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明理学的性说
1
作者 申绪璐(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北宋王安石承继唐代韩愈彰显孟子、肯定孟子的性善说,与程颢、程颐开创的道学派学者具有共同的性论基础。与王安石、程颢强调伦理意义上的善恶只是已发阶段的概念不同,南宋朱熹依据张载的心统性情与程颐的性即理,建立性情二层构架。同时... 北宋王安石承继唐代韩愈彰显孟子、肯定孟子的性善说,与程颢、程颐开创的道学派学者具有共同的性论基础。与王安石、程颢强调伦理意义上的善恶只是已发阶段的概念不同,南宋朱熹依据张载的心统性情与程颐的性即理,建立性情二层构架。同时,《大学》“身有所忿懥”的身、心理解反映了道学家不同的思想特色。有关性本善与无善无恶、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争论,反映了理学家不同的思想重点。尤其是尊德性与道问学对立的思想史叙事不断地再生产,直至今天仍保持着生命力。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可为代表,这样的叙事非常稳妥,但也因此需要保持警惕。一方面这样的叙事容易忽略不同学者思想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即使强调“朱陆和会”的学者也不可避免地局限在朱陆对立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无善无恶 朱熹 王阳明 陆九渊
下载PDF
铁凝小说中的“母亲”形象研究
2
作者 施海淑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2-47,共6页
铁凝通过在小说中塑造女娲式的母亲、非善非恶的母亲、未完成的母亲等多元母亲形象,探索了母亲身份的可能性。这些母亲形象的塑造,丰富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实践了铁凝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对人类和生活永远的爱和体贴”的心愿,提... 铁凝通过在小说中塑造女娲式的母亲、非善非恶的母亲、未完成的母亲等多元母亲形象,探索了母亲身份的可能性。这些母亲形象的塑造,丰富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实践了铁凝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对人类和生活永远的爱和体贴”的心愿,提供了观察、思考现实母亲境遇的有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凝 母亲 女娲式 非善非恶 未完成
下载PDF
从“有无互成”到“天人相合”——周汝登本体论思想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9-207,327,共9页
周汝登的本体论思想建基于有无之间互缘互构的关系。这种关系投射于其心学领域中,表现在层层递进的三个方面:在良知与见闻关系上,两者互相缘构;在理、气、心关系上,呈现为以"理、气总之一心"为纲,以"即心即理"和&qu... 周汝登的本体论思想建基于有无之间互缘互构的关系。这种关系投射于其心学领域中,表现在层层递进的三个方面:在良知与见闻关系上,两者互相缘构;在理、气、心关系上,呈现为以"理、气总之一心"为纲,以"即心即理"和"即理即气"为目之双层架构;在太极与物的关系中,指明了道德法则的自定自有。进而从"无善无恶"和"千圣所传一心"两个维度揭橥出良知心体实为通达古今的引导性场域,以及道德法则的历史性根源。由此可知,良知心体在更宏大的视域中是连接天人的场所,它决定了天道呈现的方式和天人互构关系建立的途径,同时也是对程朱理学"天理"观的祛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 良知 无善无恶 天人
下载PDF
浑然至善之意——论刘蕺山对无善无恶说的批判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前林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2期74-79,共6页
"无善无恶心之体"乃阳明四句教之首句,刘蕺山对这句话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倡"无善无恶心之体"不仅会带来理论逻辑上的毛病,而且会对人们的思想以及生活世界产生严重危害。不过,他的批判有其合理性,亦有局限之处。蕺... "无善无恶心之体"乃阳明四句教之首句,刘蕺山对这句话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倡"无善无恶心之体"不仅会带来理论逻辑上的毛病,而且会对人们的思想以及生活世界产生严重危害。不过,他的批判有其合理性,亦有局限之处。蕺山先生倡本体为至善,即意为至善。意好善恶恶,一于善而不二于恶,与经验世界之前与后、美与丑、大与小、长与短、善与恶之相对待的情形不同,而是无对之独体,为心之所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蕺山 王阳明 无善无恶心之体 至善
下载PDF
从“无善无恶”看心学与佛学交融的可能与限度 被引量:1
5
作者 龚晓康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5期29-33,38,共6页
王阳明的"无善无恶"之说在后世引起了极大争论,批评者讥其"源于佛老"。本文通过分析王阳明"无善无恶"学说的提出及其思想内涵,并与佛教特别是禅学的"无善无恶"说进行比较,指出王阳明之"... 王阳明的"无善无恶"之说在后世引起了极大争论,批评者讥其"源于佛老"。本文通过分析王阳明"无善无恶"学说的提出及其思想内涵,并与佛教特别是禅学的"无善无恶"说进行比较,指出王阳明之"无善无恶"论与佛学确有共通之处,二者均认同本体界无善无恶,现象界有善有恶,均强调形上虚寂本体与形下现实生命的贯通。然心学之"无善无恶"论的理论依据为儒学传统之体用论,与佛教之缘起论迥然有异。就阳明心学的思想实质来看,是援释入儒而以儒为宗,心学与佛学是在保持各自差异基础上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善无恶 体用一源 缘起性空
下载PDF
阳明后学“无善无恶”说对晚明学术范型的影响
6
作者 杨肇中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21-128,共8页
为研究晚明"无善无恶"说之于是时学术范型的影响问题,以王龙溪、李贽、黄道周等的思想为中心进行阐释。研究认为,李贽通过"童心说"传承王龙溪的"无善无恶"思想,试图寻找具有本体意味的天理良知;黄道周等... 为研究晚明"无善无恶"说之于是时学术范型的影响问题,以王龙溪、李贽、黄道周等的思想为中心进行阐释。研究认为,李贽通过"童心说"传承王龙溪的"无善无恶"思想,试图寻找具有本体意味的天理良知;黄道周等掀起回归儒家经典的学术运动,提出儒学重建在于由理学、心学向经学的过渡与转型,将经学的过渡与理学打通,贯通其中的"无善无恶"说成为晚明学术新范型——理学向经学转向的先导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后学 “无善无恶”说 学术范型 黄道周 经学转向
下载PDF
两种《大学》诠释,两种“四句教” 被引量:7
7
作者 傅锡洪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39-49,共11页
不少学者认为王阳明的《大学》诠释与其四句教存在对应关系。不过事实上这种对应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一对应关系。因为一方面他对《大学》有两种理解,这从他对“正心”的不同诠释中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四句教在他那里也有两种不同含义... 不少学者认为王阳明的《大学》诠释与其四句教存在对应关系。不过事实上这种对应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一对应关系。因为一方面他对《大学》有两种理解,这从他对“正心”的不同诠释中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四句教在他那里也有两种不同含义。他平时教人所用的四句教对应于以心之未发实体解释心的《大学》诠释,而天泉证道时确立的作为定本的四句教则对应于以心的完善状态解释心的《大学》诠释。这样的对应关系是不能调换的,因而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除此之外,定本四句教与《大学》诠释存在一个重要差别,即它承认无善无恶代表的正心工夫可以是天分极高者的工夫入路,而不仅仅是一般人达到道德境界以后的工夫。只有理解这样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差别,我们才能对阳明的《大学》诠释以及四句教获得全面、准确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正心 心之本体 四句教 无善无恶
下载PDF
《守夜人》系列中“非善非恶”的中国美学智慧
8
作者 张嵘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23-627,共5页
俄罗斯当代科幻作家卢基扬年科被誉为“俄罗斯当代最知名的科幻作家”,其代表作《守夜人》系列表现出不同于俄罗斯传统的“非善即恶”的价值观念,反而蕴含着诸多中国叙事经验的美学智慧,并体现了中国式温和的矛盾对立的叙事经验。从叙... 俄罗斯当代科幻作家卢基扬年科被誉为“俄罗斯当代最知名的科幻作家”,其代表作《守夜人》系列表现出不同于俄罗斯传统的“非善即恶”的价值观念,反而蕴含着诸多中国叙事经验的美学智慧,并体现了中国式温和的矛盾对立的叙事经验。从叙事美学角度展开研究,通过对比中俄幻想文学,指出了这种“善恶和解”“非善非恶”的和谐之美让《守夜人》系列不同于其他的奇幻小说,而具有一种中国式“以和为贵”大悲悯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夜人》 叙事美学 “非善非恶” “以和为贵”
下载PDF
论王阳明无善无恶思想的具体展开
9
作者 张尔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1-56,共6页
王阳明无善无恶功夫可划分为正、反、合三个层次。"正"的层次即以良知至善为基础的好善恶恶、为善去恶;"反"的层次即为避免误以私欲为本心,死守把捉、执着善恶,提出无善无恶以获得心灵的顺畅与洒脱;"合"... 王阳明无善无恶功夫可划分为正、反、合三个层次。"正"的层次即以良知至善为基础的好善恶恶、为善去恶;"反"的层次即为避免误以私欲为本心,死守把捉、执着善恶,提出无善无恶以获得心灵的顺畅与洒脱;"合"的层次即以循理为准绳对无善无恶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进行矫正,最终以循理、致良知包容好善恶恶与无善无恶,回到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基本主张。王阳明对这一层次的表述有无善无恶与至善、必有事焉与勿忘勿助、何思何虑与戒慎恐惧三种表达形式。当代学者皆以情感念虑的无滞自由来解释无善无恶,本文则将无善无恶所对应的气质因素拓展到知见、情感、利欲三个层面,并分述这三者与良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无善无恶 不作好恶 知见 利欲 情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