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游船直流微电网系统无差拍预测电压控制策略研究
1
作者 梁锡凡 王跃 +2 位作者 付建国 周振邦 童子威 《控制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2期89-93,共5页
基于光伏、储能技术混合供电的直流微电网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游船。针对其日用负荷供电变流器接入不平衡负荷或者单相负荷时出现的供电电压不平衡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输出电压正负序分离的无差拍预测电压控制策略,在正负序坐标系... 基于光伏、储能技术混合供电的直流微电网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游船。针对其日用负荷供电变流器接入不平衡负荷或者单相负荷时出现的供电电压不平衡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输出电压正负序分离的无差拍预测电压控制策略,在正负序坐标系下分别实现供电变流器电压正负序分量控制,保证供电变流器输出三相电压平衡,增强系统对不平衡负荷的抗干扰能力,避免增加额外的电能质量治理装置。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无差拍预测电压控制策略后,直流微电网的日用负荷供电变流器电压不平衡度从28%降低到0.5%以下,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新能源游船 供电变流器 不平衡负荷 无差拍预测控制
下载PDF
DC-DC电源模块电特性参数测试误差影响因素的分析
2
作者 潘宇 何立 《电子质量》 2021年第12期25-28,共4页
该文分析了DC-DC电源模块电特性参数失效故障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故障树分析法,定位出故障是由于测试夹具接触问题所引起的。通过三款接触方式不同的测试夹具进行对比论证,进一步分析夹具的接触方式对电源模块测试的影响,并提出一种新型... 该文分析了DC-DC电源模块电特性参数失效故障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故障树分析法,定位出故障是由于测试夹具接触问题所引起的。通过三款接触方式不同的测试夹具进行对比论证,进一步分析夹具的接触方式对电源模块测试的影响,并提出一种新型的测试夹具设计方案,能够有效缩减时间和硬件成本,大幅提升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电源模块 负载调整率故障 新型的测试夹具
下载PDF
考虑新型直流负荷接入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负荷承载能力分析
3
作者 柯贤杨 岳洋 孟啸啸 《电工技术》 2023年第24期43-46,共4页
随着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据中心等新型直流源荷爆发式增长,科学、合理地计算交直流配电网的负荷承载能力,是当前城市配电网精细化评估与规划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种考虑潮流约束和... 随着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据中心等新型直流源荷爆发式增长,科学、合理地计算交直流配电网的负荷承载能力,是当前城市配电网精细化评估与规划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种考虑潮流约束和N-1约束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负荷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充分考虑N-1供电可靠性约束和各类用户的负荷时序特性不同及差异化的电能质量需求,建立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负荷承载模型,并以天津某地区两条实际馈线为算例验证了该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直流负荷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负荷承载能力 储能
下载PDF
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8
4
作者 胡仙来 冯亚东 《供用电》 2016年第7期39-43,共5页
直流配电网在解决新能源接入电网、优化配电网电能质量、提高配电网电能传输能力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通过定量分析系统损耗、线路电压损失、供电能力及可靠性,可以得出配电网采用直流送电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国内外对直流配电网关键技... 直流配电网在解决新能源接入电网、优化配电网电能质量、提高配电网电能传输能力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通过定量分析系统损耗、线路电压损失、供电能力及可靠性,可以得出配电网采用直流送电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国内外对直流配电网关键技术已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并以微电网的形式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实践验证。当前直流配电网领域还存在诸多技术关键点和难点有待研究,如系统设计、含新能源接入的协调控制、故障的快速隔离与恢复等,未来的直流配电网将在解决这些难点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柔性直流输电 新能源接入 直流负荷 储能
下载PDF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在“新基建”中的应用技术分析及发展展望 被引量:43
5
作者 梁永亮 吴跃斌 +4 位作者 马钊 张恒旭 孙媛媛 娄杰 李可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4,共12页
为应对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环境、经济等压力,以5G基站、充电桩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新型基础设施电力供应系统的选择和建设至关重要。该文首先概述新基建的内容演变和意义,分析普遍具有负荷直流化... 为应对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环境、经济等压力,以5G基站、充电桩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新型基础设施电力供应系统的选择和建设至关重要。该文首先概述新基建的内容演变和意义,分析普遍具有负荷直流化的特征。其次介绍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low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upply and utilization system,LVDCSUS)及其内涵与特征,然后分析新基建不同领域电力供应系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指出以LVDCSUS作为5G基站、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直流绿色建筑、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农村及边远地区等7种不同领域基础设施电力供应系统的优势。进而从顶层设计、政策支持、思维方式、技术创新和核心设备、发展路线等维度探讨了新基建背景下LVDCSUS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具体建议,提出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的研发方向,提出直流系统全链条、生态建设的建议。最后给出结论,在供用电领域,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已经可以成为交流电源的辅助和替代,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供用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 负荷直流化 光伏发电 发储用一体化 直流生态模式
下载PDF
低压直流配电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秦文军 陈文波 +2 位作者 房建军 李忠 严建海 《建筑节能》 CAS 2020年第7期108-112,共5页
对应绿色建筑"安全""宜居""生态可持续"的三项核心要求,分别从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可靠性与用户体验及电能质量、新能源消纳及降低损耗的角度分析了低压直流配电在建筑中的应用优势。并就低压直流配电... 对应绿色建筑"安全""宜居""生态可持续"的三项核心要求,分别从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可靠性与用户体验及电能质量、新能源消纳及降低损耗的角度分析了低压直流配电在建筑中的应用优势。并就低压直流配电的电压等级、接地方式、保护监控和协调控制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提出了系统实际设计及运行过程中所应考虑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从标准、性价比、负荷三方面分析了目前低压直流配电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指出今后建筑配电直流化发展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直流 新能源 设计运行 直流负荷
下载PDF
电网大规模可中断负荷友好互动系统创新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海峰 罗建裕 +2 位作者 陈振宇 江叶峰 罗凯明 《长江技术经济》 2018年第3期58-64,共7页
为提升电网对特高压直流的承接能力,将电网调度由传统的"电源调度"向"负荷调度"延伸,江苏电网开展了大规模可中断负荷供需友好互动系统建设工作。本文从可中断负荷概念、大规模负荷的暂态、稳态精准控制技术等方面... 为提升电网对特高压直流的承接能力,将电网调度由传统的"电源调度"向"负荷调度"延伸,江苏电网开展了大规模可中断负荷供需友好互动系统建设工作。本文从可中断负荷概念、大规模负荷的暂态、稳态精准控制技术等方面阐述了该系统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系统的总体架构、传输通道以及控制策略。然后,基于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情况,分析了系统快速、精准切除可中断负荷实切演练的效果。实切演练表明,该系统毫秒级动作响应时间满足频率变化的动态特性要求,在故障情况下,对电网有较强的频率支撑作用。最后,本文对系统扩建进行了展望,并介绍了系统未来发展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中断负荷 供需友好互动系统 特高压直流 新能源 精准切负荷 实切演练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中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调度
8
作者 林国灏 唐巍 文钥棋 《供用电》 2024年第9期2-11,共10页
随着源荷种类增多,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实时优化调度愈加困难,强化学习智能体具有“离线训练,在线应用”的模式,能高效解决此类实时优化问题。然而,目前所提的集中式优化调度方法,对计算设备的要求较高,且无法保障台区数据的隐私性。为此... 随着源荷种类增多,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实时优化调度愈加困难,强化学习智能体具有“离线训练,在线应用”的模式,能高效解决此类实时优化问题。然而,目前所提的集中式优化调度方法,对计算设备的要求较高,且无法保障台区数据的隐私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中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基于Distflow的潮流计算方法,搭建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其次,以各台区节点电压、潮流分布等信息作为状态空间,以各台区可执行优化调度的设备操作作为动作空间,以各台区网络损耗和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作为奖励函数,搭建马尔可夫博弈模型,并采用“Actor-Critic”强化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实现基于多智能体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多设备分布式协调控制;最后,以21节点中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为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在电压越限问题的治理和降低网络损耗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优化调度 新型源荷 多智能体 电压偏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