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 of Seepage through Earth Dams Based on Pervious Foundation Using Toe Drainage Systems 被引量:1
1
作者 Magdy M. Aboelela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6年第12期1158-1174,共18页
Many dangerous effects arise from seepage through earth dams based on pervious layer. Therefore, the dam embankment must be provided with seepage control measures to avoid such effects. In the present work, different ... Many dangerous effects arise from seepage through earth dams based on pervious layer. Therefore, the dam embankment must be provided with seepage control measures to avoid such effects. In the present work, different control methods were used such as flat slopes, toe drainage systems, and a catch drain in the tail water. The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each control measure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previously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seepage quantity (q), the height of seepage surface (h<sub>3</sub>), and the coordinates of the free surface (h<sub>x</sub>). Study was conducted on a physical model for a dam embankment having a top width (b) = 10.0 meter, height (H<sub>d</sub>) = 30.0 meter, and slope factor (m) = 1.5. 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presented in dimensionless char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d control measures possess a great effec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epage through earth dams based on pervious founda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between the studied toe drainage systems to enable the designers the better choice for design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Dam Pervious Foundation pipe Drainage Drainage Banquette Inclined Drainage Catch Drain seepage Discharge
下载PDF
Seepage behavior of soil mixed with randomly distributed recycled plastic materials
2
作者 V.P.Devipriya S.Chandrakaran K.Rangaswamy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57-264,共8页
Seepage through embankment fill materials is crucial iss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mbankments for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rojects.Proper ground improvement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improve th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Seepage through embankment fill materials is crucial iss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mbankments for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rojects.Proper ground improvement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improve th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used as fill material.Utilization of waste plastic materials to enhance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soil is a sustainable approach.Additionally,the use of raw products directly from plastic recycling units in the form of flakes and pellets as soil additives has the potential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is method.This study randomly mixed plastic materials with soil for u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arth embankments,such as river levees,dykes,and canal diversion structures,and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materials in reducing seepage failures in hydraulic structures.To achieve these goals,this study collecte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plastic from plastic recycling units and used soil mixed with HDPE plastic in the form of flakes and pellets in different contents as embankment fill materials,then evaluated how these materials affected the piping features.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seepage velocity and critical hydraulic gradient of soil mixed with plastics in various contents and to compare the values with those of plain soi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andom distribution of waste plastics in the form of flakes and pellets in soil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piping resistance of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embankments seepage Recycled plastics Critical hydraulic gradient Piping resistance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体流动表征方法探讨
3
作者 郑松青 王强 +1 位作者 张世亮 袁飞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1,共8页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尺度差异大、流动复杂,很多学者认为渗流理论不能解决其流动表征问题,应该用管流理论解决。为厘清这一问题,从管流与渗流的概念、单相流流动特征及数学表征方法、油水两相流流动特征及数学表征方法...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尺度差异大、流动复杂,很多学者认为渗流理论不能解决其流动表征问题,应该用管流理论解决。为厘清这一问题,从管流与渗流的概念、单相流流动特征及数学表征方法、油水两相流流动特征及数学表征方法3方面,研究了管流与渗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管流方程描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体流动的可行性,并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体流动的表征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研究的角度,渗流可视为小尺度复杂管道管流;单相流时,管流存在层流、紊流两种流态,渗流也存在层流、紊流两种流态,层流状态,描述管流与渗流的方程是统一的,紊流状态,二者的描述方程不一致,但都是考虑惯性力的影响;两相流时,管流存在多种流型,渗流因尺度小、流型简单,管流基于流型建立了不同的流动表征模型,渗流利用相渗曲线解决两相流问题。说明,管流与渗流并不“冲突”,渗流即是小尺度复杂管道管流,只是由于学科不同、研究对象不同,对流体流动采用了不同的表征方法。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描述不确定大,受油藏描述精度和研究范围的制约,现有管流的处理方法并不适用描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体的流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流体流动表征问题应该在渗流力学的架构内,部分借鉴管流的处理方法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流 渗流 连续性假设 流体流动表征 缝洞型油藏
下载PDF
基于土壤分层的双U型地埋管出口温度及土壤温度场研究
4
作者 王宏伟 于川淇 +2 位作者 安瑞 张芸栗 于磊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4,共7页
目的 探究在土壤分层和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地埋管的出口温度以及传热规律。方法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建立分层岩土体瞬态三维模型,分析土壤的初始温度、地下水渗流、回填材料种类对地埋管出口温度及土壤温度场的影响。结果 土壤初始温度为290... 目的 探究在土壤分层和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地埋管的出口温度以及传热规律。方法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建立分层岩土体瞬态三维模型,分析土壤的初始温度、地下水渗流、回填材料种类对地埋管出口温度及土壤温度场的影响。结果 土壤初始温度为290.15 K时,热泵运行30 d后地埋管的出口温度最高,达到280.43 K;三种常用的回填材料中沙土的换热效果最好,黏土作为回填材料时,地埋管附近出现明显的冷量堆积;地下水渗流速度达到200 m/a时,地埋管出口温度为280.85 K,相较于不存在地下水渗流时的出口温度增加了0.51 K。结论 土壤初始温度、地下水渗流速度均与地埋管出口温度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回填材料的种类及热物性;地下水渗流的存在能够消除土壤冷量的堆积,在地埋管敷设时应适当增加沿着渗流方向管间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双U型地埋管 出口温度 回填材料 地下水渗流 土壤温度
下载PDF
基于渗流-管流耦合的临江地下渗流管设计
5
作者 唐红 黄煜 +1 位作者 李超 田代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6,共7页
临江地区汛期地下水位与江水水位差距较大,地下结构的兴建破坏了含水层自然渗流场,使地下水渗流不畅,影响海绵城市与韧性城市建设效果。为修复以深基坑为代表的不透水结构对地下水的阻碍影响,引入渗流-管流耦合模型方法和管流等效渗透... 临江地区汛期地下水位与江水水位差距较大,地下结构的兴建破坏了含水层自然渗流场,使地下水渗流不畅,影响海绵城市与韧性城市建设效果。为修复以深基坑为代表的不透水结构对地下水的阻碍影响,引入渗流-管流耦合模型方法和管流等效渗透系数概念建立了地下结构渗流有限元模型,并以地下水渗流总量为评价指标,探究地下渗流管不同设计参数对地下水渗流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渗流管的合理布设有利于恢复地下结构区域的地下水渗流总量,采用密集排布、合理管道长度和半径的地下渗流管使得地下结构对地下水单位时间的流量削减率由4.33%降低至2.42%,表明地下渗流管具有较好的恢复自然渗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渗流 地下渗流管 数值模拟 地下结构 临江城市
下载PDF
大型地埋管群地源热泵三维传热-渗流耦合模拟
6
作者 王洋 张丰收 +1 位作者 鲁克文 孙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2-310,共9页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大尺度、多分支埋管集群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区温度场和换热特性的影响,基于上海天文馆880个地埋管地源热泵场地,建立考虑地下水渗流和地质分层的三维传热-渗流耦合模型,并利用现场热响应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大尺度、多分支埋管集群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区温度场和换热特性的影响,基于上海天文馆880个地埋管地源热泵场地,建立考虑地下水渗流和地质分层的三维传热-渗流耦合模型,并利用现场热响应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渗流作用引起管群内和支管群之间沿地下水流动方向发生温度干扰,89.5~120.3 m埋深范围内的温度干扰现象相对明显;地下水渗流有利于提高管群的换热总量,缩小夏季和冬季工况的换热量差距;换热量增加百分比随水力梯度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呈对数函数关系,当水力梯度大于0.005时,换热量增加百分比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源热泵 地下水渗流 大型管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均质土坝管涌溃决实验渗流分析
7
作者 刘宪东 谷艳昌 +2 位作者 王士军 陆强 王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173,共8页
管涌渗漏破坏是导致土石坝溃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模型实验开展土石坝管涌过程渗流场变化研究,对土石坝安全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预设管涌通道模拟管涌渗漏的方式,建立了室内小尺寸均质土坝管涌溃决模型;通过布置小量程渗压计,... 管涌渗漏破坏是导致土石坝溃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模型实验开展土石坝管涌过程渗流场变化研究,对土石坝安全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预设管涌通道模拟管涌渗漏的方式,建立了室内小尺寸均质土坝管涌溃决模型;通过布置小量程渗压计,获取土坝模型的渗流场数据,对土坝模型从蓄水到渗透破坏再到溃决全过程的渗流场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分析发现,在蓄水阶段,相同轴距的管涌断面测点渗流压力小于非管涌断面测点的测值,但测值达到峰值的时间早于非管涌断面测点;在溃决阶段(出现明流和形成溃口阶段),坝体内渗流压力出现骤降,且越靠近管涌断面渗流压力骤降时间越早、骤降幅度也越大。该认识,对于土石坝管涌渗漏破坏预测预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管涌 溃决 模型实验 渗流分析 预测预警
下载PDF
渗流条件下滨海地层人工冻结多场耦合理论模型
8
作者 朱紫义 任磊 +4 位作者 高国耀 郭伟 任宇晓 冯守中 祝显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71-176,共6页
采用Navier-Stokes方程考虑流体动量守恒对渗流过程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渗流对滨海砂土地层人工冻结过程影响的水-盐-热-力学理论模型。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参数分析,探讨了渗流速度对冰、盐... 采用Navier-Stokes方程考虑流体动量守恒对渗流过程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渗流对滨海砂土地层人工冻结过程影响的水-盐-热-力学理论模型。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参数分析,探讨了渗流速度对冰、盐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渗流削弱了冻结效果,随着渗流速度从0 m/d增加到10 m/d,冻结管左右两侧的土体位移降低了23.1%;冻结管左右两侧的结冰范围缩减了37.8%;冻结管左右两侧的盐分的析出范围缩减了42.7%;砂层上游的吸附盐突变位置向下游移动了52%,下游的吸附盐突变位置向下游移动了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结 冻结管 渗流 砂地层 多场耦合
下载PDF
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结构演化规律
9
作者 蔡沛辰 毛雪松 +1 位作者 胡仪喣 解阔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13-3823,共11页
为揭示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结构演化规律,基于颗粒-孔隙尺度流固耦合方法,分别对密实、中密和疏松结构的松散堆积层开展渗流管涌仿真试验,从细观层面分析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颗粒迁移特征、颗粒流失量、颗粒间接触力链演化和... 为揭示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结构演化规律,基于颗粒-孔隙尺度流固耦合方法,分别对密实、中密和疏松结构的松散堆积层开展渗流管涌仿真试验,从细观层面分析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颗粒迁移特征、颗粒流失量、颗粒间接触力链演化和骨架变形的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渗流管涌主要以细颗粒迁移为主,存在局部“堵塞”现象,块石颗粒仅会在细颗粒迁移脱空后自由堆积。细颗粒迁移具有明显的“颗粒堆积”现象,主要集中在出口处,呈“上多下少”的特点。同时,渗流管涌发展过程中相同部位的孔隙率变化具有高度相似性,且结构越疏松越显著。管涌发展过程中,块石颗粒间接触承担主要的应力传递,力链演化的本质是堆积填料内部应力传递结构的改变。此外,下沉量和体应变均随时步增加,呈先急剧增加,后趋于平稳的态势,且随初始渗流速度越大,平稳时刻逐步提前。该研究成果可为从细观角度认识松散堆积层渗流管涌结构演化规律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堆积层 渗流管涌 颗粒流 力链网络 结构演化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三亚河口通道管幕冻结法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
10
作者 卫凯 胡俊 周杰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为得到在渗流作用下管幕冻结法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以三亚河口通道海底隧道工程初步设计为例,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水热耦合模型,假设模型中渗流流向自左向右,通过改变模型中平均渗流速度的大小对冻结帷幕的发展、封闭性、厚度变化... 为得到在渗流作用下管幕冻结法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以三亚河口通道海底隧道工程初步设计为例,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水热耦合模型,假设模型中渗流流向自左向右,通过改变模型中平均渗流速度的大小对冻结帷幕的发展、封闭性、厚度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冻结期间,随着平均渗流速度的增大,外圈冻土帷幕的形成时间延迟,其向渗流流向偏移的程度增大,且最终稳定的冻土帷幕平均厚度减小;在冻结约14 d后,不同水头差下的冻土帷幕内部渗流速度均降至0 m/d,冻土帷幕在形成的早期受渗流作用的影响较大.鉴于原冻结方案较为保守,提出优化冻结方案:将原冻结方案外圈冻结管减少一半至48根,且调整盐水降温计划实现二次优化.对二次优化结果分有渗流与无渗流两种情形进行讨论,结果得出:优化后在渗流作用下冻土帷幕厚度约5 m,比原方案减少了2 m,既满足冻结设计要求,又提高了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作用 管幕冻结 有限元数值模拟 水热耦合 冻土帷幕
下载PDF
负压渗管对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影响的模拟研究
11
作者 陆培榕 杨玉杰 +2 位作者 夏丛轩 刘亚鑫 王策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82-92,共11页
【目的】探究土壤淋洗过程中负压多孔渗管的出流机制及其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特征。【方法】采用HYDRUS模型对埋设真空负压渗管的土壤剖面进行数值建模,模拟淋洗过程中不同土壤质地(粉质黏土、黏土、黏壤土、砂质黏壤土、砂壤土)、土... 【目的】探究土壤淋洗过程中负压多孔渗管的出流机制及其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特征。【方法】采用HYDRUS模型对埋设真空负压渗管的土壤剖面进行数值建模,模拟淋洗过程中不同土壤质地(粉质黏土、黏土、黏壤土、砂质黏壤土、砂壤土)、土表入渗水头(2、4、6、8、10cm)和渗管内负压水头(200、500、1000、1500、2000cm)组合情景下土壤水盐动态形式,并分析淋洗前后土壤脱盐率以及单位灌水对应的渗管排盐量。【结果】(1)负压渗管的排水主要源于下渗水在土壤剖面内形成的悬着水带,当悬着水带含水率达到饱和时排水通量达到最大。(2)负压渗管下土壤质地对负压渗管的排水排盐效果起决定作用,砂粒占比越高对应的脱盐效率和淋洗效率越高。(3)各处理的脱盐率与入渗水头和管内负压均呈微弱的正相关,但在砂质黏壤土和砂壤土中,增大入渗水头将降低淋洗效率。(4)负压渗管相对无渗管的脱盐率最大提升程度为7.91%,但提升程度从渗管上方向两侧递减,并在渗管下方存在随管内负压减小而范围扩大的积盐区。【结论】淋洗过程中负压渗管在偏砂性的土壤中模拟所得水盐的调控能力较强,能够在淋洗水量不变的条件下提升土壤的局部脱盐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盐运移 数值模拟 负压渗管 地表入渗 盐分淋洗
下载PDF
海底隧道管幕冻结法水热耦合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
12
作者 周杰 胡俊 刘冰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1-234,共14页
为得到渗流作用下管幕冻结法温度场的发展规律,结合三亚河口通道隧道冻结工程,基于达西定律与多孔介质传热理论,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水热耦合数值模型,采用更改模型渗流流速大小和建立测温路径的方法,围绕冻土帷幕的发展情况、交圈时间... 为得到渗流作用下管幕冻结法温度场的发展规律,结合三亚河口通道隧道冻结工程,基于达西定律与多孔介质传热理论,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水热耦合数值模型,采用更改模型渗流流速大小和建立测温路径的方法,围绕冻土帷幕的发展情况、交圈时间、壁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土帷幕随渗流的流向发展,下游侧土体开始冻结的时间早于上游侧土体,且最终温度低于上游侧土体;当流速约为2.87 m/d时,低渗流流速作用对整体冻土帷幕交圈的时间影响较小;随着渗流流速的增大,整体冻土帷幕交圈所需的时间明显增加,其区域的不均匀程度变大,厚度减小;当流速增大至约10.02 m/d时,冻土帷幕出现局部不交圈的情况。考虑到原冻结方案偏于保守,设计优化方案为将内圈冻结管总数由80根减少至56根,模拟分析后的平均冻土帷幕厚度约为4.28 m,相较于原方案减少了0.195 m,仍满足冻结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作用 管幕冻结法 有限元模拟 水热耦合 冻结方案优化
下载PDF
FLOW-PIPE-SEEPAGE COUPLING ANALYSIS OF SPANNING INITIATION OF A PARTIALLY-EMBEDDED PIPELINE 被引量:8
13
作者 GAO Fu-ping LUO Cheng-cai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4期478-487,共10页
The initiation of pipeline spanning involves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flow over the pipeline and the seepage-flow in the soil underneath the pipeline.The pipeline spanning initiation is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and dis... The initiation of pipeline spanning involves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flow over the pipeline and the seepage-flow in the soil underneath the pipeline.The pipeline spanning initiation is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It is qualitatively indicated that the pressure-drop induced soil seepage failure is the predominant cause for pipeline spanning initiation.A flow-pipe-seepage sequential coupl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model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water flow-field and the soil seepage-field.A critical hydraulic gradient is obtained for oblique seepage failure of the sand in the direction tangent to the pipe.Parametric study i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flow velocity,pipe embedment on the pressure-drop,and the effects of soil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and pipe embedment-to-diameter ratio on the critical flow velocity for pipeline spanning initiation.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dimensionless critical flow velocity changes approximately linearly with the soil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for the submarine pipeline partially-embedded in a sandy sea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arine pipeline pipeline spanning seepage failure flow-pipe-seepage coupling
原文传递
过河段顶管施工渗水冒顶水下混凝土全包封处置方法
14
作者 梁文伟 盛松涛 +2 位作者 周洪云 罗运 王查武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7期163-166,共4页
为解决过河段机械顶管施工渗水冒顶问题,采用分幅围堰施工形成相对干燥场地,对管网上下游采用气囊封堵防止水流继续流入,人工对原有管道进行修复,最后进行水下混凝土全包封施工。该方法工艺成熟可靠,操作简单,施工风险低,对周边环境影响... 为解决过河段机械顶管施工渗水冒顶问题,采用分幅围堰施工形成相对干燥场地,对管网上下游采用气囊封堵防止水流继续流入,人工对原有管道进行修复,最后进行水下混凝土全包封施工。该方法工艺成熟可靠,操作简单,施工风险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可以很好地解决过河段管道渗漏水影响施工进展问题。为冒顶事故的进一步处理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河段顶管 渗水冒顶 气囊封堵 水下混凝土 全包封处置
下载PDF
堤防工程常见险情及抢险措施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莉萍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自然灾害的频发和气候变化使堤防抢险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分析了堤防渗水、管涌、流土、漏洞等常见险情及导致各类险情的原因,根据抢险工作前堵后排的思路,提出了这几种常见堤防险情的应急处理措施,探讨了抢险时的注意事项。... 自然灾害的频发和气候变化使堤防抢险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分析了堤防渗水、管涌、流土、漏洞等常见险情及导致各类险情的原因,根据抢险工作前堵后排的思路,提出了这几种常见堤防险情的应急处理措施,探讨了抢险时的注意事项。针对某圩区堤防险情,制订了一套综合抢险方案,并采用高密度电法对该堤防出险段进行整体探查,论证抢险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防汛 抢险措施 渗水险情 管涌险情 流土险情 渗漏险情 整体探查
下载PDF
堤防管涌启动与发展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志浩 陈豪 +1 位作者 朱少坤 李茂 《人民珠江》 2024年第3期146-156,共11页
管涌是造成堤防溃决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管涌启动与发展机理对堤防工程的除险加固和水灾预防有着深远意义。通过回顾国内外堤防管涌的相关研究,从几何和水力2个方面概括了管涌的启动条件,论述了土体颗粒级配、土层结构、密实度、渗径、... 管涌是造成堤防溃决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管涌启动与发展机理对堤防工程的除险加固和水灾预防有着深远意义。通过回顾国内外堤防管涌的相关研究,从几何和水力2个方面概括了管涌的启动条件,论述了土体颗粒级配、土层结构、密实度、渗径、防渗墙、水头变化、水流流态、渗流方向等因素对堤防管涌的影响规律,总结了描述管涌发生发展过程的毛管模型、渗流-管流耦合模型、渗流概化模型、三相耦合模型、瞬态管涌模型、局部侵蚀模型、固液耦合模型。在现阶段研究基础上,讨论了管涌数学模型的局限性,揭示了管涌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并对管涌启动与发展机理未来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 管涌机理 渗透破坏 数学模型 临界水力梯度
下载PDF
顶管施工防渗漏技术研究——以锦江再生水顶管工程为例
17
作者 胡中华 刘卫华 +3 位作者 张勇 罗利 王佳林 韩放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0期212-218,共7页
为了提高管道防渗能力,从管网的使用场景及自身构造分析了顶管防渗的关键技术难题。引入张开角与张开值参数描述管节接头张开情况,说明了提高管节线形精度对于顶管防渗的作用。介绍了激光测量的线形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应用全天候线形监... 为了提高管道防渗能力,从管网的使用场景及自身构造分析了顶管防渗的关键技术难题。引入张开角与张开值参数描述管节接头张开情况,说明了提高管节线形精度对于顶管防渗的作用。介绍了激光测量的线形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应用全天候线形监测控制系统提高顶管线形精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从顶管精度的角度分析了该系统在顶管防渗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了管节接头承载能力与张开长度之间的关系。针对锦江再生水顶进施工法用钢筒混凝土管管节接头,提出了基于举升装置与密封性测试的管节对接优化方法,并在该项目进行了成功地应用,以上研究说明全天候监控系统与基于举升装置的密封测试方法对顶管防渗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顶管施工 防渗 激光测量 管节对接
下载PDF
现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开挖与防渗技术分析
18
作者 曹永强 尚国勇 +3 位作者 赵婷 张飞 丁维娜 张作堂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6期143-145,共3页
地下综合管廊是重要的市政设施,使用价值、建设要求均较高,要求做好施工技术管控。通过对现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开挖技术、防渗技术进行分析,结合技术特点,分别就基坑开挖准备工作、支护、现场施工,以及管廊防渗技术标准、设施设备... 地下综合管廊是重要的市政设施,使用价值、建设要求均较高,要求做好施工技术管控。通过对现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开挖技术、防渗技术进行分析,结合技术特点,分别就基坑开挖准备工作、支护、现场施工,以及管廊防渗技术标准、设施设备等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对现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开挖与防渗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说明,服务后续有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工程 地下综合管廊 基坑开挖 防渗技术
下载PDF
降低铀尾矿库浸润线的技术实践
19
作者 赵发 陈文都 曾姣红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尾矿库溃坝的主要原因有渗流破坏、坝坡失稳、地震液化和超高堆坝等,尾矿坝内浸润线过高可能产生渗流破坏,严重的将造成坝坡失稳、破坏甚至溃坝。降低坝体浸润线的常用方法存在施工难度大、人工维护成本高、设备维护管理复杂等问题,采... 尾矿库溃坝的主要原因有渗流破坏、坝坡失稳、地震液化和超高堆坝等,尾矿坝内浸润线过高可能产生渗流破坏,严重的将造成坝坡失稳、破坏甚至溃坝。降低坝体浸润线的常用方法存在施工难度大、人工维护成本高、设备维护管理复杂等问题,采用水平排渗方式在接近水平的排渗盲沟内装设水平滤管,以达到降低浸润线的目的。本工程采用在坝体内部打设水平孔,并在孔内安装渗水管形成水平排渗体,排渗管通过坝体外的集水总管形成排渗网;坝体内的水渗入排渗管,然后汇至集水总管,最终通过自流排至坝外。该法具有造价低、能耗小、便于管理等优点,是降低尾矿坝浸润线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库 尾矿坝 浸润线 安全隐患 水平排渗管
下载PDF
地埋管换热场地温度羽迁移分析
20
作者 葛雁 尚永升 +2 位作者 孙葛 黄烜 杨珍 《河南科学》 2024年第11期1653-1661,共9页
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推进我国能源发展、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热泵技术来实现,为分析不同方向渗流的地下水对地埋管换热场地地温场的影响,分别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进... 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推进我国能源发展、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热泵技术来实现,为分析不同方向渗流的地下水对地埋管换热场地地温场的影响,分别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制冷和供暖期内,平行于地下水流向岩土体温度影响5 m左右,其中2.5 m范围内变化明显;垂直于地下水流向温度影响3 m左右,其中2 m以内变化明显.(2)地源热泵运行20年后平行于地下水流向温度羽迁移距离为84.37~142.15 m,含水层颗粒愈粗地下水渗流愈强,迁移距离愈远;垂直于地下水流向温度羽迁移距离为38.14~39.77 m,由上至下基本呈递减趋势;(3)预测20年后地温升高0.55~2℃.说明地源热泵运行时,在地下水渗流驱动下温度羽向下游和四周迁移,减缓或阻止热量累积,换热场地未形成明显的热堆积,预测其运行对温度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渗流 地埋管 换热系统 地温场 地热能 温度羽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