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Discussion on Edwin Gentzler's Attitude towards Eugene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1
作者 柳莉 文波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5期138-139,158,共3页
Eugene Nida was a linguist who developed the dynamic-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heory.As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transla tion scholar from a younger generation,Edwin Gentzler examines the main points of Nida's ... Eugene Nida was a linguist who developed the dynamic-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heory.As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transla tion scholar from a younger generation,Edwin Gentzler examines the main points of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a deconstructionist perspective and challenges Nida's authority as a pioneer in the fields of translation theory.The paper analyzes Gentzler's criticism against Nida's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gene nida TRANsLATION THEORY Edwin Gentzler’s Cr
下载PDF
From Equivalence to Skopos: A Theoretical "Dialogue" between Nida and the Functional School
2
作者 李辰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年第3期5-6,共2页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Skopos Theory are two important translation theories in the fields of translation, which many scholars spare no efforts to research on. This short essay intends to compare and complement betwee...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Skopos Theory are two important translation theories in the fields of translation, which many scholars spare no efforts to research on. This short essay intends to compare and complement between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Skopos theory after briefly reviewing these two translation theories. It is aimed for helping readers improve their translation skills via stimulating them to consider translation issu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such as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 the target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market, cultural constrains, translation process, translation effects, and etc. And this essay focuses on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Skopos theory, a part of functional theories via comparing and harmonizing these two translation the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theories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skopos theory functional equivalence
下载PDF
Concentration of Platinum Group Elements during the Early Earth Evolution: A Review
3
作者 Arkady Pilchin Lev Eppelbaum 《Natural Resources》 2017年第3期172-233,共62页
Numerous unique geological processes [1] took place during the early Earth evolution;several of them, especially those occurring in the Hadean—Early Archean and later, are reflected in the modern geological (geophysi... Numerous unique geological processes [1] took place during the early Earth evolution;several of them, especially those occurring in the Hadean—Early Archean and later, are reflected in the modern geological (geophysical, geochemical, etc.) pattern. One such significant enigmatic feature is the preservation of extremely dense and heavy platinum group elements (PGEs): Pt, Pd, Rh, Ru, Ir, Os. Concentration of PGEs during this period could have taken place in two ways: 1) presence of particular matter capable of preserving PGEs near the earth's surface, 2) transportation of PGEs by magma flows from deep lithospheric (asthenospheric) layers (slabs) to the subsurface. Clearly, much of the dense and heavy PGEs did not sink through to the Earth’s mantle (core) at the time of the magma-ocean, and occur near Earth’s surface in abundances for formation of ore deposits with PGE concentrations found to be 2 - 3 orders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ir host media. Their enrichments are associated in numerous cases with such enigmatic phenomena as formation of anorthosites and anorthosite-bearing layered magmatic intrusions. PGE deposits and mineralization zones are also found in associations with chromitites, dunites and serpentinites. In this review,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PGEs, their association with anorthosites, and formation of layered intrusion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main aim of this article is analysis of the requirements—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PGE and PGM (Platinum Group Minerals) during the early Earth evolution, as well as examin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behavior of some PGEs in different ore deposits and meteorites. It is supposed that meteoritic bombardment of Earth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formation of PGEs deposits. Some conclusions made in this article may be useful for developing and enhancing strategies of prospecting for PGEs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inum Group Elements Early Earth EVOLUTION Magma-Ocean Earth’s BOMBARDMENT PGE DEPOsIT Formation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Problematic C-E Translations of Signs in Light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4
作者 唐芳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1期135-138,共4页
Based on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this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C-E translations ofsigns in China.The author will discuss respectively the problematic C-E translations from two respect... Based on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this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C-E translations ofsigns in China.The author will discuss respectively the problematic C-E translations from two respects:1)not being equivalent tosource-language message,and 2)not being natural for target language.If translators work hard with the help of Nida’s functionalequivalence theory,the defects and imperfections will be discovered,and standard signs in English will be read more and more inpublic pl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PROBLEMATIC C-E TRANsLATIONs sIGNs source-language message target language
下载PDF
碳化钨负载S_2O_8^(2-)/Zr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的正戊烷反应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薛华欣 宋国新 +1 位作者 王琳 陈建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8-212,共5页
首次研究了碳化钨负载S2 O2 -8 ZrO2 (PSZ)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WC PSZ)上正戊烷的反应情况及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各种因素 ,并用GC MS ,XRD ,BET等手段分析了正戊烷反应产物和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结果表明 :WC PSZ对正戊烷具有异构化... 首次研究了碳化钨负载S2 O2 -8 ZrO2 (PSZ)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WC PSZ)上正戊烷的反应情况及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各种因素 ,并用GC MS ,XRD ,BET等手段分析了正戊烷反应产物和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结果表明 :WC PSZ对正戊烷具有异构化和裂解的双重催化作用 .PSZ在负载适量碳化钨后对正戊烷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显著提高 ,显示出优于Pt PSZ催化剂的效果 ,碳化钨的负载量为 2 0 %的效果最佳 .适当的焙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负载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正戊烷 催化活性 异构化 裂解
下载PDF
两种不同化疗方案对NSCLC的疗效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云 肖艳林 李贤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和紫杉醇+顺铂化疗两种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102例NSCLCH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分别接受吉西他滨加长春瑞滨和顺铂加紫杉醇...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和紫杉醇+顺铂化疗两种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102例NSCLCH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分别接受吉西他滨加长春瑞滨和顺铂加紫杉醇化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有效率和疾病进展时间;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的表达(ERCC1)及肿瘤标志物CA125、CEA和NSE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TT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体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后研究组CA125、CEA和NS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组治疗NSCLC临床有效率、获益率高,无疾病进展时间长,术后生活质量好,疗效优于紫杉醇+顺铂化疗两,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吉西他滨抑制ERCC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吉西他滨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志物 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下载PDF
GSTP1、XPG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吕红英 李启才 +3 位作者 卫红军 项金瑜 姚如永 梁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9-617,共9页
背景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A105G和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atosum group G,XPG)基因C46T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以... 背景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A105G和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atosum group G,XPG)基因C46T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85例,化疗前取静脉血采用DNA测序法检测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给予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RECIST标准)并统计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析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与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85例晚期NSCLC患者中,GSTP1 A/G+G/G基因型和A/A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3.59%和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8,P<0.05);XPG 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2.86%和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P<0.05);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最高为44.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81例患者中位TTP为6.5个月,其中GSTP1 A/G+G/G基因型为8.0个月,A/A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688,P<0.01);XPG C/C基因型为7.5个月,C/T+T/T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897,P<0.01);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TTP最长为8.0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78例患者中位OS为9.0个月,其中GSTP1 A/G+G/G基因型为11.0个月,A/A基因型为9.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522,P<0.01);XPG C/C基因型为10.5个月,C/T+T/T基因型为9.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136,P<0.01);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OS最长为11.0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可单独及联合用于预测晚期NSCLC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疗效及生存期,初步提示可以根据患者基因型来指导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多态性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 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 铂类 生存期
下载PDF
GSTP1遗传多态性对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亦欣 李先明 +2 位作者 文飞球 许瑞莲 王树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999-1001,1010,共4页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P1,GSTP1)基因第105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经病理确诊且CT扫描证实有可测量病灶并接受以顺铂为主的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P1,GSTP1)基因第105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经病理确诊且CT扫描证实有可测量病灶并接受以顺铂为主的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对GSTP1基因第10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进行检测,观察这些患者经2~4个周期化疗后的疗效,分析各基因分型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GSTP1基因第105位点基因型的分布与病种无关(P>0.05)。携带GSTP1基因第105位密码子的Ile/Ile、Ile/Val和Val/Val 3种基因型的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分别为20.0%、36.4%和87.5%,携带纯合突变型V al/Yal基因分型的患者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携带另外2种基因分型的患者(P<0.05)。结论:GST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态性GsTP1基因 药物耐药铂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GSTP1、X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周非 吕红英 +5 位作者 梁军 于壮 姚如永 韩越 贾晓峰 李静波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94例,化疗前取静脉血采用DNA测序法检测GSTP1和XRCC1基因多态性,给予...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94例,化疗前取静脉血采用DNA测序法检测GSTP1和XRCC1基因多态性,给予铂类为主方案化疗(顺铂75mg/m2,d1),2~3周期后评价疗效,记录疾病进展时间(TTP),分析GSTP1和XRCC1基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在94例晚期NSCLC患者中,携带GSTP1 A/A基因49例,G/A基因34例,G/G基因11例;携带XRCC1 G/G基因52例,G/A基因35例,A/A基因7例,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规律。携带GSTP1 G/A+G/G基因型的有效率为44.44%,显著高于A/A基因型的20.41%(P〈0.05);携带XRCC1 G/G基因型与G/A+A/A基因型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基因多态性的联合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G/A+G/G和XRCC1 G/A+A/A基因型的有效率最高,为66.67%,但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患者中有5例失访,89例患者的中位TTP为6.5个月,携带GSTP1 G/A+G/G基因型的中位TTP为8.0个月,A/A基因型为6.0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携带XRCC1 G/G基因型的中位TTP为7.0个月,G/A+A/A基因型为6.5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G/A+G/G和XRCC1G/A+A/A基因型的中位TTP最长,为9.5个月,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STP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NSCLC患者接受铂类为主化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有关,同时携带GSTP1 G/A+G/G和XRCC1 G/A+A/A基因型患者的化疗有效率高,预后好,但因样本量较小,需要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多态性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铂类
下载PDF
SOX方案和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效果和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伟民 杨锭洪 林长裕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7期69-71,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6例未经治疗东部肿瘤协作组积分(ECOG)≤1分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SOX组(38例... 目的评价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6例未经治疗东部肿瘤协作组积分(ECOG)≤1分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SOX组(38例)和GP组(38例),分别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两组均21 d为一个周期,治疗最少8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总体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Ⅲ级以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2.4(18.2~25.7)个月和23.3(17.8~24.9)个月。SOX组的总有效率(RR)为57.89%(22/38),疾病控制率(DCR)为76.32%(29/38),GP组的分别为63.16%(24/38)和73.68%(28/38);两组的OS无明显差异[HR=0.93,95%CI(0.65,1.36),P<0.05],GP组的PFS显著高于SOX组[HR=0.71,95%CI(0.53,0.92),P>0.05]。两组Ⅲ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无进展生存期优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但两种方案的总生存期和Ⅲ级以上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案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均较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奥沙利铂 替吉奥 吉西他滨 铂类
下载PDF
Translation and Comments on Bulrush in the Crowd
11
作者 李月 《科教导刊》 2015年第05Z期127-129,共3页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enjoys a great popularity among translation theories,which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practices of translation.Bulrush in the Crowds is a lyric prose cloaked in melancholy atmosp...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enjoys a great popularity among translation theories,which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practices of translation.Bulrush in the Crowds is a lyric prose cloaked in melancholy atmosphere.This prose is written in simple but lively,vivid language.It is also highly readable,with flexible structures and various writing techniques.Short and condensed casual sentences are widely employed in this prose.Furthermore,it is good at using figure of speech.Thus,when translation is conducted,mood,structure,style and rhetorical device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lrush in the Crowd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HIGHLIGHTs
下载PDF
温和条件下Pt/MSU-S催化氯代硝基苯选择性加氢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文虎 张艳芳 +1 位作者 陈晓蓉 梅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85,共4页
采用乙醇还原法制备负载型Pt/MSU-S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N2吸附-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TEM表明,质量分数为0.5%的Pt在MSU-S载体上高度分散,Pt粒径在5 nm左右,无团聚现象。在常压反应温度30℃下分别考察了Pt/MSU-S催化剂... 采用乙醇还原法制备负载型Pt/MSU-S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N2吸附-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TEM表明,质量分数为0.5%的Pt在MSU-S载体上高度分散,Pt粒径在5 nm左右,无团聚现象。在常压反应温度30℃下分别考察了Pt/MSU-S催化剂对邻位、间位和对位氯代硝基苯催化加氢性能的影响,反应3 h,底物转化率为100%,邻氯苯胺的选择性达到96%,间氯苯胺和对氯苯胺的选择性达到98%。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仍然有很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U-s载体 氯代硝基苯 氯代苯胺 催化加氢
下载PDF
奈达翻译理论新解——奈达代表作书名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的名与实
13
作者 李田心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83-87,共5页
奈达代表作书名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译成"翻译科学探索"引起译论界高度的关注和激烈争论。译文"翻译科学探索"中的两个词——"翻译科学"和"探索",都值得很好的商榷。Toward a Scie... 奈达代表作书名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译成"翻译科学探索"引起译论界高度的关注和激烈争论。译文"翻译科学探索"中的两个词——"翻译科学"和"探索",都值得很好的商榷。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的真正含义是"迈向翻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达代表作 “迈向翻译学” 误译 翻译科学探索
下载PDF
含铂芳香炔聚芳醚合成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王诗语 李佩窈 +2 位作者 孟凡超 张善举 王贵宾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3年第4期537-546,共10页
基于实现铂乙炔化合物光限幅材料的固态化和实用化的目的,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氟端基的铂芳香炔单体,并通过亲核反应的方式将其引入到聚芳醚主链中,制备出了溶解性优异的含铂乙炔基团的聚芳醚共聚物,最后通过流延法制备了固... 基于实现铂乙炔化合物光限幅材料的固态化和实用化的目的,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氟端基的铂芳香炔单体,并通过亲核反应的方式将其引入到聚芳醚主链中,制备出了溶解性优异的含铂乙炔基团的聚芳醚共聚物,最后通过流延法制备了固态光限幅膜材料。对单体和聚合物进行了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光物理表征,并对聚合物溶液和固态膜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制成的固态膜材料具有较好的光限幅能力,同时也兼具了聚芳醚优异的热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该研究结果为激光防护材料的固态化、实用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光限幅材料 Z-扫描 聚芳醚 铂乙炔
下载PDF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5
作者 徐海洋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7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2月接诊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白蛋白...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2月接诊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白蛋白紫杉醇+奈达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卡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EA水平、CA19-9水平、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可有效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铂类化疗方案 安全性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 被引量:41
16
作者 刘君 肖扬 +5 位作者 郭建雄 魏巍 黄小红 张荣侠 吴宜嘉 周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方案)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别接受多周期SOX方案(SOX组,63例)和GP方案(GP组,57例)化疗。评价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SO...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方案)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别接受多周期SOX方案(SOX组,63例)和GP方案(GP组,57例)化疗。评价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SOX组与GP组的总有效率(RR)分别为34.9%与35.1%,疾病控制率(DCR)为68.3%与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9.5月与8.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1年生存率分别为69.8%和63.2%,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9.5月与18.7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0.207)。常见的不良反应相似,其中腹泻、肝功能损害、外周神经毒性和手足综合征发生率SOX组明显高于GP组,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肾毒性和皮疹发生率GP组明显高于SOX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类 吉西他滨 替吉奥 三阴性乳腺癌 化疗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肺癌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姜婷 江小运 陈翠洁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肺癌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循证护...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肺癌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炎性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炎性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并实施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其预后的效果非常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的炎症反应也得到极大的降低,对比常规性护理,循证护理在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佳,推广在临床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伊立替康 奈达铂 小细胞肺癌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雷琳 黄亚平 +1 位作者 张凌云 余海英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2期166-167,192,共3页
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CR 1例,PR 9例,临床控制率40%,对照组CR 1例,PR 10例,临床控制率44%,2组短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发、恶心呕吐与肾毒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减少、肝毒性与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方案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疗效接近,但前者比后者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是临床较理想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达铂 吉西他滨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近期不良反应
下载PDF
奈达理论与跨文化翻译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勇 胡玲 《高等建筑教育》 2002年第2期77-80,共4页
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如何更好地破除文化背景的障碍 ,有效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著名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理论 ,它对深入理解并解决跨文化翻译中意义对等问题有很大的启示 ... 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如何更好地破除文化背景的障碍 ,有效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著名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理论 ,它对深入理解并解决跨文化翻译中意义对等问题有很大的启示 ,对跨文化翻译的实践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本文拟以“意义对等”为切入点 ,以提高英语汉译水平为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达理论 跨文化翻译 翻译理论 英译汉 汉语 英语 动态对等
下载PDF
富钴结壳铂族元素超细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毅民 顾铁新 +4 位作者 高玉淑 王晓红 樊兴涛 ANDREEV S I 韩贻兵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05-1110,共6页
2个富钴结壳铂族元素(PGEs)标准物质MCPt-1和MCPt-2的原样分别由中国和俄罗斯取自中太平洋海山和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样品经风干、选配,先经球磨制备成74μm(200目)粉体样品,再用气流磨将其进一步加工成具有超细粒度的均匀样品。采... 2个富钴结壳铂族元素(PGEs)标准物质MCPt-1和MCPt-2的原样分别由中国和俄罗斯取自中太平洋海山和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样品经风干、选配,先经球磨制备成74μm(200目)粉体样品,再用气流磨将其进一步加工成具有超细粒度的均匀样品。采用激光粒度仪检测样品的粒度分布,其平均粒度分别为1.8和1.5μm(约2 000目)。采用高精度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和电子探针方法分别检验了6个主、次元素在mg和μg取样量水平上的均匀性,用LA-ICP-MS检验了包括Pt在内的40多个痕量元素在μg量水平上的均匀性。样品采用锍镍火试金和Carius管预富集和酸溶消解,除Rh外均采用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ID-ICP-MS),确定了MCPt-1和MCPt-2中6个铂族元素的标准值;采用XRF和ICP-AES、ICP-MS方法相结合给出了62个主、次和痕量元素的信息值。最小取样量分别为1 g(测定PGEs)和2mg(测定其他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标准物质 铂族元素 锍镍火试金 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超细样品 太平洋海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