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Relationship in the 70-Year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
作者 Liu Daw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7-214,共8页
The past seven decades witnesses a stage marked by"ossification-consolidation-emptiness"as regards domestic labor relationship.It is highly probable that China is to be inaugurated by the stage of"falsi... The past seven decades witnesses a stage marked by"ossification-consolidation-emptiness"as regards domestic labor relationship.It is highly probable that China is to be inaugurated by the stage of"falsification"in forthcoming days.A major cause is rooted in that labor relationship is the outpu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t would request that labor relationship chime with it.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labor relationship since the founding of PRC explicitly evinces that"flexibility"might be incurred in case labor relationship fails to align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ith demands of marketing competitiveness.It might even propel main bodies of labor relationship to circumvent labor laws,as is verified by prevalence of large-scaled labor dispatching,and of"labor dispatching under the disguise of outsourcing".Lawmakers thus need to further ruminate over degree of tolerance on labor legi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year history labor relationship flexible EMPLOYMENT
下载PDF
延安时期戏剧作品的劳动叙事及其文化表征
2
作者 李有军 王慧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倡导大生产运动,间接完成了对边区军民的组织动员工作。“劳动”作为关键词频繁出现于延安时期的戏剧作品中,“劳动”与戏剧以连接边区军民民族国家想象的姿态出场。有关劳动叙事戏剧作品的涌现,既是戏剧生...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倡导大生产运动,间接完成了对边区军民的组织动员工作。“劳动”作为关键词频繁出现于延安时期的戏剧作品中,“劳动”与戏剧以连接边区军民民族国家想象的姿态出场。有关劳动叙事戏剧作品的涌现,既是戏剧生产组织对边区中央政策的主动响应,亦是剧作家群体在充分考量边区军民主体情感诉求基础上的有意识书写。延安戏剧作品作为文学作品中最具典型性的“文本”,通过劳动叙事及其文化表征,具象呈现了边区“新人”的形象塑造与“新式家庭”的生成过程,进而有效激发了军民团结抗战的革命热情,促进了新的革命主体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劳动叙事 翻身想象 新型伦理关系
下载PDF
算法介入下众包骑手劳动关系司法认定的实践检视、困境剖析与标准重释
3
作者 焦艳红 荣亚琪 《山东工会论坛》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平台用工模式相较于传统用工模式更加灵活开放、复杂多样。尽管传统的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仍有适用价值,但不能完全适用于新业态用工形态下的平台用工模式。审判实践中,众包骑手劳动关系认定出现了平台企业与众包骑手关系性质定性不明、适... 平台用工模式相较于传统用工模式更加灵活开放、复杂多样。尽管传统的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仍有适用价值,但不能完全适用于新业态用工形态下的平台用工模式。审判实践中,众包骑手劳动关系认定出现了平台企业与众包骑手关系性质定性不明、适用法律机械、认定标准模糊以及归责对象单一等问题。破除当前困境的关键在于对劳动关系从属性司法认定方式进行重新解释,强化算法作为新要素在人身从属性和经济从属性判断中的作用,在审判实践中结合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做实质考察。同时在坚持“劳动关系—民事关系”二分模式的基础上,从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中寻找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用工 众包骑手 劳动关系认定标准 从属性
下载PDF
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动态关系研究
4
作者 关爱萍 武洪琪 姚文鑫 《开发研究》 2024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生育水平变动会影响未来劳动年龄人口供给,但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尚有争议。基于我国1970—2021年生育率水平和女性劳动参与率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后,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 生育水平变动会影响未来劳动年龄人口供给,但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尚有争议。基于我国1970—2021年生育率水平和女性劳动参与率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后,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从宏观角度揭示生育水平变动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化的动态关联性。研究发现,我国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相关性由1979—1990年的负相关转变为1991—2021年的正相关,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总和生育率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已总体呈现出一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1991—2021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互动响应关系显著,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动对总和生育率变动的冲击影响呈现滞后性,且影响程度没有总和生育率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冲击影响大。因此,在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我国应充分重视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互动影响和冲击响应关系,有效保障女性生育和劳动权益,推进性别平等的生育支持体系建设,在提振社会生育水平的同时稳定女性劳动参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 总和生育率 生育水平 女性劳动参与率 动态关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师生关系与工作投入的纵向作用机制——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
5
作者 胡莹莹 杨一鸣 +1 位作者 张翠平 王文静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5,共14页
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双重视角,探讨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以及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劳动问卷、师生关系问卷和工作投入量表对82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短期追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T1表层行为显著... 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双重视角,探讨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以及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劳动问卷、师生关系问卷和工作投入量表对82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短期追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T1表层行为显著负向预测T2工作投入,T1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则无法显著预测T2工作投入,T1师生关系在T1表层行为与T2工作投入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在T1深层行为、自然行为与T2工作投入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2)潜在剖面分析识别出4类不同的教师情绪劳动剖面,即自然展现组、低展现组、中等展现组和高展现组,其中自然展现组师生关系品质最佳,工作投入水平最高,并且各亚组分布受教师性别、是否班主任以及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3)以自然展现组为参照组,T1师生关系在低展现组、中等展现组与T2工作投入之间分别具有完全中介和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改善教师情绪劳动和提升教师工作投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助力教育的情感转向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劳动 工作投入 师生关系 中小学教师 潜在剖面分析
下载PDF
人机劳动分工:生成逻辑、模式类型与作用机制
6
作者 何江 闫淑敏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9,共12页
人机分工协作型混合劳动力已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新生动能,但相关理论研究仍明显滞后于组织人机混合用工实践,且缺乏适配的系统理论体系。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劳动分工理论,将智能机器视作与人并肩分工协作的劳动行动主体,从劳动... 人机分工协作型混合劳动力已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新生动能,但相关理论研究仍明显滞后于组织人机混合用工实践,且缺乏适配的系统理论体系。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劳动分工理论,将智能机器视作与人并肩分工协作的劳动行动主体,从劳动分工视角创新性提出人机分工论作为诠释人机混合劳动力的理论新范式,并从生成逻辑、理论内涵、模式类型、作用机制等多维度探讨人机分工理论体系。结果发现:(1)人机分工作为第四次社会分工的重要体现,以劳动价值共创为基本目标,强调从传统以人为单一主体的一元分工转向人机双元分工,并可将人机分工结构划分为纯人工执行、机器赋能人工、人机协同执行、人工辅助机器、纯机器执行等模块。(2)机器对人工仅是劳动功能局部性超越,人工在人性化软技能、机器在程序化硬技能领域各占优势,且人机分工模式多元化可从主导地位、协作方式、数量匹配、管理对象等多重视角细分。(3)“机器换人”是一个让机器从幕后走到台前、人工从台前转向幕后的人机分工重构过程,其本质是分解工作内容并让人更像人(而非像机器)一样工作;同时,人机分工中“机器换人”与“机器增强”并行、悖论叠加渗透、工序拆分与功能拆解双向路径交互融合,且从时间、空间、功能等多维度呈现循环式人机分工动态演化迭代。人机分工论可为诠释人机混合劳动力现象提供理论借鉴,也可为引领企业组织混合用工实践与重塑人机分工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分工 人机团队 人机共生 机器换人 人机关系 混合劳动力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生产率的U型关系——基于市场竞争力的调节作用
7
作者 郭晓蓉 申丹虹 《河南科学》 2024年第8期1230-1239,共10页
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应用文本分析法刻画数字化转型指标,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为基础,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市场竞争力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 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应用文本分析法刻画数字化转型指标,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为基础,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市场竞争力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生产率呈正U型关系,即企业劳动生产率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进行,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市场竞争力正向调节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正U型关系.(3)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在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基于此,建议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制定差异化的转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劳动生产率 U型关系 市场竞争力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劳动-休闲”辩证关系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路径
8
作者 罗昕怡 王浩斌 杨思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劳动-休闲”辩证关系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人、围绕人且发展人的现实命题。劳动与休闲具有内在一致性,同属于人的主体要素,同构于人的需要外化的历史沿革之中,两者的辩证关系直接导向为:共同充当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劳动-休闲”辩证关系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人、围绕人且发展人的现实命题。劳动与休闲具有内在一致性,同属于人的主体要素,同构于人的需要外化的历史沿革之中,两者的辩证关系直接导向为:共同充当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有必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视域,依循马克思对前人先哲的批判逻辑,挖掘其考察“劳动-休闲”关系的思想溯源,从而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将“劳动-休闲”关系放置于人学语境下加以强调的两者逻辑互动及其科学内涵,进而探寻到以人的“劳动-休闲”和谐关系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这无论是对于丰富和充实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学术研究来说,还是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发展而言,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劳动-休闲” 辩证关系 科学内涵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农村人情消费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刘慧 余家凤 何小艳 《农业展望》 2024年第8期57-64,共8页
人情消费是中国乡村熟人社会维持社会联系的传统习俗,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从人情关系角度出发,梳理中国农村人情消费的特征表现,剖析农村人情消费可能会对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影响,再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 人情消费是中国乡村熟人社会维持社会联系的传统习俗,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从人情关系角度出发,梳理中国农村人情消费的特征表现,剖析农村人情消费可能会对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影响,再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用OLS模型分析农村人情消费对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实际影响,并进一步考察非农创业在农村人情消费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后从区域异质性方面讨论农村人情消费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农村人情消费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抑制作用,说明农村人情消费的增加会降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概率;非农创业在农村人情消费与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中部地区人情消费异化现象较明显。因此,要充分发挥基层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资力度,倡导合理的人情交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情消费 劳动力转移 非农创业 熟人社会
下载PDF
青年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劳动协同机制及其风险防范
10
作者 方莉 曹玉颖 《实事求是》 2024年第6期42-51,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能够提供实时交互、具备深度学习能力、拓展人类智能的新型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深入青年群体的劳动过程之中,构建起人机双向互构的劳动协同机制,这种劳动协同机制在变革青年劳动逻辑和劳动方式的同时也激发了青年引领...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能够提供实时交互、具备深度学习能力、拓展人类智能的新型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深入青年群体的劳动过程之中,构建起人机双向互构的劳动协同机制,这种劳动协同机制在变革青年劳动逻辑和劳动方式的同时也激发了青年引领人机协同发展的潜力。青年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劳动协同机制主要包括重复性任务中的接管—检视、辅助性决策中的分析—判断以及复合性创意中的内脑——外脑互动。然而,青年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协同时常面临劳动神圣性消解、机器替代、主体失位、社会隔绝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源于观念虚化、技能退化、思维惰化、交往窄化等因素。为此,我们需要从观念、技能、思维、交往层面出发,促进个人层面与社会层面归正、技术变迁与技能结构统一、主动建构与系统培育统一、人机交互与人际交往协调,推动青年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劳动协同的正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生成式人工智能 劳动协同 人机关系
下载PDF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分工与生产方式关系思想
11
作者 吴敏 严卿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生产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社会分工与生产力、交往形式相结合,强调社会分工在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反过来推动自身不断细化,指出社会分工的不同阶段就是所有制的不同阶... 生产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社会分工与生产力、交往形式相结合,强调社会分工在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反过来推动自身不断细化,指出社会分工的不同阶段就是所有制的不同阶段,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和阶级矛盾。《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社会分工与生产方式关系的思想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宏伟思想的理论基石,同时也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社会分工 生产方式 关系 现实启示
下载PDF
共享用工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争议、焦点与抉择
12
作者 崔灿 王科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5,共8页
共享用工作为一种新兴的灵活用工模式,逐渐在各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如何切实维护共享员工的劳动权益,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议题。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选择“一重劳动关系”还是“二重劳动关系”作... 共享用工作为一种新兴的灵活用工模式,逐渐在各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如何切实维护共享员工的劳动权益,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议题。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选择“一重劳动关系”还是“二重劳动关系”作为构建共享用工劳动权益保护机制的基础。为妥善处理这一问题,需拓宽研究视野,探究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把握共享用工的时代特性,全面考察“一重劳动关系”向“二重劳动关系”转变的内在规律,进而结合共享用工中的实践难题,提出动态化、二重性的共享用工劳动权益保护的路径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用工 劳动权益保护 法律争议 劳动关系
下载PDF
迈向共同富裕:农民工流动的社会效应及其体制经验
13
作者 夏柱智 焦长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174,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民工在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农民工仍然是一个具有鲜明身份与职业特征的过渡性阶层,难以融入大中城市。因此,他们选择就近县域城镇化,落脚县城是普遍选择。在县域...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民工在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农民工仍然是一个具有鲜明身份与职业特征的过渡性阶层,难以融入大中城市。因此,他们选择就近县域城镇化,落脚县城是普遍选择。在县域社会的场域中,农民工流动发挥了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效应。首先是农民工的务工收入不断增长,带动农民生计模式转型;其次是农民工社会地位上升,构成了县域中间阶层的主体;最后,农民工可进可退的流动方式,构建了特色的渐进城镇化秩序。这些社会效应的形成和国家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有关。国家不断完善农民工流动体制,形成了生计稳定取向与普惠发展取向的两类政策体系,其核心理念是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迈向城乡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力市场 县域城镇化 共同富裕 城乡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文明进程视野下的“生活革命”
14
作者 魏甜甜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95-102,共8页
在中华文明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结构性和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因此,中国民俗学探索着面向当下的学术转型。其中,周星提出了“生活革命”研究,分析普通国民日常生活的样貌和诞生过程。“生活革命”研究检讨了“民的主体性”和... 在中华文明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结构性和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因此,中国民俗学探索着面向当下的学术转型。其中,周星提出了“生活革命”研究,分析普通国民日常生活的样貌和诞生过程。“生活革命”研究检讨了“民的主体性”和“日常生活”,考察了在衣食住用行等生活方式革命过程中,民众的行动逻辑、思维观念、身份认同等方面的变革。但是,“生活革命”研究主要面向消费领域、物质层面的现象,较少关注劳作模式和交往关系等更深层次领域的变革。这些领域共同构成了文明进程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是民俗学应该面向的当下。因此,“生活革命”研究有着较强的学术潜力,重视考察理解民众的生活实践和行动意义,有助于推动民俗学的实践转向,更好地认知中华文明的当代进程,是中国民俗学开展文明进程研究的必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革命” 文明进程 消费型生活方式 劳作模式与日常交往关系 实践民俗学
下载PDF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新意蕴
15
作者 陈红 邱灵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内在包含了人的劳动本质、需要本质和社会关系本质,这一学说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展现出新的时代意蕴。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人的劳动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也使劳动的主体性、创造性愈加彰显;人的需要实现了... 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内在包含了人的劳动本质、需要本质和社会关系本质,这一学说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展现出新的时代意蕴。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人的劳动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也使劳动的主体性、创造性愈加彰显;人的需要实现了新的跨越和多元化发展。伴随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人的社会关系得以日益多样化,并向境外、域外扩展。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推进人的本质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人的劳动本质的实现创造新的条件;多措并举满足人民的生存需要、享受和发展需要,推进人的需要本质进一步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劳动本质 需要本质 社会关系本质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
下载PDF
娱乐聊天主播与粉丝的准社会关系研究
16
作者 蒋丽璇 《新闻知识》 2024年第1期61-66,95,共7页
在移动互联网“直播+”时代,主播与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准社会关系。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抖音平台10位娱乐聊天主播粉丝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及分析发现,主播的颜值人设、话语表达、情感互动促进了主播与粉丝准社... 在移动互联网“直播+”时代,主播与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准社会关系。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抖音平台10位娱乐聊天主播粉丝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及分析发现,主播的颜值人设、话语表达、情感互动促进了主播与粉丝准社会关系的建立。这种准社会关系满足了粉丝的情感需要,从而激发粉丝进行打赏行为和情感劳动,呈现出多平台、双向性、持久性的特征,但并不稳定,在时间的消磨下,粉丝会产生社交媒体倦怠,进而与主播的关系走向“流动型”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社会关系 网络直播 情感劳动 社会认同 媒体倦怠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劳资关系建构的经验启示
17
作者 陶春丽 武奎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6-81,115,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具体表征之一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劳资关系建构的新形态。秉承历史和逻辑相结合方法梳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劳资关系建构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启示,可为新发展阶段劳资关系的建构提供规...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具体表征之一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劳资关系建构的新形态。秉承历史和逻辑相结合方法梳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劳资关系建构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启示,可为新发展阶段劳资关系的建构提供规律遵循,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总的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劳资双方的建构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劳资两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劳资分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劳资共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劳资和谐百年多的演变,可归纳总结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认清劳资矛盾地位,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标准、依法治理劳资关系和激发主体精神等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劳资关系 发展历程 经验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研究
18
作者 郎廷建 黄咏薇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零散分布着大量的人与自然关系论述,深蕴极富现实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这些思想沿着异化劳动的状况描述、成因分析和解决路径展开理论叙事,内容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的人化自然观...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零散分布着大量的人与自然关系论述,深蕴极富现实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这些思想沿着异化劳动的状况描述、成因分析和解决路径展开理论叙事,内容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的人化自然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的自然界财富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维度的人与自然和谐观三个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整体初成的显性标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极具独特价值。深化相关研究,须要回到文本、深耕细作,整体把握、系统研究,实践导向、知行合一,顺应时代、通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与自然的关系 异化劳动 生态批判
下载PDF
How can Corporate China Improve Labor Relations while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19
作者 王晓光 《China Economist》 2008年第3期137-144,共8页
To better understand where Chinese corporate employee compensation stands now,China Enterprise Confederation(CEC)organized China Corporate EmployeeCompensation Survey.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xhaustive analysis of th... To better understand where Chinese corporate employee compensation stands now,China Enterprise Confederation(CEC)organized China Corporate EmployeeCompensation Survey.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xhaustive analysis of the ndings of this survey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 in uence of compensation on corporatelabor relationship in 5 re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ENSATION Survey labor relationship.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Relationships and Al ocation of Responsibilities——Taking the Adjudication of Household Service Contract Disputes as an Example
20
作者 He Ling Li Hu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4期137-155,共19页
The combination of the realistic demand of urban families to raise children and provide for the aged and the employment demand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the market dema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realistic demand of urban families to raise children and provide for the aged and the employment demand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the market demand for household care services.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ripartit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 workers,household service agencies,and families(individuals)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norm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household service industry.In specific judicial practice,local courts perform differently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household workers and household service agencies.”The application of law in relevant cases also often swings between the civil law and the labor law.The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hereinafter“the Civil Code”)does not retain the concept of“employment relationship”used in the origi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Sever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Law in the Trial of Personal Injury Compensation Cases.Then,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 workers,household service agencies,and families(individuals)after the Civil Code came into force?This article shows the judicial dilemma currently faced by the household workers in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through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victim liability disputes of household worker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household workers in China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ccupational injury risk sharing mechanism of household workers and an analysis of the local explor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system of flexible employe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loyee-based household service intermediary contract relationship labor relations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