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1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Rigid-Plastic FEM Simulation of Bulk Forming Processes with New Contact and Remeshing Techniques 被引量:1
1
作者 Debin Shan and Youngsuk Kim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Taegu 702-70 1, South Korea Hyunsoo Kim Graduat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Taegu 702-701, South Korea E-mail: shandb@public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29-332,共4页
Some techniques such as die surface description, contact judgement algorithm and remeshing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the numerical solution. Based on these techniques, a three-dimensional rigid-plastic... Some techniques such as die surface description, contact judgement algorithm and remeshing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the numerical solution. Based on these techniques, a three-dimensional rigid-plastic FEM code has been developed. Isothermal forging process of a cylindrical housing has been simul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iven techniques and the FEM code are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for three-dimensional bulk forming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Rigid-Plastic FEM Simulation of Bulk forming Processes with new Contact and Remeshing Techniques FEM Simulation
下载PDF
New Form of Legendre Polynomials Obtained by Virtue of Excited Squeezed State and IWOP Technique in Quantum Optics 被引量:1
2
作者 FAN Hong-Yi MENG Xiang-Guo WANG Ji-Suo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X期845-848,共4页
关键词 激发挤压态 IWOP技术 LEGENDRE多项式 量子光学
下载PDF
New Technology “Flotation to Form Agglomerates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Allows Great Breakthrough for World Low-Grade Light Rare Earth Ores
3
作者 HAO Ziguo FEI Hongcai +1 位作者 HAO Qingqing LIU L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764-1765,共2页
Rare earth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scarce worldwide, but their global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year-by-year. At present, China has about 36% of the global rare earth reserves, but provides 90% of the world's supply... Rare earth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scarce worldwide, but their global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year-by-year. At present, China has about 36% of the global rare earth reserves, but provides 90% of the world's supply, which has generally met world demand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and stably supply rare earths to international market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the Institute of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within 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to study the utilization of low-grade rare earth ores. Following many years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project has developed a new technology entitled "Flotation to Form Agglomerates and then Magnetic Separation", which will bring 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o the world's light rare earth ore dr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 Flotation to form Agglomerates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new Technology Allows Great Breakthrough for World Low-Grade Light Rare Earth Ores
下载PDF
Rights Basis and System Building of 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for Employers in New Business Forms
4
作者 李满奎 李富成 NI Weisi(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1年第6期985-1011,共27页
Employees in new business forms face higher occupational injury risks and the plight of“falling in the gap in the protection network”of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The existing three type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p... Employees in new business forms face higher occupational injury risks and the plight of“falling in the gap in the protection network”of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The existing three type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models are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and reform of traditional occupational injury insurance.The readjustment path of occupational injury insurance is the most desirable among them.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for employees in new forms of business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with the right to equality,social insurance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s the direct basis.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ppropriate“decoupling”of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and labor relations,and rely on the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of the digital ag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that is both mandatory and flexible.For the specific system building,in the dimension of mandate,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benefits payment should be realized while expanding the statutory coverage of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while in the dimension of flexibility,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ployees.Correspond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adjusted in terms of management model,work-related injury identification,and treatment calculation and pa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loyers in new business forms occupational injury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rights protection
下载PDF
Research on Distributed System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5
作者 Dongxin Wen Hongwei Liu Danyan Luo 《计算机教育》 2023年第12期240-245,共6页
Distributed System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computer course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educ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we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cultivating... Distributed System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computer course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educ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we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cultivating diverse and innovative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alents.This course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ode,and evaluation system.It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with the online teaching mode,as well as problem-driven theories with practice,and adopts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The research of the course has fully mobilized students’learning enthusiasm,improved teaching quality,and achieved significant teaching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system new engineering Research design Teaching forms ASSESSMENT
下载PDF
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建军 郑娓娜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习近平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任务,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接续中华古老文明,从而保持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任务,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接续中华古老文明,从而保持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激活中华文明固有活力并彰显其当代价值;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连接;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使业已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更加成熟和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易货贸易的机遇及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戴翔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1期41-51,共11页
以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易货贸易,不仅是贯彻落实“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重要精神的表现,也是加快形成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下,易货贸易通过数字赋能可以... 以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易货贸易,不仅是贯彻落实“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重要精神的表现,也是加快形成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下,易货贸易通过数字赋能可以解决以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供需难匹配等传统难题,并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特别是,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影响,数字赋能下的易货贸易有望成为应对世界经济“动荡”与“变革”等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重要举措,并成为未来贸易方式的主导形态和新增长极。中国亟待抢抓这一新战略机遇,其战略意义不仅在于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实现中国对外贸易“增量提质”,更为重要的是,能更好地服务国家统筹开放和安全、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需要。为此,中国应尽快启动易货贸易新战略,依托数字赋能推动易货贸易创新发展,并将中国打造成为全球易货贸易的中心和枢纽。这也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数字贸易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易货贸易 贸易新业态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引领力量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娟 詹志华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史。党的领导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方向、激发动力、凝聚力量,赋予人类文明新形态均衡性、主体性、民族性。近代以来,中国共... 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史。党的领导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方向、激发动力、凝聚力量,赋予人类文明新形态均衡性、主体性、民族性。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不断适应人民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铸就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新辉煌。百年实践,中国共产党注重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特色,保证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社会主义方向,开创了世界文明形态的新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类文明新形态 引领力量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我们应该在历史的宏阔视野内理解并阐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动力,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诉求,是站在历史的宏阔视野中对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文明的洞察和把握,是对中...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我们应该在历史的宏阔视野内理解并阐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动力,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诉求,是站在历史的宏阔视野中对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文明的洞察和把握,是对中国的未来道路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明确的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古主义或空洞的全人类文明,其前提必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文明的新创造和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uman Right Cause in the New Era——Summary of the Symposium on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Adhering to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10
作者 杨盈龙 NI Weisi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1期212-226,共15页
On November 8, 2022, the symposium on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Adhering to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was held by 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 On November 8, 2022, the symposium on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Adhering to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was held by 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in Beijing. Focusing 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and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 and human rights theori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the new form of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 “Chinese human rights solutions and global human rights governance”, “making a better China’s story of advancing human rights and constructing human rights discourse system”, and other topics, the participants reached broad consensus after discussion, and the symposium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 new form of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
下载PDF
国内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脉络与热点追踪--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爱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75,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围绕这一主题,借助CiteSpace等文献分析工具,聚焦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核心作者群、关键词聚类等指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围绕这一主题,借助CiteSpace等文献分析工具,聚焦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核心作者群、关键词聚类等指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系统梳理其研究脉络,得出了如下结论和研究展望:近十年来,国内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研究逐步深入,但文献总量较少,核心作者群相对分散,业内学术影响力不高,未来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型雇佣关系认定和劳动权益保障两个方面,并致力于在工会职能创新、立法创新、社会保险政策实践创新3个方面作出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平台从业者 劳动关系 劳动权益
下载PDF
不完全劳动关系法律属性及制度构建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婴智 罗玉杭 张义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梳理学界及相关政策文件对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定义与解释,将劳动从属性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征以及外包用工模式相结合,总结出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新就业形态下特有的具备弱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的新型用工关系。当前,... 梳理学界及相关政策文件对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定义与解释,将劳动从属性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征以及外包用工模式相结合,总结出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新就业形态下特有的具备弱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的新型用工关系。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及地位不清晰;二是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制度构建方案不明确。参考“类雇员”制度及多要素权衡规则,在劳动三分体系基础之上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将不完全劳动关系纳入未来《劳动法典》中专门规制;二是引入考察要素制定不完全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三是将不完全劳动关系劳动者权利划分为基础权利和特有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劳动关系 劳动从属性 新就业形态
下载PDF
高等数学新形态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林 吕静 曹大勇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1期93-96,共4页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互联网+教育”带动着教育的转型升级,数字一体化交互式教学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必然。高等数学课程作为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直接影响着课程建设的质量。该文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评价及...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互联网+教育”带动着教育的转型升级,数字一体化交互式教学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必然。高等数学课程作为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直接影响着课程建设的质量。该文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评价及课程思政等方面,着力建设高等数学数字化新形态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推动高等数学课程高质量的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新形态 高等数学 教学资源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定性分析:演进逻辑、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谈传生 王梦婷 胡景谱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一定文明的真实反映与写照,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伟大成果。目前,学术界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演进逻辑、科学内涵以及价值意蕴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一定文明的真实反映与写照,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伟大成果。目前,学术界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演进逻辑、科学内涵以及价值意蕴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研究理论体系不够全面、研究内容不够深化、研究的学科视角以及方法有待创新等问题。着眼未来,为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应着力构建全面系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体系,深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理研究深度,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科研究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演进逻辑 科学内涵 价值意蕴 研究展望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空间形态刍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光远 《科技智囊》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形态是影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理论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从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出发,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形态进行了探索,“新质生产力首先必然是国家生产力”的观点得以提出并对其论述,并指出... 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形态是影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理论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从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出发,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形态进行了探索,“新质生产力首先必然是国家生产力”的观点得以提出并对其论述,并指出区域层面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服从于这一观点,才能在新质生产力时代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兼顾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统筹发展和重塑格局的综合功能,兼顾新质生产力的国家属性、人类属性和未来属性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空间形态 国家生产力 重塑
下载PDF
如何认识新时代的新型工业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仲伟 《工信财经科技》 2024年第1期12-26,共15页
站在时代转折的新起点上,本文认为需要超越传统经济理论,重新认识新时代工业地位、概括工业特征。提出工业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长历史周期的“无尽前沿”过程。通过梳理、对照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历... 站在时代转折的新起点上,本文认为需要超越传统经济理论,重新认识新时代工业地位、概括工业特征。提出工业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长历史周期的“无尽前沿”过程。通过梳理、对照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历史性转变,阐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其战略意义。从工业范式、工业生态和工业形态三个层面,针对新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在内在规律、实践规范、环境条件、生存状态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所面临的变化进行分析,力图揭示中国工业化具有的阶段性新特征,为与时俱进地更新、充实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去工业化 再工业化 工业范式 工业生态 工业形态
下载PDF
中原学离新时代中国学、世界中国学还有多远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庚香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和引领者。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我们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高度来定位、研究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推进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学问化、学术... 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和引领者。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我们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高度来定位、研究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推进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学问化、学术化、学科化、学派化表达,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新时代中国学、世界中国学视野下,中原学要确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两个研究方向,回答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国道路与中华文明道路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上深化中原学研究、推动中原学的国际化表达等四个核心问题。如此,中原学才能超越地域范畴,从中原之学走向中国之学、世界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学 新时代中国学 世界中国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文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7,I0001,共18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把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转化为本国现代化内生动力,把本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转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把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转化为本国现代化内生动力,把本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转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的“双重属性说”,是现代化学说发展中一个富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指南。习近平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说”,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明确了根本途径。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彰显着鲜明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双重属性 两个结合 人类文明新形态 理论创新 世界 意义
下载PDF
智慧校园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形态教材建设探索 被引量:1
19
作者 易洁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6-148,共3页
智慧校园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发生极大的变革,时代变迁对教材建设也提出新的要求,为满足MOOC、网络共享课等数字化课程需求,传统纸质教材需要与数字化资源进行融合。新形态教材融合互联网新技术,是未来教材建设趋势,文章就新形态教... 智慧校园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发生极大的变革,时代变迁对教材建设也提出新的要求,为满足MOOC、网络共享课等数字化课程需求,传统纸质教材需要与数字化资源进行融合。新形态教材融合互联网新技术,是未来教材建设趋势,文章就新形态教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根据新形态教材建设需要提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如下举措更好地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服务:主动理解,认识通;组建团队,协作通;研究教改,方向明;合理配置,资源通;加强整体设计,全面融通;最终目标,课程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校园 高职院校 新形态教材 教材建设 认识与思考
下载PDF
基于产教融合的材料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策 韩奇钢 +1 位作者 于歌 程敏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154-157,共4页
高等教育肩负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要使命,对支撑科技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起到输送人才的关键作用。吉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课程体系以产教融合育人为改革目标,针对产业与教学脱节、培养模式固化单一、育人软硬件支撑条件不足等问题,从... 高等教育肩负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要使命,对支撑科技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起到输送人才的关键作用。吉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课程体系以产教融合育人为改革目标,针对产业与教学脱节、培养模式固化单一、育人软硬件支撑条件不足等问题,从教学实践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优化、科学素养与工程能力双驱动发展和多元育人平台建设等方面,结合吉林省汽车制造与轨道交通支柱产业集群优势,进行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范式,实现“教学支撑科技,科技反哺教学”双驱动的多元协同育人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产教融合 教学改革 新工科 协同育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