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道路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森 刘振天 +3 位作者 陈时见 李辉 陈亮 王智超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共23页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基础性保障,是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性支撑,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推进高等教育强国高质量建设需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谱系,探明符合中国国情与现代化共同特...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基础性保障,是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性支撑,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推进高等教育强国高质量建设需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谱系,探明符合中国国情与现代化共同特征的强国建设路径;梳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发展机理,增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回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明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实现科技创新层级与能级的双跃升;以“两个大局”的时代理念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坐标,厘清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逻辑。此外,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我国必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抓手,破除制约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障碍,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体系实现结构性变革、系统性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科技 “两个大局” 教育评价
下载PDF
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审视与评价机制改革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继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3,共9页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是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态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要求高校为之提供新质性的人才和科技支持,但长期以来基于效率取向的高校评价模式束缚...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是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态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要求高校为之提供新质性的人才和科技支持,但长期以来基于效率取向的高校评价模式束缚了高校的生产力和服务力。深化高校评价机制改革,构建质量取向的新评价体系,是高校解放生产力,有效参与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举措。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当务之急是塑立基于“质量与贡献”的评价标准,改革政府主导的行政性评价,促进高校评价的生态化,强化高校自我评价的发展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校评价 产科教一体化 学科交叉融合 效率与质量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平 孙晓敬 曹明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9,共19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准确把握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客观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TOPSIS法测算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探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关联特征,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差异性,运用地理探测器原理研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整体还不强,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指数较高省份呈现“高-高”集聚特征,甘肃、海南、新疆、西藏等指数较低省份呈现“低-低”集聚特征;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和西部地区域内差异较中部地区显著,东部地区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先增大后缩小,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有所增大;影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等,且区域间投入存在明显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投入不足,同时还受区域对外开放和技术需求等因素影响;内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大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较大的是教学与科研人员数、科技经费当年拨入、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数、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当年拨入、信息化水平,且信息化水平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根据研究结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指引,从创新投入、资源配置、资源共享、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力 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 影响因素 空间特征 TOPSIS法 空间自相关 泰尔指数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乳及乳制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赵小伟 郑楠 +1 位作者 王加启 张养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51-5459,共9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快速获取产品质量信息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定量的检测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食品的质量信息,该技术已逐渐在食品质量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快速获取产品质量信息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定量的检测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食品的质量信息,该技术已逐渐在食品质量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乳及乳制品质量检测方面的应用,旨在为该技术在乳制品行业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乳及乳制品 质量检测 快速评估
下载PDF
世界一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劲 杨硕 +3 位作者 何小敏 巨龙 王乾 黄天蔚 《创新科技》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应有之义。提升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并助力其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从创新决策能力、创新支持能力、创新生态能力、创新攻关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等5个维度构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应有之义。提升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并助力其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从创新决策能力、创新支持能力、创新生态能力、创新攻关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等5个维度构建了世界一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挥棒”。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世界一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改不断提升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链主”企业。在指标设置方面,应结合各类中央企业特征、所处行业属性以及内外部环境,使不同类型企业的评价指标能够切实反映其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企业 中央企业 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链主”企业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何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效应的机理与检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蔡湘杰 贺正楚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共14页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标志。基于此,以“量的积累、质的提升、新的拓展”三维向度为目标层,以“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为准则层,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标志。基于此,以“量的积累、质的提升、新的拓展”三维向度为目标层,以“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为准则层,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门限效应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差异性科技创新能力之下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非线性正“U型”关系,即促进作用来源于高水平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形成中介效应及门限效应;区域层面,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力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特征。据此,从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为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评价指标体系 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创新能力
下载PDF
智能制造政策是否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来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的证据
7
作者 陈彦霖 阳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11期68-83,共16页
新一轮工业革命深入演化进程中,面向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突出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工业大国竞相追逐的焦点,它不仅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也是加快培育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 新一轮工业革命深入演化进程中,面向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突出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工业大国竞相追逐的焦点,它不仅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也是加快培育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以工信部2015—2018年每年实施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为准自然实验,开展智能制造政策赋能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效应评估。实证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尤其是对企业数字发明专利申请的影响更为显著。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智能制造政策作用于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主要机制包括环境政策工具中的税收优惠、营商环境优化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异质性检验发现,智能制造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影响效应更明显。最后,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智能制造还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价值。该研究不仅能有效评估智能制造政策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还能为智能制造作为一种先进生产方式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政策 数字技术 技术创新 政策效果评估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
8
作者 官龙 吴的囡 许宁宁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6期137-139,共3页
随着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产量与种类日益丰富,其流通范围也不断扩大。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如农药残留、兽药滥用、重金属污染以及微生物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 随着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产量与种类日益丰富,其流通范围也不断扩大。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如农药残留、兽药滥用、重金属污染以及微生物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传统的检测技术往往存在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对现场检测适应性差等不足。基于此,本文针对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展开分析,详细介绍了新型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类型,剖析了其在应对农产品各类污染问题中的适应性,并探讨了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效率、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农产品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快速检测技术 农产品 质量安全 应用
下载PDF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任务及实施路径
9
作者 许先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首要的、根本的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首要的、根本的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中之重是打造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塑造国家竞争新优势;基础工程是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创造人才健康成长环境;重要抓手是通过完善“揭榜挂帅”“赛马”等竞争机制,探索形成赋权形式、成果评价、收益分配等激励制度,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强国 人才评价体系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10
作者 曹兵 李洁 +1 位作者 唐帅 蒋伟 《冶金信息导刊》 2024年第6期53-56,共4页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其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显得尤为迫切。深入探讨了科技期刊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期刊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科技期刊培育新质生...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其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显得尤为迫切。深入探讨了科技期刊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期刊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科技期刊培育新质生产力面临的现实挑战。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科技创新的引领、产业布局的统筹优化、助力国家科技创新、数字融合出版和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培育科技期刊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构想,指出科技期刊的发展需紧扣新质生产力的脉搏,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与战略调整,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产业布局 数字融合出版 期刊评价体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对经济发展影响探析
11
作者 朱雷霆 金菲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集聚发展、链式发展,构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根据扬州市2015—2020年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集聚发展、链式发展,构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根据扬州市2015—2020年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地方规上高新技术企业评价体系,运用无锡市、扬州市和连云港市3市相关指标数据,分析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为地方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规上高新技术企业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主成分分析法 政策制定
下载PDF
基于光谱成像技术的红花快速鉴别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翠英 马骥 +3 位作者 庞其昌 赵静 王琳 崔代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快速鉴别红花药材的真伪,并对不同市售来源的红花样品进行质量评价,以探讨光谱成像技术在中药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与优势。方法:应用凝视式荧光光谱成像装置,提取红花、西红花和菊花对照药材的归一化特征荧光光谱曲... 目的:快速鉴别红花药材的真伪,并对不同市售来源的红花样品进行质量评价,以探讨光谱成像技术在中药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与优势。方法:应用凝视式荧光光谱成像装置,提取红花、西红花和菊花对照药材的归一化特征荧光光谱曲线,对红花药材进行鉴别;通过提取不同红花样品的归一化特征荧光光谱曲线,对不同市售来源的红花质量进行评价;系统的光谱覆盖范围为400~680nm,光谱分辨率为5nm。结果:红花的特征光谱曲线与菊花、西红花显著不同;质量不同的红花样品荧光强度不同。结论:光谱成像法可用于红花药材的真伪鉴别与质量评价,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光谱成像 快速鉴别 质量评价
下载PDF
茶叶品质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温立香 张芬 +2 位作者 何梅珍 林家威 刘泽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97-204,共8页
综述茶叶品质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传统感官审评、品质检验分析及现代新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上的应用,以期为茶叶品质数据化、茶叶品质快速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茶叶 品质 评价技术 研究现状 新技术 应用
下载PDF
浙江名茶品质特征及评鉴新技术应用现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星海 周晓红 +1 位作者 唐德松 龚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561-19563,共3页
以2009年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评选工程实施产生的17个名茶为代表,分别从产地、色泽、外形、香气、滋味及叶底方面介绍了浙江名茶品质特征;围绕茶叶品质审评因素,综述了近10年来茶叶品质的量化识别研究成果,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依次为机... 以2009年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评选工程实施产生的17个名茶为代表,分别从产地、色泽、外形、香气、滋味及叶底方面介绍了浙江名茶品质特征;围绕茶叶品质审评因素,综述了近10年来茶叶品质的量化识别研究成果,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依次为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品质 名茶 量化识别 品质指标 新技术
下载PDF
快速法酿造豆酱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丰丽 卫红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8,共3页
选择出快速法酿造豆酱的加工工艺条件 ,把浸豆时间提高到 2 4h ,采用高温发酵、液化糖化技术 ,并在发酵后期加入乳酸菌与酵母发酵液 ,以增加其风味物质的形成。与传统工艺相比 ,不但缩短了加工周期 ,而且豆酱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还原糖... 选择出快速法酿造豆酱的加工工艺条件 ,把浸豆时间提高到 2 4h ,采用高温发酵、液化糖化技术 ,并在发酵后期加入乳酸菌与酵母发酵液 ,以增加其风味物质的形成。与传统工艺相比 ,不但缩短了加工周期 ,而且豆酱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还原糖含量也均比传统发酵产品提高。与现行速酿工艺相比弥补了其风味不足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法酿造 豆酱 新工艺
下载PDF
高拱坝边坡开挖面质量快速评定与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志国 赵春菊 +1 位作者 周宜红 胡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7-69,127,共4页
以我国西部某高拱坝边坡开挖面为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快速、全面地获取开挖面点云数据信息,制定合理的数据采集流程,对所采集的开挖面空间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建立数据库。在施工现场直接利用点云数据对边坡开挖质量进行实时评价,实... 以我国西部某高拱坝边坡开挖面为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快速、全面地获取开挖面点云数据信息,制定合理的数据采集流程,对所采集的开挖面空间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建立数据库。在施工现场直接利用点云数据对边坡开挖质量进行实时评价,实现了高拱坝边坡开挖质量快速评价的目标,对加快施工进度和保障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高拱坝 边坡开挖 质量评价 快速
下载PDF
测井新技术在陆相致密油“七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北部高台子油层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尹成芳 柯式镇 +4 位作者 姜明 康正明 王伟东 孙旭 郑树桐 《石油科学通报》 2017年第1期32-43,共12页
中国陆相致密油储层具有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常规测井难以准确评价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烃源岩特性、脆性和水平地应力各向异性,本文综合应用"无源三组合"测井(岩性扫描测井、致密储层核磁共振... 中国陆相致密油储层具有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常规测井难以准确评价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烃源岩特性、脆性和水平地应力各向异性,本文综合应用"无源三组合"测井(岩性扫描测井、致密储层核磁共振测井和介电扫描测井)、声波扫描测井、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等测井新技术,结合传统"三组合"测井技术,总结出了陆相致密油测井评价思路,目的是解决烃源岩品质、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三类品质"评价问题。运用该思路,对松辽盆地北部Q地区高台子油层测井新技术资料相对齐全的J2井和Q1井,进行精细测井评价,同时,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建立了相应的"七性"评价模型,并将模型用于研究工区内20口老井资料的解释,取得了良好效果。最终,在测井精细评价基础上初步建立储层分类标准,形成了一套陆相致密油评价体系。相比常规测井,测井新技术将以其独特优势支持我国陆相致密油勘探开发的深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新技术 陆相致密油 七性评价 三类品质 测井评价
下载PDF
用人单位参与航海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新模式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明霞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0-32,51,共4页
用人单位参与航海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意义重大,对于目前各校雷同的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用人单位全程、全面、系统参与航海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并高度重视评价数据结果的运用的新模式,充分发挥... 用人单位参与航海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意义重大,对于目前各校雷同的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用人单位全程、全面、系统参与航海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并高度重视评价数据结果的运用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切实提高航海类高职院校教育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单位 航海类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评价 新模式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信阳毛尖超声提取物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宾宾 赵铭钦 +2 位作者 刘鹏飞 魏鹏程 张俊芳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2年第1期7-11,共5页
主要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信阳毛尖脂溶性香味成分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提取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超声提取物的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 主要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信阳毛尖脂溶性香味成分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提取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超声提取物的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提取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功率89.23 W、提取时间31.38 min、提取温度25.19℃。该工艺条件下信阳毛尖超声提取物的理论提取率为3.777%,实测提取率为3.732%,回归模型预测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信阳毛尖 超声波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人因视角下的街道景观品质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5
20
作者 聂玮 孙进 +1 位作者 伍圆圆 贾江旭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0-16,共7页
随着城市规划从增量到提质的转变,人们对于城市景观品质的需求也在增加。而街道作为城市廊道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连接着城市各功能区和景观斑块的纽带,其空间环境品质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人因工程学视角下... 随着城市规划从增量到提质的转变,人们对于城市景观品质的需求也在增加。而街道作为城市廊道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连接着城市各功能区和景观斑块的纽带,其空间环境品质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人因工程学视角下梳理了国内外街道景观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并在传统主观问卷调查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客观的生理指标评价方法,再将新技术引入到实验研究中来。主客观的结合和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街道景观品质精细且深入的刻画,也为城市街道品质提升和优化提供了客观和定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视角 街道景观 品质评价 主客观结合 新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