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I Jingxian LIU Qing LI Guica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1年第2期11-16,共6页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d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are important types of development zone in China,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ir connotation and goal setting.In this paper,basic data of n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d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are important types of development zone in China,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ir connotation and goal setting.In this paper,basic data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in China were collected and arranged.Kernel density analysis and other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laws of spatial patterns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in cities from 2006 to 2018.First,the agglomeration intensity was compared by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regional agglomeration and dispersion on the two time nodes.Next,kernel density method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the two in the spatial layout and location,and analyze development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Finally,the trend and reason of spatial evolution of development zones with different leading industries were explored.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①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layout of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and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distribution trend of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two types of development zones;②the distribution of labor-intensive,capital-intensive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development zones is concentrated at smaller scales and dispersed at larger ones;③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the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in the goal,support,structure and function,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their spatial development presents a trend of convergence.In the future,when enhancing urban-rural planning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governments should combine the tren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nd optimize spatial layout of development zones by 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layout,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Spatial pattern
下载PDF
A Study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Huazhong Agricultura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2
作者 Yougang ZHANG Shuhui SHA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5期45-47,共3页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uazhong Agricultura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and analyzes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that exist in indu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uazhong Agricultura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and analyzes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that exist in industry: small-scale land operation has become an inherent obstacle to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al High-tech Zone; farmers are always in a passive position in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optimization; government's policy failures and rent-seeking behaviors have hinder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not suited 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Finally,this paper makes th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Huazhong Agricultura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zhong Agricultura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COMMENDATIONS
下载PDF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s in Nanjing,Suzhou,Changzhou and Wuxi
3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6年第12期16-16,共1页
Nanji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It is a state-leve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approved by theState Council, with an area of 16.5 sq km,comprising seven sq km of industrial area,five sq km o... Nanji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It is a state-leve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approved by theState Council, with an area of 16.5 sq km,comprising seven sq km of industrial area,five sq km of Taiwan invested area, three sqkm of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scientificresearch area and 1.5 sq km of compositeservice area. The development zone is 13.5 kmfrom the city center, with convenient trafficconditions, three state highways and a p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HIGH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s in Nanjing Suzhou Changzhou and Wuxi
下载PDF
Planning mode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ecoindustrial park
4
作者 WU Pei-ping LEI Ming 《Ecological Economy》 2021年第2期145-160,共16页
Starting from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plan,a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ypical urban regional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cases is carried out,and the commonalities charac... Starting from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plan,a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ypical urban regional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cases is carried out,and the commonalities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regularity and universality of the Tonghua urban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park.Under th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s,the city’s resource advantages,industry goals and positioning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government,market,and enterprises.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rmulate policies,regula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parks in combination with new planning methods.The market should build industrial parks with the support of industrial stimulu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Finally,it summarizes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parks from five aspects:positioning and goals,ways to achieve goals,profit models,customers and values,basic advantages and exclusive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co-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Zones
5
《World Economy & China》 SCIE 2000年第6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In THAN MORE hig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zones
原文传递
自由贸易试验区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机理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周金凯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7,共9页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外部动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以改革开放创设良好国际环境的开路先锋,是以制度型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导示范。文章通过分析自由贸易...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外部动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以改革开放创设良好国际环境的开路先锋,是以制度型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导示范。文章通过分析自由贸易试验区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机理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契合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定位。为进一步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新质生产力的先行驱动作用,未来应从单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跨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区的视角出发,聚焦自由贸易试验区特色产业,布局创新链和产业链,构建新质生产力所需产业体系;推进区域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合作,促进科技协同创新,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区的协同联动,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绿色发展
下载PDF
尺度重构视角下经济技术开发区向综合功能新区转型的空间应对——以烟台黄渤海新区为例
7
作者 李福映 肖健 《城市观察》 2024年第5期29-41,160,共14页
鼓励和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向综合功能新区转型发展,是经开区空间生产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响应国家对经开区发展定位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尺度重构理论视角,以烟台黄渤海新区为例,总结分析经开区向综合功能新区尺度重构的基本逻辑。研究... 鼓励和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向综合功能新区转型发展,是经开区空间生产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响应国家对经开区发展定位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尺度重构理论视角,以烟台黄渤海新区为例,总结分析经开区向综合功能新区尺度重构的基本逻辑。研究认为,经开区向综合功能新区转型发展的过程,是一次“尺度上移”的过程,通过赋予更高层级的管理权限,重构区域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以及治理关系,形成产业协作有序的功能板块、更高标准的产城格局以及更加扁平化的治理结构。研究发现,烟台黄渤海新区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多空间主体及多政策制度并存的治理难题,其空间呈松散发展状态,以及低水平的产城融合特征。据此,文章提出整合港产功能板块、调整产城关系以及实施渐进性治理机制的治理策略,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合功能新区 尺度重构 空间应对 产城融合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策略
8
作者 王爽英 黄玲 《北方经贸》 2024年第6期111-114,共4页
2020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正式获批建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自贸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湖南自贸试验区近年来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自... 2020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正式获批建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自贸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湖南自贸试验区近年来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自贸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结合当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自贸试验区带来的发展机遇,从外贸结构、物流体系和资金人才保障等方面提出促进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湖南自贸试验区 对外贸易
下载PDF
从创新集群的视角略论中国科技园的发展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缉慈 陈平 马铭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7-154,共8页
介绍了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地理和科技园的形成、特征及演化,回顾了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大学科技园形成和发展的复杂背景,并指出了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在全球视角下,以创新集群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介绍了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地理和科技园的形成、特征及演化,回顾了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大学科技园形成和发展的复杂背景,并指出了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在全球视角下,以创新集群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园发展的理想目标——实现创新集群;并对创新集群的含义、园区内合作机构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发展中国家创新集群的全球力做了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集群 大学科技园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下载PDF
基于产业差异的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测度研究——以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伟 李晓华 +2 位作者 张海珍 廖和平 朱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106,共8页
为探索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测度的有效方法,提高集约用地效益,采用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统计分析与数学模型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企业投入率、产出率、税收率、企业影响力等维度构建了一套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 为探索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测度的有效方法,提高集约用地效益,采用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统计分析与数学模型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企业投入率、产出率、税收率、企业影响力等维度构建了一套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不同产业的差异并考虑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设置了各指标权重,对研究区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研究区成立的时间短,土地供应、利用与监管等机制不健全,研究区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整体不高,亟需建立贯通土地供应与利用全过程的多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反映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集约用地 效益测度 产业差异 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
下载PDF
开发区再开发路径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被引量:41
11
作者 王兴平 袁新国 朱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2,共7页
开发区建成区的再开发是促进我国城市空间的集约利用和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论文从当前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背景出发.立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区再开发实践.提出产业优化提升、功能转型升级,空间集约利用及建筑改造再利用等... 开发区建成区的再开发是促进我国城市空间的集约利用和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论文从当前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背景出发.立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区再开发实践.提出产业优化提升、功能转型升级,空间集约利用及建筑改造再利用等是实现开发区再开发的有效途径并对上述不同的再开发途径的开发机制与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以南京高新区为例,对其再开发实践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再开发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城市再开发 南京高新区 土地集约利用
下载PDF
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根植性——兼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的发展 被引量:106
12
作者 王缉慈 王可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7-362,共6页
从知识创新和提高国力的目标出发, 论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区域创新环境的必要性,以及这种环境建立的两种方式。特别是自下而上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方式,另外从实例出发,分析企业战略与地方区域创新环境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创新环境 企业根植性 高新技术区
下载PDF
再开发背景下开发区产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研究——以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新国 王兴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7-73,共7页
开发区再开发是我国开发区发展20多年后出现的新现象,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层面的概念,产业建筑的改造是其微观层面的表现。由于开发区在区位、功能上的特殊性,开发区产业建筑的改造与老工业建筑的改造在利用方向、改造程度和改造弹性上... 开发区再开发是我国开发区发展20多年后出现的新现象,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层面的概念,产业建筑的改造是其微观层面的表现。由于开发区在区位、功能上的特殊性,开发区产业建筑的改造与老工业建筑的改造在利用方向、改造程度和改造弹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漕河泾开发区产业建筑改造方式和典型案例的研究,提出了开发区产业建筑基于可持续改造再利用的规划、设计和建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再开发 产业建筑 改造方式 再利用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工业型新区控规编制的创新--以《苏州高新区狮山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沧杰 游涛 姜劲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6,共4页
以苏州高新区狮山片为例,对此类城市新区控规编制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编制技术创新的思路作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转型 工业型新区 交通引导 土地开发适应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农村土地整治的河南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世全 李汉敏 +2 位作者 张霭丽 张震 冯长春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2年第8期20-22,54,共3页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的城镇化关乎中原经济区乃至中国城镇化进程。面对城镇化水平低、"三农"问题突出和经济基础较差等问题,探索一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子意义重大。实践表明,农村土地综...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的城镇化关乎中原经济区乃至中国城镇化进程。面对城镇化水平低、"三农"问题突出和经济基础较差等问题,探索一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子意义重大。实践表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也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和途径。总结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四种模式,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综合整治 城镇化 “三化”协调 中原经济区 河南省
下载PDF
我国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评价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军 姚佐文 《技术经济》 2009年第3期1-4,9,共5页
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高新区创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本文根据高新区的创新过程和特点,选取了高新区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并运用C2R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9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 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高新区创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本文根据高新区的创新过程和特点,选取了高新区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并运用C2R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9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部分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为了促进这些高新区的发展,必须加强政策、金融、中介、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创新的网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创新绩效评价 C2R模型 中部地区
下载PDF
高新区与科技新城互动发展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宇 李福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45,共6页
科技新城以广义的生态和谐为目标,发展模式更具可持续性,是高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发现,高新区与科技新城互动发展的实现路径具体体现在创新网络化、产业生态化、功能社会化和环境生态化4个方面;针对"四化"的实现,从制度... 科技新城以广义的生态和谐为目标,发展模式更具可持续性,是高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发现,高新区与科技新城互动发展的实现路径具体体现在创新网络化、产业生态化、功能社会化和环境生态化4个方面;针对"四化"的实现,从制度和政策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支持、人才供给、市场机制几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期为高新区的顺利转型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区 科技新城 创新网络化 产业生态化
下载PDF
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卫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9-164,共6页
本文分析了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现状 ,揭示了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
关键词 上海 高新技术开发区 园区建设 发展 影响因素 对策
下载PDF
基于“高新区”的电子废弃物静脉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伟华 毋庆刚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6,共4页
电子废弃物具有数量庞大且环境污染性强,其中的可再生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回收利用技术高等特点,我国的电子废弃物静脉产业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回收再生市场混乱,回收再生技术落后,管理政策有待健全,国家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再生企业... 电子废弃物具有数量庞大且环境污染性强,其中的可再生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回收利用技术高等特点,我国的电子废弃物静脉产业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回收再生市场混乱,回收再生技术落后,管理政策有待健全,国家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再生企业的扶持不足等,但是,各地的"高新区"在发展电子废弃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技术方面,"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可为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提供技术支持;在物流方面,"高新区"往往既接近再生加工区,又接近电子产品消费区,可有效降低成本;在产业链方面,大多数"高新区"的产业布局有利于发展电子废弃物静脉产业;在企业品牌方面,"高新区"积聚了大量的世界知名企业,其环保责任意识较强。为了促进电子废弃物静脉产业的发展,我国应以法制形式建立和规范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以政策形式建立电子废弃物静脉产业的投融资渠道,以制度形式建立和扶持电子废弃物静脉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产业 电子废弃物 高新区 发展模式
下载PDF
我国高新区现状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伟 黄鲁成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6-138,共3页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已有十余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制约其持续发展的众多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形成,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规模经济外部效应,从而使我国的高新区形成独...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已有十余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制约其持续发展的众多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形成,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规模经济外部效应,从而使我国的高新区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现状 产业群 竞争优势 规模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