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n energy output structure of explosives near-ground explosion 被引量:3
1
作者 Wen-long Xu Cheng Wang +2 位作者 Jian-ming Yuan Wei-liang Goh Tao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90-298,共9页
In order to give the energy output structure of typical explosives near-ground explosion in real ground conditions,the free-field shockwave,ground reflection shockwave and Mach wave overpressure time history of compos... In order to give the energy output structure of typical explosives near-ground explosion in real ground conditions,the free-field shockwave,ground reflection shockwave and Mach wave overpressure time history of composition B explosive,RDX explosive and aluminized explosive were measured by air pressure sensors and ground pressure sensors.The shape of the free-field shock wave,ground reflection shock wave,and Mach wave and explosion flame were captured by high-speed camera.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at the same horizontal distance from the initiation point,the peak overpressure of explosive shock wave of composition B explosive,both in the air and on the ground,is less than that of RDX and aluminized explosives.At a distance of 3.0 m from the initiation point,the peak overpressure of aluminized explosives is slightly less than that of RDX explosives.Owing to the exothermic effect of aluminum powder,the pressure drop of aluminized explosives is slower than that of RDX explosives.At 5.0 m from the initiation point,the peak overpressure of aluminized explosive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RDX explosives.At the same position from the initiation point,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explosives,the impulse of aluminized explosives is the maximum and the impulse of composition B explosives is the minimum.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from the initiation point,the height of Mach triple-points(Mach steam)of the three explosives increases gradually.At the same horizontal distance from the initiation point,there is poorly difference in the height of Mach triple-points between aluminized explosive and RDX explosive,and the height of Mach triple-points of composition B explosive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other two explosives.The maximum diameter and duration of the fireball formed by aluminized explosives are the largest,followed by composition B explosive,and the maximum diameter and duration of the fireball formed by RDX explosive are the small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ground BLAST Reflected wave Marcher STEAM Aluminized explosives
下载PDF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 system on the near-ground
2
作者 孔祥善 师新蕾 +1 位作者 王代华 张志杰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2012年第3期205-210,共6页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erformance is greatly constrained by the wireless channel characteristics,especially in some specific environment.Therefore,signal transmission will be greatly impacted even i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erformance is greatly constrained by the wireless channel characteristics,especially in some specific environment.Therefore,signal transmission will be greatly impacted even if not in a complicated topography.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hardly to characterize the radio propagation properties for the antenna installed on the ground.In order to ensure a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the radio frequency(RF)wireless signal intensity monitor system was designed.We can get the wireless link transmission loss through measuring signal strength from received node.The test shows that the near-ground wireless signal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still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log distance propagation loss model.These results will conduce to studying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of Near-Earth wireless signals and will predict the coverage of the earth's surfac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ground wireless signal transmission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test radio frequency(RF)wireless channel modeling
下载PDF
Near-ground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UAVs via multi-resolution hybrid voxel-surfel map
3
作者 GAO TianYu WENG Rui +4 位作者 WU Tong ZHANG RuiXian HAN ChengZhe JI XiaoYu LIU M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245-1254,共10页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rajectory planning problems for UAVs operating near ground.Most existing studies focus 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collision-free trajectory planning between pre-defined path points,but ign...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rajectory planning problems for UAVs operating near ground.Most existing studies focus 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collision-free trajectory planning between pre-defined path points,but ignore the need of navigation method for UAVs working on specific operating surfaces in near-ground space.In this paper,a novel near-ground trajectory planning framework is proposed,where the hybrid voxel-surfel map is developed to model the environment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uneven operating surface.To improve the frequency of updates,a probability-based surfel fusion method and a resolution adaptive adjust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fusion result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By using possibility information in the map,a path search method is established to generate the initial trajectory.The trajectory is then further optimized based on map gradient information to generate a final trajectory that tracks the specified operating surface according to the task requirements.Compared with existing methods,the multi-resolution hybrid voxel-surfel map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advantages in terms of operating efficiency.A series of experiments in simulated and real scenarios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trajectory planning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ground trajectory planning hybrid voxel-surfel map probability-based surfel fusion operating surface tracking
原文传递
近断层地震动引起的公路桥梁车桥分离现象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艳 林国才 崔存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5,共10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国内交通密度增大,交通拥堵加剧,再加上重卡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机动车辆荷载对中小跨径桥梁的影响显著增大,也提高了地震发生时桥上有车的概率;另一方面,近断层地震动具有显著的竖向效应,已有震...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国内交通密度增大,交通拥堵加剧,再加上重卡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机动车辆荷载对中小跨径桥梁的影响显著增大,也提高了地震发生时桥上有车的概率;另一方面,近断层地震动具有显著的竖向效应,已有震害表明车辆与桥梁在较强的竖向地震动作用下容易产生车桥分离或碰撞的现象。因此,考虑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车辆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将有助于准确评估桥梁的抗震性能。文章以一座典型的3跨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考虑车辆与桥面动态接触或分离的模型对实际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车桥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车辆对桥梁的动力放大作用、车桥分离现象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车桥不分离的情况下,考虑车辆影响在80%的工况下会减小桥梁的竖向位移响应,但随着竖向PGA的增大,车辆对桥梁的动力作用逐渐趋于不利;其次,车桥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止一次的车桥分离,最大接触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首次分离与二次分离之间,最大可能达到车辆重量的7.9倍,会对桥面局部受力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且车桥分离的时间随着车辆竖向频率的增大而增加,但这种现象与地震动的竖向PGA没有直接关系,对桥梁的竖向位移响应影响也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公路桥梁 地震响应 动态接触 车桥分离
下载PDF
丘陵地区10 m高度以下近地面风场实测及非平稳特性分析
5
作者 牛华伟 曹楠奎 +2 位作者 李红星 姜东 陈政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6-844,共9页
为确定10 m高度以下风场特征以指导光伏支架结构设计,在陕西汉中某拟建光伏电站场址内开展了近地面风场实测.由于实测结果存在较高的低频能量,分别选用平稳模型和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非平稳模型,研究了10 m以下近地面风场的平均风速、湍... 为确定10 m高度以下风场特征以指导光伏支架结构设计,在陕西汉中某拟建光伏电站场址内开展了近地面风场实测.由于实测结果存在较高的低频能量,分别选用平稳模型和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非平稳模型,研究了10 m以下近地面风场的平均风速、湍流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和风功率谱等特征参数,并与规范取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丘陵地区10 m以下近地面风场具有一定的非平稳特性;平稳模型会高估风的湍流强度和湍流积分尺度;非平稳模型较好地提取了时变平均风速,提高了样本的平稳性,且与光伏结构易发生共振的高频部分能量密度有所增大,能量接近Kaimal谱和von Karman谱,高于平稳模型结果,更具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风场 现场实测 非平稳特性 湍流特性
下载PDF
台风“苏迪罗”行进过程中沿海近地实测风场特性研究
6
作者 张建国 温祖坚 雷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2-278,296,共8页
基于厦门大嶝岛台风观测点阵列布置风速仪的现场实测,选取了1513号台风“苏迪罗”在四个不同时间段的风速风向数据,对台风行进过程中的沿海近地风场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了台风中心距离观测点400 km、250 km、150 km和120 km时的沿... 基于厦门大嶝岛台风观测点阵列布置风速仪的现场实测,选取了1513号台风“苏迪罗”在四个不同时间段的风速风向数据,对台风行进过程中的沿海近地风场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了台风中心距离观测点400 km、250 km、150 km和120 km时的沿海近地平均风速风向、风剖面、阵风因子、湍流度、湍流积分尺度和功率谱密度函数等参数,研究了各种参数同台风中心距和观测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台风行进过程中,观测点所测风速的平均风速剖面满足对数律规律,粗糙长度z_0约为4.0 m。阵风因子和湍流度变化较为平缓,二者呈线性变化关系。三个方向上的湍流度比值约为1∶0.8∶0.45,湍流积分尺度离散性大,顺、横风向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符合von Karman谱的形式,但竖直方向不符合。该结果对深入了解台风在行进中对固定观测点的影响以及提高沿海工程结构的抗风安全性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 近地风特性 台风中心距 台风行进
下载PDF
基于多水准的高强钢框架-D形偏心支撑结构层剪力分布研究
7
作者 李慎 丁世豪 +1 位作者 李晓蕾 穆林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4-741,共8页
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中耗能梁段采用Q355钢,非耗能构件(即框架梁和柱)采用高强度钢材,形成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耗能梁段在结构遭遇罕遇地震时充分发挥塑性变形耗能,保护高强钢框架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由... 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中耗能梁段采用Q355钢,非耗能构件(即框架梁和柱)采用高强度钢材,形成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耗能梁段在结构遭遇罕遇地震时充分发挥塑性变形耗能,保护高强钢框架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由于在塑性状态下结构刚度发生改变,其层剪力分布模式不再符合基于强度的设计理论,因此,本文研究了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在多水准地震动状态下的层剪力分布模式.本文设计了四种不同层数(4层,8层,12层和16层)和三种不同耗能梁段长度(900mm,1000mm和1100mm)的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输入40条近场脉冲地震和40条远场地震记录,得到结构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以及极罕遇地震下的层剪力分布模式,并对罕遇地震下的层剪力分布模式进行参数标定,获取塑性状态下结构的弹塑性侧向力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形偏心支撑 层剪力分布模式 近场脉冲地震 高强钢框架
下载PDF
考虑地震动衰减特性的西安市断层近场区域划分
8
作者 王启耀 石章燃 +1 位作者 高家庆 陆俊璋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相较于普通远场地震动,近断层地震动破坏特性更为复杂,引发的危害也更为严重。西安市及周边地区存在多条大型正断层,对其城市建设规划隐患重大。本文以PEER(美国太平洋抗震研究中心)正断层地震动记录为主,使用参数标准化、均值化及汉宁... 相较于普通远场地震动,近断层地震动破坏特性更为复杂,引发的危害也更为严重。西安市及周边地区存在多条大型正断层,对其城市建设规划隐患重大。本文以PEER(美国太平洋抗震研究中心)正断层地震动记录为主,使用参数标准化、均值化及汉宁窗平滑化等方法对地震动参数进行了处理,然后根据统计回归分析及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确定了近正断层地震动的临界断层距,并据此划分了西安近断层地震动区域范围。结果表明:西安周边正断层临界断层距在10~17 km之间,且水平振动的近断层区域范围总是稍大于竖向振动;从西安外环高速内近断层地震动区域划分结果可以看出,西安城区大部分为近断层地震动区域。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地震小区划及抗震减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正断层 西安 汉宁窗平滑化 回归统计分析:临界断层距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土石坝加速度分布研究
9
作者 徐斌 李思瀚 庞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6-72,共7页
近断层地震动较远场地震动具有频率高、速度快、能量更加集中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会释放大量能量,对工程结构具有严重危害。规范提供的加速度分布系数不适用于高度超过150 m的大坝,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超过150 m的土石坝越来越多,规范... 近断层地震动较远场地震动具有频率高、速度快、能量更加集中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会释放大量能量,对工程结构具有严重危害。规范提供的加速度分布系数不适用于高度超过150 m的大坝,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超过150 m的土石坝越来越多,规范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基于中国台湾集集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建立随机脉冲型地震动模型,分别对高度为40 m、70 m、150 m和200 m的土石坝进行随机动力分析,研究坝体的动态分布系数。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的低频速度脉冲使坝体的加速度反应谱有较宽的敏感段,易覆盖坝体自振周期,显著增加坝体的加速度。该研究通过总结近断层区域土石坝的加速度分布规律,建议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区域的土石坝坝体动态分布系数,为近断层高地震风险情况下土石坝的抗震理论和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随机模拟 高土石坝 加速度分布
下载PDF
近场脉冲型地震作用下附加支撑双柱式摇摆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
10
作者 董慧慧 古智钧 +1 位作者 杜修力 苏灿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5,共13页
为了解决摇摆桥墩承载力和耗能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附加人字形支撑的双柱式摇摆桥墩结构,支撑为纯耗能支撑或自复位耗能支撑,支撑通过连接装置安装在双柱式摇摆桥墩的盖梁和承台之间。为了研究新型附加人字形支撑双柱式摇摆桥... 为了解决摇摆桥墩承载力和耗能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附加人字形支撑的双柱式摇摆桥墩结构,支撑为纯耗能支撑或自复位耗能支撑,支撑通过连接装置安装在双柱式摇摆桥墩的盖梁和承台之间。为了研究新型附加人字形支撑双柱式摇摆桥墩的抗震性能,对其进行拟静力分析,将双柱式现浇桥墩和双柱式纯摇摆桥墩作为对比模型,研究附加纯耗能支撑和自复位耗能支撑双柱式摇摆桥墩的滞回性能;分别对这四种桥墩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探究这四种桥墩在近场对称脉冲、近场非对称脉冲和远场无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附加支撑的双柱式摇摆桥墩中的墩柱仍具有摇摆机制,可有效避免墩身出现塑性铰发生严重的损伤破坏,同时附加的支撑可以显著提高桥墩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有效降低桥墩结构的位移响应,特别是自复位耗能支撑还可额外为桥墩提供自恢复力,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双柱式摇摆桥墩 耗能支撑或自复位耗能支撑 抗震性能 近场脉冲地震动
下载PDF
近远场地震下RC大跨轻柔拱桥减隔震支座方案优化
11
作者 邵长江 崔皓蒙 +4 位作者 漆启明 韦旺 庄卫林 黄辉 袁得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5-626,共12页
为探明不同地震动输入对某大跨轻柔拱桥减隔震的影响,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近远场地震下桥梁结构的响应规律,得到大桥支座的优化布置方案.首先,基于模态分析,对比该桥与传统钢筋混凝土(RC)拱桥动力特性差异;其次,选取不同脉冲周期... 为探明不同地震动输入对某大跨轻柔拱桥减隔震的影响,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近远场地震下桥梁结构的响应规律,得到大桥支座的优化布置方案.首先,基于模态分析,对比该桥与传统钢筋混凝土(RC)拱桥动力特性差异;其次,选取不同脉冲周期的近场地震动、近场无脉冲及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记录;最后,研究近远场地震下拱桥的响应行为和损伤演化路径,得到优化桥梁的减隔震支座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近场脉冲及远场长周期地震下的桥梁结构响应大于无脉冲地震响应;纵竖向地震下高墩柱剪力及弯矩包络曲线呈“S”形,墩身中部易形成塑性铰,高阶振型影响显著;桥梁纵桥向先于横向震损,损伤路径依次为矮柱、高墩柱及拱肋实心-空心截面段;摩擦摆支座减震效果最佳但位移较大,高阻尼支座方案在近场中长脉冲周期及远场长周期地震下仍会发生损伤,板式橡胶支座方案因无法保证支座同步滑移而不能形成准隔震体系;“高阻尼+摩擦摆”混合方案的支座位移小,拱肋及墩柱均处于弹性,是近断层大跨轻柔RC拱桥的优选减隔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轻柔拱桥 近场脉冲型地震 远场地震 损伤演化 混合减隔震设计 高阶振型
下载PDF
近地小行星天地基协同监测和轨道确定试验
12
作者 刘静 程昊文 +5 位作者 杨志涛 李大卫 曹莉 江海 李杨 王华超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空间碎片试验望远镜,联合“仰望一号”“吉林一号”卫星,设计并开展了近地小行星天地基协同监测试验,利用图像处理和定轨方法,实现了天地基观测图像的目标检测和天文定位,完成了近地小行星轨道的精确确定。经分... 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空间碎片试验望远镜,联合“仰望一号”“吉林一号”卫星,设计并开展了近地小行星天地基协同监测试验,利用图像处理和定轨方法,实现了天地基观测图像的目标检测和天文定位,完成了近地小行星轨道的精确确定。经分析,基于现有的天地基设备可实现对近地小行星的协同监测和轨道编目,为研判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提供轨道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行星 天地基协同监测 精密定轨 数据融合
下载PDF
一种近实时全球电离层数据同化和预报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13
作者 欧明 陈龙江 +1 位作者 甄卫民 朱庆林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1,共9页
电离层天气变化正成为目前空间天气预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建立一个可靠的、精确的电离层特征参量现报和预报系统对空间科学研究及军民用无线电信息系统保障均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的地基... 电离层天气变化正成为目前空间天气预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建立一个可靠的、精确的电离层特征参量现报和预报系统对空间科学研究及军民用无线电信息系统保障均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的地基GNSS和全球电离层无线电观测站(Global Ionospheric Radio Observatory,GIRO)数字测高仪的实时数据,以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IRI)模型为背景模型,采用高斯-马尔可夫-限带卡尔曼滤波同化技术,结合超大规模矩阵稀疏存储与处理方法,在云计算平台上构建完成了近实时全球电离层数据同化和预报系统(near-Real-Time Global Ionospheric Data AssiMilation and forecasting system,RT-GIDAM)。该系统具备了全球电离层TEC和电子密度的近实时(延时约5 min)、较高空间(5°×2.5°)和时间分辨率(15 min)的同化和预报功能,可为空间物理研究及相关无线电系统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近实时 数据同化和预报 地基GNSS 测高仪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大跨拱桥动力响应分析
14
作者 徐略勤 袁茂均 +2 位作者 左英 沈正璇 徐粒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4,148,共12页
为了研究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和参数对大跨拱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首先引入分解叠加(record-decomposition incorporation,RDI)法合成人工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比研究了不同等效脉冲模型的准确性,进而优化和验证了合成方... 为了研究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和参数对大跨拱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首先引入分解叠加(record-decomposition incorporation,RDI)法合成人工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比研究了不同等效脉冲模型的准确性,进而优化和验证了合成方法;然后以某大跨拱桥为工程背景,采用优化后的RDI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参数特征的人工近断层地震动,探讨了脉冲成分与残余分量对拱桥动力响应的影响机制;最后研究了不同脉冲参数对拱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优化后的RDI合成方法能有效模拟原始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并得到具有不同脉冲参数的人工地震动;近断层地震记录的高频成分对拱桥结构动力响应具有显著的不利影响;随着脉冲幅值的增大,向前方向性效应和滑冲效应对拱桥动力响应的影响均明显增大;随着脉冲周期的增大,两种脉冲效应对拱桥动力响应均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对于脉冲个数的影响,双向脉冲的近断层地震动相比多向脉冲会引起拱桥更大的面内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拱桥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脉冲参数 分解叠加(RDI)法 动力响应
下载PDF
近场近地爆炸下建筑柱爆炸荷载分布规律及简化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喻君 刘福余 方秦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8,共17页
为了快速评估近场近地爆炸荷载下建筑柱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通过数值仿真方法,探究了近场近地爆炸工况下冲击波在建筑柱迎爆面的分布规律,并提供了该工况下的爆炸荷载简化模型。为此,首先利用已有实验数据验证数值模型,并建立典型近... 为了快速评估近场近地爆炸荷载下建筑柱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通过数值仿真方法,探究了近场近地爆炸工况下冲击波在建筑柱迎爆面的分布规律,并提供了该工况下的爆炸荷载简化模型。为此,首先利用已有实验数据验证数值模型,并建立典型近地近场爆炸工况的数值模型,然后研究比例爆距和比例爆高对建筑柱冲击波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最后拟合出柱迎爆面反射冲量和正相超压持续时间的计算公式,将柱迎爆面各点爆炸荷载转化为等效三角形荷载模型,为工程实践中建筑柱遭受近场近地爆炸作用下的抗爆设计提供荷载输入。研究结果表明:当比例爆高小于0.3 m/kg1/3、比例爆距在0.4~0.6 m/kg1/3范围时,最大反射冲量沿柱高可简化为三折线分布;当比例爆距在0.6~1.4 m/kg1/3范围时,最大反射冲量沿柱高可近似简化为双折线分布;在同一比例爆距和比例爆高工况下,随着炸药当量的增加,柱迎爆面相同比例高度处反射超压峰值保持不变而反射冲量正比于当量的立方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柱 近场爆炸 近地爆炸 爆炸荷载 荷载模型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下连续梁桥随机振动与易损性分析
16
作者 周政 唐光武 +2 位作者 高文军 陈国海 杨迪雄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34,共9页
由于桥梁建设场地难免会靠近地震活动断层,为了评定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连续梁桥的地震安全性水平以及提高抗震性能,亟待发展连续梁桥非线性随机地震动力响应与易损性分析的统一、准确方法。考虑到近断层地震动是典型的随机过程激励,本... 由于桥梁建设场地难免会靠近地震活动断层,为了评定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连续梁桥的地震安全性水平以及提高抗震性能,亟待发展连续梁桥非线性随机地震动力响应与易损性分析的统一、准确方法。考虑到近断层地震动是典型的随机过程激励,本文提出了基于直接概率积分法的连续梁桥结构非线性随机振动响应与地震易损性准确、通用分析的新框架。发展直接概率积分法,准确高效地计算连续梁桥结构的随机振动响应;结合连续梁桥多种失效状态,根据动力可靠度的首次超越破坏准则,利用直接概率积分法对连续梁桥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最后,展示了近断层随机地震动激励作用下四跨非线性连续梁桥算例结果,验证了直接概率积分法的准确性特点。比较了近断层脉冲型和无脉冲地震动对非线性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显著加剧了连续梁桥结构受到的地震破坏,增大了桥梁结构进入不同破坏状态的超越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近断层地震动 随机振动 地震易损性分析 直接概率积分法 速度脉冲 多种失效状态 动力可靠度
下载PDF
无风条件下近地爆烟尘的大气γ电离辐射环境模拟
17
作者 郭思禹 程引会 郭俊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5-201,共7页
近地爆烟尘由不同粒径尺度的放射性颗粒组成,且运动的时空尺度大。针对近地爆烟尘的大气γ电离辐射环境模拟这一难题,首先开展了γ大气辐射机理分析,进行了无风条件设定,建立了烟尘γ辐射的理论模型,其次引入和提出了相应的数值差分与... 近地爆烟尘由不同粒径尺度的放射性颗粒组成,且运动的时空尺度大。针对近地爆烟尘的大气γ电离辐射环境模拟这一难题,首先开展了γ大气辐射机理分析,进行了无风条件设定,建立了烟尘γ辐射的理论模型,其次引入和提出了相应的数值差分与积分算法,最后给出了对1000 kt内华达近地爆烟尘在大气中的放射性活度和辐射剂量率的模拟算例,完成了一定的辐射环境时空演变规律总结与结果对比,对比发现本模型在保证活度结果一致性的同时,能计算出大气辐射剂量率的理论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爆烟尘 大气γ电离辐射 放射性活度 辐射剂量率
下载PDF
近断层主余震考虑斜入射下的重力坝响应分析
18
作者 李宇辰 李晓娜 +1 位作者 杨杰 朱和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2,共9页
一次大的地震中一般存在主震和余震,当震源距离地面较近时,近断层主余震序列通常以某一角度斜入射至地基,因此只考虑地震波垂直入射的情况是不适合的,有必要考虑地震波在多个角度下斜入射的情况。选取3条近断层实测主余震序列,推导地震... 一次大的地震中一般存在主震和余震,当震源距离地面较近时,近断层主余震序列通常以某一角度斜入射至地基,因此只考虑地震波垂直入射的情况是不适合的,有必要考虑地震波在多个角度下斜入射的情况。选取3条近断层实测主余震序列,推导地震动P波斜入射界面等效节点力公式,并验证其可行性;以Koyna大坝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单个主震和主余震序列2种工况下入射角在0°~90°之间时的大坝地震响应,以位移、损伤指数、损伤耗散能3个指标对震后坝体破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局部损伤指数量化分析损伤程度。研究表明:近断层单个主震和主余震2种工况入射角在15°~75°之间时,大坝地震响应均大于垂直入射情况;在多种性能指标下,主余震序列下的地震响应均大于单个主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地震响应 近断层地震动 P波 主余震序列 斜入射
下载PDF
基于数字地形平滑和人工势场的无人机近地三维路径规划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熠 田辉 +3 位作者 郝向宇 史涵意 马文峰 王聪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5-271,共7页
根据无人机在地形跟随和地形规避任务中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地形平滑技术的无人机三维飞行路径规划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2个步骤:第1步是通过访问SRTM数字地形模型,并设置安全高度、减少坡度和曲率等参数,对数字地形进行平... 根据无人机在地形跟随和地形规避任务中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地形平滑技术的无人机三维飞行路径规划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2个步骤:第1步是通过访问SRTM数字地形模型,并设置安全高度、减少坡度和曲率等参数,对数字地形进行平滑处理,生成一个安全的飞行表面。第2步在所获得的安全飞行表面的基础上,考虑了无人机的机动约束和威胁指标,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向量场方法来搜索从给定起点到指定目的地的最优飞行路径。利用所设计三维路径规划仿真程序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路径规划方法可以在避开威胁源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3D飞行路径,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飞行 SRTM数字地形 人工势场法 三维路径规划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浅埋综合管廊地震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海 王程西 +2 位作者 王岱 刘中宪 孟思博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1,共9页
为准确评估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浅埋综合管廊的地震损伤,利用ABAQUS建立土-结构整体有限元模型,以综合管廊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为损伤指标,基于IDA方法进行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重点考察近断层地震动强度指标和场地土特性对综合管廊抗震性能... 为准确评估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浅埋综合管廊的地震损伤,利用ABAQUS建立土-结构整体有限元模型,以综合管廊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为损伤指标,基于IDA方法进行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重点考察近断层地震动强度指标和场地土特性对综合管廊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加速度型指标的离散性最小,建议选取加速度型指标PGA、Sa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以有限元计算数据为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可高效预测综合管廊结构的地震损伤,PGA、Sa及土体剪切模量对综合管廊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影响较大,随着土体剪切模量的增大,超越概率逐渐减小,同时,LS、CP状态的超越概率变化范围要明显大于OP、IO状态;考虑PGA和Sa双参数更能准确反映不同地震动参数对结构损伤的影响,而仅考虑PGA或Sa单参数有可能高估结构的损伤程度。因此,对综合管廊等浅埋地下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时,建议综合考虑PGA和Sa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近断层地震动 地震易损性 强度指标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