1基因部分区域同源的序列,表明家蚕基因组中存在起源于线粒体的假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mtDNA nd1基因 基因 分子进化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线粒体ND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研究
6
作者 于晶峰 王晓娟 +4 位作者 李丽 杨晓野 王瑞 杨莲茹 木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0-702,共3页
为了研究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asus)种间遗传标记特点,在内蒙古地区采集羊肝脏中的细粒棘球蚴,或通过手术将患者的包虫剥离囊包后采集细粒棘球蚴,提取虫体DNA,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ND1)基因,将其克隆到PGM-T载体后,用PC... 为了研究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asus)种间遗传标记特点,在内蒙古地区采集羊肝脏中的细粒棘球蚴,或通过手术将患者的包虫剥离囊包后采集细粒棘球蚴,提取虫体DNA,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ND1)基因,将其克隆到PGM-T载体后,用PCR技术鉴定阳性菌落,并进行测序.研究结果表明,细粒棘球蚴DNA扩增出的羊株、人株ND1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895bp,ND1基因序列稳定保守,无宿主特异性,可作为细粒棘球蚴理想的种间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nd1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遗传标记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granulosus)CO1与ND1基因序列分析
7
作者 于晶峰 谭伟 +6 位作者 李滨 刘晓松 常建华 杨晓野 王瑞 杨莲茹 李秀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2-815,共4页
目的为了明确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羊株和锡林浩特市人株细粒棘球蚴之间的基因型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采自两地区细粒棘球蚴的线粒体CO1基因与ND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运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工具对已... 目的为了明确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羊株和锡林浩特市人株细粒棘球蚴之间的基因型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采自两地区细粒棘球蚴的线粒体CO1基因与ND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运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工具对已测出的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西乌旗羊株细粒棘球蚴与锡林浩特市人株细粒棘球蚴CO1基因片段和ND1基因片段大小分别均为936bp和895bp。西乌旗羊株细粒棘球蚴CO1基因序列与新疆羊株细粒棘球蚴的CO1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3%;锡林浩特市人株细粒棘球蚴CO1基因序列与新疆人株细粒棘球蚴的CO1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6%;且西乌旗羊株和锡林浩特市人株细粒棘球蚴ND1基因与国内外已报道的G1型ND1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结论表明内蒙古上述两地区细粒棘球蚴的同源性很高,且基因型均为G1型,这为内蒙古某些地区细粒棘球蚴流行虫株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对当地细粒棘球蚴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线粒体CO1基因 线粒体nd1基因 基因
下载PDF
不同地理群体的鲇线粒体DNAND1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8
作者 王庆容 魏志琴 宋培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19,共4页
为了对长江中上游主要支流鲇5个野生群体——雅砻江群体(YLJ)、岷江群体(MJ)、金沙江群体(CS)、乌江群体(WJ)、氵舞阳河群体(WYH)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对27个样品的ND1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将PCR产物进行测序;用CLUSTALXv1.81软件对所得的2... 为了对长江中上游主要支流鲇5个野生群体——雅砻江群体(YLJ)、岷江群体(MJ)、金沙江群体(CS)、乌江群体(WJ)、氵舞阳河群体(WYH)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对27个样品的ND1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将PCR产物进行测序;用CLUSTALXv1.81软件对所得的27个ND1序列进行比对;通过Dna SP5.10软件、Tajima’s D和Fst分析对所得的ND1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05个变异位点,8种单倍型。雅砻江、岷江、金沙江、乌江、氵舞阳河5个野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分别为0.400、0.600、0.667、0.857、0.400,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000 82、0.000 62、0.044 44、0.044 36、0.000 41。雅砻江、氵舞阳河2群体存在负向选择或种群扩张,其余群体符合中性进化模型,且有一些单倍型的分化,只有金沙江群体的遗传差异显著,群体间分子变异不显著。结论:雅砻江、岷江、金沙江、乌江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氵舞阳河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 nd1基因
下载PDF
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线粒体DNA中ND1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9
作者 刘宗文 冯天平 +5 位作者 赵景志 田薇薇 韩娜 孙淼淼 娄欣 胡爱侠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第6期461-463,共3页
目的通过对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线粒体DNA(mtDNA)中ND1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突变的意义。方法培养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提取其mtDNA中的ND1基因,并测序。结果测序发现,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mtDNA中ND1基因的3 971处出现点突变,由C... 目的通过对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线粒体DNA(mtDNA)中ND1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突变的意义。方法培养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提取其mtDNA中的ND1基因,并测序。结果测序发现,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mtDNA中ND1基因的3 971处出现点突变,由C突变为T。结论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中mtDNA的ND1基因的突变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食管鳞癌 EC9706细胞 线粒体DNA nd1基因
下载PDF
鸡线粒体ND1基因变异/异质性及其与性状的关联分析
10
作者 徐媛媛 侯玲灵 +5 位作者 姬杰菲 王焕杰 李思露 陈文 康相涛 黄艳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880-2890,共11页
【目的】探究鸡线粒体ND1基因的异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线粒体异质性在不同品种间和固始鸡资源群中的分布研究及其对重要经济性状的效应分析。【方法】选用固始鸡、卢氏鸡、来航鸡、白洛克鸡、白羽丝毛乌骨鸡、藏鸡、肉鸡以及河南斗鸡... 【目的】探究鸡线粒体ND1基因的异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线粒体异质性在不同品种间和固始鸡资源群中的分布研究及其对重要经济性状的效应分析。【方法】选用固始鸡、卢氏鸡、来航鸡、白洛克鸡、白羽丝毛乌骨鸡、藏鸡、肉鸡以及河南斗鸡8种各具特色鸡种的血样DNA,利用PCR-RFLP技术进行mt.A4589G变异/异质性在自然群体的分布研究。此外,利用实验室先前构建的固始鸡资源群的血样DNA,通过PCR-RFLP技术进行mt.A4589G变异/异质性在固始鸡资源群的分布研究及其与固始鸡资源群F2代性状的关联分析,包括腹脂、腿肌率、盲肠长度等屠体性状指标,胫长、胸深、体斜长等生长性状指标,肌纤维直径、肌肉pH、剪切力等肉质性状指标以及葡萄糖、淀粉酶、甘油三酯等血液生化指标,进而掌握鸡线粒体ND1基因异质性及其潜在效应。【结果】(1)在8个鸡品种中,从线粒体ND1基因全长检测到一个同义突变mt.A4589G,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品种特性:外来品种如肉鸡、白洛克和白来航鸡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而国内地方品种如丝羽乌骨鸡、河南斗鸡、卢氏鸡、固始鸡和藏鸡均为G;(2)通过PCR-RFLP检测到mt.A4589G在不同品种以及固始鸡资源群中皆存在异质性。在8个不同品种中,仅从固始鸡、河南斗鸡和肉鸡中检测到5个AG异质性个体,异质性发生的频率为0.063,表明mt.A4589G异质性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品种特性。而在固始鸡资源群中,mt.A4589G存在较不同品种间更为广泛的异质性,在F0、F1和F2代的异质性发生频率分别为0.81、0.41和0.70,表明mt.A4589G异质性具有普遍性;(3)mt.A4589G异质性与固始鸡资源群F2代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mt.A4589G异质性对腹脂、皮脂厚度、8周胫长、腿肌纤维直径、葡萄糖和乳酸脱氢酶等的影响都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4)mt.A4589G不同的异质性等级与固始鸡资源群F2代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mt.A4589G异质性等级除与腹脂、腹脂率和腿肌率等屠体性状显著相关(P<0.05)外,还与生长性状(8周胫长等)、血清生化指标(葡萄糖等)均产生显著的关联(P<0.05)。【结论】mt.A4589G是一个异质性变异,其异质性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品种特性,在自然群体的异质性发生频率较低,而mt.A4589G在固始鸡资源群中存在广泛的异质性。通过mt.A4589G异质性及其不同异质性等级与固始鸡资源群F2代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mt.A4589G变异/异质性与鸡的腹脂、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等性状均产生了显著的关联(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1基因 PCR-RFLP 异质性 关联分析
下载PDF
大理白族老年人2型糖尿病与线粒体ND1基因T3394C突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勇琴 杨泽芳 +4 位作者 陈亚丽 欧阳文军 杨佳妮 张晓娟 熊伟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人线粒体呼吸链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第一亚单位(ND1)基因3394位点T→C突变与我国云南大理白族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无血缘关系的云南大理白族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218例无糖尿... 目的:研究人线粒体呼吸链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第一亚单位(ND1)基因3394位点T→C突变与我国云南大理白族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无血缘关系的云南大理白族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218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正常的老年人群(正常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进行点突变筛查。结果:糖尿病组中5例患者存在线粒体DNA ND1基因3394位点T→C突变(2.50%),正常对照组中仅有1例出现该位点突变(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ND1基因3394位点T→C基因突变的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母系遗传特征。结论:线粒体ND1基因3394位点T→C突变与云南省大理白族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nd1基因 2型糖尿病 T3394C突变 白族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ND1基因和核糖体ITS2基因对猪疥螨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福强 唐志强 +3 位作者 李静 孙悦翔 钟秉洲 戚少贤 《特产研究》 2021年第5期19-25,共7页
本研究为了探究广东省疥螨猪变种(Sarcoptes.scabiei var.suis)的基因型及与其他疥螨变种的进化关系,通过提取疥螨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Sanger测序获取线粒体的ND1基因和核糖体DNA的ITS2基因,对两个目标基因核苷酸应用生物信息学分... 本研究为了探究广东省疥螨猪变种(Sarcoptes.scabiei var.suis)的基因型及与其他疥螨变种的进化关系,通过提取疥螨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Sanger测序获取线粒体的ND1基因和核糖体DNA的ITS2基因,对两个目标基因核苷酸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LAST和MEGA-X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所扩增广东猪疥螨的线粒体ND1基因序列大小为211 bp,1TS2 r DNA基因片段大小均为417 bp。在nt数据库疥螨亚目的所有序列中,本试验扩增的广东猪疥螨ND1基因序列与疥螨属ND1基因相似性最高(Identity>99%,E-value<6.20E-106),其次是户尘螨(Identity=80%,E-value=1.37E-44)、兔痒螨Psoroptes cuniculi(Identity=74%,E-value=9.84E-34)和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Identity=74%,E-value=4.18E-32)。本试验扩增的ITS2+序列与疥螨属ITS2基因序列相似性高(Identity为97.3%~99.3%,E-value=0),其次为背肛螨属(Identity为95.50%~97.80%,E-value为7.16E-35~4.83E-37)。通过序列比对与进化分析发现,在疥螨属内核糖体ITS2基因变异较小,线粒体ND1基因在疥螨属内有一定程度的变异。广东所采疥螨猪变种的ND1基因和ITS2基因与其他动物或人体内采集的疥螨相似程度高,疥螨ITS2基因在不同地域、不同宿主条件下的变异程度很小,在进行疥螨属内的遗传变异分析时不宜做目标分子,而通过对疥螨线粒体ND1基因分析发现其在疥螨属内存在一定的变异,可以作为疥螨属内遗传变异分析的候选分子。本研究可为今后疥螨的分类、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疥螨猪变种 nd1基因 ITS2基因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云南省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co1和nd1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奔福 王正青 +7 位作者 徐倩 字金荣 严信留 彭佳 李建雄 蔡璇 吴方伟 杨亚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6-311,共6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细粒棘球蚴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co1)和NADPH脱氢酶第1亚基(nd1)的基因型和序列多态性。方法动物源棘球蚴采自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大关县、洱源县、泸水市、维西县的屠宰场牛、羊和放养猪的肝脏或肺病灶组织分离的包囊,... 目的分析云南省细粒棘球蚴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co1)和NADPH脱氢酶第1亚基(nd1)的基因型和序列多态性。方法动物源棘球蚴采自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大关县、洱源县、泸水市、维西县的屠宰场牛、羊和放养猪的肝脏或肺病灶组织分离的包囊,人源棘球蚴采自从剑川县、云龙县、隆阳区和玉龙县医院手术摘除的病灶组织。病原学鉴定后选取细粒棘球蚴,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co1和nd1基因并测序,通过BLAST比对分析序列一致性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用MEGA⁃X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基于co1和nd1的系统进化树。结果共采集62份棘球蚴样品,其中36份经病原学检测确定为细粒棘球蚴。co1基因测序成功32条,其中15条为G1型,17条为G5型,长度分别为824 bp和807 bp,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的登录号分别为OP413393~OP413402、OP413498~OP413506和OP420520。nd1基因测序成功34条,其中11条为G1型,23条为G5型,长度分别为882 bp和888 bp,提交GenBank数据库获得的登录号为OP471626~OP471638。序列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co1的G1、G5型序列的变异位点分别占1.94%(16/824)、3.10%(25/807);nd1的G1、G5型序列的变异位点分别占0.45%(4/882)、2.93%(26/888)。基因型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o1基因共有6条同源序列,其中G1型4条,同源序列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0.0011、0.0000、0.0000~0.0006和0.0000~0.0017;G5型2条,同源序列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0.0025和0.0000~0.0012。nd1基因共有3条同源序列,其中G1型1条,遗传距离为0.0000~0.0011;G5型2条,遗传距离为0.0000和0.0000~0.0011。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基于co1和nd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均形成G1和G5型2个分支,G1型与中国中西部(青海、宁夏、甘肃、四川),不丹、中东地区伊朗和约旦等的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F297617.1、KJ628328.1、EU072106.1、MW138946.1、AB688602.1)的亲缘关系较近;G5型与越南、中国广西、英国、波兰、赞比亚、法国、巴基斯坦、巴西、肯尼亚和纳米比亚等的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MW558412.1、MN058591.1、KU378107.1、MZ322608.1、KU743915.1、KU743919.1、MN886291.1、KX010903.1、KU743918.1和KX138068.1)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云南省细粒棘球绦虫流行株的基因型为G1和G5型,co1和nd1基因均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co1基因 nd1基因 序列分析 云南省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ND1和16SrRNA基因序列探讨中国蝴蝶12科的系统发育关系(鳞翅目:双孔次亚目:蝶类) 被引量:16
14
作者 邹方振 郝家胜 +3 位作者 黄敦元 张大秀 朱国萍 朱朝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对中国12科共32种代表蝶类的ND1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包括新测30种ND1基因和9种16S rRNA基因)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12科蝶类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其高级分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 对中国12科共32种代表蝶类的ND1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包括新测30种ND1基因和9种16S rRNA基因)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12科蝶类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其高级分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经比对处理后的两个基因总长度为869 bp,其中保守位点373个,可变位点496个,简约信息位点375个;A+T的平均含量为80.2%,明显高于C+G的平均含量19.8%。分子系统树表明:蛱蝶科不是单系群;珍蝶类、斑蝶类和喙蝶类位于蛱蝶科内;粉蝶科和凤蝶科具有共同祖先。据此建议:绢蝶科应归入凤蝶科;蚬蝶科归入灰蝶科;珍蝶类、斑蝶类和喙蝶类作为蛱蝶科中的亚科,眼蝶类从蛱蝶科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另外,环蝶类的系统分类地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双孔次亚目 蝶类 nd1基因 16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
下载PDF
蓖麻蚕线粒体基因组中nd1及其侧翼tRNA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沈兴家 赵巧玲 +3 位作者 张志芳 李奕仁 何家禄 韦波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9-293,共5页
按KoichiroTamura等 (1988)的方法制备出蓖麻蚕线粒体DNA ,用EcoRⅠ和XbaⅠ双酶解后 ,以pSK(+)(Ampr)为载体进行克隆 ,获得 1个 3 3kb的克隆片段。测序结果表明 ,所测序列包括部分 16SrRNA、完整的tRNA Leu ,nd1和tRNA Ser基因。其中 16... 按KoichiroTamura等 (1988)的方法制备出蓖麻蚕线粒体DNA ,用EcoRⅠ和XbaⅠ双酶解后 ,以pSK(+)(Ampr)为载体进行克隆 ,获得 1个 3 3kb的克隆片段。测序结果表明 ,所测序列包括部分 16SrRNA、完整的tRNA Leu ,nd1和tRNA Ser基因。其中 16SrRNA(3’端部分 )、nd1基因与家蚕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同时以nd1基因为依据构建了 17种动物的分子进化树 ,显示出蓖麻蚕与家蚕、野蚕有最近的演化关系。根据tRNA Leu和tRNA Ser基因的一级结构 ,推定了可能的二级结构 ,并与家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蓖麻蚕 线粒体DNA nd1基因 侧翼tRNA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结构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小车蝗mtDNA ND1基因序列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书晶 刘爱萍 +3 位作者 韩静玲 闫志坚 徐林波 李东伟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1-819,共9页
测定了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Bienko)、1个近缘种及2个外群种共31个样本的mtDNA ND1基因序列,比较其同源性,计算核苷酸组成,并以槌角蝗科的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和斑腿蝗科的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 测定了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Bienko)、1个近缘种及2个外群种共31个样本的mtDNA ND1基因序列,比较其同源性,计算核苷酸组成,并以槌角蝗科的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和斑腿蝗科的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作外群构建UPGMA和NJ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亚洲小车蝗347bp的序列中,A+T约占76.6%,其中22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占所测核苷酸的7.26%)。就每个氨基酸密码子来看,第3位点的A+T含量最高。28个个体共检测出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218,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18。分化系数为0.0128~0.1573,基因流Nm均大于1;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的差异有72.36%存在于群体内部,27.64%存在于群体之间。分子系统树显示,亚洲小车蝗mtDNA ND1序列不同个体之间有一定的分歧,形成不同的簇类关系,其分枝与地理分布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总体上看,这种簇类关系基本上呈平行分布,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地理种群 MTDNA nd1基因 遗传关系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线粒体ND1基因3个新突变位点的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松梅 周新 +4 位作者 李霞 秦汉 鲁敏翔 李东 古今刚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21-824,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tRNALeu(UUR)基因和ND1基因点突变(np3243、3316、3394和3593)与湖北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克隆和测序的分析方法,对1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10名健康对照进行筛选...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tRNALeu(UUR)基因和ND1基因点突变(np3243、3316、3394和3593)与湖北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克隆和测序的分析方法,对1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10名健康对照进行筛选,并用DNAMAN、Primer、mfold和Antherprot软件对检出的突变位点进行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实验组检出3316(G→A)突变6例(3.3%),3394(T→C)突变5例(2.7%),3593(T→C)突变1例(0.5%),并发现3个尚未见报道的新突变位点:3606(A→G)、3618(T→C)和3688(G→C),未检出3243(A→G)突变;对照组只检出3316(G→A)突变1例(0.5%)。两组间仅3394(T→C)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06(A→G)和3618(T→C)突变分别为亮氨酸、苯丙氨酸的无意义突变,其二级结构均与野生型ND1相同;3316(G→A)突变(丙氨酸→苏氨酸),3394(T→C)突变(酪氨酸→组氨酸),3593(T→C)突变(缬氨酸→丙氨酸),3688(G→C)突变(丙氨酸→脯氨酸),均引起ND1基因DNA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改变,其中3394(T→C)突变型变化最显著。结论线粒体DNAND1基因3394(T→C)突变以及3688(G→C)突变伴随3316(G→A)突变,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线粒体 突变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2型糖尿病患者 线粒体DNA 新突变位点 nd1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3 蛋白质二级结构
原文传递
线粒体基因ND1/T3394C突变与糖尿病 被引量:2
18
作者 修玲玲 梁伟 +2 位作者 吴华 梁奕铨 余斌杰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调查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 1(ND1)基因的T3394C位点突变与中国人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收集 338例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及 2 6 2例正常对照组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进行突变筛查 ,DNA序列... 【目的】调查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 1(ND1)基因的T3394C位点突变与中国人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收集 338例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及 2 6 2例正常对照组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进行突变筛查 ,DNA序列分析确认。【结果】糖尿病患者中T3394C突变者共 8例 (2 37%) ,正常对照组中只有 1例 (0 38%,P <0 0 1)。糖尿病突变患者中 4例有糖尿病家族史 ,4例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和 /或出现并发症 ,需用胰岛素治疗。【结论】ND1/T3394C突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组 ,提示这个位点突变可能是导致线粒体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nd1基因 糖尿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线粒体DNA ND1基因3394 T→C突变与2型糖尿病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硕生 胡卫红 +1 位作者 管青 孙自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2077-2078,共2页
线粒体基因(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目前发现的除核基因以外惟一存在于人类细胞质中的DNA分子,具有自我复制、转录、和编码功能。mtDNA缺陷可导致胰岛素分泌障碍,从而参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糖尿病与mtDNA基因突变的研究国内... 线粒体基因(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目前发现的除核基因以外惟一存在于人类细胞质中的DNA分子,具有自我复制、转录、和编码功能。mtDNA缺陷可导致胰岛素分泌障碍,从而参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糖尿病与mtDNA基因突变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但结果不一。我们采用PCR-RFLP、DNA测序和结构预测的分析方法,对武汉地区95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和168例健康对照mtDNA的ND1基因(np3307-4263)的3394(T-C)突变位点进行筛选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线粒体DNA nd1基因 基因突变 3394T→C PCR-RFLP MTDNA 胰岛素分泌障碍 线粒体基因 DNA分子
原文传递
12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线粒体ND1基因突变位点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彩芬 李鹏丽 +4 位作者 周永安 似学红 申静 朱俊 孙丽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年第10期25-28,共4页
目的通过对128例Ⅱ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线粒体DNA ND1基因进行突变位点筛查,探索ND1基因点突变与山西人群T2DM的相关性。方法 PCR扩增患者ND1基因所在区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结果128例患者共有38例患者检... 目的通过对128例Ⅱ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线粒体DNA ND1基因进行突变位点筛查,探索ND1基因点突变与山西人群T2DM的相关性。方法 PCR扩增患者ND1基因所在区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结果128例患者共有38例患者检测到基因点突变,突变检出率为29.7%。38例患者共筛出22个突变位点,2种突变类型。其中31例存在单个位点突变,5例存在2个位点突变,2例存在3个位点突变。22个突变位点中,3552(T→A)突变频率最高,为40.9%(9/22);3394(T→C)、3435(C→T)、3497(C→T)、3316(G→A)、3571(C→T)、3537(A→G)的突变频率分别为22.7%(5/22)、22.7%(5/22)、18.2%(4/22)、13.6%(3/22)、13.6%(3/22)和10.1%(2/22);其余突变位点的突变率均为4.5%(1/22)。在所有突变位点中,除3688(G→C)为异质性突变外,其余突变均为同质性。此外,22个突变位点中存在一个新的突变位点3499(A→T),属首次报道。结论 3552(T→A)和3394(T→C)突变频率最高,可能与山西地区T2DM发病相关;新发现的突变位点3499A→T(Thr→Ser),其致病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nd1基因 点突变 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