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in Supercurrent in Phenomena of Quantum Non-Locality (Quantum Correlations,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 and in Near-Field Antenna Effect 被引量:1
1
作者 Liudmila B. Boldyreva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9年第2期128-144,共17页
It is shown that such phenomena as quantum correlations (interaction of space-separated quantum entities), the action of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 on quantum entities in the absence of magnetic field, and near-field a... It is shown that such phenomena as quantum correlations (interaction of space-separated quantum entities), the action of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 on quantum entities in the absence of magnetic field, and near-field antenna effect (the existence of superluminally propagat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 may be explained by action of spin supercurrents. In case of quantum correlations between quantum entities, spin supercurrent emerges between virtual particles pairs (virtual photons) created by those quantum entities. The explanation of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 and near-field antenna effect is based on contemporary principle of quantum mechanics: the physical vacuum is not an empty space but the ground state of the field consisting of quantum harmonic oscillators (QHOs) characterized by zero-point energy. Us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oscillators and spin supercurrent, it is proved that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 is proportional to the moment causing the orientation of spin of QHO along the direction of magnetic field. The near-field antenna effect is supposed to take place as a result of action of spin supercurrent causing secondary electromagnetic oscillations. In this way,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may spread at the speed of spin supercurrent. As spin supercurrent is an inertia free process, its speed may be greater than that of light, which does not contradict postulates of special relativity that sets limits to the speed of inertial systems on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 SUPERCURRENT QUANTUM Correlations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 near-field Antenna effect Zero-Point Energy QUANTUM Harmonic Oscillator VIRTUAL Particles Pair VIRTUAL Photon
下载PDF
Optical polarization response at gold nanosheet edges probed by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
2
作者 Zhuan-Fang Bi Mu Yang Guang-Yi Sha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554-558,共5页
Optical properties of metallic edge-like structures known as knife-edges are a topic of interest and posses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optical trapping, etc.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metallic edge-like structures known as knife-edges are a topic of interest and posses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optical trapping, etc.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 the near-field optical polar- ization response at the edge of a triangular gold nanosheet, which is synthesized by a wet chemical method. A homemade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e (SNOM) in collection mode is adopted, which is able to accurately locate its probe at the edge during experiments. An uncoated straight fiber probe is used in the SNOM, because it s611 preserves the prop- erty of light polarization though it has the depolarization to some extent. By comparing near-field intensities at the edge and glass substrate, detected in different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of incident light, the edge-induced depolarization is found,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tial time domain (FDTD) simulated results. The depolarized phenomenon in the near-field i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far-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HEET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 edge effect depotarization
下载PDF
THE NEAR TIP FIELDS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ROUND A CRACK IN A BODY OF HARDENING MATERIAL CONTAINING SMALL DAMAGE
3
作者 Yu Shouwe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89年第4期343-352,共10页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The influence of damage on the stress and strain feilds can be neglected in an asymptotic sense for the solutions of damage field in a plastic solid containing sma...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The influence of damage on the stress and strain feilds can be neglected in an asymptotic sense for the solutions of damage field in a plastic solid containing small damage.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roblem is simplified with an uncoupled approach.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plastic damage, most of the damage in the material are con- sidered as small damage with the critacal damage variable ω_c<<1. Using this approach, closed form ex- pressions of the near tip damage fields for mode Ⅲ, mode I a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duced by plastic dissipation in a hardening material containing damage are deduced. We point out tha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process zone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damage of materials even for the small damage case. The results of the predicted value of the temperature rise near the tip region ignoring the damage effect is appreciably higher than the observed data. The main reason of this discrepancy is the presence of damage dissipation and the fact that its influence on the calculation of plas- tic dissipation have not been appropriately taken account of. The calculation is improved by taking in- to account the damage effect on the temperature rise, then the T_(max) value is in better accord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damage uncoupled procedure near tip fiel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damage effect.
下载PDF
Necessity and adequacy of near-source factors for not-so-tall fixed-base buildings
4
作者 Cenk Alhan Melih Sürmel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期13-26,共14页
Nonlinear response history analyses and use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data including near-field effects has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 in both performance based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and design of base-isolated buildin... Nonlinear response history analyses and use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data including near-field effects has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 in both performance based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and design of base-isolated buildings. On the other hand, ordinary buildings are commonly analysed via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following the rules of conventional seismic codes, most of which do not take near-field effects into account.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adequacy of near-source factors for ordinary fixed-base buildings that are not specifically classified as tall, by comparing dynamic responses of 3, 8, and 15-story benchmark buildings obtained via (1) 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es using 220 record components from 13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nd 45 synthetic earthquake records of different magnitudes and fault distances and (2)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urkish Earthquake Code 2007 -representing seismic codes not taking near-field effects into account- and the Uniform Building Code 1997 which takes near-field effects into account via near-source factors that amplify design response spectrum. It is shown that near-source factors are crucial for the safe design of not-so-tall ordinary fixed-base buildings but those defined in UBC97 may still not be adequate for those locat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field effects near-source factors low-rise buildings mid-rise buildings
下载PDF
西咸自由贸易企业服务中心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5
作者 王洪臣 武红姣 +1 位作者 郜京峰 田金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23-130,共8页
西咸自由贸易企业服务中心地处高烈度区,与渭河断裂之间的距离约2km,应考虑近场效应。项目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刚度突变、有加强层和通高层等不规则项。为提高结构刚度,在避难层设置了... 西咸自由贸易企业服务中心地处高烈度区,与渭河断裂之间的距离约2km,应考虑近场效应。项目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刚度突变、有加强层和通高层等不规则项。为提高结构刚度,在避难层设置了2道伸臂桁架加强层。采用YJK、MIDAS Building软件进行了小震弹性对比分析,采用YJK进行了小震弹性时程分析。根据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对主体结构主要部位和关键构件进行了性能化设计;采用SAUSAGE软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采用ANSYS软件对伸臂桁架关键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结构及构件均达到预设性能目标,结构体系合理,安全可靠。本工程部分墙体为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设计中应注重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构造措施,施工中应采取措施控制钢板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近场效应 伸臂桁架 抗震性能化设计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下载PDF
远场和近场地震下核电隔震结构的摇摆响应分析
6
作者 何文福 吉敏 +2 位作者 任逸飞 许浩 MIYAMA Takafumi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607,共13页
为了探究远场和近场地震动作用对核电隔震结构的不同影响,研究了核电隔震结构在远场和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的摇摆响应和支座状态,主要讨论了地震特性对结构摇摆响应的影响,包括上部结构的摇摆角、隔震支座的拉压应力、隔震支座的剪切变形等... 为了探究远场和近场地震动作用对核电隔震结构的不同影响,研究了核电隔震结构在远场和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的摇摆响应和支座状态,主要讨论了地震特性对结构摇摆响应的影响,包括上部结构的摇摆角、隔震支座的拉压应力、隔震支座的剪切变形等.分析发现:上部结构的摇摆角随地震动加速度幅值线性增加,其中近场地震动作用下上部结构的摇摆角明显大于远场地震动作用,且具有更大的离散性;当地震动加速度幅值为1.2 g时,近场地震动作用下上部结构摇摆角均值和标准差可达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2.88倍和3.90倍;近场地震动作用下,支座更容易进入非安定变形状态,也更容易出现支座受拉现象.该成果可为核电厂结构的隔震设计提供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和近场地震 橡胶支座 摇摆效应 动力响应 核电结构
下载PDF
近、远场地震作用下深水高墩桥梁水动力效应研究
7
作者 李明 开永旺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6,共10页
为研究近、远场地震作用下水动力效应对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明确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分析中考虑动水压力的必要性,以典型的深水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例,基于OpenSees建立其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通过附加质量法模拟墩-水动力相... 为研究近、远场地震作用下水动力效应对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明确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分析中考虑动水压力的必要性,以典型的深水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例,基于OpenSees建立其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通过附加质量法模拟墩-水动力相互作用,并在PEER数据库选择代表性的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记录,对该桥梁进行不同水深下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对比研究近、远场地震作用下动水压力效应对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近场还是远场地震作用,墩-水相互作用都会显著增大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近场地震作用下,对桥墩的墩顶位移和墩底曲率的改变率分别可达到64.77%和156%;与远场地震作用相比,近场地震作用下墩-水相互作用对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在近场地区的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分析中,应充分考虑近断层地震动和墩-水相互作用的耦合效应;近场地震作用下,墩-水相互作用主要激起桥墩的一阶振型产生基频共振,增大墩底的损伤,而远场地震作用下墩-水相互作用会激起桥墩的高阶振型,不仅增大墩底的损伤而且会加剧墩身中上部的损伤;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分析不仅需要考虑动水压力效应,还应考虑近场和远场地震动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桥梁 动水效应 抗震性能 近、远场地震
下载PDF
饱和地基水泥土复合桩近场主动隔振的BEM-FEM耦合分析
8
作者 时刚 郜新军 张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264,282,共14页
人工振动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单排或多排桩是人工振动污染防治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基桩施工容易造成泥浆污染、振动等各种负面环境问题,而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低振动、低噪声、无挤土、少排泥浆的新型基桩,特别适... 人工振动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单排或多排桩是人工振动污染防治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基桩施工容易造成泥浆污染、振动等各种负面环境问题,而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低振动、低噪声、无挤土、少排泥浆的新型基桩,特别适合在城区构建排桩屏障。针对饱和地基中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近场主动隔振问题,建立了动力机器基础环境振动影响的半解析BEM方程;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半解析BEM对饱和地基、FEM对水泥土复合桩进行建模,根据饱和地基-水泥土桩接触面的平衡和相容条件,建立了水泥土复合桩近场主动隔振的半解析BEM-FEM耦合方程,给出了耦合方程稀疏矩阵的存储策略,并对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近场主动隔振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排水泥土复合桩能够有效地对动力机器基础引起环境振动进行隔振;等长芯桩复合桩的隔振效果要优于短芯桩。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隔振效果随着桩数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较小桩间距并不一定取得更好的隔振效果,建议相邻桩桩间净距取2.0~2.5λ_(R)(Rayleigh波波长)。随着单排水泥土复合桩距振源距离的增加,屏障隔振效果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相对较小。此外,对水泥土复合桩而言,当内插预制桩的外轮廓尺寸相同时,预制芯桩型式对水泥土复合桩隔振效果影响相对较小,可根据实际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芯桩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地基 水泥土复合桩 近场主动隔振 隔振效果 半解析BEM-FEM
下载PDF
近场热离子和热光伏能量转换器及其混合系统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林 吴小虎 于坤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热离子转换器和热光伏转换器是两种主要的固态热电转换器,它们可以在极端温度下工作,具有潜在的高效率,并且兼容超高温热能存储。两者都依赖高度非等温间隙基本能量载流子的转移,热离子转换器中为电子,热光伏转换器中为光子。由于受到... 热离子转换器和热光伏转换器是两种主要的固态热电转换器,它们可以在极端温度下工作,具有潜在的高效率,并且兼容超高温热能存储。两者都依赖高度非等温间隙基本能量载流子的转移,热离子转换器中为电子,热光伏转换器中为光子。由于受到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空间电荷效应等的限制,两种转换器的性能无法进一步提升。当发射极与吸收极之间的距离与热辐射特征波长相当或更小时,由于倏逝波产生的光子隧穿效应以及空间电荷效应的消除,两种转换器的性能出现显著增强。因此,在余热回收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两种固态热电转换器及其混合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并分析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离子转换器 热光伏转换器 混合系统 近场效应
下载PDF
速度脉冲型近场地震作用下某混合减震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10
作者 赵攀宇 吴勇 +3 位作者 战祖弘 陶安平 沈佳 曹历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133,共8页
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效应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不利影响,我国规范对近场效应的考虑通过不同断层距的近场增大系数体现。以距离断裂带不足5km的某混合减震框架结构为工程背景,选取一组典型的速度脉冲型近场地震波,并用基于小波分析的... 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效应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不利影响,我国规范对近场效应的考虑通过不同断层距的近场增大系数体现。以距离断裂带不足5km的某混合减震框架结构为工程背景,选取一组典型的速度脉冲型近场地震波,并用基于小波分析的识别方法进行验证,同时基于抗规选波方式考虑场地地震环境选取另一组地震波,在均满足有效持时、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反应谱相似性的前提下,对比设防、罕遇地震下脉冲波和规范选波结构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近断层减震项目的结构响应有一定的放大作用,设防地震下基底剪力增大系数约为1.07,罕遇地震下基底剪力增大系数约为1.18~1.19,罕遇地震下消能元件的耗能更充分,结构构件的塑性损伤进一步发展,放大作用较设防地震更为显著;对于短周期减震结构,当选波没有区分速度脉冲地震记录同时又按抗规乘以1.5的近场增大系数时,可能高估结构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脉冲 小波分析 近场效应 近场增大系数 混合减震 时程分析
下载PDF
基于二级迭代的局部近场声全息研究及实验
11
作者 柴凯 楼京俊 +1 位作者 李荣华 胡俊波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1450,共10页
为了有效减小传统近场声全息声场重建过程中的“窗效应”和准确利用有限测量孔径测量并定位潜艇的表面声源,提出一种基于二级迭代的局部近场声全息方法。首先,通过改进基于正交球面波的局部近场声全息方法,提出基于二级迭代的局部近场... 为了有效减小传统近场声全息声场重建过程中的“窗效应”和准确利用有限测量孔径测量并定位潜艇的表面声源,提出一种基于二级迭代的局部近场声全息方法。首先,通过改进基于正交球面波的局部近场声全息方法,提出基于二级迭代的局部近场声全息方法;然后,仿真对比上述两种局部近场声全息方法的重构结果,研究外推误差和扩展测点数对重构精度的影响;最后,在消声水池中利用小孔径全息测量面进行基于二级迭代的局部近场声全息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二级迭代的局部近场声全息能大大减小有限测量孔径带来的“窗效应”和“孔径重复效应”误差,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可为水下大尺寸声源的近场声全息精确测量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近场声全息 波数域外推 窗效应 二级迭代 噪声源识别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的多普勒效应
12
作者 况春利 韩光洁 +1 位作者 刘奕君 戴丹青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71-1274,共4页
收集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震中距2°~15°范围内测震数据和211组近场强震记录,分别测定面波震级和不同周期的水平向地震动反应谱值。结果表明,91个台站测得的宽频带平均面波震级M_(S(BB))为6.2,震级空间分布具有南东小、北西... 收集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震中距2°~15°范围内测震数据和211组近场强震记录,分别测定面波震级和不同周期的水平向地震动反应谱值。结果表明,91个台站测得的宽频带平均面波震级M_(S(BB))为6.2,震级空间分布具有南东小、北西大的特征;水平向地震动反应谱值主要呈椭圆状展布,最大反应谱值主要位于震中北西方向两侧。地震震级分布和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断层地震多普勒效应,结合地震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余震序列精定位和破裂过程反演等推断,发震构造可能位于拉脊山断裂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S)6.2地震 多普勒效应 面波震级 近场地震动
下载PDF
近场效应对一种C频段统一测控雷达角度标校数据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毛南平 丛波 +1 位作者 段庆光 李其福 《电讯技术》 2008年第4期65-68,共4页
针对一种船载C频段统一测控雷达对塔与对星角度标校数据不一致问题,通过对交叉耦合产生及因近场导致入射场相位不均匀等原理的分析,得出标校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近场效应引起的结论,并通过试验数据对该结论进行了进一步论证,最... 针对一种船载C频段统一测控雷达对塔与对星角度标校数据不一致问题,通过对交叉耦合产生及因近场导致入射场相位不均匀等原理的分析,得出标校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近场效应引起的结论,并通过试验数据对该结论进行了进一步论证,最后对该C频段统一测控雷达下一步角度标校工作给出了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栽雷达 统一测控 C频段 近场效应 角度标校
下载PDF
射频仿真目标模拟系统误差分析及补偿 被引量:7
14
作者 蔡磊 戴革林 陆廷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3672-3674,共3页
阐明了近场效应产生的原理,推导了二元定向公式,并对其进行了建模仿真,得出其对系统精度的影响程度。建立了阵面及转台回转中心关系的模型,利用模型推导了幅度误差和相位误差对目标位置精度的影响,然后对衰减器与移相器幅相漂移产生的... 阐明了近场效应产生的原理,推导了二元定向公式,并对其进行了建模仿真,得出其对系统精度的影响程度。建立了阵面及转台回转中心关系的模型,利用模型推导了幅度误差和相位误差对目标位置精度的影响,然后对衰减器与移相器幅相漂移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种误差的补偿办法。最后给出了系统误差产生的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仿真 模拟 补偿 近场效应 幅相误差
下载PDF
平面近场辐射的单色效应和偏振态 被引量:3
15
作者 帅永 车志钊 +2 位作者 张昊春 江乐 谈和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2-1004,共3页
本文计算了平面内涨落电磁场产生的电磁能密度和两平行平面间的微纳米尺度辐射热流密度,分析了近场辐射中单色效应对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碳化硅(SiC),单色效应极大地提高了电磁能密度和近场辐射换热量,而对于铝(Al)则没有明显的单... 本文计算了平面内涨落电磁场产生的电磁能密度和两平行平面间的微纳米尺度辐射热流密度,分析了近场辐射中单色效应对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碳化硅(SiC),单色效应极大地提高了电磁能密度和近场辐射换热量,而对于铝(Al)则没有明显的单色效应.本文还分析了不同偏振态对热辐射的影响.针对SiC材料,在微纳米尺度范围内,电磁能密度和辐射换热量主要受p偏振的近场倏逝波的影响,而s偏振电磁波和p偏振的远场传播波对微纳米尺度下辐射总量的贡献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辐射 近场 单色效应 偏振
下载PDF
一种新型CSAMT观测参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佟铁钢 柳建新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10-212,共3页
常规的可控源电磁法理论在计算视电阻率公式上,由于主要采用了其电磁场,所以难以直接反映全频域视电阻率的值,也不能直观地显现出地下介质的地质构造。这里采用水平偶极子激发的电磁场,提出了电场的全域精确表达式,并可直接计算出大地... 常规的可控源电磁法理论在计算视电阻率公式上,由于主要采用了其电磁场,所以难以直接反映全频域视电阻率的值,也不能直观地显现出地下介质的地质构造。这里采用水平偶极子激发的电磁场,提出了电场的全域精确表达式,并可直接计算出大地电阻率。通过与卡尼亚电阻率计算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结果在远区等价于卡尼亚电阻率,在近区和过渡带则明显地改善了卡尼亚电阻率的非波场区场畸变,从而能更好地接近基底的真电阻率,更形象地反映了地下介质的垂向电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MT 卡尼亚视电阻率 全域视电阻率 近场效应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孔阵结构近场屏蔽特性有限元数值仿真 被引量:12
17
作者 石峥 杜平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4-639,共6页
为控制电子设备工作温度,设备机箱上一般设计有用于通风散热的孔阵.孔阵的存在造成了电磁能量的泄漏,导致设备内外电磁信号的相互干扰.当辐射源与屏蔽体间距及相邻屏蔽设备间距满足近场条件时,必需进行近场屏效分析.本文基于电磁场理论... 为控制电子设备工作温度,设备机箱上一般设计有用于通风散热的孔阵.孔阵的存在造成了电磁能量的泄漏,导致设备内外电磁信号的相互干扰.当辐射源与屏蔽体间距及相邻屏蔽设备间距满足近场条件时,必需进行近场屏效分析.本文基于电磁场理论,阐述了孔阵屏蔽效能的有限元计算原理,对比分析了近场数值计算屏效和基于平面波理论计算屏效两种方法,研究了相关参数对近场屏效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提高近场屏效的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形状孔阵进行了屏效数值计算.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平面波理论的孔阵屏效计算方法不能用于近场屏效计算,数值法是近场屏效计算的有效方法;数值仿真表明,在保证孔阵面积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减小孔规格与辐射源波长的比值、增加孔数可以提高近场屏效,但工程中常用的三种形状的孔阵近场屏效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阵 近场 有限元法 屏蔽效能
下载PDF
射频仿真中的双近场效应 被引量:34
18
作者 陈训达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2-95,共4页
简要阐明了射频仿真中的两种近场:“单元近场”与“三元组近场”的区别,以及单元近场对目标仿真精度和逼真度的不良影响。文中,对认为“近场误差都是可修正的”两种值得商榷的观点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了几点基本结论。
关键词 近场效应 射频仿真 导弹制导系统 抗干扰
下载PDF
基于效应靶的装药水下近场爆炸威力评估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显丕 刘建湖 +3 位作者 潘建强 毛海斌 张静 陈学兵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30-1435,共6页
为了评估装药水下近场爆炸威力,将威力评估与结构毁伤联系起来,提出了效应靶方法。通过对边界可滑移圆板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建立并验证了靶板变形计算方法,获得了近场爆炸能量时序分配特性。提出了无量纲化的威力损伤因子,用以建立不同... 为了评估装药水下近场爆炸威力,将威力评估与结构毁伤联系起来,提出了效应靶方法。通过对边界可滑移圆板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建立并验证了靶板变形计算方法,获得了近场爆炸能量时序分配特性。提出了无量纲化的威力损伤因子,用以建立不同靶板的等效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基于效应靶的装药近场威力评估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近场爆炸范围内,随着爆炸距离增加,冲击波和气泡两个作用阶段的变形能比例为先快速减小再趋于平缓变化。与常规威力评估方法相比,效应靶评估方法更能体现装药水下近场爆炸威力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水下爆炸 近场 装药威力 评估 效应靶
下载PDF
球形微粒子近场辐射换热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勇 梁新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0-292,共3页
从偶极辐射理论出发,结合普朗克黑体辐射分布,推导出近场区热辐射分布。采用MC法模拟了两个纳米球形 村子的辐射换热,考察相天参数对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表明其辐射热流可比黑体辐射高8个数量级。其热流随间距的增 大急剧减小。小研究... 从偶极辐射理论出发,结合普朗克黑体辐射分布,推导出近场区热辐射分布。采用MC法模拟了两个纳米球形 村子的辐射换热,考察相天参数对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表明其辐射热流可比黑体辐射高8个数量级。其热流随间距的增 大急剧减小。小研究对于纳米粒子群的传热研究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微粒子 近场效应 辐射换热 MC法 辐射热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