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essure Gradient Elastic Wave: Energy Transfer Process for Compressible Fluids with Pressure Gradient 被引量:1
1
作者 Yan Beliavsky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3年第1期53-64,共12页
The temperature separation was discovered inside the short vortex chamber (H/D = 0.18).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of the periphery was 465 ℃, and the lowest temperature of the central zone w... The temperature separation was discovered inside the short vortex chamber (H/D = 0.18).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of the periphery was 465 ℃, and the lowest temperature of the central zone was -45 ℃ (the compressed air was pumped into the chamber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of that this temperature separation effect cannot be explained by conventional heat transfer processes.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the concept of PGEW (Pressure Gradient Elastic Waves) is proposed. PGEW are kind of elastic waves, which operate in compressible fluids with pressure gradients and density fluctuations. The result of PGEW propagation is a heat transfer from area of low pressure to high pressure zone. The physical model of a gas in a strong field of mass forces is proposed to substantiate the PGEW existence. This physical model is intend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theory of PGEW.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PGEW permits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new devices for energy saving and low potential heat utilization, which have unique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EW pressure Gradient Elastic Waves) temperature separation Ranque effect vortex chamber heat transfer energysaving low potential heat utilization.
下载PDF
冷凝器面积对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库慧益 向德宁 +4 位作者 侯忠平 林蔚 张楚安 徐帅 吴学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低温条件下空气源热泵的烘干性能。方法论文主要采用焓差法研究在换热面积和室外温度(温度为7、−12、−20℃,相对湿度为65%)不同时,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输入功率、能效等性能。结果在7℃环境中,增加室内侧换热器面积,热泵的制... 目的研究低温条件下空气源热泵的烘干性能。方法论文主要采用焓差法研究在换热面积和室外温度(温度为7、−12、−20℃,相对湿度为65%)不同时,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输入功率、能效等性能。结果在7℃环境中,增加室内侧换热器面积,热泵的制热量提高了19%,系统能效提升了14%,但输入功率增加了5%;在−12~−20℃环境中,增加室内侧换热器面积,热泵的制热量提升了5%,系统能效提升明显,最大可提升27%,输入功率最大降低为17%。结论增加室内侧换热器面积,系统焓差降低,但是能提高系统在低温下的循环风量,制热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干燥 低温空气源热泵 换热器面积 制热效果 系统能效
下载PDF
船用低温蒸发器并联流激振动应力分析
3
作者 张元吉 杨树 +3 位作者 冯子栋 韦聪 邓国龙 李树勋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6期904-914,954,共12页
针对船用LNG气化流程中丙烷换热所需的低温板式蒸发器内部双相流介质的稳态流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并联丙烷蒸发器最大流速工况下预应力模态分析,计算丙烷蒸发器固有频率及阵型。在并联丙烷蒸发器内部稳态流场计算结果基础上,利用软件... 针对船用LNG气化流程中丙烷换热所需的低温板式蒸发器内部双相流介质的稳态流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并联丙烷蒸发器最大流速工况下预应力模态分析,计算丙烷蒸发器固有频率及阵型。在并联丙烷蒸发器内部稳态流场计算结果基础上,利用软件计算得到压力脉动时域谱和频域谱,进行谐响应振动应力耦合分析计算,完成蒸发器最大流速工况下振动应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蒸发器 板式换热器 激振动应力 模拟分析
下载PDF
煤矿无轨胶轮车用防爆换热装置设计
4
作者 刘继全 《煤矿机械》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以防爆柴油机作为动力源的无轨胶轮车经常遇到低温或者高温的现象,造成设备启动困难、磨损加大、功耗增加等问题。通过对无轨胶轮车动力传动系统热源的分析研究,分析计算不同子系统工作状态对温度的要求,设计出一种基于传动油、冷却液... 以防爆柴油机作为动力源的无轨胶轮车经常遇到低温或者高温的现象,造成设备启动困难、磨损加大、功耗增加等问题。通过对无轨胶轮车动力传动系统热源的分析研究,分析计算不同子系统工作状态对温度的要求,设计出一种基于传动油、冷却液、防爆柴油机尾气三者之间热能切换的换热装置。在换热装置内,3种介质由温度差形成热对流、热传导,调节3种介质参与度,实现不同系统对热能的需求,解决无轨胶轮车因低温或高温引发的多种问题。该换热装置可以提高装备的功能性、经济性、可靠性,具有现实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轨胶轮车 动力传动系统 高低温 换热装置
下载PDF
贫/富甲醇换热器壳程通道堵塞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尤军帅 《大氮肥》 CAS 202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某公司低温甲醇洗装置在生产运行期间,出现贫/富甲醇换热器壳程富硫甲醇循环量下降、管程贫硫甲醇温度升高、再吸收塔下塔积液、热再生塔液位偏低和尾气中携带甲醇等异常工况,伴随工况恶化,净化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硫化物含量经常超标。... 某公司低温甲醇洗装置在生产运行期间,出现贫/富甲醇换热器壳程富硫甲醇循环量下降、管程贫硫甲醇温度升高、再吸收塔下塔积液、热再生塔液位偏低和尾气中携带甲醇等异常工况,伴随工况恶化,净化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硫化物含量经常超标。为此,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在线维护方案。装置开车后富硫甲醇循环量恢复正常,装置负荷由停车前的65.0%提升至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甲醇洗 贫/富甲醇换热器 绕管式换热器 在线维护 鼓氮扰流 化学清洗
下载PDF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a“U”type earth-to-air heat exchanger planned for narrow installation space in warm climatic conditions
6
作者 Ricardo Molina-Rodea Jorge Alejandro Wong-Loya +1 位作者 Hugo Pocasangre-Chávez Jennifer Reyna-Guillén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 EI 2024年第5期772-786,共15页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U”type earth-to-air heat exchanger is presented 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The device has a serial-connected vertical configuration.The wells where tubes were installed have a depth of 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U”type earth-to-air heat exchanger is presented 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The device has a serial-connected vertical configuration.The wells where tubes were installed have a depth of fewer than 3 m and are separated every 1.5 m,using an installation area of 3m2.The experiment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March in Morelos,Mexico when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reaches 35℃ during the day.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was measured and compar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n office for cooling purposes within a university campus to reproduce the space restrictions found in urbanized areas.By using a small land surface,it is feasible for urbanized areas.The air temperature inside the“U”type earth-to-air heat exchanger,the surrounding soil temperature,the airspeed,and the power consumed by the fan were measured.The air temperature and the fan’s power consumption data were obtained by modifying the airspeed in four constant values,from 1.3 m/s to 6.6 m/s.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ice evaluated in this work has adequate thermal performance for cooling purposes compar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n office.A decrease in air temperature was recorded in a range of 5.1℃ to 9.4℃.Over 70%of the tot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as reached in the first well,where the average soil thermal disturbance at 5 cm was 2.8℃.The device achieved a maximum COP of 12.8 and a maximum effectiveness of 88.4%.With these result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ystem is suitable for cooling purposes in areas with space restrictions.This work is novel since the dimensions available for installation in urbanized areas are conside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ermal requirements of an office.In addition to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no published works with vertical heat exchangers connected in 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temperature geothermal energy Thermal performance Vertical heat exchangers Space restrictions in urbanized areas Geothermal direct uses
原文传递
Selection of organic Rankine cycle working fluids in the low-temperatur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被引量:3
7
作者 LI Dian-xun ZHANG Shu-sheng WANG Gui-hua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3期458-464,共7页
In the current study, simulations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 (EES) software a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suitable working fluid for the simple organic Rankine cYcle system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ra... In the current study, simulations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 (EES) software a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suitable working fluid for the simple organic Rankine cYcle system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rang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various temperatures and a constant thermal power of the flue ga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organic working fluids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sub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s studied, and its efficiency and other parameter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regenerator system. It is shown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he sub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 system is the best when the parameters of the working fluid in the expander inlet are in the saturation state. And for the organic Rankine cycle, the R245fa is better than other working fluids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reaches up to 10.2% when the flammability, the toxicity, the ozone depletion,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 other factors of the working fluids are considered. The R60 l a working fluid can be used for the high-temperature heat source, however, because of its high flammability, new working fluid should b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organic Rankine cycl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a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mple system without the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but the efficiency is related to the properties of the working fluid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heat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kine cycle working fluid waste heat heat exchanger low-temperature
原文传递
电厂循环水低温余热回收研究和示范
8
作者 袁新晔 杜一庆 +1 位作者 李朝辉 史志情 《冶金动力》 2024年第4期29-33,共5页
某燃机热电联产电厂采用电加热水罐对除盐水进行加热,此方式耗电量大,效果不好。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低阻折流杆换热器,提出一种利用循环水低温余热加热除盐水代替电加热的新工艺,并进行了工程示范。对该换热器共轭传热进行了数... 某燃机热电联产电厂采用电加热水罐对除盐水进行加热,此方式耗电量大,效果不好。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低阻折流杆换热器,提出一种利用循环水低温余热加热除盐水代替电加热的新工艺,并进行了工程示范。对该换热器共轭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来优化设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型折流杆换热器结构在压降、总传热系数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且在低雷诺数下能维持较高的总传热系数,适应变负荷运行要求。对示范工程进行了低负荷测试,测试结果与模拟值吻合,验证了换热器在低雷诺数时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克服了常规折流杆换热器的通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 循环水 低温余热回收 折流杆换热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回热对跨临界CO_(2)喷射制冷系统的影响
9
作者 吴董炯 胡江 李杨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目的:研究回热对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仿真模拟软件建模,分析在不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25~45℃)、高压侧排气压力(7.4~9.5 MPa)、蒸发温度(-40~-15℃)和中间压力(3~5 MPa)的情况下,回热对低压压缩... 目的:研究回热对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仿真模拟软件建模,分析在不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25~45℃)、高压侧排气压力(7.4~9.5 MPa)、蒸发温度(-40~-15℃)和中间压力(3~5 MPa)的情况下,回热对低压压缩机吸气温度、排气温度、比功率增量以及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结果:在特定的回热度下,随着中间压力的增加,低压压缩机排气温度和比功率增量升高;但随着蒸发温度升高,低压压缩机排气温度和比功率增量逐渐降低。在标准工况下,回热系统的性能系数低于不带回热系统的,同时随着回热度的增加,回热系统的能效降低。结论:随着回热度的增加,低压压缩机吸气温度、排气温度和比功率增量显著升高。但回热改善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热器 跨临界 CO_(2)制冷 喷射器 性能系数 低压压缩机
下载PDF
催化裂化装置建模及用能优化研究
10
作者 刘成军 叶剑云 张洪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3,共10页
利用Aspen Plus对某炼油厂4.20 Mt/a催化裂化(FCC)装置进行建模预测。基于所建模型提取装置冷热物流数据,利用夹点技术对整个装置进行换热网络分析,发现原FCC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存在能耗高、热公用工程消耗大,原料油混合温差大,轻柴油、... 利用Aspen Plus对某炼油厂4.20 Mt/a催化裂化(FCC)装置进行建模预测。基于所建模型提取装置冷热物流数据,利用夹点技术对整个装置进行换热网络分析,发现原FCC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存在能耗高、热公用工程消耗大,原料油混合温差大,轻柴油、重柴油及产品油浆高质低用,除盐水终温较低,除氧器蒸汽消耗量大等问题。通过优化稳定塔回流比、补充吸收剂流量等方法降低吸收稳定系统负荷,优化分馏塔中段取热比例多产高品位蒸汽,并利用夹点技术优化装置换热网络。结果表明:优化后,可节省蒸汽量27.3 t h,相当于节能16603 tOE a(1 tOE=41.8 GJ)或23757 tCE a(1 tCE=29.27 GJ),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6457 t a,节能效果优异;同时,改造还减少FCC装置外送热媒水量300 t h,装置内利用热媒水10.27 MW的余热,减少了热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流程模拟 换热网络 夹点技术 低温热媒水
下载PDF
LNG铝制板翅式结构的常/低温断裂机理研究
11
作者 段克润 王圣寻 麻宏强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6,共6页
为避免LNG铝制板翅式换热器的强度破坏并提高其使用寿命,基于轴向拉伸试验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方法,研究了其铝制板翅式结构在常/低温下的拉伸断裂机理.结果表明,相比常温,低温下板翅试样的屈服极限增大了42.6%,抗拉强度增大了48.9%,... 为避免LNG铝制板翅式换热器的强度破坏并提高其使用寿命,基于轴向拉伸试验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方法,研究了其铝制板翅式结构在常/低温下的拉伸断裂机理.结果表明,相比常温,低温下板翅试样的屈服极限增大了42.6%,抗拉强度增大了48.9%,破坏时的应变增大了27.8%.常/低温下板翅试样的断裂趋势主要为翅片根部中心朝钎焊区发展断裂以及钎焊区朝翅片根部发展断裂;断裂整体以解理断面及韧窝等形貌为主,但低温下翅片的解理断面密集程度更高,韧窝等塑性形貌更少.板翅试样常温下的断裂位置主要位于钎焊区,低温下的断裂位置仅位于钎焊区.因此,为避免铝制板翅式结构在钎焊区处发生断裂,可采取改善铝制板翅式结构的钎焊工艺以及增加钎焊区焊料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制板翅式换热器 拉伸试验 断裂方式 形貌特征 低温 断裂机理
下载PDF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系统台架及整车实验研究
12
作者 于吉乐 赵恒 +1 位作者 于江 高月文 《时代汽车》 2024年第24期151-153,共3页
热泵空调可明显改善电动汽车冬季制热工况下的能耗,提升整车续航里程。但由于其系统架构相对复杂,应用的零部件数量较多,较高昂的成本成为热泵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文章设计了一套结构相对简化,同时可满足整车冬季采暖需求的热... 热泵空调可明显改善电动汽车冬季制热工况下的能耗,提升整车续航里程。但由于其系统架构相对复杂,应用的零部件数量较多,较高昂的成本成为热泵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文章设计了一套结构相对简化,同时可满足整车冬季采暖需求的热泵系统。通过系统台架的搭建及测试,进行了该系统的充注量试验,分析了其在-7℃工况下的制热性能;并将该系统安装到整车上进行风洞测试,研究其冬季工况的制热特性,充分验证了该热泵空调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泵 间接换热 电动汽车 制热性能 风洞测试
下载PDF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低温供热技术研究
13
作者 程博 秦冰 +1 位作者 梁丹丹 王力伟 《区域供热》 2024年第3期83-88,158,共7页
为了降低冬季供热对热电联产机组发电出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低温供热技术,借助吸收式换热机组,实现一次网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的双降低,提高采暖季乏汽供热占比,进而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 为了降低冬季供热对热电联产机组发电出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低温供热技术,借助吸收式换热机组,实现一次网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的双降低,提高采暖季乏汽供热占比,进而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以西北某热电厂两台300 MW热电机组为例进行了应用案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项目改造完成后,单个采暖季因供热而减少的发电量由改造前的2.13亿度电降至0.97亿度电(降幅54%),在不增加燃煤消耗量且保障原有的供热负荷的前提下,单个采暖季可多发1.16亿度电;每年可新增收益4766万元,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3.7年,改造经济性十分可观。理论分析和应用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此种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低温供热技术,可显著提高热电联产机组乏汽供热占比和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集中供热行业的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低温供热 吸收式换热 乏汽供热占比
下载PDF
模拟真实进口条件的压缩部件试验方法研究
14
作者 梁俊 刘晓晨 +2 位作者 赵汝彬 夏联 张良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24年第6期17-23,共7页
为获取压缩部件比在常规大气进气条件下开展部件试验更加真实的试验结果,介绍了2种模拟真实进口条件的压缩部件试验设备及方法,并对不同试验方法获取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进口加温加压供气的方式可在部件试验器上模拟整... 为获取压缩部件比在常规大气进气条件下开展部件试验更加真实的试验结果,介绍了2种模拟真实进口条件的压缩部件试验设备及方法,并对不同试验方法获取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进口加温加压供气的方式可在部件试验器上模拟整机环境下高压压气机进口条件;采用低温供气节流的方式可在部件试验器上模拟风扇/增压级部件高空低温低压条件;模拟真实进口条件试验可开展部件级的真实工况考核试验以及雷诺数对压缩部件影响等研究试验;压缩部件模拟真实进口条件下的试验结果与整机或高空台试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这与测试布局,试验件加工、装配以及各部件匹配影响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部件 试验方法 模拟真实进口条件 加温加压 低温低压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低温省煤器在现代电厂节能降耗中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15
作者 郑沧海 张大骞 +2 位作者 纪程 杨德斌 娄扬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2期32-33,36,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低温省煤器的工作原理、应用技术和效益评估,总结该技术在现代电厂节能降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低温省煤器以其特有的多级换热系统为核心,配合燃烧优化、智能监控等技术手段,可明显提高电厂热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文章通过分析低温省煤器的工作原理、应用技术和效益评估,总结该技术在现代电厂节能降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低温省煤器以其特有的多级换热系统为核心,配合燃烧优化、智能监控等技术手段,可明显提高电厂热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已有的应用案例验证了该技术的显著节能减排效果,低温省煤器的推广应用,将推动电厂环保高效发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省煤器 电厂 节能减排 多级换热
下载PDF
低Re下板式换热器性能的实验研究及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马学虎 林乐 +4 位作者 兰忠 于庆杰 于春健 白涛 林英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8-44,共7页
实验测定了两种不同板式换热器在低Re条件下(200<Re<1 300)的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从板片波纹的倾斜角、间距、高度等三方面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阻力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在低Re下,从对传热效果影响程度来看,波纹... 实验测定了两种不同板式换热器在低Re条件下(200<Re<1 300)的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从板片波纹的倾斜角、间距、高度等三方面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阻力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在低Re下,从对传热效果影响程度来看,波纹的间距要大于波纹的倾斜角、波纹高度;而对压降的影响,波纹的间距要小于波纹的倾斜角、波纹高度。根据实验数据回归了相应板片传热系数、阻力系数的经验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对板式换热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为板式换热器在小流量、低流阻情况下的工业应用提供板型设计、流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低雷诺数 低流动阻力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燃煤电站清洁高效协同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优化系统 被引量:26
17
作者 韩宇 徐钢 +2 位作者 杨勇平 许诚 宋晓娜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4-680,692,共8页
提出应用氟塑料换热器技术,在电站锅炉尾部烟道中同时串联布置2级水媒式烟气加热器(MGGH)与2级低温省煤器,形成清洁高效协同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优化系统;通过热力性能分析与技术经济学分析,详细研究了优化系统的优势.结果表明:与前置MGG... 提出应用氟塑料换热器技术,在电站锅炉尾部烟道中同时串联布置2级水媒式烟气加热器(MGGH)与2级低温省煤器,形成清洁高效协同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优化系统;通过热力性能分析与技术经济学分析,详细研究了优化系统的优势.结果表明:与前置MGGH方案和后置MGGH方案相比,优化系统针对烟气余热进行了充分的梯级利用,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同时由于各换热器温差设计较为合理,可将换热器面积控制在较小的合理范围内,投资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塑料换热器技术 MGGH 低温省煤器 清洁高效协同 余热利用
下载PDF
西藏古建筑常用木材的着火特性试验 被引量:20
18
作者 孙晓乾 李元洲 +3 位作者 霍然 曾文茹 李思成 叶永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对西藏古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松木,分别在拉萨与合肥两地的燃烧小室内进行了着火试验.在恒定热流42 kW/m2下,测得了三种不同尺寸松木试样的表面温度曲线、着火温度和着火时间,并分析了氧气含量和压力对着火温度和着火时间的影响;通过对比... 对西藏古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松木,分别在拉萨与合肥两地的燃烧小室内进行了着火试验.在恒定热流42 kW/m2下,测得了三种不同尺寸松木试样的表面温度曲线、着火温度和着火时间,并分析了氧气含量和压力对着火温度和着火时间的影响;通过对比试样着火图像序列,分析了火焰大小的差异.试验表明:三种试样在拉萨的着火时间远比在合肥的迟,着火温度要高,火焰体积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火时间 着火温度 低压低氧 辐射加热 热解
下载PDF
小压差大温降工艺在榆林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莲明 余浩杰 +1 位作者 王冰 李晓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7-138,共2页
直接节流膨胀制冷工艺是轻烃回收用低温分离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要求天然气必须有较大的可利用压能和压差。为了在低压气田、气井上应用直接节流膨胀制冷工艺,首先采用动态模拟方法分析了小压差产生大温降的原理,采用节流阀小压差节流... 直接节流膨胀制冷工艺是轻烃回收用低温分离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要求天然气必须有较大的可利用压能和压差。为了在低压气田、气井上应用直接节流膨胀制冷工艺,首先采用动态模拟方法分析了小压差产生大温降的原理,采用节流阀小压差节流制冷、大面积换热预冷,换热与节流所形成的温差差距相互推动,最终能形成稳定的低温,从而获得大的温度降。小压差大温降工艺在长庆榆林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得到了应用并获得良好效果,为低压气田采用直接膨胀制冷工艺实施轻烃回收提供了现场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小压差 节流 大面积 换热 大温降 低温分离 榆林气田 晚古生代 气藏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低温压力容器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月香 周平 +1 位作者 麻衡 李永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7-80,共4页
对低温压力容器用09MnNiDR钢板热轧、正火和回火后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热处理工艺对该钢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正火后钢板晶粒明显细化,沿厚度方向均得到铁素体+片层珠光体组织,珠光体分布更均匀;回火后大部分片层状珠光体组织消失,... 对低温压力容器用09MnNiDR钢板热轧、正火和回火后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热处理工艺对该钢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正火后钢板晶粒明显细化,沿厚度方向均得到铁素体+片层珠光体组织,珠光体分布更均匀;回火后大部分片层状珠光体组织消失,渗碳体由片层状变为球形,且组织中大量弥散的纳米级微合金粒子的析出导致部分铁素体晶粒内部位错密度仍较高。最终回火态钢板力学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实验所得回火态钢板综合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压力容器用钢 09MnNiDR 热处理 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