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mineralogical heterogeneity on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ing of CO_(2)+O_(2)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被引量:2
1
作者 Yun Yang Wenjie Qiu +5 位作者 Zhengbang Liu Jian Song Jianfeng Wu Zhi Dou Jinguo Wang Jichun W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50-63,共14页
CO_(2)+O_(2) in-situ leaching(ISL)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ore represent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solution mining in China.In this study,reactive transport model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dynamic and geochemi... CO_(2)+O_(2) in-situ leaching(ISL)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ore represent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solution mining in China.In this study,reactive transport model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dynamic and geochemical reactions is performed to enable better predic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CO_(2)+O_(2) in-situ leaching process of uranium.Geo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mining solutions and rock,and the kinetic uranium dissolution controlled by O_(2)(aq)and bicarbonate(HCO_(3)-)are considered in the CO_(2)+O_(2) ISL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 of a typical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ore deposit in northern China.The reactive leaching of uranium is most sensitive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uranium deposit.Stochastic geostatistical models a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uncertaint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grades.A Monte Carlo 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to simulate the uranium production variability over an entire set of geostatistical realizations.The ISL stochastic simulation performed with the selected geostatistical realizations approximates the uranium production variability well.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ISL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 show that the extent of the uranium plume is highly dependent on mineralogical heterogeneity.The uncertainty analysis suggests the effect of uranium grade heterogeneity was found to b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accurate capture of the uncertainty.This study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accurate simulation and dynamic regulation of the CO_(2)+O_(2) leaching process of uranium at the scale of large mining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leaching Reactive transport HETEROGENEITY Stochastic geostatistical model Monte Carlo analysis uranium grade
下载PDF
Factors influencing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mining in a sandstone deposit in Shihongta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LIU Jin-hui SUN Zhan-xue +1 位作者 SHI Wei-jun ZHOU Yi-peng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in northwest China is a sandstone-type deposit suitable for alkaline in-situ leaching exploitation of uranium. Alkaline leaching tends to result in CaCO3 precipitation there by affecting...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in northwest China is a sandstone-type deposit suitable for alkaline in-situ leaching exploitation of uranium. Alkaline leaching tends to result in CaCO3 precipitation there by affecting the porosity of the ore-bearing aquifer. CaCO3 deposits can also block pumping and injection holes if the formulation parameters of the leaching solution are not well controlled. However, controlling these parameters to operate the in-situ leaching process is challenging.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dissolved uranium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increases as HCO3-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herefore, the most suitable HCO3-concentration to use as leaching solution is defined by the boundary value of the HCO3-concentration that controls CaCO3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That is, the 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calcit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H, Ca2+ and HCO3-concentration. The pH and Ca2+ concentr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limiting HCO3-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The higher the pH and Ca2+ concentration, the lower the boundary value of HCO3-concentration, and therefore the more unfavorable to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in-situ leaching Boundary value Saturation index
下载PDF
中性地浸采铀全流程溶液中颗粒粒径分布及过滤建议
3
作者 王亚安 原渊 +5 位作者 程威 李光辉 张欢 赵利信 邹玉涵 霍建党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掌握中性地浸采铀全流程溶液中颗粒大小,对调控浸出过程、优选过滤器、确定除固位置、缓解矿层堵塞、恢复抽注液量和减轻树脂床层板结等具有指导意义。以内蒙古纳岭沟矿床中性地浸采铀全流程溶液为对象,基于激光粒度仪测试数据,获取了... 掌握中性地浸采铀全流程溶液中颗粒大小,对调控浸出过程、优选过滤器、确定除固位置、缓解矿层堵塞、恢复抽注液量和减轻树脂床层板结等具有指导意义。以内蒙古纳岭沟矿床中性地浸采铀全流程溶液为对象,基于激光粒度仪测试数据,获取了全流程溶液中颗粒粒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浸出液中颗粒粒径频率分布曲线呈非对称性,累计分布曲线呈“S”型,粒径分布范围窄,最大颗粒粒径<100μm;树脂床层对颗粒物有较强的过滤作用,吸附尾液过滤器的滤袋精度应根据树脂粒径大小和系统压力确定;中性体系中加入的O 2或CO 2对颗粒粒径影响微弱;淋洗合格液和沉淀罐中母液的颗粒粒径频率分布曲线均呈“双峰”型,贫液中颗粒粒径频率则呈正态分布;母液槽中颗粒最大粒径约为40μm。建议该矿床原液袋式过滤器的滤袋精度选用10~50μm,同时在母液槽与淋洗剂配制罐之间增加10~20μm精度的过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地浸采铀 全流程 粒径 频率分布 累计分布 地表过滤
下载PDF
基于生物刺激的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修复试验研究
4
作者 安毅夫 孙娟 +3 位作者 高扬 连国玺 杨冰 张昊岩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某中性地浸铀矿山采区内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生物刺激修复方式,加入碳源,开展了地下水+砂岩混合体系的污染修复室内试验,筛选得到了优势碳源,确定了优势碳源的最佳投加水平,并验证了优势碳源对U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乙醇对中性地... 以某中性地浸铀矿山采区内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生物刺激修复方式,加入碳源,开展了地下水+砂岩混合体系的污染修复室内试验,筛选得到了优势碳源,确定了优势碳源的最佳投加水平,并验证了优势碳源对U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乙醇对中性地浸地下水中U的修复效率最高,可达97.48%,修复效果与pH和Eh显著相关(Pearson’s r>0.7,P<0.01)。乙醇的生物代谢过程对水-岩体系的扰动较少,能保证HCO_(3)^(-)和SO_(4)^(2-)等离子环境的相对稳定,更易实现地下水中U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地浸采铀 地下水 生物刺激 碳源 微生物修复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China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被引量:1
5
作者 Que Weimin1,Wang Haifeng1,Niu Yuqing1,Zhang Feifeng2,Gu Wancheng1(1.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etallurgy,CNNC,Beijing 101149,China 2.China National Uranium Corporation,CNNC,Beijing 100822,China) 《工程科学(英文版)》 2007年第4期84-97,共14页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 China has been reviewed generally,emphasizing on investigation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 levels of uranium min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in-situ le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 China has been reviewed generally,emphasizing on investigation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 levels of uranium min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in-situ leaching,heap leaching,stope leaching: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n status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and problems existed,also considering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deposit resources,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 China is pointed out.The industry of China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is faced to new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 in 21st century,the only way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s to develop new technology on mining,ore beneficiation and metallurgy,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level of uranium resources,low down impact on environment caused by mining and metallu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anium mining in-situ leaching HEAP leaching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DEVELOPMENT
下载PDF
中性地浸采铀催化浸出条件研究
6
作者 杨少武 许影 张万亮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7-371,共5页
在中性地浸采铀中后期,部分采区浸出液的铀浓度低,难以兼顾铀资源回收率与生产成本。为提高铀浸出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内蒙古某中性地浸铀矿山A采区为研究对象,将催化浸出技术引入中性地浸采铀,通过添加催化剂NaNO_(2)提高O_(2)的氧化性... 在中性地浸采铀中后期,部分采区浸出液的铀浓度低,难以兼顾铀资源回收率与生产成本。为提高铀浸出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内蒙古某中性地浸铀矿山A采区为研究对象,将催化浸出技术引入中性地浸采铀,通过添加催化剂NaNO_(2)提高O_(2)的氧化性能,提升浸出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实现对铀的强化浸出。结果表明:加入NaNO_(2)浸出7 d,铀浸出率提高16%以上,达到了预期浸出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催化浸出条件为300 mg/L O_(2)、400 mg/L CO_(2)、300 mg/L NaNO_(2)。研究成果可为目标矿山剩余铀资源强化浸出提供技术支撑,对其他类似采区的开采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 中性 催化剂 氧气 强化浸出
下载PDF
中性地浸采铀水冶工艺淋洗剂的优化
7
作者 杨少武 原渊 +2 位作者 阮志龙 丁福龙 王领柱 《铀矿冶》 CAS 2023年第3期41-45,共5页
针对内蒙古某铀矿山地浸采铀过程中水冶工艺淋洗合格液铀浓度降低现象,根据吸附-淋洗理论对生产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铀浓度降低的原因;并通过静态淋洗试验,优化了淋洗剂配方,用80 g/L NaCl+18 g/L NaHCO_(3)+18 g/L Na_(2)CO_(3)... 针对内蒙古某铀矿山地浸采铀过程中水冶工艺淋洗合格液铀浓度降低现象,根据吸附-淋洗理论对生产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铀浓度降低的原因;并通过静态淋洗试验,优化了淋洗剂配方,用80 g/L NaCl+18 g/L NaHCO_(3)+18 g/L Na_(2)CO_(3)溶液淋洗,淋洗效果最佳。依据淋洗剂试验结果,对该矿山水冶工艺淋洗剂配制工序进行的优化验证表明,优化后的淋洗剂配制方法更适用于“CO_(2)+O_(2)”地浸采铀矿山。本研究结果可为其他中性地浸铀矿山水冶工艺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地浸采铀 离子交换 淋洗剂 优化
下载PDF
地浸采铀工艺分类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8
8
作者 周义朋 沈照理 +3 位作者 史维浚 孙占学 刘金辉 刘亚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1,共5页
随着地浸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工艺很难简单地用传统的酸、碱分类方法进行界定,出现工艺归类与地浸实际工作状态不一致的现象,也造成了技术交流的不便。在综述目前主要地浸工艺及其铀迁移原理的基础上,对地浸采铀工艺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 随着地浸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工艺很难简单地用传统的酸、碱分类方法进行界定,出现工艺归类与地浸实际工作状态不一致的现象,也造成了技术交流的不便。在综述目前主要地浸工艺及其铀迁移原理的基础上,对地浸采铀工艺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分别以地浸工作液pH和浸出铀的迁移形式为依据的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工艺分类 酸法地浸 碱法地浸 中性地浸
下载PDF
砂岩铀矿CO_2+O_2地浸初期流场模拟及水化学验证 被引量:3
9
作者 周义朋 黎广荣 +3 位作者 徐玲玲 孙占学 周仲魁 李衡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7,共6页
以新疆某砂岩型铀矿床"六注两抽"的地浸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水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CO_2+O_2中性地浸初期流场形成进程及其与溶质运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抽孔和注孔连线为轴线的纺锤形地浸流场中,... 以新疆某砂岩型铀矿床"六注两抽"的地浸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水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CO_2+O_2中性地浸初期流场形成进程及其与溶质运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抽孔和注孔连线为轴线的纺锤形地浸流场中,地浸溶液前锋用时15d抵达抽液孔。SO_4^(2-)和HCO_3^-浓度变化对地浸初期前锋溶液渗流的反应灵敏而精准,是判断CO_2+O_2中性地浸最初阶段溶液前锋运移理想的天然示踪剂。地浸初期Ca^(2+)、Mg^(2+)的碳酸盐都处于过饱和状态,其运移滞后于溶液渗流并与pH的变化密切同步。渗流模拟、水文地球化学模式计算结果以及实际水化学监测数据之间存在良好的互证性,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使地浸流场分析更为客观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CO2+O2中性地浸 地浸流场 数值模拟 溶质运移
下载PDF
某铀矿酸法堆浸尾渣中和试验和动力学方程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舒 钟平汝 +3 位作者 王高山 吴永永 常喜信 王聪颖 《铀矿冶》 CAS 2015年第3期184-188,共5页
以江西某铀矿新卸酸法堆浸尾渣为研究对象,结合尾渣的粒度分布、孔隙率及孔容等表征结果,研究了石灰和氢氧化钠与尾渣中余酸中和过程中pH值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归纳出该尾渣的中和动力学模型。试验表明,尾渣中和终点pH值随碱用量的... 以江西某铀矿新卸酸法堆浸尾渣为研究对象,结合尾渣的粒度分布、孔隙率及孔容等表征结果,研究了石灰和氢氧化钠与尾渣中余酸中和过程中pH值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归纳出该尾渣的中和动力学模型。试验表明,尾渣中和终点pH值随碱用量的增加而上升,但过高的碱用量会使中和过程pH值的稳定性下降;此外,石灰的中和效果与氢氧化钠相当,且使用量不大,因此采用石灰作为中和试剂进行堆浸尾渣处置经济效益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堆浸尾渣 中和 动力学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某砂岩铀矿床矿石中性浸出性能试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玲玲 杨洪英 +4 位作者 周义朋 黎广荣 孙占学 史维浚 周仲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4,共7页
对某砂岩型铀矿石开展不同O2剂量的中性浸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矿石中性浸出性能较差,铀浓度基本低于20mg/L,在25.2的高液固比条件下,铀浸出率仅为35.36%~41.85%;前期以六价铀浸出为主,浸出强度与HCO3^-浓度正相关;六价铀基本被浸出后,... 对某砂岩型铀矿石开展不同O2剂量的中性浸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矿石中性浸出性能较差,铀浓度基本低于20mg/L,在25.2的高液固比条件下,铀浸出率仅为35.36%~41.85%;前期以六价铀浸出为主,浸出强度与HCO3^-浓度正相关;六价铀基本被浸出后,有O2、无O2的浸出差别明显,但O2剂量在30~200mg/L变化时浸出差别并不显著;相对高的pH有利于形成更稳定的铀酰络合物和降低铀的氧化还原临界电位,但应避免高pH引起碳酸钙沉淀。在地浸生产保持不低于800mg/L的HCO3^-和维持浸出液10~20mg/L的余氧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中性浸出 氧化剂 水文地球化学 水岩作用
下载PDF
新疆蒙其古尔矿床铀矿石CO_(2)+O_(2)中性浸出试验 被引量:10
12
作者 Fiaz Asghar 周义朋 +3 位作者 孙占学 黎广荣 徐玲玲 赵凯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6-55,共10页
采用新疆某砂岩铀矿石为原料,在实验室开展了分别以矿床地下水和地浸尾液配制浸出剂的CO_(2)+O_(2)中性浸出试验,研究不同铀矿石的铀浸出差异,以及对地浸具有影响的Fe、S的氧化与碳酸盐的溶解沉淀状况。结果表明,地下水和地浸尾液配制... 采用新疆某砂岩铀矿石为原料,在实验室开展了分别以矿床地下水和地浸尾液配制浸出剂的CO_(2)+O_(2)中性浸出试验,研究不同铀矿石的铀浸出差异,以及对地浸具有影响的Fe、S的氧化与碳酸盐的溶解沉淀状况。结果表明,地下水和地浸尾液配制的浸出剂对相同矿石的浸出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矿石铀含量是最主要影响因素,浸出铀浓度与矿石铀含量显著正相关;静态浸出过程中,铀在体系中的扩散不充分,底部铀浓度显著高于上部,通常静态浸泡比搅拌浸出的铀浸出率低与此有一定关系;Fe的氧化较显著,浸后矿石FeO含量下降37%~62%,S也有所氧化;碳酸盐处于接近饱或超饱和状态,应将体系pH控制在6.5以内,以避免方解石和白云石发生饱和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CO_(2)+O_(2)中性浸出 黄铁矿 碳酸盐 蒙其古尔
下载PDF
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二步修复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贤磊 李峰 +6 位作者 张辉 马建洪 胡南 戴仲然 丁德馨 王新廷 姜瑭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6-142,共7页
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具有酸性强、铀及SO^(2-)_(4)浓度超标的特性,其修复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以西北某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先采用CaO中和法去除其中的铀;再采用厌氧脱硫脱硫弧菌微生物膜反应器去除SO^(2-)_(4)... 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具有酸性强、铀及SO^(2-)_(4)浓度超标的特性,其修复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以西北某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先采用CaO中和法去除其中的铀;再采用厌氧脱硫脱硫弧菌微生物膜反应器去除SO^(2-)_(4),并探究碳源与进水流速对去除中和处理后的地下水中的SO^(2-)_(4)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升地下水经0.167 g CaO中和处理后,pH值由3.0升至7.0左右,铀浓度从最初的0.4 mg/L降至0.04 mg/L,达到了排放标准,SO^(2-)_(4)浓度从1349.2 mg/L降至840.3 mg/L;中和处理后的地下水经脱硫脱硫弧菌微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当进水流速为1.0 mL/min、碳源为葡萄糖时,SO^(2-)_(4)浓度从840.3 mg/L降至256 mg/L,也达到了排放标准。研究表明,先采用CaO中和法去除铀、再采用厌氧脱硫脱硫弧菌微生物膜反应器去除SO^(2-)_(4)的二步修复法在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处理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地下水 CaO中和 微生物膜反应器
下载PDF
CO2+O2地浸采铀矿层渗透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杜超超 周义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53,共6页
在CO2+O2地浸浸出过程中,渗透性是决定浸出效率的重要因素,提高渗透性对铀的浸出有很大作用。介绍了浸出过程中导致矿层渗透性降低的因素及增渗方法的研究进展。目前该工艺中关于如何抑制化学沉淀的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洗井工艺... 在CO2+O2地浸浸出过程中,渗透性是决定浸出效率的重要因素,提高渗透性对铀的浸出有很大作用。介绍了浸出过程中导致矿层渗透性降低的因素及增渗方法的研究进展。目前该工艺中关于如何抑制化学沉淀的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洗井工艺也取得了进步,但在渗透性的机理及微观尺度变化上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在增渗方法的研究上有些也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并未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中性浸出 渗透性 化学沉淀
下载PDF
某高碳酸盐砂岩型铀矿石微酸中性浸出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诗峰 魏学斌 +5 位作者 陈功新 刘金辉 孙占学 杨梅 刘媛媛 高炳伦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49,共7页
为研究微酸中性浸出工艺对高碳酸盐型铀矿石的浸出性能,对某高碳酸盐砂岩型铀矿石进行了静态浸泡试验、多回次氧化浸出试验及柱浸试验。结果表明,高碳酸盐型铀矿应用传统酸法浸出容易产生气堵和CaSO_(4)沉淀,而应用微酸中性浸出虽然浸... 为研究微酸中性浸出工艺对高碳酸盐型铀矿石的浸出性能,对某高碳酸盐砂岩型铀矿石进行了静态浸泡试验、多回次氧化浸出试验及柱浸试验。结果表明,高碳酸盐型铀矿应用传统酸法浸出容易产生气堵和CaSO_(4)沉淀,而应用微酸中性浸出虽然浸出强度小,但不容易产生沉淀,应用传统碱性浸出的浸出强度略高于应用微酸中性浸出,但容易产生CaCO_(3)沉淀;应用低浓度H_(2)O_(2)氧化浸出效率低,H_(2)O_(2)主要被矿石中其他还原性物质消耗,高浓度H_(2)O_(2)容易和溶液中的铀反应生成过氧化铀沉淀,而KMnO_(4)氧化浸出效果明显;在柱浸中,微酸浸出浸出率和碱性浸出浸出率分别为49.2%和41.7%,前者主要限制因素是矿柱酸化速率高于矿柱氧化速率,而后者主要限制因素是浸出后期矿层堵塞,渗透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酸浸出 砂岩型铀矿 高碳酸盐铀矿 中性浸出
下载PDF
铀矿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强度特性试验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征 贺桂成 张志军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7年第1期4-9,共6页
采用清水、氨水以及CaO等三种中和剂对铀矿堆浸尾渣进行中和试验,以确定合适的中和剂。将确定的中和剂以及渣浆浓度、灰渣比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胶结充填体标准试样,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测试其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根据测试结果,... 采用清水、氨水以及CaO等三种中和剂对铀矿堆浸尾渣进行中和试验,以确定合适的中和剂。将确定的中和剂以及渣浆浓度、灰渣比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胶结充填体标准试样,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测试其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根据测试结果,选用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胶结充填体对某铀矿工业性试验采场进行了充填,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应力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aO是比较理想的中和剂,其耗量为尾渣干重的0.2%;渣浆浓度、灰渣比是影响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关键因素,其强度与渣浆浓度成正比,与灰渣比成反比;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龄期为7d时,其抗压强度大于2 MPa,塌落度为13mm;选用该配比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的试验采场应力测试结果远低于其抗压强度,有效地控制了该矿试验采场深部开采的地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浸提铀 尾渣胶结充填 中和试验 配比 抗压强度
下载PDF
高碳酸盐型铀矿床微酸中性地浸采铀试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勇 黄群英 +2 位作者 周义朋 张青林 哈杰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37,共5页
某砂岩铀矿碳酸盐含量高,为避免常规酸法或碱法地浸的化学堵塞,开展了微酸中性地浸试验。以0.3g/L的硫酸溶液为溶浸剂,双氧水、氧气为氧化剂。浸出体系pH控制在6.1~6.7避免了碳酸钙沉淀;Ca^(2+)、SO_4^(2-)分别不超过900mg/L和2 100mg/L... 某砂岩铀矿碳酸盐含量高,为避免常规酸法或碱法地浸的化学堵塞,开展了微酸中性地浸试验。以0.3g/L的硫酸溶液为溶浸剂,双氧水、氧气为氧化剂。浸出体系pH控制在6.1~6.7避免了碳酸钙沉淀;Ca^(2+)、SO_4^(2-)分别不超过900mg/L和2 100mg/L,硫酸钙沉淀得到有效控制。酸液与矿石碳酸盐反应可获得400~450mg/L的HCO_3^-作为浸铀剂,在双氧水氧化条件下可使浸出铀浓度达到24~31mg/L,改用300~350mg/L的氧气则使铀浓度进一步升高到48~62mg/L。与常规酸法和碱法工艺相比,微酸中性工艺更有利于在浸铀的同时对硫酸钙和碳酸钙沉淀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地浸 化学堵塞 微酸中性工艺
下载PDF
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中的堵塞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圣男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2年第1期5-9,共5页
随着地浸开采工艺在砂岩型铀矿中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开采过程中发现抽液孔流量逐步下降,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开采过程中随着水岩作用的加剧,地下水矿化度逐步增高,导致部分离子在迁移过程中由饱和状态向着过饱和状态演化,出现... 随着地浸开采工艺在砂岩型铀矿中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开采过程中发现抽液孔流量逐步下降,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开采过程中随着水岩作用的加剧,地下水矿化度逐步增高,导致部分离子在迁移过程中由饱和状态向着过饱和状态演化,出现沉淀堵塞现象,导致矿层渗透系数降低。总结了地浸系统的酸法浸出、碱法浸出及CO_(2)+O_(2)中性浸出三种浸出方式,分析其沉淀产生类型,并针对堵塞形式提出解决方案,为现场地浸开采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开采 堵塞物 解堵 砂岩型铀矿 酸法浸出 碱法浸出 CO_(2)+O_(2)中性浸出
下载PDF
新疆某高矿化度砂岩铀矿床“CO_(2)+O_(2)”浸出试验研究
19
作者 任华平 陈箭光 路乾乾 《铀矿冶》 CAS 2022年第S01期25-32,共8页
针对新疆某砂岩型铀矿床弱试剂中性浸出效果差、酸法浸出成本高,及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等问题,采用“CO_(2)+O_(2)”并补加NH_(4)HCO_(3)溶液浸出工艺,研究适合该高矿化度砂岩型铀矿床的经济可行的工艺参数。试验表明,采用“CO_(2)+O_(2)... 针对新疆某砂岩型铀矿床弱试剂中性浸出效果差、酸法浸出成本高,及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等问题,采用“CO_(2)+O_(2)”并补加NH_(4)HCO_(3)溶液浸出工艺,研究适合该高矿化度砂岩型铀矿床的经济可行的工艺参数。试验表明,采用“CO_(2)+O_(2)”中性浸出并补加一定浓度的NH_(4)HCO_(3)溶液,浸出效果较好,单孔抽液量6.0 m^(3)/h,浸出液铀质量浓度峰值43.03 mg/L,平均铀质量浓度为29.1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 砂岩铀矿 CO_(2)+O_(2) 中性浸出
下载PDF
伊犁盆地蒙其古尔砂岩型铀矿床中性CO_(2)+O_(2)地浸中铀的赋存状态变化特征及其规律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慧杰 宋昊 +5 位作者 王泽鑫 范元清 李梅 杜钱敏 张成江 谭亚辉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0,共10页
自我国采用CO_(2)+O_(2)中性地浸工艺采铀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碳酸盐矿床采用酸法和碱法地浸导致的堵塞和浸出率低的问题。新疆蒙其古尔铀矿床是我国采用CO_(2)+O_(2)中性浸出方法的代表性高碳酸盐砂岩型铀矿床之一。本研究以蒙其古... 自我国采用CO_(2)+O_(2)中性地浸工艺采铀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碳酸盐矿床采用酸法和碱法地浸导致的堵塞和浸出率低的问题。新疆蒙其古尔铀矿床是我国采用CO_(2)+O_(2)中性浸出方法的代表性高碳酸盐砂岩型铀矿床之一。本研究以蒙其古尔铀矿床原矿石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铀浸出实验,并对浸出前后的样品磨制薄片进行TIMA自动矿物扫面以及扫描电镜分析,以查明矿石浸出前后铀赋存状态以及铀矿物粒度、解离度和连生矿物等工艺参数的变化,为改进采铀工艺提供矿物学参数依据。结果表明蒙其古尔铀矿床原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主要为独立铀矿物、含铀矿物和吸附态铀。铀矿物主要为铀石,以及少量的沥青铀矿。相比于浸出前,浸出后铀石、沥青铀矿均被大量浸出,大于30μm的铀石被浸出完全,沥青铀矿仅剩少量8~9μm的未被浸出。铀石的解离度在浸出前后最大的变化是小于10%的占比从49.68%变为84.20%。相比于铀石,原矿石中沥青铀矿的解离度更高,在80%~90%解离度范围内的占比达53.06%,浸出后仅有少量60%~70%解离度的沥青铀矿未被浸出。研究表明解离度较大的铀矿物比解离度较小的更易被浸出,沥青铀矿相对于铀石更易被浸出。浸出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浸出体系的pH,阻止含铀方解石的二次沉淀。本研究查明了浸出前后铀赋存状态以及铀矿物的工艺参数的变化特征,有助于研究影响矿石地浸效率的各种因素,对推动蒙其古尔以及我国类似铀矿床地浸开采技术的完善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CO_(2)+O_(2)中性浸出 TIMA 赋存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