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胡新国 罗文婷 +3 位作者 孙刚彪 田继伟 程玲 管维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解放军171医... 目的探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解放军171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发老年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依达拉奉组4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依达拉奉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均治疗14d。比较2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血清VEGF、Hcy、BDNF及NGF水平、不良反应。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5%vs 71.4%,P<0.05)。2组治疗后VEGF、BDNF及N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VEGF、BDNF及N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脑梗死 高半胱氨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针刺百会穴、风府穴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NGF、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启 梁丹丹 +1 位作者 许伶 吕小明 《河南中医》 2018年第8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风府穴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损伤侧皮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风府穴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损伤侧皮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使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技术制作永久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做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仅做颈总动脉分离手术。针刺组取百会穴、风府穴,使用0.30 mm×25 mm毫针刺入百会穴、风府穴后,使用平补平泻捻转法作为行针手法,每次留针时间30 min,15 min后行针1次,术后4 h接受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组各24只,再分为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4 d 3个小组,每小组8只,术后4 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用神经缺损体征评分和感觉、运动能力评分,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进行NGF、BDNF显色,比较分析各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各组大鼠行为学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大鼠行为学功能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质NGF、BDN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皮质NGF、BDN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百会穴、风府穴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损伤皮质NGF、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损伤 针刺治疗 神经功能 NGF BDNF 大鼠
下载PDF
脱细胞支架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郭雨佳 姜晶晶 +6 位作者 李雅 付欣雅 孟德源 郝宇菲 尤俊巧 张银娟 付秀美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2-25,43,共5页
目的 :探讨脱细胞支架(AS)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制备AS,用于桥接损伤的神经。其次切除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 mm,建立大鼠SNI模型。将SN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AS桥接组(AS)和A... 目的 :探讨脱细胞支架(AS)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制备AS,用于桥接损伤的神经。其次切除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 mm,建立大鼠SNI模型。将SN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AS桥接组(AS)和AS联合电针治疗组(AST)。模型组不予任何干预,AS组将支架桥接于两断端处,AST组在支架桥接术后2 d给予电针进行治疗,采用20 Hz、1 mA疏密波相间的电流,针刺穴位为环跳和阳陵泉,每次电针15 min,7 d 1个疗程。电针4周后,用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的表达。结果 :AST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明显高于AS组;尼氏染色显示AST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形态较完整,尼氏体呈蓝紫色、斑块状,偶见部分核移位现象,尼氏体的数量明显多于AS组和模型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AST组脊髓内BDNF和NG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AS组和模型组。结论 :脱细胞支架联合电针不仅可增加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还可阻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尼氏体肿胀与溶解,并可上调脊髓内BDNF和NGF蛋白的表达,对SNI所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支架 电针 脊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的疗效及对GDNF和N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江淑红 于正 祝明浩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2期253-255,265,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的疗效及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的疗效及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第2周和第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GDNF和NGF表达。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观察组眼裂闭合评分、口角偏斜评分和神经功能指数(FNF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GDNF和NGF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GDNF和NGF水平高于对照组,且第4周优于第2周(均P<0.05)。观察组基础、中等和高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情绪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增强GDNF和NGF表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和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 神经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