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oluntary Service:Contribute to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Servi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New Historical Circumstance
1
作者 Ma Jiatai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2016年第3期13-17,共5页
China Volunteer Service Federation is a nationalfederated social organization composed ofvoluntary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volunteers.Since its founding in more than two years ago,by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with d... China Volunteer Service Federation is a nationalfederated social organization composed ofvoluntary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volunteers.Since its founding in more than two years ago,by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with diversifiedvoluntary service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promoting the working methods innovationof voluntary service in all sectors an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untary service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servi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new Historical Circumstance
下载PDF
Research on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Rural Public Service Departments i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2
作者 LI Zhong-dong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eshan 614000,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8期41-44,共4页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related concepts concerning human resources in rural public service department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overall status quo of human resources in China's rural public service departments an...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related concepts concerning human resources in rural public service department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overall status quo of human resources in China's rural public service departments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human resources in China's rural public service departments during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s follows:first,the constitution structure is not rational;second,the cultural quality of staff is universally low,and the business capacity remains to be promoted;third,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lags behind,and the supporting reform is short.In the context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the opportunities faced by the human resources in China's rural public service departments are as follows:China has elevated strengthening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rural talents construction as important state development strategy;the idea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learning-oriented government are put forward;civil servant system is overhauled.Therefore,I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uman resources in China's rural public service departments as follows:implement elastic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in public service departments(including civil servant positions in department),to form the public service personnel system of "able one comes in,mediocre one moves over and shiftless one steps down";audaciously promote young and middle-aged grass-roots cadres with strong business ability,high political quality,acute jud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ability;build learning-oriented grass-roots public service organization,to make the staff in rural pubic service departments study assiduously and progress;broaden horizon,and build th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system geared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in developed regions,the human resources in grass-roots public service departments should introduc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RURAL PUBLIC service
下载PDF
Internet Brings New Development of China’s Catering Sector
3
作者 Liu Xinwei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9年第3期42-43,共2页
In recent years,China’s catering sector has experienced profound changes in terms of industrial scale and management level,showing a favorable development momentum with steadily expanding industrial scale,optimizing ... In recent years,China’s catering sector has experienced profound changes in terms of industrial scale and management level,showing a favorable development momentum with steadily expanding industrial scale,optimizing market structure,complete categories,various brands,more standardized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upgrading service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service pro boost INTERNET Brings new development of China’s CATERING SECTOR
下载PDF
Reform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in the New Era
4
作者 Han Jiangfe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8-249,共12页
With decades of hard work,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crossed the threshold into a new era.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 the new era has impose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With decades of hard work,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crossed the threshold into a new era.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 the new era has impose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However,the current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welfare-multiplex and urban community environment is often difficult to operate in the rural area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And the urban home care service for the aged is inappropriate to the rural reality;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aged faces difficulties in practice;institution care for the aged develops slowly;the synergy among different elderly care service models is poor.Through observing the rural area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in the field for a long time,this paper proposes to build the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family supporting,supported by community mutual assistance care,supplemented by institution care for the aged,combined with medical care,and localized with diversified forms for targeted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alities.And the system should follow the fundamental guidance of development-oriented family policy,adhere to the governance mode of multiple subjects with one core and respect rural reality,which could provide a feasible way for the reform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era development-oriented family policy GOVERNANCE mode of multiple SUBJECTS with one core the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下载PDF
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国际比较——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满盈 高雅妮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8,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日益成为衡量贸易强国的关键指标。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日益成为衡量贸易强国的关键指标。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全球36个主要国家2010—2021年的服务贸易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质量排名由第14位上升至第11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从分维度指标来看,中国服务贸易的绿色和共享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但创新、协调和开放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最后,根据测度及比较的结果,结合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推动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贸易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熵值法
下载PDF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被引量:1
6
作者 钟茂初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金融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切实融入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现阶段,金融服务“创新发展”,要着力解决创新型技术产业成长的风险分担、... 金融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切实融入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现阶段,金融服务“创新发展”,要着力解决创新型技术产业成长的风险分担、内生动力、共性基础设施供给等问题;金融服务“协调发展”,要着力改进既有经济结构、金融结构中的不均衡问题;金融服务“绿色发展”,应遵循促进可持续增长、维护生态公平等原则;金融服务“开放发展”,要着力围绕交易成本、比较优势来推进对外经贸投资活动;金融服务“共享发展”,要着力推进普惠金融、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下载PDF
服务业开放、数字化赋能与国际循环质量提升 被引量:1
7
作者 邱斌 张群 孙少勤 《开放导报》 2024年第1期26-40,共15页
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及数字赋能,是我国进一步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抓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开放已历经45年,但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特征依旧明显。从生产成本,贸易成本,贸易方式... 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及数字赋能,是我国进一步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抓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开放已历经45年,但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特征依旧明显。从生产成本,贸易成本,贸易方式、贸易对象和贸易主体等层面,对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发展进行数字化赋能,现阶段仍存在政策性壁垒较高等问题。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看,继续逐步降低服务要素流动的政策性成本,能够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及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等方面,提升我国的国际循环质量。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同样能够以独立或者与服务业开放互动的形式促进我国国际循环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数字化赋能 新发展格局 国际循环质量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赵黎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7,共14页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现代化转型,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论文在阐述与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回顾与总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成效,阐...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现代化转型,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论文在阐述与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回顾与总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成效,阐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举措。同时,论文结合目前学界关于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界定,从现实困境与需求出发,提出从治理、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理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研究表明,面向未来,可从治理、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经营型集体经济 服务型集体经济 市场经济
下载PDF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融合发展:上海地铁“第二空间”建设及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全莉 李子骏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4期35-41,56,共8页
为探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融合发展特征,为未来多场景下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文章基于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原则,以上海地铁“第二空间”发展阶段为案例进行研究,归纳上海地铁得以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实现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 为探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融合发展特征,为未来多场景下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文章基于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原则,以上海地铁“第二空间”发展阶段为案例进行研究,归纳上海地铁得以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实现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融合发展需遵循公共性、创意性、融合性原则,并依赖于城市政府、文化机构、社会民众以及场景责任主体多方协同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融合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 地铁空间
下载PDF
数字赋能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实审视、行动逻辑与实现方略
10
作者 季彦霞 吕万刚 +2 位作者 伍艺昭 何文革 孙永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1,共7页
实现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并促进其高质量供给,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题中要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数字赋能为手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讨数字赋能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发展现实、行动逻辑与实现... 实现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并促进其高质量供给,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题中要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数字赋能为手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讨数字赋能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发展现实、行动逻辑与实现方略。认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目前存在创新要素激活不够、供给内容协调不足、绿色发展成效不高、服务效度提升不显、供需结构存在偏差等发展瓶颈。数字赋能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要遵循构建以服务质量为中心的赋能体系、创新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赋能工具、强化以人民需求为中心的赋能价值的行动逻辑。要通过全链条增效、整体性协调、绿色化发展、多维度开放、多元化共享打造高质量的公共体育服务;通过数字化供给手段创新、数字化供给信息创新、数字化供给机制创新、数字化供给模式创新,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高质量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高质量发展 公共体育服务 高质量供给 新发展理念
下载PDF
城乡均衡发展大格局下我国公路服务区大网建设研究
11
作者 周晓津 佟宇竞 +1 位作者 林志鹏 周仁满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60,共16页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与畅通全国城乡产销大循环要求存在五大矛盾:一是服务区封闭,过路消费需求与沿线乡镇农特产品供给脱节;二是旅客上下中转受限,营运公司客流补充成本高昂,始发终到旅客集散时间成本猛增;三是小批量物流快件不...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与畅通全国城乡产销大循环要求存在五大矛盾:一是服务区封闭,过路消费需求与沿线乡镇农特产品供给脱节;二是旅客上下中转受限,营运公司客流补充成本高昂,始发终到旅客集散时间成本猛增;三是小批量物流快件不能直接沿线集散,私营公司抢占赢利路线而弃舍高速沿线乡镇小批量件;四是旅客需求日益多样化,服务种类相对国外而言极其单薄;五是城市停车难,关键要靠市郊和城乡路网。建设开放型服务区且注重城乡均衡布点成网,是日韩和法德推动消费惠及城乡的重要成功经验,服务区集应急救援、旅客集散和换乘中转、物流仓储和快件集散交换、本地农特产售卖以及旅游观景休闲等商旅文于一体已成未来发展大势。在我国公路沿线建设数以万计的综合服务区和各类中小微网点,利用网点换乘中转实现全国客货邮“镇-镇”直达,可以更充分地发挥现有高等级公路的网络共享优势,更有效地实现客运增流、快递增质增量、城乡产销提质增速等国内双向大循环功能,将全国人民的日常经济社会活动汇集成为城乡一体共享生产、交换和消费大市场,助推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服务大网络 公路服务区 新发展格局 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融合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志愿服务组织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障碍与路径选择
12
作者 蒋美华 晋浩瑞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38-46,F0002,144,共11页
新时代,志愿服务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志愿服务组织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使命。新时代对志愿服务组织的创新化、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广泛化等方面提出了高质量的发展... 新时代,志愿服务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志愿服务组织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使命。新时代对志愿服务组织的创新化、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广泛化等方面提出了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回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在组织能力建设、服务模式创新、群众参与质量以及社会资源协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仍面临许多现实障碍,如服务理念普及不足、服务有待拓展领域和深化内涵、组织形式仍需优化、运行机制亟待完善、服务成效有待提高、外部环境面临挑战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创新服务形式,实现志愿服务组织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发展路径选择上进行积极探索,主要包括:加强党建引领,树立正确理念;坚持科学引导,提升管理水平;引入社工参与,创新服务模式;嵌入社会治理,拓展服务领域;规范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成效;依托政策支持,优化外部环境等。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多元支持的共建局面,从而更有力、更高效地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组织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志愿服务组织 高质量发展 志愿服务
下载PDF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表现、成因与纾解策略
13
作者 陈丛刊 刘云秋 梁茗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着力破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后指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区域间、人群... 着力破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后指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区域间、人群间、项目间发展不平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政策落实不到位、经费支持不充裕、人员配备不充足。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保障水平、文化繁荣水平、社会建设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的差异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成因。为此,需要将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将加快全民健身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将实现全民健身协调发展作为内在要求,将助力全民健身绿色发展作为普遍形态,将推动全民健身开放发展作为必由之路,将保障全民健身共享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不平衡 不充分 高质量发展 “五位一体” 新发展理念
下载PDF
雄安新区缩小与北京公共服务差距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14
作者 柳天恩 田梦颖 孙雨薇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6,共10页
雄安新区缩小与北京公共服务差距,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前提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要求,在推进共同富裕、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七年来,雄安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 雄安新区缩小与北京公共服务差距,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前提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要求,在推进共同富裕、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七年来,雄安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然而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雄安新区与北京公共服务差距依然较大,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北京功能疏解有阻力、雄安自身供给能力不足、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难题。建议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从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完善承接配套政策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几个方面着手,率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动态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公共服务 区域协调
下载PDF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服务耦合协调演化
15
作者 丁仁船 邬登辉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29,共11页
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2011—2022年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服务两系统相对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变化。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服务两系统相对发展指数与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但公共服务相对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两系统... 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2011—2022年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服务两系统相对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变化。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服务两系统相对发展指数与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但公共服务相对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从一般失调达到中度协调;地区间发展差距逐渐加大,中心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提出了加大城市公共财政投入与制定差异化的协调发展策略及加强城镇化建设的建议,以此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公共服务 相对发展 耦合协调 区域一体化
下载PDF
新内生理论下县域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
16
作者 贾娟 《图书馆》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将外部支持与乡村内部自觉有机结合,采用内外共生、上下联动的新内生发展是现阶段推动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在新内生理论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强调从整体发展视角,立足乡村资源和需求,通过乡村与... 将外部支持与乡村内部自觉有机结合,采用内外共生、上下联动的新内生发展是现阶段推动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在新内生理论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强调从整体发展视角,立足乡村资源和需求,通过乡村与外部的互动联结、资源整合、改革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文章深度解构入选国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的汉阴模式,认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欲打破乡村文化自觉意识淡薄、整合性欠缺、创新动力不足的新内生困境,离不开以县政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整体谋划与统筹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乡村自治组织及其组织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以“文化+”为思路的资源整合逻辑及技术引领、规则协同下的多维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内生理论 公共文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 县域乡村
下载PDF
为何与何为:新发展阶段民生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7
作者 高传胜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在新发展阶段,无论是为应对复杂不确定的国内外发展环境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还是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少子老龄化形势,都需要充分发掘民生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民生领域出现的“难”“贵”“烦”等社会问题,正是... 在新发展阶段,无论是为应对复杂不确定的国内外发展环境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还是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少子老龄化形势,都需要充分发掘民生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民生领域出现的“难”“贵”“烦”等社会问题,正是民生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的集中反映。强调依靠改革的办法促进供给灵活适应需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民生服务有效供给不足难题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直面重点民生服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包容性制度体系与政策生态,采取包容审慎性监管体制与方式,有效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不同性质与类型的民生服务包容性发展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服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发展格局 少子老龄化 包容性发展与治理
下载PDF
原粮产业链中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评价及路径
18
作者 冷志杰 李宝泰 郑成功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26,共9页
东北三省原粮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社会化服务将现代生产要素引入粮农,那么亟需评价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中是否存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主体,明确其通过社会化服务,引领其他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服务小... 东北三省原粮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社会化服务将现代生产要素引入粮农,那么亟需评价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中是否存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主体,明确其通过社会化服务,引领其他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服务小型粮农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对此,考虑引入现代生产要素的社会化服务、基于政策目标等设定各指标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值并计入权重,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处于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和全面实现阶段的社会化服务企业可作为高质量发展示范主体,其具有引领其他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应用现代生产要素、提供全过程服务和数字赋能服务的能力;由此得出,上述示范型社会化服务企业引领其他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服务小型粮农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路径是建立社会化服务平台,该平台可引入大语言模型和检索增强生成技术,智能生成社会化服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 高质量发展 原粮产业链 熵权法 粮农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体育空间的价值意蕴、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
19
作者 张凤彪 杨恺然 周丽君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共9页
生产力变革正在推动数字技术深度创新应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数字体育空间构筑将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必然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数字体育空间的价值意蕴,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剖析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变革正在推动数字技术深度创新应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数字体育空间构筑将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必然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数字体育空间的价值意蕴,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剖析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体育空间的生成逻辑,旨在厘清数字体育空间的推进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体育空间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等价值意蕴,以高质量制度治理空间、高科技物质生产空间、高效能公共交往空间组成的三元空间为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体育空间的生成逻辑。基于研究结果从完善顶层设计、创新资源配置、兼顾素养环境3个方面提出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体育空间的推进路径,进而促进公共体育服务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数字体育空间 数字技术 公共体育服务
下载PDF
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
20
作者 张桂文 王耀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7,共17页
将农民工市民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农民工城市融入工资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 将农民工市民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农民工城市融入工资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分区域看,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现代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等作用渠道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 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