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Huangmei Opera:Huizhou Woman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9年第6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A new Huangmei opera:Huizhou Woman
下载PDF
Great History Written with Tears and Blood──A Review of the New History Kunqu Opera Show"Ban Zhao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2年第2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A Review of the new History Kunqu opera Show"Ban Zhao Great History Written with Tears and Blood
下载PDF
New Starting Point for China’s Opera & Ballet──An Interview with Zhao Ruheng,head of China National Ballet
3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7年第5期4-6,共3页
关键词 An Interview with Zhao Ruheng head of China National Ballet BALLET new Starting Point for China’s opera
下载PDF
解放与重构:延安时期新秧歌剧中的性别图景
4
作者 勾淳淳 孔岩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延安时期的新秧歌剧将“改造二流子”和妇女劳动英雄建构为革命框架中的政治共同体,在“家庭统一战线”服务于“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情境中,突出表现了新秧歌剧文本中革命话语和集体话语对消解性别冲突、构建两性和谐社会的努力。通过... 延安时期的新秧歌剧将“改造二流子”和妇女劳动英雄建构为革命框架中的政治共同体,在“家庭统一战线”服务于“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情境中,突出表现了新秧歌剧文本中革命话语和集体话语对消解性别冲突、构建两性和谐社会的努力。通过对民族文艺形式的改造与利用,将男女平等观念融入群众文艺之中,在建构新的性别图景的政治性隐喻中虽然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罅隙,但仍为性别平等议题的讨论提供了独有的延安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新秧歌剧 建构 性别图景
下载PDF
解读越剧《新龙门客栈》的流量密码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斯奕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6期105-113,I0004,共10页
越剧《新龙门客栈》改编自徐克的同名电影。该剧采用环境式剧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边塞大漠中的龙门客栈,身临其境地感受剧中的明争暗斗。在创作与传播过程中,创作团队充分发挥了创造力,不仅融入了“二次元”文化以吸引年轻观众,还借助... 越剧《新龙门客栈》改编自徐克的同名电影。该剧采用环境式剧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边塞大漠中的龙门客栈,身临其境地感受剧中的明争暗斗。在创作与传播过程中,创作团队充分发挥了创造力,不仅融入了“二次元”文化以吸引年轻观众,还借助粉丝口碑实现了流量裂变。越剧《新龙门客栈》通过主动破圈探索,成为备受瞩目的现象级作品。基于戏曲本体和传播学的角度审视,该剧的艺术创新为新媒体时代戏曲艺术的守正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 《新龙门客栈》 环境式 出圈 新媒体时代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泗州戏的传承创新研究
6
作者 徐晓丹 李跃忠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在新媒体时代泗州戏的传承创新,可从剧目、表演艺术和传承人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在剧目方面除创编时代特色、地域特征鲜明的新剧目外,还应融入网络文化元素使其紧跟热点潮流;在表演方面可融合多种音乐形式,以数字信息技术创新其舞台艺... 在新媒体时代泗州戏的传承创新,可从剧目、表演艺术和传承人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在剧目方面除创编时代特色、地域特征鲜明的新剧目外,还应融入网络文化元素使其紧跟热点潮流;在表演方面可融合多种音乐形式,以数字信息技术创新其舞台艺术、打造“虚拟演员”等新颖表演主体;在传承人培养方面除沿用传统的师徒制、家族制以及校地、校企合作模式外,还可创新传承人工作坊培养机制,利用新媒体平台挖掘潜在传承人,培养新时代传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泗州戏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下莆仙戏的传播现状及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涵玙 张丽娟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利用后羿采集器、微词云等进行数据收集,分析莆仙戏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情况;发现新媒体为莆仙戏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但莆仙戏传播也面临传播内容同质化、观众流失以及运营策略不当等问题;提出开发多元化内容、吸纳多元受众以及差... 利用后羿采集器、微词云等进行数据收集,分析莆仙戏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情况;发现新媒体为莆仙戏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但莆仙戏传播也面临传播内容同质化、观众流失以及运营策略不当等问题;提出开发多元化内容、吸纳多元受众以及差异化传播等以推动莆仙戏在新媒体时代的有效传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莆仙戏 同质化 传播策略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益阳“花鼓戏”创新型发展路径研究
8
作者 易慎 王熙竹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61,共6页
在当前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探讨益阳“花鼓戏”这一传统戏曲艺术如何借助新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研究首先阐述了益阳“花鼓戏”的历史底蕴和现状,强调了其在地方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及传承的紧迫性,深入分析数字化技术如何重塑戏曲的创作、... 在当前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探讨益阳“花鼓戏”这一传统戏曲艺术如何借助新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研究首先阐述了益阳“花鼓戏”的历史底蕴和现状,强调了其在地方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及传承的紧迫性,深入分析数字化技术如何重塑戏曲的创作、表演和传播方式。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益阳“花鼓戏”数字化创新的实践路径,包括建立数字化戏曲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互动演出,以及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新时代戏曲人才等,旨在兼顾传统与创新,以实现益阳“花鼓戏”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地方戏曲的转型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阳“花鼓戏” 数字化 创新路径 传统戏曲 新媒体
下载PDF
新时代安徽黄梅戏主题性剧目创作探究
9
作者 刘常常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8-53,128,共7页
新时代背景下,安徽黄梅戏主题性剧目创作具有丰富的人民性、独特的地域性和较高的审美性,弘扬了民族优良传统,彰显时代主旋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工具化、概念化创作倾向以及现代程式提炼不足等创作缺憾。未来改进需加强宏... 新时代背景下,安徽黄梅戏主题性剧目创作具有丰富的人民性、独特的地域性和较高的审美性,弘扬了民族优良传统,彰显时代主旋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工具化、概念化创作倾向以及现代程式提炼不足等创作缺憾。未来改进需加强宏观把控、提升剧目艺术内涵、坚持守正创新等,努力推动新时代黄梅戏主题性剧目创作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性剧目 新时代 黄梅戏 创作
下载PDF
上海新舞台京剧连台本戏《济公活佛》演出史考述
10
作者 穆杨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济公活佛》是上海新舞台历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票房收益最高的戏,却也是蒙受骂名最多的戏。当时的文化精英认为,新舞台由此从宣传进步思想,堕落为极力讨好观众。新舞台是商业利润与社会责任并重的职业演剧团体,《济公活佛》是其实现通... 《济公活佛》是上海新舞台历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票房收益最高的戏,却也是蒙受骂名最多的戏。当时的文化精英认为,新舞台由此从宣传进步思想,堕落为极力讨好观众。新舞台是商业利润与社会责任并重的职业演剧团体,《济公活佛》是其实现通俗教育演剧观念的一次尝试。《济公活佛》的具体做法或有肤浅粗糙之嫌,但其立足传统文化资源、对接现代观众审美的创作理念,依然对当代戏曲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舞台 《济公活佛》 京剧连台本戏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池州傩戏传播路径研究
11
作者 马晨晨 张春蕾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安徽省池州市的池州傩戏是我国古老戏曲之一,至今保存完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只能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导致其传承和传播受阻,尤其是在新媒体视域下,社会大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已经有很少人愿意关注池州傩戏这种传统文... 安徽省池州市的池州傩戏是我国古老戏曲之一,至今保存完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只能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导致其传承和传播受阻,尤其是在新媒体视域下,社会大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已经有很少人愿意关注池州傩戏这种传统文化,致使其面临消失的危险。分析新媒体视域下池州傩戏的传播重点、传播路径,并给出具体传播建议,旨在促进池州傩戏保护、传承与发扬,并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州傩戏 新媒体 传播 重点 路径
下载PDF
DynArt ChatGPT:一个动态非遗年画的生成平台
12
作者 靳聪 周满玲 +4 位作者 张竣淞 王洪亮 张佳一 王晶 徐明亮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2-1217,共6页
ChatGPT吸引了跨领域的兴趣,因其提供了一个领域的会话能力和推理能力。年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年画常作为一种主要的宣传手段。作为商品生产,其有着巨大的宣传推广量与经济价值。在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 ChatGPT吸引了跨领域的兴趣,因其提供了一个领域的会话能力和推理能力。年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年画常作为一种主要的宣传手段。作为商品生产,其有着巨大的宣传推广量与经济价值。在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矛盾,产生了传承乏人、创新不易、保护不力的诸多问题。为了弘扬与发展中国传统美术,本文产生了一个设想:能否将ChatGPT的会话功能与非遗文化中的传统美术进行组合呢?基于此设想,构建了一个系统——动态非遗年画生成系统(DynaArt ChatGPT)。DynaArt ChatGPT可通过提取ChatGPT给出的样例中的关键词,然后再根据关键词生成一段与样例相关的描述,并将描述输入到Lumen5模型中,Lumen5就会根据该输入的描述生成相应的动态视频,经过实验本文认为动态画生成系统可以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进行全新的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画生成系统 ChatGPT Lumen5 陕西凤翔戏出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
下载PDF
民族记忆与文化表征——论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的“民族寓言”品质
13
作者 唐骋帆 雷文彪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0-56,共7页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民族形象与民族身份的文化表征。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在充分挖掘“刘三姐”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塑造出了内涵丰富的新时代“新刘三姐”形象。彩调剧《新刘三姐》具有“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质,反映出现代壮族社会的...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民族形象与民族身份的文化表征。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在充分挖掘“刘三姐”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塑造出了内涵丰富的新时代“新刘三姐”形象。彩调剧《新刘三姐》具有“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质,反映出现代壮族社会的“民歌情结”和壮族人民“大爱大美”的审美追求,彰显当今社会主义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隐喻。“刘三姐”形象的发展与演变,凸显了中国民族艺术内在蕴含的审美“韵味”与“余韵”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彩调剧 《新刘三姐》 民族寓言 隐喻
下载PDF
袁河采茶戏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14
作者 刘培发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52-55,共4页
袁河采茶戏作为扎根于赣西地区的一个剧种,其发展阶段经历了由“单台戏”到“双台戏”、再到“耍戏”和“本戏”,逐渐成熟,在宜春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袁河采茶戏有一定的价值意蕴,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剧种在传承与发... 袁河采茶戏作为扎根于赣西地区的一个剧种,其发展阶段经历了由“单台戏”到“双台戏”、再到“耍戏”和“本戏”,逐渐成熟,在宜春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袁河采茶戏有一定的价值意蕴,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剧种在传承与发展方面遇到观众群体后继无力、主创人员青黄不接、推广传播程度不高、缺乏剧种间的交流等困境,还需从寻求政策扶持帮助、扩大受众促进传承、对接高校联合培养方面寻求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河采茶戏 新时代 传承发展
下载PDF
关于新时代地方戏曲现代戏创作问题的讨论
15
作者 朱忠元 《民族艺林》 2023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戏曲现代戏在与时代生活同行、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中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作品,但也存在着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观察和研究新时代地方戏曲现代戏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树立正确的艺术追求、尊重优良的艺术传统、捕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戏曲现代戏在与时代生活同行、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中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作品,但也存在着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观察和研究新时代地方戏曲现代戏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树立正确的艺术追求、尊重优良的艺术传统、捕捉时代的现实脉动来实现地方戏曲现代发展,促进戏曲现代戏真正繁荣的路径并结合具体的例证进行了分析,认为发展地方戏曲现代戏需要戏曲界和戏曲工作者正本清源为人民、守正创新为艺术、凝心聚力为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地方戏曲现代戏 艺术追求 艺术传统 时代脉动 发展
下载PDF
秦腔传统剧目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7期104-108,共5页
秦腔是陕西地方戏曲之一,传统剧目内容丰富、包含范围广泛。秦腔反映出的优秀民族精神和品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思想、善恶有报思想和知恩图报思想等,意义非凡。秦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的传播遇到了... 秦腔是陕西地方戏曲之一,传统剧目内容丰富、包含范围广泛。秦腔反映出的优秀民族精神和品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思想、善恶有报思想和知恩图报思想等,意义非凡。秦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的传播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因此,该文首先梳理了秦腔传统剧目的篇目,其次探讨秦腔传统剧目的文化价值所在,最后对其当代的传承路径进行分析。从戏曲动漫文化创意的挖掘、戏曲动漫产品的开发、传统文化与秦腔的联系等方面开拓思路,对秦腔传统剧目服饰分类进行创新尝试,发挥新媒体对秦腔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以期为秦腔传统剧目的文化价值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传统剧目 文化价值 传承 路径 新媒体
下载PDF
时空·肖像·样式:戏曲现代戏视阈下的服饰新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敏思 潘健华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4期90-96,共7页
因题材而生、因内容所需的戏曲现代戏服饰,在性质及特征上与传统戏曲服饰有着鲜明的差异。时空性、肖像性、样式性构成戏曲现代戏视阈下的服饰新特性。戏曲现代戏服饰新特性中,其时空性对应不同现实题材的服饰装扮参与叙事,令舞台时空... 因题材而生、因内容所需的戏曲现代戏服饰,在性质及特征上与传统戏曲服饰有着鲜明的差异。时空性、肖像性、样式性构成戏曲现代戏视阈下的服饰新特性。戏曲现代戏服饰新特性中,其时空性对应不同现实题材的服饰装扮参与叙事,令舞台时空更加明晰;其肖像性强化角色外貌的妙肖与灵活,使角色形象更具典型性;其样式性追求服饰立意的“一戏一格”,贴合“一戏一本”,让每台戏的服饰样式都具有鲜明特征,更利于阐释剧目内涵及思想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现代戏 服饰装扮 新特性 时空性 肖像性 样式性
下载PDF
主体性、主体间性与共同主体性——论延安时期音乐大众化实践主体的嬗变
18
作者 杨国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7,I0003,共8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的音乐大众化活动发生了从“大合唱运动”到“新秧歌剧运动”的文艺转向。这一转向的背后,隐含着延安音乐大众化实践主体的嬗变过程。在政治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规训和询唤下,鲁艺的音乐工作者与边区的工农兵群...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的音乐大众化活动发生了从“大合唱运动”到“新秧歌剧运动”的文艺转向。这一转向的背后,隐含着延安音乐大众化实践主体的嬗变过程。在政治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规训和询唤下,鲁艺的音乐工作者与边区的工农兵群众以音乐大众化的创作与审美为中介,逐渐从主客体的对象性关系演化为主体间性的互动性关系,并在“新秧歌剧”的创作语境中结合为延安音乐大众化实践的共同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音乐大众化 主体间性 新秧歌剧
下载PDF
鲁迅小说《祝福》的戏剧改编研究(1946—2021)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淑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祝福》作为鲁迅批判传统思想主题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深受戏剧改编者的青睐,成为鲁迅小说中戏剧改编频率仅次于《阿Q正传》的文学经典。《祝福》的戏剧改编持续长达近80年,改编成果十分可观,尤其是戏曲改编成果,《祝福》也是鲁迅小... 《祝福》作为鲁迅批判传统思想主题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深受戏剧改编者的青睐,成为鲁迅小说中戏剧改编频率仅次于《阿Q正传》的文学经典。《祝福》的戏剧改编持续长达近80年,改编成果十分可观,尤其是戏曲改编成果,《祝福》也是鲁迅小说中以戏曲形式改编种类最多的一篇小说。《祝福》的戏剧改编可以从改编史况、改编方法、改编的时代特征等三个方面来考察其整体面貌,不仅能够呈现小说文本与戏剧改编剧本之间的关系,还能发掘不同的戏剧改编者演绎小说《祝福》的不同观念、方式,以及改编背后的历史、文化、技术等背景,以深入思考如何改编才能更好地阐释、传播、传承文学经典,从而使文学经典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祝福》改编 越剧《祥林嫂》 秦腔《祝福》 曲剧《鲁镇》
下载PDF
抗战时期农民眼中的“新社会”——论抗战时期新秧歌剧的新社会想象
20
作者 张文诺 傅文琬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7-104,共8页
新秧歌剧是“讲话”之后延安文艺界向民间形式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新的时代表现新的生活、塑造新的人物所适宜的形式。新秧歌剧的成功为民间形式的利用改造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坚定了根据地文艺工作者利用民间形式的信心。新秧... 新秧歌剧是“讲话”之后延安文艺界向民间形式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新的时代表现新的生活、塑造新的人物所适宜的形式。新秧歌剧的成功为民间形式的利用改造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坚定了根据地文艺工作者利用民间形式的信心。新秧歌剧是各抗日根据地新的人民文艺的一次成功的文艺实践,表现了鲜明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新秧歌剧带动了整个抗日根据地群众性文艺创作,表现了复杂、丰富的农村生活,表现出极为鲜明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秧歌剧 新社会 抗战时期 农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