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Angular Glint of Targets in the Near-Zone 被引量:2
1
作者 XIA Yingqing TIAN Huamei +2 位作者 DUAN Zhiguo WU Ling XU Pengge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3期481-484,共4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analyze and calculate the angular glint of targets. By parting the target to very small size cells, using high-frequency approximation, the near-field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is cal...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analyze and calculate the angular glint of targets. By parting the target to very small size cells, using high-frequency approximation, the near-field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scattering from complex targets and environments (SCTE) system, and the angular glint is calculated by the phase gra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gular glint can be calculated exactly in the SCTE system, and this method is correct and efficient. In the near-zone, the far-field theory is not applicable and the angular glint should be calculated by the near-field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 angular glint near-zone
下载PDF
Bearing splitting and near-surface source ranging in the direct zone of deep water 被引量:7
2
作者 吴俊楠 周士弘 +2 位作者 彭朝晖 张岩 张仁和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77-84,共8页
Sound multipath propag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arget loca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in different acoustical zones of deep water.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 multipath characteristics in deep water, the Northwest ... Sound multipath propag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arget loca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in different acoustical zones of deep water.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 multipath characteristics in deep water, the Northwest Pacific Acoustic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2015. A low-frequency horizontal line array towed at the depth of around 150 m on a receiving ship was used to receive the noise radiated by the source ship. During this experiment, a beating-splitting phenomenon in the direct zone was observed through conventional beamforming of the horizontal line array within the frequency band 160 Hz- 360 Hz. In this paper, this phenomenon is explained based on ray theory. In principle, the received signal in the direct zone of deep water arrives from two general paths including a direct one and bottom bounced one, which vary considerably in arrival angles. The split bearings correspond to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se two paths. The beating-splitting phenomenon is demonstr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bearing-time record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y are well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Then a near-surface source ranging approach based on the arrival angles of direct path and bottom bounced path in the direct zone is presented as an application of bearing splitting and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Finall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ranging approach for an underwater source within several hundred meters in depth in the direct zone is also analyzed and demonstrated by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zone deep water bearing splitting near-surface source ranging
下载PDF
宜宾乡镇级密集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及地震信号分析
3
作者 任晓崧 王泽亚 +2 位作者 杨健 任广震 宗刚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3期76-85,共10页
在宜宾建设地震监测台网,布置在地震多发区域的八个台站形成乡镇级密集地震监测台网。与传统强震台阵不同,各台站均包含地面测点和邻近多层学校建筑楼层测点。共获取136次地震诱发的地面及楼层信号共约2000条,根据信号特点大致分为震中... 在宜宾建设地震监测台网,布置在地震多发区域的八个台站形成乡镇级密集地震监测台网。与传统强震台阵不同,各台站均包含地面测点和邻近多层学校建筑楼层测点。共获取136次地震诱发的地面及楼层信号共约2000条,根据信号特点大致分为震中区、近区、远区和超远区四类信号。震中区和近区信号数据量最多,为强地面和楼层加速度数据,其中震中距小于10 km的震中区信号地面及建筑楼层信号共56条。选取了代表性的数据,分析了地面平均反应谱特征,给出了地面加速度峰值随震中距的衰减曲线。还对地面和/或楼层信号峰值相对较小的超远区信号、远区信号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 密集台网 震中区信号 近区信号 平均反应谱
下载PDF
穿越活动断裂带深埋隧道围岩地震响应分析
4
作者 孙红林 肖遥 +3 位作者 刘府生 申玉生 张翔玮 邓棣文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5期66-78,共13页
西南艰险山区道路和铁路隧道工程占比大,存在着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活动频发的特点,还存在隧道工程与活动断裂小角度穿越的工程问题,且近场地震对不同埋深的围岩影响不同,因而活动断裂近场地震对隧道工程顺利施工和安全运营存在... 西南艰险山区道路和铁路隧道工程占比大,存在着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活动频发的特点,还存在隧道工程与活动断裂小角度穿越的工程问题,且近场地震对不同埋深的围岩影响不同,因而活动断裂近场地震对隧道工程顺利施工和安全运营存在显著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基于国内外发生的多次灾难性地震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分析归纳了历史地震震级对穿越发震断裂隧道围岩(围岩埋深、岩性和级别)破坏的影响规律。其次,结合活动断层等特性,获取了能够反映区域断层特征和脉冲特性的地震动记录。最后,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研究了活动断裂近场地震对深埋隧道工程围岩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埋深的增加使得隧道围岩更加稳定,对于隧道围岩的塑性变形有抑制作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走势基本相同,断层段隧道围岩应力均大于普通围岩段。IV级及以下围岩在200 m埋深、PGA在0.3g以上时发生了较大的位移和应力响应。响应水平随着PGA的增大而增加,PGA从0.2g到0.39g的过程中有一个较大的增加,增幅接近50%,此过程是隧道产生塑性变形的主要过程,塑性区面积也随着PGA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因而在穿越活动断裂深埋隧道需认真考虑其近场地震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隧道抗震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近场地震 隧道围岩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射孔完井近井地带聚合物溶液剪切降黏规律研究
5
作者 陈涛平 孙文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9期962-968,共7页
为了确定射孔完井近井地带聚合物溶液剪切降黏规律,应用等效剪切控制体物理模型,研究注入强度、聚合物溶液浓度、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渗流距离等对聚合物溶液剪切降黏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的无量纲视黏度(实测值与初始值之... 为了确定射孔完井近井地带聚合物溶液剪切降黏规律,应用等效剪切控制体物理模型,研究注入强度、聚合物溶液浓度、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渗流距离等对聚合物溶液剪切降黏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的无量纲视黏度(实测值与初始值之比)随渗流距离的增加整体呈对数递减,聚合物溶液流经射孔完井近井地带时,其黏度损失主要发生在射孔孔壁附近。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出真实反映无量纲视黏度与渗流距离内在客观规律的关系式,揭示出剪切降解造成的聚合物溶液黏度损失的大小是由渗流过程中能量损失(压降)的大小决定的,该拟合关系式也可用于剪切作用下油层远处聚合物溶液黏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完井 近井地带 聚合物溶液 剪切降黏 渗流规律
下载PDF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强 傅益霖 +1 位作者 彭春 刘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业、产业等园区是碳排放集中区域,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是四川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四川省碳排放的主要特点是: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业、产业等园区是碳排放集中区域,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是四川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四川省碳排放的主要特点是: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工业是碳排放的核心产业领域;煤炭消费碳排放量占据主导地位;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正在逐年提高。为了推动和优化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应通过实施园区差异化建设、推动产业低碳转型、重视降碳技术研发应用、数字赋能碳排管理、积极布局生态碳汇等举措,不断推动四川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低碳 近零碳排放 产业园 四川省
下载PDF
射孔完井近井地带等效剪切控制体物理模型
7
作者 陈涛平 孙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119-12126,共8页
为研究地层对含聚液体的剪切降解作用,应用ANSYS软件求解了射孔完井近井地带的压力场和速度场分布,并用MATLAB对压力场和速度场数据进行后处理,划分出10段射孔孔眼控制体,计算各控制体内等压面上的平均流速和各等压面沿流线轨迹到射孔... 为研究地层对含聚液体的剪切降解作用,应用ANSYS软件求解了射孔完井近井地带的压力场和速度场分布,并用MATLAB对压力场和速度场数据进行后处理,划分出10段射孔孔眼控制体,计算各控制体内等压面上的平均流速和各等压面沿流线轨迹到射孔孔壁距离,得出各段孔眼控制体内渗流速度随流线轨迹上渗流距离的变化关系。通过变直径、等直径岩心组合物模实验,测试了各段孔眼控制体内沿流线轨迹不同渗流距离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用流量加权法计算出了整个射孔孔眼控制区域聚合物溶液黏度保留率,按照等效剪切原理确定了射孔孔眼等效剪切控制体的位置及参数,研制了射孔孔眼等效剪切控制体物理模型,该模型在定排量条件下即可准确模拟射孔完井近井地带的变速渗流场对含聚液体的剪切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完井 近井地带 剪切降黏 渗流规律 聚合物溶液流变性
下载PDF
旅游景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逻辑与路径研究
8
作者 马谊妮 龙海雯 姜芹春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4-101,共8页
围绕“双碳”目标促进行业节能减排,是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已有多地开展近零碳景区示范工程建设,但存在概念模糊、遴选标准缺失、建设路径不清晰、政策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制定规范统一的近零碳排放示范景区遴选标... 围绕“双碳”目标促进行业节能减排,是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已有多地开展近零碳景区示范工程建设,但存在概念模糊、遴选标准缺失、建设路径不清晰、政策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制定规范统一的近零碳排放示范景区遴选标准,从景区类型出发探索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以政策引领和市场激励促进景区从门票经济向碳票经济转型,对接旅游新需求构建绿色消费场景是近零碳排放景区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建设路径
下载PDF
近地小行星远距离逆行轨道监测布局与效能评估
9
作者 张嵬 李润道 +3 位作者 施晓廉 武迪 袁渊 王伟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4,共11页
针对近地小行星地基监测系统对日不可见盲区限制、监测体系发现与编目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天基远距离逆行轨道4星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据此定量化分析了天基监测系统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能力,建立了配套的效能评估模型,给出了对应评估软件... 针对近地小行星地基监测系统对日不可见盲区限制、监测体系发现与编目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天基远距离逆行轨道4星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据此定量化分析了天基监测系统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能力,建立了配套的效能评估模型,给出了对应评估软件的实现流程,按照可见光和红外谱段完成了各要素整合后得到评分。通过分析评估,印证了远距离逆行轨道监测布局对地基监测系统不可见盲区全时可见的补偿效能,以及对目标发现编目能力的提升,可为后续天基监测体系的建设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行星 天基监测 远距离逆行轨道 系统布局 盲区补偿 效能评估
下载PDF
近井地带高含水饱和度对火驱开发效果影响的实验
10
作者 李鑫 赵仁保 +4 位作者 孙梓齐 门子阳 何金堂 朱智辉 袁元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7,共9页
火驱技术是注蒸汽开发后的有效接替技术,然而注蒸汽后近井地带储层形成的高含水饱和度对火驱的点火、火线推进和开采效果的影响尚未明确。利用燃烧管实验装置将高含水饱和度的油砂填充到注气端附近,以模拟近井地带储层的高含水饱和度,... 火驱技术是注蒸汽开发后的有效接替技术,然而注蒸汽后近井地带储层形成的高含水饱和度对火驱的点火、火线推进和开采效果的影响尚未明确。利用燃烧管实验装置将高含水饱和度的油砂填充到注气端附近,以模拟近井地带储层的高含水饱和度,并研究了近井地带储层的高含水饱和度对火驱的点火、火线推进特征及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井地带储层的含水饱和度高达91.7%时,依然可以实现成功点火,形成有效驱替。近井地带储层的水能起到蒸汽驱油作用,加快火线的推进速度,缩短油墙的形成时间,从而导致火驱受效时间提前,但也会降低火驱过程中的燃料消耗量和氧气利用率,导致火线前缘的燃烧效果变差和原油采收率的降低。研究成果可为蒸汽吞吐后转火驱技术的现场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技术 蒸汽吞吐 含水饱和度 燃烧效果 火线前缘 近井地带
下载PDF
基于潜标观测的黑潮-亲潮混合区近惯性能量季节变化特征研究
11
作者 范中祥 孙冰溶 陈朝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305,共13页
近惯性内波广泛存在于全球海洋,是维持深层海洋跨等密度面湍流混合及海洋层结的重要能量来源。基于黑潮-亲潮混合区的多年深海潜标数据,分析了:(1)该海域近惯性内波及其能量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2)上层和深层近惯性运动的频率、... 近惯性内波广泛存在于全球海洋,是维持深层海洋跨等密度面湍流混合及海洋层结的重要能量来源。基于黑潮-亲潮混合区的多年深海潜标数据,分析了:(1)该海域近惯性内波及其能量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2)上层和深层近惯性运动的频率、波数谱及垂向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存在丰富的近惯性动能,无论海洋上层还是深层均呈现显著的冬季强、夏季弱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12~2月)上层的近惯性能量可占全年能量的41%,深层近惯性信号同样显著,同潮汐信号相当。平板模型分析表明,该区域近惯性动能的季节循环特征主要受风场的季节变化所主导,同时受到黑潮延伸体流轴的摆动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亲潮混合区 近惯性内波 季节变化 潜标观测
下载PDF
深海会聚区声场多途时延差分析及声源距离估计
12
作者 徐嘉璘 郭良浩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51,共15页
深海会聚区声道由于传播损失低因而具有传播距离远的优势,对实现近海面目标远程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虚源理论,推导了深海会聚区的多途到达时延结构,给出了会聚区内不同声线路径的时延差曲线随接收深度变化的近似表达式;通... 深海会聚区声道由于传播损失低因而具有传播距离远的优势,对实现近海面目标远程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虚源理论,推导了深海会聚区的多途到达时延结构,给出了会聚区内不同声线路径的时延差曲线随接收深度变化的近似表达式;通过分析时延差曲线与声源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多途时延差估计深海会聚区近海面声源距离的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原理的正确性,南中国海实验结果表明:当收发距离在42-52 km时,会聚区爆炸声源距离估计结果同实际爆炸距离吻合较好,估计误差为0.6%-6.1%,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会聚区 多途时延结构 被动定位 近海面声源 大接收深度
下载PDF
临近地铁及110 kV电缆通道保护区围护桩施工技术
13
作者 耿军 罗国昭 王平峰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10期46-50,共5页
主要基于杭州市某市政公路工程实例对临近地铁段、临近110 kV电缆通道保护区围护桩施工技术进行总结,针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地基承载力弱,与地铁隧道和110 kV电缆保护区距离较近等问题,提供了一种临近地铁及110 kV电缆通道保护区围护桩施... 主要基于杭州市某市政公路工程实例对临近地铁段、临近110 kV电缆通道保护区围护桩施工技术进行总结,针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地基承载力弱,与地铁隧道和110 kV电缆保护区距离较近等问题,提供了一种临近地铁及110 kV电缆通道保护区围护桩施工技术,既解决在复杂地质下围护桩的施工,还可减弱施工时对既有构筑物及周边管线的影响,保证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及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地铁 110 kV电缆通道保护区 地铁监测 位移监测
下载PDF
无条件稳定的交替方向隐式FDTD算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波 高本庆 +1 位作者 薛正辉 胡沥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5期437-440,461,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FDTD算法———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法 (ADI FDTD)。该方法采用求解微分方程的交替方向隐格式改造了FDTD算法 ,使其能无条件稳定 ,从而极大地节约计算时间 ,成为一种计算时域电磁场分布的高效算法。同时 ,首次尝试利... 介绍了一种新的FDTD算法———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法 (ADI FDTD)。该方法采用求解微分方程的交替方向隐格式改造了FDTD算法 ,使其能无条件稳定 ,从而极大地节约计算时间 ,成为一种计算时域电磁场分布的高效算法。同时 ,首次尝试利用ADI FDTD方法结合时域近远场变换技术计算天线方向图。数值实验的结果和传统FDTD方法及理论值进行了对比 ,数值结果一致性较好 ,并节约了运算所占用的资源 ,提高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法 ADI-FDTD FDTD 近远场交换 方向图
下载PDF
一种基于超声TOFD法的近表面缺陷检测模式 被引量:29
15
作者 迟大钊 刚铁 +2 位作者 姚英学 袁媛 盛朝阳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28,114,共4页
针对常规超声TOFD法存在近表面检测盲区的问题,提出一种纵波三次反射的TOFDW检测模式.分析了TOFDW模式的声传播特性,并阐明了该模式的检测原理.通过人工缺陷检测,研究了该模式检测信号和图像特征及检测灵敏度和精度.对实际焊缝进行了检... 针对常规超声TOFD法存在近表面检测盲区的问题,提出一种纵波三次反射的TOFDW检测模式.分析了TOFDW模式的声传播特性,并阐明了该模式的检测原理.通过人工缺陷检测,研究了该模式检测信号和图像特征及检测灵敏度和精度.对实际焊缝进行了检测,并通过破坏性试验对无损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TOFDW模式能够识别常规模式下无法辨别的近表面缺陷,可有效检测到埋藏深度1.0 mm的人工缺陷;同时,该模式具有较高的量化测量精度,近表面人工缺陷埋藏深度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不超过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衍射时差法 近表面盲区 缺陷检测
下载PDF
PVDF传感器在爆炸近区超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任新见 陈虎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凝聚相炸药爆炸产生强冲击波、电磁脉冲和光热效应,爆炸近区测试环境非常复杂,常规压阻式硅压力传感器难于满足测试要求。为准确测量装药近区爆炸参数给工程防护结构的爆炸毁伤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基于PVDF压电薄膜制作压力传感器,采用分... 凝聚相炸药爆炸产生强冲击波、电磁脉冲和光热效应,爆炸近区测试环境非常复杂,常规压阻式硅压力传感器难于满足测试要求。为准确测量装药近区爆炸参数给工程防护结构的爆炸毁伤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基于PVDF压电薄膜制作压力传感器,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自制传感器进行标定;进行TNT化爆试验对自制PVDF传感器测试效果进行考核,并提取试验结果与AutoDyn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对比表明:测量值与计算值偏差小于10%,爆炸近区超压的试验测量可采用防干扰处理后的PVDF压电传感器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SHPB 爆炸近区 冲击波 压电常数
下载PDF
近井地带解堵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伟翰 颜红侠 +1 位作者 王世英 方芬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1-384,共4页
基于17篇期刊文献综述了国内目前应用和研究的三大类油井近井地带解堵技术(不包括生物法),简介了各个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概况。第一类为化学法,包括常规酸液和各种缓速酸液处理法。第二类为物理法,包括蒸汽吞吐、电磁加热、多脉... 基于17篇期刊文献综述了国内目前应用和研究的三大类油井近井地带解堵技术(不包括生物法),简介了各个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概况。第一类为化学法,包括常规酸液和各种缓速酸液处理法。第二类为物理法,包括蒸汽吞吐、电磁加热、多脉冲高能气体压裂、低频电脉冲、人工地震、高压水射流、水力振动、声波超声波及其他技术(层内燃烧和层内爆炸)。第三大类为物理化学法,包括热化学及各种联合解堵技术。参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堵 近井地带 油气井 增产措施 工艺技术 综述
下载PDF
1992~1996年我国小麦叶锈菌毒性动态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万权 秦庆明 +1 位作者 陈扬林 晏思白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利用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小麦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鉴别寄主,监测来自我国12个省(市、区)的499份叶锈标样。结果表明:(1)在发现的诸多致病类型(毒性基因组合)中,PHT出现频率较高(26.6%),为优势类型,其... 利用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小麦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鉴别寄主,监测来自我国12个省(市、区)的499份叶锈标样。结果表明:(1)在发现的诸多致病类型(毒性基因组合)中,PHT出现频率较高(26.6%),为优势类型,其余类型的出现频率均在7.4%以下;(2)毒性基因V2a、V9、V15、V19、V20、V24、V28、V29、V37、V38和V13+3Ka的出现频率小于30%,V2b、V18、V25、V27+31和V33+34的出现频率在30%~60%之间,其对应的抗性基因可视为我国小麦叶锈菌的有效抗病基因;(3)不同生态区的叶锈菌株,毒性基因(或基因组合)的组成特点、出现频率及多样性等差异较大。文中建议采用“固定鉴别基因+辅助鉴别基因”的复合鉴定系统,并对小麦抗叶锈病生态育种及抗锈基因分区部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毒性 区系 近等基因系
下载PDF
聚合物近井地带剪切模拟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薛新生 张健 +2 位作者 舒政 杨光 赵文森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6,共5页
按照"剪切介质相同或相似、剪切方式相同、剪切距离相等和剪切速度相同"的设计思路与原则,设计并研制了一种聚合物近井地带剪切模拟装置。采用渤海某油田注聚井实施聚合物氮气举升返排的聚合物及油藏条件、注聚工艺参数对该... 按照"剪切介质相同或相似、剪切方式相同、剪切距离相等和剪切速度相同"的设计思路与原则,设计并研制了一种聚合物近井地带剪切模拟装置。采用渤海某油田注聚井实施聚合物氮气举升返排的聚合物及油藏条件、注聚工艺参数对该模拟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拟装置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且与矿场实际结果吻合度较高,可以有效模拟聚合物溶液在近井地带实际的剪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近井地带 剪切 模拟装置 装置设计 实验验证
下载PDF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8.7级大地震构造背景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杰 高祥林 +1 位作者 陈国光 周本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4-331,共8页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西北近海8.7级大地震,是一次浅源的海沟俯冲型板间地震。震中位于印尼-美拉尼西亚板块边界构造带的西北端,2004年沿该带发生的8次M≥7地震显示总体由东向西迁移的特征,表明它们具有相互联系的统一动力过程。这...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西北近海8.7级大地震,是一次浅源的海沟俯冲型板间地震。震中位于印尼-美拉尼西亚板块边界构造带的西北端,2004年沿该带发生的8次M≥7地震显示总体由东向西迁移的特征,表明它们具有相互联系的统一动力过程。这些板间地震的发生与该地处于几个板块汇聚地带和较大的板块运动速率有关,它们导致了强烈而复杂的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亚陆块的低角度俯冲,在俯冲带浅部形成积累应变能的巨大闭锁区,它的突然破裂和大尺度滑动是造成印尼8.7级大地震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年12月 印度尼西亚 大地震 初步分析 构造背景 板块边界 动力过程 相互联系 运动速率 板间地震 构造活动 构造变形 澳大利亚 形成积累 直接原因 构造带 低角度 东南亚 印度洋 应变能 俯冲带 大尺度 西北 印尼 近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