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driving factors in the Tianchi Bogda Peak Natural Reserve of Xinjiang,China
1
作者 ZHU Haiqiang WANG Jinlong +2 位作者 TANG Junhu DING Zhaolong GONG Lu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816-833,共18页
Nature reserv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viding ecosystem services and are key sit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The Tianchi Bogda Peak Natural Reserve(TBPNR),located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China,i... Nature reserv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viding ecosystem services and are key sit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The Tianchi Bogda Peak Natural Reserve(TBPNR),located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China,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area in the temperate arid zone.The evaluation of its important ecosystem servi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reserve.In the present study,we assesse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four ecosystem services(including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water yield,soil conservation,and habitat quality)in the TBPNR from 2000 to 2020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data using the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model.In addition,the coldspot and hotspot areas of ecosystem services were identified by hotspot analysis,and the trade-off and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were analyzed using factor analysis in a geographic detector.During the study period,NPP and soil conservation values in the reserve increased by 48.20%and 25.56%,respectively;conversely,water yield decreased by 16.56%,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habitat quality.Spatially,both NPP and habitat quality values were higher in the northern part and lower in the southern part,whereas water yield showed an opposite trend.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NPP showed a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 with habitat quality and soil conservation,and exhibited a trade-off relationship with water yield.Water yield and habitat quality also had a trade-off relationship.NPP and habitat quality were affected by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respectively,while water yield and soil conservation were more affected by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Therefore,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of trade-off and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in future ecological management.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 a reference that could facilitat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typical fragile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water yield soil conservation habitat quality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model geographic detector Tianchi Bogda Peak Natural Reserve
下载PDF
Fenlong Cultivation-the Fourth Set of Farming Methods Invented in China 被引量:18
2
作者 韦本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1期2045-2048,2052,共5页
The basic theory and effect of the new farming method of "Fenlong" cultivation which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main extension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fully illustra... The basic theory and effect of the new farming method of "Fenlong" cultivation which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main extension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fully illust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it is the fourth set (generation) of farming modes and methods following manpower, animal and mechanical (tractor) farming. It follows the natural law to achieve soil activation, water saving, oxygen increase, warming and desalination through the activ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like soil, rainfall and solar energy, thereby promoting a new round of natur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water con- servation, which has crop yield increase by 10%-30%, quality improvement of 5%, natural precipitation retaining increase by100%.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are the use of spiral drill for one-time completion of the land preparation by drilling vertically to 30-50 cm of soil layer through high speed peeling. After instant high temperature and many fierce impacts, mechanical frictions, it could achieve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number of loose soil, soil physical modific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soil nutrients, reservoirs, oxygen, microorganisms ("Four pools"). Fenlong cultivation can give birth to new farming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and it can achieve the physical "desalinized"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aline soil. The formation of Fenlong green farming technology system makes it possible to invent the farming tools of "serf-propelled Fenlong machinery" that has got the patent, and it is the method for farmland (dry land, paddy field) Fenlong cultivation, saline-alkali soil smash-ridging cultivation and for the abundance of grass ecology on degraded grassland. The application of Fenlong "4+1" (arable, saline-alkali soil, grasslands, Sponge City+rivers)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can achieve the "double safety" of food and living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long cultivation The fourth set (generation) of new farming methods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and quality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y
下载PDF
水利新质生产力:内涵解读、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32
3
作者 左其亭 秦西 马军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提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认为水利新质生产力是追求高科技、高效...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提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认为水利新质生产力是追求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水利生产力质态;提出了由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支撑体系五部分组成的水利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阐述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研究内容;并从工程、技术、制度和管理支撑四方面,提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实施路径。为加快形成和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基础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水利新质生产力 内涵解读 理论框架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对水利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13
4
作者 左其亭 秦西 马军霞 《中国水利》 2024年第6期21-25,共5页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要把水利新质生产力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基于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件,及其与新质生产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深入认识水利新质...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要把水利新质生产力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基于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件,及其与新质生产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深入认识水利新质生产力,阐述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框架,包括根本宗旨、战略指导、工作理念、目标任务以及关键内容,介绍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思路以及需要把控的关键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水利新质生产力 发展思考 关键内容 水利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国家水网建设关键内容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左其亭 田锦涛 +1 位作者 秦西 马军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1,共7页
为推动国家水网建设稳步迈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征程,在理解水利新质生产力内涵及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绿色4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国家水网建设需要把握的关键内容,分析有代表性的研究实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 为推动国家水网建设稳步迈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征程,在理解水利新质生产力内涵及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绿色4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国家水网建设需要把握的关键内容,分析有代表性的研究实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国家水网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包括研发国家水网模拟器大科学装置、物理水网和虚拟水网协同建设、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科学处理人水关系4个方面,以期为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家水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家水网 人水关系
下载PDF
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界定及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喜峰 《中国水利》 2024年第6期26-30,共5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由于水利的基础性、战略性特征,水利新质生产力有着深刻的内涵。从生产力理论出发,提出水利新质生产力具有水利产业、水利部门和水要素三重维度。在每个维度上,水利新质生产力具有不同的...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由于水利的基础性、战略性特征,水利新质生产力有着深刻的内涵。从生产力理论出发,提出水利新质生产力具有水利产业、水利部门和水要素三重维度。在每个维度上,水利新质生产力具有不同的战略定位。在新发展阶段,水利新质生产力具有促进水利行业自身强、支撑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价值。分析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提出必须大幅度提升水利创新能力,形成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直接动力;强化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原动力;推进水利科技产业建设,形成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载体;强化水要素的刚性约束,夯实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水利新质生产力 未来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下载PDF
数字孪生催动水利新质生产力与数字水利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忠静 沈文欣 +1 位作者 石羽佳 尹德才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5期7-12,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变革的新动能,也是推动水利行业发展形态变革的新机会。由于水的基础性、流动性和利害双重性,水利行业非结构化特征明显,导致物联网等技术体系赋能水利行业管理迟缓,迫切需要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基于对... 新质生产力是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变革的新动能,也是推动水利行业发展形态变革的新机会。由于水的基础性、流动性和利害双重性,水利行业非结构化特征明显,导致物联网等技术体系赋能水利行业管理迟缓,迫切需要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基于对生产力一般规律和新质生产力形成要素的认识,总结提炼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特征与表象、核心与内涵,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孪生促进水利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途径,实证阐述了数字孪生带动数字水利经济发展的案例,综合提出了进一步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促进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为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水利行业管理模式高质量跃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数字治水 水利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3I”
下载PDF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关于水利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和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肇桀 张旺 刘璐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摆在我们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关系到国运和未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水利行业责无旁贷。文章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入手,深刻理解什么是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摆在我们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关系到国运和未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水利行业责无旁贷。文章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入手,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核心问题,为水利行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新质生产力 水利行业 水利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 被引量:9
9
作者 彭静 《中国水利》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变革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要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地位,以科技创新建构新的生产工具体系、配置新的生产资料体系、建立新的生产函数,要聚焦国家重大战...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变革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要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地位,以科技创新建构新的生产工具体系、配置新的生产资料体系、建立新的生产函数,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从构建国家水网、建设数字孪生水利、健全水利标准体系、建构河流伦理、培育新质人才队伍等方面,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水利
下载PDF
引领新时代水土保持之科技前瞻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科技创新和应用: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减量降级目标与评价,实行水土保持率不同阈值的区域水土保持分类指导,构建水土保持功能分析指标体系,探索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技术;建立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空间管控制度,实施差别化管理,探索并推广不同类型农林开发活动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智慧管理,水土流失风险评价与智能预警,建立绿色设计绿色施工标准,探索视频监控与跟踪管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技术支撑,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技术,推进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智慧指导与智能管理;加快水土保持碳汇研究与市场交易,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损害价值评估体系,深化水土流失测报与动态监测等基础研究。以创新理论、技术、机制的新探索,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 新质生产力 创新 引领
下载PDF
数字孪生水利赋能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框架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钱峰 夏润亮 《中国水利》 2024年第8期6-10,5,共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孪生水利因其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成为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最显著标志和最有力抓手。水利部党组将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孪生水利因其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成为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最显著标志和最有力抓手。水利部党组将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和重要路径,其本质就是在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探讨辨析建设数字孪生水利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并从建设行动、关键技术、标准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以数字孪生水利驱动引领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孪生水利 水利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下载PDF
能源电力系统绿色转型:政策演进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国兴 冯祎琛 聂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8,共13页
电力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政策则是推进能源电力行业绿色转型的主要抓手。以政策目标和措施为依据,分析我国能源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规律,揭示其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能源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政策沿... 电力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政策则是推进能源电力行业绿色转型的主要抓手。以政策目标和措施为依据,分析我国能源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规律,揭示其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能源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政策沿循“节约能源—环境保护—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演进脉络,经历“以行政指令为主的探索阶段—以法律法规为主的强化阶段—以行政指令和市场化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阶段”的演进过程,逐步形成促进节能减污降碳和能源结构优化相协同的循环发展格局。我国能源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特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成效显著。未来,推动能源电力系统绿色安全转型应从培育新质生产力、健全财税金融政策、促进多目标协同增效、增强绿色低碳意识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电力系统 节能减排政策 能源结构转型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逻辑机理与关键路径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洪武 《中国水利》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在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已逐渐显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在发展理念、目标指向、实施动力等关键要素上具有内在的逻辑契合性。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需精准对接新质生产... 在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已逐渐显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在发展理念、目标指向、实施动力等关键要素上具有内在的逻辑契合性。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需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需求,加快实现水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卓越水利科技创新人才,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水安全 高质量发展 关键路径 机理
下载PDF
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与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六宴 《中国水利》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具有极端重要性。分析了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对保障水库高水平安全的重大意义,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维度阐释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与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提出强化... 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具有极端重要性。分析了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对保障水库高水平安全的重大意义,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维度阐释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与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提出强化“四全”管理、“四预”措施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等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助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安全管理 运行管理矩阵 水利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安全
下载PDF
农田水利新质生产力关键内容及研究展望
15
作者 左其亭 田锦涛 秦西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12,共6页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水利生产力质态,是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以水利新质生产力助力农田发展,推动农田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农田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水利新质生产力在农田领域的具体实践,是推进实现农业现代...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水利生产力质态,是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以水利新质生产力助力农田发展,推动农田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农田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水利新质生产力在农田领域的具体实践,是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路径。为加速落实水利新质生产力在农田领域的部署要求,本文在深入探析农田水利新质生产力和水利新质生产力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农田水利新质生产力的研究框架,包括关键问题、战略目标、体系布局和关键内容,并针对农田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展开重点研究,最后从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农田改造3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为农田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田水利新质生产力 研究框架 关键内容 研究展望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思考
16
作者 郜国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6,共6页
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为给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实际,阐释了水... 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为给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实际,阐释了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从水土保持的体制机制建设、基础研究、监测评价、监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五方面,总结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依据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内涵,探讨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生产实践等方面对发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的制约因素;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方面提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在劳动者方面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专业基础教育,在劳动资料方面要强化智慧黄河水土保持建设、高精尖科学技术融合、水土保持碳汇体系研究和黄土高原重力侵蚀机理研究等,在劳动对象方面要强化重点领域科技攻关、监测评价深度应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 制约因素 发展路径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抓住机遇,发掘草业新质生产力
17
作者 董全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5-986,共2页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新时代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和草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围绕草原科技创新、国土“三调”数据应用和草原管理、乡土草种繁...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新时代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和草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围绕草原科技创新、国土“三调”数据应用和草原管理、乡土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和西部本土国家级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探讨,旨在为新形势下发掘草业新质生产力,推进草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草业 新质生产力 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乡土草种繁育基地
下载PDF
以“四个统筹”为核心的农业水管理策略研究
18
作者 吴普特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7期13-20,共8页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重心不断向以东北、黄淮海等为代表的北方地区转移,粮食生产呈现出与水资源分布错位的格局。粮食生产用水特征分析显示,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水足迹低,但粮食水足迹占比大,与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空间分布相悖,大规模...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重心不断向以东北、黄淮海等为代表的北方地区转移,粮食生产呈现出与水资源分布错位的格局。粮食生产用水特征分析显示,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水足迹低,但粮食水足迹占比大,与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空间分布相悖,大规模粮食生产导致北方地区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面对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水资源禀赋不足、水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国际突发事件影响等挑战,提出统筹蓝水与绿水利用,统筹实体水和虚拟水耦合调控,统筹国内和国际粮食虚拟水贸易,统筹农艺、工程、生物和管理节水措施等“四个统筹”,构建农业高效用水新理论与新方法,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农业节水方面的效能,实现粮食生产和消费全过程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 粮食安全 水足迹 虚拟水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面向未来的水利新质生产力:内涵解读、研究框架与关键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景晓栋 田贵良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0,共8页
全面分析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详细论述了水利新质生产力与水利传统生产力的区别与联系、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及关键表现,系统性总结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核心要素及结构关系。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在水资源领域的应... 全面分析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详细论述了水利新质生产力与水利传统生产力的区别与联系、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及关键表现,系统性总结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核心要素及结构关系。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优化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政策设计、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化水利产业体系及建立多主体协同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水利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生态产品价值 水资源管理
下载PDF
中国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亚锋 周晓晓 +2 位作者 王红瑞 刘祎萌 李欣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水利事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及其发展的障碍因子诊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和绿色4个维度构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 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水利事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及其发展的障碍因子诊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和绿色4个维度构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RAGA-PP模型)对我国2021年31个省份的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等东南部沿海省份的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藏、青海等西北部省份的相对较低;准则层障碍度排序为高科技>绿色>高质量>高效能;水利工业企业专利是制约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新质生产力 RAGA-PP模型 障碍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