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trogen export by runoff and sediment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land use inWest Tiaoxi catchment
1
作者 LIANG Tao1, ZHANG Xiumei1, ZHANG Shen1, YU Xingxiu2, WANG Hao3(1. Inst.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AS, Nanjing 210008, China 3. Institute of Reso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4期443-450,共8页
Five typical land covers in West Tiaoxi catchment of China, including mulberry garden, bamboo forest, pinery, vegetable plot and paddy field, were studied on nitrogen loss in artificial rainstorm runoff and sediment. ... Five typical land covers in West Tiaoxi catchment of China, including mulberry garden, bamboo forest, pinery, vegetable plot and paddy field, were studied on nitrogen loss in artificial rainstorm runoff and sediment. Triple duplica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under the artificial rain condition with an intensity of 2 mm.mm?1 and lasting 32 minutes in 3 m2 field. Export of various species of nitrogen in runoff and sediment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nitrogen loss amount and rate are quite different among five kinds of land covers. The loss of total nitrogen in runoff of mulberry is the largest and that of paddy field is the smallest. Particle nitrogen accounts for 70–90% of total nitrogen in runoff of various kinds of land covers. Loss of dissolved nitrogen in pinery is much higher than in other kinds of land covers, which are similar among them. More detailed species of dissolved nitrogen show their respective features among various land covers. Total amounts of nitrogen loss from the top 10 cm layer of 5 kinds of soils are estimated as high as 4.66–9.40 g.m?2, of which nitrogen loss through sediment of runoff accounts for more than 90%. The rate of total nitrogen losses are ranged in 2.68–14.48 mg.m?2.min?1 in runoff, which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100.01–172.67 mg.m?2.min?1 in sediment of runo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runoff nitrogen export artificial rainstorm land use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巢湖流域氮排放情景模拟
2
作者 陈西 代子帅 +5 位作者 江岭 叶春 王延华 黄骁力 杨灿灿 陈驷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64,共16页
土地利用方式及其转移对区域氮素迁移和水体氮负荷产生重要影响,但量化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多情景下土地利用方式氮排放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流域水体氮负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仍面临挑战。本研究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区,通... 土地利用方式及其转移对区域氮素迁移和水体氮负荷产生重要影响,但量化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多情景下土地利用方式氮排放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流域水体氮负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仍面临挑战。本研究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多时相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借助PLUS和InVEST模型探索不同情景下氮排放对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期间,巢湖流域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626.14 km^(2))主要占据的是耕地(减少了775.64 km^(2)),城市化建设成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2)PLUS模型多情景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2000-2020年基本保持一致,但各用地间的转换频率降低;(3)经InVEST模拟,耕地面积缩减而导致氮排放的减少量(340.17 t)大于建设用地等面积增加带来的氮排放增加量(170.11 t),使2000-2020年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所排放的总氮量呈降低趋势,由2000年的4768.04 t降至2020年的4597.98 t;(4)不同情景下,2030年各土地利用方式的氮排放量较2020年均呈降低趋势。其中,生态保护情景既有效地保障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又展现出较好的氮减排效果(113.36 t);鉴于此,建议流域管理部门应通过合理规划各用地类型的发展,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对林草地、水域等生态用地的侵占,以期削减流域水体氮负荷、缓解氮素治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氮排放 土地利用方式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下载PDF
Effect of forest thinning on hydrologic nitrate exports from a Nsaturated plantation
3
作者 Masaaki Chiwa Hirokazu Haga +5 位作者 Tamao Kasahara Makiko Tateishi Takami Saito Hiroaki Kato Kyoichi Otsuki Yuichi Ond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87-395,共9页
Although several studies have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thinning on water quality,including nitrogen(N)exports,few have examined N-saturated plantations.This study assessed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thinning on N exports... Although several studies have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thinning on water quality,including nitrogen(N)exports,few have examined N-saturated plantations.This study assessed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thinning on N exports from a N-saturated plantation forest in northern Kyushu,western Japan,that was thinned(43%of basal area)during January-March 2012.Water levels at the gauging station were continually measured,and streamwater baseflow and stormflow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efore(2011)and after(2013)forest thinning.Annual precipitation before(2469 mm)and after(2418 mm)forest thinning differed little,and annual water discharge after thinning(1641 mm)was similar to that before thinning(1609 mm).However,direct flow during stormflow periods was higher after thinning(260 mm)than before(153 mm).The concentrations of major ions in stream water did not differ before and after thinning.As a result,the high annual dissolved inorganic N(DIN)exports differed little before(35.8 kg N ha^-1 a^-1)and after(36.5 kg N ha^-1 a^-1)forest thinning.DIN exports during stormflow periods were slightly higher after(12.2 kg N ha^-1 a^-1)than before thinning(10.5 kg N ha^-1 a^-1)and were proportional to the increased direct flow after thinning(561 mm after vs.470 mm before thinning).We concluded that thinning does not affect annual N exports from the N-saturated plantation forest,but it can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N exported during stormflow periods in proportion to increased water volume of direct flow after thi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NING nitrogen saturation nitrogen export Direct flow BASEFLOW
下载PDF
西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兆富 杨桂山 李恒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8-681,共4页
在太湖地区的西苕溪流域不同地理位置选择了11个小流域,于2004年分3次野外监测氮素输出浓度.利用多年降雨径流关系估算径流量,用于计算各小流域氮素输出负荷与强度,结合2000年TM遥感影像获得的各小流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 在太湖地区的西苕溪流域不同地理位置选择了11个小流域,于2004年分3次野外监测氮素输出浓度.利用多年降雨径流关系估算径流量,用于计算各小流域氮素输出负荷与强度,结合2000年TM遥感影像获得的各小流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对流域氮素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流域耕地面积比例与氮素输出水平呈正比,而林地比例与氮素输出水平呈反比;各小流域面积的大小与氮素输出负荷呈正相关,而小尺度流域面积对氮素输出浓度和单位面积氮素输出强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土地利用 氮素输出 西苕溪
下载PDF
西苕溪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出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兆富 杨桂山 李恒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8-502,共5页
以位于太湖地区的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利用Arcview3.2的水文模拟和空间分析扩展模块进行子流域划分和典型小流域选择,通过对2000年TM/ETM遥感影像解译获得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在2004年分3次(7月、9月、12月)监测了各个小流域出口的总氮浓... 以位于太湖地区的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利用Arcview3.2的水文模拟和空间分析扩展模块进行子流域划分和典型小流域选择,通过对2000年TM/ETM遥感影像解译获得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在2004年分3次(7月、9月、12月)监测了各个小流域出口的总氮浓度,用以表征流域氮素输出强度.基于以上数据,分析了小流域氮素输出的时空变化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小流域氮素输出差异很大,空间上有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大的趋势,时间变化上,西苕溪流域中下游的小流域氮素输出7月>9月>12月,上游地区的小流域则与之相反,这与流域的降雨径流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有关.多个小流域的对比分析表明,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的影响更大.流域内林地面积比例越大,氮输出强度越小;相反,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和居民地比例增大将带来氮素输出增大的后果,而氮素输出的强度似乎与流域面积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苕溪流域 土地利用 氮素输出
下载PDF
不同农艺措施对巢湖沿岸坡耕地水土及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静 王允青 +3 位作者 郭熙盛 吕国安 叶寅 丁树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3,48,共7页
基于巢湖沿岸坡耕地水土和养分流失监测的定位试验,于2014—2015年连续2a进行观测,研究小麦—芝麻模式下,植物篱(黄花菜)(PH)、植物篱+秸秆覆盖(PHS)和等高垄作(CR)3种农艺措施对水土和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植物篱、植物篱+... 基于巢湖沿岸坡耕地水土和养分流失监测的定位试验,于2014—2015年连续2a进行观测,研究小麦—芝麻模式下,植物篱(黄花菜)(PH)、植物篱+秸秆覆盖(PHS)和等高垄作(CR)3种农艺措施对水土和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植物篱、植物篱+秸秆覆盖和等高垄作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3种农艺措施的降低效果依次为PHS>PH>CR。与CK(当地常规耕作)相比,PH、PHS和CR处理平均分别减少24.5%,36.5%和19.7%的径流流失和31.0%,45.6%和25.4%的土壤流失,表现出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且减沙效果大于减流效果。3种农艺措施显著降低了径流液颗粒态氮(PN)的浓度,提高了溶解态总氮(DTN)、硝态氮(NO^-_3—N)和溶解态有机氮(DON)的浓度,但对总氮(TN)和铵态氮(NH^+_4—N)浓度无显著影响。CK处理径流液中PN和DTN所占TN的比例基本相当,而在其3种农艺措施下,DTN是N随着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在DTN中,NO^-_3—N占较大比例,DON次之,NH^+_4—N所占比例最小。CK处理N随地表径流平均年度累积流失量为9.35kg/hm^2,占当年施N量的2.83%。与CK相比,PH、PHS和CR处理的N素年度累积流失量平均分别降低了28.3%,40.7%和21.2%,其对N素输出的控制效应主要是通过减流减沙来实现的。该研究可为巢湖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措施 坡耕地 径流 水土流失 氮输出 巢湖
下载PDF
长江上游非点源氮素负荷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丁晓雯 沈珍瑶 刘瑞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6-841,共6页
利用输出系数模型,结合RS和GIS技术,对长江上游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3年的非点源氮素负荷进行估算,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长江上游非点源氮素负荷总量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30.69万t上升到2003年的130.34万... 利用输出系数模型,结合RS和GIS技术,对长江上游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3年的非点源氮素负荷进行估算,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长江上游非点源氮素负荷总量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30.69万t上升到2003年的130.34万t。就省份和水系而言,四川一直是氮素负荷总量最大的省区,多年平均负荷贡献率为53.3%;1960—1990年的金沙江水系,1990年后的嘉陵江水系是氮素负荷总量最大的水系,两者的多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5.4%和27.5%。长江上游非点源氮素负荷强度也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0.31t·km-2上升到2003年的1.30t·km-2。就省份和水系而言,重庆一直是氮素负荷强度最高的省区,多年平均负荷强度为1.58t·km-2;1960—1990年的上游干流区间,1990年后的嘉陵江水系,是氮素负荷强度最高的水系,两者的多年平均负荷强度分别为1.46和1.49t·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非点源氮素 输出系数模型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雨季喀斯特小流域氮输出特征及其受降雨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曾杰 吴起鑫 +1 位作者 李思亮 岳甫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78,共6页
以黔中典型喀斯特农业小流域后寨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喀斯特小流域氮素输出形态特征及降雨对氮素输出的影响。通过对流域内落水洞、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各形态氮素的浓度进行监测,估算雨季氮素输出量,结合降雨量数据分析氮输出受降雨... 以黔中典型喀斯特农业小流域后寨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喀斯特小流域氮素输出形态特征及降雨对氮素输出的影响。通过对流域内落水洞、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各形态氮素的浓度进行监测,估算雨季氮素输出量,结合降雨量数据分析氮输出受降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后寨河喀斯特小流域水体氮含量明显高于我国主要河流,流域地下水出口溶解性总氮(TDN)浓度均值为6.5mg/L;地表水出口TDN浓度均值为7.3mg/L。(2)氮素输出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亚硝态氮(NO2--N)以及有机态氮(DON)输出占比极低。(3)流域内TDN,NO_3^--N,NH_4^+-N,NO2--N,DON雨季输出量估算值分别为55.13,52.12,0.40,0.01,2.61t。(4)持续性的多日降雨加速了水体氮素流失强度,流域上游水体硝态氮浓度在降雨事件发生后呈上升趋势,随着降雨事件的停止而呈下降趋势;流域总出口因降雨而产生的硝态氮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后寨河流域 氮输出 降雨
下载PDF
冬小麦冠层不同叶层和茎鞘氮素与籽粒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之杰 王纪华 +2 位作者 黄文江 马智红 赵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62-1468,共7页
以优质品种中优 950 7和普通品种京冬 8号为材料 ,研究了冬小麦叶片、茎鞘氮素的垂直分布、输出量及其与主要品质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叶片含氮量随冠层层次降低而降低 ,垂直梯度分明 ,处理间、不同生育时期梯度大小不同。茎鞘氮素... 以优质品种中优 950 7和普通品种京冬 8号为材料 ,研究了冬小麦叶片、茎鞘氮素的垂直分布、输出量及其与主要品质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叶片含氮量随冠层层次降低而降低 ,垂直梯度分明 ,处理间、不同生育时期梯度大小不同。茎鞘氮素垂直梯度不如叶片明显 ,中优 950 7梯度大小、生育期内变化不如京冬 8号显著。中优950 7灌浆盛期至蜡熟阶段叶片和茎鞘氮素输出量分别比京冬 8号高 2 9.9%和 76.3 %。灌浆期京冬 8号冠层中下部形成较大梯度利于其品质的改善 ,中优 950 7开花期上部层次形成大的梯度 ,灌浆期上部层次叶片、中下部层次茎鞘含氮量高均利于其籽粒蛋白质的积累。两种类型品种品质的改善较多地依赖后期植株氮素的输出。京冬 8号叶片氮素对籽粒品质的形成作用明显 ,而叶片和茎鞘氮素对中优 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冠层 叶层 茎鞘氮素 籽粒品质
下载PDF
水文因素影响稻田氮磷流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志剑 王兆德 +2 位作者 姚菊祥 朱荫湄 李津津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89-1794,共6页
水文因素为农田氮磷元素的迁移提供了动力和载体,对稻田氮磷元素的流失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新型的稻田水分管理模式以代替传统的水分管理模式,对于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调研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阐述... 水文因素为农田氮磷元素的迁移提供了动力和载体,对稻田氮磷元素的流失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新型的稻田水分管理模式以代替传统的水分管理模式,对于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调研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稻田氮磷流失特征、传统水分管理模式的弊端,并从新型稻田水分管理模式的种类、削减氮磷流失的效果与机理、与水平衡模型、营养负荷模型等结合应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水文因素影响稻田氮磷流失的研究现状。进行稻田土壤吸附氮磷容量及人工调节机制的研究,在部分地区开展流域化水分管理系统研究,以及适用于我国稻田的水平衡模型和营养负荷模型的建立和深入研究应为今后我国关于水文因素影响稻田氮磷流失方面研究的一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 稻田 氮磷 流失 模型
下载PDF
普者黑流域土地利用及“源-汇”景观的氮磷输出响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鹏 张紫霞 +1 位作者 王妍 刘云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2-1341,共10页
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流域普者黑为研究对象,在将流域划分为26个子流域的基础上,以2018年3个水期各子流域的水质数据为依据,结合子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流域氮、磷输出与景观特征指数... 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流域普者黑为研究对象,在将流域划分为26个子流域的基础上,以2018年3个水期各子流域的水质数据为依据,结合子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流域氮、磷输出与景观特征指数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丰水期氮、磷输出要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全流域从外围到中部呈"汇"景观逐渐减小,"源"景观逐渐增大趋势,耕地是流域氮、磷输出的主要"源"景观,水域具有改善水质的"汇"景观功能;耕地、水域面积比例和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与水质之间相互关系显著,说明农业活动是影响普者黑流域氮、磷输出的主要原因,景观的破碎化促使了这一生态过程的发展;3个水期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LWLI)与TP、PO4^3--P和NH4^+-N均呈正相关,枯水期和丰水期时LWLI与所有水质指标均集中于同一象限,LWLI与丰水期TP的回归系数最大,R2为0.856,表明LWLI对水质指标的解释能力远大于传统景观指数,对水质评价及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空间负荷对比指数(LWLI) 氮输出 磷输出 普者黑
下载PDF
巢湖沿岸典型圩区夏季水稻生长期营养盐输出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储茵 汪丽婷 +5 位作者 马友华 胡宏祥 张丽娟 朱小红 孙丽 胡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5-140,共6页
巢湖及其主要支流沿岸分布着很多地势低洼、靠排灌站抽排水进行排涝和引水灌溉的圩区。为探明圩区农业非点源营养盐输出特征,本研究选择巢湖沿岸某典型圩区,于2009年水稻生长期进行了较系统的野外调查、观测、取样和室内水质分析。2009... 巢湖及其主要支流沿岸分布着很多地势低洼、靠排灌站抽排水进行排涝和引水灌溉的圩区。为探明圩区农业非点源营养盐输出特征,本研究选择巢湖沿岸某典型圩区,于2009年水稻生长期进行了较系统的野外调查、观测、取样和室内水质分析。2009年夏季该圩区较干旱,有3次共70.8mm的排水和3次共34mm的进水。排水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在0.8~6.5mg N/L和0.05~0.6mg P/L之间,高于受纳河流柘皋河水质。TN和TP排水事件平均浓度EMC分别为4.28mg N/L和0.3mg P/L,水质总体处于富营养化和超富营养化水平。排水营养盐浓度与降雨排水量、施肥水平和距离施肥时间有关,并呈现复杂的动态变化。夏季水稻生长季节(6-9月)TN和TP净输出通量分别为2.10kg N/hm2和0.13kg P/hm2,占施肥总量的1.2%和0.4%。圩区的特殊地势和排水过程,使得圩内水稻田和沟渠具有较大的蓄水容量和较强的滞留效应,加上实验时期相对干旱,营养盐输出通量总体较低。由于农业非点源污染输出受排水量影响大,圩区又多为距离天然水体很近的敏感地带,圩区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受纳水体的潜在和长期影响不容忽视。圩区各类污染输出对受纳水体的长远影响及如何有效控制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区 营养盐输出 非点源污染
下载PDF
^(234)Th示踪法测定北太平洋西北海域冬季真光层中颗粒态有机碳输出通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永亮 韩旭 日下部正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92,共9页
讨论了1997年冬季在北太平洋西北海域7个站位的表层至200m水深水柱中溶解及颗粒态234Th,颗粒态有机碳(POC)、氮(PON)及叶绿素a浓度的垂直分布剖面.溶解态、颗粒态及总的234Th的放射性在真光层中显著低于母体238U的放射性,总的234Th放射... 讨论了1997年冬季在北太平洋西北海域7个站位的表层至200m水深水柱中溶解及颗粒态234Th,颗粒态有机碳(POC)、氮(PON)及叶绿素a浓度的垂直分布剖面.溶解态、颗粒态及总的234Th的放射性在真光层中显著低于母体238U的放射性,总的234Th放射性在水深大于100m时趋于平衡.利用234Th-238U在海洋表层海水中的放射性不平衡推导出了北太平洋西北海域冬季真光层海水中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和输出通量以及颗粒态有机碳和有机氮的输出通量.在亚北极环流区溶解态234Th的停留时间为40~50d,而在黑潮-亲潮共同影响区为20d左右.颗粒态有机碳和有机氮从真光层的输出通量范围分别为3 8~8 2和0 50~0 98mmol/(m2·d),西部海区高于东部海区,南部海区高于北部海区.在黑潮-亲潮共同影响区较高的颗粒态有机碳输出通量表明光照量及陆源营养盐物质的提供是两个决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叶绿素a的水深分布和POC/PON的值同Redfield的比值的一致性表明这个海区的冬季颗粒物主要由浮游植物构成.北太平洋西北海域在冬季的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可高于世界大洋一些海区春、夏季的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4Th 北太平洋 有机碳 有机氮 输出生产力
下载PDF
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水库汇水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量:48
14
作者 李娜 韩维峥 +1 位作者 沈梦楠 于树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4-230,共7页
面源污染是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其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已严重威胁着水环境生态安全。该文以长春市水源地新立城水库汇水区为研究对象,选用输出系数模型对其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得到结果如下:1)汇水区内农业非... 面源污染是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其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已严重威胁着水环境生态安全。该文以长春市水源地新立城水库汇水区为研究对象,选用输出系数模型对其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得到结果如下:1)汇水区内农业非点源污染总氮、总磷负荷量分别为2 822.485、471.123 t/a,且二者空间分布较一致;2)总氮负荷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土地利用>畜禽养殖>农村人口,总磷的污染负荷贡献率大小为:畜禽养殖>土地利用>农村人口;3)选取水库2004-2013年水质监测数据计算营养盐输出负荷,与模型估算的输出负荷进行对比,得到模型模拟具有较高精度,系数选取合理可靠,可信度高,可在研究区范围内进行推广,能够为长春市水源地综合整治及水利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及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土地利用 N P 输出系数模型 污染负荷 新立城水库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小尺度范围非点源氮素流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泉 朱波 +2 位作者 杨小林 黄文军 任三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25,共5页
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地块-小流域尺度农业非点源氮素随径流流失的特征,采用野外径流观测法,对2011年川中某紫色土丘陵区12次典型降雨产流事件进行了监测,测定径流量及径流中氮素浓度与负荷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旱地流失负荷值远... 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地块-小流域尺度农业非点源氮素随径流流失的特征,采用野外径流观测法,对2011年川中某紫色土丘陵区12次典型降雨产流事件进行了监测,测定径流量及径流中氮素浓度与负荷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旱地流失负荷值远大于林地流失负荷值,且旱地氮素流失主要集中在施肥后的初期降水事件中,占流失总量的76.1%;壤中流氮素平均浓度为0.98~54.1mg/L;旱地氮素迁移有显著月变化特征,明显受到当地施肥习惯和汛期降雨量影响。陈家湾农林复合小流域氮素迁移特点分析表明,该小流域受到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径流氮素浓度波动范围不大;但在大雨降雨事件中,浓度在降雨后期有所升高,体现了"末期冲刷效应"。研究结果可为调控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氮素流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氮 径流 流失负荷 地块-小流域尺度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及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增进 张关超 +1 位作者 杨育红 李东琴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共6页
为揭示河南省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Johns输出系数模型,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总氮(TN)、总磷(TP)污染负荷进行估算,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各地市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污染源的等标负荷比,确定主要污染源,再运用Arc... 为揭示河南省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Johns输出系数模型,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总氮(TN)、总磷(TP)污染负荷进行估算,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各地市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污染源的等标负荷比,确定主要污染源,再运用Arc GIS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非点源TN、TP等标污染负荷最多的是南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商丘市及信阳市,最少的是济源市、鹤壁市和漯河市;河南省农业非点源TN、TP污染主要来源是耕地、畜禽养殖和农村人口;TN、TP的空间分布有很强的一致性,且同一污染物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差异性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 TP 输出系数法 等标污染负荷法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下水水位变化对氮输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启红 张慧婷 +1 位作者 胡望斌 汪红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河岸带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将使河岸带土壤、水文条件与化学物质迁移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通过模拟长江洪湖河岸带水位变化情况,研究不同地下水水位变化对氮输出的影响,考虑因素为潜水埋深,试验作物为牛精草(Eleusine indica),共设4个处理... 河岸带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将使河岸带土壤、水文条件与化学物质迁移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通过模拟长江洪湖河岸带水位变化情况,研究不同地下水水位变化对氮输出的影响,考虑因素为潜水埋深,试验作物为牛精草(Eleusine indica),共设4个处理,研究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水质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各形态氮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处理III的氨态氮增加最多,为0.30mg/L;处理II硝态氮增加最为显著,为0.37mg/L;干湿交替能够引起氨化的突然加强,同时伴随着硝化的骤然加强和NO3--N的暂时积累。相同植被条件下,地下水埋深越浅,NO3--N更易造成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在湿润地区,尤其是渔业养殖较多的区域,氨态氮也是地下水污染中的重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位变化 氮输出 长江中游
下载PDF
饮用水源区小流域氮素污染负荷估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燕 张志强 +7 位作者 谢宝元 武军 吴斌 赵慧娟 赵媛媛 王利 唐寅 刘恩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1期84-91,共8页
采用输出系数法、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径流试验场法和相关关系法4种方法对密云土门西沟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输出系数法中的Johnes模型和考虑降雨影响的输出系数模型计算值相对误差比较大,考虑流域损失的输... 采用输出系数法、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径流试验场法和相关关系法4种方法对密云土门西沟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输出系数法中的Johnes模型和考虑降雨影响的输出系数模型计算值相对误差比较大,考虑流域损失的输出系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误差仅为5%;输出系数方法适用于资料比较缺乏的地区,输出系数的确定是提高估算精度的关键。对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类型区和类型单元进行详细划分,并将对各类型采用径流试验场法的监测结果推算到小流域就能减小估算相对误差;采用径流试验场法推算密云土门西沟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相对误差仅为8%;相关关系法通过建立降雨和污染负荷的关系,其估算值相对误差达到4%,此方法需要长期的降雨-水质监测数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主要估算流域土壤侵蚀量,没有考虑径流对污染物输移过程中的沉积、起动和交换等问题,估算值会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 非点源氮污染 输出系数法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 径流试验场法 相关关系法
下载PDF
泾河流域陕西段水环境容量估算和分配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菊翠 陈书中 +2 位作者 胡安焱 霍艾迪 仵彦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0-165,共6页
非点源污染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研究对其污染物总量控制具有现实意义。采用输出系数法计算年投放量和年入河量,对年入河量进行按月分配,通过河流输入—输出平衡关系计算研究河段的月自净水量。结果表明: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中Ⅲ类水质的要求... 非点源污染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研究对其污染物总量控制具有现实意义。采用输出系数法计算年投放量和年入河量,对年入河量进行按月分配,通过河流输入—输出平衡关系计算研究河段的月自净水量。结果表明: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中Ⅲ类水质的要求,泾河流域陕西段总氮全年超标,流域内各污染源的总氮投放量均需削减,削减总量达到3 191.891 1t;按照污染源削减量分配结果,土地利用类型是总氮污染削减量最大的(1 294.239 6t),而畜禽养殖是削减比例最大的污染源(47.76%)。从污染源的时间分配来看,降水量大的丰水期是污染物削减量最大的时期,各污染源的削减量随着降水径流的增大而增大,说明降水径流是造成泾河流域陕西段总氮污染的限制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输出系数法 总氮 泾河
下载PDF
改进的输出系数法在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02
20
作者 蔡明 李怀恩 +1 位作者 庄咏涛 王清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0-45,共6页
在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采用了考虑降雨因素影响和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损失的改进的输出系数法模型,并给出了降雨影响系数和流域损失系数的确定方法。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渭河流域总氮负荷量的估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输出系数模型机... 在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采用了考虑降雨因素影响和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损失的改进的输出系数法模型,并给出了降雨影响系数和流域损失系数的确定方法。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渭河流域总氮负荷量的估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输出系数模型机理更明确,模拟更符合实际,结果更接近监测值。同时分析了3类模型的特点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负荷预测 输出系数法 改进 总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