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low-voltage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simultaneous Rhodamine B beneficiation in neutral wastewater
1
作者 Xiang Peng Song Xie +8 位作者 Shijian Xiong Rong Li Peng Wang Xuming Zhang Zhitian Liu Liangsheng Hu Biao Gao Peter Kelly Paul K.Ch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74-582,I0013,共10页
Electr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is hampered by the sluggish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nd large power consumption and replacing the OER with thermodynamically favourable reactions can impr... Electr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is hampered by the sluggish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nd large power consumption and replacing the OER with thermodynamically favourable reactions can improve the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Since iron corrodes easily and even self-corrodes to form magnetic iron oxide species and generate corrosion currents,a novel strategy to integrate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with waste Fe upgrading reaction(FUR)is proposed and demonstrated for energy-efficient hydrogen production in neutral media.The heterostructured MoSe_(2)/MoO_(2) grown on carbon cloth(MSM/CC)shows superior HER performance to that of commercial Pt/C at high current densities.By replacing conventional OER with FUR,the potential required to afford the anodic current density of 10 m A cm^(-2)decreases by 95%.The HER/FUR overall reaction shows an ultralow voltage of 0.68 V for 10 m A cm^(-2)with a power equivalent of 2.69 k Wh per m^(3)H_(2).Additionally,the Fe species formed at the anode extract the Rhodamine B(Rh B)pollutant by flocculation and also produce nanosized magnetic powder and beneficiated Rh B for value-adding applications.This work demonstrates both energy-saving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pollutant recycling without carbon emission by a single system and reveals a new direction to integrate hydrogen production with environmental recovery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saving hydrogen production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neutral water splitting MoSe_(2)/MoO_(2)heterostructure Environmental recovery
下载PDF
Toward Carbon-Neutral Water Systems:Insights from Global Cities 被引量:2
2
作者 Ka Leung Lam Gang Liu +1 位作者 Anne Marieke Motelica-Wagenaar Jan Peter van der Hoek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22年第7期77-85,共9页
Many cities have pledged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The urban water industry can also contribute its share to a carbon-neutral future.Using a multi-city time-series analysis approach,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pr... Many cities have pledged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The urban water industry can also contribute its share to a carbon-neutral future.Using a multi-city time-series analysis approach,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progres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greenhouse gas(GHG)emissions management of urban water systems in four global cities:Amsterdam,Melbourne,New York City,and Tokyo.These cities are advanced in setting GHG emissions reduction targets and reporting GHG emissions in their water industries.All four cities have reduced the GHG emissions in their water industries,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more than a decade ago(i.e.,the latest three-year moving averages are 13%–32%lower),although the emissions have“rebounded”multiple times over the years.The emissions reductions were mainly due to various engineering opportunities such as solar and mini-hydro power generation,biogas valorization,sludge digestion and incineration optimization,and aer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These cities have recognized the many challenges in reaching carbon-neutrality goals,which include fluctuating water demand and rainfall,more carbon-intensive flood-prevention and water-supply strategies,meeting new air and water quality standards,and revising GHG emissions accounting methods.This study has also shown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water industry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on its own.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with other sectors is needed when aiming toward the city’s carbon-neutrality goal.Such an approach involves expanding the usual system boundary of the water industry to externally tap into both engineering and non-engineering opport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wate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CITIE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Carbon neutrality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Pipe Heat Loss of the Water Flow Calorimetry System in EAST Neutral Beam Injector
3
作者 胡纯栋 陈宇 +4 位作者 许永建 于玲 栗翔 张为堂 NBI Group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Neutral beam injection heating is one of the main auxiliary heating methods in controllable nuclear fusion research. In the EAST neutral beam injector, a water flow calorimetry (WFC) system i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Neutral beam injection heating is one of the main auxiliary heating methods in controllable nuclear fusion research. In the EAST neutral beam injector, a water flow calorimetry (WFC) system i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heat load on the electrode system of the ion source and the heat loading components of the beamline. Due to the heat loss in the return water pipe, there are some measuring errors for the current WFC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errors were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and analyzed theoretically, which lay a basis for the exact calculation of beam power deposition distribution and neutralization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flow calorimetry power deposition neutral beam injection heat loss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erric ion and silicic acid in hydrosphere: Si-containing ferruginous deposits formed in neutral hot spring waters
4
作者 Gaowa Naren Akane Miyazaki +4 位作者 Motoyuki Matsuo BAI Shuqin Kotaro Yonesu Yoshihiro Okaue Takushi Yokoyama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7-34,共8页
Five ferruginous deposit samples formed from neutral hot springs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consisted of a mixture of silica, hydrous iron oxide or iron silicate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in... Five ferruginous deposit samples formed from neutral hot springs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consisted of a mixture of silica, hydrous iron oxide or iron silicate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infrared (IR) spectroscop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57Fe Mssbauer spectroscopy. The Si/Fe atomic ratios of the deposits ranged from 0.25 to 0.45, and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hisingerite (12), but apparently close to those of siliceous ferrihydrite (0.250.5). Si was confirmed to be present as monomeric or oligomeric silicate from the Si-O stretching vibration frequencies on the IR spectra. Judging from the results of DTA, which minerals starting to produce after heating, an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i-O stretching vibration frequency and Si/Fe atomic ratio proposed by Henmi et al. (1981), all the deposits in this study were concluded to be mixtures of various siliceous ferri-hydrites with low and high Si/Fe atomic ratios. Moreover, by comparing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hot spring water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siliceous ferrihydrite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水 硅酸盐 三价铁离子 SI 相互作用 中性 铁质 伸缩振动频率
下载PDF
水土保持碳汇内涵与测算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文洪 张晓明 +5 位作者 张永娥 刘冰 王友胜 赵阳 殷小琳 韩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水土保持深刻改变着地表覆被和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和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等,是增强陆地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水土保持林草、工程和耕作措施为切入点,按照“机理阐述—模型构建—分类测算”的总体思路,阐明水土保持碳汇内涵,明确了水土保... 水土保持深刻改变着地表覆被和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和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等,是增强陆地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水土保持林草、工程和耕作措施为切入点,按照“机理阐述—模型构建—分类测算”的总体思路,阐明水土保持碳汇内涵,明确了水土保持碳汇途径,构建水土保持碳汇测算方法,估算全国水土保持碳汇量。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具有垂向碳增汇、横向保土固碳(减少侵蚀土壤横向输移导致的碳流失)与减蚀减碳(避免碳排放)的多重功能。2021年,全国现存水土保持措施垂向碳增汇总量为1.54亿t,对陆域碳汇的贡献约43.5%~56.5%,其中林草措施植被和土壤碳汇量超过95%。水土保持保土固碳作用显著,2021年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土固碳总量为3 040.86万t,且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和长效作用。总体来说,2021年水土保持碳增汇(不包括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植被碳汇量和土壤碳汇量)和减碳量为5 115万~6 230万t CO_(2),约占到全国现有陆地生态系统碳中和总量的4%~6%,这一部分尚未纳入国家碳汇核算体系,其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土固碳 碳汇 碳中和 水土保持措施 有机碳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水-岩作用机理及微观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烈辉 张涛 +6 位作者 赵玉龙 胡浩然 文绍牧 吴建发 曹成 汪永朝 范云婷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11,共13页
系统综述CO_(2)-水-岩复杂作用机理、多孔介质反应输运(溶解、沉淀及沉淀运移)微观模拟、CO_(2)-水-岩系统微观模拟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CO_(2)注入储集层后,不仅存在常规渗... 系统综述CO_(2)-水-岩复杂作用机理、多孔介质反应输运(溶解、沉淀及沉淀运移)微观模拟、CO_(2)-水-岩系统微观模拟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CO_(2)注入储集层后,不仅存在常规渗流体系的流动和传质作用,还会产生溶解、沉淀及沉淀运移等特殊物理化学现象,其耦合作用导致多孔介质的孔渗参数变化规律复杂。孔隙尺度的微观渗流模拟,可以得到孔喉三维空间内的详细信息,且能显性观察到多孔介质流-固界面随反应的变化。目前研究主要在复杂作用机理解耦合、多矿物差异性反应表征、沉淀生成机理及表征(晶体成核和矿物脱落)、沉淀-流体相互作用模拟方法、多物理化学过程耦合渗流机制等方面存在局限。未来研究中,需要创新实验方法对“溶解—沉淀—沉淀运移”解耦合,提高矿物地球化学反应相关参数实验测试的准确度,在不同沉淀机理可靠表征的基础上,建立沉淀-流体相互作用模拟方法,并有机耦合各个物理化学过程,最终实现对CO_(2)-水-岩系统中“溶解—沉淀—沉淀运移”的耦合渗流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水-岩系统 溶解 沉淀 沉淀运移 微观模拟 CO_(2)捕集、利用与埋存 碳中和 解耦合
下载PDF
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的机制与途径构建
7
作者 李智广 钟小剑 王海燕 《中国水利》 2024年第4期7-11,共5页
水土保持碳汇具备负碳技术的特性,受到政府和交易主体广泛关注和青睐,未来将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建立碳汇项目开发团队、实施碳汇监测与核算、协调撮合交易和宣传示范等4个方面,总结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 水土保持碳汇具备负碳技术的特性,受到政府和交易主体广泛关注和青睐,未来将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建立碳汇项目开发团队、实施碳汇监测与核算、协调撮合交易和宣传示范等4个方面,总结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的实践探索,提出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的机制与途径,包括加强水土保持碳汇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完善水土保持碳汇监测和核算体系、开展碳汇项目开发和探索碳汇交易途径与机制、建立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建设碳汇项目开发队伍与机构、提升项目开发信息管理水平等6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碳达峰碳中和 碳汇项目 开发 途径
下载PDF
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探索
8
作者 吴勇 倪友聪 +1 位作者 邹海威 曹正金 《中国水利》 2024年第4期22-26,共5页
水土保持碳汇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为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手段。分析了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挑战、建设目标及总体框架,以福建省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碳汇开发为研究对象,探索水土保... 水土保持碳汇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为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手段。分析了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挑战、建设目标及总体框架,以福建省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碳汇开发为研究对象,探索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信息化体系建设,总结了系统在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提升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碳达峰碳中和 碳汇项目 信息化 罗地河小流域
下载PDF
高安屯再生水厂碳中和实践措施及效果
9
作者 石磊 李振川 +1 位作者 戴明华 陈明如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高安屯再生水厂位于北京市,水处理规模20万m^(3)/d,主体工艺为AAO+砂滤池,污泥处理中心规模1836 t/d(污泥含水率80%),主体工艺为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对比了不同碳核算标准,确定了高安屯再生水厂碳排放计算边界。高安屯再生水厂... 高安屯再生水厂位于北京市,水处理规模20万m^(3)/d,主体工艺为AAO+砂滤池,污泥处理中心规模1836 t/d(污泥含水率80%),主体工艺为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对比了不同碳核算标准,确定了高安屯再生水厂碳排放计算边界。高安屯再生水厂碳中和项目采用节能降耗、回收能源、利用清洁能源的方法,是泥水共治、餐厨协同、多能耦合、能源自给的大型碳中和示范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厂 污泥处理中心 碳中和 碳排放 节能降耗 清洁能源
下载PDF
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及试点设想
10
作者 钟小剑 卢顺发 +1 位作者 丁树芳 祁新华 《中国水利》 2024年第4期17-21,共5页
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是“两山”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在界定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内涵基础上,论述了基于“主体—要素—运行”多层次框架,构建“多主体协同—多要素投入—全周期运行”的水土保... 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是“两山”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在界定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内涵基础上,论述了基于“主体—要素—运行”多层次框架,构建“多主体协同—多要素投入—全周期运行”的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以福建省龙岩市为试点示范区,系统梳理其试点基础及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的试点策略,以期为龙岩市及类似地区实践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水土保持碳汇 “双碳”目标 试点示范 龙岩市
下载PDF
电解水作为饮用水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卢顾伟 臧一天 +1 位作者 欧阳克蕙 李艳娇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饮用水是畜禽水分的主要来源,干净、充足的饮水是畜禽健康的重要保证之一。电解水具有抗菌性、无残留、无污染、价格低等特点,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在食品加工、医用消毒及畜禽栏舍消毒等方面有广泛应用。近来,可饮用电解水代替普通地... 饮用水是畜禽水分的主要来源,干净、充足的饮水是畜禽健康的重要保证之一。电解水具有抗菌性、无残留、无污染、价格低等特点,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在食品加工、医用消毒及畜禽栏舍消毒等方面有广泛应用。近来,可饮用电解水代替普通地下水作为畜禽饮用水成为研究的新焦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饮用类电解水的种类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为电解水在畜禽生产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电解水 碱性电解水 中性电解水 富氢水 畜禽生产
下载PDF
崩岗治理碳汇作用与碳汇能力评估
12
作者 成辉 钟小剑 +2 位作者 李智广 吴娟 卢顺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为了评估崩岗治理的碳汇能力,在福建省安溪县选择未治理崩岗(UB)为对照,综合治理模式崩岗(MB)和整地造林模式崩岗(AB)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10、10~20和20~40 cm土壤样品,使用碳氮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机碳,环刀法测定土壤密度;通过样方法... 为了评估崩岗治理的碳汇能力,在福建省安溪县选择未治理崩岗(UB)为对照,综合治理模式崩岗(MB)和整地造林模式崩岗(AB)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10、10~20和20~40 cm土壤样品,使用碳氮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机碳,环刀法测定土壤密度;通过样方法和全面清查法调查树种、胸径、树高,利用生物量方程和收获法测定生物量。结果表明:1)崩岗治理产生明显的保土保碳、减蚀减排和增绿增汇的作用;2)AB的增汇作用以植被碳库提升为主,MB以土壤碳库提升为主;3)AB的碳汇能力高于MB,2种模式的造林及其管护方式是引起碳汇增量差异的主要原因;4)崩岗治理10a左右,拦蓄沙土中的土壤碳密度低于南方红壤区退化土地植被修复后的土壤碳密度,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崩岗治理是防治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具有明显的保碳减排增汇等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崩岗治理的模式选择与其碳汇能力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治理 水土保持 碳汇 碳中和 监测评价
下载PDF
气相SiO_(2)复合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用于近中性锌-空气电池
13
作者 裘科 王凤梅 +6 位作者 廖莫愁 朱科润 陈嘉威 张威 夏永姚 董晓丽 王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近中性锌-空气电池具有对锌负极良好的沉积/剥离相容性和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化学稳定性,在长循环方面展现出极高的应用前景。然而,液态电解质固有的水分挥发问题和可穿戴设备所需的柔性等需求,限制了这一体系的实际应用。本研究复合了... 近中性锌-空气电池具有对锌负极良好的沉积/剥离相容性和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化学稳定性,在长循环方面展现出极高的应用前景。然而,液态电解质固有的水分挥发问题和可穿戴设备所需的柔性等需求,限制了这一体系的实际应用。本研究复合了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的聚丙烯酰胺聚合物骨架、具有丰富硅羟基的保水添加剂气相SiO_(2)和对二氧化碳稳定的近中性电解液,制备了气相SiO_(2)复合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SiO_(2)-HPE)。所合成的SiO_(2)-HPE聚合程度高,表面孔道丰富且元素分布均匀。SiO_(2)表面丰富的硅羟基通过改变HPE中的氢键网络,加强了对水分子的束缚,SiO_(2)-HPE因此展现出了良好的保水性、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较高的离子电导率,是一种理想的柔性锌-空气电池电解质。基于SiO_(2)-HPE组装的近中性锌-空气电池,在相对湿度为30%的条件下,循环寿命可达200 h。此外,基于SiO_(2)-HPE的柔性近中性锌-空气电池器件在弯曲和剪切等特殊条件下都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并且可作为电源为不同的用电器供电,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空气电池 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近中性 气相SiO_(2) 保水性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行为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及空间非均衡性
14
作者 蒋国栋 左其亭 +2 位作者 赵晨光 马军霞 张志卓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采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分析(CEEA)方法计算了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4个维度的16种水资源行为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EE),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中国水资源行为CEE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来源。结... 采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分析(CEEA)方法计算了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4个维度的16种水资源行为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EE),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中国水资源行为CEE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2020年中国水资源行为CEE总量为13 819.84万t,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4个维度水资源行为CEE总量分别为21 297.68万、4 371.45万、-3 141.71万、-8 707.58万t;水资源行为CEE整体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江苏和广东是水资源行为CEE最大的省份;多数水资源行为CEE具有较强的空间非均衡性,其中水力发电行为CEE的Dagum基尼系数为0.73,其CEE空间非均衡性最强,地区间净值差异是水资源行为CEE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贡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行为 碳中和 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Dagum基尼系数 空间非均衡性
下载PDF
微波强化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机制研究
15
作者 张朝波 杨坤 +2 位作者 尹为波 付光 张特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针对现行铅锌冶炼渣干燥周期长、过程污染大等问题,本文提出微波强化干燥新工艺,在分析原料物性状态的基础上,对中和铅锌冶炼渣高温介电及微波干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微波强化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过程机制。结果表明,中和铅锌冶炼... 针对现行铅锌冶炼渣干燥周期长、过程污染大等问题,本文提出微波强化干燥新工艺,在分析原料物性状态的基础上,对中和铅锌冶炼渣高温介电及微波干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微波强化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过程机制。结果表明,中和铅锌冶炼渣中含有结晶水的物相为CaSO_(4)·0.5H_(2)O,自由水含量为30.2%,结晶水含量为7.2%,自由水与结晶水的吸波性能相似,且明显优于渣中其他物相;在粒径8 cm、厚度2.2 cm、微波功率700 W、干燥时间15 min条件下,微波干燥中和铅锌冶炼渣效果最优,自由水完全去除,结晶水去除率达到53.06%,总失水率为34.02%;微波干燥中和铅锌冶炼渣时,会引起中和铅锌冶炼渣的破裂分层,有助于实现快速高效干燥;相较常规干燥,微波干燥1 kg中和铅锌冶炼渣节约能耗16.98%(630 kJ),比常规多脱除5.40%的水分,干燥时间缩短87.5%。本论文所建立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铅锌冶炼渣 微波 介电特性 干燥机制 吸波性能 脱水
下载PDF
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颖 《太阳能》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氢能作为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极大重视。电解水制氢作为重要的绿色制氢技术,尤其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转化的电力制氢,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分析4种主要电解水制氢技术和电解槽技术的研究现状... 氢能作为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极大重视。电解水制氢作为重要的绿色制氢技术,尤其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转化的电力制氢,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分析4种主要电解水制氢技术和电解槽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电解水制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本研究可为碱性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和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思路,助力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电解槽 可再生能源 绿氢 碳达峰 碳中和
下载PDF
我国工业领域绿氢发展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17
作者 杨铮 温倩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以可再生能源制氢替代化石能源制氢是未来工业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路径之一,我国水电解制氢技术以碱性电解技术为主,适合波动性新能源的PEM电解技术将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从经济性和碳排放两方面对绿氢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认为目... 以可再生能源制氢替代化石能源制氢是未来工业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路径之一,我国水电解制氢技术以碱性电解技术为主,适合波动性新能源的PEM电解技术将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从经济性和碳排放两方面对绿氢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绿氢成本还较高,未来随着新能源电力成本的下降以及碳排放成本的上升,绿氢将逐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绿氢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了绿氢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随着我国绿氢化工项目的加速推进,在行业脱碳进程中应重点考虑不要盲目加快绿氢的工业应用进程,需要国家层面在绿氢制备和工业消纳领域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同时建议加快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可再生能源制氢 水电解制氢工艺 竞争力分析 绿氢工业应用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绿色制氢技术的进展
18
作者 李海鹏 孙邦兴 李嘉烨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5,共5页
发展高能效、低成本、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途径。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持续下降,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高效的电解水制氢正逐渐成为未来氢能的主流技术路线。围绕当前绿色制氢技术的研... 发展高能效、低成本、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途径。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持续下降,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高效的电解水制氢正逐渐成为未来氢能的主流技术路线。围绕当前绿色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电解水制氢、太阳能分解水制氢以及生物质制氢等“绿氢”技术的产氢机理、技术难题和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绿色制氢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电解水制氢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 生物质制氢
下载PDF
新型储水储能模式在引沅补资方案中的初步探索
19
作者 赵春伟 杨家亮 《水电与新能源》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跨流域调水需要水源工程和能量驱动,而汛期超额洪水及电力系统弃能需要寻找出路。文章以引沅补资方案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储水储能模式,实现了调水蓄洪储能。在为调水工程找到能量来源、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同时,实现了洪水的资源化利用... 跨流域调水需要水源工程和能量驱动,而汛期超额洪水及电力系统弃能需要寻找出路。文章以引沅补资方案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储水储能模式,实现了调水蓄洪储能。在为调水工程找到能量来源、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同时,实现了洪水的资源化利用,使生态调水工程得以良性运行。方案的提出,为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电网储能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生态补水 跨流域水资源配置 抽水蓄能 洪水资源化
下载PDF
碳中和、碳达峰的绿色低碳新型工业园区的建设
20
作者 冯第勇 《智能城市应用》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2021年党中央、国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重庆金美5G产业园项目规划,以新型园区建设标准规划,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采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并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充分采用新技术,新标准。因此文中的... 2021年党中央、国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重庆金美5G产业园项目规划,以新型园区建设标准规划,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采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并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充分采用新技术,新标准。因此文中的核心主要讨论点为园区的中央空调系统、电力系统、给排水系统,结合数字智能化系统、新型建筑材料及结构、景观系统,达到园区碳中和、碳达峰的建设目标。文中以5G产业园项目为基础,讨论形势下的新型园区的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地热源泵 电力系统 给排水系统 数字智能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