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inuous estimates on the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magnitude by use of the near-field acceleration records 被引量:1
1
作者 Jun Li Xing Jin +1 位作者 Yongxiang Wei Hongcai Zhang 《Earthquake Science》 2013年第5期351-356,共6页
In this article, the seismic records of Japan's Kik-net are selected to measure the acceleration, displacement, and 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 of each seismic record within a certain time after P wave, then a contin... In this article, the seismic records of Japan's Kik-net are selected to measure the acceleration, displacement, and 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 of each seismic record within a certain time after P wave, then a continuous estimation is given on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magnitude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Wenchuan earthquake record is utilized to check th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magnitude continuous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eismic information, the biggest residual happens if the acceleration is adopted to fit earthquake magnitude, which may be caused by rich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 and large dispersion of peak value in acceleration record, the influence caused by the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if the 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 and peak displacement is adopted,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dispersion of earthquake magnitude obviously reduces, but it is easy for peak displacement to be affected by long-period drifting. In various components, the residual enlargement phenomenon at vertical direction is almost unobvious, thus it is recommended in this article that the 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 at vertical direction is preferred to estimate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magnitude. Through adopting Wenchuan strong earthquake record to check the method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t is found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quickly, stably, and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early warning magnitude of this earthquake, which shows that this method is completely applicable for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near-fieldacceleration record Effective peak value
下载PDF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near-fault vertical ground motion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bridges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新乐 窦慧娟 朱晞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7年第4期345-350,共6页
A wide variety of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records were collected from various tectonic environments worldwide and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eak value ratio and response spectrum ratio of the vertical to horizont... A wide variety of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records were collected from various tectonic environments worldwide and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eak value ratio and response spectrum ratio of the vertical to horizontal component of ground motion, focusing on the effect of earthquake magnitude, site conditions, pulse duration, and statistical compon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peak value ratio and response spectrum ratio are larger than the 2/3 value prescribed in existing seismic cod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ground motions is comparatively intricate.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the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on bridge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considering both the material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A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fault vertical ground motion peak value ratio spectrum ratio BRIDGE seismic response
下载PDF
300 MW供热机组低压缸零出力热力性能、调峰性能和经济性能分析
3
作者 范志强 焦晓峰 +1 位作者 魏超 张学镭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供热机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可有效提升机组供热能力和调峰深度。该文基于Ebsilon软件,建立300 MW供热机组抽凝工况和低压缸零出力工况的数学模型,从热力性能、调峰性能和经济性能三个维度对常规抽凝模式和低压缸零出力模式进行分析。结... 供热机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可有效提升机组供热能力和调峰深度。该文基于Ebsilon软件,建立300 MW供热机组抽凝工况和低压缸零出力工况的数学模型,从热力性能、调峰性能和经济性能三个维度对常规抽凝模式和低压缸零出力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压缸零出力模式能够有效增加机组的供热能力,并降低发电标准煤耗率,当主蒸汽量为957.6 t/h时,供热量比常规抽凝供热模式提高16.25%,发电标准煤耗率下降27.2 g/kWh。低压缸零出力模式下,虽然供热机组的电负荷不具备调节能力,但其最小电负荷低于常规抽凝供热模式,适宜参与电网的深度调峰。从净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当热负荷在162~310 MW时,应采用低压缸零出力模式进行供热;当热负荷在310~375 MW时,应采用抽凝模式进行供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供热 低压缸零出力 调峰
下载PDF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强 傅益霖 +1 位作者 彭春 刘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业、产业等园区是碳排放集中区域,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是四川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四川省碳排放的主要特点是: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业、产业等园区是碳排放集中区域,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是四川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四川省碳排放的主要特点是: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工业是碳排放的核心产业领域;煤炭消费碳排放量占据主导地位;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正在逐年提高。为了推动和优化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应通过实施园区差异化建设、推动产业低碳转型、重视降碳技术研发应用、数字赋能碳排管理、积极布局生态碳汇等举措,不断推动四川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低碳 近零碳排放 产业园 四川省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和脉冲特征的统计分析
5
作者 张尚荣 何佳蔓 +1 位作者 唐响 熊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062,共12页
为进一步了解近断层地震动的显著竖向特性和速度脉冲特性,基于NGA-West2强地面运动数据库选取1706组强地震动记录,研究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aV/aH的总体分布特征,并探讨了aV/aH随矩震级MW、断层距Rjb、场地类别和断层类型变化的... 为进一步了解近断层地震动的显著竖向特性和速度脉冲特性,基于NGA-West2强地面运动数据库选取1706组强地震动记录,研究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aV/aH的总体分布特征,并探讨了aV/aH随矩震级MW、断层距Rjb、场地类别和断层类型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Baker脉冲识别方法选取出140组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并提取出每条地震动记录的脉冲周期Tp和速度脉冲峰值PGVp,研究其脉冲参数随矩震级MW和断层距Rjb变化的统计规律及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近断层加速度峰值比aV/aH与地震动参数密切相关,其概率分布呈极值Ⅱ型分布;脉冲周期Tp随矩震级的增大而增大,与场地条件的相关性较弱,脉冲周期Tp经验模型与Shahi和Baker模型在大震级范围内的差异小,且差异随矩震级的增大而减小,说明可忽略是否区分脉冲类型对脉冲周期随矩震级的定量关系的影响;速度脉冲峰值PGVp的大幅值主要出现在大震区和毗邻发震断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竖向地震动 加速度峰值比 脉冲参数 地震动参数
下载PDF
亚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近零深度调峰蓄释热计算及实践
6
作者 杨凤玲 张普森 +3 位作者 张圆圆 赵明 贾阳杰 张培华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84,共8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焖炉压火方式参与近零深度调峰为基础,建立一套近零深度调峰蓄释热量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多次进行近零深度调峰提供指导。基于对亚临界CFB机...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焖炉压火方式参与近零深度调峰为基础,建立一套近零深度调峰蓄释热量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多次进行近零深度调峰提供指导。基于对亚临界CFB机组在近零深度调峰过程中锅炉各有蓄热能力部分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套针对CFB近零深度调峰过程中蓄释热量的计算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山西省某300 MW亚临界CFB机组的近零深度调峰运行实践。应用计算方法得出,锅炉视在蓄热总量为415.5 GJ,其中浇注层、金属壁、床料载体、汽水、烟气视在蓄热量分别为205.6、140.4、32.7、11.1、36.8 GJ。汽轮机做有效功的总热耗量为65.2 GJ,锅炉本体散热为6.1 GJ,数据展示了各蓄热部分随近零深度调峰过程的下降趋势。该计算方法实现了对亚临界循环流化床蓄释热量的量化计算,为后续预测指导近零深度调峰时长,研究锅炉的严密性和传热特性,以及为获得更多蓄热量提升蓄热效率和改善锅炉性能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CFB 近零 深度调峰 蓄释热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波长标准物质的研制
7
作者 张振元 陈新华 +2 位作者 冯国进 张巧香 郑春弟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2-1048,共7页
为拓宽标准物质波段范围,采用物化性能稳定的掺杂有镨钕稀土元素的玻璃作为可见波长的标准物质的原材料,同时采用物化性能稳定的聚苯乙烯片(厚度1 mm)作为近红外波长的标准物质的原材料,利用二者互不影响的特点,并且将其叠加使用会拓展... 为拓宽标准物质波段范围,采用物化性能稳定的掺杂有镨钕稀土元素的玻璃作为可见波长的标准物质的原材料,同时采用物化性能稳定的聚苯乙烯片(厚度1 mm)作为近红外波长的标准物质的原材料,利用二者互不影响的特点,并且将其叠加使用会拓展波段范围,由此研制了可见近红外波长标准物质。以F检验法对样品的均匀性进行了检验,用线性拟合法对样品的稳定性进行考察,通过溯源至国家基标准的方式解决了溯源性,确定了标准物质中的波段范围为430 nm~2 550 nm,不确定度为0.1 nm~1.0 nm。弥补了当前标准物质中波段范围覆盖太窄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波长 标准物质 吸收峰 测量不确定度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统计特性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明珂 袁万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7,共8页
为研究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特性,本文对PEER数据库中1202组近场强震的地震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PGAv/PGAh、反应谱之比Sav(T)/Sah(T)、竖向水平峰值到达时间的特性。讨论了PGAv/PGAh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 为研究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特性,本文对PEER数据库中1202组近场强震的地震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PGAv/PGAh、反应谱之比Sav(T)/Sah(T)、竖向水平峰值到达时间的特性。讨论了PGAv/PGAh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源机制的关系,并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拟合不同场地条件、不同震源机制的PGAv/PGAh分布;对比了不同断层距、不同场地条件Sav(T)/Sah(T)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近场强震水平竖向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和到达时间上的相关性,并对结构分析过程中竖向地震动的选择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源机制都会影响近场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断层距小、走滑断层、场地条件差都易产生较大的竖向地震动;断层距小、场地条件差时,地震动竖向分量高频成分越强,断层距大、场地条件好,竖向地震动低频成分越强;竖向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与到达时间和两正交水平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与到达时间的几何平均数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 加速度峰值比 反应谱比 加速度峰值到达时间 断层距 场地 震源机制
下载PDF
社区近零碳转型要求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优化研究
9
作者 池飞帆 刘名瑞 +2 位作者 程俊溢 靳慧 罗超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17,共8页
社区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载体,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可以在交通出行、建筑物能源消耗等方面对其规划建设进行约束,引导社区低碳化转型。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导社区规划建设的主要依据,但其编制内容、编制模式与成果应用未能很好地适应社区... 社区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载体,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可以在交通出行、建筑物能源消耗等方面对其规划建设进行约束,引导社区低碳化转型。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导社区规划建设的主要依据,但其编制内容、编制模式与成果应用未能很好地适应社区低碳化转型的需要。立足“双碳”总体目标,开展社区低碳化转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优化研究,提出规划编制内容、规划编制模式、规划管控模式等方面的优化建议,以推动社区规划建设近零碳转型,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规划 近零碳 控制性详细规划 碳达峰 碳中和
下载PDF
强震近场加速度峰值比和反应谱统计分析 被引量:43
10
作者 周正华 周雍年 赵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18,共4页
本文对国内外数十次强地震的近场加速度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 ,给出了近场加速度峰值比及反应谱的统计结果 。
关键词 加速度峰值比 反应谱 地震 抗震设计 工程结构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地面运动峰值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辉 慎丹 +2 位作者 倪永军 朱晞 杨庆山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87,98,共6页
研究近断层区域地震动的峰值衰减规律,可以为近断层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关键性基础数据.基于包括中国"5.12"汶川地震在内的全球23次地震事件中的338条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引入考虑震级和断层距影响的地震... 研究近断层区域地震动的峰值衰减规律,可以为近断层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关键性基础数据.基于包括中国"5.12"汶川地震在内的全球23次地震事件中的338条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引入考虑震级和断层距影响的地震动衰减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及峰值位移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近断层区域地震动峰值的衰减关系.与其他学者所提出的衰减关系的对比表明,文中提出的峰值衰减模型可更准确地揭示近断层区域地震动峰值的衰减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近断层 峰值 衰减规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速度、位移峰值衰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冯启民 邵广彪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9,24,共8页
在全球范围内选取6.0≤Mw≤7.6、震源深度H≤20km且断层距df≤40km的地震动速度和位移峰值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确定了PGV和PGD的近断层研究区域分别为20km和15km。认为两水平分量为2条独立数据,在各自研究区域分别得到由366条PGV和26... 在全球范围内选取6.0≤Mw≤7.6、震源深度H≤20km且断层距df≤40km的地震动速度和位移峰值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确定了PGV和PGD的近断层研究区域分别为20km和15km。认为两水平分量为2条独立数据,在各自研究区域分别得到由366条PGV和265条PGD数据组成的数据库;其中水平方向分为硬土和软土2类场地,竖向只考虑土层场地,利用作者前文已提出的近断层地震动衰减模型和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分析,得到PGV和PGD随断层距和震源深度变化的衰减曲面,分析了水平、竖向以及竖向与水平比值的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地震动速度峰值(PGV) 地震动位移峰值(PGD) 衰减规律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频谱衰减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贺秋梅 李小军 +2 位作者 董娣 李亚琦 杨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14-2023,共10页
计算分析了333组震中距小于40 km的欧洲及其毗邻地区的近场强震动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和3种频谱周期参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场地类别、震级、震中距等因素对近场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特征,并统计给出了不同类别场地和震级档的近场地震动... 计算分析了333组震中距小于40 km的欧洲及其毗邻地区的近场强震动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和3种频谱周期参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场地类别、震级、震中距等因素对近场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特征,并统计给出了不同类别场地和震级档的近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周期的衰减关系。结果表明:震中距是影响近场强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特性的重要因素,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近场强震动峰值加速度逐渐减小;特征周期参数基本上满足随着震中距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且场地越软这一趋势越明显;因为近场地震动的复杂性,场地类别和震级对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有一定的影响,但具有不确定性。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的加速度峰值比均值为0.60,但约有1/3的强地震动记录加速度峰值比大于2/3;竖向地震动的特征周期约为水平向地震动的0.8倍,且场地越软该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 峰值加速度 特征周期 竖向地震动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新乐 王瀑 +1 位作者 窦慧娟 杜蓬娟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73-75,共3页
在收集了世界范围内自由场地的近断层地震记录基础上,综合考虑台站场地和震级的差别,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的衰减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与实际记录进行了比较,发现场地和震级的共同作用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影响是显著的... 在收集了世界范围内自由场地的近断层地震记录基础上,综合考虑台站场地和震级的差别,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的衰减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与实际记录进行了比较,发现场地和震级的共同作用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影响是显著的,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峰值加速度 断层距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重要参数的识别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明 谢礼立 翟长海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在拟合或合成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研究中,速度等效脉冲中的参数需要依据实际地震动确定,因此,如何从地震动中识别这些参数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已有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的识别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均具有局限... 在拟合或合成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研究中,速度等效脉冲中的参数需要依据实际地震动确定,因此,如何从地震动中识别这些参数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已有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的识别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均具有局限性,尤其是对于不规则地震动。提出了基于平滑后的地震动识别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的方法,并验证了这种识别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识别方法可以克服以往方法的局限性,可以实现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识别的程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脉冲周期 脉冲速度峰值 识别方法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的加速度峰值比和反应谱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倪永军 朱晞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以近年来发生的主要地震中获得的大量地震记录为基础,并按照断层距和场地进行了分类.对竖向加速度与水平向加速度记录的峰值比的统计分析表明,近断层(断层距为0~15km)和中等断层距(断层距为15~30km)实际地震记录的加速度峰值比的统计... 以近年来发生的主要地震中获得的大量地震记录为基础,并按照断层距和场地进行了分类.对竖向加速度与水平向加速度记录的峰值比的统计分析表明,近断层(断层距为0~15km)和中等断层距(断层距为15~30km)实际地震记录的加速度峰值比的统计结果大于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取值,远断层(断层距为30~60km)记录的加速度峰值比的统计结果接近于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规定;对水平加速度记录的反应谱统计分析表明,硬场与中等场记录计算的动力放大系数均值谱在大于0.2s的周期范围内高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谱值,而与UBC97的设计谱值相当,我国现行规范的设计谱应用于近断层地区的硬场和中等场可能偏于不安全;软场记录计算的动力放大系数均值谱与我国现行设计规范的谱值相当,而远小于UBC97的设计谱值,UBC97规范的软场设计谱可能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 加速度峰值比 反应谱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基于谱匹配的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建平 魏世龙 张鑫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9-157,共9页
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输入是进行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首先选取实际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记录各20条,并运用谱匹配方法对其进行目标设计谱匹配,得到谱匹配后的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记录各20条。选择地震动最大峰值速度(PGV)和... 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输入是进行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首先选取实际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记录各20条,并运用谱匹配方法对其进行目标设计谱匹配,得到谱匹配后的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记录各20条。选择地震动最大峰值速度(PGV)和结构基本周期对应加速度反应谱S_a(T_1)值为强度指标,输入4组地震动记录,对一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别进行单一地震动强度水平的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多重地震动强度水平的增量动力分析,提取工程需求参数如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进而分析反映谱匹配效果的偏差指标和工程需求参数的离散性及其与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相关性。最后,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了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易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工程需求参数分析结果与PGV的相关性明显优于与S_a(T_1)的相关性;输入谱匹配后的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记录,工程需求参数分析结果的离散性明显降低且最大层间位移角无明显偏差;以PGV为强度指标,相同PGV时远场地震动引起的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较大,而以S_a(T_1)为强度指标,相同S_a(T_1)时则是近场地震动引起的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较大;结构倒塌前,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各损伤状态对应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较大,达到倒塌状态时,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峰值速度 近场地震动 偏差 离散性 相关性 易损性
下载PDF
西藏努日铜多金属矿床蚀变矿物的近红外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锦荣 吕新彪 +5 位作者 黄照强 孙赫 秦志平 邹睿馨 范兴炉 黄啸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西藏努日大型铜多金属矿床蚀变作用强烈,主要蚀变类型包括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等。其中,绿泥石—绢云母类蚀变与深部斑岩体热液矿化作用密切相关。通过对20个钻孔岩心开展系统的近红外光谱测量,准确地鉴定了蚀变矿物类型、近... 西藏努日大型铜多金属矿床蚀变作用强烈,主要蚀变类型包括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等。其中,绿泥石—绢云母类蚀变与深部斑岩体热液矿化作用密切相关。通过对20个钻孔岩心开展系统的近红外光谱测量,准确地鉴定了蚀变矿物类型、近红外性质,计算了样品白云母族矿物结晶度指数等,定量地研究了蚀变作用的强度。结果表明,绿泥石光谱波长值与铜钨钼矿化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铁镁绿泥石与成矿关系密切;白云母族矿物光谱波长值与铜钨钼矿化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其中钠云母与成矿关系明显;钠云母光谱结晶度指数越大,矿物形成温度越高,越接近含矿热液活动中心,矿化作用越强。在今后努日矿区深部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找矿勘查中,应系统地开展近红外光谱测量,准确鉴别蚀变矿物、结合结晶度指数的指标来判断含矿热液活动中心,以指导勘查工程的布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努日矿区 近红外光谱 吸收峰位 铜多金属矿 热液中心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加速度峰值衰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邵广彪 冯启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7,共8页
提出了近断层地面运动的衰减模型,对全球范围内6.0≤MW≤7.6且震源深度均小于20km的636条地震动加速度峰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本文研究的近断层区域为断层距25km,利用此范围内的440条记录进行了近断层加速度衰减规律的研究。水平地... 提出了近断层地面运动的衰减模型,对全球范围内6.0≤MW≤7.6且震源深度均小于20km的636条地震动加速度峰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本文研究的近断层区域为断层距25km,利用此范围内的440条记录进行了近断层加速度衰减规律的研究。水平地震记录分为硬土和软土两种场地类型,竖向地震记录只考虑土层场地,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分析,得到PGA随断层距和震源深度变化在不同震级处形成的衰减曲面,分析了近断层处水平、竖向的PGA以及竖向与水平PGA之比(V/H)的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地面运动 加速度峰值 衰减规律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场预测——以长春市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盛俭 薄景山 +1 位作者 佴磊 邹春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3,共6页
断层带附近地震动场分布的研究,是当前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断层地震动场的分布对在断层附近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不仅是提供地震动输入,也是确定建设场地避让范围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区域地震构造背景分析、目标断层活动... 断层带附近地震动场分布的研究,是当前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断层地震动场的分布对在断层附近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不仅是提供地震动输入,也是确定建设场地避让范围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区域地震构造背景分析、目标断层活动性鉴定、地震危险性评价为基础,结合断层探测结果,利用统计经验关系等最终确定发震断层,并建立相应的震源模型。采用显式有限元和并行计算技术计算目标区域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利用有限断层随机合成的方法,计算高频地震动。将低频和高频地震动合成为目标区域内的宽频带地震动时程。对局部特殊场地条件地区,基于场地调查和勘探的数据,利用等效线性化等方法进行一维土层的非线性反应计算,给出这些特殊场地的宽频带地震动时程。最后,根据地震动时程获得设定地震发生时,目标区域的峰值加速度分布预测图和相应的反应谱。以长春市为例预测了在设定地震发生时,近断层地震动场的分布情况。当长春尖山子—卡伦断层发生6.0级地震时,潜在破坏性地震动的影响范围集中在附近,沿断层走向分布。加速度峰值沿断层垂直变化,主要为90 Gal~140 Gal。只是在长春市南部加速度峰值达到200 Gal。本研究的预测结果具备断层附近地震动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符合当前对断层附近地震动的基本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地震动 有限元 加速度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