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LITY EDUCATION FACING THE NEW CENTURY AND MIDDLE-SCHOOL 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1
作者 Zhang Hongbin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99年第3期37-42,共6页
This essay illustrates some aspects of quality-education of would-be teachers,involving psycho-logical quality,self-study ability,application of CAI(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teaching practice,and evaluation of clas... This essay illustrates some aspects of quality-education of would-be teachers,involving psycho-logical quality,self-study ability,application of CAI(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teaching practice,and eval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These aspects should be emphasised in teachers’ train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 education FACING THE new century AND MIDDLE-SCHOOL 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道路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森 刘振天 +3 位作者 陈时见 李辉 陈亮 王智超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共23页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基础性保障,是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性支撑,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推进高等教育强国高质量建设需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谱系,探明符合中国国情与现代化共同特...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基础性保障,是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性支撑,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推进高等教育强国高质量建设需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谱系,探明符合中国国情与现代化共同特征的强国建设路径;梳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发展机理,增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回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明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实现科技创新层级与能级的双跃升;以“两个大局”的时代理念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坐标,厘清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逻辑。此外,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我国必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抓手,破除制约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障碍,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体系实现结构性变革、系统性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科技 “两个大局” 教育评价
下载PDF
数智赋能高等教育新质发展:GAI技术时代的教师新作为 被引量:12
3
作者 祝智庭 金志杰 +1 位作者 戴岭 姜浩哲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3,共9页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以及科技创新、新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主动担当数字化转型的龙头角色,持续深化教育变革和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新质人才是指具有跨界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能够为社...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以及科技创新、新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主动担当数字化转型的龙头角色,持续深化教育变革和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新质人才是指具有跨界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能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关键,也是推动全球社会进步和创新的中坚力量。文章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价值论和本体论入手,分析了高校新质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索了高校教师新质素养的内涵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协同下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中的教学机遇。最后,文章提出促进高校新质发展的四条建议,包括推动高教数字化转型走向新质教育、建设高校数智赋能新质教育领导力、赋能高校新质教育的开放创新范式、构建数智社会文化综合治理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 新质人才 新质素养 教师发展
下载PDF
高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贺祖斌 林盟初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26,共9页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高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及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校等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与新质生产力间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培养新质生...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高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及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校等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与新质生产力间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培养新质生产力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资料是高校知识再生产的重要任务,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对象是高校组织科研的主要目标,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的新型生产关系是高校深化改革的价值旨向。高校支撑新质生产发展,应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开展有组织科技攻关、践行绿色教育等,进而有力地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学校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化路径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敏凯 时晓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80,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目标,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方向。要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高等教育法治化建设,着重厘清政府、高校、社会三大主体的权责和相互权责关系,实现高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目标,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方向。要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高等教育法治化建设,着重厘清政府、高校、社会三大主体的权责和相互权责关系,实现高教治理主体的多元形态、系统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有效合理的协同治理结构,落实依法治教方针。推进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需要正视面临的新问题,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最大程度激发高校自主办学的主动性与创新性,为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想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法治化 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浩 付艳芳 +1 位作者 高波 李小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5,共10页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然而,在职业教育新形态建设过程中,在教材物理形态、内容设计与组织、配套数字教材建设、课程思政融入、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然而,在职业教育新形态建设过程中,在教材物理形态、内容设计与组织、配套数字教材建设、课程思政融入、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从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内涵特征、开发建设的时代背景及使命意义、政策依据、知识学习理论、技能学习理论、品德形成理论等方面论述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的理论、政策依据,据此构建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以期对开展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评价工作、推进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形态教材 高职院校 质量评价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赋能高等教育新质人才培养的逻辑、挑战与进路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兆吉 房一宁 鲍卉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4,共11页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要求和发展目标,新质人才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新质人才是指满足人才新质态属性并且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动态性、循环性和市场资本性等...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要求和发展目标,新质人才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新质人才是指满足人才新质态属性并且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动态性、循环性和市场资本性等新质态属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具有强大的内生逻辑和外在能量,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体系,其中教育为基础,科技为驱动,人才为支撑,三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目前,数字化发展对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生冲击,产业升级也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的优质输出。为应对现实挑战,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赋能高等教育新质人才培养,建议创立“教育元宇宙”数字化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连接科技的“桥船一体”人才培养模型,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与新质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共同构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技 人才 “三位一体” 新质人才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向——基于64个国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虹 张婷婷 王梓宁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50,共10页
探究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向,对于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以64个国家为样本,构建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分析框架,提炼出入学与人才培养能力、科研与学科建设... 探究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向,对于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以64个国家为样本,构建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分析框架,提炼出入学与人才培养能力、科研与学科建设能力、知识与技术创新能力、全球影响力4个条件变量,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探索条件变量之间的“多向互动”以及不同条件组合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产生的“联合效应”。研究发现,单一条件无法单独构成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要条件;高等教育强国高水平建设路径有两条,分别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科研学科建设的内生发展型、知识与技术创新赋能高等教育全球影响力的外生驱动型。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应突破单一要素攻关,发挥多要素间的耦合协同,共同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立足人才培养与科研学科建设,释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内生动力,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聚焦知识技术创新与全球影响力,激活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外源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强国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实践路向
下载PDF
加快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劲 肖轶群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9,共10页
作为我国自主创新体系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类创新范式,原始创新在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从基于科学、技术、工程分类的原始... 作为我国自主创新体系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类创新范式,原始创新在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从基于科学、技术、工程分类的原始创新概念理解出发,研究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原始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高校发展同质化、科研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不完善、基础科学支持力度不足、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以及原始创新文化氛围不足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的统筹协同、分类完善科研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探索多元化投入与长周期支持机制、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以及强化创新教育和环境打造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原始创新能力 新质生产力 分类视角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国昌 姬溪曦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4,37,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和产业升级为显著特征的生产力,其核心要素是教育、科技和人才。高等教育作为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的结合点,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教融合的关键枢纽。随着社会...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和产业升级为显著特征的生产力,其核心要素是教育、科技和人才。高等教育作为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的结合点,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教融合的关键枢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基于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三大领域的本体职能,高等教育将进一步呈现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创新驱动以及服务区域经济的衍生价值。换言之,高等教育的本质职能与衍生价值共同构建了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内涵。梳理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可知,高等教育将通过以下方式释放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势能与动力:构建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创新顶层设计;推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人才供给;落实有组织科研服务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坚持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等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导向下的高职教育教学与科研融合策略及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艳杰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文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及其对高职教育的改革需求。为满足改革需求,高职教育科研需重新定位,强化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以服务于教学实践与产业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教学科研互动机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强教师科研水平... 本文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及其对高职教育的改革需求。为满足改革需求,高职教育科研需重新定位,强化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以服务于教学实践与产业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教学科研互动机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强教师科研水平与学生创新的双向驱动、设计融合教学与科研的课程、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等多项策略。构建了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职教育教学与科研融合路径。通过科教融汇的实施,高职教育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推动学校的内涵式、跨越式发展,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职教育 教学与科研融合 科教融汇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中国高等教育: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
12
作者 南钢 《山东高等教育》 2024年第3期1-8,89,共9页
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到来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使命和任务,它要求高等教育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产教融合水平。反观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却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科技创新能力仍显不足... 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到来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使命和任务,它要求高等教育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产教融合水平。反观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却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科技创新能力仍显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完善、学科专业布局亟待优化、产教融合步伐有待加快等。面向未来,要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应采取系列策略,如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政策引导、深化高教改革加快科技创新、优化高教布局服务产教融合、深化教学改革加速人才培养、强化管理创新推动教育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新质人才 产教融合
下载PDF
职业本科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
13
作者 关莉莉 焦红强 朱佳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1-60,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拓展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揭示了区别于传统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新动能,体现出“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本科教育目标具有耦合关系,职业本科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创新资源、产业升级动能、技术迭代支撑、人才... 新质生产力拓展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揭示了区别于传统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新动能,体现出“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本科教育目标具有耦合关系,职业本科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创新资源、产业升级动能、技术迭代支撑、人才资源跃升。职业本科院校应围绕国家人才战略凝练职业本科办学理念,围绕新兴产业、颠覆性产业布局专业体系,围绕前沿科技企业开展科教融汇,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拓展人才跃升通道,围绕数字技术培育新质教育力,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中,找准目标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 职业本科 高职教育 耦合关系
下载PDF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与师范大学转型发展
14
作者 汪明义 伍汗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9,193,共9页
建设新质师范大学是师范大学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选择,也是以教学与研究为基础、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师范大学的改革方向。这种新质师范大学展现出办学赛道新、教育模式新、育人能力新、结构要素新、办学使命新、科... 建设新质师范大学是师范大学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选择,也是以教学与研究为基础、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师范大学的改革方向。这种新质师范大学展现出办学赛道新、教育模式新、育人能力新、结构要素新、办学使命新、科教融合新等若干新质属性。建设好新质师范大学,坚守人才培养职能、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是“人才提质”之路,强化科学研究职能、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是“创新提质”之路,提升社会服务职能、完善高校学科与产业衔接机制是“改革提质”之路,夯实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完善教师教育体制是“强师提质”之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职能、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是“开放提质”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新质师范大学 新质教师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高等文科教育内部质量监测体系构建的逻辑、定位与框架
15
作者 李晓虹 周静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6-45,共10页
高等文科教育内部质量监测评估是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文科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领域的应用结果,是适应高等文科教育系统变化、价值转向和治理变革的产物。基于“新文科”建设的新理念与新目标,扎根文科教育模糊性与隐蔽性、过程性与体验性... 高等文科教育内部质量监测评估是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文科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领域的应用结果,是适应高等文科教育系统变化、价值转向和治理变革的产物。基于“新文科”建设的新理念与新目标,扎根文科教育模糊性与隐蔽性、过程性与体验性、长期性与发展性、民族性与价值性等特点,研判当前我国高等文科教育内部质量监测体系构建的合理定位,探讨多元协同的高等文科教育内部质量监测主体,识别系统全面的高等文科教育内部质量监测内容,探索与时俱进的高等文科教育内部质量监测方法技术,以此构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等文科教育内部质量监测体系框架,以期为高校推进文科教育质量监测提供解决方案,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营造多元对话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高等文科教育 内部质量监测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 文科教育质量
下载PDF
黄炎培劳动教育观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16
作者 朱轩 崔晓慧 《江苏高职教育》 2024年第4期52-58,82,共8页
在阐释黄炎培劳动教育观和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两者内涵价值的契合之处,通过黄炎培劳动教育观的视角,深入挖掘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的问题难点,建议高职院校以黄炎培劳动教育观为指导,构建“三进三融三助”劳动教育体... 在阐释黄炎培劳动教育观和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两者内涵价值的契合之处,通过黄炎培劳动教育观的视角,深入挖掘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的问题难点,建议高职院校以黄炎培劳动教育观为指导,构建“三进三融三助”劳动教育体系。通过做好“三进入”,加强劳动教育“知”的渗透;抓好“三融合”,提升劳动教育“情”的感悟;落实“三助力”,做实劳动教育“行”的实践。以此破解劳动教育现实困境,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劳动教育模式提供可借鉴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炎培劳动教育观 高职院校 新时代劳动教育 “三进三融三助”
下载PDF
东北高职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度、梗阻与建议
17
作者 李照清 闻万春 赵上宁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74-80,共7页
高职教育通过赋能知识、技术、人才等要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提供了供给性和适应性两个维度的分析视阈。从供给性上,基于教育规模、教育经费和教育成果三个层次... 高职教育通过赋能知识、技术、人才等要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提供了供给性和适应性两个维度的分析视阈。从供给性上,基于教育规模、教育经费和教育成果三个层次指标的实证分析,结合影响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控制变量可知,东北高职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效度不足。从适应性上,东北高职教育面临系统性式微、机制性障碍以及空间性阻隔等现实问题。在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要通过提升政府统筹引领作用、扩大优质办学要素规模、建构多维协同创新体系、打造高水平开放格局,增强高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力、支撑力、聚合力与伸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高职教育 新质生产力 “新质”产业 产教融合
下载PDF
技术何以赋能未来高等教育教学:趋势、实践和场景——《2024年EDUCAUSE地平线报告(教学版)》要点与启示
18
作者 兰国帅 杜水莲 +1 位作者 宋帆 肖琪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最近发布的《2024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已成为各国政府预测和研判未来高等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分析报告内容有助于为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制定前瞻性战略规划。报告首先采...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最近发布的《2024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已成为各国政府预测和研判未来高等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分析报告内容有助于为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制定前瞻性战略规划。报告首先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和“STEEP趋势框架”,从社会趋势、技术趋势、经济趋势、环境趋势、政治趋势和人工智能趋势等六个方面,描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20种宏观趋势;其次,报告详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6项关键技术实践;最后,报告预测了劳动力技能需求驱动的高等教育增长场景、数据收集限制的高等教育约束场景、政治浪潮影响的高等教育崩溃场景、个性化教育赋能的高等教育转型场景等4种未来发展场景。报告主要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未来创新发展提供了四个方面的启示:建立健全教育数据安全相关制度和标准,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塑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和学习的新形态,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变革与发展;完善技术赋能高等教育保障和服务新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性发展;持续加强高等教育师生专业发展培训,助力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平线报告 高等教育教学 人工智能 教育数字化转型 新质人才
下载PDF
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优化
19
作者 郭国祥 张海水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2,共9页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突出创新的主导作用,更加强调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供给。通过梳理分析,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遵循着“产业-人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的关联逻辑。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已处于高...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突出创新的主导作用,更加强调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供给。通过梳理分析,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遵循着“产业-人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的关联逻辑。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已处于高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位置。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学科专业设置优化方面面临理工科基础学科专业整体薄弱、应用型学科专业整体谋划不足、学科专业设置系统的开放性不够等主要挑战,需要从政府的统筹与主导、高校的自主能力提升以及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机制等方面全方位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学科专业设置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路径建构
20
作者 祁占勇 穆航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55-65,共11页
数字化赋能西部高等教育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驱动西部高等教育创新与增长的过程。当前,数字化赋能已成为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赋能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数字思维、数字治理与数字技术共同搭建内在逻... 数字化赋能西部高等教育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驱动西部高等教育创新与增长的过程。当前,数字化赋能已成为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赋能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数字思维、数字治理与数字技术共同搭建内在逻辑结构从而革新内生发展观念、形塑共生发展格局、优化智慧教育形态。当然,数字化赋能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融入新发展理念中,成为引领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遵循,站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高度,以创新驱动西部高等教育数字化制度体系、协调优化西部高等教育数字化整体布局、绿色引领西部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目标、开放统筹西部高等教育数字化治理要素、共享调整西部高等教育数字化资源供给等方式赋能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西部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