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诵读”义动词“念”“读”“诵”的历时演变研究
1
作者 曾文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5-95,共11页
上古、中古汉语时期,“读”“诵”为“诵读”义动词中的核心词。唐代中晚期起,“念”强势兴起,成为佛教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诵读”义动词,直接导致了“诵”的逐步衰弱,也冲击了主导词“读”。明代以后,“念”在普通文献中的用例也大... 上古、中古汉语时期,“读”“诵”为“诵读”义动词中的核心词。唐代中晚期起,“念”强势兴起,成为佛教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诵读”义动词,直接导致了“诵”的逐步衰弱,也冲击了主导词“读”。明代以后,“念”在普通文献中的用例也大幅增加,宾语类型更加多样,遂成为“诵读”义动词的主导词之一。避讳则是促使“诵读”义动词发生历时演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诵读”义动词 主导词 避讳 历时演变
下载PDF
王删郝疏训诂失误类析
2
作者 邓福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69,共5页
本文着重考查归纳了郝懿行《尔雅义疏》被王念孙删去的内容在训诂方面的错误类型,对前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作了重要补充。
关键词 孙《尔雅义疏》 郝懿行 训诂 假借 形训 系源 书证 词义 双音节单纯词 实词 虚词
下载PDF
释“观念”
3
作者 高瑞泉 《思想与文化》 2022年第1期3-22,共20页
通常认为观念史研究的“观念”一词“来自西洋、路过日本”,但是将“观念”视为西文idea之译词,本身蕴含了源自英国经验论和柏拉图主义的歧义,由此导致中国哲学家在语用中产生了分歧。进一步的探究发现,以“观念”来迻译idea,并非日本... 通常认为观念史研究的“观念”一词“来自西洋、路过日本”,但是将“观念”视为西文idea之译词,本身蕴含了源自英国经验论和柏拉图主义的歧义,由此导致中国哲学家在语用中产生了分歧。进一步的探究发现,以“观念”来迻译idea,并非日本译者的发明,当初乃佛经翻译之产品;佛学“观念”作为一个译词,“观”和“念”各有其梵文之本,该术语意指观察思念真理及佛体,由此遥契智慧之域。且先人选择汉字“观”迻译梵文Vipasyana(毘婆舍那),是因为先秦哲学经典中,“观”已有超出观看外物而感知之意,指示了通达理性之知乃至形上智慧的方式。“观念”一词经过“梵—汉”和“汉—西”两层迻译,发生了意义的位移,观念史研究也因而有不同的层次和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字词 迻译
原文传递
“读”和“念”的辨析
4
作者 倪广妍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年第3期89-92,共4页
"读"和"念"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很少注意到它们的不同,甚至可能认为二者没有区别,词典中也可以相互释义。笔者在统计北大语料库"读"、"念"相关语料的基础上,发现了两者中一些细微的差异,该文试... "读"和"念"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很少注意到它们的不同,甚至可能认为二者没有区别,词典中也可以相互释义。笔者在统计北大语料库"读"、"念"相关语料的基础上,发现了两者中一些细微的差异,该文试图从语义上、不同年代的使用倾向上、语体的分布倾向上等方面来考察"读"和"念"的差别,阐明语言事实,进一步完善词典的编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 倾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