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twork Approaches to Substance Use and HIV/Hepatitis C Risk among Homeless Youth and Adult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view
1
作者 Kirk Dombrowski Kelley Sittner +3 位作者 Devan Crawford Melissa Welch-Lazoritz Patrick Habecker Bilal Khan 《Health》 CAS 2016年第12期1143-1165,共24页
During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ic recession of 2008-2011, the number of homeless and unstably housed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Homeless adult women and unaccompanied homeless youth make up th... During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ic recession of 2008-2011, the number of homeless and unstably housed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Homeless adult women and unaccompanied homeless youth make up the most marginal segments of this population. Because homeless individuals are a hard to reach population, research into these marginal groups has traditionally been a challenge for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Network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research strategies offer means for dealing with traditional challenges such as missing sampling frames, variation in definitions of homelessness and study inclusion criteria, and enumeration/population estimation procedure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need for, and recent steps towar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that involve network science strategies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Research from a range of fields is reviewed and organized according to a new stress process framework aimed at understanding how homeless status interacts with issues related to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Three types of network innovation are discussed: network scale-up methods, a network ecology approach to social resourc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network variables into the proposed stress process model of homeless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By employing network methods and integrating these methods into existing models, research on homeless and unstably housed women and unaccompanied young people can address existing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promote mor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and care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Science Homeless Women Homeless youth Stress Process Models network Ecology Racial/Ethnic Health Disparities
下载PDF
青年网络圈层亚文化:典型特征、潜在风险和引导对策
2
作者 张燕 胡天生 钟利彬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22-429,共8页
网络圈层亚文化是当下备受青年追捧的网络亚文化,其具有文化划分的精细性、文化生产的参与性、文化产品的消费性、文化权力的流动性四种典型特征。网络圈层亚文化满足了青年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文化需求,但也需要警惕其产生的文化交流隔阂... 网络圈层亚文化是当下备受青年追捧的网络亚文化,其具有文化划分的精细性、文化生产的参与性、文化产品的消费性、文化权力的流动性四种典型特征。网络圈层亚文化满足了青年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文化需求,但也需要警惕其产生的文化交流隔阂、文化内容功利、文化消费迷乱、文化话语扩散等风险。为此,应通过搭建网络圈层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互动沟通机制、培养理性的网络圈层亚文化生产观、净化网络圈层亚文化消费生态环境、夯实主流价值观的网络圈层阵地等对策来引导青年网络圈层亚文化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网络圈层亚文化 文化消费 文化交流 价值引领
下载PDF
青年“emo时听红歌”:现象、本质与启示
3
作者 闫旭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年第1期67-72,99,共7页
当前网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采用听红歌的方式来抵抗“emo”情绪,并逐渐形成了“emo时听红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发现“emo时听红歌”现象呈现出了多平台交叉的传播轨迹、“星星之火”的传播样态和内容情感积极正向的话语表征;“... 当前网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采用听红歌的方式来抵抗“emo”情绪,并逐渐形成了“emo时听红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发现“emo时听红歌”现象呈现出了多平台交叉的传播轨迹、“星星之火”的传播样态和内容情感积极正向的话语表征;“emo时听红歌”现象的本质是当代青年的情绪自我疗愈,是其对红歌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主动找寻,客观上兼具与消极音乐文化对抗的效果;“emo时听红歌”的功能机理主要源于“磁场论”下的行为自洽、情绪调节下的音乐疗愈和情感体验下的精神鼓舞;“emo时听红歌”圈群面临着组织聚合度不足、群体认同感不足和亚文化产出不足的发展困境。面对“emo时听红歌”现象,应当重视当代青年的情绪需求,不断增强青年对红歌的文化自信,推进红歌文化的守正创新,发挥红色主流音乐文化提升新时代青年精气神的重要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歌 “emo” “拒绝emo” 网络圈群 青年亚文化
下载PDF
丧系网络亚文化对青年奋斗精神的消解及应对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雅楠 陈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5-104,共10页
青年奋斗精神不仅是激励青年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有力武器。但近年来,部分带有丧系内核的网络亚文化正不断消解青年对奋斗精神的认知,表现为符号表征异化奋斗认知、碎片传播窄化奋斗认知、圈层... 青年奋斗精神不仅是激励青年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有力武器。但近年来,部分带有丧系内核的网络亚文化正不断消解青年对奋斗精神的认知,表现为符号表征异化奋斗认知、碎片传播窄化奋斗认知、圈层效应极化奋斗认知;同时,这些亚文化还借助话语、图像、消费、娱乐等手段,通过边缘—主流、虚拟—现实、个体—群体等路径不断消解青年对奋斗精神的建构。基于此,从规范网络亚文化体系澄清青年奋斗认知、协同网络思政促进青年奋斗建构、增强文化自信夯实青年奋斗底气3个层面培育青年奋斗品质,引导青年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系文化 网络亚文化 青年心理 奋斗精神 网络空间治理
下载PDF
影响青年意见极化的社交媒体因素分析
5
作者 沈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50,共18页
社交媒体时代,用户习惯于接受碎片化、同质化的信息并据此形成自己的意见或立场。一些学者认为这一现象将使得人们进入“信息茧房”或“回音室”并造成公众意见的极化,另一些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在回顾意见极化的文献基础上,本文对中国... 社交媒体时代,用户习惯于接受碎片化、同质化的信息并据此形成自己的意见或立场。一些学者认为这一现象将使得人们进入“信息茧房”或“回音室”并造成公众意见的极化,另一些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在回顾意见极化的文献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内地各地区的青年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N=1039),对青年意见极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时间越长,社会网络异质化程度越低,青年群体越呈现出意见极化的状态。研究进一步发现并检验了选择性接触机制的中介效应,表明在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选择性接触信息影响了其意见并导致极化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选择性接触 意见极化 社会网络 青年
下载PDF
从网络热梗探讨网络语言规范问题
6
作者 罗玮 徐健青 《老区建设》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热梗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成为网络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网络热梗的使用增添了人际交往的趣味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网络热梗的奇特表达形式打破了现代汉语的传统规范,造成网络语言失范。针...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热梗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成为网络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网络热梗的使用增添了人际交往的趣味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网络热梗的奇特表达形式打破了现代汉语的传统规范,造成网络语言失范。针对网络热梗在使用中存在不规范、泛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可通过政府监管、精准治理,增加平台评议机制,完善追究制度,主流媒体引领等措施,构建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热梗 网络语言 亚文化 青年群体 网络规范
下载PDF
青年奋斗视域下“丧系”网络亚文化的审思与应对
7
作者 李雅楠 《合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9-106,共8页
一直以来,中国的青年都继承了永久奋斗的革命传统,奋斗始终是青春的重要底色。但近年来,部分带有“丧系”内核的网络亚文化,例如“佛系”“躺平”“摆烂”等亚文化极大地影响了青年奋斗认知、奋斗情感、奋斗意志、奋斗行为,不利于青年... 一直以来,中国的青年都继承了永久奋斗的革命传统,奋斗始终是青春的重要底色。但近年来,部分带有“丧系”内核的网络亚文化,例如“佛系”“躺平”“摆烂”等亚文化极大地影响了青年奋斗认知、奋斗情感、奋斗意志、奋斗行为,不利于青年奋斗观的培育。基于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应对:规范亚文化体系,澄清青年奋斗认知;宣扬主流意识,激发青年奋斗情感;审思自我价值,觉醒青年奋斗意志;完善保障机制,促成青年奋斗行为,塑造青年主流奋斗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系”网络亚文化 青年群体 奋斗精神 应对策略
下载PDF
青年跨国散居与美国外交的互动方式与机制
8
作者 隆德新 褚浚朗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在新技术的帮助下,青年散居跨国交往与沟通的方式增多,影响范围扩大。在分析跨国网络对现代青年散居的重构基础上,梳理出青年跨国散居与美国外交的互动的方式和机制。研究发现,这些方式主要有:青年散居与美国公共外交中的信息交流方式,... 在新技术的帮助下,青年散居跨国交往与沟通的方式增多,影响范围扩大。在分析跨国网络对现代青年散居的重构基础上,梳理出青年跨国散居与美国外交的互动的方式和机制。研究发现,这些方式主要有:青年散居与美国公共外交中的信息交流方式,青年散居与美国政治行为体的利益协调方式以及青年散居与美国外交资源共享方式。在此基础上,美国试图通过跨国公私伙伴关系这一新机制将青年散居纳入到美国外交政策体系中,使青年散居成为美国权力资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散居 跨国网络 伙伴关系 美国外交
下载PDF
青年网络话语表达:显著特征、生成机理与引导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婷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29-335,共7页
网络空间已然成为青年话语表达的主要场域。青年网络话语表达是青年网民在创造、使用、传播网络话语以进行网络表达的相对稳定的过程,具有表达方式更加隐喻化、碎片化和符号化,内容结构更加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等特征。研究青年网络... 网络空间已然成为青年话语表达的主要场域。青年网络话语表达是青年网民在创造、使用、传播网络话语以进行网络表达的相对稳定的过程,具有表达方式更加隐喻化、碎片化和符号化,内容结构更加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等特征。研究青年网络话语表达的显著特征与生成机理,加强青年网络话语表达的引导转化,应该甄别话语,掌握青年网络话语性质和动态;治理话语,加快净化网络话语生态环境;融入话语,贴近青年网络话语表达范式,从这三方面引导青年网络话语创新,推动青年网络话语和主流话语实现共通共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话语 主流话语 话语生态
下载PDF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鬼畜视频的传播策略
10
作者 胡明珠 刘洁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4期49-51,共3页
作为一种在新媒体广泛传播的网络青年亚文化,网络鬼畜视频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力量。其既代表了社会青年群体的心理和价值诉求,又对社会文化和主流话语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对其温和抵抗、身份区隔和符号表征这3种典型特征进行解读。... 作为一种在新媒体广泛传播的网络青年亚文化,网络鬼畜视频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力量。其既代表了社会青年群体的心理和价值诉求,又对社会文化和主流话语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对其温和抵抗、身份区隔和符号表征这3种典型特征进行解读。观察研究网络视频文化发展与社会青年群体的关联,明晰作为青年亚文化的鬼畜视频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策略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鬼畜视频 网络传播 符号表征
下载PDF
当代青年社会交往的伪合群现象的审思
11
作者 曾千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社会交往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青年通过社会交往传递价值观念,同时在社会交往中找到志同道合的群体。伪合群现象是指个体假装喜欢且愿意与他人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并形成和谐交往群体的倾向和状态,其以社交恐惧、社交牛人、圈子交往为现... 社会交往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青年通过社会交往传递价值观念,同时在社会交往中找到志同道合的群体。伪合群现象是指个体假装喜欢且愿意与他人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并形成和谐交往群体的倾向和状态,其以社交恐惧、社交牛人、圈子交往为现实表征,反映了网络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和行为选择。但是,由于资本营销、意见领袖和圈子文化的侵蚀,有必要采取辩证应对的方式,加强舆论引导、唤醒真我、解析圈子,重塑青年的社会交往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社会交往 伪合群现象 圈子文化 网络交往 网络亚文化
下载PDF
数字素养对新时代青年网络风险感知及防范能力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邵子璇 金玥 潘瑞玉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第4期182-184,共3页
文章在参考数字素养、网络风险感知、网络风险防范能力、价值观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提出相应假设。选取了浙江省的部分城市、城镇和农村作为调查区域,对新时代青年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数理统计分... 文章在参考数字素养、网络风险感知、网络风险防范能力、价值观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提出相应假设。选取了浙江省的部分城市、城镇和农村作为调查区域,对新时代青年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网络风险感知及防范能力;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价值观;价值观在数字素养与网络风险感知及防范能力的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文章从个人和社会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青年 数字素养 价值观 网络风险感知 网络风险防范能力
下载PDF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特征、功能与引导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涂怡弘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62-166,共5页
网络环境下青年亚文化呈现新样态,其多元性、拼贴性、娱乐化和情感化特点愈加突出,同时又具有了边界模糊、集聚松散、抵抗性减弱、迎合商业收编等新特点。网络文化的特征对主流文化介入和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造成新困惑,但也带来新机... 网络环境下青年亚文化呈现新样态,其多元性、拼贴性、娱乐化和情感化特点愈加突出,同时又具有了边界模糊、集聚松散、抵抗性减弱、迎合商业收编等新特点。网络文化的特征对主流文化介入和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造成新困惑,但也带来新机遇。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增强教育主客体互动、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话语等多种路径,消解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区隔,消解文化冲突,不断提升主流文化引领的影响力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青年亚文化 主流文化 文化引导
下载PDF
青年网络圈层化的样态、生成逻辑及引导进路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晓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5-98,共4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年网络圈层化成为了显著的群体现象。内容小众、表达方式多样;圈内粘性高、圈圈相区隔,圈层化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网络样态。青年网民在精准化推送、个性化定制的网络生态中,在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迎来了现实的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年网络圈层化成为了显著的群体现象。内容小众、表达方式多样;圈内粘性高、圈圈相区隔,圈层化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网络样态。青年网民在精准化推送、个性化定制的网络生态中,在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迎来了现实的隐忧。“群体性孤独”“群体极化”等现象影响着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成长,需要通过恰当指挥、因势利导、挖掘优秀内容资源等措施进行优化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网络圈层化 网络样态 群体极化 群体性孤独 粘性
下载PDF
网络社会对青年符号消费动机的影响
15
作者 王健 陈国栋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8-71,94,共5页
当代青年是与网络联接最为紧密的群体,网络生活改变着他们的符号消费行为。符号消费动机可分为社会性和个我性两类。网络化和图像化转变或再造了消费的环境因素,如社会文化、消费情境、享用情境等,它们对青年符号消费两类动机的影响是... 当代青年是与网络联接最为紧密的群体,网络生活改变着他们的符号消费行为。符号消费动机可分为社会性和个我性两类。网络化和图像化转变或再造了消费的环境因素,如社会文化、消费情境、享用情境等,它们对青年符号消费两类动机的影响是不同的,总体来说,对阶层和财富炫耀倾向有抑制作用,对个性价值、审美需求有强化作用。通过消费行为表象探察当代青年特有的心理与情感诉求,从社会规范约束和学校教育等方面顺应积极趋势、杜绝不良商业诱导,可以更有效地引领青年群体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青年 符号消费 动机
下载PDF
网络青年亚文化对红色文化的影响与应对路径
16
作者 陶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2期195-198,共4页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着当代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生态。为了助力红色文化在网络时代和亚文化的包围中赢得最广大的受众,该文从辩证的角度分析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特征,指出其凭借自身特点促进了红色文化与青年群体的交流互动...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着当代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生态。为了助力红色文化在网络时代和亚文化的包围中赢得最广大的受众,该文从辩证的角度分析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特征,指出其凭借自身特点促进了红色文化与青年群体的交流互动,提升了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效率,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与此同时,又因其过度娱乐化、非理性对抗情绪强烈、冲击主流文化中心地位等问题给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一系列阻碍。为此红色文化应转变观念、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吸收网络青年亚文化风格为己所用,与时俱进改进传播技巧,以期进一步丰富自身文化内涵,提升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青年亚文化 红色文化 青年群体 特征 影响 路径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网络青年平庸之恶的生成逻辑及教育消解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克亮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4-61,共8页
网络青年平庸之恶是一种特定网络环境场域下的“无思之恶”,它源于思维的匮乏,其中亦有对网络群体道德认知的贬损与裹狭。在道德承担上以“齿轮理论”为道德推脱的借口。在大数据时代之下,网络青年的道德空间想象力被限制,“扩展的心灵... 网络青年平庸之恶是一种特定网络环境场域下的“无思之恶”,它源于思维的匮乏,其中亦有对网络群体道德认知的贬损与裹狭。在道德承担上以“齿轮理论”为道德推脱的借口。在大数据时代之下,网络青年的道德空间想象力被限制,“扩展的心灵”想象力和道德共同体意识缺乏。只有不断借助教育消解网络青年的意识分裂与对抗,培养一种道德反思判断力,才能有效降低平庸之恶的生成风险。只有积极构建一种网络时代的沉思性生活,才能达成网络时代之下青年的道德“理解”与“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网络青年 平庸之恶
下载PDF
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在网络远程培训中所面对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缔 问绍飞 《四川体育科学》 2023年第5期72-75,共4页
基于现有针对我国足球教练员进行网络远程培训的理论研究。运用访谈法,对于青少年足球教练员进行网络远程培训系统的现实构架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现实构架未有进展;构建内容缺乏针对性;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学习平台匮乏;实践... 基于现有针对我国足球教练员进行网络远程培训的理论研究。运用访谈法,对于青少年足球教练员进行网络远程培训系统的现实构架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现实构架未有进展;构建内容缺乏针对性;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学习平台匮乏;实践反馈通道较少等问题。并提出:搭建电脑与移动互通客户端;针对性制定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学习板块;搭建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学习平台;利用体感技术进行实践场景模拟及反馈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足球教练员 网络远程培训 足球网校 体感技术
下载PDF
从网文到二次元:网络青年亚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的转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裴幸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新媒体语境下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逐渐沉降到亚文化领域中。从网络文学到二次元文化,从80后重构民族叙事的狂热想象到90后、00后趣缘社群的萌化爱国与情感羁绊,网络青年亚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由早期的刚愤、激进转向游戏、戏谑。这种话语转... 新媒体语境下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逐渐沉降到亚文化领域中。从网络文学到二次元文化,从80后重构民族叙事的狂热想象到90后、00后趣缘社群的萌化爱国与情感羁绊,网络青年亚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由早期的刚愤、激进转向游戏、戏谑。这种话语转型是时代语境变化、媒介技术革新、代际文化差异以及宏大叙事复归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在当下狂欢化的网络环境中,青年亚文化民族主义话语也显露出饭圈化、萌化失度、政治娱乐化、政治实体虚拟化等问题。对此,应当植根民族传统的文化自信,实现对二次元文化的精神赋魂,以此询唤出青年群体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体性,建构起理性、深沉、持久的网络青年亚文化民族主义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青年亚文化 网文 二次元 民族主义话语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语言文明教育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易鹏 崔黎娅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网络语言是网络文明建设的基础性要素,引导青少年规范文明使用网络语言,既是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新人培育的重要时代命题。以健康文明语言生活构建网上精神家园,形成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新风尚,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教育... 网络语言是网络文明建设的基础性要素,引导青少年规范文明使用网络语言,既是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新人培育的重要时代命题。以健康文明语言生活构建网上精神家园,形成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新风尚,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把握价值、发展、道德与生态之维,彰显网络语言的价值性与引领性,有效深化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认同感;发挥网络语言的创新性与新颖性,有效激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消解网络语言的娱乐化与戏谑化,有效强化青少年的伦理道德责任感;抵制网络语言的低俗化与粗鄙化,有效净化青少年上网用网语言生态,最终实现青少年文化需求满足与精神力量增强的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文明 网络语言 引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