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term Dynamics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of Guyuan City in Upper Reaches of Jinghe River 被引量:3
1
作者 CHEN Caocao XIE Gaodi +1 位作者 ZHEN Lin LENG Yunf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1期33-40,共8页
The land use patterns in Guy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have changed greatly over the years,due to population growth and farming and stock raising development.This study,using 50-year statis-tical ... The land use patterns in Guy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have changed greatly over the years,due to population growth and farming and stock raising development.This study,using 50-year statis-tical data of cultivated land and 14-year spatial data of land use pattern,analyzed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the char-acter,and the spatial variance of farmland in the city,and discussed the driving forces of cultivated land changes based on empirical and conceptual statistical models.First,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went through different stages of rapid increase,fluctuating change,decrease and rapid decrease from 1949 to 2004,additionally,soci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in different stage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farmland variance.Second,from 1986 to 2000,the quant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creased,but its quality decreased.Third,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are determinant factors in culti-vated land transition.Five constructed paths explain cultivated land transition.Factors that have direct or indirect ef-fects on farmland include the economy(Xeco),the population(Xpop),agricultural output(Xagr),and scientific input(Xsci).The sequence of impact was Xeco>Xpop>Xsci>Xagr.Among all these impacts,Xeco was the major positive one,and Xpop was the major negative one.It is urgent to take measures or adopt a policy to stop the vicious cycle in eco-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e production.Otherwise,negative patterns of farmland use will increase,and high-quality cultivated land will continue to dec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ivated land transition driving forces national policy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scientific input
下载PDF
基于四“新”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齐文浩 赵晨 苏治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四“新”维度,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是依靠技术突破创新而产生的生产力跃迁,是以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依靠...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四“新”维度,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是依靠技术突破创新而产生的生产力跃迁,是以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推动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但其依靠持续的技术突破,摆脱了资源驱动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是更清洁、更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能源转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呈现出逐年向好的态势,但也存在新劳动者储备不足、新劳动工具发展受限、新劳动对象应用场景欠缺、新型基础设施协调性较差等问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是要着重培养新科技人才、数字技术人才和“卡脖子”关键技术人才;二是要以基础研究为依托,推动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以实现真正的技术突破;三是要尽快建立起数据大市场;四是要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建用并重,强化以用促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推动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下载PDF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政策支持:基本原则与着力方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昊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7,共9页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东北地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支撑作用,因此,国家需要适当加大对东北全面振兴的支持力度。国家对东北地区的支持应该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与建设全...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东北地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支撑作用,因此,国家需要适当加大对东北全面振兴的支持力度。国家对东北地区的支持应该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相协调原则、避免引发低效投资膨胀原则。应重点支持东北地区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对东北地区的区际利益补偿机制,支持中央企业扩大在东北地区进行重大生产力布局,支持东北地区加快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经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加大支持力度 内生动力
下载PDF
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任重 赵炫焯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1,158,共10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呈现新特征、新状态,客观上要求新的发展思路与之契合。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对新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呈现新特征、新状态,客观上要求新的发展思路与之契合。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对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二是重点推进“双循环”发展,进一步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同时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三是扎实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我国的“并联式”现代化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串联式”发展模式,在现代化建设上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思路,而“并联式”发展模式也意味着发展的压力大、任务重,需要重点谋划;四是协调推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正确理解经济增长的质与量的关系,在强调质量发展的同时追求适度合理的增长速度;五是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把握“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发展能够提升国家解决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能力,在新时期,应着重强调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 经济“双循环”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发展旅游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函数的迭代和跃迁 被引量:3
5
作者 左冰 《旅游导刊》 2024年第3期12-22,共11页
对旅游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增长路径进行了分析,从生产函数的演进视角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进行了剖析,指出发展壮大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推动生产函数的迭代和跃迁,表现为旅游发展模态的两个转变:... 对旅游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增长路径进行了分析,从生产函数的演进视角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进行了剖析,指出发展壮大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推动生产函数的迭代和跃迁,表现为旅游发展模态的两个转变:(1)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投入驱动、效率驱动向计算经济、数智驱动转变;(2)旅游运营模式从“规模化、标准化”“小规模、非标准化”转变为“大规模个性化”和“超个性化”定制。政策制定和发展应着眼于解决3个关键问题:一是新型生产要素的有效投入应不断增长;二是新旧生产力应充分融合,使传统要素生产率得以提高;三是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要不断提升,使新型生产要素对经济的贡献度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函数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计算经济 超个性化
下载PDF
能源电力系统绿色转型:政策演进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国兴 冯祎琛 聂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8,共13页
电力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政策则是推进能源电力行业绿色转型的主要抓手。以政策目标和措施为依据,分析我国能源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规律,揭示其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能源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政策沿... 电力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政策则是推进能源电力行业绿色转型的主要抓手。以政策目标和措施为依据,分析我国能源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规律,揭示其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能源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政策沿循“节约能源—环境保护—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演进脉络,经历“以行政指令为主的探索阶段—以法律法规为主的强化阶段—以行政指令和市场化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阶段”的演进过程,逐步形成促进节能减污降碳和能源结构优化相协同的循环发展格局。我国能源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特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成效显著。未来,推动能源电力系统绿色安全转型应从培育新质生产力、健全财税金融政策、促进多目标协同增效、增强绿色低碳意识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电力系统 节能减排政策 能源结构转型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质生产力实践研究
7
作者 林木西 丁柯文 王璐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8,共10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注东北振兴,在三次视察东北时不断地提出东北振兴的新思路、新对策,最终聚焦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呈现出一个脉络清晰、循序渐进的振兴...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注东北振兴,在三次视察东北时不断地提出东北振兴的新思路、新对策,最终聚焦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呈现出一个脉络清晰、循序渐进的振兴东北新路径。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东北重要讲话精神,可以发现东北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遵循的实践路径,具体要做到“四个聚焦”、完成“六大任务”、进一步夯实“五大安全”。东北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自身高质量发展,而且必须在全国一盘棋下发挥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动能 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双向驱动、适应性要求与实践路径
8
作者 平静 孙不凡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7-12,56,共7页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职业教育理念革新、内容变革、模式创新以及治理体系优化,职业教育通过培养更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力支撑,两...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职业教育理念革新、内容变革、模式创新以及治理体系优化,职业教育通过培养更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力支撑,两者存在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之际,发展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更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人才结构的匹配度以及人才培养的成长空间提出了更高的适应性要求。对此,职业教育要系统性升级人才培养目标、深度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根本性变革职教治理体系并扩大职教本科建设规模,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双向驱动 高质量发展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从科技创新看全球经济前景——基于长周期视角
9
作者 苏剑 杨盈竹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共11页
科技创新是扩大优质需求的根本方式,是驱动新一轮康波周期开启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全球涌现了众多革命性的科技成果,包括星链系统、智能机器人、太空产业、量子计算、核聚变、室温超导等,带来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是未来推动全... 科技创新是扩大优质需求的根本方式,是驱动新一轮康波周期开启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全球涌现了众多革命性的科技成果,包括星链系统、智能机器人、太空产业、量子计算、核聚变、室温超导等,带来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是未来推动全球经济持续繁荣的关键引擎。经济运行呈现周期性波动,根据周期长短可以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短周期主要受供给和需求影响,而长周期则依赖于创新驱动。因此,尽管短期内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长期看全球经济将逐步进入新的经济长周期。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高级形态,明确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培育新质生产力就是引导中国经济进入长周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在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量子计算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显著优势,需要抓住本轮科技革命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原创性创新,着眼于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新优势,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全球经济 长周期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资源配置效率测度与提升方略:以京津冀城市群为重点的分析
10
作者 刘秉镰 高子茗 《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87,共16页
以城市群要素资源配置为研究切入点,利用中国城市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生产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各要素贡献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以2014年为分界线,2014年后京津冀、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 以城市群要素资源配置为研究切入点,利用中国城市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生产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各要素贡献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以2014年为分界线,2014年后京津冀、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上升,其变动来源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同向变动效果,且资本投入的改善效应最大。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不及珠三角城市群,2014年前后的优化程度亦不如成渝、长三角城市群,但均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北京的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处于高位;2014年后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的资源配置效率由负转正,其他京津冀城市未明显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持续实施显著增加了资本要素配置贡献,但劳动和能源配置效率提升相对有限。在新发展格局下,各地要健全区域要素流通市场机制并着重发展新质生产力,即通过促进劳动力向人才转变、提升资本利用效率、推广绿色集约生产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拓展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源配置效率 新质生产力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经济法促进——以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为例
11
作者 陈兵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1,共13页
作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理想载体,人形机器人技术及产品不仅需要新质生产力为支撑,而且随着相关基础技术集成创新的跃升,其有望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视角看,人形机器人产业虽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重... 作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理想载体,人形机器人技术及产品不仅需要新质生产力为支撑,而且随着相关基础技术集成创新的跃升,其有望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视角看,人形机器人产业虽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重视,但是仍面临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间价值与功能需进一步适配、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安全风险与漏洞需解决、经济创新发展目标与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待协调等经济问题。为此,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济法治时代内涵,重视经济法推动新质生产力对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目标、以安全可控为底线、以公平竞争为支撑、以包容开放为保障,推动负责任人形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高质量发展。建议以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为前提,构建多元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全面准确理解系统观念,以激励创新为导向,以市场公平竞争为支撑,建立和完善容错机制,有效促进人形机器人在包容开放的全球合作生态中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形机器人 新质生产力 经济法治 安全发展 动态平衡 共商共建共享
下载PDF
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动力的多维审视
12
作者 房广顺 蔡思宁 《长白学刊》 2024年第4期146-156,共11页
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党和人民的团结奋斗,激发激活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形成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合力。动力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所决定的。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作为文化创新发展主体的人民群众,... 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党和人民的团结奋斗,激发激活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形成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合力。动力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所决定的。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作为文化创新发展主体的人民群众,来自具有深厚积淀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创新发展的本体,也来自影响和制约文化创新发展的客观环境。这就要理解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中华文化的内生力、创新发展环境的保障力的深刻内涵和相互关系。尊重人民文化主体地位是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动力的前提,坚持文化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激发中华文化内生动力的关键,优化社会环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的保障力量。要努力畅通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多维动力相互促进的实践路径,实现文化创新发展动力要素的融汇整合与相互促进,汇聚起新时代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整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时代 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新发展动力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经济增长模式与动力机制转换
13
作者 王曙光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M0003,共15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拓展,对我们理解未来新型经济增长及其动力机制提供了崭新视角,同时也必将对未来长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改革红利(市场化红利)、开放红利(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以及房...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拓展,对我们理解未来新型经济增长及其动力机制提供了崭新视角,同时也必将对未来长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改革红利(市场化红利)、开放红利(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以及房地产红利,共同推动了四十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未来中国必然要从粗放型增长(外延式增长)向集约型增长(内涵式增长)转型。新质生产力条件下新型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六大机制”或曰“六大效应”,即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要素配置效应、组织变革效应和公共政策效应。未来中国要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动能转换中采取“弹性模式”而不是“刚性模式”,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深化体制改革,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增长模式 动力机制转换 增长理论 二十届三中全会
下载PDF
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4
作者 郑新立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握好以下战略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抓紧进行传统产业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握好以下战略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抓紧进行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积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环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要通过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推动发展农村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机制分析与实践路径
15
作者 高芸 邢瀚文 《长白学刊》 2024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背景下,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可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支撑,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贡献。但是...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背景下,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可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支撑,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贡献。但是,我国人口也存在着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研究如何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如何健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政策体系,研究人口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机制和路径,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人口迁移 人口老龄化
下载PDF
数字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31
16
作者 姚树洁 王洁菲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以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为基本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生产方式、生活形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短短几个月,学术界已从不同视角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理论逻辑... 以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为基本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生产方式、生活形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短短几个月,学术界已从不同视角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是新时代技术进步的根本性标识,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现代交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同步推动下,形成了与传统生产力有着本质性区别的新质生产力。因此,充分理解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厘清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互动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此,一是需要阐释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二是需要从信息化、互联网和数字交易发展三个层面具体分析数字经济内涵特征,测度各省市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三是需要从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三个不同维度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因此可以说,科技创新、制度优化和要素协同是借助数字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四链”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志鑫 郑晓明 钱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6,共12页
新质生产力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对比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包括新素质劳动者、富含数字智能特征的劳动资料以及非物质形态的劳动对象等“三新”要素,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先导产业,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产业链... 新质生产力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对比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包括新素质劳动者、富含数字智能特征的劳动资料以及非物质形态的劳动对象等“三新”要素,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先导产业,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具有密切关联,契合了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为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南:产业链方面要加强新兴产业建设,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强化人才支撑;创新链方面要实现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链方面要造就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教育链方面要构建产教融合的发展格局,推动产教供需双向联通,提升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人才引领驱动 教育优先发展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飞 郭广帅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发展需求提出新质生产力,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思想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培育高端生产要素、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还能促进不同产业间的互动联通,激发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为社会经济的...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发展需求提出新质生产力,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思想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培育高端生产要素、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还能促进不同产业间的互动联通,激发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确保国家经济与社会的稳健发展与强大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聚焦新质生产力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创新路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出发,深入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其形成的内在机制;其次,通过分析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质态和科技创新四个维度,揭示了这些要素如何协同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最后,建议从强化宏观层面设计规划、快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构企业发展模式、重塑新质人才发展平台等路径出发,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动力机制 创新路径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绍辉 孙熙国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实质、要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人类解放等方面的论述,既科学地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道路,也为在新历史发展方位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实质、要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人类解放等方面的论述,既科学地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道路,也为在新历史发展方位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阐释,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新质生产力实现了在生产力内涵上的质的跃升;重构和拓展了生产力要素结构;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有利于打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元对立的窠臼;新质生产力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在方法上提出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辩证法;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提出把握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历史主动”;在思想上实现了中华民族“创新”禀赋的创造性转化。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而且为在理论上摆脱西方经济学“学徒”状态、实践上打破“脱实向虚”和“脱钩断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 生产关系 经济新动能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阐释、价值审视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家韵 王宏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4,22,共7页
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引擎。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新质生产力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价值、困境和策略。研究认为,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分别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创... 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引擎。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新质生产力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价值、困境和策略。研究认为,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分别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创新根基、提供动力源泉和奠定物质基础,这有助于实现体育产业全方位变革、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体育产业资源配置。现实困境:体育科技型人才培养渠道有限,复合型人才匮乏;新兴技术与体育产业融合度不高,科技创新滞后;数据要素和低碳材料开发与应用不足,市场监管薄弱;体育资源整合与配置效率低,资源要素难以顺畅流动。据此提出优化策略: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强化体育产业的智力支持;以科技赋能为支撑,提升体育产业的智慧化水平;以绿色低碳为目标,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以合作共赢为导向,提高资源整合和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 深度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