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反思与启示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46,共15页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同一时期先后发生的香港新电影运动和大陆新电影运动交相辉映,汇聚成了中国电影创作发展的新浪潮。在此期间,相继出现了一批创新意识和个性风格较鲜明,...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同一时期先后发生的香港新电影运动和大陆新电影运动交相辉映,汇聚成了中国电影创作发展的新浪潮。在此期间,相继出现了一批创新意识和个性风格较鲜明,艺术质量和美学品位颇高的优秀影片,既让世界影坛刮目相看,也让更多的域外观众了解和领略了中国电影的美学风貌。虽然当下台湾电影和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在生态环境及创作、产业和市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当年新电影运动所体现的艺术创新精神,以及电影艺术家对社会现实和近现代历史的关注与批判精神等,仍然值得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因此,重新回顾、反思这一艺术创新运动,探讨其意义和价值,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并从中获得一些新的启示,无论是对推动中国电影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健康有序的发展,还是对重写中国电影发展史,都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电影运动 电影创作 艺术创新 电影与文学
下载PDF
战后欧洲“新电影”运动对中国电影“新浪潮”的多维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郭越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9-82,共4页
借助比较电影学中"影响研究"的方法,聚焦中国电影"新浪潮"接受外来影响的基本问题,即将中国电影"新浪潮"置于"世界电影"的视域进行比较考察,力求深入探寻中国两岸三地"新电影"在各... 借助比较电影学中"影响研究"的方法,聚焦中国电影"新浪潮"接受外来影响的基本问题,即将中国电影"新浪潮"置于"世界电影"的视域进行比较考察,力求深入探寻中国两岸三地"新电影"在各自发展历程中所受战后欧洲主要"新电影"浪潮的多维影响。在深入论述中,力求以中国电影"新浪潮"影片文本表征的美学特征为依据,梳理和归纳中国电影"新浪潮"勃兴的主要影响源,并对其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进行综合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欧洲“新电影”运动 中国电影“新浪潮” 影响源 比较
下载PDF
中国新电影三十年:神话的兴起与终结——关于第五代电影的文化反思与历史重估 被引量:2
3
作者 韩琛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4-78,共5页
以第五代为核心的中国新电影在1980年代辉煌崛起,构成了新中国电影从极端政治化向高度商品化转型的理想主义阶段,造就了人们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基本想象。利用突出意象造型的现代主义电影语言,第五代电影缔造了新的电影神话、主体神话和... 以第五代为核心的中国新电影在1980年代辉煌崛起,构成了新中国电影从极端政治化向高度商品化转型的理想主义阶段,造就了人们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基本想象。利用突出意象造型的现代主义电影语言,第五代电影缔造了新的电影神话、主体神话和家国神话,成就了其在文化大众化、商业化过程中的先锋身份与经典地位。第五代电影的崛起与陷落,表征了1980年代的新启蒙话语的悖论:启蒙与神话、先锋与媚俗、自由与禁锢的二位一体。追溯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历史转折,重估第五代电影的文化价值,见证一个启蒙电影神话的兴衰起伏,可以更加辨证地理解、分析当代中国电影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电影 第五代电影 新启蒙运动 主体意识 神话
下载PDF
“俯视”与“体察”中的苦难人世:关于文德斯的述说 被引量:1
4
作者 段运冬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3期22-25,32,共5页
作为德国当下最重要的导演之一,文德斯自出道以来就以其连续而有序的创作活跃在当今世界的影像舞台上,其中关于公路片的执着探索成为赞不绝口的佳话。对文氏公路片中最有代表性的文本《德克萨斯州的巴黎》和《欲望之翼》精细解析,考察... 作为德国当下最重要的导演之一,文德斯自出道以来就以其连续而有序的创作活跃在当今世界的影像舞台上,其中关于公路片的执着探索成为赞不绝口的佳话。对文氏公路片中最有代表性的文本《德克萨斯州的巴黎》和《欲望之翼》精细解析,考察文氏的影像风格,以完整地呈现这位影像哲学家的艺术思想和创作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片 新德国电影运动 镜语体系
下载PDF
台湾“后新电影”与“新电影”运动互文性关系探析
5
作者 郭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83,共7页
新世纪初,台湾"后新电影"浪潮的崛起,不仅重新点燃了台湾影业的复兴之火,而且也极大激发了大陆、香港新生代导演美学观念革新的步伐。新世纪的台湾"后新电影"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呈现... 新世纪初,台湾"后新电影"浪潮的崛起,不仅重新点燃了台湾影业的复兴之火,而且也极大激发了大陆、香港新生代导演美学观念革新的步伐。新世纪的台湾"后新电影"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呈现出相互指涉的互文性关系。笔者认为,台湾"后新电影"运动以"原画复现"的形式映现出"新电影"的艺术探索印痕,并以新生代的成长叙事表征着"新电影"的文化内蕴。台湾"后新电影"导演深受"新电影"导演创作观念的影响,体现为魏德圣、戴立忍、钮承泽、陈怀恩等导演对"新电影"核心导演创作经验的承续。台湾"后新电影"的"太超过世代"意义,体现为新生代导演在承续"新电影"经验基础上,实现了对"新电影"美学的整体超越。本文通过梳理三十年间台湾"新电影""后新电影"运动传承与流变的历史脉络,深入探析台湾"后新电影"与"新电影"运动美学经验的同异,以期为当代台湾艺术电影研究视野的拓展及当下"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构建提供成果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后新电影”运动 台湾“新电影”运动 互文性 关系
下载PDF
新武化运动与华剧影片公司的武侠片创作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杰泓 陈姝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2期57-63,共7页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三种创作类型相继勃兴,掀起了中国早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商业浪潮。著名电影导演郑君里将这一创作时期视为中国电影创作的"黑暗时代",但从真实的...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三种创作类型相继勃兴,掀起了中国早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商业浪潮。著名电影导演郑君里将这一创作时期视为中国电影创作的"黑暗时代",但从真实的史料来看,华剧影片公司的系列创作是一个特例,其创作者借用"武侠"和"冒险"的概念,将"尚武"的时代精神和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融入故事创作中。以《奇峰突出》《乱世英雄》《山东响马》为代表的冒险武侠片并不是与五四思潮相脱离的妥协之物,而是"寓尚武于游戏"的市场策略的结果。创作者通过将西方冒险片中的"奇""险"场景和侦探片中的机关、拳术打斗相结合,塑造了具有强健体魄和刚毅精神的"新青年"形象,并期望达到进行社会教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武化运动 华剧影片公司 中国早期电影 冒险武侠片
下载PDF
《四百击》对法国新浪潮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易晗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8-40,共3页
所谓法国"新浪潮"的作品被评论家承认,当属1959年特吕弗的《四百击》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就《四百击》这部影片,从"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作者电影、致敬与仿用、场面调度、重建观影关系、艺术性与商业性的融... 所谓法国"新浪潮"的作品被评论家承认,当属1959年特吕弗的《四百击》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就《四百击》这部影片,从"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作者电影、致敬与仿用、场面调度、重建观影关系、艺术性与商业性的融合等方面,阐述其对"新浪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新浪潮 作家电影 特吕弗 《四百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历史叙述的再认识
8
作者 叶宇 袁莉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2-95,共4页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具有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态势,“发展期中国电影”是对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进行历史叙述最准确的概念。这一名称和理念的确立有利于对此阶段的历史分期问题做出判断,是我们回归30年代电影本身的重要依据;“新兴...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具有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态势,“发展期中国电影”是对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进行历史叙述最准确的概念。这一名称和理念的确立有利于对此阶段的历史分期问题做出判断,是我们回归30年代电影本身的重要依据;“新兴电影运动”是描述30年代中国电影运动的基本出发点,但是其自身还应该有更为全面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期中国电影”始终具有鲜明的商业成色,经济因素在“新兴电影运动”中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期中国电影 新兴电影运动 左翼电影
下载PDF
寓教于乐与政治隐喻:理解民国儿童电影的维度 被引量:1
9
作者 蔡洁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163-170,共8页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儿童电影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新式启蒙工具,引领了儿童社会生活变革的新风尚。1935年联华影业公司与江苏省教育厅联合打造的《小天使》阐扬南京国民政府在新生活运动中对于妇女与儿童角色的规范。次年拍摄的《迷途...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儿童电影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新式启蒙工具,引领了儿童社会生活变革的新风尚。1935年联华影业公司与江苏省教育厅联合打造的《小天使》阐扬南京国民政府在新生活运动中对于妇女与儿童角色的规范。次年拍摄的《迷途的羔羊》观照对象是国统区的流浪儿童,蕴藏着左翼文化人对国民党政权的制度批判。1941年于“孤岛”上海首映的《铁扇公主》隐喻了沦陷区民众在战时“苦撑待变”形势下的文化心理与抗战建国图景的想像。儿童影片在承担着娱乐教育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政治言说的功能,恰可作为理解民国儿童电影的重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电影 新生活运动 流浪儿童 抗战建国
下载PDF
1979—2018年中国软硬电影理论之争学术研究综述
10
作者 陈希洋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2-56,共5页
中国软硬电影理论之争在当时的社会语境里,很快地由学术理论之争而变为阶级意识形态的主张斗争。这种影响持续到当代学者对软硬电影理论之争的研究之中,从而形成了三个维度。针对1979年到2018年大陆对软硬电影理论之争研究的主要学术成... 中国软硬电影理论之争在当时的社会语境里,很快地由学术理论之争而变为阶级意识形态的主张斗争。这种影响持续到当代学者对软硬电影理论之争的研究之中,从而形成了三个维度。针对1979年到2018年大陆对软硬电影理论之争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进行梳理与阐述,并对软性电影论者所拍摄影片的复原和读解、理论论争的结果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所造成的电影观念上的影响等问题做出相应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性电影论 左翼电影运动 电影理论 新感觉派小说
下载PDF
Taiwan New Cinema: A Movement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11
作者 James Udden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3年第2期159-182,共24页
Taiwan New Cinema movement that began in the 1980s is arguably one of Taiwan's greatest cultural breakthroughs; the movement eventually led to numerous awards for Taiwan Residents filmmakers at the biggest festivals,... Taiwan New Cinema movement that began in the 1980s is arguably one of Taiwan's greatest cultural breakthroughs; the movement eventually led to numerous awards for Taiwan Residents filmmakers at the biggest festivals, such as Venice, Berlin and Cannes. This implies that the New Cinema movement was ultimately the result of a carefully orchestrated policy on the part of the Taiwan authority. In truth, however, the New Cinema was more accidental than planned. The initial factors behind the movement were more domestic in orientation than foreign; the movement represented a makeshift attempt to save a domestic film industry that was slowly dying. The multiple awards received by Taiwan Residents filmmakers were thus unexpected benefits, which the authority and others were slow to recognize. Regardless of its origins, however, the New Cinema's lasting impact is undeniable. To this day, many of the controversies first raised about the New Cinema remain core issues for Taiwan cine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wan new Cinema movement film festivals film policy culturalexchange James Soong Ming Ji
原文传递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原在势能与“左翼”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虞吉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5-131,共7页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中国电影历史发展有着时序连续性和明显变异性的两个时期。创生并成型于20年代的本土电影"良心主义-影像传奇叙事"的"观念-美学"体系,历经"国产电影运动"文艺片到商业电影浪潮类...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中国电影历史发展有着时序连续性和明显变异性的两个时期。创生并成型于20年代的本土电影"良心主义-影像传奇叙事"的"观念-美学"体系,历经"国产电影运动"文艺片到商业电影浪潮类型片的延时流转,进入30年代又面临电影业界内部和社会历史语境外部的双重激变。这使得30年代的中国电影较之于前更具复杂性。从历史动力学的视角考量,内隐于中国电影自身的原在势能和强势的"左翼"影响是造就这一复杂历史现象的主要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在势能 “左翼”影响 影像传奇叙事 国片复兴 新兴电影运动
原文传递
“文化革命”、“女性”的发明和中国电影——戴锦华谈“五四与电影” 被引量:22
13
作者 戴锦华 孙柏 +1 位作者 杨烨莹 安爽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0,共6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葛兰西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初创期的中国电影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功能角色,为社会急遽变迁中的人们提供了想象性的安置。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发明是"女性",她是为召唤和建构现代意...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葛兰西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初创期的中国电影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功能角色,为社会急遽变迁中的人们提供了想象性的安置。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发明是"女性",她是为召唤和建构现代意义上的"人",也是现代中国的历史主体而被创造出来的,早期电影文化中的女侠、女明星、新女性都是五四时期这一发明的集中体现。而这种建构性的特征也内在于"中国电影"概念的历史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化革命” 中国早期电影 新女性 女侠 历史主体
原文传递
新生活运动与早期中国电影的“文化保守主义”(1934—1937)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九如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在抗战前新生活运动所放大的复古文化语境中,出现了一些在文化上趋向于保守的电影,它们在以往的电影史叙述中,往往被忽略或简单化对待,而其本身的现代意义则未得到足够重视。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复古 保守 早期中国电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