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s for seismic analyses of buildings exposed to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被引量:2
1
作者 Qu Honglue Zhang Jianjing J.X. Zha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2期195-209,共15页
To estimate the near-fault inelastic response spectra, the accuracy of six existing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s (R) proposed by different investigators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a suite of near-fault earthquake records... To estimate the near-fault inelastic response spectra, the accuracy of six existing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s (R) proposed by different investigators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a suite of near-fault earthquake records with directivity-induced pulses. In the evaluation, the force-deformation relationship is modelled by elastic-perfectly plastic, bilinear and stiffness degrading models, and two site conditions, rock and soil, are considered. The R-value ratio (ratio of the R value obtained from the existing R-expressions (or the R-p-T relationships) to that from inelastic analyses) is used as a measurement paramet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xpressions proposed by Ordaz & Perez-Rocha are the most suitable for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followed by the Newmark & Hall and the Berrill et al. relationships. Based on an analysis using the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dataset, new expressions of R that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site conditions are presented and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s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response spectra force-deformation relationship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启方 袁一凡 金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of strike-slip and dip-slip of vertical and inclined rectangular fault in half-space and layered half-space is analyzed by dislocation source model. The Fourier spectra ratio of ground ...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of strike-slip and dip-slip of vertical and inclined rectangular fault in half-space and layered half-space is analyzed by dislocation source model. The Fourier spectra ratio of ground motion is adopt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For both slip models,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with high amplitude is located in a narrow belt area along the projection of the fault on the ground and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ub-faults nearby. Directivity of strike-slip fault is more dominant in long period for components perpendicular to the fault, and more dominant in long period for components parallel to the fault for dip-slip fault. The deeper the location of the source is, the more slowly the amplitude of ground motion attenuates. There is obvious hanging wall effect in ground motion of inclined fault,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ound motion is asymmetric which coincides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Finally, a fitting func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for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is proposed and compared with near source factors of the 1997 Uniform Building Code of U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强地面运动 断层 方向性 近场修正因子 震源位错模型 空间分布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LIU Qi-fang(刘启方) +3 位作者 YUAN Yi-fan(袁一凡) JIN Xing(金星)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of strike-slip and dip-slip of vertical and inclined rectangular fault in half-space and layered half-space is analyzed by dislocation source model. The Fourier spectra ratio of ground ...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of strike-slip and dip-slip of vertical and inclined rectangular fault in half-space and layered half-space is analyzed by dislocation source model. The Fourier spectra ratio of ground motion is adopt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For both slip models,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with high amplitude is located in a narrow belt area along the projection of the fault on the ground and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ub-faults nearby. Directivity of strike-slip fault is more dominant in long period for components perpendicular to the fault, and more dominant in long period for components parallel to the fault for dip-slip fault. The deeper the location of the source is, the more slowly the amplitude of ground motion attenuates. There is obvious hanging wall effect in ground motion of inclined fault,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ound motion is asymmetric which coincides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Finally, a fitting func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for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is proposed and compared with near source factors of the 1997 Uniform Building Code of U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dislocation model DIRECTIVITY near source factor
下载PDF
Response spectrum of seismic design code for zones lack of near-fault strong earthquake records
4
作者 李新乐 窦慧娟 +1 位作者 朱晞 孙建刚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7年第4期447-453,共7页
It was shown from the study on the recently near-fault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that the near-fault effects were seldom considered in the existing Chinese seismic code. Referring to the UBC97 design concept for near-... It was shown from the study on the recently near-fault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that the near-fault effects were seldom considered in the existing Chinese seismic code. Referring to the UBC97 design concept for near-fault factors, based on the collected world-widely free-site records of near-fault earthquakes ground motions classified by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site condition, the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expressions of the acceleration spectrum demand at the key points within the long period and moderate period were established in term of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the site condition. Furthermore, the near-fault factors' expressions about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the fault distance were deduced for the area lack of near-fault strong earthquake records. Based on the current Chinese Building Seismic Design Code, the near-fault effect factors and the modified design spectral curves, which were valuable for the seismic design, were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fault strong earthquake records spectral demand design response spectrum near-fault effect factor
下载PDF
考虑近断层方向性效应的速度脉冲放大作用预测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晓芬 温增平 +3 位作者 谢俊举 解全才 徐超 王元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5-318,共14页
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结构有特殊的破坏作用。所以在近断层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以及工程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速度脉冲的影响。而传统地震动预测模型往往会低估速度脉冲的影响。因此,如何可靠地估计速度脉冲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重要... 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结构有特殊的破坏作用。所以在近断层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以及工程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速度脉冲的影响。而传统地震动预测模型往往会低估速度脉冲的影响。因此,如何可靠地估计速度脉冲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该研究以NGA-West2数据库为基础,另外收集近年最新获取的近断层地震动记录,考虑脉冲方向的不确定性,基于小波方法定量进行速度脉冲识别,共获得316条速度脉冲记录。基于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新的速度脉冲放大作用分段预测模型,并与已有的速度脉冲放大作用预测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其有效性。该模型考虑了近年实际地震动观察结果,在已有的速度脉冲放大作用预测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脉冲放大系数的平台高度。基于所提出的脉冲放大作用经验预测模型,通过对传统地震动预测模型进行修正从而对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进行了有效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方向性 速度脉冲 放大作用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方向脉冲及竖向效应对高铁桥梁地震响应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令坤 张楠 夏禾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4-713,共10页
近断层地震会给桥梁带来严重损害,其方向脉冲及竖向地震动效应日益引起研究者注意。以高速铁路多跨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高烈度区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全桥模型,计算了水平及竖向地震作用下桥梁的弹塑性响应。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下桥... 近断层地震会给桥梁带来严重损害,其方向脉冲及竖向地震动效应日益引起研究者注意。以高速铁路多跨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高烈度区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全桥模型,计算了水平及竖向地震作用下桥梁的弹塑性响应。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下桥墩进入弹塑性阶段,刚度的改变其自振周期随之改变。相比远断层地震而言,近断层地震以其较大的脉冲周期与进入弹塑性的桥梁相耦合,将加剧桥梁的非线性响应。考察了竖向地震动对桥梁地震性能的影响,通过轴力变化改变影响桥墩滞回性能,增加塑性区变形,但不会导致墩顶横向位移的增加。建议设计时采用近断层地震因子及合适的竖向地震动参数考虑近断层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梁 竖向地震 速度脉冲 非线性地震反应 近断层地震因子
下载PDF
缺乏近断层强震观测资料地区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新乐 窦慧娟 +1 位作者 朱晞 孙建刚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9-425,共7页
根据最近几次的近断层地震观测记录研究显示,在现行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很少考虑近断层效应的影响,对于缺乏近断层强震观测资料地区,抗震设计规范的改进方法及近断层效应的设计参数还没有统一结论.本文基于UBC97近断层因子设计理念,在收... 根据最近几次的近断层地震观测记录研究显示,在现行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很少考虑近断层效应的影响,对于缺乏近断层强震观测资料地区,抗震设计规范的改进方法及近断层效应的设计参数还没有统一结论.本文基于UBC97近断层因子设计理念,在收集世界范围内近断层观测记录的基础上,按场地和震级进行分类,建立了中长周期关键点处的加速度谱需求的衰减关系式,推导给出了缺乏近断层观测资料地区近断层影响因子的震级和断层距的关系式.并以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基础,建议了近断层影响因子的参考取值和修正后的反应谱曲线,为我国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强震记录 谱需求 设计反应谱 近断层影响因子
下载PDF
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强度折减系数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翟长海 谢礼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77-1184,共8页
强度折减系数既是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力的关键因素,又是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中确定非弹性反应谱的主要依据.基于过去几十年强度折减系数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近场效应、多自由度体系效应、结构超强等重要因素对强度... 强度折减系数既是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力的关键因素,又是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中确定非弹性反应谱的主要依据.基于过去几十年强度折减系数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近场效应、多自由度体系效应、结构超强等重要因素对强度折减系数影响的研究进展,得出结论:若应用依赖于结构延性、周期及场地条件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并合理考虑多自由度体系效应及结构超强的影响将使得抗震设计更加合理;另外,现有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并不适用于近场地区,而1999年集集地震提供的大量近场地震动为研究近场脉冲效应对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系数 近场效应 多自由度体系效应 结构超强
下载PDF
脉冲型近场地震波反应谱的阻尼调整系数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蒲武川 黄斌 KABANDO E K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2-279,378,共9页
阻尼调整系数定量描述了阻尼比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与地震波频谱特征等相关,用于从低阻尼比反应谱推算高阻尼比反应谱.本文以近场脉冲型地震波为对象,研究其反应谱阻尼调整系数的规律并建立计算公式.选取50条脉冲型地震波并提取出等... 阻尼调整系数定量描述了阻尼比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与地震波频谱特征等相关,用于从低阻尼比反应谱推算高阻尼比反应谱.本文以近场脉冲型地震波为对象,研究其反应谱阻尼调整系数的规律并建立计算公式.选取50条脉冲型地震波并提取出等效低频脉冲,考虑0.05~0.50之间13种阻尼比,计算得到地震波、等效脉冲的反应谱和各自基于5%阻尼比的阻尼调整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周期与地震波脉冲周期比T/Tp在0.5~1.2内,提高阻尼比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都有降低作用且减震效果最明显,等效脉冲与实测地震波的阻尼调整系数接近.对加速度、速度和位移谱分别拟合,得到了0.5<T/Tp<1.2范围内考虑脉冲周期Tp影响的阻尼调整系数评价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调整系数 近场地震波 等效脉冲 反应谱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反应谱特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曾永平 陈克坚 +1 位作者 庞林 董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1-1146,共6页
为明确近断层地震反应谱的特征及其与抗震设计规范中标准反应谱的差异,以此指导近断层地区桥梁的抗震设计,通过统计分析与对比,开展近断层地震特性的研究,选取126条具有典型脉冲特征的近断层地震波,并按照断层类型分为3类,分别计算地震... 为明确近断层地震反应谱的特征及其与抗震设计规范中标准反应谱的差异,以此指导近断层地区桥梁的抗震设计,通过统计分析与对比,开展近断层地震特性的研究,选取126条具有典型脉冲特征的近断层地震波,并按照断层类型分为3类,分别计算地震反应谱,并求得平均谱值。将结果与我国规范反应谱及39条ATC63远场地震波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周期范围(1.5~9 s)脉冲型地震波的反应谱明显高于我国现行规范的规定和ATC63远场地震波,最大可达3.7倍。我国规范规定的反应谱用于近断层结构设计时偏于不安全;在3类脉冲型地震波中,正逆断层的脉冲反应谱最大,近断层桥梁抗震分析应输入正逆断层脉冲型地震;对长周期结构抗震分析,应考虑近断层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 反应谱 减隔震设计 地震放大系数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建文 朱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90,共7页
用387条近场地震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强度折减系数, 计算了与美国UBC97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相容的弹性位移设计谱, 并建立了相应的基于结构破坏性能的非弹性位移设计谱。探讨了钢筋混凝土墩柱基于割线刚度法的迭代设计过程和改进的不... 用387条近场地震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强度折减系数, 计算了与美国UBC97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相容的弹性位移设计谱, 并建立了相应的基于结构破坏性能的非弹性位移设计谱。探讨了钢筋混凝土墩柱基于割线刚度法的迭代设计过程和改进的不需要迭代且能实现期望设计目标延性的基于非线性位移设计谱的两种抗震设计方法, 对这两种基于不同设计谱方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用非线性时程分析进行验算,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以位移为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动力放大系数 强度折减系数 位移反应谱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非线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以性能指标为控制变量的强度折减因子 被引量:5
12
作者 江辉 朱晞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95,共8页
发展以性能指标为控制变量的强度折减因子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刚度退化(SD)滞回模型的SDOF体系为对象,利用改进的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根据所收集到的三类场地的214条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为基础,首先从数值分析的... 发展以性能指标为控制变量的强度折减因子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刚度退化(SD)滞回模型的SDOF体系为对象,利用改进的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根据所收集到的三类场地的214条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为基础,首先从数值分析的角度检验以延性为指标的强度折减因子的可靠性,表明以单调变形延性系数为基础的强度折减方法难以有效考虑累积效应,导致过高的结构总体损伤而偏于不安全。在定义基于确定性能指标的强度折减因子的基础上,通过自编程序以近震记录分组下结构响应的统计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确定性能指标下的强度折减因子表达式,按三种场地类别用回归方法确定5%阻尼条件下的参数取值并进行验证,可作为桥梁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必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因子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近场地震 性能指标 破坏准则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美主要抗震设计规范加速度谱的近断层地震动能量检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江辉 朱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8-517,共10页
近场地震通常有显著的脉冲型高能输入,有必要从能量角度对现行抗震规范进行有效性检验,以探讨规范加速度设计谱能否体现近断层区域地震地面运动的能量耗散需求.基于本文作者所建议的5%阻尼比下谱速度与输入能量等效速度之间关系,推导了... 近场地震通常有显著的脉冲型高能输入,有必要从能量角度对现行抗震规范进行有效性检验,以探讨规范加速度设计谱能否体现近断层区域地震地面运动的能量耗散需求.基于本文作者所建议的5%阻尼比下谱速度与输入能量等效速度之间关系,推导了与当前中、美主要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UBC97)加速度谱相容的输入能量谱,并对其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将其与基于实际近断层记录分组所得的输入能量设计谱进行对比表明,我国GB50011-2001规范除软土场地的9度罕遇烈度外均难以体现近场地震的能量要求,有必要对设计谱平台高度进行调整;而美国UBC97规范则在除SA类场地之外的其它条件下均能较好地与15km范围内的近场能量需求相吻合,从而也证明了本文推导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能量检验 抗震规范 谱速度放大因子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加速度设计反应谱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明奇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33-36,45,共5页
研究了近断层地震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选择了30次地震,132组近断层地震记录作为统计样本,根据得到的实际地震波的平均弹性加速度反应谱,给出了近断层地震设计弹性加速度反应谱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近断层地震设计非弹性加速度反... 研究了近断层地震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选择了30次地震,132组近断层地震记录作为统计样本,根据得到的实际地震波的平均弹性加速度反应谱,给出了近断层地震设计弹性加速度反应谱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近断层地震设计非弹性加速度反应谱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近断层地震设计弹性加速度反应谱与实际地震波平均弹性加速度反应谱较为接近,所建议的近断层地震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形式较为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 加速度反应谱 抗震设计 强度折减系数
下载PDF
考虑近断层方向性效应及土层非线性影响的场地概率危险性分析
15
作者 宋健 高广运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6-662,共7页
针对一典型砂土场地基于等效线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层对输入近断层地震动脉冲特性的影响。选取两组近断层脉冲和非脉冲地震动对地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岩非脉冲地震动经过土层的高频滤波作用传至地表后有... 针对一典型砂土场地基于等效线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层对输入近断层地震动脉冲特性的影响。选取两组近断层脉冲和非脉冲地震动对地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岩非脉冲地震动经过土层的高频滤波作用传至地表后有转换成脉冲地震动的可能;基岩脉冲地震动经土层传播至地表后仍具有脉冲特性,部分含有潜在第二脉冲的地震动由于共振作用会产生附加脉冲。与非脉冲地震动相比,脉冲地震动会引起土层较强的非线性响应,导致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随基岩加速度值的增大衰减较快;而对于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3 s),脉冲地震动引起的放大系数在基岩加速度大于0.1 g时远大于非脉冲地震动引起的放大系数。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场地放大系数方程,建立了一种考虑近断层脉冲特性及土层非线性相互影响的场地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脉冲特性 场地响应 放大系数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美国UBC97与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近断层系数对比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廷苏 管庆松 +2 位作者 周宝峰 阿拉塔 安晓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4,共10页
本文介绍了美国《Uniform Building Code》1997使用Ca和Cv双参数确定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方法。UBC97中规定,同时满足4个方面的条件:(1)建筑位于抗震设防4区;(2)断层是发震断层;(3)断层具备发生不小于M_w6.5级地震的能力;(4)断层距小于15 ... 本文介绍了美国《Uniform Building Code》1997使用Ca和Cv双参数确定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方法。UBC97中规定,同时满足4个方面的条件:(1)建筑位于抗震设防4区;(2)断层是发震断层;(3)断层具备发生不小于M_w6.5级地震的能力;(4)断层距小于15 km,才需考虑近断层系数。近断层反应谱与非近断层反应谱主要有等效峰值加速度、等效峰值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3个方面的增大。隔震结构的近断层增大系数不小于传统抗震结构的近断层增大系数。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只规定了隔震结构和进行性能抗震设计的结构,在同时满足发震断层和断层距2个方面的条件,才需考虑近断层增大系数。通过对比发现,UBC97关于近断层系数的规定更加系统、明确和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系数 美国建筑统一标准 中国抗震规范 隔震
下载PDF
近场地震下网壳-支承结构动力响应及速度脉冲放大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国盐 钟杰 +3 位作者 聂桂波 王健泽 戴靠山 蒋玉川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6-225,共10页
为量化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网壳-支承结构地震响应的放大效应,以典型的双层柱面钢网壳-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承结构为研究对象,以一组20条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震动及另一组与之对应的20条剔除速度脉冲成分的残余地震动作为输入,分别对... 为量化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网壳-支承结构地震响应的放大效应,以典型的双层柱面钢网壳-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承结构为研究对象,以一组20条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震动及另一组与之对应的20条剔除速度脉冲成分的残余地震动作为输入,分别对其进行IDA分析,并对下部支承结构和上部网壳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双层柱面钢网壳-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承结构的节点位移、层间位移角、构件轴力和构件屈服比例等响应均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具体而言,不同强度的地震动作用时,对于下部支承结构,最大节点位移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6~2.1,最大层间位移角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6~2.0,最大构件轴力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0~1.6,最大基底反力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1~1.5;对于上部网壳结构,最大节点位移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6~2.0,最大杆件轴力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2~1.6,上下部结构连接处最大支反力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0.8~1.1。文中结论可为近场高烈度地震区双层柱面钢网壳-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承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壳结构 近场地震 速度脉冲 地震响应 放大系数
下载PDF
考虑近场脉冲主余震地震动影响的结构延性系数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智成 温卫平 +2 位作者 李圣 李素超 张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1-607,I0004,共8页
研究了近场脉冲主余震地震动的延性系数特性,通过修正随机组合构建方法构造了大量近场脉冲主余震地震动,然后通过标准化周期来降低延性系数的离散性,最后分析了平均延性系数特性和余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化周期能显著降低延性系... 研究了近场脉冲主余震地震动的延性系数特性,通过修正随机组合构建方法构造了大量近场脉冲主余震地震动,然后通过标准化周期来降低延性系数的离散性,最后分析了平均延性系数特性和余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化周期能显著降低延性系数的离散性,降低幅度最大可达60%,但随着余震强度的增大,标准化周期对延性系数离散性的影响逐渐减弱。在短周期段内,延性系数随着标准化周期的增大急剧减小,直至在标准化周期等于1.0附近达到最小值,采用标准化周期可以观察到近场脉冲主余震地震动的等位移现象。强余震对延性系数的影响可超过20%并达到30%,余震对非退化模型的影响大于退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脉冲 主余震 延性系数 离散性
下载PDF
强震下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滞回能需求层间分布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蕾 顾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4年第2期25-31,共7页
选用10条远场和10条近场地震波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探索了远场与近场地震下结构滞回能层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主要耗能区域分布在耗能梁段;近场地震对结构滞回能需求及滞回能层间分布有... 选用10条远场和10条近场地震波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探索了远场与近场地震下结构滞回能层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主要耗能区域分布在耗能梁段;近场地震对结构滞回能需求及滞回能层间分布有较大影响,对各构件耗散的滞回能占总滞回耗能的比值也有很大影响。根据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提出了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滞回能层间分布系数的简化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 滞回能 层间分布系数 近场地震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毅 刘永鑫 +3 位作者 宋佳雨 彭鑫 吴小宾 彭志桢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2,共10页
水平向减震系数是基础隔震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为研究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影响,以单自由度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反应谱法,给出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公式,考虑近断层影响,分析不同方法中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差... 水平向减震系数是基础隔震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为研究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影响,以单自由度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反应谱法,给出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公式,考虑近断层影响,分析不同方法中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差异;以多自由度体系为研究对象,选取36条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同时剔除其中的主脉冲成分,得到36条非脉冲型地震动,将这72条地震动作用于多层基础隔震结构,基于时程分析法,对比了在脉冲和非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变化规律,并分析脉冲周期、场地类别和断层距对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行方法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难以准确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影响。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水平向减震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相同地震动强度下,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更大,变化幅度更大。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水平向减震系数有放大作用,水平向减震系数的放大系数随着近断层地震动脉冲周期的增大,呈整体增大的趋势。当断层距较小时,水平向减震系数的放大效应更为显著,而与场地类别无明显关系。在近断层基础隔震结构设计中,水平向减震系数的放大系数建议取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脉冲型地震动 基础隔震 水平向减震系数 放大系数 地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