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OA-RBF模型在石门水库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孙晓蕾 《东北水利水电》 2024年第6期26-27,41,71,共4页
文中以石门水库为例,通过改进蚱蜢算法(IGOA)增加局部值的泛化性,并对RBF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参数优化,构建了运行效率高、预测精确度高的IGOA-RBF的水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IGOA-RBF水质预测模型误差均较小,可为水源地水环境的水质评价和... 文中以石门水库为例,通过改进蚱蜢算法(IGOA)增加局部值的泛化性,并对RBF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参数优化,构建了运行效率高、预测精确度高的IGOA-RBF的水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IGOA-RBF水质预测模型误差均较小,可为水源地水环境的水质评价和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OA-RBF 连续流动分析法 总磷 总氮 水质预测模型 石门水库
下载PDF
垂直圆管内液氮流动沸腾的理论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祥东 汪荣顺 +1 位作者 黄荣国 石玉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1-497,共7页
分析了液氮流动沸腾过程中气液两相间动量、能量以及质量的传输规律,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新模型重点修正了界面面积浓度和气泡挣脱直径的计算式;采用新建立的理论模型作为封闭方程对CFX-4.3中内建的双流体模型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修正... 分析了液氮流动沸腾过程中气液两相间动量、能量以及质量的传输规律,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新模型重点修正了界面面积浓度和气泡挣脱直径的计算式;采用新建立的理论模型作为封闭方程对CFX-4.3中内建的双流体模型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修正后的双流体模型模拟了液氮在垂直圆管内的流动沸腾过程.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证明了本文所建模型的合理性.通过数值模拟发现,两相流参数分布的不均匀性对液氮流动沸腾过程中的热质传输特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流动沸腾 双流体模型 相间传输 传热 空泡份额
下载PDF
云南省农牧生产系统氮素流动时空变化特征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晓琳 郑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1-492,共12页
【目的】研究云南省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途径并评价其环境效应,提高农牧业氮素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制定符合云南省农业发展规律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运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 【目的】研究云南省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途径并评价其环境效应,提高农牧业氮素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制定符合云南省农业发展规律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运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分析1995—2014年云南省农牧业氮素养分流动时间分异特征,结合GIS,从空间格局角度分析2014年云南省16个地州农牧业氮素养分流动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995—2014年云南省农牧系统氮素投入量逐年递增,从1995年的2.1×106 t增至2014年的3.5×10~6 t。氮肥的施用和饲料进口是造成农牧系统氮素投入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农田主产品吸氮量与动物生产系统主产品吸氮量在时间上呈现同向增长的关系,农产品吸氮量1995—2014年间上涨2.1倍,动物生产系统主产品吸氮量上涨8.5倍,其中2000年、2006年变化最为剧烈。云南农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作物播种面积扩大、栽植技术提高,畜牧业养殖规模扩大,模式改良所引起的氮素吸收效率提高。云南省农牧生产系统氮素流动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氮素投入呈现放射式分布特征,中心投入量高,四周投入量逐渐递减。吸氮量则表现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协同的特点,经济发达地区吸氮量较高,经济发展滞后的区域,吸氮量较低。由于地形条件引起的径流、侵蚀、淋洗,以及由于施肥方式不合理所引起的氨挥发是导致农牧生产系统中氮素损失的重要原因。根据云南省氮素投入、吸收和损失规律,可将各地州划分为高投入高排放(大理、昆明、红河)、高投入低排放(曲靖、丽江、楚雄等)、低投入高排放(迪庆、昭通等)和低投入低排放(怒江、普洱)4大类型。【结论】云南省传统施肥方式导致施肥过量,大量肥料通过氨挥发的方式排入大气中,动物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尿中氮素通过径流、淋溶进入水体,造成农业生产过程中经济效益的降低、环境污染。从空间格局上看,大理、昆明、红河的氮素损失较高。今后亟需改进化肥施用方式,提高化肥利用率,改进畜牧业养殖模式,提高粪尿有机还田的数量。针对主要区域重点治理,采用因地制宜的农牧体系氮素优化管理技术、增加粪尿养分循环和提高氮养分效率,减少氮素向大气和水体中的排放数量,从而实现农牧体系氮素的合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系统 氮流动 NUFER模型 环境效应 云南省
下载PDF
江苏省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余乐 焦阳湄 +2 位作者 丁尚 朱治强 赵洪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58-1667,共10页
针对农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氮素大量投入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探讨1998—2018年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以期为区域氮素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基于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 针对农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氮素大量投入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探讨1998—2018年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以期为区域氮素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基于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结合统计年鉴数据、调研数据和文献数据,定量分析江苏省农牧系统氮素账户平衡、各系统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循环利用和损失情况,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农牧系统中经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1998—2018年,江苏省作物子系统在系统氮素总输入逐步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产品携出氮素的较大增长,作物主副产品氮素携出量由8.31×105 t增至1.20×106 t,氮素损失总量也在不断降低。对于畜禽子系统,氮素输入主要包括外源饲料和本地饲料输入,其中外源饲料是子系统的主要氮素来源;且本地饲料氮素供给比例在逐年上升,从1998年的29.32%增长至2018年的44.77%。1998—2018年,农牧系统氮素利用率由21.39%增至35.00%,呈上升趋势,本地饲料、秸秆还田和粪尿还田氮素量逐年上升,氮素资源循环利用总量由2.54×105 t增至3.00×105 t。从氮素排放损失来看,20多年来环境排放部分呈下降趋势,其主要损失途径包括土壤氮素盈余、气体排放损失、水体排放损失和粪污残余损失。结构方程模型核算结果表明江苏省农牧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和资源减量推动了产品产量和系统效率的提高。总的来说,受区域发展水平和政策引导,1998—2018年江苏省农牧体系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相对高效,环境排放逐渐减少;但农牧子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农牧结合体系规模相对较小等问题仍值得关注。因此,今后江苏省农牧业的发展应注重作物子系统和畜牧子系统的耦合,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以促进本地农牧业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牧系统 氮素流动 NUFER模型 环境效应
下载PDF
液氮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邵雪锋 李祥东 汪荣顺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20,26,共6页
对已有的针对低温流体的数值模拟进行了总结,比较了可用于液氮流动沸腾的数学模型,指出数值模拟液氮流动沸腾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垂直环行管道中的液氮流动沸腾进行了数值模拟。
关键词 液氮 流动沸腾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牧系统氮、磷养分流动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晓萌 王寅 +2 位作者 焉莉 冯国忠 高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7-429,共13页
【目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及畜牧产品生产地,农牧产品大量生产影响养分流动的趋势,而不同地区的养分流动又存在一定差异,明确不同地区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流动特征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为... 【目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及畜牧产品生产地,农牧产品大量生产影响养分流动的趋势,而不同地区的养分流动又存在一定差异,明确不同地区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流动特征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为区域农牧系统氮、磷养分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整理1984—2014年统计资料数据和查阅相关文献参数,利用NUFER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以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农牧系统为研究对象,估算各省域农牧系统中氮、磷养分的流量、损失量,并对各省域氮、磷养分的循环利用情况、损失途径及利用率作出综合评价,探究东北地区氮、磷养分在农牧生产系统中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1984年吉林、辽宁、黑龙江地区农牧系统氮素总输入量分别为669、746、716 Gg;磷素总输入量分别为121、222、169 Gg,至2014年氮素输入量增长至1 899、1 572、2 256 Gg;磷素输入量达到471、393、769 Gg,氮、磷养分的投入量表现为黑龙江>吉林>辽宁。氮素养分损失率吉林地区最高,磷素养分损失率辽宁地区最高。氮、磷养分循环再利用方面,吉林地区的循环利用率最高,辽宁地区最低。近30年,吉林、辽宁、黑龙江地区农田生产系统氮素养分利用率分别下降10%、11%、32%;磷素养分利用率分别下降16%、2%、23%。畜禽生产系统中,氮素养分的利用率分别增加3%、11%、10%,磷素养分利用率分别增加0.8%、1.9%、3.2%。农牧结合生产系统氮素养分利用率分别由1984年的26%、36%、52%降至2014年的13%、21%、22%,整体表现为黑龙江>辽宁>吉林;磷素养分利用率由1984年的25%、25%、31%降至2014年的9%、14%、10%,表现为辽宁>黑龙江>吉林。【结论】1984—2014年,东北地区农牧系统氮、磷养分投入大幅增加,不同省域间表现出明显差异。黑龙江地区的氮、磷养分可利用总量均最高,而氮、磷养分的循环再利用率则表现为吉林地区最高。东北地区农牧结合系统中,黑龙江地区氮素利用率高于其他地区,辽宁地区的磷素利用率高于吉林和黑龙江地区。吉林和辽宁地区的氮、磷养分损失率分别高于其他地区。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养分流动特征提出农牧管理方面合理化建议,为东北地区的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农牧系统 NUFER模型 氮、磷流动 养分管理
下载PDF
基于群体平衡原理的双流体模型在液氮流动沸腾数值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祥东 周丽敏 +1 位作者 汪荣顺 杨燕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82-1286,共5页
将双流体模型与群体平衡原理耦合为一套新的双流体模型,并建立适当的封闭方程及边界条件,该模型以传统双流体为基础,纳入了群体平衡原理及MUSIG模型,并考虑了碰撞、聚合、相变等因素对汽泡直径及数量密度的影响.通过结合适当的封闭方程... 将双流体模型与群体平衡原理耦合为一套新的双流体模型,并建立适当的封闭方程及边界条件,该模型以传统双流体为基础,纳入了群体平衡原理及MUSIG模型,并考虑了碰撞、聚合、相变等因素对汽泡直径及数量密度的影响.通过结合适当的封闭方程及边界条件,该模型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对两相流参数的多维分布和变化进行有效预测,为液氮流动沸腾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流动沸腾 双流体模型 汽泡直径 群体平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坡地氮磷流失过程模拟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建中 刘凌 宋兰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1-536,共6页
根据农田坡面氮、磷流失的主要过程,建立了基于次降雨事件的坡面氮、磷迁移模型。模型采用改进的Green-Ampt方程和运动波方程计算下渗与坡面流,土壤侵蚀采用修改的欧洲土壤侵蚀模型计算,用考虑了侵蚀影响与扩散作用的迁移模型计算坡面... 根据农田坡面氮、磷流失的主要过程,建立了基于次降雨事件的坡面氮、磷迁移模型。模型采用改进的Green-Ampt方程和运动波方程计算下渗与坡面流,土壤侵蚀采用修改的欧洲土壤侵蚀模型计算,用考虑了侵蚀影响与扩散作用的迁移模型计算坡面氮、磷迁移过程,采用一维对流扩散方程计算氮、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及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地表径流中氮、磷浓度,率定期与验证期模型效率系数均在0.89以上。根据坡地氮、磷流失机理,分析了降雨强度与地表坡度对坡面径流中氮、磷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质量传递 水污染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田间一维饱和─非饱和土壤中氮素运移与转化的动力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培斌 丁跃元 张瑜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0-498,共9页
建立并验证了一个排水条件下田间─维饱和─非饱和土壤中 NH4+—N和NO3--N运移与转化的耦合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有机质的矿化、氮素的吸附、硝化、反硝化、氨气挥发及作物根系吸氮等氮素转化作用过程,同时也考虑了土壤温度... 建立并验证了一个排水条件下田间─维饱和─非饱和土壤中 NH4+—N和NO3--N运移与转化的耦合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有机质的矿化、氮素的吸附、硝化、反硝化、氨气挥发及作物根系吸氮等氮素转化作用过程,同时也考虑了土壤温度和湿度对氮素转化的影响。该模型可用于描述田间土壤中氮素的行为,所得结论可供农业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饱和-非饱和土壤 氮素运移 动力学模式 一维耦合模型 化肥利用率 氮素转化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施用有机氮肥条件下地下排水中硝态氮流失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少丽 许迪 +1 位作者 S.O.Prasher Ali Madani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6,共8页
将改进的有机氮肥管理模型(MANIMEA)与广为应用的土壤水流运动模型(SWAP)相耦合,用于模拟评价施用猪粪条件下NO3--N(硝态氮)通过地下排水的流失量。采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农业大学试验站4个试验地块1999年的日地下排水量及NO3--N流失量... 将改进的有机氮肥管理模型(MANIMEA)与广为应用的土壤水流运动模型(SWAP)相耦合,用于模拟评价施用猪粪条件下NO3--N(硝态氮)通过地下排水的流失量。采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农业大学试验站4个试验地块1999年的日地下排水量及NO3--N流失量观测值对模型进行了模拟验证。模拟结果表明,预测的日地下排水量与观测的地下排水量吻合较好,相关系数在0.73~0.78之间;日NO3--N流失量与地下排水量的关系密切,4个试验地块NO3--N流失量模拟值与观测值平均误差在-0.017kg/hm2和0.005 kg/hm2之间,绝对平均误差范围在0.087 kg/hm2和0.152 kg/hm2之间。模拟时段NO3--N总流失量与观测值的相对误差在-0.5%和8.9%之间。总体来说,图形显示和统计指标分析表明,MANIMEA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地下排水中NO3--N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P模型 MANIMEA模型 地下排水量 硝态氮 有机肥
下载PDF
湍流燃烧NO生成反应率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志强 魏飞 周力行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71-477,共7页
利用计算机数值计算来模拟氮氧化物的生成和优选降低氮氧化物的各种措施,已经受到广泛重视.如何建立合理而经济的数学模型,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从热NO和燃料NO两方面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湍流燃烧NO生成湍流反应率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利用计算机数值计算来模拟氮氧化物的生成和优选降低氮氧化物的各种措施,已经受到广泛重视.如何建立合理而经济的数学模型,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从热NO和燃料NO两方面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湍流燃烧NO生成湍流反应率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比较详细的模型方程及代数表达式,便于相关研究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生成反应率 数值模拟 湍流燃烧
下载PDF
煤的模型化合物混合燃料气流床气化中N的迁移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忠 袁帅 +3 位作者 梁钦锋 龚凯峰 王辅臣 于遵宏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3-518,共6页
将吡啶配入柴油中模拟煤中氮的存在形式,考察了混合燃料在四喷嘴对置式气化炉中,轴径向位置HCN、NH3、NO和N2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氮污染物(HCN、NH3、NO)在喷嘴平面处即产生且浓度最高,远离喷嘴平面时其浓度大幅降低,N2也裂解参与了... 将吡啶配入柴油中模拟煤中氮的存在形式,考察了混合燃料在四喷嘴对置式气化炉中,轴径向位置HCN、NH3、NO和N2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氮污染物(HCN、NH3、NO)在喷嘴平面处即产生且浓度最高,远离喷嘴平面时其浓度大幅降低,N2也裂解参与了气化反应,且出口浓度N2>HCN>NH3>NO;氧燃料比增高,NO、N2增加;氧燃料比1.3时HCN、NH3浓度最高,0.9和1.7时浓度较低;流场的分布使靠近出口处径向浓度基本一致,而上部各平面位置浓度靠近炉壁处最低;水汽的加入使HCN、NH3浓度增高而NO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气化 模型化合物 四喷嘴对置式气化炉 氮污染物
下载PDF
旋流煤粉燃烧NO生成的AUSM湍流反应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宇 周力行 张健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9-213,共5页
针对煤粉燃烧NO生成提出一种湍流反应统一二阶矩代数(AUSM)模型.用纯双流体模型,包括k ε kp两相湍流模型、EBU Arrhenius燃烧模型、六热流辐射模型、NO生成湍流反应的AUSM模型和原有二阶矩代数模型,对旋流煤粉燃烧器内相流动、煤粉燃烧... 针对煤粉燃烧NO生成提出一种湍流反应统一二阶矩代数(AUSM)模型.用纯双流体模型,包括k ε kp两相湍流模型、EBU Arrhenius燃烧模型、六热流辐射模型、NO生成湍流反应的AUSM模型和原有二阶矩代数模型,对旋流煤粉燃烧器内相流动、煤粉燃烧和NO生成进行了数值模拟.两相流动的模拟结果和PDPA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热态模拟结果和文献中的实验结果的对照指出,AUSM模型的模拟结果比ASM模型的模拟结果更合理.ASM模型由于采用温度指数函数的级数展开近似,舍去了并非小量级的高阶项,低估了NO生成率.这和文献中用ASM模型模拟甲烷 空气燃烧低估了NO生成率的趋势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NO生成 二阶矩代数模型
下载PDF
液氮薄膜在切应力作用下的降膜流动和传热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英柏 赵成 +1 位作者 汤建成 麦英铖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30,共3页
以钎焊板式换热器当中液氮薄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在切应力作用下层流饱和蒸发液氮薄膜的传热特性的物理模型,推导出了无量纲液膜厚度和表面传热系数与气液界面切应力、界面对流换热强度、初始雷诺数和流动长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式。
关键词 液氮薄膜 层流 切应力 传热模型
下载PDF
同心圆活动导流墙生化反应器混合液的分流调节特性
15
作者 许晓毅 罗固源 +2 位作者 季铁军 谢恩 林庆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66,78,共4页
污水生化反应器中混合液的内回流特性是影响系统生物脱氮除磷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探讨了同心圆活动导流墙反应器中混合液内回流分流量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反应器中活动导流墙不同开角值与循环混合液内回流量Q缺/Q好的定量分配。当导流墙... 污水生化反应器中混合液的内回流特性是影响系统生物脱氮除磷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探讨了同心圆活动导流墙反应器中混合液内回流分流量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反应器中活动导流墙不同开角值与循环混合液内回流量Q缺/Q好的定量分配。当导流墙开角α在0~15°范围内,LBD/LBE=0.25~0.48时,循环流量Q缺/Q好的值为1.19~1.94,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可获得良好的同时生物脱氮除磷效能,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GB18918-2002)。冬季低温工况条件下,通过调节减小Q缺/Q好比值为0.97~1.07,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低温对生化反应过程造成的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反应器 活动导流墙 分流模型 生物脱氮除磷
下载PDF
简化的Solomon热解模型和旋流煤粉燃烧NO生成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宇 周力行 张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74-1278,共5页
提出一种简化的Solomon热解模型 ,用于模拟煤粉燃烧NO生成数值模拟中HCN的释放 .用纯双流体模型、k ε kp 两相湍流模型、EBU Arrhenius燃烧模型、六热流辐射模型、双方程热解模型、简化的Solomon热解模型以及NO生成湍流反应二阶矩代数... 提出一种简化的Solomon热解模型 ,用于模拟煤粉燃烧NO生成数值模拟中HCN的释放 .用纯双流体模型、k ε kp 两相湍流模型、EBU Arrhenius燃烧模型、六热流辐射模型、双方程热解模型、简化的Solomon热解模型以及NO生成湍流反应二阶矩代数模型对旋流煤粉燃烧器内两相流动、煤粉燃烧、HCN释放以及NO生成进行了数值模拟 .模拟结果与文献中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模型 旋流煤粉燃烧 NO生成
下载PDF
江苏省居民食物氮足迹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雅娟 王延华 +2 位作者 蔡祖聪 邱雨 杨浩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9年第1期78-85,共8页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城乡居民食物链中氮素的流动.食物氮足迹提出的目的在于量化食物生命周期中释放出的氮素及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研究了江苏省2000—2015年氮素在农田、禽畜、家庭3个子系统中的流动所产生的食物氮足迹,探讨减...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城乡居民食物链中氮素的流动.食物氮足迹提出的目的在于量化食物生命周期中释放出的氮素及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研究了江苏省2000—2015年氮素在农田、禽畜、家庭3个子系统中的流动所产生的食物氮足迹,探讨减少居民氮素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镇与农村人均食物氮足迹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但在2012年大致相等.城镇食物氮足迹从16.08 kgN/(人·年)波动上升至21.52 kgN/(人·年),平均为(19.93±1.45)kgN/(人·年).农村食物氮足迹从23.84 kgN/(人·年)波动下降至20.21 kgN/(人·年),平均为(22.33±1.34)kgN/(人·年).食物氮因子是导致食物氮足迹变化较大的主导因素,通过减少化肥施用量、宣传低氮消费、提高加工效率、提倡"光盘行动"等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食物氮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城乡居民 氮流模型 氮足迹 食物链
下载PDF
长庆油田三叠系油藏热水驱井筒热损失模拟实验
18
作者 刘笑春 黎晓茸 +2 位作者 谭俊领 张涛 贾玉琴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2016年第8期41-44,5-6,共4页
通过井筒向地层注入热水提高驱油效率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利用生产实际中所用油套管,搭建了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流速、不同温度、不同隔热介质情况下井筒温度场的变化实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影响井筒温度变化的因素。实... 通过井筒向地层注入热水提高驱油效率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利用生产实际中所用油套管,搭建了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流速、不同温度、不同隔热介质情况下井筒温度场的变化实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影响井筒温度变化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热水流量不变时,随着热水注入温度的升高,热水在井筒中的温降越高,热损失越大;当热水注入温度不变时,随着热水注入流量的增加,热水在井筒中的温降越小,热损失越少。氮气和空气的隔热效果相差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驱 热损失 井筒 物理模型 温度 流量 氮气隔热
下载PDF
海南农牧生产体系氮素养分流动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丁尚 郭浩浩 +3 位作者 程鸣宇 宋晨阳 刁晓平 赵洪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氮素是生命活动必须的元素之一,然而一定区域内过多的氮素输入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研究以热带地区的海南岛为研究对象,明确其农牧生产体系氮素流动过程和特征,分析氮素输入和输出量变化关系及其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以期优化农... 氮素是生命活动必须的元素之一,然而一定区域内过多的氮素输入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研究以热带地区的海南岛为研究对象,明确其农牧生产体系氮素流动过程和特征,分析氮素输入和输出量变化关系及其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以期优化农牧体系养分管理,为制定海南省农牧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运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flowsinFoodchains,EnvironmentandResourcesuse,NUFER)并结合Origin和ArcGIS等软件分析海南地区1987—2016年间农牧生产体系氮素养分流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首次对海南省农牧生产体系内部氮素流动在理想与实际情况下的时空变化做出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地区30年间农牧生产体系氮素总输入量由134.15 Gg增长到406.39 Gg,总输出氮素由84.75 Gg增长到307.77 Gg。30年来,农田生产子系统氮素利用效率由12.39%增长到20.54%,动物生产子系统氮素利用率由6.10%增长到13.88%,农牧结合体系氮素利用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1987年的12.84%增加到2016年的21.63%。空间上,农田生产子系统中,氮素总输入与总输出项中增幅最高的分别是澄迈县和琼海市,五指山市两项增长均最低;动物生产子系统中,氮素总输入与总输出项增幅最高的分别是文昌市和儋州市,五指山市两项增长均最低。1987—2016年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氮素投入持续增长,氮素利用率低下,空间差异较大,土壤氮素盈余量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生产子系统与动物生产子系统出现较严重的脱节。因而,为提高海南地区氮素流动效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应注重提高本地饲料产量、合理使用肥料、循环利用畜禽粪尿,进一步优化农牧业发展布局,建立农牧结合的高效生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生产体系 氮素流动 氮素利用效率 NUFER模型 海南
下载PDF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带中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机理及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佳琪 马瑞 孙自永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0-280,共11页
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水流途径、流速、滞留时间的差异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交换量从不同方面控制着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过程,并影响污染物在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通量。因此,精细刻画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的水流模式是研究氮素污染物... 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水流途径、流速、滞留时间的差异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交换量从不同方面控制着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过程,并影响污染物在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通量。因此,精细刻画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的水流模式是研究氮素污染物反应迁移及归宿的关键问题。受含水介质异质性、水流模式的复杂性及其与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作用影响,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和归宿极为复杂,研究十分困难。水流和污染物反应迁移耦合模型可将地下水流、污染物的物理迁移过程及其地球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揭示氮素污染物反应迁移的过程和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为研究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和归宿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带 氮素污染物 水流模式 反应迁移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