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C油田馆陶组辫状河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
1
作者 刘百川 石飞 +2 位作者 邓猛 李永春 姜春宇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渤海C油田馆陶组发育辫状河沉积,已钻井揭示开发潜力巨大。为了认识馆陶组砂体叠置规律与沉积演化模式,查明宏观沉积控制因素,本文利用岩芯、测井、钻井、现代调研资料等开展沉积特征、砂体分布规律与沉积控制因素研究。研究表明:馆陶... 渤海C油田馆陶组发育辫状河沉积,已钻井揭示开发潜力巨大。为了认识馆陶组砂体叠置规律与沉积演化模式,查明宏观沉积控制因素,本文利用岩芯、测井、钻井、现代调研资料等开展沉积特征、砂体分布规律与沉积控制因素研究。研究表明:馆陶组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泛滥平原微相,其中心滩与辫状河道砂体呈单独型、接触型、切叠型和多期叠置型接触;砂体的分布样式受基准面旋回控制,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中-下部易形成大面积连片分布砂体,在纵向上呈拼合板状,而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下降半旋常形成独立式分布的砂体;单一期次心滩宽度为62~467 m,长度为269~1896 m,单河道宽度为20~151 m,古物源、古构造背景、古气候演变共同控制了辫状河的演化,并建立了在不同古环境背景下的两种辫状河沉积模式。本文研究成果对储层地质建模和提高开发井砂体钻遇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陶组 辫状河 沉积特征 古气候 沉积模式 渤海C油田
下载PDF
同一油田网状河与辫状河沉积微相的比较研究及其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强 王庆魁 +1 位作者 沈伟成 杨玉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80-85,142+147,共6页
本文对网状河与辫状河从沉积环境、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体系等方面入手,论述了两种河流沉积微相模式及其与油藏的关系,并阐述了不同沉积模式对分层作用、注水开发、吸水状况以及单井产能的影响。充分分析和利用两种河流沉积微相的不同... 本文对网状河与辫状河从沉积环境、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体系等方面入手,论述了两种河流沉积微相模式及其与油藏的关系,并阐述了不同沉积模式对分层作用、注水开发、吸水状况以及单井产能的影响。充分分析和利用两种河流沉积微相的不同特征,对油田的生产、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河 辫状河 沉积模式 段六拨油田
下载PDF
大港段六拨油田网状河沉积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侯加根 焦巧平 +1 位作者 幸华刚 王秀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99-402,共4页
大港段六拨油田孔一段枣0油组为网状河沉积。通过岩心和测井数据观察,分析了本区网状河沉积的特征,划分出网状河砂坝、网状河道、网状河叉道、河道间、天然堤和泛滥平原6种沉积微相,并分析了每种微相的沉积和平面展布特征。由于网状河... 大港段六拨油田孔一段枣0油组为网状河沉积。通过岩心和测井数据观察,分析了本区网状河沉积的特征,划分出网状河砂坝、网状河道、网状河叉道、河道间、天然堤和泛滥平原6种沉积微相,并分析了每种微相的沉积和平面展布特征。由于网状河沉积能量较小,岩性细,具有多旋回性,表现为较强的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平面上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由于网状河相变快,所以本区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储层非均质性 网状河 段六拨油田 大港地区
下载PDF
多类型河流体系沉积模式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褚庆忠 武泽 +2 位作者 王连进 邵先杰 刘英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7,151-152,共5页
依据岩心、化验分析及测井等资料,详细分析了渤海湾地区秦皇岛32-6油田高弯度曲流河、低弯度曲流河和辫状河等3种河流沉积体系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通过对沉积基准面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3种河流类型在纵向上的交互沉积模式。不同河... 依据岩心、化验分析及测井等资料,详细分析了渤海湾地区秦皇岛32-6油田高弯度曲流河、低弯度曲流河和辫状河等3种河流沉积体系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通过对沉积基准面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3种河流类型在纵向上的交互沉积模式。不同河流沉积体系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砂体结构特征不同,从而表现出了不同的储集性能和含油气丰度。曲流点坝微相含油丰度最高,其他依次为辫状河道、决口扇、低弯度曲流河道和高弯度曲流河废弃河道微相。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滚动勘探提供目标地区和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32—6油田 沉积模式 辫状河 曲流河 含油气丰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区三叠纪沉积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贺婷婷 段太忠 +1 位作者 赵磊 刘彦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2-834,共13页
塔河油田T区三叠纪沉积体系认识不足,在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及地震标准化波形属性,分析沉积体系与前陆盆地构造运动的关系,建立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区三叠纪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塔河油田T区三叠系划分... 塔河油田T区三叠纪沉积体系认识不足,在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及地震标准化波形属性,分析沉积体系与前陆盆地构造运动的关系,建立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区三叠纪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塔河油田T区三叠系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在旋回内部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河流及湖泊沉积相;地震标准化波形属性分析显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呈现由近北东方向向正北方向迁移的演化特征,而河流相沉积呈近东西方向展布。逆冲活动期,盆地近源区构造沉降,大量粗粒沉积物在盆地近源区快速堆积,形成近似垂直于造山带沉积搬运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逆冲活动平静期,盆地近源区构造抬升,地势平缓,河流搬运作用弱,较细粒的沉积物在逆冲活动期形成的近东西向的断裂带中沉积下来,形成近似平行于造山带沉积搬运的河流相沉积。因此塔河油田T区三叠纪沉积时期受前陆盆地逆冲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近似垂直于造山带和平行于造山带沉积搬运的两种沉积模式,该沉积模式为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碎屑岩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相 沉积模式 沉积体系 三叠纪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垦利10-1油田沙三上亚段沉积相的识别及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廖新武 尹楠鑫 张倩萍 《科技通报》 2019年第6期24-31,共8页
垦利10-1油田沙三上亚段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层横向变化快,使得对该亚段内沉积体系识不清楚。以明确沙三中亚段沉积相类型以及特征为目的,以沉积学和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石颜色、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地震响应特征的综合分析,... 垦利10-1油田沙三上亚段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层横向变化快,使得对该亚段内沉积体系识不清楚。以明确沙三中亚段沉积相类型以及特征为目的,以沉积学和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石颜色、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地震响应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垦利10-1油田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该亚相内利用测井相标志可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以及水下分流河道间等4种微相;在沉积微相特征和地震属性的综合研究基础之上,剖析了沙三上亚段辫状河三角洲的时空演化规律,认为沙三上亚段辫状河三角洲由多期朵叶体相互叠置而成,平面上由北向南展布,从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到高位体系域的垂向演化序列来看,朵叶体的发育程度呈现由大变小再变大的特征,反应了进积、退积再进积(加积)的沉积样式。最后依据沉积相的时空演化特征,总结了沙三上亚段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研究成果可为油田下一步滚动勘探提供地质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利10-1油田 沙三上亚段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岩石学特征 沉积微相 沉积相模式
下载PDF
渤海X油田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浩 杨志成 +3 位作者 吕坐彬 张岚 朱志强 苏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56-59,共4页
近年来,渤海油田辫状河三角洲油藏贡献了较大规模的产量,是稳产上产的重要目标。然而海上油田资料匮乏,现有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难以满足开发需要,需要新建和补充。为此,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性建模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符合X油田辨状河... 近年来,渤海油田辫状河三角洲油藏贡献了较大规模的产量,是稳产上产的重要目标。然而海上油田资料匮乏,现有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难以满足开发需要,需要新建和补充。为此,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性建模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符合X油田辨状河发育特征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储量拟合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方法此模型的精度可提高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X油田 砂质辫状河 三维地质模型 断层模型 沉积相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