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生理论视角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寇垠 张静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6期68-75,共8页
共生理论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城市与乡村公共文化系统形成的共生单元,在共生环境不断变化中经历了非共生、寄生和偏利共生阶段,朝着互惠共生关系迈进。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共生理论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城市与乡村公共文化系统形成的共生单元,在共生环境不断变化中经历了非共生、寄生和偏利共生阶段,朝着互惠共生关系迈进。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树立城市与乡村平等互惠的发展理念,激活城乡公共文化共生单元的内生活力,增加共生度、增强共生密度,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共生环境和共生机制,让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形成对称互惠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公共文化服务 共生理论 乡村文化资源 文旅融合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角下“图书馆+地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汪全莉 万茹捷 《图书馆研究》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图书馆与地铁跨界融合,共同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的新思路,而“场景”本质上是更高级形式的文化空间,本文在既有研究和我国实践探索经验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地铁”这一公共文... 图书馆与地铁跨界融合,共同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的新思路,而“场景”本质上是更高级形式的文化空间,本文在既有研究和我国实践探索经验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地铁”这一公共文化融合服务场景概念,并引入场景理论,论证分析其应用于建设“图书馆+地铁”场景的契合性。在场景理论指导下,从合法性、真实性、戏剧性3个维度出发,打造深入人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景,探索“图书馆+地铁”的更多可能性,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注入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地铁 场景理论 公共文化服务
下载PDF
新内生理论下县域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娟 《图书馆》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将外部支持与乡村内部自觉有机结合,采用内外共生、上下联动的新内生发展是现阶段推动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在新内生理论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强调从整体发展视角,立足乡村资源和需求,通过乡村与... 将外部支持与乡村内部自觉有机结合,采用内外共生、上下联动的新内生发展是现阶段推动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在新内生理论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强调从整体发展视角,立足乡村资源和需求,通过乡村与外部的互动联结、资源整合、改革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文章深度解构入选国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的汉阴模式,认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欲打破乡村文化自觉意识淡薄、整合性欠缺、创新动力不足的新内生困境,离不开以县政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整体谋划与统筹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乡村自治组织及其组织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以“文化+”为思路的资源整合逻辑及技术引领、规则协同下的多维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内生理论 公共文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 县域乡村
下载PDF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融合发展:上海地铁“第二空间”建设及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汪全莉 李子骏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4期35-41,56,共8页
为探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融合发展特征,为未来多场景下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文章基于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原则,以上海地铁“第二空间”发展阶段为案例进行研究,归纳上海地铁得以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实现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 为探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融合发展特征,为未来多场景下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文章基于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原则,以上海地铁“第二空间”发展阶段为案例进行研究,归纳上海地铁得以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实现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融合发展需遵循公共性、创意性、融合性原则,并依赖于城市政府、文化机构、社会民众以及场景责任主体多方协同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融合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 地铁空间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县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演进与逻辑 被引量:1
5
作者 熊春林 贺容煜 《图书馆》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长沙县为例,深入探究数字化驱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演进和逻辑进路。研究发现该县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基础建设、初级应用、深度应用、全面应用四个阶段,实现了从全覆盖...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长沙县为例,深入探究数字化驱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演进和逻辑进路。研究发现该县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基础建设、初级应用、深度应用、全面应用四个阶段,实现了从全覆盖到高精度再到广扩展三次跃升。通过夯实数字基础、整合数字资源、撬动数字边界等行动,适时适应民众需求新变化,赋能资源“全连接”“全场景”“全融合”,促进资源积累与部署、资源捆绑与协调、资源辐射与互补,提升资源集成能力、开发能力、联动能力,呈现出“数字赋能—资源获取—资源转化—价值传递”的高质量发展逻辑进路。文章提出,以民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分阶段有序推进、适时创新应用场景,是数字化促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县域公共文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 实践逻辑 资源编排理论
下载PDF
“新木桶理论”视域下县域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现实瓶颈与突破路径
6
作者 李理 熊薇 蒋宏宇 《福建体育科技》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县域作为承上启下、贯通城乡的重要枢纽,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与核心。本文基于“新木桶理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县域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展开分析与思考。县域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现实瓶颈主要包括底... 县域作为承上启下、贯通城乡的重要枢纽,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与核心。本文基于“新木桶理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县域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展开分析与思考。县域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现实瓶颈主要包括底板薄弱、围板间隙以及桶箍限制3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多元协同结构失衡、内外主体监督疲软。据此,提出促进服务经费稳步增长以夯实拓宽桶底;引领多元主体融合共治以密合围板间隙;推进数字监督平台以发挥桶箍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木桶理论 县域 公共体育服务
下载PDF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定位之变化
7
作者 朱国萍 杨学锋 李粤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服务功能也发生着改变。文章基于1994版《公共图书馆宣言》,论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走过的三段具有历史意义的路程及其每段路程上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定位的变化,希...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服务功能也发生着改变。文章基于1994版《公共图书馆宣言》,论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走过的三段具有历史意义的路程及其每段路程上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定位的变化,希望能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宣言》 服务定位 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下载PDF
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Q镇5个村落的案例分析
8
作者 聂继凯 邵娜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4-45,共12页
村民自组织供给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是繁荣乡村公共文化进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式,主体构成、主体互动、时空布局、资源支撑、目标导向、激励、组织属性、外围环境、公共文化内容和成效获得等因素影响着此种供给方式的有效实现。通... 村民自组织供给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是繁荣乡村公共文化进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式,主体构成、主体互动、时空布局、资源支撑、目标导向、激励、组织属性、外围环境、公共文化内容和成效获得等因素影响着此种供给方式的有效实现。通过精准把控供给方式内核、实现多元主体合力支撑、提供应有资源基础、营造良好外围环境和完善反馈与激励机制,能够进一步激发村民自组织供给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大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自组织供给 扎根理论
下载PDF
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的“破”与“立”——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分析框架
9
作者 胡瑞 李彩云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7,共9页
高校教师评价是激发高校教师内在活力的管理工具,高校教师评价亟须破除“五唯”,从而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激励作用。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依据,从治理目标、治理主体和治理内容入手,构建高校教师评价改革分析框架。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的基本方... 高校教师评价是激发高校教师内在活力的管理工具,高校教师评价亟须破除“五唯”,从而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激励作用。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依据,从治理目标、治理主体和治理内容入手,构建高校教师评价改革分析框架。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在评价目标上,破除“短期功利主义”;在评价主体上,破除“形式化参与”;在评价内容上,破除“片面重视科研”。未来要从支持高校教师自我发展的“内生发展”评价、促进高校教师全面发展的“多方相长”评价和鼓励高校教师个性发展的“全面响应”评价三个方面深化高校教师评价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校教师 评价改革 破“五唯” 新公共服务理论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旅游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梁新华 沈锦阳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7期14-24,共11页
文章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和服务质量差距理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探究公共图书馆旅游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关系,构建公共图书馆旅游信息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对公共图书馆旅游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评价... 文章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和服务质量差距理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探究公共图书馆旅游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关系,构建公共图书馆旅游信息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对公共图书馆旅游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研究结果,文章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四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提升公共图书馆旅游信息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动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公共图书馆 旅游信息服务质量 信息生态理论 服务质量差距理论
下载PDF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策略研究
11
作者 董新军 卢文云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6-62,共7页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迷你马拉松赛事的公共服务需求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供给策略。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还存在安全保障措施不足...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迷你马拉松赛事的公共服务需求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供给策略。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还存在安全保障措施不足、赛事服务信息发布机制不够完善、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等问题。研究认为:迷你马拉松赛事的公共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安全保障、赛事信息和志愿服务等方面,要通过发挥市场资源运转能力扩大投入,发挥政府平台创造能力提高赛事服务信息发布的供给效能,多方联动推进志愿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数量等策略来提高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质量。针对当前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优化供给策略对于吸引更广泛的人群参与迷你马拉松运动,推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公共服务理论 迷你马拉松赛事 公共服务 供给
下载PDF
基于SOR理论的老年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意愿研究
12
作者 戴艳清 付睿 张梦鸽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4年第2期13-20,共8页
探寻老年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意愿因素,以期为提升公共数字文化的老年人群体服务参与度和可及性提供参考。选取30名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获取研究数据,采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获取到的语料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后提取相应标... 探寻老年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意愿因素,以期为提升公共数字文化的老年人群体服务参与度和可及性提供参考。选取30名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获取研究数据,采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获取到的语料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后提取相应标签,并基于SOR理论构建了老年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外部刺激因素与老年用户能力状况通过认知中介形成不同程度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意愿,最终引发老年人不同程度、不同特征的参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老年人 扎根理论 参与意愿
下载PDF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理论新担当与现代化新使命
13
作者 蔡武进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4期47-60,共14页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在《文化产业促进法》等其他文化基础法尚未出台、文化法律体系尚不成熟的当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应当切实担负起支撑文化法律体系建设,承托文化法学理论研究,促进文化强国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在《文化产业促进法》等其他文化基础法尚未出台、文化法律体系尚不成熟的当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应当切实担负起支撑文化法律体系建设,承托文化法学理论研究,促进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在理论层面,《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担负着诠释文化法之基本属性,厘清文化法学之建构逻辑的任务。廓清《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蕴含的缘起于行政法底色的文化基础法属性,以及承托的有限政府有为市场有力社会建设、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保障、文化治理新秩序营造等理论逻辑,是加强新时代文化法学理论研究的内在需求。在现实层面,因应我国公共文化现代化,乃至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深入实施及发展完善,从而推动公共文化管理现代化、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扩大公共文化双重参与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落实时代使命,从文本走向实践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文化法 文化法学 理论担当 现代化使命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崇青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26-34,共9页
文章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要素,构建了基于投入产出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并以国内31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剖析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绩效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要素,构建了基于投入产出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并以国内31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剖析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绩效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公共图书馆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且部分在规模收益方面表现出递减特征。最后,从构建服务品牌、协调技术投入、完善管理机制和加强共享合作四个方面提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绩效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 服务绩效评价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斯 张皓珏 陈一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3,共8页
[目的/意义]从多层维度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为“十五五”时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宏观数据与案例文本作为数据源,提取建设方式、空间营造、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服务... [目的/意义]从多层维度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为“十五五”时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宏观数据与案例文本作为数据源,提取建设方式、空间营造、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形成概念和类型,归纳存在的问题。[结论/发现]我国以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为主体,在总分馆制基础上开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新建、改造和嵌入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建设方式,空间价值是核心价值,空间的变革带动了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变革。未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要与已有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深入衔接,同时形成错位发展;加强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价值]采用多源数据从宏观上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提出面向“十五五”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总分馆制 公共文化设施 公共文化服务
下载PDF
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振兴建设双向赋能路径研究
16
作者 王丽培 陈雅 王丹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文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乡村振兴建设语境下公众需求变化是推动变革的根源,深化改革本地化服务成为其互利互惠的重要路径选择。研究以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为基础,审视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本地化发展... 文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乡村振兴建设语境下公众需求变化是推动变革的根源,深化改革本地化服务成为其互利互惠的重要路径选择。研究以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为基础,审视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本地化发展与乡村振兴建设间的互动关系,提出新时代以深化改革公共文化服务本地化发展的方式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的观点,探究互助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根源,并以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适合度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为目标开展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理论 公共文化服务 乡村振兴 本地化 双向赋能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实践与策略——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秀敏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6,共7页
文章阐述新型阅读空间的特征和建设意义,总结分析我国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概况和主要类型,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为例,提出公共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策略,即颜值与内涵兼修,打造全民阅读沉浸体验新场景;发挥特色馆中馆优势,拓展特... 文章阐述新型阅读空间的特征和建设意义,总结分析我国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概况和主要类型,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为例,提出公共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策略,即颜值与内涵兼修,打造全民阅读沉浸体验新场景;发挥特色馆中馆优势,拓展特色新型阅读空间;延伸服务触角,布局馆外新型阅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新型阅读空间 阅读服务 空间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 滨海新区图书馆
下载PDF
不同群体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偏好比较研究
18
作者 孙英姿 戴艳清 马家伟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62,100,共13页
通过现场观察、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从目标、行为、态度3个维度提取不同群体用户画像,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不同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群体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偏好。发现不同群体的偏好存在共性与差异,整体可归纳为4种类型,... 通过现场观察、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从目标、行为、态度3个维度提取不同群体用户画像,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不同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群体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偏好。发现不同群体的偏好存在共性与差异,整体可归纳为4种类型,即旅游打卡尝鲜者、休闲消遣享受者、阅读学习进修者、亲子活动体验者,应面向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提高不同用户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 用户需求 服务偏好 公共文化服务 用户画像
下载PDF
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研究
19
作者 甘佩玄 陈雅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8-44,55,共8页
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迈入“十四五”时期,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成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文章探讨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研究与建设现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标准化建设、服务理念、服务网络、服务实效性四个方... 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迈入“十四五”时期,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成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文章探讨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研究与建设现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标准化建设、服务理念、服务网络、服务实效性四个方面,探索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道路,以期为全国各地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 高质量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
下载PDF
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评价研究
20
作者 包维娜 徐磊 陈雅 《图书情报研究》 2024年第2期15-25,55,共12页
[目的/意义]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则是推动乡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媒介,本文聚焦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方法/过程]对江苏省镇江市下辖乡镇作田野调查,通过扎根分析挖掘出数字设施设备、数字资... [目的/意义]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则是推动乡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媒介,本文聚焦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方法/过程]对江苏省镇江市下辖乡镇作田野调查,通过扎根分析挖掘出数字设施设备、数字资源、数字活动、宣传推广、服务认知度、空间可接近、时间可接近、成本可接近、服务内容、服务人员、使用体验、组织方式、管理机制、供需关系14项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因素,归纳为可获得维、可知晓维、可接近维、可接受维、可适应维5大维度。[结果/结论]构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概念模型,以提升乡村居民与服务之间的适合度和匹配度,为政府和公共文化机构提供施策方向,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数字乡村 可及性 扎根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