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合神经生长因子对脑瘫患儿脑功能代偿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振寰 祁岩超 +4 位作者 潘佩光 马美美 钱旭光 符文杰 张宏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促进脑瘫患儿的脑功能代偿的良好方法。方法:将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体针(穴取臂臑、风池、环跳、阳陵泉等)及神经生长因子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康复... 目的:探讨促进脑瘫患儿的脑功能代偿的良好方法。方法:将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体针(穴取臂臑、风池、环跳、阳陵泉等)及神经生长因子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用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做头颅CT、SPECT检查以观察病变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治疗后发育商(DQ)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合神经生长因子注射能促进脑功能的代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康复 脑性瘫痪/针灸疗法 头针 水针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应用
下载PDF
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胡新国 罗文婷 +3 位作者 孙刚彪 田继伟 程玲 管维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解放军171医... 目的探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解放军171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发老年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依达拉奉组4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依达拉奉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均治疗14d。比较2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血清VEGF、Hcy、BDNF及NGF水平、不良反应。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5%vs 71.4%,P<0.05)。2组治疗后VEGF、BDNF及N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VEGF、BDNF及N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脑梗死 高半胱氨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加味柴胡舒肝散对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冬梅 马丽俐 +1 位作者 祝永强 王一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814-816,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舒肝散治疗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对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人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郁血虚型CU随机设立为治疗组(口服加味柴胡舒肝散和地氯雷他定片)和对照组(口服...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舒肝散治疗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对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人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郁血虚型CU随机设立为治疗组(口服加味柴胡舒肝散和地氯雷他定片)和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患者6周服用的地氯雷他定片的人均片数。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NGF和SP水平,并进行HAMA评分。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组,进行HAMA评分,检测NGF、SP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与72.5%,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用的地氯雷他定片人均片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NGF和SP水平较正常组,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GF和S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两组组内、组间比较HAMA评分、NGF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S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S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舒肝散能提高治疗肝郁血虚型CU的疗效,明显减少地氯雷他定片的用量,并且能通过降低NGF水平,改善患者的焦虑等负性情绪,但对SP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柴胡舒肝散 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 神经生长因子 P物质
下载PDF
针刺百会穴、风府穴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NGF、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启 梁丹丹 +1 位作者 许伶 吕小明 《河南中医》 2018年第8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风府穴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损伤侧皮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风府穴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损伤侧皮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使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技术制作永久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做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仅做颈总动脉分离手术。针刺组取百会穴、风府穴,使用0.30 mm×25 mm毫针刺入百会穴、风府穴后,使用平补平泻捻转法作为行针手法,每次留针时间30 min,15 min后行针1次,术后4 h接受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组各24只,再分为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4 d 3个小组,每小组8只,术后4 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用神经缺损体征评分和感觉、运动能力评分,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进行NGF、BDNF显色,比较分析各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各组大鼠行为学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大鼠行为学功能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质NGF、BDN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皮质NGF、BDN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百会穴、风府穴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损伤皮质NGF、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损伤 针刺治疗 神经功能 NGF BDNF 大鼠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兔急性高眼压视神经节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潘晓晶 祝海 +2 位作者 王传富 赵桂秋 丁玉芝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73-376,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兔眼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均一眼为高眼压模型眼,另一眼为自身对照眼,每组...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兔眼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均一眼为高眼压模型眼,另一眼为自身对照眼,每组3只兔于术后每日肌肉注射NGF2000BU,5组兔分别于制造模型眼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和第30天处死,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RGCs的Bcl-2、Bax蛋白表达,定量分析NGF的药物疗效。结果急性高眼压3d后,RGCs轴突中线粒体肿胀,空泡化,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多,Bcl-2/Bax比值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3.09,P<0.05);应用NGF7d后,治疗组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Bcl-2表达增多,Bax表达减少,Bcl-2/Bax比值开始上升,治疗组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79,P<0.05),15d后,轴突中线粒体增多,30d后,线粒体形态、数量基本恢复正常,治疗组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t=4.23,P<0.01)。结论NGF可改善急性高眼压RGCs的营养状况,保护线粒体,上调Bcl-2/Bax比值,促进RGCs功能的恢复,减轻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BCL-2/BAX 线粒体
下载PDF
脱细胞支架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郭雨佳 姜晶晶 +6 位作者 李雅 付欣雅 孟德源 郝宇菲 尤俊巧 张银娟 付秀美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2-25,43,共5页
目的 :探讨脱细胞支架(AS)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制备AS,用于桥接损伤的神经。其次切除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 mm,建立大鼠SNI模型。将SN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AS桥接组(AS)和A... 目的 :探讨脱细胞支架(AS)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制备AS,用于桥接损伤的神经。其次切除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 mm,建立大鼠SNI模型。将SN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AS桥接组(AS)和AS联合电针治疗组(AST)。模型组不予任何干预,AS组将支架桥接于两断端处,AST组在支架桥接术后2 d给予电针进行治疗,采用20 Hz、1 mA疏密波相间的电流,针刺穴位为环跳和阳陵泉,每次电针15 min,7 d 1个疗程。电针4周后,用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的表达。结果 :AST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明显高于AS组;尼氏染色显示AST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形态较完整,尼氏体呈蓝紫色、斑块状,偶见部分核移位现象,尼氏体的数量明显多于AS组和模型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AST组脊髓内BDNF和NG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AS组和模型组。结论 :脱细胞支架联合电针不仅可增加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还可阻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尼氏体肿胀与溶解,并可上调脊髓内BDNF和NGF蛋白的表达,对SNI所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支架 电针 脊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孟琳 田莉 +2 位作者 王小琴 邹玉安 薛茜 《神经药理学报》 2016年第2期7-13,共7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bifilarl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bifilarl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schemia reperfusion group,IR)及脑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group,IP),于缺血后2 h及再灌注后各个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的大小。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梗死区脑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梗死区组织GFAP、NGF、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与IR组相比,IP组在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5),各个时间点的GFAP、NGF、BDNF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预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神经再生及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再生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的疗效及对GDNF和N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江淑红 于正 祝明浩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2期253-255,265,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的疗效及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的疗效及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第2周和第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GDNF和NGF表达。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观察组眼裂闭合评分、口角偏斜评分和神经功能指数(FNF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GDNF和NGF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GDNF和NGF水平高于对照组,且第4周优于第2周(均P<0.05)。观察组基础、中等和高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情绪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增强GDNF和NGF表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和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 神经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氯诺昔康对大鼠神经性疼痛发生过程中背根神经节内GAP-43和N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郑镇伟 王忱 吴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在大鼠外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中对神经行为学改变的影响以及对背根神经节内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 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PF级Wista...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在大鼠外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中对神经行为学改变的影响以及对背根神经节内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 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PF级Wistar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成4大组:正常组(n=5),CCI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氯诺昔康治疗组(L组);CCI组、NS组和L组按术后取材时间分为3、7、14d3个亚组(每亚组5只)。大鼠行右侧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手术,L组的大鼠术后6h腹腔注射氯诺昔康1.3mg/kg,每间隔12h注射一次;CCI组、Ns组和L组的大鼠术后3、7、14d分别测量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测量完毕后取出右侧背根神经节,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研究背根神经节中GAP-43和N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CI组、NS组和L组的大鼠术后3、7、14d均出现MWT和TWL明显缩短(P〈0.05),背根神经节内GAP-43和NGF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L组与CCI组比较,术后同时间亚组的MWT和TwL均明显延长(P〈0.05),背根神经节内GAP-43和NGF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腔注射环氧化酶抑制剂氯诺昔康能够明显减轻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后的热和机械性痛觉过敏,并使背根神经节内GAP-43和NGF的表达明显减少,说明氯诺昔康对神经性疼痛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药 非甾类 药理学 吡罗昔康 类似物和衍生物 神经系统疾病 疼痛 药物疗法 神经节 GAP-43蛋白 生物合成 神经生长因子 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β-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大鼠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鹏 朱冬昀 +3 位作者 彭长亮 马腾 吴东进 高春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探究携带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的最佳感染复数(MOI),并从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两个水平上观察转染后EPCs对β-NGF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究携带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的最佳感染复数(MOI),并从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两个水平上观察转染后EPCs对β-NGF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源EPCs,免疫荧光法检测EPCs特异性表面分子CD34、CD133和VEGFR-2的表达。用不同MOI值的携带β-NGF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重组腺病毒转染EPCs,确定最佳的MOI值。用携带β-N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的细胞为β-NGF基因组,用空载的重组腺病毒转染的细胞为空载组,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组。RT-PCR法、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检测β-NGF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大鼠骨髓源EPCs,特异性表面分子CD34、CD133和VEGFR-2经鉴定呈阳性表达;携带β-N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EPCs最佳的MOI为70;转染成功的细胞β-NGF基因在m RNA和蛋白两个不同的水平上表达都升高,并持续向细胞外分泌。[结论]携带β-N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可成功转染EPCs,成功转染β-NGF基因的细胞能持续向细胞外分泌有活性的β-NGF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腺病毒 转染 感染复数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