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干预对新确诊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兵 赵壮红 +5 位作者 秦玉玲 黄辉煌 周雨婷 张恩凤 许洪新 姜天俊 《传染病信息》 2019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确诊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意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30日—2018年12月30日在我中心新确诊的HIV/AIDS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确诊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意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30日—2018年12月30日在我中心新确诊的HIV/AIDS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变化及抗病毒治疗意愿。结果新确诊HIV/AIDS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9.58%,焦虑发生率为59.17%;干预后,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得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比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干预后实验组SDS、SAS得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实验组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比例(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2,P=0.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新确诊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意愿,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确诊hiv/aids患者 心理干预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2020—2021年深圳市福田区新确证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对抗病毒治疗状态的影响
2
作者 牛姬飞 郭聪锐 +3 位作者 李多茹 刘莹 徐晓忠 梁焕辉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调查深圳市福田区新确证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对患者抗病毒治疗状态的影响,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问卷,艾滋病相关问卷及WHO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对2020—2021年在深... 目的 调查深圳市福田区新确证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对患者抗病毒治疗状态的影响,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问卷,艾滋病相关问卷及WHO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对2020—2021年在深圳市福田区新确证HIV/AIDS患者286例开展调查,并于确证1年后随访治疗现状。结果 286例新确证HIV/AIDS患者以青年(75.52%)、未婚(79.72%)、大专及以上(60.84%)、处于HIV感染潜伏期(72.38%)、同性性传播人群(72.03%)为主,生存质量评价中生理、独立性、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分别为(13.46±2.95)(14.59±2.58)和(13.48±2.42),低于全国常模(P<0.05);不同性别、感染阶段和CD4细胞计数水平是新确认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确证时,生理领域得分较低,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较高的HIV/AIDS患者,分别为(12.89±2.94)(15.08±2.75)(14.05±2.43)(14.60±2.61),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保持情况较好。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新确证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评价中生理、独立性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较低,且生存质量对患者抗病毒治疗保持情况有影响,建议及早做好干预工作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患者 生存质量 新确证感染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用于初治HIV感染者的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程树锦 钟美容 +4 位作者 吴国凤 朱萍 黎景徽 陈岩 文跃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用于门诊初治HIV感染者的效果。方法将73例门诊就诊的初治HIV感染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结果干预1年后...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用于门诊初治HIV感染者的效果。方法将73例门诊就诊的初治HIV感染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有利于提高初治HIV感染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服药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艾滋病 初治 行为改变轮理论 随访 服药依从性 自我护理能力 机会性感染
下载PDF
2017—2021年自贡市新发现HIV/AIDS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万晓宇 胡雄 +3 位作者 肖丽 张英 邹永书 李菊平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8期736-740,共5页
目的了解自贡市2017—2021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ed person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HIV/AIDS)首次CD4分子标记的T淋巴细胞(CD4^(+)T cell,简称“CD4细胞”... 目的了解自贡市2017—2021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ed person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HIV/AIDS)首次CD4分子标记的T淋巴细胞(CD4^(+)T cell,简称“CD4细胞”)水平,为开展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Kolmogorov-Smirnov检验资料分布类型,利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运用流式细胞仪法对2017—2021年自贡市新发现HIV抗体阳性者进行首次CD4细胞检测,并对新发现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和晚发现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发现5192例HIV/AIDS感染者CD4、CD8、CD3细胞的中位数分别为260个/μl、768个/μl、1136个/μl;无免疫缺陷622例(11.98%)、轻度免疫缺陷952例(18.34%)、中度免疫缺陷1899例(36.58%)、重度免疫缺陷1719例(33.11%)。不同年份、性别、年龄组、感染途径间免疫缺陷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622,P<0.001;χ^(2)=20.970,P<0.001;χ^(2)=124.320,P<0.001;χ^(2)=47.12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同性传播、低年龄组、检测咨询CD4细胞检测晚发现风险更高。结论目前自贡市HIV感染者发现较晚,CD4细胞平均计数不高,69.69%新发现感染者已进入中度和重度免疫缺陷,且随着年龄增长占比逐渐增加。相关部门应加强艾滋病宣传,特别是中老年男性干预,进一步找准目标人群扩大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新发现患者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免疫水平 分析
原文传递
2014-2016年广州市新发现本地户籍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梁彩云 吴昊 +2 位作者 高凯 蔡衍珊 黎庆梅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826-829,共4页
目的了解2014-2016年广州市新发现本地户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及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4-2016年广州市新发现的本地户籍HIV/AIDS患者CD4细胞检测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2014-2016年广州市新发现本地户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及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4-2016年广州市新发现的本地户籍HIV/AIDS患者CD4细胞检测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1102例患者中,7d、15d、1个月内完成首次CD4细胞检测的比例依次为67.97%、79.58%、85.57%。首次CD4细胞检测均值为(343.66±214.15)细胞/μl,计数值在≤200细胞/μl、201~350细胞/μl、351~500细胞/μl、>500细胞/μl范围的分别占25.23%、31.40%、25.68%、17.69%。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发现来源的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014—2016年广州市新发现本地户籍HIV/AIDS患者CD4细胞检测及时性逐年提高,但总体免疫水平偏低,晚发现比例逐年提升,亟需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扩大检测覆盖面,及早发现和治疗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本地户籍 CD4^+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深圳市新确证HIV/AIDS患者自杀意念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梓杰 张燕 +7 位作者 谢炜 罗亦娟 谭唯 刘少础 杨峥嵘 欧利民 赵锦 李丽萍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新确证HIV/AIDS患者自杀意念的流行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后续干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深圳市市级及各区CDC红丝带门诊抽取新确证HIV/AIDS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 目的了解深圳市新确证HIV/AIDS患者自杀意念的流行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后续干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深圳市市级及各区CDC红丝带门诊抽取新确证HIV/AIDS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263名HIV/AIDS患者,其中39.92%(105/263)的新确证HIV/AIDS患者有自杀意念。认为自己是被故意传播而感染HIV(aOR=2.066,95%CI:1.123~3.801),有抑郁症(aOR=2.378,95%CI:1.255~4.505),中度(aOR=3.463,95%CI:1.657~7.241)和高度歧视感知(aOR=4.806,95%CI:2.242~10.305)会增加患者出现自杀意念的风险,而年龄为31~40岁(aOR=0.455,95%CI:0.237~0.817)、41~65岁(aOR=0.330,95%CI:0.128~0.853)、具有高度社会支持(aOR=0.318,95%CI:0.134~0.754)降低患者出现自杀意念的风险。结论深圳市新确证HIV/AIDS患者自杀意念水平较高,在患者确证后应尽早开展心理干预工作,以降低其自杀意念的发生风险,进而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确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自杀意念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苏州市2010-2013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小平 傅卓华 +2 位作者 赵秀萍 毛赟 赵艳秋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苏州市2010-2013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特征、HIV检测,以及各门诊运行情况。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VCT个案数据和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导入SPSS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3年,苏州市VCT提供艾滋病咨询... 目的分析苏州市2010-2013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特征、HIV检测,以及各门诊运行情况。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VCT个案数据和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导入SPSS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3年,苏州市VCT提供艾滋病咨询和检测10 292、12 788、12 509和9 780人次,其中疾控中心所占比例分别为80.9%、77.1%、77.8%和67.8%;HIV抗体初筛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7%、0.7%、1.0%和0.8%。历年VCT求询者中,>80%有非婚异性行为史;历年经VCT新发现的HIV感染者中,晚发现比例分别为22.2%、21.7%、15.4%和20.2%,均低于当年所有新发现者中的晚发现比例。结论 VCT是HIV感染早期发现的有效措施,但不同VCT点工作差异大,尤其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VCT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VCT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VCT) hiv阳性率 新发现病例
下载PDF
湖北省2010-2014年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新发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彭庭海 彭国平 +5 位作者 阳凯 陈慧萍 蒋洪林 汤恒 刘聪 郭萌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657-661,共5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新发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10-2014年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信息及其中符合BED检测的HIV感染者首次HIV-1抗体确证阳性样本,进行BED检测,计算新报告HIV/AIDS新发感染比例;分层分析不同... 目的了解湖北省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新发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10-2014年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信息及其中符合BED检测的HIV感染者首次HIV-1抗体确证阳性样本,进行BED检测,计算新报告HIV/AIDS新发感染比例;分层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不同传播途径和不同样本来源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同性、异性和注射吸毒及其他传播途径的HIV/AIDS中新发感染比例分别为31.47%、15.76%和14.10%,不同传播途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报告HIV/AIDS中,与>50岁的相比,≤30岁(OR=1.284,95%CI:1.065~1.549,P=0.009)的更可能是新发感染;与农民及民工相比,商业服务、学生和干部职员(OR=1.412~2.616,P=0.034~<0.001)更可能是新发感染;与其他就诊者检测相比,通过检测咨询、MSM(男男同性)干预、专题调查、阳性配偶和性伴、羁押人员、无偿献血人员和性病门诊检测(OR=1.559~2.576,P=0.004~<0.001)发现的更可能是新发感染。结论 2010-2014年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中MSM的新发感染比例最高;应进一步发挥医疗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作用,促进高危人群早检测,减少二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新发感染 BGD检测
原文传递
2012-2016年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艾滋病晚发现病例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9
作者 汤恒 申幸福 +1 位作者 张薇 蒋洪林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分析新发现经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中晚发现病例特征以及晚发现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选择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晚... 目的分析新发现经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中晚发现病例特征以及晚发现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选择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晚发现病例的特征,比较晚发现比例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影响病例晚发现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湖北省共报告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 11 832例,晚发现病例的比例为39.92%(4 723例),其中同性传播及异性传播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分别为27.09%和4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609,P<0.001)。4 508(已排除经推算的215例晚发现病例)例晚发现病例中,男性为主(79.41%);年龄组主要集中在35~64岁(63.38%);汉族为主(96.69%);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66.88%);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71.78%);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7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越大、经异性途径传播、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是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主要因素。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结论现阶段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中晚发现现象依然突出,应针对不同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发现策略,强化医疗机构主动提供检测咨询(PITC)和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作用以及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男男性行为人群检测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新发现病例 晚发现病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016-2018年广州市某医疗机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0
作者 蔡晓莉 邓西子 +6 位作者 兰芸 聂源 李凌华 胡凤玉 李丽雅 唐小平 贾卫东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医疗机构新确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16-2018年新确证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外周血样本,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采用多变量...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医疗机构新确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16-2018年新确证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外周血样本,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范围为2~1222个/μl,38.86%(265/682)的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200个/μl的比例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0,P=0.004)。不同确证年份、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感染途径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50岁年龄组病例发生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风险高于≤30岁年龄组(OR=3.21,95%CI=2.06~5.01,P<0.001);异性传播和传播途径为"其他"的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风险均高于同性传播感染者(OR=2.25,95%CI=1.59~3.18;OR=2.84,95%CI=1.77~4.56,P均<0.001)。结论广州市某医疗机构2016-2018年新确证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比例偏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应结合当地疫情,针对高危人群加强专题调查及宣传教育,提高检测覆盖率,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新确证 hiv感染者/aids患者 晚发现 影响因素 CD4^+T淋巴细胞 广州
原文传递
重庆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聂静敏 何雪姣 +5 位作者 钱娟 曹齐 张绿浪 黄锐 杜翔 陈耀凯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251-1256,共6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1995-2018年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感染者/AIDS患者)年龄变化流行特征,为重庆市制定艾滋病防控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 目的分析重庆市1995-2018年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感染者/AIDS患者)年龄变化流行特征,为重庆市制定艾滋病防控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的相关资料,对重庆市1995-2018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庆地区1995-2018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累计报告55422例,男女比例3.17∶1。1995-2018年新诊断HIV感染者/AIDS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每年新诊断病例占重庆市全人口比例(1/10万)变化趋势分析:1995-2003年新诊断病例数无明显变化,而2003-2008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β=0.8822,R^(2)=0.939,P=0.001),2008-2018年上升速度较前明显增快(β=2.3169,R^(2)=0.980,P<0.01)。新诊断HIV感染者/AIDS患者按照年龄段分层分析年龄占比年度变化趋势:≤14岁人群占比在1995-2007年波动起伏较大,2007年之后基本呈现下降趋势(R^(2)=0.839,P<0.01);15~岁人群占比在1995-2006年呈下降趋势,2007-2010年经历短暂上升后(R^(2)=0.851,P=0.078),2011年开始逐渐下降(R^(2)=0.491,P=0.036);20~岁人群人群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40~岁人群占比在1995-2001年呈下降趋势,2002-2010年经历上升后(R^(2)=0.901,P<0.01),2011年开始逐渐下降(R^(2)=0.799,P<0.01);≥50岁人群占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并2006年之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R^(2)=0.995,P<0.01)。结论重庆地区新诊断HIV感染者/AIDS患者2008年后开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14岁人群占比逐渐下降,中青年人群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而老年患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aids患者 新诊断感染 流行特征 年龄段占比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