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7
1
作者 俞锋 《学海》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2,共8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为深刻的理论根基、文化基因和话语叙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为深刻的理论根基、文化基因和话语叙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是“第二个结合”的基础。“第二个结合”是相互契合中的双向互动、互相成就。实现“第二个结合”关键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始终以“六个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推动“第二个结合”,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坚持把握历史主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坚持讲好和合共生的中国叙事,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新形态共建人类美好新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三重六维”: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马秋丽 张永怀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共11页
虽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来源不同,但二者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契合性。探究二者的契合性可从“三重六维”视角入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层层递进的三重契合,每一重契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虽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来源不同,但二者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契合性。探究二者的契合性可从“三重六维”视角入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层层递进的三重契合,每一重契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这三重契合共体现为六个方面,我们称之为“三重六维”。第一重契合是理论本性的契合,主要表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与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理论品格相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文化基因与马克思主义发展性的理论品格相契合这两个维度。这种最宽泛层面的契合提供了二者结合的先决条件。第二重契合是精神气质上的契合,主要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辩证思维上的相通与实践精神方面的神似这两个维度。这一层面的契合促进了二者的精神接近。第三重契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上的契合,主要体现在民众观、社会理想观两个维度,这一层面的契合构成了二者结合的深层理据。深入剖析二者的多维度契合,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与贯通,推进二者的结合与相互成就,在新时代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彼此契合 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三重六维”
下载PDF
从网红歌手翻唱《女驸马》事件看互联网时代传统戏曲的“时尚化”改编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军 杨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8-92,共5页
对戏曲经典进行通俗化、时尚化的演绎或改编,一直以来都是传统戏曲贴近大众、走进大众并实现自身现代传承和复兴的一条重要途径。网红歌手小潘潘对黄梅戏《女驸马》的“魔性”翻唱和改编在戏曲界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争议,表明互联网时代... 对戏曲经典进行通俗化、时尚化的演绎或改编,一直以来都是传统戏曲贴近大众、走进大众并实现自身现代传承和复兴的一条重要途径。网红歌手小潘潘对黄梅戏《女驸马》的“魔性”翻唱和改编在戏曲界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争议,表明互联网时代传统戏曲的“时尚化”改编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当前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力倡导戏曲经典的正向改编,对网络文艺生产进行价值引领和审美规范,引导网络文艺创作和网络文化生产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翻唱《女驸马》 传统戏曲改编
下载PDF
试论20世纪前期的中国戏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解玉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100,共6页
中国传统戏剧的研究在20世纪前期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这对20世纪后半叶乃至今日的研究而言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1908年当王国维率先开始其中国戏剧的研究时,可谓是孤家寡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等事件的发生,均有助于研究风气... 中国传统戏剧的研究在20世纪前期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这对20世纪后半叶乃至今日的研究而言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1908年当王国维率先开始其中国戏剧的研究时,可谓是孤家寡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等事件的发生,均有助于研究风气的形成。1930年梅兰芳访美的成功,则直接促成了30年代的研究繁荣。相继涌现的自然禀赋与学术背景各异的学术大家们,为中国戏剧的研究提供了各各不同的研究方法与路径,从而使得20世纪前期的中国戏剧学规模初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 新文化运动 整理国故 王国维 梅兰芳
下载PDF
梅兰芳艺术精神的启示——梅兰芳与地方戏演员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玉人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0-164,共5页
梅兰芳与地方戏演员一起,共同推动戏曲艺术向前跃动,缔造了中国戏曲的华彩历史,给了我们很多精神启示。其一,与时俱进,悟透传统,全面继承,不断创新。其二,用宽阔的胸怀,卓越的担当,呵护和扶持与民众息息相关的、被民众所喜爱的所有民间... 梅兰芳与地方戏演员一起,共同推动戏曲艺术向前跃动,缔造了中国戏曲的华彩历史,给了我们很多精神启示。其一,与时俱进,悟透传统,全面继承,不断创新。其二,用宽阔的胸怀,卓越的担当,呵护和扶持与民众息息相关的、被民众所喜爱的所有民间地方戏曲。其三,戏曲剧目的改编移植是戏曲艺术的重要传统之一,也是发展繁荣戏曲剧目的重要举措。其四,做人是艺术家生命的最高境界。梅兰芳的儒雅、刚正、和蔼、温文、好学、多思、智慧和多才,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也是成就他事业走向辉煌的内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 梅兰芳 地方戏 京剧 梅派艺术 戏曲改编
下载PDF
从一个侧面谈时代生活文化的相互联系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有感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毓和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2,共4页
文章力图从宏观的角度,将发轫与本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进程中震惊海内外的"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新音乐"萌发的"时代发展"、"社会生活"、"文艺思潮"和"音乐变革"的多... 文章力图从宏观的角度,将发轫与本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进程中震惊海内外的"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新音乐"萌发的"时代发展"、"社会生活"、"文艺思潮"和"音乐变革"的多方面的相互联系,作一个概略回顾和史学分析。"辛亥革命"前后引发中国"学堂乐歌"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和它所包含的一系列中心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中西融合";以及在"辛亥革命"影响下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才得以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清代戏曲改良运动 学堂乐歌 中国近代新音乐
下载PDF
观众与时代检验中的成功之作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馗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5期5-8,共4页
《水莽草》是当代滇剧艺术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当前全国戏曲聚焦现实题材创作时独辟蹊径的优秀力作,特别是主创团队用"寓言"的创作理念,调用滇剧艺术传统,以极具现代性的思想赋予,为滇剧增加了新的艺术品格,在观众与时代检... 《水莽草》是当代滇剧艺术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当前全国戏曲聚焦现实题材创作时独辟蹊径的优秀力作,特别是主创团队用"寓言"的创作理念,调用滇剧艺术传统,以极具现代性的思想赋予,为滇剧增加了新的艺术品格,在观众与时代检验中呈现出符合艺术规律、符合艺术成长的创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水莽草》 寓言 现代 新滇剧
下载PDF
浅论当下传统戏曲改编的难题 被引量:3
8
作者 浦晗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78-81,共4页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千百年来人民大众的普遍娱乐形式,其生存土壤在当下确实受到了一定的挤占,出现了所谓的"戏曲危机",为了挽救传统戏曲,在"推陈出新"的政策背景下,一大批传统剧目被重新改编后搬上舞...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千百年来人民大众的普遍娱乐形式,其生存土壤在当下确实受到了一定的挤占,出现了所谓的"戏曲危机",为了挽救传统戏曲,在"推陈出新"的政策背景下,一大批传统剧目被重新改编后搬上舞台,虽硕果累累,但不可否认,传统戏曲的改编仍困难重重。此外,当下电子媒介对改编提出的新要求,也同样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改编 难题 时代审美 “经典化”与“现代化” “文学性”与“剧场性” 电子媒介
下载PDF
《智取威虎山》文本生成分析——基于戏剧文体的视角
9
作者 郭丰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150,共9页
《智取威虎山》拥有完整有序的文本生成谱系。1958年,北京人艺取材曲波小说《林海雪原》,改编话剧《智取威虎山》。同年,上海京剧院在借鉴话剧基础上改编现代京戏《智取威虎山》,其后,现代京戏复历五次文本修改。究其文本演进的主要动力... 《智取威虎山》拥有完整有序的文本生成谱系。1958年,北京人艺取材曲波小说《林海雪原》,改编话剧《智取威虎山》。同年,上海京剧院在借鉴话剧基础上改编现代京戏《智取威虎山》,其后,现代京戏复历五次文本修改。究其文本演进的主要动力,无疑乃主流观念的需求,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同戏剧文体基于自身美学传统的革新探索对《智》剧文本转换、生成的重要意义。另外,透过这一历程,还可细绎主流观念与京剧美学如何达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取威虎山》 文本 话剧民族化 戏曲现代化 新程式化
下载PDF
杨子元《新西藏传奇》的革命性
10
作者 严寅春 《民族艺林》 2017年第1期78-83,共6页
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杨子元,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革命事迹,但其戏曲创作中时常闪耀着革命的火花。尤其是在《新西藏传奇》中,杨子元讴歌共和,支持"临时约法",抨击南北军阀,倡导改良西藏社会,与时代革命相呼应... 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杨子元,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革命事迹,但其戏曲创作中时常闪耀着革命的火花。尤其是在《新西藏传奇》中,杨子元讴歌共和,支持"临时约法",抨击南北军阀,倡导改良西藏社会,与时代革命相呼应,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研究 杨子元 新西藏传奇 杂剧
下载PDF
西方戏剧经典在传统戏曲中的本土化再现——以《海达·高布乐》改编为例
11
作者 黄向苗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0-44,56,共6页
西方戏剧的改编是传统戏曲曲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心比天高》是成功改编的范本。改后的剧本对女性主角形象从人物身份、主体意识、死亡观等方面作了本土化处理。戏曲改编中之所以会出现本土化现象,是因为戏曲和西方戏剧在作品使命、传... 西方戏剧的改编是传统戏曲曲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心比天高》是成功改编的范本。改后的剧本对女性主角形象从人物身份、主体意识、死亡观等方面作了本土化处理。戏曲改编中之所以会出现本土化现象,是因为戏曲和西方戏剧在作品使命、传统伦理及观众的接受习惯上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改编 本土化 《海达·高布乐》 《心比天高》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地方戏曲剧种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荀安华 郑琪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1期59-61,共3页
在传统城镇化建设中,中国戏曲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城乡矛盾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当下语境中,地方戏曲如何把握契机,化解危机,既能获得新时代的农民观众的热捧,又能获得城市观众... 在传统城镇化建设中,中国戏曲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城乡矛盾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当下语境中,地方戏曲如何把握契机,化解危机,既能获得新时代的农民观众的热捧,又能获得城市观众的喜爱,重建城乡人民的精神和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调研当下地方戏曲剧种在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格局与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求地方戏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与振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传统城镇化 地方戏曲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从《长生殿》当代演出看古代戏曲的重排
13
作者 赵天骄 蒋宸 《榆林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0-96,共7页
近年戏曲舞台上搬演的古代戏曲,有的忠实原著,成功地再现了作品的古韵,有的以全新的面貌向观众展现了当代人对这个故事的不同理解,体现了在人物塑造和演员表演侧重上的新变和古今观众的不同审美观念。传统剧目的复排,是为了满足了观众... 近年戏曲舞台上搬演的古代戏曲,有的忠实原著,成功地再现了作品的古韵,有的以全新的面貌向观众展现了当代人对这个故事的不同理解,体现了在人物塑造和演员表演侧重上的新变和古今观众的不同审美观念。传统剧目的复排,是为了满足了观众的既定期待,注重继承;新编古剧的创排是为了带给观众视听震撼,注重创新。在古代戏曲的当代改编、演出中,只有情节内容上的删节不伤剧情、拼合连接无痕,并使戏曲文学与戏曲音乐和谐配合,价值观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才能让新世纪戏曲演出传承千古文化积淀,使优秀古典戏曲焕发新的时代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长生殿》 演出 改编
下载PDF
戏曲改编中体裁对题材的适应——以唐宋婚恋传奇的改编为切入点
14
作者 杨玉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9-65,共7页
戏曲对唐宋婚恋传奇的改编,是一个从"描绘"向"构成"转变的过程。不同的戏曲体裁通过收缩、拓展、改写等方式来"量体裁衣"。元杂剧在"四折一楔子"的有限空间里,围绕着男女主人公的离合来铺陈情... 戏曲对唐宋婚恋传奇的改编,是一个从"描绘"向"构成"转变的过程。不同的戏曲体裁通过收缩、拓展、改写等方式来"量体裁衣"。元杂剧在"四折一楔子"的有限空间里,围绕着男女主人公的离合来铺陈情节;明清传奇常使用复线结构来铺叙生旦情事;现代戏曲以人物视角剪裁出完整故事;戏曲影视重在镜头语言的灵活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传奇 戏曲改编 婚恋题材 体裁适应
下载PDF
“平民的”戏剧——由《北洋画报》游天所撰《戏剧是“平民的”》说开去
15
作者 苏茜 《民族艺林》 2018年第2期57-62,共6页
创刊于1926年的《北洋画报》被当时的传媒界称为"北方巨擘",其中专栏"戏剧专刊"对于当时或是现在的中国传统戏剧研究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文章摘录《北洋画报》1928年5月30日所登笔名游天所撰《戏剧是"... 创刊于1926年的《北洋画报》被当时的传媒界称为"北方巨擘",其中专栏"戏剧专刊"对于当时或是现在的中国传统戏剧研究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文章摘录《北洋画报》1928年5月30日所登笔名游天所撰《戏剧是"平民的"》一文,分析植根于民间俚俗文化的中国戏曲独有的艺术特质和"票友"文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传统戏曲现状及其在当下文化环境中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画报》 戏曲 俚俗文化 票友 戏曲发展
下载PDF
旧腔沿用与戏曲音乐的历史进化
16
作者 路应昆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7,F0002,共11页
戏曲音乐的创作一直是以沿用旧腔为基础,这种做法对于应付大量编演新戏的需求来说有很大的便利,但腔调的重复使用又有不小的弊病,而且不重视原创,必然对戏曲音乐的发展高度形成很大制约。艺人在戏曲音乐创新方面也付出过很大的努力,20世... 戏曲音乐的创作一直是以沿用旧腔为基础,这种做法对于应付大量编演新戏的需求来说有很大的便利,但腔调的重复使用又有不小的弊病,而且不重视原创,必然对戏曲音乐的发展高度形成很大制约。艺人在戏曲音乐创新方面也付出过很大的努力,20世纪50-70年代提倡编演新戏(尤其现代戏),戏曲音乐中的原创成分更大幅度增加。20世纪80年代后基于保存“传统”和维系“剧种特色”的理念,旧腔在新戏中的比重又明显上升。但“半新不旧”的戏曲音乐很难吸引现今时代的观众,戏曲音乐创作落后于时代的状况越来越突出。新戏音乐的新、旧比例,最终应以广大观众的欣赏需求作为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旧腔 改编 原创 程式
原文传递
论新潮演剧中戏曲新编的现代意义及其历史缺憾 被引量:3
17
作者 施旭升 徐晨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53,共8页
清末民初的"新潮演剧",以新剧兴起和戏曲新编为其一体两翼。较之新剧的兴起源自舶来,戏曲新编,则生发于自身传统的裂变,根植于广泛的观演嬗递,从而规模更大,影响也更为深刻。由此,戏曲新编不仅成为包括话剧在内的20世纪中国... 清末民初的"新潮演剧",以新剧兴起和戏曲新编为其一体两翼。较之新剧的兴起源自舶来,戏曲新编,则生发于自身传统的裂变,根植于广泛的观演嬗递,从而规模更大,影响也更为深刻。由此,戏曲新编不仅成为包括话剧在内的20世纪中国戏剧新变的内在动因,而且直接带来在20世纪戏曲的新的生存样态;它既赋予古老的戏曲以新的时代使命,却也不可避免地使得戏曲背负起不堪重负的道德和政治的重任,造成新编戏曲在政治与艺术之间存在着一种急迫的内在张力,因而其影响所及,历史缺憾也是很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潮演剧 戏曲新编 文化矛盾 现代意义 历史缺憾
原文传递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被引量:41
18
作者 沈湘平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8,156,共11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这一新的"相结合"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根基,更加彰显党性和民族性、人民性的有机统一,鲜明标识"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这一新的"相结合"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根基,更加彰显党性和民族性、人民性的有机统一,鲜明标识"基本"与"优秀"的结合,深刻蕴含适应、鉴别、激活的含义,明确指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根本目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为这一新"相结合"提供了理论的源头活水,百年党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史、结合实践史,新"相结合"的思想有一个孕育、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新"相结合"澄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有着内在关系,中华文明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本质性的品质;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原文传递
五四戏剧论争硝烟散后:梅兰芳与“新青年”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婷婷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91,共13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胡适、钱玄同等为代表的"新青年派"向中国本土"旧剧"发起猛烈攻击,以咄咄逼人的口气对其诋毁谩骂。然而在论战平息后不久,"新青年派"对旧剧的看法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仅纷纷写...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胡适、钱玄同等为代表的"新青年派"向中国本土"旧剧"发起猛烈攻击,以咄咄逼人的口气对其诋毁谩骂。然而在论战平息后不久,"新青年派"对旧剧的看法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仅纷纷写文章进行自我批评,认为自己曾经在五四戏剧论争中发表的言论失之偏颇,而且还与"旧剧派"携手,为梅兰芳改良旧剧共谋策划。"新青年派"态度转变的原因,无不与梅兰芳访日的成功、美国学者的来华访问、梅兰芳访美演出消息日益明朗等事件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新青年派” 梅兰芳 旧剧 访美
原文传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卫波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39,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而且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源头活水。其间,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而且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源头活水。其间,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具有深远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次飞跃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