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ONIC CONDUCTIVITY IN CROSSLINKED POLY (METHYLSILOXANE-g-ETHYLENE OXIDE) NETWORK FILMS CONTAINING LITHIUM PERCHLORATE
1
作者 方世璧 刘利 +1 位作者 李永军 江英彦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07-211,共5页
Polymer electrolytes based on poly (methylsiloxane-g-ethylene oxide) and LiClO_4 have been prepared. The network films crosslinked by a crosslinking agent are found to exhibit a considerably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Polymer electrolytes based on poly (methylsiloxane-g-ethylene oxide) and LiClO_4 have been prepared. The network films crosslinked by a crosslinking agent are found to exhibit a considerably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about 10^(-4) Scm^(-1)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have good flex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electrolytes Poly(methylsiloxane-g-ethylene oxide) network film Ionic conductivity.
下载PDF
Interfacial Actions and Adherence of an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 Thin Film on Aluminum Substrate
2
作者 Weiwei Cui Dongyan Tang +1 位作者 Jie Liu Fan Yang 《Journal of Surface Engineered Material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2011年第3期89-94,共6页
The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IPN) thin film with the –C=O group in one network and the terminal –N=C=O group in another network on an aluminum substrate to reinforce the adherence between IPN and aluminum ... The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IPN) thin film with the –C=O group in one network and the terminal –N=C=O group in another network on an aluminum substrate to reinforce the adherence between IPN and aluminum through interfacial reactions, were obtained by dip-pulling the pretreated aluminum substrate into the viscous-controlled IPN precursors and by the following thinning treatment to the IPN film to a suitable thickness. The interfacial actions and the adhesion strengths of the IPN on the pretreated aluminum substrate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strain-stress(?-?) measurements. The XPS and FTIR detec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lements’ contents of N, O, and Al varied from the depths of IPN. The in-terfacial reaction occurred between the –N=C=O group of IPN and the AlO(OH) of pretreated aluminum. The in-creased force constant for –C=O double bond and the lower frequency shift of –C=O stretching vibration absorption peak both verified the formation of hydrogen bond between the –OH group in AlO(OH) and the –C=O group in IPN. The adherence detec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larger amount of –N=C=O group in the IPN, the higher shear strengths between the IPN thin film and the aluminum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IAL Action ADHERENCE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 (IPN) Aluminum THIN film
下载PDF
Formation of TiO2 Modified Film on Carbon Steel 被引量:2
3
作者 LaizhouSONG ShizheSONG ZhimingGAO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99-601,共3页
A new technique for preparing TiO2 modified film on carbon steel was accomplish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 and sol-gel composite process.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preparing condition of ... A new technique for preparing TiO2 modified film on carbon steel was accomplish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 and sol-gel composite process.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preparing condition of TiO2 modified film. The optimized condition for forming TiO2 modified film on carbon steel was that NiP plating for 50 min, dip-coating times as 4, heat treatment time for 2 h, and the molar ratio of complexing agent and Ti(OC4HZ9)4 kept 1.5: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iO2 modified film have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The result conform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design the preparing conditions of TiO2 modified film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ess plating Sol-gel composite proces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iO2 modified film Corrosion resistance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NiP/TiO_2 COMPOSITE FILM ON CARBON STEEL IN SULFURIC ACID SOLUTION 被引量:3
4
作者 L.Z. Song S.Z. Song J. Zhao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7-123,共7页
A NiP/TiO2 composite film on carbon steel was prepar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 and sol-gel composite process.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prepared condition of the composite film. Corrosion... A NiP/TiO2 composite film on carbon steel was prepar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 and sol-gel composite process.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prepared condition of the composite film.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NiP/TiO2 composite film was investigated by polarization resistance measurement, anode polarization, ESEM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IS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iP/ TiO2 composite film has a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in 0.5mol/L H2SO4 solution. The element valence of the composite film was characterized by XP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spectrum, and an anticorrosion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film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ess plating and sol-gel composite proces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NiP/TiO2 composite film corrosion resistance
下载PDF
ITO/AgNWs/ITO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5
作者 杨涛 陈彩明 +4 位作者 黄瑜佳 吴少平 徐华蕊 汪坤喆 朱归胜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0-1159,共10页
随着显示面板向超大尺寸、超高清、可触控的方向发展,单一的氧化铟锡(ITO)薄膜难以满足显示器件越来越高的光电性能要求,因此复合导电薄膜得以发展。本文制备了以二维银纳米线(AgNWs)导电网络嵌入ITO薄膜形成的ITO(222)/AgNWs/ITO(400)... 随着显示面板向超大尺寸、超高清、可触控的方向发展,单一的氧化铟锡(ITO)薄膜难以满足显示器件越来越高的光电性能要求,因此复合导电薄膜得以发展。本文制备了以二维银纳米线(AgNWs)导电网络嵌入ITO薄膜形成的ITO(222)/AgNWs/ITO(400)复合薄膜结构,系统研究了AgNWs添加量和上层ITO薄膜溅射温度对复合薄膜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影响,AgNWs金属导电网络不仅提升了薄膜的电学性能,还保持了优良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旋涂600μL的AgNWs分散液、上层ITO薄膜的溅射温度为175℃时,制备的复合ITO薄膜方阻为7.13Ω/□,在550 nm处透过率为91.52%,且品质因数为57.82×10^(-3)Ω^(-1),实现了超低电阻率和高可见光透过率复合ITO薄膜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薄膜 磁控溅射 AgNWs 导电网络 复合薄膜 光电性能 溅射温度
下载PDF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or an ultrathin metal film using LCD-CCD system 被引量:1
6
作者 代煜 张建勋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265-269,共5页
A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correct the distorted image passing through an ultrathin metal film.An LCD-CCD system is modeled by the back propagation network and used to evaluate the transmittance... A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correct the distorted image passing through an ultrathin metal film.An LCD-CCD system is modeled by the back propagation network and used to evaluate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ultrathin metal film.Training samples for the network come from 729 images captured by shooting test patches,in which the RGB values are uniformity distributed between 0 and 255.The RGB value of the original image that will be distorted by the dispersion is first transformed by mapping from the LCD to the CCD,multiplied by the inverse matrix of the transmittance matrix,and finally transformed by mapping from the CCD to the LCD,then the corrected image is obtained.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ultrathin aluminum film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are evaporated on glass substrates and laid between the CCD and LC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mpensates for the dispersion successfu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thin metal film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back propagation network LCD-CCD system
下载PDF
全球电影贸易网络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7
作者 李凡 董春晖 蒋丽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5-1786,共12页
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讨2004—2019年全球电影贸易网络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全球电影贸易网络节点数量、贸易关系流和平均加权度持续增加,各国或地区在全球电影贸易网络中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讨2004—2019年全球电影贸易网络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全球电影贸易网络节点数量、贸易关系流和平均加权度持续增加,各国或地区在全球电影贸易网络中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贸易网络的可达性和通达性良好,具有小世界特征和无标度性质。2)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从以欧洲、美国为双核心演变为以欧洲、亚洲和美国的“多点开花”式多极结构,以往全球电影贸易网络中“自西向东、由北往南”的空间格局正在变化,亚洲国家在全球电影贸易中增长显著,中国成为亚洲区域性电影贸易中心。3)网络核心—边缘结构越来越明显,电影贸易出现较为明显的等级层次性。全球电影贸易网络表现出全球化和区域化共存的趋势,区域化已成为全球电影贸易网络演化的重要趋势之一。4)全球电影贸易网络可划分为4个主要社团,其分布呈空间的连续性,社团结构的存在促进电影贸易网络的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全球电影贸易 时空格局
下载PDF
基于足底压力及BP神经网络的人员身份识别垫具系统设计
8
作者 刘晓雪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15期77-81,共5页
由于每个人走路方式不同,使得各人鞋底的磨损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很多案件中,法医都会通过“鞋印”来对嫌疑人进行侧写和识别。截至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在人员识别方面,“鞋型”和“步态特征”确实是一类非常有用的工具。不过,单一特... 由于每个人走路方式不同,使得各人鞋底的磨损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很多案件中,法医都会通过“鞋印”来对嫌疑人进行侧写和识别。截至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在人员识别方面,“鞋型”和“步态特征”确实是一类非常有用的工具。不过,单一特征识别设备存在明显缺点,如操作复杂以及抗干扰性难以达标等。为解决上述“短板”,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联合“鞋型”和“足底压力特征”的身份识别系统。通过比对3种不同的足底压力数据积累方法,研究发现,所提系统在无“噪声”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最佳精确度(89%),而当“添加”10%的噪声像素时,其精确度亦能够达到74%。所得结果证实,该系统在人员识别方面的性能确实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身份识别 BP神经网络 足底压力 薄膜压力传感器
下载PDF
燃气透平叶片前缘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的管网耦合方法研究
9
作者 包林焌 刘钊 +1 位作者 张韦馨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7,共14页
为方便燃气透平叶片前缘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的设计与研发,提出了一种管网耦合计算方法。利用Python编制了叶片冷却结构设计的一维管网程序,并采用冲击冷却的实验结果对管网程序进行了验证;结合ANSYS CFX三维数值计算软件,搭建了用于... 为方便燃气透平叶片前缘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的设计与研发,提出了一种管网耦合计算方法。利用Python编制了叶片冷却结构设计的一维管网程序,并采用冲击冷却的实验结果对管网程序进行了验证;结合ANSYS CFX三维数值计算软件,搭建了用于叶片前缘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的管网耦合设计计算平台,设计了用于计算内部流场的管网模型,并提出了管网耦合计算中的外部气膜冷却修正方法;通过与经湍流模型验证和网格无关性考核后的三维气热耦合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管网耦合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管网模型对叶片内部冷却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可用于管网耦合过程中内部流场的计算;与三维气动计算相比,采用气膜冷却修正方法得到的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的相对误差在2.18%~12.2%之间,验证了气膜冷却修正方法的可靠性;管网耦合计算结果与三维气热耦合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两种方法计算的叶片壁面温度分布一致,但采用管网耦合方法可以大大节约计算时间,耗时为三维气热耦合计算的1/18。管网耦合计算方法可应用于叶片前缘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的设计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气膜复合冷却 管网计算 管网耦合 气膜冷却修正
下载PDF
气膜抽吸作用下透平叶片冲击冷却的一维管网计算方法研究
10
作者 包林焌 刘钊 +1 位作者 张韦馨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77,共13页
为了研究透平叶片冲击冷却结构的一维管网计算方法,利用Python自主编制了一维管网程序。分别选取平板冲击冷却、有无靶面气膜抽吸的前缘冲击冷却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冲击冷却的内部流动换热特性,提出了局部阻力修正方法,并考虑了气... 为了研究透平叶片冲击冷却结构的一维管网计算方法,利用Python自主编制了一维管网程序。分别选取平板冲击冷却、有无靶面气膜抽吸的前缘冲击冷却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冲击冷却的内部流动换热特性,提出了局部阻力修正方法,并考虑了气膜抽吸的作用,提出了靶面气膜抽吸的前缘冲击冷却的换热修正方法。将管网计算结果分别与实验数据以及经湍流模型验证和网格无关性考核后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所编制的一维管网程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编制的一维管网程序在计算平板冲击冷却时计算精度较高,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相对误差不超过12.4%。对于前缘冲击冷却,经局部阻力修正后的一维管网程序流动计算结果误差较小,与三维CFD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由于气膜抽吸的作用,靶面气膜抽吸的前缘冲击冷却的计算精度有待进一步改进。综合考虑了气膜孔结构参数以及气膜孔出流比的影响后,提出了换热修正因子,并设计了管网模型的修正方案,经修正后靶面气膜抽吸的前缘冲击冷却的管网计算精度显著提高,相对误差基本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冷却 管网计算 气膜抽吸 修正方法
下载PDF
我国电影贸易网络地位演进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创意城市网络“电影之都”项目为例
11
作者 周锦 高文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电影产品是我国对外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电影产品传播不仅有助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更能推动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的创意城市网络“电影之都”项目为研究背景,采用贸易网络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对... 电影产品是我国对外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电影产品传播不仅有助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更能推动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的创意城市网络“电影之都”项目为研究背景,采用贸易网络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对项目成员国加入该项目前后在电影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和贸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加入项目后,我国在成员国所构成的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且其他成员国在获得称号后贸易水平也受到了正向影响。鉴于此,建议积极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促进电影及相关产品贸易,发挥电影贸易的国际文化传播作用,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贸易 创意城市网络 电影之都 国际文化传播
下载PDF
基于Bezier曲线的气膜冷却孔出口孔形优化
12
作者 刘瑞 文申成 张传亮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3-1180,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Bezier曲线的气膜冷却孔出口参数化构型方法,通过调整Bezier曲线的控制点,改变气膜冷却孔的出口形状。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HS)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大量不同气膜冷却孔出口形状下的气膜冷却效果,结合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 提出一种基于Bezier曲线的气膜冷却孔出口参数化构型方法,通过调整Bezier曲线的控制点,改变气膜冷却孔的出口形状。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HS)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大量不同气膜冷却孔出口形状下的气膜冷却效果,结合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和遗传算法(GA)进行气膜冷却孔出口形状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气膜冷却孔可以有效抑制肾形涡对(CVP)的强度与大小,减小冷却气流与热主流的掺混损失;优化后的气膜冷却孔具有扩张的冷却通道,降低了冷却气流出口法向上的动量,有效抑制了冷却气流对于热主流的穿透,提升了气膜冷却效率;在吹风比M=0.91的情况下,最优孔形的气膜冷却效率较圆孔和扇形孔分别提升了40.48%和17.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 BEZIER曲线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LSTM的滑动轴承实时温度预测模型
13
作者 刘子江 王建梅 +1 位作者 宁可 赵志宇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73,共8页
温度是影响滑动轴承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实时监测轴承温度对测试至关重要,但实时采集轴承温度的数据量大,为应对测试或监测过程中温度传感器故障导致数据缺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预测模型,并与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 温度是影响滑动轴承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实时监测轴承温度对测试至关重要,但实时采集轴承温度的数据量大,为应对测试或监测过程中温度传感器故障导致数据缺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预测模型,并与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处理已有的温度数据预测后续的温度变化趋势,比较了2种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来描述预测精度。通过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互验证,验证了LSTM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其均方根误差达到0.0805,有效弥补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精度的不足,解决了BP神经网络样本依赖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油膜轴承 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 温度 预测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全覆盖气膜冷却性能预测
14
作者 刘一帆 王春华 +1 位作者 张卓 张靖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4-2347,共14页
以全覆盖气膜冷却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实现了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精细化和快速化预测。遴选孔倾斜角、孔复合角以及温比、吹风比为机器学习模型输入,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和CFD仿真方法建立机器学习所需的学习样本;针对预测结... 以全覆盖气膜冷却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实现了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精细化和快速化预测。遴选孔倾斜角、孔复合角以及温比、吹风比为机器学习模型输入,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和CFD仿真方法建立机器学习所需的学习样本;针对预测结构划分独立的机器学习网格节点(其网格数量远小于CFD网格数量),并在每个节点上独立建立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直接预测该节点的温度/热应力;针对模型输入和输出参数之间的数值关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用于预测固体域温度的均方差为41.21 K^(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86%;预测固体域热应力的均方差为38.51 MPa^(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15%。壁温随着复合角、吹风比、温比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孔倾斜角的增加而增大;热应力与壁温的变化趋势一致。所提出的数据压缩和预测策略针对每个网格节点独立建模,避免将节点坐标作为模型输入,提高了建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燃气涡轮 气膜冷却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下载PDF
薄膜复合粘接工艺的PID控制优化分析
15
作者 赵向杰 尹培丽 《粘接》 CAS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为块状物薄膜复合粘接工艺提供精确可靠的控制方案,根据不同薄膜复合粘接工艺进行分析得到电机控制特征,并与传统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效率对比,对茶砖薄膜复合粘接的步骤加以确定并使用PLC实现粘接系统控制,通过PID策略分析和MATLAB仿真... 为块状物薄膜复合粘接工艺提供精确可靠的控制方案,根据不同薄膜复合粘接工艺进行分析得到电机控制特征,并与传统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效率对比,对茶砖薄膜复合粘接的步骤加以确定并使用PLC实现粘接系统控制,通过PID策略分析和MATLAB仿真后,选择得到块状物粘接控制方案,粘接过程中的各阶段的阶跃响应曲线,下料时间有效缩短为其定重时间的80%以上,并缩短原有下料时间25%-34%。通过使用合适的PID控制方案有效地优化了原有粘接工艺,为实际应用于相关生产过程中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物粘接 PID控制策略 软硬件设计 阶跃响应曲线
下载PDF
基于多粒度注意力Transformer的电影音乐生成研究
16
作者 熊晓钰 谢志峰 +1 位作者 黄登云 朱永华 《现代电影技术》 2024年第9期18-25,共8页
电影音乐自动生成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不少深度学习音乐生成算法可实现动听的电影配乐生成,但这些算法在生成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流派等风格控制。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粒度注意力Transformer的电影音乐生成方... 电影音乐自动生成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不少深度学习音乐生成算法可实现动听的电影配乐生成,但这些算法在生成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流派等风格控制。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粒度注意力Transformer的电影音乐生成方法,可根据目标流派从零生成音乐。本方法在引入多粒度注意力Transformer建模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对抗学习机制,通过具有流派分类损失和生成对抗损失的流派辅助分类判别器,加强模型对流派信息的控制。在所构建的包含流派信息的符号音乐数据集上进行的主客观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在生成音乐质量和流派控制方面均优于以往方法,有助于基于目标流派自动生成电影配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生成 流派控制 生成式对抗网络 TRANSFORMER 电影音乐
下载PDF
面向超洁净流控的基于磁性薄膜标记柔性隔膜变形场重构方法研究
17
作者 刘龙胤 潘慎逸 +1 位作者 陈垚岗 申慧敏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100,共7页
面向半导体等领域的超洁净流控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性薄膜标记的柔性隔膜变形场重构技术。利用磁性薄膜标记柔性隔膜形变,建立磁性薄膜激励空间磁场与柔性隔膜变形场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构建磁性薄膜磁场和变形场... 面向半导体等领域的超洁净流控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性薄膜标记的柔性隔膜变形场重构技术。利用磁性薄膜标记柔性隔膜形变,建立磁性薄膜激励空间磁场与柔性隔膜变形场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构建磁性薄膜磁场和变形场的预测模型,实现了磁性薄膜在不同形变状态下的变形场重构,间接监测超洁净流控柔性部件隔膜的运行工况。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平台获得训练样本数据,并根据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对预测变形场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洁净 磁性薄膜 柔性隔膜 神经网络 变形场重构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学薄膜元件损伤识别与分类研究
18
作者 孟永 苏俊宏 +1 位作者 杨国梁 汪桂霞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4,共10页
激光诱导光学薄膜元件损伤是限制激光向高功率、高能量发展的瓶颈,因此,光学薄膜损伤的快速检测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提高光学薄膜元件损伤识别与分类的准确率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损伤图像分类模型训练方法。采集激光... 激光诱导光学薄膜元件损伤是限制激光向高功率、高能量发展的瓶颈,因此,光学薄膜损伤的快速检测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提高光学薄膜元件损伤识别与分类的准确率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损伤图像分类模型训练方法。采集激光辐照氧化物薄膜损伤图像,通过噪声去除、图像增强等预处理,提取损伤区域RGB值、灰度、纹理、形状等特征信息,投入BP神经网络训练识别,受数据集较少和计算误差的影响导致分类结果未达期望值,因此,使用迁移学习训练数据集,结果表明,使用迁移学习在准确率和灵敏度等评价指标上均优于BP神经网络,准确率达90%,将深度迁移学习技术用于光学薄膜元件的损伤识别,为解决激光诱导的光学薄膜损伤判别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损伤检测 BP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分类识别
下载PDF
宽温域环境环氧/聚氨酯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雪梅 齐慧敏 +1 位作者 谷建臻 余家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75,共12页
目的考察环氧/聚氨酯(EP/PU)互穿网络复合材料在宽温域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以及氧化石墨烯(GO)的添加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制备EP、EP/GO、EP/PU、EP/PU/GO等4种材料,其中EP和PU的质量配比为3︰1,GO的质量分数为1.0%。分别研究4... 目的考察环氧/聚氨酯(EP/PU)互穿网络复合材料在宽温域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以及氧化石墨烯(GO)的添加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制备EP、EP/GO、EP/PU、EP/PU/GO等4种材料,其中EP和PU的质量配比为3︰1,GO的质量分数为1.0%。分别研究4种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并采用高低温摩擦试验机对比研究常温和–100、–50、50、100℃下GO对EP/PU互穿网络材料摩擦磨损的影响。结果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的加入降低了起始分解温度,而加入GO,热分解起始温度有所提升,EP的拉伸强度最高约为90MPa。室温条件下,200r/min时,样品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要优于400、500r/min,其中,EP/PU/GO在200 r/min时的摩擦因数最低,为0.03。同样地,在–50、50、100℃时,相对于EP、EP/GO和EP/PU,EP/PU/GO也表现出优异的润滑性和耐磨性。SEM及XPS结果表明,摩擦氧化和螯合反应促进了转移膜的生长,形成了均匀结构的转移膜,可避免摩擦副的直接接触,有利于润滑作用。结论添加GO可以有效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EP/PU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聚氨酯互穿网络 氧化石墨烯 高低温 摩擦学性能 转移膜
下载PDF
类金刚石结构的分子动力学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研究
20
作者 石湛杨 陈志立 杜广煜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掺氮类金刚石薄膜(N-DLC)可以改善零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近些年来对N-DLC薄膜摩擦学特性研究的热度居高不下。由于计算资源与计算机运行时间有限,难以获得大量数据对N-DLC薄膜摩擦实验中界面结构演化规律进行微观模拟。为了探究分子动... 掺氮类金刚石薄膜(N-DLC)可以改善零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近些年来对N-DLC薄膜摩擦学特性研究的热度居高不下。由于计算资源与计算机运行时间有限,难以获得大量数据对N-DLC薄膜摩擦实验中界面结构演化规律进行微观模拟。为了探究分子动力学和人工神经网络交叉使用的可行性,全面了解N-DLC的摩擦学性质及规律,将BP神经网络、KELM神经网络引用到N-DLC的研究中。通过LAMMPS软件对N-DLC进行建模,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数据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数据来源,对两种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验证样本对训练好的两种模型进行验证,将两种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选出性能最佳的网络模型。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可以预测N-DLC内部杂化键的变化趋势,且效率更高,所需计算资源更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为人们提供进一步的分析判断。研究为促进分子动力学与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方法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分子动力学 神经网络 计算资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