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民族舞剧四十年的历史跨越——从“于颖版”《红楼梦》到“黎星版”《红楼梦》 |
于平
张莉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3 |
1
|
|
2
|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得与失 |
王湘
刘孝严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1 |
3
|
|
3
|
论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诗词翻译 |
陈岗龙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4
|
论哈斯宝翻译《红楼梦》的减法和加法——减少的人物和加长的时间 |
陈岗龙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3
|
|
5
|
论《世说新语》与《红楼梦》的文化共性 |
刘强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6
|
论“红学”四“学”——从“新红学”、“探佚学”到“新国学”与“人间红学” |
梁归智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
7
|
新版《红楼梦》分层叙事的得与失 |
卓雅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
2010 |
2
|
|
8
|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改编与创作得失——兼论李少红导演雅化、写意化的风格追求 |
刘爱琳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9
|
《红楼梦》的“新神话”观照 |
杜贵晨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6
|
|
10
|
蔡义江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一 |
高淮生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
11
|
坚守成说、拓展新境:李希凡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五 |
高淮生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4
|
|
12
|
从“索隐”到“开宗”:胡适早期的《红楼梦》阅读及范式意义 |
温庆新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3
|
|
13
|
论哈斯宝《新译红楼梦》人物设置的原则 |
齐风华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3
|
|
14
|
勤于家世版本梳理,致力建设性贡献:赵冈的红学研究——港台及海外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五 |
高淮生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15
|
《红楼梦新证》的学术范式意义——在中华书局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
乔福锦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6
|
《红楼梦》与“五四”新文学观建构 |
黎荔
|
《创新》
|
2008 |
2
|
|
17
|
清代“红楼戏”在戏曲体制上的因循与新变 |
赵青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8
|
论《红楼梦》的忧患意识 |
郭德民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5 |
1
|
|
19
|
论林黛玉是《红楼梦》的轴心人物 |
杨矗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20
|
薛宝琴:一个新少女的朦胧倩影 |
季学源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