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浪动物慈善救助中的“远狗近猫”效应及其机制探析
1
作者 柳武妹 王璐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7-798,I0009-I0015,共29页
已有的亲社会研究都在关注对人的慈善捐赠,关于流浪动物的慈善救助并未有人探讨。由于日常生活中流浪动物救助信息通常会同时呈现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因此本文基于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之间的联结来探讨二者对流浪动物救助意愿的影响,以... 已有的亲社会研究都在关注对人的慈善捐赠,关于流浪动物的慈善救助并未有人探讨。由于日常生活中流浪动物救助信息通常会同时呈现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因此本文基于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之间的联结来探讨二者对流浪动物救助意愿的影响,以及其中的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1个内隐联想测验、1个田野实验和7个不同情景的线上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本文发现:猫与近空间距离更匹配;狗与远空间距离更匹配(实验1a、1b)。因此,在近空间距离的情况下,呈现流浪猫(vs.流浪狗)引发人们对流浪动物的更高救助意愿;在远空间距离的情况下,呈现流浪狗(vs.流浪猫)引发人们对流浪动物的更高救助意愿(实验2、3、3S、4、4S、5);加工流畅性是内在中介(实验4、4S、5)。此外,思维模式会调节上述“远狗近猫”效应,也即该效应在基于情感的思维模式下存在但在基于理性的思维模式下消失(实验6)。理论层面,本文关注了流浪动物这一新颖的慈善捐赠对象,验证了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的内在联系。本文还识别出了流浪动物救助中的“远狗近猫”效应。实践层面,“远狗近猫”效应可以指导慈善组织和机构根据动物类型和空间距离的匹配来合理呈现救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狗近猫”效应 动物救助 加工流畅性 思维模式
下载PDF
远场和近场地震下核电隔震结构的摇摆响应分析
2
作者 何文福 吉敏 +2 位作者 任逸飞 许浩 MIYAMA Takafumi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607,共13页
为了探究远场和近场地震动作用对核电隔震结构的不同影响,研究了核电隔震结构在远场和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的摇摆响应和支座状态,主要讨论了地震特性对结构摇摆响应的影响,包括上部结构的摇摆角、隔震支座的拉压应力、隔震支座的剪切变形等... 为了探究远场和近场地震动作用对核电隔震结构的不同影响,研究了核电隔震结构在远场和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的摇摆响应和支座状态,主要讨论了地震特性对结构摇摆响应的影响,包括上部结构的摇摆角、隔震支座的拉压应力、隔震支座的剪切变形等.分析发现:上部结构的摇摆角随地震动加速度幅值线性增加,其中近场地震动作用下上部结构的摇摆角明显大于远场地震动作用,且具有更大的离散性;当地震动加速度幅值为1.2 g时,近场地震动作用下上部结构摇摆角均值和标准差可达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2.88倍和3.90倍;近场地震动作用下,支座更容易进入非安定变形状态,也更容易出现支座受拉现象.该成果可为核电厂结构的隔震设计提供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和近场地震 橡胶支座 摇摆效应 动力响应 核电结构
下载PDF
近、远场地震作用下深水高墩桥梁水动力效应研究
3
作者 李明 开永旺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6,共10页
为研究近、远场地震作用下水动力效应对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明确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分析中考虑动水压力的必要性,以典型的深水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例,基于OpenSees建立其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通过附加质量法模拟墩-水动力相... 为研究近、远场地震作用下水动力效应对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明确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分析中考虑动水压力的必要性,以典型的深水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例,基于OpenSees建立其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通过附加质量法模拟墩-水动力相互作用,并在PEER数据库选择代表性的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记录,对该桥梁进行不同水深下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对比研究近、远场地震作用下动水压力效应对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近场还是远场地震作用,墩-水相互作用都会显著增大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近场地震作用下,对桥墩的墩顶位移和墩底曲率的改变率分别可达到64.77%和156%;与远场地震作用相比,近场地震作用下墩-水相互作用对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在近场地区的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分析中,应充分考虑近断层地震动和墩-水相互作用的耦合效应;近场地震作用下,墩-水相互作用主要激起桥墩的一阶振型产生基频共振,增大墩底的损伤,而远场地震作用下墩-水相互作用会激起桥墩的高阶振型,不仅增大墩底的损伤而且会加剧墩身中上部的损伤;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分析不仅需要考虑动水压力效应,还应考虑近场和远场地震动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桥梁 动水效应 抗震性能 近、远场地震
下载PDF
Effects of Antenna Tilting on Transmitting Power in Mobile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4
作者 Gbenga E. Aderibigbe Michael O. Kolawole Victor S. A. Adeloy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11年第7期464-467,共4页
Radio resources must be wisely manag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hen implementing different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This perspective is pivotal since the variations in propagation channel are very fast ... Radio resources must be wisely manag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hen implementing different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This perspective is pivotal since the variations in propagation channel are very fast and the system is highly complex due to random and unpredictable movement of mobile users continuously. The complexity in the cellular system periodically contributes to different interference levels, high or low, resulting i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system capacity. Transmitter power control is an efficient technique to mi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ference under fading conditions, combat the Near-Far problem and conserve the battery life. Several remedial measures—like space diversity, frequency diversity, route diversity, increase in antenna height, antenna tilting, etc.—have been tried by many operators to overcome the debilitating effect of multipath fading in fixed line-of-sight microwav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links. Among these remedial measures, diversity techniqu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erms of improvement factor, whereas the concept of antenna tilting is relatively less explored compared with other remedial measure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antenna tilting on fixe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links is investigated to find out the optimum tilting angles in terms of design parameters, as well as 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The paper established that a deviation of more than 1.5o in antenna elevation angle would impact on QoS requirements and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sign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mobil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UM TILTING Angle QoS near-far effect Mobile STATION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下载PDF
伪卫星系统关键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5
作者 唐文杰 陈俊平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3年第3期276-284,共9页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隧道、室内、城市峡谷等复杂环境下服务性能明显降低。在此挑战环境下,伪卫星能用来生成和发送与GNSS系统类似的信号,在GNSS拒止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位置、速度等不间断的导航信息。此外,可以将伪卫星体制调制成与...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隧道、室内、城市峡谷等复杂环境下服务性能明显降低。在此挑战环境下,伪卫星能用来生成和发送与GNSS系统类似的信号,在GNSS拒止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位置、速度等不间断的导航信息。此外,可以将伪卫星体制调制成与GNSS一致,用户接收机实现伪卫星/GNSS同步接收,通过与GNSS、惯性导航系统等进行组合导航,实现复杂环境下的GNSS导航定位增强,有望在自动驾驶、室内导航、自动机器人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卫星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远近效应 多路径效应 大气延迟 时间同步
下载PDF
基于脉冲调制的共频带定位系统抗远近效应研究
6
作者 张昌良 吴华兵 武建锋 《宇航计测技术》 CSCD 2023年第3期91-96,共6页
在共频带定位系统中由于远近效应的影响,近场强定位信号可能对远场弱定位信号形成压制干扰,导致远场信号无法被捕获,进而影响系统的定位精度。针对该系统存在的远近效应问题,本研究利用脉冲调制法对其进行抑制。首先,分析了远近效应产... 在共频带定位系统中由于远近效应的影响,近场强定位信号可能对远场弱定位信号形成压制干扰,导致远场信号无法被捕获,进而影响系统的定位精度。针对该系统存在的远近效应问题,本研究利用脉冲调制法对其进行抑制。首先,分析了远近效应产生的原因;其次,对脉冲调制的关键参数占空比和脉冲图案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得到了一种适用于本系统的脉冲调制方案;最后,从理论和仿真两方面对所设计的脉冲调制方案进行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经过脉冲调制后,受到远近效应影响的弱信号被捕获的概率大幅提升;同时,在强弱信号功率比为40dB以内时,使用脉冲调制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弱信号捕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频带定位系统 脉冲信号 远近效应 通导融合
下载PDF
沃尔什(Walsh)码的频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郭黎利 张昕 +1 位作者 林继华 张曙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52-555,570,共5页
对Walsh码的频谱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出了Walsh码在频域上的分布规律,给出了Walsh码的中心频率与频带宽度的确定方法,为利用Walsh码的频谱特性解决移动通信中的远近效应问题。
关键词 沃尔什码 频谱特性 远近效应 抗干扰
下载PDF
LTE系统中的Mean-OTDOA定位算法 被引量:7
8
作者 陈亚军 彭建华 +1 位作者 黄开枝 罗文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83-1786,共4页
由于LTE蜂窝网中远近效应的影响,终端测量到的邻近基站信号的定位参数会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OTDOA定位方法(到达时间差定位法)估计的终端位置存在较大误差。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的Mean-OTDOA定位算法。首先估计终端与各基站的时延,然后... 由于LTE蜂窝网中远近效应的影响,终端测量到的邻近基站信号的定位参数会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OTDOA定位方法(到达时间差定位法)估计的终端位置存在较大误差。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的Mean-OTDOA定位算法。首先估计终端与各基站的时延,然后对终端与多基站的距离测量值进行平均,作为OTDOA定位方法中的参考距离,最后利用泰勒级数展开法对终端位置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提高终端的定位精度,在基站数目为5、测量误差标准差为50 m时,本算法的均方根误差比OTDOA算法降低了5.2039 m,且随着基站数目的增加,定位精度的改善程度优于OTDO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E系统 远近效应 Mean-OTDOA定位算法 泰勒级数 均方根误差
下载PDF
抑制远近干扰伪卫星接收机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艾树峰 俞群爱 +1 位作者 冯冀宁 杨晓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37-1840,共4页
伪卫星(pseudolie)是导航,定位中的一种重要技术,但是对于伪卫星技术一个必须克服的问题就是远近干扰问题,本文研究了利用连续干扰抑制技术抑制远近干扰的伪卫星接收机,提出了抑制远近干扰伪卫星接收机的结构,给出了伪卫星信号重构的关... 伪卫星(pseudolie)是导航,定位中的一种重要技术,但是对于伪卫星技术一个必须克服的问题就是远近干扰问题,本文研究了利用连续干扰抑制技术抑制远近干扰的伪卫星接收机,提出了抑制远近干扰伪卫星接收机的结构,给出了伪卫星信号重构的关键技术和远近干扰发生的判断原则,并进行了仿真,说明该接收机适合于在伪卫星辅助下的定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卫星 直接序列扩频接收机 远近干扰
下载PDF
导航系统抗远近效应接收机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慧 赵建伟 邓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75-1478,共4页
研究了导航系统抗远近效应接收机 ,首先给出该接收机结构 ,然后给出判断远近效应的方法 ,最后研究了消除远近效应的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 ,该接收机具有良好的抗远近效应性能 ,适合采用直扩技术的陆基导航系统应用 .
关键词 导航 远近效应 直扩 接收机
下载PDF
基于TDMA技术的伪卫星远近效应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雷 王建宇 戴宁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年第11期167-170,共4页
伪卫星技术在改善和增强GPS定位性能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应用中,常常会遇到时间同步、远近效应、几何精度衰减因子等问题。介绍了伪卫星应用中的远近效应问题和常用的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来对伪卫星信号进... 伪卫星技术在改善和增强GPS定位性能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应用中,常常会遇到时间同步、远近效应、几何精度衰减因子等问题。介绍了伪卫星应用中的远近效应问题和常用的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来对伪卫星信号进行重新设计。通过研究与实验证明,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更适合本课题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卫星 远近效应 时分多路复用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伪卫星增强的差分GPS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娣 薄煜明 陈益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7-70,共4页
为保证伪卫星增强的差分GPS(DGPS)信号的正确接收,采用串行干扰抵消法来消除远近效应及多径效应对系统的干扰。基于多用户检测逐步监测相关器输出的信噪比高于门限值的最强伪卫星信号,对其进行抵消以消除远近效应,同时对与最强信号具有... 为保证伪卫星增强的差分GPS(DGPS)信号的正确接收,采用串行干扰抵消法来消除远近效应及多径效应对系统的干扰。基于多用户检测逐步监测相关器输出的信噪比高于门限值的最强伪卫星信号,对其进行抵消以消除远近效应,同时对与最强信号具有相同PRN的延迟信号进行滤除以减弱多径效应。在卫星信号正常接收的情况下,讨论了伪卫星几何配置对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加可见星数目不一定能提高定位精度,设置一个良好的伪卫星几何配置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卫星 GPS 串行干扰抵消 远近效应 多路径效应
下载PDF
伪卫星环境下的Galileo测试接收机通道结构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建军 何秋生 程亚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88,共2页
为了消除由于伪卫星测试环境下造成的远近效应,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IC算法原理的伽利略测试接收机通道结构设计,利用伪卫星通道的跟踪结果生成强干扰信号用以抵消GPS和Galileo通道的输入信号的强干扰信号成分,并且伪卫星通道对较强的伪... 为了消除由于伪卫星测试环境下造成的远近效应,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IC算法原理的伽利略测试接收机通道结构设计,利用伪卫星通道的跟踪结果生成强干扰信号用以抵消GPS和Galileo通道的输入信号的强干扰信号成分,并且伪卫星通道对较强的伪卫星信号使用1/8个周期的伪随机码做相关运算的方法,以牺牲9dB信噪比的代价使信号捕获时间大大缩短。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能很好地消除远近效应,并能加快伪卫星信号的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利略测试接收机 伪卫星 远近效应 独立通道
下载PDF
CDMA移动通信中的判决反馈多用户信号检测器 被引量:5
14
作者 聂景楠 程时昕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9-45,共7页
本文推导了一种具有线性计算复杂度的同步DS—CDMA系统多用户检测算法,由此形成的判决反馈检测器在性能上优于解相关检测器,与两级多用户检测器的性能相当,而实现起来则更为简单。数值结果表明,当接收到的干扰信号能量比有用... 本文推导了一种具有线性计算复杂度的同步DS—CDMA系统多用户检测算法,由此形成的判决反馈检测器在性能上优于解相关检测器,与两级多用户检测器的性能相当,而实现起来则更为简单。数值结果表明,当接收到的干扰信号能量比有用信号能量高4dB以上时,判决反馈检测器的性能将接近单用户系统的性能,因而该检测器可有效地克服CDMA移动通信中的远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分多址 远近效应 移动通信 信号检测器
下载PDF
TDMA在伪卫星远近效应中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雷 王建宇 戴宁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30,83,共3页
伪卫星技术在可以改善和增强GPS定位性能方面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应用中,常常会遇到时间同步、远近效应、几何精度衰减因子等问题。本文先后介绍伪卫星应用中的远近效应问题和常用的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来对伪... 伪卫星技术在可以改善和增强GPS定位性能方面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应用中,常常会遇到时间同步、远近效应、几何精度衰减因子等问题。本文先后介绍伪卫星应用中的远近效应问题和常用的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来对伪卫星信号进行重新设计。通过研究与实验证明,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更适合本课题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卫星 远近效应 时分多路复用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盲多用户检测器 被引量:3
16
作者 雷利华 施浒立 马冠一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145,共5页
盲多用户检测算法广泛应用于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中,能够有效克服多址干扰(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MAI)与"远-近"效应(Near-Far effect)的影响,是CDMA技术中的研究热点。对基于卡尔曼(Ka... 盲多用户检测算法广泛应用于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中,能够有效克服多址干扰(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MAI)与"远-近"效应(Near-Far effect)的影响,是CDMA技术中的研究热点。对基于卡尔曼(Kalman)滤波算法的盲多用户检测器进行了研究,在白高斯噪声信道与平坦瑞利衰落信道环境下仿真分析了多址干扰与"远-近"效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基于Kalman滤波的盲多用户检测器在两种信道中误码率性能均优于基于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s,LMS)算法和递推最小二乘(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算法的盲多用户检测器,可以有效抵抗多址干扰与"远-近"效应的影响,对提高CDMA系统容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多用户检测 码分多址 多址干扰 “远-近”效应 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颖 刘宏立 +1 位作者 陈佳 童调生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2X期237-238,227,共3页
最优多用户检测器的优化问题可以映射为Hopfield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的最小化问题。本文对基于典型Hopfield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器和基于随机Hopfield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器进行了性能分析,计算机仿真表明这两种多用户检测器均具有抗多址... 最优多用户检测器的优化问题可以映射为Hopfield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的最小化问题。本文对基于典型Hopfield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器和基于随机Hopfield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器进行了性能分析,计算机仿真表明这两种多用户检测器均具有抗多址干扰和抗远近效应的能力强、运算量小、实时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户检测 HOPFIELD神经网络 多址干扰 远近效应
下载PDF
线性多级多用户检测器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仲文 程时昕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6期11-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线性的多级多用户检测方案,并给出了其理论上的误码率性能。当用户间的相关系数较小时,它可以相当准确地逼近解相关检测器;与传统的相关检测器比,不仅其误码率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具有很好的抗远近性能;与解相关检... 提出了一种线性的多级多用户检测方案,并给出了其理论上的误码率性能。当用户间的相关系数较小时,它可以相当准确地逼近解相关检测器;与传统的相关检测器比,不仅其误码率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具有很好的抗远近性能;与解相关检测器相比,它的复杂度大大降低了,使其有可能用于实际的CDMA通信系统中.数值结果证实该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近效应 多用户检测 解相关检测器 线性多极检测器 通信系统 CDMA 直接扩频码分多址
下载PDF
基于并行粒子群算法的解相关多用户检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永强 田亚菲 李景涛 《电讯技术》 2006年第4期177-181,共5页
将“联姻”策略应用在粒子群算法中,提出一种并行粒子群算法(PPSO)。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加强种群之间的联系,保证单个种群中的粒子在进化过程中的多样性,从而可获得更高效的搜索性能。分析了将并行粒子群算法应用于直接扩频CDMA解相关多... 将“联姻”策略应用在粒子群算法中,提出一种并行粒子群算法(PPSO)。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加强种群之间的联系,保证单个种群中的粒子在进化过程中的多样性,从而可获得更高效的搜索性能。分析了将并行粒子群算法应用于直接扩频CDMA解相关多用户检测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性能。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减小计算的复杂度,在抗多址干扰能力上比传统的匹配接收机和解相关接收机有显著的提高,与解相关接收机的抗远近能力相当,且比基于遗传算法的接收机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扩码分多址 多用户检测 多址干扰 远近效应 粒子群算法 解相关
下载PDF
异步DS-CDMA系统中相对时延对多用户检测的性能影响: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伶 焦李成 +1 位作者 陶海红 刘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05-1612,共8页
多用户检测技术是DS-CDMA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反向链路的基站接收机一端,接收信号是各用户异步发射信号经传输信道后的叠加,许多多用户检测器的输入是对系统中各用户用特征波形匹配滤波后以符号速率采样的信号。然而,异步用户间不... 多用户检测技术是DS-CDMA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反向链路的基站接收机一端,接收信号是各用户异步发射信号经传输信道后的叠加,许多多用户检测器的输入是对系统中各用户用特征波形匹配滤波后以符号速率采样的信号。然而,异步用户间不同的相对时延将引起不等的部分互相关系数,从而也导致不一样的多用户检测性能。该文分析了平均部分互相关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并给出了计算方法,采用进化算法求解最大以及最小部分互相关系数存在的相对时延条件,提出了异步系统中多用户检测在平均、最大以及最小部分互相关系数条件下的性能分析与评估方法,对分析和比较多用户检测接收机整体性能具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DMA 进化算法 异步系统 多用户检测 多址干扰 “远近”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