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oil Cracks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 Regio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XIONG Donghong YAN Dongchun +4 位作者 LONG Yi LU Xiaoning HAN Jianning HAN Xueqin SHI Liangta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Soil cracking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fluencing water and solutes transport in the Yuanmou Dry-hot Valley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Studying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oil cracks helps to further reveal the ... Soil cracking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fluencing water and solutes transport in the Yuanmou Dry-hot Valley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Studying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oil cracks helps to further reveal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il cracking process and water movement in such semi-arid regions. Here we report regular changes on surface morphology of soil cracks with decreasing water in four different soils (Typ-Ustic Ferrisols,Ver-Ustic Ferrisols,Tru-Ustic Vertisols and Typ-Ustic Vertisols) through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 1) Different soils ultimately have different development degrees of soil cracks,according to their various values of crack area density. Soil cracks in Typ-Ustic Ferrisols can only develop to the feeble degree,while those in the other three soils are capable of developing into the intensive degree,and even into the extremely intensive degree. 2) Soil crack complexity,as expressed by the value of the area-weighted mean of crack fractal dimension (AWMFRAC),is found to continuously decrease as a whole through the whole cracking process in all the studied soils. 3) Soil crack connectivity shows a uniform trend in the studied soils,that is to say,connectivity gradually increases with soil crack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racks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simulation experiment Yuanmou Dry-hot Valley region Southwest China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RSDS-III Technology for Ultra-Low-Sulfur Gasoline Produc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Xi Yuanbing Zhang Dengqian +1 位作者 Chu Yang Gao Xiaodo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2期46-49,共4页
The 3rd generation catalytic cracking naphtha selective hydrodesulfurization(RSDS-III) technology developed by RIPP included the catalysts selective adjusting(RSAT)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atalysts and opt... The 3rd generation catalytic cracking naphtha selective hydrodesulfurization(RSDS-III) technology developed by RIPP included the catalysts selective adjusting(RSAT)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atalysts and optimized process conditions. The pilot plant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SDS-III technology could be adapted to different feedstocks. The sulfur content dropped from 600 μg/g and 631 μg/g to 7 μg/g and 9 μg/g, respectively, by RSDS-III technology when feed A and feed B were processed to meet China national V gasoline standard, with the RON loss of products equating to 0.9 units and 1.0 unit, respectively. While the feed C with a medium sulfur content was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full-range naphtha hydrotreating technology, the sulfur content dropped from 357 μg/g in the feed to 10 μg/g in gasoline, with the RON loss of product decreased by only 0.6 units. Thanks to the high HDS activity and good selectivity of RSDS-III technology, the ultra-low-sulfur gasoline meeting China V standard could be produced by the RSDS-III technology with little RON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tic cracking naphtha RSDS-II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下载PDF
Surface Morphology of Soil Cracks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 Region,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7
3
作者 XIONG Donghong LONG Yi +3 位作者 YAN Dongchun LU Xiaoning JI Zhonghua FANG Haid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4期373-379,共7页
Surface morphology of soil crack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ter evaporation rate in cracked soil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 Region,Southwest Chin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complicated surface ... Surface morphology of soil crack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ter evaporation rate in cracked soil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 Region,Southwest Chin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complicated surface morphology of soil cracks is a prerequisite for further studies of soil-cracking mechanisms. The present paper establishes a quantitative indicator system by application of concepts and methods originating from Fractal Geometry and Network Analysis. These indicators can effectively express the complicated features of soil-crack network structure. Furthermore,a series of values related to soil-crack morphology was obtained by image processing on field photos of soil-crack quads,and gradation criteria for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soil cracks were determined. Finally,the changes in values of the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 under different degrees of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soil crack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grades,i.e.,feeble development,slight development,medium development,intensive development and extremely intensive development; (2) the values of the indicators change predictably with increasing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soil cracks. The area density (Dc) increases,and both the area-weighted mean ratio of crack area to perimeter (AWMARP),which reflects the intensity of cracking,and the index r,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onnectivity of a soil crack,grow uniformly (albeit with different forms). AWMRAP increases at a geometric rate while r shows logarithm-mic growth,indicating a gradual increase in theconnectivity of a soil crack. Nevertheless,the area-weighted mean of soil-crack fractal dimension (AWMFRAC)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indicating a gradual decline in the complexity of cracks as area density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rack Surface morphology Quantitative indicator Degree of development Southwest China
下载PDF
配筋率对钢箱-UHPC组合梁裂缝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莫时旭 房洋洋 +1 位作者 郑艳 农双秀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3,共9页
为研究钢箱-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特征,设计制作了3根配筋率分别为1%、2%和3%的UHPC翼板部分充填砼窄幅钢箱组合梁,通过对不同配筋率的试验梁进行反向加载试验研究组合梁的裂缝发展特征,并对最大裂缝宽度、裂缝间距... 为研究钢箱-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特征,设计制作了3根配筋率分别为1%、2%和3%的UHPC翼板部分充填砼窄幅钢箱组合梁,通过对不同配筋率的试验梁进行反向加载试验研究组合梁的裂缝发展特征,并对最大裂缝宽度、裂缝间距及开裂荷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梁在不同配筋率条件下,UHPC面层裂缝发展明显不同,配筋率越高最大裂缝宽度越小,裂缝越密集,开裂荷载越大;与配筋率为1%的试验梁相比,配筋率为2%和3%的试验梁的开裂弯矩分别提高了30.3%和65.2%;可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中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乘以0.78的修正系数,来计算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的裂缝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幅钢箱组合梁 配筋率 裂缝发展特征 负弯矩区
下载PDF
滑坡诱发农村山区砖混结构变形及演化规律研究
5
作者 谢强 李雨桐 +4 位作者 徐先宇 孙伟宸 陈昱成 班宇鑫 傅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作为西南山区最为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对山区中大量存在的砖混房屋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农村山区中受灾最为严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安全隐患.研究滑坡引起的上部砖混结构变形特征,对科学指导房屋设计防护及灾后监测点布置具... 作为西南山区最为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对山区中大量存在的砖混房屋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农村山区中受灾最为严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安全隐患.研究滑坡引起的上部砖混结构变形特征,对科学指导房屋设计防护及灾后监测点布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酉阳高园子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裂缝参数拟合研究了滑坡区砖混结构变形破坏特征.同时基于PFC3D,构建了有限体积-离散元(Finite Volume Method-Discrete Element Method,FVM-DEM)滑坡-房屋单向耦合模型,模拟并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下滑坡动态发育过程,进一步揭示了房屋裂缝产生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无柱砖混结构,底框结构抵抗滑坡诱发变形破坏的能力更强,并且处于前后缘段的房屋相对中段房屋更易出现损伤破坏;房屋的长宽比不宜过小,布置房屋长边走向平行斜坡走向有利于减少滑坡对房屋造成的破坏.本文总结了在滑坡作用下,上部砖混结构的变形特征和裂缝开展规律,可为农村山区砖混结构设计和布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砖混结构 裂缝开展 PFC3D FVM-DEM
下载PDF
压弯荷载下再生砂浆的裂纹演变与氯离子扩散
6
作者 应敬伟 王威伻 苏飞鸣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9,共11页
为了研究压弯荷载作用下再生砂浆的裂纹发展与氯离子的扩散规律,自制了一种氯盐荷载耦合装置,该装置包括压弯荷载加载装置和电加速快速氯离子迁移装置。通过该氯盐荷载耦合装置,对再生砂浆小梁进行了压弯加载与氯离子渗透。为了避免小... 为了研究压弯荷载作用下再生砂浆的裂纹发展与氯离子的扩散规律,自制了一种氯盐荷载耦合装置,该装置包括压弯荷载加载装置和电加速快速氯离子迁移装置。通过该氯盐荷载耦合装置,对再生砂浆小梁进行了压弯加载与氯离子渗透。为了避免小梁在弯曲加载时提前破坏,在小梁的横向分别预先施加25%、50%、75%极限轴向压荷载,再竖向进行逐级加载,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研究了加载过程中再生砂浆小梁的裂纹演变规律。同时设计了4种不同的压弯荷载组合,以RCM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压弯荷载作用下的电加速氯离子渗透试验。结果表明:在横向荷载为25%极限轴向压荷载时逐级加载竖向荷载,再生砂浆小梁呈现少筋梁的破坏特征;在横向荷载为50%、75%极限轴向压荷载时逐级施加竖向荷载,再生砂浆小梁呈现超筋梁的破坏特征;当再生骨料取代率小于50%时,增加压弯荷载值对小梁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影响不大;当再生骨料取代率大于50%时,随着压弯荷载值的增加,砂浆小梁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增加;在压弯荷载作用下,小梁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呈现沿着竖向高度逐渐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砂浆 数字图像相关 压弯荷载 裂纹演变 氯离子扩散
下载PDF
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影响因素分析及抗裂性能提升技术研究
7
作者 任园 方肖立 鲍世辉 《广州建筑》 2024年第6期64-68,共5页
半刚性基层开裂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在荷载、温度、湿度等耦合作用下逐步演变为沥青路面裂缝。路面开裂已经成为我国最为典型的路面病害类型,严重影响路面使用的耐久性。本研究分析了荷载场、温度场以及层间接触状态对裂缝产生与发展的影... 半刚性基层开裂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在荷载、温度、湿度等耦合作用下逐步演变为沥青路面裂缝。路面开裂已经成为我国最为典型的路面病害类型,严重影响路面使用的耐久性。本研究分析了荷载场、温度场以及层间接触状态对裂缝产生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沥青路面混合料类型、胶结料种类进行比选研究,以及层间接触及粘结状态对抗裂影响分析,提出消能层、材料抗裂功能提升、高粘层间结合状态抗裂技术措施,将抗裂技术效果与沥青路面结构层相匹配,进而大幅度提升路面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扩展路径 抗裂技术 典型抗裂结构 耐久性
下载PDF
松软破碎厚顶煤大跨度切眼变形破坏特征与控制技术
8
作者 姜福领 童保国 +4 位作者 毕寸光 孙自波 刘志刚 韦四江 王猛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275-281,共7页
安阳主焦煤矿大断面切眼常采用被动支架沿顶布置,围岩变形量大、易漏冒,工人劳动强度大。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裂隙发育、位移和应力分布与切眼跨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围岩控制策略和支护方案。结果表明,随着切眼跨度的增... 安阳主焦煤矿大断面切眼常采用被动支架沿顶布置,围岩变形量大、易漏冒,工人劳动强度大。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裂隙发育、位移和应力分布与切眼跨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围岩控制策略和支护方案。结果表明,随着切眼跨度的增大,围岩塑性区范围逐渐增加,顶板以剪切滑移或拉剪破坏为主,两帮以泊松效应膨胀拉伸—剪切破坏为主;顶板下沉量、巷帮内挤和底鼓量均逐渐增大;顶煤、直接顶和基本顶部分岩层逐层渐次移动,顶板部分区域出现较大的裂隙,冒落拱以上深部顶板发生整体移动;巷道顶底板中有害拉伸应力区域范围呈现拱形分布,且逐渐增大。根据切眼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高强度、高刚度、高预紧力的强力支护和被动单体液压支柱补强的主被动联合支护方法。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切眼围岩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为类似裂隙发育托顶煤大断面切眼围岩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发育 托顶煤 大断面切眼 强力锚固
下载PDF
道路用水泥-粉煤灰流态固化土宏观力学性能与细观行为研究
9
作者 郭聚坤 曹芯芯 +3 位作者 马永明 惠迎新 黄亚娟 沈丙尧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07-4118,共12页
为探究水泥-粉煤灰流态固化土宏观力学性能和细观行为演化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方法,结合力学试验与颗粒流(PFC)离散元数值仿真试验,研究了不同配合比流态固化土在冻融作用下的强度特性,分析了其细观形貌... 为探究水泥-粉煤灰流态固化土宏观力学性能和细观行为演化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方法,结合力学试验与颗粒流(PFC)离散元数值仿真试验,研究了不同配合比流态固化土在冻融作用下的强度特性,分析了其细观形貌和裂隙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流态固化土的流动性与水泥、粉煤灰掺量呈正相关,粉煤灰的掺加有效降低了流态固化土的湿密度;粉煤灰火山灰反应生成的凝胶物质显著提升了流态固化土的后期强度和抗冻性;流态固化土试件裂隙在轴向应变约为1%时首次出现,之后裂隙数量呈线性增长,在轴向应变为4%~5%时趋于稳定,试件表面出现平行于轴向的贯通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固化土 粉煤灰 抗压强度 冻融特性 细观形貌 裂隙发育
下载PDF
基于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天然气开发应用
10
作者 余绍志 纪国法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8期242-247,253,共7页
为进一步探究致密砂岩地质环境下的天然气资源开采工作注意事项,以西南地区某地致密砂岩地质环境下的天然气田为研究案例,应用ABAQUS数值模拟分析软件,结合前期地质勘查资料展开较为详细的建模分析,重点探究了应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开... 为进一步探究致密砂岩地质环境下的天然气资源开采工作注意事项,以西南地区某地致密砂岩地质环境下的天然气田为研究案例,应用ABAQUS数值模拟分析软件,结合前期地质勘查资料展开较为详细的建模分析,重点探究了应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开采时,水力裂缝长度和分段间距两项关键指标对开采效果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应当控制井壁处诱导应力差值,避免其过大或过小,因而也需要避免水力裂缝长度和分段间距过低或过高;相对而言,控制水力裂缝长度为100~200 m内,且控制分段间距为50~100 m时,有利于致密砂岩地质环境下的复杂裂缝的产生,此时对开采工作也相对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裂缝扩展规律 天然气开发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油藏注采调整技术
11
作者 令永刚 王西强 +4 位作者 高雪 朱康乐 王睿恒 魏婷 尹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11102-11110,共9页
超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注采比高、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部分油藏驱替方案构建难度大、注入水易于沿裂缝窜留,因而水驱波及体积小且采收率低。为了解决该难题,开展了长8段超低渗油藏注采调整政策综合研究。首先对单砂体的测... 超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注采比高、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部分油藏驱替方案构建难度大、注入水易于沿裂缝窜留,因而水驱波及体积小且采收率低。为了解决该难题,开展了长8段超低渗油藏注采调整政策综合研究。首先对单砂体的测井识别标志、叠置样式、侧向接触模式和见水见效特征进行精细刻画,裂缝、高渗带对水驱有双重作用。通过微观可视化仿真模型对不同孔隙结构下剩余油赋存模式进行研究,超低渗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主要有分散状及连片状形式,其分布受孔喉尺寸、并联结构、驱替压差、毛管力等因素影响。最终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地质建模,指导油藏小层精细注采调整,确定了周期注水方式和周期,形成了超低渗油藏全生命周期精细注采技术。将该技术指导华庆、环江油田超低渗油藏注采调整1.5万次左右,采油速度平均增加0.2%、缓解油藏递减1.2%、年均累计增油5万t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 剩余油 裂缝 注采调整 油田开发 超低渗油藏
下载PDF
干旱和局部渗水对膨胀土渠堤稳定性影响研究
12
作者 解林 张中印 +1 位作者 艾东 吕士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199,共8页
为探究膨胀土渠堤表面风干、地下水位升高和侧坡渗水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防控由此引发的现场灾害,开展了填方渠坡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南水北调渠堤膨胀土含水量波动对渠坡变形和裂缝发育规律的影响,分析了边坡变形值、裂缝长度宽度... 为探究膨胀土渠堤表面风干、地下水位升高和侧坡渗水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防控由此引发的现场灾害,开展了填方渠坡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南水北调渠堤膨胀土含水量波动对渠坡变形和裂缝发育规律的影响,分析了边坡变形值、裂缝长度宽度与含水率、时间和渗水位置的关系,揭示了膨胀土含水量波动的致灾过程和时空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旱季坡面水分蒸发导致渠坡表层200 mm深度内首先产生垂直坡表面的“V”形簇状纵向裂缝,后逐渐水平发育,坡面最大沉降值为4 mm, 15 d后沉降趋于稳定;(2)雨季渠堤下部地基水位抬升使渠堤底部膨胀土发生显著膨胀,渠堤整体抬升3.32 mm;(3)在渠堤侧坡渗水中心点附近土体含水量上升8%以上,坝堤内自由水沿纵横向不均匀扩散而引起土体各向不均匀膨胀变形,并在右坡坡脚处产生长400 mm、宽14 mm的宽大裂缝;(4)基于膨胀系数的地基变形计算公式可以较好地预测渠坡浸水后各位置的变形量,有助于依据土体含水量判别各点的变形状态,为渠堤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渠堤 模型试验 含水量 渠坡变形 裂隙发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下载PDF
蒸汽裂解制乙烯工艺技术对比与分析
13
作者 牛东会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34-39,共6页
综述了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反应机制、裂解原料及工艺流程。介绍了国内外关键的蒸汽裂解制乙烯技术的开发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SRT-VI、USC-U、Pyrocrack1-1、GK-V及CBL-1这5种具有代表性的蒸汽裂解制乙烯工艺,并在裂解炉性能、裂解原料... 综述了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反应机制、裂解原料及工艺流程。介绍了国内外关键的蒸汽裂解制乙烯技术的开发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SRT-VI、USC-U、Pyrocrack1-1、GK-V及CBL-1这5种具有代表性的蒸汽裂解制乙烯工艺,并在裂解炉性能、裂解原料、裂解温度、供热/急冷方式、反应停留时间、运行周期及乙烯收率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通过不同生产工艺自身特点的对比分析,提出在“双碳”目标的制约下,企业应不断开发和选择适合自身的新型蒸汽裂解制乙烯工艺,以促进我国乙烯产业向着“大型化、炼化一体化、集约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蒸汽裂解 发展历程 工艺特性 技术对比
下载PDF
地铁车辆段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分析及裂缝控制
14
作者 宗明奇 阴麒麟 +2 位作者 刘彪 邓朝普 逯芳 《北方建筑》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为了研究超长结构在温度作用下产生的温度应力及其裂缝控制,基于济南轨道交通R2线王府庄车辆段的工程设计案例,采用YJK软件对盖板进行了温度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与嵌固端相连的一层盖板受温度作用的影响较大,刚度较大的运用库区受温度... 为了研究超长结构在温度作用下产生的温度应力及其裂缝控制,基于济南轨道交通R2线王府庄车辆段的工程设计案例,采用YJK软件对盖板进行了温度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与嵌固端相连的一层盖板受温度作用的影响较大,刚度较大的运用库区受温度作用的影响更显著。同时给出了在工程中控制裂缝的措施,如采用预应力技术和附加温度钢筋,实践证明,此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裂缝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段 超长结构 温度应力 裂缝控制 物业开发
下载PDF
满足国V汽油标准的RSDS-Ⅲ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高晓冬 张登前 +3 位作者 李明丰 潘光成 聂红 李大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2-486,共5页
开发了生产国V汽油的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Ⅲ)技术。该技术包括催化剂选择性调控(RSAT)技术以及配套的RSDS-Ⅲ新催化剂。中型试验结果表明,RSDS-Ⅲ技术对多种原料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于硫含量较高的原料A和原料B,采用RS... 开发了生产国V汽油的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Ⅲ)技术。该技术包括催化剂选择性调控(RSAT)技术以及配套的RSDS-Ⅲ新催化剂。中型试验结果表明,RSDS-Ⅲ技术对多种原料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于硫含量较高的原料A和原料B,采用RSDS-Ⅲ技术,可将硫质量分数分别从600μg/g、631μg/g降低到7μg/g、9μg/g时,产品RON损失0.9、1.0个单位,抗爆指数损失0.4、0.6个单位。工业应用结果显示,以青岛石化MIP汽油为原料(硫质量分数为845μg/g),在全馏分汽油产品硫质量分数8μg/g时,产品RON损失1.5个单位;以长岭FCC汽油为原料(硫质量分数304μg/g、烯烃体积分数34.8%),在全馏分汽油产品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μg/g、满足国V汽油排放标准的条件下,RON损失1.5个单位。采用RSDS-Ⅲ技术生产国V汽油时,产品辛烷值损失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RSDS-Ⅲ 技术 开发
下载PDF
煤岩水压裂缝扩展行为特性研究 被引量:115
16
作者 邓广哲 王世斌 黄炳香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3489-3493,共5页
对坚硬煤体预裂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地应力场控制下水压致裂的方法,通过来自铜川矿区的九块大型煤块试件,研究了水压裂缝扩展行为的控制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水压裂缝的形成、扩展与煤体渗透性改变、水压作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克... 对坚硬煤体预裂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地应力场控制下水压致裂的方法,通过来自铜川矿区的九块大型煤块试件,研究了水压裂缝扩展行为的控制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水压裂缝的形成、扩展与煤体渗透性改变、水压作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克服了常规小试件试验的局限性,建立了起始渗透压力和最大破坏压力与煤样裂缝扩展变化过程的对应关系,研究了水压裂缝破坏煤体结构的力学机制,为解决煤岩体介质材料中水压裂缝扩展行为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试验表明,本文结果中水压裂缝扩展控制参数对改善顶煤预裂设计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水压致裂 裂缝扩展 模拟试验
下载PDF
世界乙烯工业发展述评 被引量:25
17
作者 宋芙蓉 戴伟 杨元一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17-1123,共7页
分析了世界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介绍了管式炉蒸汽裂解制乙烯技术的进展状况,以及各种乙烯生产新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简要介绍了我国乙烯工业发展概况,重点概述了我国乙烯技术已取得的进步,并针对我国乙烯工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我... 分析了世界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介绍了管式炉蒸汽裂解制乙烯技术的进展状况,以及各种乙烯生产新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简要介绍了我国乙烯工业发展概况,重点概述了我国乙烯技术已取得的进步,并针对我国乙烯工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我国乙烯工业发展思路及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 发展趋势 技术进展 建议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非加氢精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战风涛 吕志凤 +3 位作者 李林 苏贻勋 阙国和 宋月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对催化裂化柴油非加氢精制改善其安定性的方法以及各种非加氢精制方法的原理、工艺的优缺点和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等进行了综合论述。其中 ,酸碱精制、吸附精制、溶剂精制、加速老化、离子交换树脂精制等方法主要是把柴油中的不安定组分从... 对催化裂化柴油非加氢精制改善其安定性的方法以及各种非加氢精制方法的原理、工艺的优缺点和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等进行了综合论述。其中 ,酸碱精制、吸附精制、溶剂精制、加速老化、离子交换树脂精制等方法主要是把柴油中的不安定组分从柴油中分离出来 ,而加入稳定剂法是通过稳定剂来抑制不安定组分的反应 ,从而达到稳定柴油特别是催化裂化柴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柴油 安定性 精制 进展 非加氢方法
下载PDF
催化裂解制烯烃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李小明 宋芙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69-573,共5页
与传统的蒸汽裂解技术相比 ,液体原料的催化裂解技术具有裂解温度低、烯烃收率高和产物分布灵活性高等优点 ,以催化裂解代替蒸汽裂解制乙烯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本文综述了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的进展情况 ,介绍了目前主要研究的催化剂... 与传统的蒸汽裂解技术相比 ,液体原料的催化裂解技术具有裂解温度低、烯烃收率高和产物分布灵活性高等优点 ,以催化裂解代替蒸汽裂解制乙烯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本文综述了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的进展情况 ,介绍了目前主要研究的催化剂类型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并指出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解 烯烃 技术进展 制备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工作面顶板高位钻孔优化设计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晓磊 程远平 +2 位作者 王亮 沐俊卫 吴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6-70,共5页
为提高瓦斯抽采率,基于采场围岩裂隙发育特征及瓦斯流动规律,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祁南煤矿342工作面在推进时的覆岩裂隙发育规律,优化工作面顶板高位钻孔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进速度5 m/d时,裂隙发育和瓦斯积聚区距... 为提高瓦斯抽采率,基于采场围岩裂隙发育特征及瓦斯流动规律,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祁南煤矿342工作面在推进时的覆岩裂隙发育规律,优化工作面顶板高位钻孔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进速度5 m/d时,裂隙发育和瓦斯积聚区距煤层顶板12~22 m,在高位钻孔的层位控制范围,高位钻孔倾向控制范围优化为距回风巷9~36 m,钻场间钻孔的压茬距离35 m。祁南煤矿342工作面顶板高位钻孔按优化方案设计施工,单孔最大瓦斯抽采体积分数达84%,高位钻孔瓦斯抽采率达50%以上,工作面回风流的瓦斯体积分数控制在0.6%以下,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裂隙发育 瓦斯积聚 高位钻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