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talytic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of p-chlorophenol in water using Ni/Fe nanoscale particles 被引量:18
1
作者 ZHANG Wei-hua QUAN Xie ZHANG Zhuo-y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62-366,共5页
Nanoscale bimetallic Ni/Fe 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the reaction of sodium borohydride (NaBH4) with reduction of Ni^2+ and Fe^2+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obtained Ni/Fe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EM ... Nanoscale bimetallic Ni/Fe 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the reaction of sodium borohydride (NaBH4) with reduction of Ni^2+ and Fe^2+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obtained Ni/Fe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XRD (X-ray diffractometer), and N2-BET. The dechlorination activity of the Ni/F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chlorophenol (p-CP) as a probe agent.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anoscale Ni/Fe could effectively dechlorinate p-CP at relatively low metal to solution ratio of 0.4 g/L (Ni 5 wt%). The target with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p-CP 0.625 mmol/L was dechlorinted completely in 60 rain under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actors affecting dechlorination efficiency, including reaction temperature, pH, Ni loading percentage over Fe, and metal to solution ratio, wer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dechlorination ofp-CP was proposed and discussed. The pseudo-first- order reaction took place on the surface of the Ni/Fe bimetallic particles,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dechlorination reaction was determined to be 21.2 kJ/mol at the temperature rang of 287-313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 bimetal nanoscale particles catalytic reduction p-CP DECHLORINATION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of Nanometer γ-(Fe,Ni) Alloy Particles and Their Optical and Microwave Properties
2
作者 陈利民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1999年第1期87-90,共4页
Microstructure of γ (Fe,Ni) alloy particl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X ray diffraction and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 shows that most of particles are of γ (Fe,Ni) alloy and the part... Microstructure of γ (Fe,Ni) alloy particl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X ray diffraction and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 shows that most of particles are of γ (Fe,Ni) alloy and the particle size is around 10 nm. ED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Fe or Ni content of individual particle may be different from others and Fe or Ni content distribution is given in the paper as well. The nanometer particles have excellent optical and microwave properties in electromagneti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METER γ (fe ni) ALLOY particle MICROSTRUCTURE ABSORPTIVITY
下载PDF
Effect of Ni on Removal of Pentachlorophenol with Fe Nanoparticles
3
作者 Cheng Rong Li Guanqing +3 位作者 Shi Lei Wang Xuejun Ma Zhong Liu Pe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7期41-44,共4页
Chlorinated phenols are a kind of environmental priority pollutants that attract much attention. The effect of Ni on the removal of pentachlorophenol (PCP) with Fe nano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Fe na... Chlorinated phenols are a kind of environmental priority pollutants that attract much attention. The effect of Ni on the removal of pentachlorophenol (PCP) with Fe nano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Fe nanoparticles and Ni submicron 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and wet chemical techniques,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CP and chloride ion in solutions were measured with and without Ni pres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chlorination of PCP was promoted in the presence of Ni particles, and the dechlorination efficiency was reduc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Ni size. When the diameter of Ni particle was smaller than 300 nm,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CP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in the initial 4 h, and then became th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ystem with Fe only. When the diameter of Ni particle was between 400 nm and 1 μm,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CP was increased in the initial 1 h. Then the removal of PCP was inhibited, and the inhibition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Ni size. Later,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the similar in various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hlorophenol (PCP) fe nanoparticles ni submicron particles DECHLORINATION China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超细Ni-Fe复合物微粒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朝平 邓伟 +4 位作者 胡林 罗玉萍 胡宗超 高翔 申德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1-485,共5页
应用W/O型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量级超细铁-镍复合物微粒.X射线和透射、扫描电镜测试表明:它属于表面活性剂包裹型超细微粒.粒径<30nm,密度2.89g/cm3的Ni-Fe微粒,比饱和磁化强度σs=13~16Am2/k... 应用W/O型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量级超细铁-镍复合物微粒.X射线和透射、扫描电镜测试表明:它属于表面活性剂包裹型超细微粒.粒径<30nm,密度2.89g/cm3的Ni-Fe微粒,比饱和磁化强度σs=13~16Am2/kg,娇顽力 Hc=87~123 Oe,剩磁 Br=2.25~3.00Am2/kg,矫顽力较大,剩磁也较大,说明该超细复合微粒具有硬磁体的性质.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有部分Ni-Fe合金相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铁-镍复合物 超细微粒 X射线 透射电镜 制备 硬磁体
下载PDF
Ni/Fe二元金属脱氯降解对氯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童少平 胡丽华 +1 位作者 魏红 马淳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2,共4页
研究了Ni/Fe二元金属脱氯降解对氯苯酚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吸附氢原子是对氯苯酚脱氯降解的主要还原剂,发生在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为整个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质量分数为2·96%Ni的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在相同条件下也具有最... 研究了Ni/Fe二元金属脱氯降解对氯苯酚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吸附氢原子是对氯苯酚脱氯降解的主要还原剂,发生在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为整个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质量分数为2·96%Ni的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在相同条件下也具有最好的脱氯性能,90min时的脱氯效率达64%.对不同Ni含量催化剂脱氯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对氯苯酚脱氯的表观动力学方程为一级反应,而且反应速率常数正比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通过计算表明,Ni/Fe单位比表面的表观速率常数为(κ′)为7·61×10-4min-1·m-2.当体系温度小于43℃时,脱氯效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快,超过这一温度后,升高温度反而会使体系的脱氯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二元金属 对氯苯酚 催化还原 脱氯
下载PDF
纳米γ-(Fe,Ni)合金颗粒的微观结构及其微波吸收特性 被引量:41
6
作者 陈利民 亓家钟 +2 位作者 朱雪琴 葛副鼎 朱静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2-316,共5页
利用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电镜对纳米γ-(Fe,Ni)合金颗位进行微观结构研究检测表明,颗粒主要由γ-(Fe,Ni)合金颗粒组成,其颗粒大小为10nm左右;X射线能增分析(EDS)表明,各个颗粒的Fe,Ni含量不相同,并给出颗粒含量分布图。用... 利用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电镜对纳米γ-(Fe,Ni)合金颗位进行微观结构研究检测表明,颗粒主要由γ-(Fe,Ni)合金颗粒组成,其颗粒大小为10nm左右;X射线能增分析(EDS)表明,各个颗粒的Fe,Ni含量不相同,并给出颗粒含量分布图。用该种纳米γ-(Fe,Ni)合金颗粒作为吸波材料的吸收剂具有优异的微波吸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合金颗粒 微观结构 吸收特性 微波
下载PDF
原位TiC颗粒强化的Fe-Cr-Ni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俊 边建华 +2 位作者 刘常胜 马惠玲 王晓民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59,共5页
研究了原位 Ti C颗粒强化的 Fe- 2 6 Cr- 14Ni基复合材料的常温和高温拉伸性能 ,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断裂特征。结果表明 ,含 5 %和 10 % (体积分数 ,下同 )的 Ti C复合材料的常温和高温综合拉伸性能明显高于基体合金 ;Ti C含量为 10 %... 研究了原位 Ti C颗粒强化的 Fe- 2 6 Cr- 14Ni基复合材料的常温和高温拉伸性能 ,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断裂特征。结果表明 ,含 5 %和 10 % (体积分数 ,下同 )的 Ti C复合材料的常温和高温综合拉伸性能明显高于基体合金 ;Ti C含量为 10 %时具有最佳的高温拉伸性能。随着 Ti C体积分数的提高 ,复合材料的常温断裂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性能 韧性断裂 金属基复合材料 碳化钛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范景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6-741,共6页
研究了Zeta电位、pH值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和聚乙二醇 1000这3种表面活性剂对含(W,Ni,Fe)盐溶胶体系中颗粒粒度的影响,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级(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作用;采用DELSA440SXAnalyzerCo... 研究了Zeta电位、pH值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和聚乙二醇 1000这3种表面活性剂对含(W,Ni,Fe)盐溶胶体系中颗粒粒度的影响,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级(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作用;采用DELSA440SXAnalyzerControl粒度分析仪测试溶胶中颗粒尺寸和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并用高倍扫描电镜(SEM)观察经喷雾干燥和煅烧处理后复合粉末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表面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呈现出增大→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体系的等电点为6.6;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体系的Zeta电位产生了漂移,当加入0.6g·L-1的聚乙二醇 1000时,体系的等电点为5.3;3种表面活性剂对(W,Ni,Fe)溶胶体系的作用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聚乙二醇 1000;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喷雾干燥粉末相比,添加0.6g·L-1的聚乙二醇 1000并经煅烧处理后的复合氧化物粉末颗粒细,颗粒分散均匀,颗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此外,建立了粉末颗粒在干燥过程中受毛细管作用力的模型,并对表面活性剂在粉末干燥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ZETA电位 分散性 纳米颗粒 (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下载PDF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纳米Ni-Fe颗粒对四氯化碳快速脱氯的机理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园英 王倩 +1 位作者 韩子金 刘菲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6-352,共7页
纳米铁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能快速将氯代烯烃还原成无毒氯离子、乙烯和乙烷,但对于氯代烷烃的脱氯仍能产生大量的氯代中间或最终产物,可以通过合成制得纳米双金属提高脱氯速率和减少氯代中间产物。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测得实验... 纳米铁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能快速将氯代烯烃还原成无毒氯离子、乙烯和乙烷,但对于氯代烷烃的脱氯仍能产生大量的氯代中间或最终产物,可以通过合成制得纳米双金属提高脱氯速率和减少氯代中间产物。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测得实验室制备的纳米Ni-Fe(2%,质量分数)颗粒直径为20~60 nm,通过批实验方式对纳米Ni-Fe降解四氯化碳的反应动力学性质、产物、持久性能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纳米Ni-Fe体系主要最终产物为42%CH4和17%CH2Cl2。与铸铁屑和纳米铁相比,纳米Ni-Fe由于催化脱氯加氢,显著提高了氯代烃脱氯速率,同时降低了有毒氯代产物的产量,且Ni作为催化剂不会进入水体引起二次污染。纳米Ni-Fe颗粒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虽然降解四氯化碳的最终产物CH4与纳米Pd-Fe相比少13%,但由于价格便宜,有望在工程上应用于氯代有机化合物水土污染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纳米ni-fe颗粒 四氯化碳 脱氯机理
下载PDF
退火对Fe-47%wt Ni合金超细微粒压结体高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骏 陈允鸿 +1 位作者 王锦辉 冯宜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41-443,共3页
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不同平均粒径的Fe-47%wtNi合金超细微粒。结果表明:对成形压强相同的压结体样品,退火后,高频特性变坏,平均粒径越大越明显;对平均粒径相同的样品,退火后,高频特性与成形压强密切相关,可归因于,成... 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不同平均粒径的Fe-47%wtNi合金超细微粒。结果表明:对成形压强相同的压结体样品,退火后,高频特性变坏,平均粒径越大越明显;对平均粒径相同的样品,退火后,高频特性与成形压强密切相关,可归因于,成形压强不同,致使压结体的结构及应力不同。选择适当的平均粒径、成形压强和退火温度,可得到高频特性优良的压结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微粒 压结体 退火 高频特性 软磁合金
下载PDF
片形NiFe-硅藻土磁性复合微粒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文强 张德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7102-17106,共5页
利用羰基金属溶液在高温直接热分解为金属原子和一氧化碳的原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将四羰基镍与五羰基铁混合液蒸发,由氮气携带通入到预先加热的硅藻壳片表面,热分解沉积镍铁合金在硅藻壳片表面,制备出片形NiFe-硅藻复合微粒。利用SEM... 利用羰基金属溶液在高温直接热分解为金属原子和一氧化碳的原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将四羰基镍与五羰基铁混合液蒸发,由氮气携带通入到预先加热的硅藻壳片表面,热分解沉积镍铁合金在硅藻壳片表面,制备出片形NiFe-硅藻复合微粒。利用SEM、EDS、XRD、VSM分别对制备的片形磁性复合微粒的形貌、成分、以及静磁特性进行表征。其中片形NiFe磁性复合微粒较好的保持了片形硅藻土壳片的微孔结构,且静磁特性曲线显示,其饱和磁化强度>56A·m2/kg,矫顽力<796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羰基镍 五羰基铁 化学气相沉积 磁性 复合微粒
下载PDF
Fe-29wt%Ni合金超细微粒的压力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允鸿 陈庆琉 +2 位作者 邓桂昌 陆怀先 都有为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27-431,共5页
利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不同平均粒径的Fe-29wt%Ni合金超细微粒.在不同压强下,将超细微粒压制成片和小圆环.随压强增大,马氏体体积分数和比饱和磁化强度σs明显增大,而矫顽力Ho呈线性下降.复数磁导率随压强变化而变... 利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不同平均粒径的Fe-29wt%Ni合金超细微粒.在不同压强下,将超细微粒压制成片和小圆环.随压强增大,马氏体体积分数和比饱和磁化强度σs明显增大,而矫顽力Ho呈线性下降.复数磁导率随压强变化而变化,其高频特性远优于块材料.压力效应与平均粒径d大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微粒 压力效应 铁镍合金 马氏体转变
下载PDF
粒子群算法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Ni-Fe合金镀层的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颜菲 张军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27,共4页
建立了粒子群算法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工艺参数为输入变量,以单因素试验得到的Ni-Fe合金镀层的性能指标为输出变量,将粒子群算法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建立了粒子群算法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工艺参数为输入变量,以单因素试验得到的Ni-Fe合金镀层的性能指标为输出变量,将粒子群算法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通过建立模型得到了各个工艺参数对Ni-Fe合金镀层性能指标的评价指标权重。当电流密度为1.0~1.5A/dm2、镀液温度为45℃、搅拌速率为1 000~1 200r/min时,Ni-Fe合金镀层的表面粗糙度和腐蚀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ni-fe合金镀层 表面粗糙度 腐蚀速率 粒子群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超细Cu-Fe-Sn-Ni铜基预合金粉及其烧结胎体的抗弯强度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长江 窦志强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6-251,共6页
以CuCl_2·2H_2O、FeCl_2·4H_2O、SnCl_2·2H_2O和NiCl_2·6H_2O为原料,用H_2C_2O_4·2H_2O作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Fe-Sn-Ni四元铜基预合金粉,并用真空热压法制备Cu-Fe-Sn-Ni铜基胎体结块和胎体/金刚石结... 以CuCl_2·2H_2O、FeCl_2·4H_2O、SnCl_2·2H_2O和NiCl_2·6H_2O为原料,用H_2C_2O_4·2H_2O作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Fe-Sn-Ni四元铜基预合金粉,并用真空热压法制备Cu-Fe-Sn-Ni铜基胎体结块和胎体/金刚石结块。研究加料顺序、溶液p H值、陈化时间、反应温度和混合金属盐溶液的浓度对前躯体粉末粒度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粉末的物相和形貌,并与采用混合单质粉末制备的节块抗弯强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Cu-Fe-Sn-Ni四元铜基预合金粉的最佳工艺为采用并加的加料方式、陈化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50℃以及混合金属盐溶浓度为1.0 mol/L。前驱体粉体经过煅烧和氢气还原后,得到粒度约为500 nm的超细Cu-Fe-Sn-Ni四元铜基预合金粉,热压后的胎体抗弯强度达到1 302 MPa,胎体/金刚石结块的抗弯强度为853 MPa,高于采用混合单质粉末制备的铜基胎体结块和胎体/金刚石结块抗弯强度(分别为992.5和782.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Cu-fe-Sn-ni 预合金粉 晶粒尺寸 抗弯强度
下载PDF
流动化学反应法制备Fe-Ni-B非晶超细颗粒的研究
15
作者 姜继森 蔡鹿益 +4 位作者 沈凤仙 杨燮龙 李香菁 章靖国 张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4-59,共6页
利用流动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粒径大小约为100nm的Fe-Ni-B非晶超细颗粒。以化学分析及Mossbauer测试作为主要方法,研究了反应液的浓度、溶液的pH值、反应液流量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非晶超细颗粒物性的影响。
关键词 超细颗粒 流动化学反应法 金属玻璃 铁镍硼
下载PDF
压力对Fe-29wt%Ni合金超细微粒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陈允鸿 陈庆琉 +1 位作者 邓桂昌 王锦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利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不同平均粒径的Fe-29wt%Ni合金超细微粒。在不同压强下,将超细微粒压制成片。随压强增大,马氏体体积分数和比饱和磁化强度σs明显增大,而矫顽力Hc呈线性下降。
关键词 超细微粒 压力效应 铁镍合金
下载PDF
Fe-Ni-Co-Ti合金中弥散析出的γ′粒子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
17
作者 崔立山 杨大智 +1 位作者 李国斌 朱敏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A206-A210,共5页
Fe-Ni-Co-Ti合金中弥散析出的γ′粒子,当直径在20—50nm时,低温下生成的马氏体具有薄片状马氏体特征;由于γ′粒子的钉扎作用,马氏体界面不光滑.当γ′粒子直径小于5nm时,低温下生成具有良好热弹性的薄片状马氏体;当γ′粒子直径大于5... Fe-Ni-Co-Ti合金中弥散析出的γ′粒子,当直径在20—50nm时,低温下生成的马氏体具有薄片状马氏体特征;由于γ′粒子的钉扎作用,马氏体界面不光滑.当γ′粒子直径小于5nm时,低温下生成具有良好热弹性的薄片状马氏体;当γ′粒子直径大于5nm,出现断续状马氏体,而且随γ′粒子的长大,断续状马氏体变大,数量增多.当γ′粒子直径为10—15nm时,低温下生成透镜状或蝶状马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CoTi合金 γ'粒子 马氏体形态
下载PDF
不同预变形量对时效Fe13Mn6Si13Cr4Ni0.1C合金组织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18
作者 杨世洲 李宁 李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22-7026,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Fe13Mn6Si13Cr4Ni0.1C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研究了不同预变形量对1 073K时效合金的组织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形状回复率在时效300min时达到(86.1±1.0)%,比固溶态32%提高了169... 为了进一步提高Fe13Mn6Si13Cr4Ni0.1C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研究了不同预变形量对1 073K时效合金的组织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形状回复率在时效300min时达到(86.1±1.0)%,比固溶态32%提高了169%;5%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在180min时达到最大值(82.9±1.0)%,比固溶态提高了159%,随后形状回复率随时效时间延长略有下降;直接时效合金(无预变形量),在180min时达到最大值(46.3±1.0)%,比固溶态提高了44.7%,随后形状回复率也随时效时间延长略有下降。经SEM和XRD分析,10%预变形后再时效合金所析出的定向Cr23C6颗粒最多,也最细小,这是此合金比5%预变形后再时效合金以及直接时效合金形状回复率提高幅度更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变形量 形状回复率 fe-Mn-Si-Cr-ni-C合金 Cr23 C6 颗粒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汽车用Al2O3/Ni-W-Fe-P化学镀层结构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李明刚 骞大闯 安晓东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02-906,共5页
分别在液压管表面制备了Ni-W-Fe-P与Al2O3/Ni-W-Fe-P颗粒两种镀层,研究超声处理与机械搅拌两种方式下镀液分散效果,分析超声处理对其结构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i-W-Fe-P镀层组织具有明显的非晶态特点,都呈现紧密相连的连续... 分别在液压管表面制备了Ni-W-Fe-P与Al2O3/Ni-W-Fe-P颗粒两种镀层,研究超声处理与机械搅拌两种方式下镀液分散效果,分析超声处理对其结构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i-W-Fe-P镀层组织具有明显的非晶态特点,都呈现紧密相连的连续胞状分布特征。加入Al2O3颗粒后形成的镀层内产生了许多弥散态分布的细小球形颗粒,形成了致密的镀层组织。加入Al2O3颗粒后可以使镀层硬度获得大幅提升,孔隙率得到下降。经过机械搅拌与超声处理处理后得到的镀层腐蚀速率发生了明显减小,添加Al2O3颗粒对基体起到良好保护作用。超声处理Al2O3/Ni-W-Fe-P镀层进行腐蚀后许多凸起的组织结构开始消失,跟基体形成紧密结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fe-P化学镀层 AL2O3颗粒 超声处理 微观组织 腐蚀性能
下载PDF
Fe-Ni-B非晶纳米粒子不同处理后表面组成和结构的研究
20
作者 徐炜新 钱卫江 章靖国 《上海钢研》 2004年第1期9-14,共6页
对Fe-Ni-B非晶纳米粒子表面施加了单宁酸和重铬酸钾处理后,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处理后粒子的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宁酸和重铬酸钾处理均可以提高Fe-Ni-B非晶纳米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且后者的... 对Fe-Ni-B非晶纳米粒子表面施加了单宁酸和重铬酸钾处理后,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处理后粒子的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宁酸和重铬酸钾处理均可以提高Fe-Ni-B非晶纳米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且后者的提高幅度远大于前者。原因在于两种处理均使粒子的表面状态发生了有利于增强饱和磁化强度的变化,在表面形成了复合型氧化物NiFe_2O_4;而重铬酸钾处理还在粒子表面形成了致密的Cr_2O_3层,阻挡了氧原子从表面向体内的扩散,减少了粒子的氧化态数量,从而使其饱和磁化强度得以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纳米粒子 表面处理 X射线光电子能谱 fe-ni-B合金 表面组成 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