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resses, Gender, and 1920s Theater in China: A Discussion Concerning "Female Involvement in Art Performances"
1
作者 LIU Xun-qi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2期288-294,共7页
In 1923, Wu Ruiyan, a schoolgirl at the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tarred in a play titled Hero and Beauty, written by Chert Dabei. This was the first joint performance of male and female performers in the h... In 1923, Wu Ruiyan, a schoolgirl at the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tarred in a play titled Hero and Beauty, written by Chert Dabei. This was the first joint performance of male and female performer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rama. The incident immediately triggered a debate in the Morning Newspaper Supplement between a group of middle-class intellectuals concerning "female involvement in art performances". This paper sees the boom in female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n the 1920s,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in traditional drama" during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in China a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discussion. This incident shows how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shaped intellectuals' views on females and art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Culture Movement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poken drama
下载PDF
“人民文艺”中农民历史主体性的想象与构建
2
作者 阎浩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5,共9页
“人民文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艺。毛泽东将原本被排斥于现代文艺活动之外的农民作为文艺活动的主要对象,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文艺生态和文化生态。如果从其启蒙对象即工农大众来说,“人的文学”没有实现其目标。“人的文学”未能完成的... “人民文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艺。毛泽东将原本被排斥于现代文艺活动之外的农民作为文艺活动的主要对象,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文艺生态和文化生态。如果从其启蒙对象即工农大众来说,“人的文学”没有实现其目标。“人的文学”未能完成的“启蒙农民”“改造农民”重任,最后由“人民文艺”逐步实现了。“人民文艺”使农民完成了观念上的转换与更新。要深刻理解“人民文艺”,首先要理解区别于资产阶级现代性文化的无产阶级新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无产阶级新文化强调的是反帝反封建;到了社会主义阶段,则将“资产阶级文化”与“封建文化”一道作为批判和否定的对象。此时,“人民文艺”更突出革命农民对“无产阶级意识”的接受过程;“人民文艺”赋予了农民以新的“人民”品性,塑造具有无产阶级意识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成为其重要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艺 无产阶级新文化 农民历史主体性 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
下载PDF
吹响创造人民文艺的号角
3
作者 张志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9期45-50,共6页
文艺界发起“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后,为实施启蒙战略,着力创造以大众文学为主体的大众文艺。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文艺界创造大众文艺的实绩不佳。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阐明文艺新方向后,大众文艺升级... 文艺界发起“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后,为实施启蒙战略,着力创造以大众文学为主体的大众文艺。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文艺界创造大众文艺的实绩不佳。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阐明文艺新方向后,大众文艺升级为符合党的文艺观的、雅俗共赏的、具有现代性的人民文艺。人民文艺的主要特征是人民创造、为人民创造、属于人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面向文艺界吹响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号角。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原则是人民导向,途径是深入实际、扎根人民生活,站稳人民立场、用现代意识之光烛照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结构,运用民族形式、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意义是增强人民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升华大众文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艺 新时代 精神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论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教育价值
4
作者 王利华 包涵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是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努力方向。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鲜明特质与主... 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是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努力方向。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鲜明特质与主要内涵,领会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在升华理想信念、夯实辩证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夯实文化自信等方面所蕴含的重要教育价值,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共进,为充分实现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教育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 社会主义文艺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教育价值 为人民服务
下载PDF
从新时期“人民性”讨论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9,共6页
新时期文艺观的思想解放,最早就是从反思和批判“阶级斗争工具论”开始的,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我们逐步反思了文艺的阶级性,同时对文艺的人民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争论。最终,党中央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习近平... 新时期文艺观的思想解放,最早就是从反思和批判“阶级斗争工具论”开始的,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我们逐步反思了文艺的阶级性,同时对文艺的人民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争论。最终,党中央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吸收、借鉴,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从而把文艺的人民性问题提到了新时代的新高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开辟了道路,为中国文艺的全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文艺为人民服务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中国文艺不仅要继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中国化,为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服务,而且要继续努力实现《共产党宣言》的“世界文学”思想,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造福于世界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新时期 人民性 阶级性 以人民为中心 文艺观
下载PDF
文艺的突围与话语的孕育——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理论话语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段吉方 沈文秀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3,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30年代“左联”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从文艺的形式与内容、作家立场、社团组织、实践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文艺如何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特定语境中推动了马克思主...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30年代“左联”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从文艺的形式与内容、作家立场、社团组织、实践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文艺如何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特定语境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形式的孕育。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也展现了文艺突围中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艰难探索的过程,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系统化、共识性理论方略的追求,但由于理论论争不彻底等因素,影响了话语表现的不同意见。但从思潮史、理论史的角度而言,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的孕育,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迈进仍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艺大众化 文艺人民性
下载PDF
宣示与规定:1949年前后延安文艺丛书的编纂刊行——以“北方文丛”与“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的编辑出版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40,共8页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40年代编辑出版的多种延安文艺丛书,不仅宣示并完成了延安文艺及其艺术传统的建构与历史叙述,同时又通过与政治权力及意识形态目的的结合,"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及其国家美学规范与文类秩序...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40年代编辑出版的多种延安文艺丛书,不仅宣示并完成了延安文艺及其艺术传统的建构与历史叙述,同时又通过与政治权力及意识形态目的的结合,"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及其国家美学规范与文类秩序。其中,1949年前后由周而复和周扬等分别主编的"北方文丛"与"中国人民文艺丛书",集中体现出了当时的延安文艺丛书编辑理念、选题准则和意识形态目的等历史特征,以及有意识通过丛书汇集及其"经典化"的文学史叙述,建构延安文艺及其"新的人民的文艺"资源与规范等文化实践功能,并在延安文艺文献史料辑佚、版本考证、文字校勘及"副文本"研究等方面,成为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础及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文丛 中国人民文艺丛书 延安文艺 文学史料
下载PDF
论《王贵与李香香》的版本变迁与文本修改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9-137,共9页
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延安"解放区"的叙事诗歌《王贵与李香香》,随着建国前后"新的人民文艺"建设及其文本的"经典化"过程,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变迁,作品版本也经由出版者及作者的多次修改而形... 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延安"解放区"的叙事诗歌《王贵与李香香》,随着建国前后"新的人民文艺"建设及其文本的"经典化"过程,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变迁,作品版本也经由出版者及作者的多次修改而形成了不尽相同的文学版本及其文本形态。本文从文献学及版本资料研究的角度着手,通过对其作品版本的流传及其变迁与文本修改的汇校及分析,探讨不同时期及其时代背景之下"当代文学"的政治印记及意义变化,以及中国当代叙事诗歌的艺术建构及其文学史叙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人民的文艺 谣曲体叙事诗 版本变迁 文本修改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的人民情怀与时代关怀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继高 张文诺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2期15-19,共5页
在中国人民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讲话》体现了深刻的人民情怀与时代关怀,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重... 在中国人民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讲话》体现了深刻的人民情怀与时代关怀,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重大的现实意义。《讲话》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民性思想,必将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 人民情怀 时代关怀
下载PDF
抗战文学的分野与联动——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与战时区域政治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维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6,共9页
追溯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缘起,视野不能局限在抗战时期的边区之内。"新民主主义"概念的提出,与"统一战线"下"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分歧有紧密关联,为了获得"统一战线"中的... 追溯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缘起,视野不能局限在抗战时期的边区之内。"新民主主义"概念的提出,与"统一战线"下"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分歧有紧密关联,为了获得"统一战线"中的文化领导权,中共需要打破共产主义理论的传统结构,开拓一个新的理论格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开拓性,是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由空间上的并列关系,变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从而搁置了两种"主义"的争议,获得理论主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提出,既是针对中共之前文化政策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理论局限,也注意到国民党"民族主义"理论话语的偏颇和不足,为延安时期中共文艺思想的成熟奠定基础。国、共互动与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关系,启示学界,在认识延安文艺当中的问题时,应该注意到"域外语境"的存在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三民主义 共产主义 民族主义文艺 域外语境
下载PDF
口头传统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面向——对“十七年”新曲艺创作情况的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敏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97-104,共8页
"十七年"期间,在新曲艺创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充分显示了文艺普及方针的贯彻力度,以及在"人民文艺"定位下重视口头与通俗的特点。其中的优秀之作,无论在题材的延续上,还是对"故事性"的肯定与发挥上,都离不... "十七年"期间,在新曲艺创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充分显示了文艺普及方针的贯彻力度,以及在"人民文艺"定位下重视口头与通俗的特点。其中的优秀之作,无论在题材的延续上,还是对"故事性"的肯定与发挥上,都离不开对传统曲艺口头艺术的借鉴,同时也反映了新曲艺对革命政治的情理化把握。正是这种把握与书写,革命的抽象转化成了民间的具体,其中亦有不少围绕着普及与提高、"民间性"与"人民性"、政治性与娱乐性的冲突与博弈。而这一民间审美特色与革命政治的张力与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催生了新曲艺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也浓缩了发展"人民文艺"的难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曲艺 口头性 人民文艺 革命通俗文艺 十七年文学
下载PDF
新时期 新经验 新期待——改革开放30年的河南文艺总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荪 何弘 《中州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河南的文学艺术真正走向了自觉,河南文艺各个门类的发展壮大基本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各主要艺术门类有了自己明确的审美追求和风格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强烈的现实感和深厚的历史感为基调、以现实主义为主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河南的文学艺术真正走向了自觉,河南文艺各个门类的发展壮大基本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各主要艺术门类有了自己明确的审美追求和风格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强烈的现实感和深厚的历史感为基调、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文艺 改革开放30年 新时期
下载PDF
重返现场:“十七年文艺”的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3-19,共7页
"十七年文艺"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视作一个自然时间的发展段落和不证自明的分期标准,通常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巩固时期的文学以及相关的文学样式。但回到历史现场,"十七年文艺"的生成、演化与... "十七年文艺"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视作一个自然时间的发展段落和不证自明的分期标准,通常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巩固时期的文学以及相关的文学样式。但回到历史现场,"十七年文艺"的生成、演化与重构实际上经历了从"人民的文艺"到"无产阶级的文艺"的规划和设计、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批文学史的同步叙述和建构、最终作为"文革"的"他者"而被规定和确立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回溯,"十七年文艺"内在的规定性亦随政治语境的变迁而不断生产出复杂的面向,应该被视作文学史上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艺” 人民的文艺 无产阶级的文艺 社会主义文学 “文革”文艺
下载PDF
新思想、新组织、新媒介——近年中国文艺评论状况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宏峰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2期15-21,共7页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五年中,我国文艺评论领域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文艺评论提供了新的思想观念指引;国家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出现众多以文艺评论为主题的国家组织、社会团体和学术共同体等,各...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五年中,我国文艺评论领域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文艺评论提供了新的思想观念指引;国家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出现众多以文艺评论为主题的国家组织、社会团体和学术共同体等,各种文艺评论活动极为活跃;网络新媒介的迅疾发展极大影响了文艺评论生态,从评论的主体、评论的属性、传播的途径到文本的文体风格、评论的价值与效果等都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根本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习近平文艺思想 中华美学精神 新媒介
下载PDF
《文艺生活》的复刊、“新生”与停刊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均 《长江学术》 2014年第3期47-52,共6页
司马文森主编的《文艺生活》月刊是建国初年仅有的几份获得复刊机会的新文学刊物之一。然而由于敏感的"同人"出身,它的"新生"几乎以全方位的"延安化"方式展开。这种面向"新的人民的文艺"的主... 司马文森主编的《文艺生活》月刊是建国初年仅有的几份获得复刊机会的新文学刊物之一。然而由于敏感的"同人"出身,它的"新生"几乎以全方位的"延安化"方式展开。这种面向"新的人民的文艺"的主动调整,见证了新文学期刊在新中国文学体制中的生存策略与尴尬处境,也折射了左翼知识分子在新环境中自我身份和文学认同的改变。而《文艺生活》的最终停刊,也成为当代文学版图重构中不同文学力量之间相互博弈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文森 《文艺生活》 新文学传统 自我调整 人民文艺
下载PDF
除文盲、作新民:平教会文艺教育构想与实践
16
作者 王平 胡景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69,共10页
1926-1936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以定县为“华北实验区”,以“除文盲、作新民”为总目标,以文艺教育为各类教育之首,推行了为期十年的平民教育实验。一则以文艺作为介绍传播知识的工具,二则研究并创造为大多数民众所需要的平民文艺,... 1926-1936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以定县为“华北实验区”,以“除文盲、作新民”为总目标,以文艺教育为各类教育之首,推行了为期十年的平民教育实验。一则以文艺作为介绍传播知识的工具,二则研究并创造为大多数民众所需要的平民文艺,力图创制一个可供全国效仿的新民教育方案。平教会文艺教育实验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践行了接受美学,找到了农民文艺教育的“不二法门”;二是注入了现代性生机,农民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三是接续了“五四”传统,文艺大众化从口号走向现实。平教会文艺教育实验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创举,其兼顾“农民需要”和“农民能接受”的文艺教育原则,至今仍有深度介入乡村振兴历史的可能。平教会文艺教育实验的局限在于回避了政治,它本质上是改良的而非革新的,它的教育目标和农民接受文艺的预期目标发生了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教会 定县 文艺教育 新民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努力促进“人民文学”的不断发展——周扬关于“人民文学”的论述
17
作者 彭萍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5-60,共6页
周扬认为,"五四"文学革命开启了文学与人民结合的航程,但那时还是"人的文学"的时代,文学大众化只是使文学走向民间,"平民"只不过是"市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真... 周扬认为,"五四"文学革命开启了文学与人民结合的航程,但那时还是"人的文学"的时代,文学大众化只是使文学走向民间,"平民"只不过是"市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真正"人民文学"新时代的到来,因为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如果没有思想感情的转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民文学。周扬认为,"人民文学"创作只有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审美需要和审美情趣出发,才会有为人民所关心的内容,为人民所喜爱的新的民族形式,才会有艺术性和大众化高度结合的艺术品。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周扬提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是周扬"人民文学"思想的重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人民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 大众化 民族形式
下载PDF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文艺理论的价值意蕴
18
作者 胡卓群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5,共5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文艺理论,从阐明社会主义文艺本质,赋予人民新的时代内涵,规定文艺表现的主体上,发展了“为谁服务”的文艺本质;从凸显意识形态功能,扩展评鉴功能,升华铸魂功能上,强化了“如何把握”的文艺功能;从创作导向坚... “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文艺理论,从阐明社会主义文艺本质,赋予人民新的时代内涵,规定文艺表现的主体上,发展了“为谁服务”的文艺本质;从凸显意识形态功能,扩展评鉴功能,升华铸魂功能上,强化了“如何把握”的文艺功能;从创作导向坚定人民立场,队伍培养坚持为民初心,文艺品格展现审美理想上,创新了“怎样发展”的文艺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文艺理论,从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重视角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并将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做出开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 文艺理论
下载PDF
论延安文艺的人民性
19
作者 刘鑫 张楠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3-65,87,共4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确立了以人民为主要表现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创作价值取向,明确了延安文艺的人民本位立场。文艺要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向工农兵普及与提高,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确立了以人民为主要表现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创作价值取向,明确了延安文艺的人民本位立场。文艺要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向工农兵普及与提高,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以新秧歌剧为代表的延安文艺,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延安文艺的人民性,对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 大众化 人民性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人民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阿茹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8,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繁荣发展人民文艺事业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详尽具体地阐明了人民与文艺事业的辩证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坚持马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繁荣发展人民文艺事业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详尽具体地阐明了人民与文艺事业的辩证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人民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新时代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思想成果,肩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同频共振"并扎根于民族文化,为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担负着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 人民性 文艺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