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New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Food Writing and the Value of Chinese Courses
1
作者 Qiuhong Z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
Delicacy is one significant theme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Since the 1980s,excellent delicacy writ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Delicacy is one significant theme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Since the 1980s,excellent delicacy writ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the carrier of food writing has changed from the literal one to full-view video,audiovisual television documentaries.The essence of new form of contemporary food writing does not change;it still implies the meticulous and warm humanistic care.The value of it in Chinese courses still has much room to exp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literature new changes chinese COURSES VALUE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美容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8期27-38,共12页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文学+”教学改革,需要突出原典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核心学科素养,守正课程特性。为适应数字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影视学科交叉融合,建立跨媒介的大表达观,培...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文学+”教学改革,需要突出原典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核心学科素养,守正课程特性。为适应数字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影视学科交叉融合,建立跨媒介的大表达观,培养在不同媒介之间自由创作的人才。新文科建设要立足中国现实、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要融入课程思政,服务于新文科建设建构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戏剧影视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五四时期白话与文言关系论
3
作者 高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汉语构成在中国古代是白话与文言并存,文言是主体,白话是补充。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但并不否定文言文,“废除”的不是文言文,而是文言文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文言文在当时都不可能被禁止和弃用,也不应该被禁止... 汉语构成在中国古代是白话与文言并存,文言是主体,白话是补充。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但并不否定文言文,“废除”的不是文言文,而是文言文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文言文在当时都不可能被禁止和弃用,也不应该被禁止和弃用。文言与白话在五四时期经历了巨大的地位变化:白话文最初是争合法地位,后来是争主体地位,维持主体地位;文言文最初是保主体地位,后来是争合法地位,保应用上的“一席之地”。五四时期语言“保守派”从来不否认白话文,他们只是反对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激进派”从来不否定文言文,他们只是提倡在白话文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语”,他们反对的是文言文的汉语主体地位。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白话与文言都不是互相排斥、“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主次分明、相辅相成、并存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运动 汉语 白话 文言
下载PDF
吹响创造人民文艺的号角
4
作者 张志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9期45-50,共6页
文艺界发起“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后,为实施启蒙战略,着力创造以大众文学为主体的大众文艺。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文艺界创造大众文艺的实绩不佳。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阐明文艺新方向后,大众文艺升级... 文艺界发起“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后,为实施启蒙战略,着力创造以大众文学为主体的大众文艺。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文艺界创造大众文艺的实绩不佳。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阐明文艺新方向后,大众文艺升级为符合党的文艺观的、雅俗共赏的、具有现代性的人民文艺。人民文艺的主要特征是人民创造、为人民创造、属于人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面向文艺界吹响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号角。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原则是人民导向,途径是深入实际、扎根人民生活,站稳人民立场、用现代意识之光烛照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结构,运用民族形式、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意义是增强人民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升华大众文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艺 新时代 精神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冷战”·“逆行”·“新时期”—— 世界华文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
5
作者 刘俊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认识:置身“冷战”环境,但“中国当代文学”对“冷战”的参与,具有一种“非典型形态”;“中国当代文学”向现实主义挺进并不断深入,与整个世界文学潮流形成了一种“逆行”发展的势头;在经历了“拨乱反正”的过渡期后,一是向西方深度学习追求先锋,二是自觉回视传统有意寻根,“中国当代文学”放弃了“新”“新文学”的尝试,以一种既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和本土立场,又兼具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文学并致力于并入世界文学,从而造就了一个“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逆行” “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外国文学研究四人谈
6
作者 李维屏 刘建军 +1 位作者 吴笛 王立新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期访谈邀请的四位学者围绕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有效构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访谈中,四位教授深入...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期访谈邀请的四位学者围绕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有效构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访谈中,四位教授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外国文学研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并就外国文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包括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能否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文学研究者的世界观、文学观和方法论是否足以推进外国文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如何不断开拓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外国文学的批评话语,并最终促进新质学术力的形成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外国文学研究 新质学术力 中国视角
下载PDF
高考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回顾及展望
7
作者 顾之川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9,共8页
伴随着国家教育考试现代化的步伐,高考语文在过去十年间大力推动考试内容改革。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立德树人、为国选才育人;在考查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突出关键能力;在试题命制上,创新题型设计,降低机械刷题收益;在引导教学上,优化情境... 伴随着国家教育考试现代化的步伐,高考语文在过去十年间大力推动考试内容改革。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立德树人、为国选才育人;在考查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突出关键能力;在试题命制上,创新题型设计,降低机械刷题收益;在引导教学上,优化情境设计,加强教考衔接。同时,高考语文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此,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重视高考对教学的反拨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命题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考试内容改革 语文关键能力 教考衔接
下载PDF
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根基
8
作者 李明泉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16-25,I0002,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本文从理论视野、现代文明、传统文化、审美精神、人民立场、专业批评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并联系新时代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本文从理论视野、现代文明、传统文化、审美精神、人民立场、专业批评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并联系新时代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出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构建的思想基础、历史责任、框架特质、美学内涵、人本主体、本体价值,以发挥文艺评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彰显文艺评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美学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文艺评论 话语体系 中华美学 文化使命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时期红色文艺的传承与创新
9
作者 王明娟 叶兴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律动,脱贫攻坚、反腐倡廉、抗击疫情等主题拓展了传统“红色文艺”的革命题材边界。形象塑造上既有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式英雄,也涌现出大量的平民化英雄。表达方式上从“个人记忆”的前设视角转化为“集体记忆”的后设视角,使作品具有更宏阔的视野和理论审视的色彩。风格呈现上更具有娱乐性和亲和力,更易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尽管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在经典传承中有了诸多创新,但仍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如红色内涵与人性规律、审美规律的契合问题,市场化与艺术化调和的问题等,这是在新的历史考验中需要直面回答的时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 革命历史 平民化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新时期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的海外华人/华文文学研究
10
作者 张宝林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是一种跨语种、文化、媒介、族群、国籍和区域,兼具在地性和中国性的世界性文学现象。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其展开研究,中文和外语两个学科的学者既需直面这一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窘境,努力突破学科壁垒,构筑学术...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是一种跨语种、文化、媒介、族群、国籍和区域,兼具在地性和中国性的世界性文学现象。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其展开研究,中文和外语两个学科的学者既需直面这一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窘境,努力突破学科壁垒,构筑学术共同体,运用现代技术搭建协同共享平台;又需在坚守文学问题本位导向的同时,找寻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路径,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还需立足世界文学场域,开展立体多维透视,力求准确还原、深入阐释其多元景观和多维面相。鉴于海外华人/华文文学与中国和中华文化存在天然的血脉关系,研究者探讨相关问题时很有必要彰显中国视角,力求有效服务于中国社会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海外华人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11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下载PDF
民国《大公报》关于徐诵明新闻报道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张显锋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徐诵明是我国最早的病理学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先后执掌北平大学、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大、同济大学及沈阳医学院,为颇负盛名的中国早期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大学校长的典范”。依据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文献... 徐诵明是我国最早的病理学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先后执掌北平大学、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大、同济大学及沈阳医学院,为颇负盛名的中国早期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大学校长的典范”。依据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文献资源总库(〈全国报刊索引〉)》数字化文献资源库,以“徐诵明”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发现并整理出《大公报》有关徐诵明的新闻报道材料62条,予以数据统计分析,揭示其年度报道规律;并结合《大公报》关于徐诵明的新闻报道材料,对其事行予以内容分析与主题揭示;另从文献学角度,对于如何利用好民国中文报纸文献,及其此类资料挖掘、充分利用的技术方法予以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诵明 《大公报》 新闻报道 事行 中文报纸文献
下载PDF
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文献某些重要提法的变化——基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分析
13
作者 严书翰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党的文献某些重要提法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某些重要提法前后发生变化,其实质性内容并没有改变;二是某些重要提法前后发生变化,其内涵和强调侧重点等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着重探讨第二种情况,阐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文献某些重要提法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某些重要提法前后发生变化,其实质性内容并没有改变;二是某些重要提法前后发生变化,其内涵和强调侧重点等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着重探讨第二种情况,阐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这两个重要提法前后变化及其内涵和强调的侧重点。党的理论不断创新,这是党的文献某些重要提法变化的根本依据,这些变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成果。对于党的创新理论要抱有充分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文献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下载PDF
“新文科”语境下中文学科拔尖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历史、理论与实践
14
作者 段怀清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9-89,126,127,共13页
“新文科”教改,既是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及学科发展的自然需求,也是时代社会对于高校文科人才教育和培养提出的新的需求与新的要求。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人才教育和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历史角度尤其是教育史角度... “新文科”教改,既是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及学科发展的自然需求,也是时代社会对于高校文科人才教育和培养提出的新的需求与新的要求。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人才教育和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历史角度尤其是教育史角度来看,现代中文教育以及中文学科的建立,与传统科举教育的衰落以及科举制度的废止息息相关,同时又与现代知识教育和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密不可分。在新的时代需求和要求之下,借助于“新文科”建设这一时代发展机遇,中文学科如何在传承与开新之间、学术发展建设与更好地适应时代社会需求和要求之间、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之间更好地统筹协调均衡发展,无疑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复旦大学中文学科 拔尖人才教育培养 现代中文教育
下载PDF
新文科理念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与创新
15
作者 孟祥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7期82-84,88,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提质”对中文专业的新文科建设尤为重要。课程改革首先是在新文科理念下调整了三维目标,更为注重产出导向;之后从符合新文科理念的教学内容更新、体现新技术的教学方式方...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提质”对中文专业的新文科建设尤为重要。课程改革首先是在新文科理念下调整了三维目标,更为注重产出导向;之后从符合新文科理念的教学内容更新、体现新技术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加强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改革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创新,总体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课程思政 中国古代文学
下载PDF
中国新媒介文艺外部研究——基于平台的方法
16
作者 别君华 单小曦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128,共12页
平台研究是探索和回应近20年来中国新媒介文艺平台化进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制度模式和实践经验的必然选择。将平台确立为继语言、媒介之后的外部研究和方法,可以发现作为新媒介文艺的基础设施,平台在多力合成框架下塑造了“不确定性平... 平台研究是探索和回应近20年来中国新媒介文艺平台化进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制度模式和实践经验的必然选择。将平台确立为继语言、媒介之后的外部研究和方法,可以发现作为新媒介文艺的基础设施,平台在多力合成框架下塑造了“不确定性平台文艺”。虽然可编程技术架构充分激活了文艺生产力,促使“不可能的创意阶层”兴起,但平台在多边市场的绝对主导权将生产力转化为平台资本主义掠夺剩余价值的增长点。更进一步,平台资本逻辑下的算法利维坦推动文艺生产从类型化、模板化到套路化层层异化,导致平台文艺作品以“算法化美学价值”为先。由此,激活与禁锢构成平台生产效能的辩证法,这提醒我们在反思新媒介文艺平台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具有“中国精神”的平台文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文艺 平台 文艺生产力 中国精神 外部研究
下载PDF
“作家”身份的生成与新文学的发生
17
作者 包啟飞 李永东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3-95,共13页
“谁是作家”“作家是什么”并非不言自明的问题,而是关涉到五四时期新文学倡导者有意建构的一套身份与价值观念体系。经由从“著作家”到“创作家”、从“文人”到“作家”的指称转换,以及现代文坛对超人情感和现代知识的强调,作家被... “谁是作家”“作家是什么”并非不言自明的问题,而是关涉到五四时期新文学倡导者有意建构的一套身份与价值观念体系。经由从“著作家”到“创作家”、从“文人”到“作家”的指称转换,以及现代文坛对超人情感和现代知识的强调,作家被赋予“感化读者”与“改进国家”的社会职能。“作家”的生成与判定有赖于现代读者的“发明”与现代文学机制的助推。现代“作家”身兼报刊编辑、文学批评家等多重身份,怀有“启蒙”与“救亡”的价值追求,带来了文学创作主体的现代转换。“作家”身份的生成与塑造反映了新文学发生的内在逻辑,也提供了一条反思当下作家观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新文学的发生 著作家 文人 创作主体
下载PDF
新文学手稿研究的三种路径述论
18
作者 陈楚君 汤志辉 《写作》 2024年第5期41-49,共9页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新文学手稿的研究有三种路径:理论研究路径、物质形态研究路径、形成过程研究路径,三种研究路径相辅相成。新文学手稿研究在书法艺术和史料价值研究、校勘和版本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比于西方手稿学,新文学手...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新文学手稿的研究有三种路径:理论研究路径、物质形态研究路径、形成过程研究路径,三种研究路径相辅相成。新文学手稿研究在书法艺术和史料价值研究、校勘和版本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比于西方手稿学,新文学手稿学尚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相关手稿学概念理论有待进一步明晰。同时,研究者还需要重视对手稿物质形态的结构性分析以及增强手稿来源的批判意识,多维度探析作家手稿的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手稿 理论研究 物质形态 形成过程
下载PDF
《新女郎》中的“去族裔化”书写与加拿大华裔文学新面向
19
作者 蒋瑛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46-56,共11页
在加拿大多元社会语境、作家“当地人”文学价值表达需求以及全球化大背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90年代之后的加拿大华裔文学呈现出世界性的批评视野和“去族裔化”的写作趋势。与其他华裔新生代作家在族裔人物框定下探讨多元主题不同,刘... 在加拿大多元社会语境、作家“当地人”文学价值表达需求以及全球化大背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90年代之后的加拿大华裔文学呈现出世界性的批评视野和“去族裔化”的写作趋势。与其他华裔新生代作家在族裔人物框定下探讨多元主题不同,刘绮芬在短篇故事集《新女郎》中直接略去女性人物的族裔标志,借助第一人称模糊叙事导致的不确定性将所有有类似经历的个体联合,为社会中更广泛的弱势群体发声。《新女郎》中的“去族裔化”书写呈现对人类生存超越时代和历史的思考,并以女性视角彰显文学价值,让作品具有了更普遍的人类学意义。但没有文化根基的过度去族裔化和普世性价值追求会让华裔文学陷入超族裔化和泛中心化的危险,刘绮芬借助副文本和故事中未言明的隐性内容显影族裔之影,试图在追求文学审美与坚守加拿大华裔文学民族特性之间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女郎》 去族裔化 文学价值 族裔性 加拿大华裔文学新面向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
20
作者 杜光熙 马小会 孙春青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在“新文科”理念引导下,将迎来课程建设的全面提升。体系完善方面,应结合专业认证、教学评估新动向,形成培养学科素养、加强教学技能、推进立德树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模式创新方面,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引入“翻转课堂... 中国古代文学在“新文科”理念引导下,将迎来课程建设的全面提升。体系完善方面,应结合专业认证、教学评估新动向,形成培养学科素养、加强教学技能、推进立德树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模式创新方面,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引入“翻转课堂”理念,辅以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对专业内涵的主动探索与领悟。目标转向方面,需格外重视教学教法、课程思政与古代文学的结合,为培养具备高尚情怀、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建设 教学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